说不好看的、没看懂的,我们换一个方式理解一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如同一部艺术片,给予我的思考空间及厚度,是无法预见的。
这几乎像是一部无声电影,缓缓道来的女声内心低沉的独白,伴随着看似阴森血腥却令人惊恐不已的镜头,让你有一种在看艺术纪录片的错觉。
刚出生的女婴被女巫盯上,母亲允诺16年后将女婴献给女巫,女巫让在女童身上做下了标记,女孩从此无法发出声音,而后母亲将女儿藏入神圣的山洞中躲避女巫16年后,女巫还是找到了母女,将女孩变成了女巫,并短暂占据了母亲的身体。
女巫教授女孩吃生肉、喝血水,借此告诉女孩,女巫的宿命,就是不断占据别的生物的身体以此存活年轻的女孩,眼睁睁的看着女巫对一只狼开膛破肚,而后变成了一只狼就这样,女孩便开始了无奈的杀戮。
男人、女人、女童,已经去世的,或者活着的,被女巫尖锐的黑指甲划过胸膛,掏出内脏放入自己的身体,而后变成他们年轻的女巫不断尝试别人的人生,却从未停留。
她可以成为万物,却唯独找不到自己她不断更换着肉体,体验他们的生活,家人的温暖,伴侣的抚摸,却没有一种感觉,让她想持续保留当时的肉体。
这样我想到《环形物语》这部北欧的剧集,渴望别人的人生和事业,交换了身体的朋友,最终发现别人的人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自己的阅历也无法匹配,于是带着别人的身体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们都幻想着谁谁的爱情甜蜜,谁谁的婚姻幸福、谁谁的事业巅峰,殊不知,我们的人生积淀其实还没有到达匹配那些生活的厚度,而我们的人生也有自己还未察觉的小确幸。
我不劝大家去看。
但如果,你看完我的分享,能有足够的勇气去欣赏这样一部孤独的电影,我想,这是否已经是你人生里的小确幸了呢?
女主很小的时候遭遇了女巫,虽然女巫在母亲的祈求下留了她一命,但还是把她变成了哑巴,她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
母亲因为怕女巫反悔伤害她,把她圈养在一个山洞里,那里与世隔绝,什么也没有,没有人跟她交流,只有比她更沉默的洞壁,她就这样在孤单中长大,与自己的灵魂交流,但她无时无刻都向往外面的世界。
直到16岁,女巫以新“妈妈”的身份把她带离了山洞。
她很快就喜欢上了外面五颜六色的世界,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她不想重复女巫的人生。
一个意外,让她以一个普通人类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先后尝试过做成年女人,做一只狗,最后还是选择做回女人,成为了一个小女孩儿,补上了那在山洞中缺失的人生。
经历了快乐的童年,享受着亲人的爱,慢慢长大,最后嫁给心爱的人,生下爱情的结晶。
虽然老女巫因为忌妒杀死了她的丈夫,但她成功守护了自己的孩子。
她的人生将不再孤单。
如果是恐怖片它不会一开始到最后都渲染着女主大段的内心独白。
看完觉得心里堵得慌。
一个女性的悲剧成为孤独女巫的宿命 想要一个自己女儿却终究是错付了。
新一代的女巫由一个被过分保护的孩子逐渐通过自己的多方位视角在体验爱 体验生活。
体验痛哭。
快乐 生死。
最终借由孩子展现了一个真正母亲的爱。
一部血腥 爱 男权 母爱 人生的电影。
不得不说触动很深。
玛利亚是悲剧的。
但是女主是快乐的。
她学会了爱。
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女性主义色彩挺强烈的电影。
一个被伤害过,对社会失望的女性,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残忍、强硬的人,不允许她对人类心软,更不允许她去爱。
