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是否进影院看《墨攻》,我一直犹豫。
所谓大片,进影院效果才好啊!
可是经历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大片的洗礼,对大陆大制作电影已经哑口无言。
此后观看《夜宴》,精神彻底遭受摧残。
从此与大陆大片绝缘!
张之亮作为香港导演,先前看过他执导的影片《自梳》,女人间的故事细腻而华丽,我是喜欢的。
然而他转而拍宏大的历史故事,我是替他捏把汗的,一不小心就在大片的洪流中像冯小刚一样被他给忽悠了。
看还是不看,是个问题。
我的心态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心态,一方面因宣传不停的好奇,一方面又害怕再受打击。
最后决定作为谈资,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看,下载看。
我没有看过这本漫画,对墨家学说也不甚了解。
单看电影,结构完整,演员到位,气势宏大,大大强于先前所说的各部大片。
电影所表现出来的诚意,让人看到中国大片的希望。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他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他表现出来,从墨家学派的“兼爱,非攻”所引申出来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对生与死的理解。
对乱世中人性的刻画,使电影显示出一定的历史厚重感。
尽管特效和场面比不过好莱坞大片,而中国电影的优势就在于五千年所沉积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也是让老外真正折服的。
去奥斯卡怎么说,也该是这样的电影去试试。
至于演员,刘德华,中规中矩,范冰冰花瓶角色,还算养眼,王志文很出彩。
让人眼前一亮。
比葛优的厉帝高出不少。
看了《墨攻》,不算太失望!
梁城,一座才四千多人的小城,然而它却坐落在燕赵之间的战略要地,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战争年代,其实早就注定了它最后的命运。
梁城的领导就是梁王,在赵国大兵压境之际,这个家伙还在轻歌宴舞、醉生梦死,显然不是个什么贤君圣主。
不过这个时候,他主动派人去降和,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看,都是个正确的决定。
可惜这个时候赶来了个墨者革离。
至今弄不明白,革离到底是怎样说服梁王抵抗的(电影中好象也不完整,被剪去了点什么)。
记得电影首映的时候,有记者问梁王的扮演者王志文,革离是如何说服他的?
他笑笑,说因为他是刘德华。
好象很是幽默的回答,但难免让人怀疑他自己也弄不清楚。
再说梁王决定让革离帮他守城,他将面对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城守住了,他继续当他的领导;二是城被攻破,领导可能当不成了,但将责任往革离身上一推,自己一死应该还是可免的。
后来,城算是暂时保住了,梁王却突然发现对他的领导地位产生威胁的,变成了受民众爱戴的革离了。
于是外部竞争暂缓,内部整顿开始了(当然这可能也是梁王一开始就想好的)。
经过反复,最后敌人主将死了,军队撤退了,而另一个威胁革离也走了,梁王又受到民众欢迎,继续当他的领导。
看似取得了成功,实则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断了自己的后路。
而梁王不仅不贤明,看来还很不聪明,既看不清形式,也看不懂人。
他自始至终没有分析清楚形势,没有为自己做好战略打算(所谓百姓们的安危,从头到尾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最根本的前提是,他只是个数千人的中小型企业的领导人,在改革大潮中早晚是要被别人兼并的。
出路无非就两条:一是早早就投靠别的大势力,自己退出竞争舞台,可惜他始终放弃不了自己当领导的欲望;二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以后与别人的谈判中增加自己的筹码,可惜他不了解墨者,把他当作威胁,搞白色恐怖,弄的人人自危,却无形中更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梁王有的似乎还不错的儿子,有他可能梁城以后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可惜王子也死了。
面对直接造成王子死亡的牛将军,梁王却无法发泄自己的私愤,因为他还要依靠他。
他的两个亲信,一文一武,一个只会拍马奉承,一个则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对梁王还算忠诚,只因他们都是没有远见的一路货色。
呜呼哀哉,如此这般(呵呵),梁城不仅不会不亡,且生灵涂炭,百姓多遭磨难。
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又能做的自己真正的主人呢?
