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即忘僧人说,勿忘来生,苏去世之前却说,勿忘即忘,人无需过多寄希望于遥远,过好当下,欣赏此生美好即大智慧。
人一生不需要太多欲求,尤其是那虚妄的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漂泊在外,常常觉得焦虑,始终烦恼所处之地的许多不便和烦恼,拥挤和压力,却不曾认真发现这个地方的魅力,看来是庸人自扰了。
随遇而安,何处都可以是家,享受现在的生活,寻找身边的美好,也挺好。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常容易着急,容易悲观,发脾气,有时候气的心口疼,回想起来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何必怒火伤身,了解你的人懂你,喜欢你的人爱你,就够了。
别人的评判,有什么需要烦恼的。
着急的事情再着急,也是要慢慢来,心静下来,事情才会得到解决。
许多苏大人的话,让人受益很多。
虽然画质不清,却看的颇有滋味,越来越喜欢苏大人,被贬全国多地,却依然达观,自得其乐,陆毅演的真好,出口成章,风度翩翩,肯定下了很多功夫,敬佩这样的演员。
陆毅演的苏东坡让我想起《人民的名义》,大义凛然,一身正气,念着伟光正的台词,仿佛下一秒就要入党……除了陆毅颜值不错,其他和我印象中的东坡先生差距还挺大的。
这样一个贪吃又毒舌的可爱人设,应该更加接地气,虽然我也认同苏轼是个好人:当官时做了一些实事,朋友也多。
但他也是一个听说官兵来抓他而怕死的人,也是一个把菜谱写成诗的人,也是一个“骂司马光是司马牛”的气鼓鼓的人,也是一个写完“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后呼呼大睡的人。
我想象的苏东坡,应该是东邪黄药师的才华+北丐洪七公的性格结合体,现在这个苏东坡,像是南帝一灯大师?
我也许是一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好官.王安石变法之时,我本可适时求进,使徐行徐立之策得以实行,却自命清高,有意疏远王安石,使小人窃取高位。
元祐更化时,我更能化解党争,领袖朝政,却多次请求外放,以示孤芳自赏。
我所到之处,往往政绩斐然,但只救一州一府之民,却置一国之民于何处?
如今,我仿佛受到万民敬仰,难道就无欺世盗誉之嫌吗?
——26年后,北宋亡。
纵观苏轼的仕途,不可谓不坎坷,可能自身的文学才能过于闪耀,加上这方面的科普不多,让人对苏轼为官的政绩知之不多,其实苏东坡和明朝的海瑞颇多相似之处,两个人在地方都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好事。
刚毅正直、 嫉恶如仇、清廉、忧国忧民、备受排挤不被上司待见,终身也没得皇帝重用,苏轼的乌台诗案和 海瑞上书,都险些让自己丢了性命,特别是海瑞, 指责嘉靖皇帝“视天下为私产,以家奴治天下。
”“所谓嘉靖者,曰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他这种行为是向整个皇权社会发起的挑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苏轼的政绩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州(今湖北黄冈)救女婴,成立东坡雪堂救儿会的那次,这是世界第一所孤儿院。
古代穷困,贫民杀女婴恶俗成风,要不是常年战争对男性的消耗,真是不知道会有多少光棍,到了现代,也是寓意很大。
贫困地区重男轻女、人为控制性别出生仍然比较严重,看看人口性别数据就明白,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禁止鉴定胎儿性别的原因。
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苏轼、海瑞等大贤,若是活在唐太宗的时代,必能和魏征一样,留下更多的政绩惠于国家和人民。
(最后要说的是总体拍的还可以,大家可以百度网盘去看。
)
作为子瞻十八年的粉丝,我之前是看到过陆毅演苏东坡的。
但男神太难被演绎,而且这部剧知名度很低,就一直没有看。
上周末听蒋勋老师讲苏东坡,又泛起心中涟漪。
目前身处美国农村手边无书,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看了第一集以解相思。
十九岁的子瞻大婚当日第一次出镜至少是不雷的,然后我就看进去了,越来越好。
大部分的故事都知道,但电影电视这个行业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就在这里——当这些历史故事真切地发生在我的显示屏幕上的时候,我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子瞻的面目在我的脑中并不曾有一个具象,但现在,他就是这部剧中的样子。
(陆毅的古装扮相正气儒雅偶尔也带一丝狡黠,就是比历史上的子瞻更帅了哈哈哈哈)我知道那些诗那些词是在子瞻几岁的时候何种境遇下写的,但在剧里看到时,那种情感的冲击和拉扯太强烈了——我甘之如饴。
我知道他每到一地都造福当地百姓——史书上只有几行字,但当我穿越时光隧道看到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内心汹涌的感激和那些平民是一样的。
一千年了。
生为中国人真幸运啊,可以认识你。
林语堂写了The gay genius,可是老外又怎能理解你的才情秉性之万一?