所以她逼着她恨人类,甚至杀掉她的丈夫,可能有为她好的部分在,但也有嫉妒、恨意。
但女孩却无法割舍血液里想要爱和被爱的本能。
仇恨也许可以让我们变得强硬,却永远无法带来自由和救赎。
最
你将不再孤单无疑是一部杰出的女性主义文艺片,恐怖设定较为薄弱,或者说这根本不是导演要表达的重点。
因此我主要聊聊其中女性思想出彩的地方,微剧透,介意者慎看。
阅片到达一定量的观众一定会发觉,所谓恐怖片,恐怖的点很多时候在于女性在其中的反应。
比较多的情况在于女性作为受害者的形象登场,神情惶恐不安、飘忽不定,观众需要做的是代入女人所处的各种困境,体验绝望的心情。
还有一种是女性作为施暴者的形象"主宰”剧情走向,包括复仇和纯恶,前者本质被悲剧扭曲,而观众也不必对此产生同情心态,毕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后者则通过主动的施虐从而逐渐抹去被害人在其中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人性和男权社会的罪恶,一切变得情有可原。
那么真实的女性是这样吗,一定要按照这种设定进行下去吗。
导演巧妙地打破这一僵局,把我们的女主置身于一个从未与外界接触的环境,她没有性别概念,不清楚善恶的界限。
他允许她从固有的刻板印象走出,将她换做女巫,赋予她非人类的视角,而她对一切的观点需要靠自己摸索。
所以她不至于步入食狼女的后尘,因为她本身未被社会化,没有作为女性的意识,比如服侍男人此类卑微的观念,她完全有能力,随时脱离男权社会的一环,丢掉女性的身份换身皮衣逍遥。
而食狼女早已被社会“皈依”,她的恶就是因社会对她的抹杀而诞生。
联系中世纪女性个体意识薄弱,她看似强大、无恶不作,但早已烧得只剩一副行尸走肉。
已经千疮百孔,死去好几回,别人门抛弃,还会乞求什么,还会期望什么,只能不断让悲剧重蹈覆辙,而这丝毫无法安慰她。
还有一点,食狼女这个存在特别像当今一些偏激女权(褒义),极端渴望逃脱一切的禁锢。
她们为希望付出过代价,她们不敢再信任现实,准确的说,经验告诉她们这是爱惜羽毛最好的、唯一的方式。
她想教女主如何抵抗这个社会,并对女主的善良愤怒不已。
而女主则代表温和的女权主义,她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想尝试做一切可能伤害她的事,她去爱的时候不会顾虑得失和后果。
她始终信任人类,却也不忘观察女性的处境,承认女性身份带来的利弊。
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语便是女主的想法,柔和却也犀利:当男人在家时,你不是女人,你如同水一样涓涓流出,围绕着他。
当你和女人们在房间时,你的嘴就合不拢了。
你是一面镜子,当她的眉头蹙起,你也会抬起你的眉梢;当她的双眼睁大,你也会睁大你的双眼。
对于女人而言,你是玻璃。
对于男人而言,你是水。
我十分佩服女主这类的人,勇气非常人可比。
但这里还需批评,影片较于现实还是过分理想化了。
当女人不再是女人,不再是个体,就会被利用、牵引着去伤害自己的同胞。
而影片里的女性在交往中始终处于融洽的状态,当她们聚在一块男性似乎消失了,外界的施压也会一扫而空,至于她们内心的抑郁早已在谈笑之间柔化。
现实中很多女性之间怕是不存在这样的纯粹,或者说这个社会不批准她们拥有这种权利,为了控制她们,进一步扭曲日常行为合理化,欺骗她们。
男人总是调侃女性“与生俱来”的好斗,女性之间的敌意就是这样被外界植入,久而久之男性成了她们内心无法忽视绕不开的中心,争夺他们,在意他们的看法。
影片也没有回答最根本的问题,即如何解救食狼女,她该怎么办,而让女主化为正义的一方将她杀死,把她的存在和她的想法抹去。
这里不就又变成女性间的相互残害了吗?
女主看似看破一切最后还是没能宽恕她?
