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感觉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片子很一般,很一般。
只有女护士还不错,还有大光头比较有感。
因为看电视里4个赤裸的男人发抖而下载的电影,没想到下载来的也是国语版,中国人配音技术实在不敢恭维,而片源的质量音频也有问题,左右声道大小不一,声音只对其一。
4个小伙子的穿越的过程未免太过于牵强,远没有《时间旅行的丈夫》逻辑性强。
可还是值得一看,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个性。
回到战争年代也变成了“爱国者”。
女主角有属于战争年代的漂亮性感,但穿着短裙在战场上爬来爬去膝盖不疼么?
男主角的历史学得不错,战争年代背得朗朗上口。
"菲拉托夫,战争什么时候结束?45年5月9日” 眼泪掉下来了 红色已经被泥土掩盖了现在的眼泪都是灰色的你不知道后来的红旗也撕扯成了碎片在古墓其实正在的在埋葬 自己我们没有后路也看不见前进的方向不管是信仰和梦想 连道德也开始堕落以为自己堕入了地狱 岂不知撒旦根本不屑于理睬因为对他来说他也是有自己的信仰——人类果然不值得信赖战火里 硝烟弥漫 战争中 尸体遍野可是总是有为了前进的目标现在我们失去了光明只剩躯壳 灵魂给了迷途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45年5月9日 战争中的人们是不知道战争的结局的,但我们知道。
当我们带着已知的答案再去重读那段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带着全知全能的仿佛造物主才有的局外人的视角来居高临下的审视那场浩劫时,我们依然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切肤的痛楚,无助,还有迷茫,因为我们是局外人…… 一个个故事铺陈在我们面前,无论它多么悲惨,我们总能读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结局:坏人死了,好人胜了,世界因而和平。
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在片尾等着我们…… 但是,战争中的人们知道结局么!?
当然不会,所以才有了那样的问答。
那么他们以什么样信念支撑着战斗、生活、相爱啊?!
无从知晓(过于政治而非人性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不是无法想象,而是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我可以罗列很多可能的选项,但是仿佛都不准确……为国家?
为民族?
为爱人?
为亲人?
为战友……仿佛都不是,又仿佛全都是。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说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一场接一场战争上演。
历史无法走出这个怪圈,即使有前车,仍然会有后辄,而且不止一个。
究其缘由,皆起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
这是人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所谓的弱肉强食,被美妙的冠以丛林法则的名号,于是合法化了,冠冕堂皇了,再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战争无法避免,对战争的遗忘同样也无法避免,甚至受害者的子孙回去崇拜当年的凶手,崇拜那个杀了祖爷爷,侮辱了祖奶奶的罪犯。
理由有很多:军装很帅、造型很酷、理论很煽动……甚至:他们现在拍的电影很好看、服装很时髦、明星很多……我已厌倦了用数典忘祖形容这些人,惟愿早日成熟……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共赴国殇!
当最后的字幕随着音乐滚完,我还久久没有回来神来。
这不是一部值得称赞的作品,但绝对是一部值得反思的电影。
有人说时空穿越的模式老套,有人说电影语言乏善可陈,还有人说这是打着红色标签的“洗脑电影”,但是又如何?
关键在于观者的体验和思想对接。
于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战争是残酷的。
110分钟的观影体验,胜过100本教科书和16年的循循善诱。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四个轻浮的年轻人,靠倒卖二战文物混日子,一次偶然的盗墓经历,让他们从现代回到1942年,战火纷飞的二战战场上,在与德军进行生死厮杀的卫国战争中,在和老一代革命战士的并肩战斗中,在和年轻护士的生死轮回中,四个年轻人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洗礼,后又回到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从精神上重新认识了战争和历史,变得更为成熟。
当然,如果仅仅是看这个故事,我想和其他的穿越电影没有什么区别。
在片中,爱情终究被炮火湮灭,战友一个个死在敌人的枪下,战斗英雄一直都在当逃兵,没有高大全的固定想象。
但影片中通过丰富的剧情和详尽的细节,展现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则深深震撼我的心灵。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幕。
第一幕:带领四个年轻人侦查敌营的中尉,为了掩护他们逃脱,以一敌百,告别前,他转过头来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年轻人答:“45年5月9日”。
怀着对祖国胜利的憧憬,中尉英勇地对德军发起了一个人的战斗,并壮烈阵亡。
第二幕:在德军的楼房里,侦察兵为了掩护四个年轻成功逃脱,开始假装咳嗽,后来还引吭高歌,四人在他的歌声中穿越德军的防锁线,不断突围,直到歌声戛然而止。
又一个同胞死在敌军的枪下!