ps: 编剧乱改王闰之太气人了,加的杨小莲也很气人
作者:曾枣庄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时间关节点,不仅本身炫丽多姿,而且贯穿了整个发展过程,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嘉佑二年(1057)贡举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关节点。
从嘉佑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至三月五日(1057年1月31日至3月30日)仁宗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各科共录取899人,特别是进士科的388人,多为北宋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短短两个月,可说是文星璀璨的两个月,北宋政治界、思想界、文学界的各种代表人物都在这两个月中崭露峥嵘。
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均齐集京城,其中四大家与这次贡举直接有关:欧阳修权知贡举,曾巩与苏轼兄弟均于此科进士及第。
另两大家也有间接关系,苏洵是为送二子应试入京,王安石在京任群牧判官,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亦于此科进士及第。
全文见:http://tieba.baidu.com/f?kz=1141144725
2023.7.10重看完整版后改成五星。
本剧最大的问题在服化道。
取景过于单一,人物服饰应当再丰富些。
整部剧写士大夫生涯但能坚守人民立场实在难能可贵(尤其在2023年回顾),尽管朝堂党争、新政推行、基层管理等讲述得仍有正邪对立或简单化倾向的嫌疑。
诚然导演看到了人民身上纯朴与“国民性”并存,看到了中央与地方、统治集团与广大人民之间利益的相互纠缠与矛盾,很多桥段甚至直指这些千百年来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不过本剧的诠释仍仅触及皮毛而无涉深层,没有回归事实而是最终归到道德、人格、理念等抽象意义,是对剧情深刻性和多义性的破坏。
关于苏轼的生平经历,本剧做到了最大程度还原,改动较大的凤翔府任签判部分和抗击西夏部分也无伤人物塑造,而且强调了北宋时辽、宋、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叙事的加强与塑造宋代士大夫空前的社会责任感互为映衬,是很恰切的思路。
事实上,本片集中刻画苏轼“勇”的维度,而对“智”的面向刻画较少,“智”主要集中在对楹联、戏谑调侃、辩论等方面,而对其思想境界、哲学思考表现很少。
不过因为台词常有神来之笔,所以我们还是领略到了苏东坡风雅的人格魅力。
党争部分的台词倒是有些肤浅。
总的说来,改成五颗星还是因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下把握住了人民立场与历史的厚度,且塑造出了基本符合历史形象的诸多典型性格。
还是那句话,苦当下影视业久矣。
历史剧最早因80年代中期寻根文化思潮而起,历经90年代写实主义、私人书写、新历史主义等思潮的改造,到了21世纪头10年“大国崛起”、“国学热”的影响以及现实主义的延伸,只不过那时历史剧已然有衰落倾向,偶像剧、仙侠剧、家庭伦理剧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基本上,以2007年初《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收拾惨淡为标志,历史剧逐渐“不合时宜”。
当初这部剧被压了那么久,也不是因为审查问题,而是电视台害怕收视率才一直雪藏。
2008年审的剧,2012年才播出来,当时几乎是零宣传。
自然少有人问津了。
当时有一批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重大历史题材剧问世,毫无例外十有八九钱打了水漂。
改革开放头30年来历史剧的内涵、时代面向,内在的意识形态等等也多有变化。
当时已经有诸多歌颂大国强权,书写帝王将相的剧,本片能在“崛起”的阵阵呼声下坚守人民立场,不避社会矛盾,实属不易。
21世纪20年代至今,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美饰的话我们也不必摆出来自欺欺人了。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每个王朝总是在建国前期稍安,到了中期内外种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中期如此,今日也是如此。
看看王安石变法的前前后后,我们是否感到很熟悉呢?