而且有关食狼女的故事是从妇人们的口中说出得知的,她们把她形容为一个善妒,为毁掉别人幸福而活的怪物。
她们谈起她,温和无缝转换为赤裸裸的恐惧和敌意,有些令人失望。
不过这也让我们反思:无形之中做出厌女的行为同样致命,难解,我们要如何敏锐地察觉并尽可能避免。
近几年越来越多女性主义的恐怖片诞生,我很期待还会有更棒的作品不断产出。
也期待导演第二部影片的成长。
「每一个我都在爱他」我了解男人,也了解了女人,当过男人的妻子,当过男人,我知道男人所有的结构,讨厌过男人,也理解了他们,我以为我懂得了所有,直到我遇上了他。
那个拥有独一无二的眼神,永远单纯,感到害怕的他,即使知道我是女巫的瞬间,他也没有丝毫犹豫对我继续笑着,他亲吻我的魔爪,他总是害怕,然而他却不害怕我,他不在乎我是不是女巫,他爱我的所有,那个多么可爱的他,那个我把整桶牛奶洒在他脸上,他也笑着吻我的他。
我生了我深爱的他的孩子,因为是他的孩子,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母爱,玛丽亚却夺走我挚爱的他,因为怀着他的孩子,我无法当场把他同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无比深爱的他被埋进土里。
我了解男人,我知道这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像他一样的男人了。
「我也成了碎片妈妈」我和他的孩子出生后,我无比害怕玛丽亚会像当年加害我一样伤害我的孩子,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碎片妈妈为什么把我关在壁洞里长大,她对我的爱超越了所有万物。
也许在我内心深处,曾对女巫妈妈期待过,因为她给了我“新生”,带我出了壁洞,教了我微薄的常识,没有真正意义上加害过我,并且在听了她的遭遇后我开始能理解她,也觉得她可怜。
我该感激她让我能遇上我挚爱的他,然而她最后却因为嫉妒,而杀了我最爱的人,只因为我现在得到了所有她没有得到的,她竟然真的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我的孩子,她原来没有把我当成她的女儿,并且也没有丝毫理解过我,明明她看着我经历了所有,她还觉得我的幸福为什么那么容易。
再见了女巫,你果然不是我的妈妈。
可能被低估的电影,从一个异常的角度,从小女巫变成女人、男人、女孩的过程,讲述男权统治下的女性生存,值得细细观赏。
开篇那个女婴被母亲雪藏保护十六年终于还是被老女巫带走,这时应该是女性最原始没有被教育的状态吧;然后从女人到男人,最感人的是看到落崖而死的女孩,毅然变身;再从女孩成长到女人,直到怀孕,可以说这是女人最幸福的阶段;但男人的离世、孩子的出生、老女巫的再次出现将女人生命中的困苦再次一一揭示,片中女主最终选择杀死老女巫,打破魔咒了吗,观众自己去体会。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化为飞鸟,化为小鹿,自在山林,你愿不愿意?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长生不死,自选身份,你愿不愿意?
听起来是件很爽的事,甚至比当吸血鬼还爽。
可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人生。
正如我们的狼巫婆,她后悔了。
她是主动要求成为女巫的。
但实际上,变为女巫后,原来一潭死水的生活并没有起色,反而变得更糟。
这是因为受尽社会规劝、被礼教压迫而致的悲剧?
不尽然。
反观我们的女主。
她是被动成为女巫的。
16岁前的世界,活在真空里。
只有灰冷的山洞和“母亲”的絮语。
也许“母亲”这个角色在她看来也只是个名称。
当她走出山洞的那一刻,世界突然充满色彩。
风会吹动树叶,流水会发出声响。
一个没有与社群发生任何关联的人,虽然已经被挖去心脏,但却用最干净的视角来认识这个世界。
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女主“成人”的过程。
首先是五感。
水滴滴在脸上的感觉、男人肌肉的力量、儿童白嫩的皮肤。
而后是观察。
和男人在一起时,应该像水;和女人在一起时,就像镜子;和儿童在一起时,是秋千、玩乐,还有篝火边的故事。
最后才是社会关系。
从好奇到“沉浸式”体验。
从远远地围观女人分娩,到跟着女人们笑,再到为了跌落悬崖的小女孩流泪。
终于,她拥有了一个可以慢慢长大的机会。
“看来你还是喜欢活在监牢里。