梁城和墨者一样,孤孤单单的坐落在神州大地上,消逝在风沙间,等待后人的评说。
今天看了墨攻,感觉至少比《无极》之类的强多了。
不过,制作上来讲还是略显粗糙。
片子既然将时代设定在公元前,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就该考虑一下历史问题,至少不要那么唐突。
片中有两大硬伤,不得不提。
硬伤一:一帮部下对着梁王高喊“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国人听万岁这个东西可能听得太多了,于是编剧们便认为人天生会喊万岁,巴不得小孩学会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爸爸,而是万岁了。
但实际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却是武则天时期,她的面首为了逢拍她而说出来的,恰又正中其心意,于是慢慢才变成传统,武则天才甚至使用“万岁”的年号。
而远在公元前的一帮走卒,何以喊出“万岁万岁万万岁”呢?
硬伤二:赵军攻城,最后竟乘热气球而来,诸葛亮要是泉下有知,定然从坟墓里酱爆出来了。
热气球这个东西,在中国以前就叫孔明灯,咱们编剧怕不是不知道吧。
之所以叫孔明灯,那是诸葛亮想出来的。
但诸葛先生又哪知道原来这知识产权竟然远在公元前呢?
与夜宴的浪漫主义悲剧相比墨攻更是一出现实主义的悲剧;除了在剪辑上还有待提高,是最近10年来,对于战争描写最精致,最下功夫的一部电影。
雨天。
公司发票。
还有一大杯爆米花+一瓶可乐。
我居然去看了《墨攻》。
一直以来,都以为刘德华只能是一个花瓶。
原来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
一直以为,范冰冰只是丫环命。
看来我也错了。
也曾窃以为,国内拍的古装片,只不过是遵循旧数。
看完后,我承认我见识短浅。
马革裹尸 - 原来这个词,还有那么美丽的意思。
一切,从《墨攻》开始。
---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
平民城中的平民,需要在赵国十万大军入侵小小梁城的时候,冲在最前面去死。
如果他们是奴隶,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血肉,来赎回自由。
梁城的南门外,需要在七天内建筑一座瓮城。
看不到士兵挥汗如雨;看见的,只是无辜的平民,拖家带小,在士兵的尖刀利刃下,用破烂的衣服拭去眼角的泪水,吃力的拖着巨大的石块,抱着一捆捆稻草,一步一挪在烈日下建造土城。
为了不被士兵发现,一个难民竟然亲手闷死了啼哭中的亲生孩子... 士兵当他们靠在城楼脚下神情呆滞的擦拭着手中刀箭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在想战死的弟兄。
那一幕幕的兵戈乡见,尤历历在目。
他活下来了,在城门关闭的那一刹那,他的兄弟留给他的只是一个一动不动的侧影。
背后,是踏着尸首相拥而来的千军万马。
战事不知何日休止,他是否在想家里的亲人?
也许回到故里,也只剩下满目沧痍,物是人非。
她她叫逸悦。
我只记下了她扶着战马,在夕阳里羞涩的一笑。
也许在这生死倏忽的瞬间,那一刻的宁静,也就成了永恒。
在被残忍的割喉禁声后,再不能呼喊他的名,只是在冰冷的水中挣扎,最终生死相隔,怀着满腹遗憾香消玉陨。
他革离。
他有满腹才华。
他是虔诚的墨家弟子。
"非攻、兼爱" 。
如果,天下真的有"非攻",真的能"兼爱",是否那些孤苦的百姓,能够回家;那些枕戈待旦的士兵,能够卸下衣甲?
...可是,他只能一次次看见尸横遍野,看见骨肉分离。
弓,强弓;剑,利剑。
夺去的,是亲人的眼泪;烧掉的,是熟悉的笑脸。
.....《墨攻》,真正让人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东西。
人死,无法挽回;活着的人,引以为戒。
一)《墨攻》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大片中,觉得最“大”的一部。
拍得实在。
感觉下了很多笨功夫,用的是古代人起房子的法子——从打地基开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块砖的位置都不肯苟且,因为房子起来了,是要指着四世同堂千秋百岁的。
之前看别人评价某作品:“……不是在消解,而是在建设,所以分外吃力,甚至显得有几分笨重”,用在这里也很合适。
跟以场面恢宏华彩见长的另几部大片——我就不举例啦,估计连火星人都来包场过几次了——相比,《墨攻》可说是色彩晦暗,从英雄主角到升斗小民,统统一脸的风尘仆仆,是谓“灰头土脸”。
单从视觉上看,是不太看得出1.6亿的投资花在了哪里。
而在放映半小时,把故事看进去以后,那些钱的去处,逐渐显现。
看《墨攻》的时候,经常在主场景外,画面的边角和画外音自成一体。
比如革离跑进大牢鼓动囚犯参战,他这边厢慷慨陈词,边角就会有人或睡或穿衣,一边叫嚷:“吵死了!