第三幕: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尾声。
当护士招呼几位战士,抬着长官进入防空指挥所,而年轻人远处的炮坑边,一边看着秒表,一边撕心裂肺的呼喊,“不要进去”,但他们还是进入了指挥所,历史的一幕重新在年轻人的面前重演:一个炮弹落下来,指挥所人所有人无一幸免于难!
明知道灾难就要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却无力回天,这与影片开始时翻开遗骨的情景相互回应,但同样的场景,却一个心怀贪婪,一个心如刀绞!
这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没有商量余地只有残酷现实,这就是历史的力量,纵使知道结果但仍无力扭转。
虽然影片通过年轻人亲历战争来获得思想感悟,但对于每一个受过战争伤害的人来说,伤痕永远无法弥补。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人类最好的相处戒条。
我没看过几部俄国片,没看过几部战争片。
也不知道怎么就看了这部电影。
不过看过之后感觉挺不错。
豆瓣的这部电影简介还没写,不过光看名字也知道这是一部“穿越”型的电影了。
(汗,穿越还真是流行啊)四个俄国年轻人,平时喜欢穿着奇装异服、打扮得怪异、在街头集会、打架斗殴……他们对历史也没什么尊重可言,靠倒卖文物为生,其中有一个身上还刺着纳粹的纹身。
在一次挖到二战时期苏联士兵遗体、遗物之后,他们甚至想拿遗骸来练枪法。
教训终于来了,他们不知不觉的回到了这些遗体多数的那个年代,1942年,并且亲历了残酷的战争。
……那些埋在地下的遗物——这些东西也曾经是鲜活的生命、也有过热烈的感情……——只要你插根桩子就能化为己有甚至拿来贩卖了么?
你的妄加揣测就能用来评判历史么?
在电脑游戏里厮杀就表明你很勇猛么?
你玩世不恭、牢骚满腹,能说明你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么?
……四个人都在经历一切之后找到了答案。
或许只有我也经历一次穿越才能深刻体会到一些什么,不过我可真的不想、也不敢回到过去。
电影里,叶尔梅杨诺夫大士掩护四个人离开时的对白“战争什么时候结束”“45年5月9日”叶尔梅杨诺夫笑着说“我们果然能挺过去!
”很感人、很爷们儿的一个角色。
哦,对了,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戏弄老年人。
-PS.sign——————————————————————http://www.dimlau.com
波兰电影《沃伦》和俄罗斯电影《我们来自未来》,放在一起看有好处。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有一块领土,原来都是俄罗斯沙皇统治,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与波兰战争,波兰把这块地方抢过去了,有20万平方公里。
这块地方住着乌克兰人和波兰人。
二战,德国入侵波兰,苏联也趁机入侵,把这块地方抢回去了,其中就包括一个叫沃伦的地方。
一些文章常说的德国和苏联夹击波兰,实际苏联不过是拿回了1920年被波兰占领的土地。
沃伦这里的乌克兰人和波兰人,无力抗拒强大的德国人和苏联人,但是互相打来打去,以及配合德国欺负犹太人,还是有两手。
于是有了波兰人受害的沃伦惨案。
《我们来自未来》和2,讲的是两个仇视俄国人的西部乌克兰人,经历了时空穿越,发现他们与俄罗斯人曾经并肩战斗,抗击德国入侵。
回到现实后,改变了对历史的看法。
想了解乌克兰与波兰、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看这两个电影,会快一些。
本来看了点简介,有点回避战火题材(不是老套就是太伤感情)但是后来又有一天,记忆有效期过了,从哪里看来说是这片子在俄国反响很不错,有待续集,于是。。。
俄罗斯的片子,俄罗斯的现代的片子,一如她的文字不让人失望,俄罗斯的土壤总是会出佳酿。
片头,我担心的是这伙暴力、游戏小子不是在斗殴中搞死自己,就是在舞弄手枪时打穿谁的肚子——那样的话可真没趣。。。
而后,整个片子中该有的情感都有了,战火与活人的pk中能反应的差不多都影射了——蛮优雅的、蛮鲜活的、尽量不做作的俄罗斯的文艺气质就差与生俱来的了,拍大片(虽然也才开始摆弄)、拍现代片、拍娱乐片都能拍得那么稳
《我们来自未来》曲目单 1.Marsel - Лучше нас здесь нет 没有人比我们更优秀 2.Нина (Екатерина Климова) - Романс 罗曼司 3.Солдат (Терентьев Андрей) - В руках автомат 紧握手中枪 4.How Russians Fight (наша атака) 俄罗斯人如何打仗 5.Heroic Song (финал атаки) 英雄之歌 6.Lyric Latina (эпизод в стогу сена) 拉丁抒情诗 7.Елена Терлеева - Ты и Я (титры) 叶莲娜·托尔列耶娃 - 片尾曲我和你 8.Requiem (назад в будущее) 安魂曲
当看到好端端的《我们来自未来》生生被中译成《古墓迷途》,不由得不想起神州时下仍火的“说曹操,曹操就被盗”了。
然而没有古墓,有的只是一个简陋的木板拼搭的掩体。
迷途?