”狼巫婆这句,一开始是气话:我花了16年,领养了一个白眼狼。
而后,随着女主真正融入社群,拥有了自己的婚姻、家庭和生活,气话彻底变为嫉妒。
不仅嫉妒你完成了我当年没做成的事,更嫉妒你为什么实现起来“就这么简单”。
女主和狼巫婆本质的区别在于,看世界的视角不同,爱的能力也不同。
只有当一个人在爱的滋养里长大,才能够真正去爱一个人。
通过爱与被爱建立起与世界的连接,才是“你将不再孤单”的正解。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命体验,如果依旧会在某一刻留恋人间,那说明值得。
女主说“ 这世界灼烧着,痛苦着,这世界让人刺痛,让人恶心,但是...但是... ”小林一茶的诗: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我不仅同意后半句,也同意前半句。
这两年越发感觉恐怖片的萧条。
如今的恐怖片只能通过特别的情节设定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新出的《你将不在孤单》就属于此类电影。
电影讲述19世纪马其顿的一个偏僻山村,一位母亲为了让她女人免于遭受女巫祸害把她藏在了一个洞穴中。
十六年后女巫还是来临杀死了母亲然后带着这个同样属于女巫的女孩儿走出去。
途中她们分别生活,从来没有出去的年轻女巫对人类世界充满了好奇,她意外地杀死了一个村民,然后用这位村民的皮肤装扮成了人类,这也完全激发了女巫的好奇心,她想要装扮成不同的人类来生活。
电影除了女巫需要通过更换内脏才能装扮成不同人类的画面比较血腥外,整体的恐怖色彩不多。
电影更多描绘的是一个天真不谙世事的女孩不断感受自然,接近人类的过程。
她内心女巫的身份让她自己在自问自语,同时外在人类躯体让她不断去旁观模仿别人,所以她的内外一致是错乱的。
她扮成年轻母亲时遭到了丈夫虐待,扮成年轻男子时学会了劳动和男女欢愉,如同盲人摸象,她用一副身体感受不同人的生活。
刚开始的她是冷漠的,对于自己和身边的人类,只是不同的肉体和躯壳而已。
但是慢慢的她融进了人群,学会了开心的笑学会了难过的哭,最终因为救人而扮成了小女孩。
从此灵魂和身体终于契合,她开始真正以人类女孩的思想生活。
她有了亲人朋友和爱人,但是老女巫嫉妒她美满的生活杀死了她的丈夫,最终她将老女巫消灭。
老女巫与她如同一段新旧的轮回,她们总是以不同身份装扮进入人类社会,都有过和睦的家庭,都被曾经的女巫所破坏,但是年轻的女巫被丈夫所接纳,生出了对抗的勇气。
电影通过重口味的换装扮来描绘了一个女孩从懵懂到拥有幸福人类生活的过程。
温情得很特别。
这样的情节设定出乎我意料,像是想吃苹果,结果收到了梨,虽然梨还是挺好吃的。
1977:2022年,剧情恐怖电影《你将不再孤单 | You Won't Be Alone》特意听说是今年不错的恐怖电影才来看看的没想到真的不是我的菜小两个小时看的挺煎熬很久没有这么煎熬了确实没想到这个电影这么文艺
偏僻的山村非常古老的 马其顿语 更是给这个电影增添了神秘的味道女巫的故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用这个载体来讲女性的故事也倒是算恰到好处了
4比3的荧幕比加上幽静的村庄风景和叙事的风格高度一致确实很细腻
这里的女巫变身和咱们的聊斋画皮大相径庭是把碎肉条塞进心脏里的迷之方式可能是道具组的缘故反正我看抓出来的都是肉条(不会是市场切好的吧,捂脸)吐槽一下看剧情上是没有发现什么尸体这是把整个人都撕碎了塞进去的吗?
但是从镜头上看就塞几下但是剩下的就只剩下衣服了?
那趟那儿的大死人呢?
这个确实有些敷衍了
看第一变身的女主很眼熟劳米·拉佩斯果然是另一部风格差不多又看不懂的电影【羊崽】的演员唉那些被随意宰杀的村民可能换成村民视角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恐怖电影了不过这个是血腥文艺片让你用奇怪的方式观看的生命之诗用霍霍恐怖电影的题材的方式讲述讨论了关于女性的话题我终归是欣赏不来---我是围观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 马其顿语聊斋之塞不满的心脏
体验过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还醒不过来?变女巫还要男人和爱情,真的没救了😅
不是说它不好看,但是每一个女性通过各种换皮来实现成长的故事为毛最后都要归结到生孩子。要说《奥兰多》这种是92年拍的也就算了,都30年过去了你们对女性人生的体会还最后落在繁殖上???