我们又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对苏东坡的一生有了较深的了解。
从头到尾,苏东坡一直在搬家,每到一个地方,刚把当地治理好,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搬家了。
简直是救火队,把火扑灭了,又换到另一个地方。
命运坎坷,一生奔波于全国东西南北,期间3任妻子都已去世。
晚年又遭小人章敦陷害,连下4道贬书,一直驱逐到海南。
所幸的是苏东坡天性乐观旷达,随遇而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发现此间的妙处,无论身处何等境地,都能诗兴大发,歉意抒怀。
里面的朝云最漂亮、范镇最可爱、张噪最讨人嫌、章惇最阴毒、巢谷最痴情、吴道长最神仙。
看了此剧,真觉得苏东坡真是旷世奇才,无可替代,人和人的差距在于境界,人是否快乐在于心态。
一直很仰慕坡翁的气度和风采,奔着对其生平的了解,我以此剧为引线,结合关于苏轼的十余本传记,开始了对苏轼此生的了解。
此剧给出的,基本是官宦生涯下的苏轼,对文学、艺术、交游层面的苏轼涉及不足,也就是所,此剧只给出了一个平面化的东坡,而不是立体的东坡。
剧情方面,有点碎片化,是东坡典故与事迹按部就班的拼接,剪辑生硬,甚至有时突兀,故事发展的整体性差。
在人物塑造上,也有脸谱化的倾向, 欧阳修、范镇等角色诠释的较好,司马光、章惇的转变太突兀,对吕惠卿、张璪等人结局的交代虎头蛇尾。
说白了,就是此剧拍的没有意境,没有东坡的那股风流达观的感觉,倒是有不少说教、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意味。
但是,至少此剧让我对北宋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开启了我对“唐朝雄浑外放,宋朝风雅内敛”这一差异的兴趣和研读,也让我怀着一颗批判之心,对东坡的生平有了整体的了解。
东坡--万世真楷模,千古最真人。
剧中虽有粗糙瑕疵,但已超期望。
在现在的中国,拍这个题材可能是冷门,从投资人/导演到演员都需要勇气。
力顶此剧,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拍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
他们的故事写成小说能得诺贝尔,拍成电影能拿奥斯卡,就是拍成电视剧也能让韩剧美剧汗颜。。。
他们才是中华文化真正值得弘扬的根本,他们身上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都来顶吧!!
众多剧目皆能动我之情,却第一次给出自己电视剧之五星。
名为剧,也实有夸大虚构之成分,但已甚好甚好,使我第一次对苏轼有如此全面的理解。
苏东坡,乃天纵之才,却不用中庸之道,虽万民敬仰,却不容于小人,一生颠沛流离,却不失其志,可敬,可叹。
难得还不错的传记题材电视剧,主角选的不错,都在舒适区
看了预告片和在黄州的一段正片,作为苏轼脑残粉决定来不讲理性只讲立场地黑一下。陆毅这演的绝对就是大宋朝廷的好干部,大宋人民的好公仆,你瞧他那台词表情动作,跟演包黑碳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以主角为主的重要历史人物刻画都有些片面,并且不够客观公正,以颂扬为主,并且我对于多加的关于小莲的苦情戏也不是很理解……
道不尽的苏东坡
一集而弃。
看了一半 还是不错的
虽然苏东坡是个文坛巨匠,但在职场上也不能给拍成一个NPD阿~~
拍摄的技术还停留在过去十年前,
不带随便穿个衣服就出来演戏,剧本调度布景道具都不用的。麻烦做这种题材的时候像国产大片看齐,虚构个历史好哇……一坐实就死翘翘了好么……
题材是好题材,然而剧不咋地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传记类电视剧。它生动地讲述了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一看再看!但不知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被禁了,在正规网站上很难看到完整版。
演员选得都好,剧本也无硬伤,值得一看。
剧情有点碎片化,是东坡典故与事迹按部就班的拼接。
有些高大全,配音尤其做作。
记得看三国志的时候,陆毅演的孔明就让我觉得,他有一种文人气质,再看他演的苏东坡,虽然少了些苏轼原本的活泼与灵气,但是气质还是有的。人生的格局不同真的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还有,王弗演的很好,但是编剧你真的把王闰之这个人读透了吗,简直在乱扯。只给三颗星,人物品行不细透,有点糟蹋大家闺秀和潇洒才子。
拍得认真,但形象偏于伟光正高大全,大量笔墨着重于仕途升迁,甚至不惜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殊不知官场是苏轼最不得意的所在?生活中的东坡天地更大更精彩更可爱?对真正反应其人生态度和豁达性格的细节刻画和内心挖掘流于表面浅尝辄止,侧重点的偏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让人扼腕。可惜了东坡这么个妙人。
大学时看的,话说现在只有网盘资源了。陆毅这版不错,七分史实。三分艺术化,如巢古、小莲的形象。王安石、司马光以及党争表现基本公允。
苏东坡有这么愤青?什么都不管。一点情商都没有,看了10集,就看他一路不顾,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走到底,有这么激进?我不是来看极端人物的
记得当年王晓晨的朝云让人很是惊艳~
还不错,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