还让不让睡觉了!
” 是,敌军在攻城,可琐碎的生活仍在继续,主角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一点不妨碍守军摸鱼,夫妻拌嘴,小孩偷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上到救国救民,下到打孩子藏东西……《墨攻》所呈现的世界,并不局限于革离和他的敌、友,亦包括普通百姓在乱世中的离乱和苟且。
二) 以前有人评价游戏,终极标准并非画面,也并非情节,而是“完成度”——整个游戏是不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世界观是不是说得通。
从这个角度来讲,《墨攻》是目前国产古装大片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片子。
它尽己所能,做足了每个细节,观众可能想不到也看不出来的细节。
比如张之亮自己承认,那个被梁国百姓扑杀的少女间谍,本来是投资人建议删掉的(“能表现什么呢?
”),但在他的坚持下保留了下来(张之亮:“虽然这场戏只有40秒,但我觉得战争就是这样,观众能不能看到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外一回事,作为创作者,这个对我很重要”)。
而赵军佯撤之际,巷淹中正与心腹商量下一步计划,作为背景的远处山坡下,赵军正在杀人——这本来也是要被删掉的,但导演不让:因为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战争的气氛”。
这些场面,不细看的确不会留意到,似乎也跟正文无甚瓜葛。
但就是这一角那一角的零碎,七拼八凑在一起,构成了《墨攻》的世界:不是平板的单薄的世界,而是一个随时在发展着,多层次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有好的大局观,也有好的细节。
就是在发生一件大事时,主角的镇定,配上移民“吵死了!
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的抱怨,这样的结合,让《墨攻》成为了一部有密度和质量感的电影。
三) 和同样很喜欢《墨攻》的M老师讨论,看之前我们都觉得一个拍出《自梳》这样文艺片子的导演,来拍一个战争片,真的还蛮可疑的。
但看了以后,还都觉得导演挺有诚意的,一点也不乱煽情和斤斤计较,不去炫耀镜头,不去逞那种猖狂的才气——耍给你看,我能弄得多大多华丽——而是老老实实,笨兮兮做足每个画面、声音,最细节的功夫。
这个才是“拍大片”最难的地方。
有才、有钱,但是愿意压住了,老老实实去从无到有搭建一个世界……这是真正喜欢电影的人的态度吧。
四) 扯句题外话。
如今风行全世界的“魔兽”,在开发阶段曾连跳过好几年的票——皆因开发商的暴雪,坚持要以最高的完成度呈现魔兽的世界观。
因此即使是后来完全没有开放的副本,也被计算好在不同季节不同昼夜的不同光影呈现,安排了兴衰成败;即使是与情节无关的NPC,也会随着这个世界的大事的发生,而改变自己的台词. 在魔兽的世界里,每个配角,都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伤心往事,快乐回忆,而不是只会走来走去,等待主角来问路接任务的机械NPC。
正是暴雪设计人员的努力和他们对细节的不肯苟且,造就了完成度极高,必将以一代经典为游戏史铭记的“魔兽”。
这也是真正喜欢游戏的人吧。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魔兽的开发,用了近十年,而《墨攻》从开始筹备到正式上映,也过去了十年的时间。
而这些时间,足够别人开发十款游戏,上映十部电影。
早在看《英雄》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电影出了毛病,但是迟钝如我者却总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之后所谓的国产大片来了,数来数去也就是那几部,到得《无极》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国产电影一律变成了嘴角生疮,舌根发硬的画面集景,国产电影的编剧再也说不清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里再有点戏中戏什么的,那就完蛋了,如果再用点倒叙、追忆等等所谓文学创作方法,那就更歇菜了,编剧们通常都会忘记他们最开始要讲的故事,而在写一半的时候又突然神经质的再提一下,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象我这种智力水平比较低的观众再也看不懂任何一部国产大片,再也不明白他们的主题。
偏偏我又是这样一个不信邪的观众,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怎么能如此低下,于是一次次的把人民币送给影院,变成票房黑灰,同时再次打击自己对智力水平的信心上周看的《墨攻》亦是如此。。。。
==========下文有关键情节透露,慎看=========从刘德华演的革离从漫天黄沙中一个人走来,并且要拯救这座城池,我就开始心里打着小鼓,一个人怎么能拯救一座城?