的确,当“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大肆标榜的今天,信仰的缺失,或者说,在物欲横流的虚无中,我们都曾迷失归途。
这是部一目了然的片子,无论是“给八零后看的主旋律”,还是感叹“红旗已然褪色”,诚如介绍中所说,圣彼得堡四个靠倒卖二战文物为生的年轻人从现代穿越到战火纷飞的1942年,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炮火硝烟洗礼后又回到现代,在短短的62小时之后变得成熟。
海报上四个潮男,一个军史迷一个电脑宅一个摇滚男和一个……光头党,构成了俄罗斯小青年的代表,分别象征着自以为是、无所适从、胆怯懦弱和无知暴戾。
而影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历史,如何战胜自身的狭隘,如何从为国捐躯的前辈那里汲取精神。
如果说湖水是穿越必不可少的介质,那么,刻着红星的烟盒才是穿越的终极目的。
那不是普通的烟盒,是灵魂人物季玛•索科洛夫的参加过一战的爷爷留给他的,烟盒上刻着骑兵军元帅布琼尼的一句话:为了革命的忠忱。
这也是魔咒。
找到烟盒,意味着找到了革命的忠忱,意味着接过了红军的枪,意味你才成为真正的俄罗斯男子汉。
而军史迷伯尔曼四人正是被季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指引到湖边,从而跌进1942年硝烟弥漫的列宁格勒的。
一开始,伯尔曼四人光猪般在大雨肆虐炮弹横飞的战场瑟缩发抖,拒绝融入历史,他们第一时间就想逃避,然而无情的湖水没有把他们送回温暖的21世纪。
他们穿越到过去是身负承诺的,而不单纯是在战斗间隙拉歌时秀一手吉他,或者和美女护士谈不负责任的恋爱。
战火很快把他们催熟了。
他们成熟的代价是两个战士的牺牲。
一个老准尉教导他们:战争中只能往一个方向跑,向前,冲锋。
这个老准尉在带领四个菜鸟去德军阵地抓舌头时,单兵断后,坚定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未来的大男孩们。
另一个就是季玛,烟盒的主人。
穿越的菜鸟们发现被德军严刑拷打却拒不透露情报的红军战士,手里正握着他们返回未来的关键。
季玛在听到“莫斯科的大街上,都会有行举手礼戴万字图标的人”时,愤怒地掐摇滚男的脖子,“永远都会有正义和邪恶,而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莫斯科永远都不会喊出希特勒万岁!
”即便未来伤透了他的心,同老准尉一样,季玛为了掩护菜鸟逃跑,也毫不犹豫牺牲了自己。
伯尔曼们终于明白,他们倒卖烈士的勋章,挖掘战士的遗骨,难怪会挖出有着自己照片的红军士兵证。
他们是在贩卖民族的创痛和英雄的鲜血,是在亵玩历史,不啻给自己掘墓。
保家卫国的神圣战争不容置疑。
影片中的上尉连长吉奥明和光头党聊天,发现他们不仅是同城的老乡,还住同一条街道,上过同一所中学,甚至有同一个名字的教师。
这是暗示,不仅现在是过去的传承,即便是时髦的异次元空间,彼地的你也能与此地的你对应。
史家说:“历史不是站在今天看昨天,而是站在明天看今天。
”对待历史,要尊重,忠诚,客观,冷静,理智,而不应该回避,拒绝和否认,甚至推翻,篡改,毁灭。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反思中成长,才能不至于重蹈覆辙。
所以,每一位“历史爱好者”也都该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看现在的所作所为。
老准尉曾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于是欣慰,“我们果然能挺过去!