不要被血浆吓退错过一部好片,其实是把自我意识觉醒,巧妙地套上一个女巫传说的背景,设定特别棒。女主用心声感受外界一草一木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
#Sundance 2022 美丽,悲伤,震撼,人生之诗。虽然节奏慢,但是很沉醉,有种“鬼魅浮生”的伤感,旁白的絮絮低语也带有种历经沧桑后依旧迷茫的困惑。
女主不容易,演啥啥难看
文艺恐怖片,地洞里的莴苣姑娘如何自愿走进《房间》。如果没有另类换皮的视觉奇观,这完全就是一部文艺片。老女巫的“女人是力量不是玩具”和女主选择体验不同的人生像两种不同的女权主义观点的碰撞:女性到底缺少的是力量还是选择。导演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摒弃暴力做出选择,但是也导致女主每次人生体验(包括变成男人)和最终融入社会变味成向父权的顺从,为母则刚也变成了枷锁,她从地洞走出,若是意在走向自由(就像《机械姬》)还好,最终却自愿被困在《房间》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老女巫的暴虐就是对的。导演对女性处境的看法我无法苟同,女性的挣扎不是因为孤单,而是因为无法自立。
女巫被爱,不再孤单。
隐约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遥远的《第七封印》。影片讲了很多,终极歌颂了母性。
低于预期了。算是符合我审美的片子所以看起来也不差。但这个剧本着实有点子前言不搭后语,能看懂意图但割裂了些。中间几段人生还算抓人,前后(特别是最后)节奏有些显得冗长了。
女巫也育儿难啊,果然还是得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海报满分,犹如一本神秘小说的封面。电影三颗星。令人眼前一亮的女巫故事,或者说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女性视角文艺片。奈何结尾稍显遗憾,走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的路数,针对全片集中讨论的有关人在不同身份下的自我认同与外部世界联系这一话题,导演没能给出更具想象力的答案。
披着恐怖片的文艺好片 值得深思 玛丽亚好几百年不相信也得不到的东西 她无法接受女主这么轻易的获得 妒忌之火在她眼中燃烧 两个遭受苦难的女人 一个眼里只有摧毁 另一个眼中确是想方设法的得到 经历不同让女主必然不会走向玛利亚的后路 在真正的死亡到来那一刻 痛苦的玛利亚才算彻底重生。这片里的女巫让人恨不起来。
灵魂的失语是被握住命运咽喉的象征,漫长的生命之河承载着一切物的无能。即便去念诵着你的圣名也未能逃脱罪的审判,像祂一样承载分担着世人本不应承担的苦痛。魂穿和丰弥每一幅吞噬残缺灵魂的躯体黑洞,试图用无谓之勇纠正自然的残酷和爱的残缺。马力克般的自然镜头不仅能够定格天地隽永,更能够捕捉那漫长苦痛以神圣直达天堂彼岸。转瞬即逝的美好透析出世间荒凉的非人本质,虚妄纠缠沉溺于百般欲望孤独的渺小人类啊,尽其所能肆意践踏和摧毁横扫着周围的一切。所谓女巫不过是习得了爱意却被抹杀的生灵,苦涩和哽咽的话语在嘴边无法言说化作泪珠。浇灌于每片人烟罕至的荒漠汇成生命的江海,直到那波涛连绵的汹涌海浪将你我包裹吞噬。我们无法想象魔鬼的面庞模样,却无时不刻被其捆绑,只因它一直都交汇在我们的每片视线脑海,不再追逐生与死的永恒本能。
她砍死了食狼女,却砍不断自己的命运。流转过一副副躯体,依然也逃不开一座座牢笼。面对奔腾的河流,面对不动山间的迷雾,面对草长莺飞,面对猫,面对男人,她渴望着爱,渴望以爱驱赶仇恨的宿命。她学会了简单,也学会了复杂,学会了快乐,更学会了痛苦。她砍死了食狼女,然而,却砍不断自己的命运。(音乐极美,也想看阿佳妮演女主)
别再打“文艺”两个字了,多学几个汉字
披着奇幻、恐怖外衣的对于自我成长、认知与觉醒的散文电影。
恐怖片算不上 但拍的很有一股MV的味道 如果加上精美的配乐就莫名其妙唯美?。。
看似血肉模糊,但却有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内核,女巫化身生命体验者这个点子很是清奇,大段自白配合摄影风格确实马力克,从一片混沌到表达笑与泪,直至学会爱,影片用自己方式诠释了人类情感的重要性,还是很有想法的。
为什么要解读成年迈女巫嫉妒女主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家庭,都误会了啦,女巫就是想告诉大家别碰男人不要生娃吖。好喜欢劳米阿姨那一段,演技好动人😭
以女巫的变形与多次“转生”成长历程及其遭遇来折射出闭塞乡村的严重性别不平等问题。视听语言挺下功夫——强化的自然声、滤镜修饰的自然光、圣歌配乐、小景别镜头与手持/视点镜头相结合,有种粗粝脏陋与内在灵性混融的诡异美感。不过影片最大问题是所谓的奇幻恐怖设定过于平庸老套——掏出内脏后塞入自己肉体的场景曾一度令我以为会有类似德勒兹“无器官身体”或者说无定形生成的电影化呈现,结果后来却只看到了非常定型化干瘪无趣的变身与多轮人生体验。女主失语的设定(若说是由于“狼女”童年而失去语言能力,亦不合逻辑,这同她略带诗意的内心独白是割裂的)与后半程的选择&叙事走向都充满了刻板印象;也别“碰瓷”马力克了,马力克并不是稍微模仿下视听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本片则既缺乏超验神性,又几无个体反叛性。(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