四千人加一人怎么对抗十万人?
接着支离破碎、自相矛盾的情节开始了,编辑的健忘症也开始了。
一面是先去递了降书,然后等革离来了,就没人再提递过降书的茬儿了。
那个总是瞪着双目的公子更是一会儿讨厌革离一会欣赏革离,一会儿表示不能投降一会儿又觉得不能抵抗。
真是很想告诉他,演戏不是靠瞪着眼睛啊啊啊。。。。
而在最后结尾,革离语重心长,让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地对公子说,天下的和平不仅要更多的墨者,还需要更多热爱和平的君主。
我正想着这个公子将成大气,起码将是一乱世之枭雄,结果没一会儿,就被误杀了。
还有那几个被赵军伤了妻儿的小人物,开始的时候要杀革离为救妻儿,再过了一会儿就完全忘记了杀妻之痛,摇身一变成了革离忠实拥护者。
吴奇隆胖嘟嘟的脸真可爱死了,可惜装了半天酷一点都看不出酷来。
主人公革离就更是严重的意志不坚定,一会儿要求城民抵抗,一会儿又对死去的人民表示悲伤,一会儿说什么生存就是胜利一会儿又让他的追随者冲锋现阵,一会儿装酷的说墨者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一会儿又穿着别人给织的鞋了。
至于穿插其中的爱情故事,完全是莫名其妙,我第一眼看到逸悦就觉得Y一肚子男盗女娼,虽然最后死得很惨,也不觉得悲伤,更不煸情。
对了,当中还弄了一个说着生硬中国话的鬼佬,完全不明白是什么用处整个故事发生在黄沙漫漫的沙漠中,没想到过一会儿,革离和逸悦两个人就跑到了山上,再过一会儿,又跳到了海里,我靠,小时候地理老师就告诉我们说,沙漠地区是不会有山的,不然就不用种防守林了。
我真是已经无言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就是垃圾垃圾垃圾!
1.画面比不上张艺谋的系列大片。
2.故事情节和节奏比不上 宁浩的 《疯狂的石头》.3.最近仿佛掌握了规律,只要刘德华任男一号的片子,都是那样无味。
4.通过这些华语片的沦落,我更认可 长尾理论。
5.正是因为他们是热门导演,有能力聚集到资金和媒体的关注,才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拍,才使他们随意的拍了质量很差的片子。
也就是说:热门导演并不等于能拍质量高的片子。
事实上,并不是但凡被热炒的片子都去鞭挞就能显示出自己有多么品位独到. 所以,夜宴,我也试图去领会冯导的意图与表现手法。
但是,<墨攻>我领会不了。
看完吃了的烧烤让今天大便不爽.快完的时候旁边沉默一个半钟头的中年男士开始抱怨,莫名其妙,这个片子真是莫名其妙.最后的战役,我以为会是恢弘大气,也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露出大片峥嵘,我毫不苟同.挖水渠的老外是否被冲死了?挖水渠对最后的战役的意义何在?或者更大的意义在于把范冰冰淹死。
刘德华是当然的主角,整个片子他的形象独特,服装潇洒,义正词严,和平使者。
他可以轻易改变骄傲的公子,轻易的俘获全城百姓的心,轻易让范冰冰这个英姿飒爽的精骑马营领队柔情似水,主动投怀。
更可以轻易的让对手,一个老谋深算可进可退,伪装撤兵退守只为赢他一仗的老将,与他上到塔楼,只三言两语就甘心认输,并坐地等死。
这一切都这么的不可思议,并显得做作。
为了凸显一个人物的形象,而进行的铺陈,目的性太强,痕迹太重。
在这个绝对主角之下,范冰冰是可有可无的,公子是可有可无的,吴奇隆是可有可无的……倚重,让这个片子失横了。
如果说唯一的亮点的话,王志文,表情到位,言语滑稽,一个人性毕露的君主,荒诞,滑稽,但却让我想起《无极》中的王,《夜宴》中的王,最近,有太多这样的王了。
在一堆平板的面孔之中,他显得鹤立鸡群,唯有他在“演”,我不知道这样的表演在这里是否有些不适合。
从思想性来看,我不也大能明白他的逻辑。
如果说倡导和平,以革离为作为兼爱,非攻的意味代表,那么,他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又有多大点深度?