”但是,眼前的厮杀,对面的顽敌,都要靠自己拿血肉之躯去延续,去抵抗。
无论是老准尉,还是季玛,还是正积极筹划反攻的吉奥明上尉,甚或总是一脸阴晴不定的契卡,都没有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到穿越过来的21世纪人身上,而是一如既往地苦战、厮杀,拉锯战,艰难地收复失地。
“即使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也一定要有人来完成,把美好的未来变成现实,还要去战斗,还要去流血,否则,胜利就永远是海市蜃楼。
”正是这种坚忍和骨气,才狠狠地教育了轻浮的21世纪小青年,包括那个自诩光头党的愣头青。
当然,苏俄战争电影里少不了浪漫又脆弱忧伤的战地恋曲。
《我们来自未来》向经典的《伊万的童年》中白桦林致敬,吉奥明上尉想把心上人护士尼诺奇卡调到大医院远离战火,而尼诺奇卡却心不在焉,“很快就要进攻了,得考虑这个”。
可谓不一样的人情世故,一样的离怀愁绪。
美艳不可方物的尼诺奇卡,在编剧的授意下和穿越的主角一见钟情。
虽然想象不出尼诺奇卡为什么会接受伯尔曼的死缠烂打,接受伯尔曼用摩天大楼和宇宙飞行来忽悠,但姑娘的意志很坚定,从没有想什么带我去未来摆脱这该死的战争,而是和战友们一道义无反顾投入战场,冒着炮火,一次次把伤兵拖回战壕救治,最后,英勇牺牲。
战争的真相就是撕裂所有的美好。
出字幕的时候,画外音重复老准尉的话,“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果然能挺过去!
”这就是俄罗斯战争电影所传递的东西,不像好莱坞大片那般挑战你的神经,却总能深深地触动你的灵魂。
神秘、分裂,眼里流淌着忧伤,但脸上呈现的依然是笑容。
导演马柳科夫在同年拍摄的《风暴门》广受赞誉。
《风暴门》里俄军削车臣叛军的武器装备全金属亮相,阵地战阻击战山地防御战,战战得心应手。
大概他把劲头都卯给《风暴门》了,而《我们来自未来》里的坦克看起来像是纸糊的,发起战斗也不过是营连级的攻势。
即便如此,影片也营造了日月无光的战场氛围,让观众同穿越的菜鸟一样,好好地经受了一番严酷东线的战火洗礼。
演员也有中国观众认识的熟脸。
吉奥明上尉和尼诺奇卡。
丹尼尔•斯特拉霍夫和卡特琳娜•克里莫娃合作了《情迷彼得堡》,分别饰演桀骜风流的小男爵和美丽聪慧的公爵小姐,曾在CCTV播映,引发了一阵看俄剧的热潮。
他们还在《风暴门》中再次合作,丹尼尔抢走了原本属于主角的卡特琳娜。
《我们来自未来》里,卡特琳娜又被穿越的主角从丹尼尔身边抢走。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公映《我们来自未来 2》,而护士尼诺奇卡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里!
再回味一下片中的歌曲吧:手里拿着冲锋枪,因为是战士勋章在闪耀,因为是战争我回到了家,因为是英雄回到了家,还活着这寂静和阳光,突然不再谈死亡只是阳光和安静突然大家说——战争结束了!
2010年3月《看电影》用稿
这一星给所有爱国的英雄和烈士们,乌拉!这个电影浪费了一个如此好的题材,加进冗长的完全狗屁不是的感情线,和过去真正的俄罗斯电影和苏联电影相比,天地之间。很多年没有看过俄罗斯和苏联电影,为曾经的那些伟大的电影人默哀,为被埋没的肯定还存在着的伟大演员们悲哀,不知何时才能再放光辉。有多热爱真正的俄罗斯和苏联电影,就有多伤感被浪费的这个题材。痛惜!
俄国主旋律。。。
看到一半不想看
“我们最后胜利了吗?”“胜利了……在1945年的5月9日”“这么说我们撑住了?”“是的……”你们不但撑过去了,还让欧洲在红色的阴影下颤抖了接近半个世纪
俄罗斯人也穿越了!
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四个年轻人穿越到二战,经历了腥风血雨,从而成长,就是战争场面比较弱。
凡事真的只有亲神经历~~
跳着看完了,不能细推逻辑,算是向革命前辈致敬教育青少年的片子
这个题材选得真是非常好我是为了一小段剪辑来找的这部电影“战争什么时候结束”“45年5月9 日”“我们真的挺过去了”哪怕设想一下这个场景,有机会亲口告诉一位先辈“我们胜利了”,眼泪就有点止不住四个现代小伙的表现似乎真实,所以更能体现那些先辈的英勇普通人不会有能力改变什么,光是和先辈们一起冲锋就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感谢苏联老大哥,没有它在前面试错,我国走的弯路应该更多也感谢历代领导人,苏联没挺过来,我们挺过来了
苏联情怀已经淡了,可还是有那么点
原版不挨刀应该更好点~
国配
蔡睿皇上龙德..就是怎么也没想到看了一穿越...
叙事无结构,情节突兀不连贯,穿越得毫无道理,且一无所获。
披着科幻的外观,去讲述历史的故事
现在的小年轻太不像话,应该受受教育,咳咳
只是一群胆小鬼
有点教育意义但演得实在差,对不起这个名字
一般
战场上的女护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