看不出来。
几段谈话,甚至让人觉得兼爱是有问题的。
如果以守来实现非攻,如果“活着就是胜利”,那么在守城的时候,为守城成功牺牲了五千人,这就是非攻的代价,也是战争的本来,革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出了,战争,实际上只是某些人内心的功利目的,而牺牲了许多无辜的人。
而他,只是努力去平息这个,或者那个人的欲望,方法是,帮人守城,这算什么好办法呢?
这是兼相爱吗?
而似乎这些人内心的欲望是无法平息的,王要杀革离,因为人性,王是不可以容忍比自己更强,更得民心的人的,倡导兼爱的人,却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
在得到一部分人的爱的同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恨,由此又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死。
我想这是必然的,兼相爱,只是美好愿景。
如果影片让我们了解的只是一个美好愿景,而更多是在呈现矛盾的话,这未免是个遗憾。
革离最后带着孩子们离去,老套的愿望以及未来意味。
如果要把这些遗憾归咎的话,这是个漫画改变的电影,或许在逻辑上经不起太多推敲。
总体来说,刘德华被展现很美,最大原因在于,不是本人配音。
如果要影射什么的话,一如今天的生活,愿景太多,非道德,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
这是个交汇的年代,不确定,连电影的主旨都不太确定。
该片取材自日本著名漫画《墨子攻略》,可能是导演张之亮同学习惯于拍摄文艺片,如此武侠大片对他而言或许既是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其迎合市场的需要。
固然有众多所谓专业影评人士为之叫好,但鱼的悟性不及他们高,在观后并未留下太深的印象。
尤其是电影一开场那个小女孩的镜头,甚至让偶联系到了《无极》,觉得甚为不爽。
对于已经习惯于好莱坞大片惯用模式的我来讲,这部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电影并没有值得太多夸耀的地方,铺天盖地的骑兵,从天而降的箭雨、短兵相接的拼杀,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在好莱坞大片中有迹可循,虽然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木马屠城》,但由于导演对武侠精髓的不解和电脑特技的落后,着实让人甚感失望。
票房佳绩固然很好,但相信许多朋友还是冲着刘德华这个儿时的影帝去的吧。
刘德华这个落日影帝在里面饰演的墨子革离这个角色如何,鱼也不好作评价,倒是一位网友的评语蛮有意思:刘德华同学一会儿像共产党骨干来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会儿又像传教士来教育大家要爱每一个人,一会儿又像江湖大侠武功非凡却参不透儿女情长。
反正他演技向来如此,不如他的票房号召力强。
他的脸好像没什么表情,他的扮相倒是超酷:一双毛短靴,一身咖啡色亚麻长袍,一条非常有质感的墨绿色大披肩,外带一个寸头。
可以直接进连卡弗的橱窗!
应该是今冬米兰最流行新款!
又臭又长的片,还冒出个非洲人,擦了!
水火不溶
全男人的话,肯定5星。
不知所云……
中国电影中,还算不错了
场面盛大,但不出彩。
许久以后才发现帅王子居然就是始源~
好評如潮的爛片
要说也算中规中矩,还凑合,但是无亮点,没有一丝打动偶。偶看了三次才看完,咳。
墨家之论
不好
也算准大片了
实在是 哎 给3算不错了
怎么形容呢,革离费了半天劲挽救的城池,让梁王大手一挥就又毁了,真是天大的笑话,为无能者打天下,还是省省力气吧。
兼爱,非攻。
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 大杂烩,场面不错。
这应当是今年最好的电影
为什么反侵略就是正义的呢?ps:看了一篇挺搞的评论,再看作者发现是和菜头,哈哈
感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