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是听说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著) 一直没看。
但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内容。
最近所看的电影电视剧似乎也多多少少印证了这一点。
《飓风营救》(taken):就是玩动作,运动镜头,凌厉剪辑,矫健身手。
单纯但是玩到极致。
《疯狂的赛车》:就是多线索,就是快剪辑,(据说)写残7个编剧就是明证。
还有这个《死亡飞车》。
看点就在标题里:暴力死亡版极品飞车。
野马、重卡;机枪、大炮;血浆、尸体……情节不给你那么复杂的,咱不是昆汀·塔伦蒂诺,玩不了《落水狗》那么复杂的,单纯就行;咱不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整不了《失忆》那么惊为天人的。
简单就好。
目标明确,做到极致,这不就是偏执狂吗?
有了这样的偏执狂般的电影,怎么能不好看。
顺便批一批《地球停转之日》,又想玩特效,又想玩内涵,结果就是四不像,
写了一段,由于手机原因竟然丢失了。
可以想象,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买7的原因啊啊啊,挣钱挣钱。
这年头,想法就是钱。
电影中如此,现实亦如是。
首先,自我声明下,这是第一次写影评,也是我第一次给电影打分。
之前其实都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奈何本心有余,人力不足。
所以就一直拖啊拖,拖到了现在。
现在是2016年10月17日晚上7点37分,我一个人躺在被窝里,关着灯,手机外放着张克帆的绝世。
我心想,也许我也该做一些事情,来记录一下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
每一部电影都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教会我们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还是看过以后就会忘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索。
还有玩味。
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是为了看评价而上的豆瓣。
而且豆瓣模式一般都是两部曲,我也私心揣度一下,应该大部分的人都会和我一样。
第一步,先是上豆瓣查一下电影的分数,一般都是8分左右或者8分以上的才看,其余的不碰,后来发现要求太苛刻了,或者有些时候自己想看的电影评分有点低,也都可以勉强着去看看。
第二步,看完电影以后再去豆瓣上看评价。
有去看电影解析的,看闲谈唠嗑,找志同道合的评价,看完理所当然的批判或者表扬,获得一份内心的满足感以后,然后就逐渐淡忘了这部电影。
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也无法免俗。
那些口诛笔伐之下的人儿,又何尝说的不是自己呢。
死亡飞车上映时间是2008年,具体月份日期我没有看,那时候我初三,隐约记得高中的时候同寝室有人在看这部电影。
时间间隔太久,已经没有多大印象了。
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从机械师,还有机械师2转粉来的。
斯坦森太帅,无法抵抗他的肌肉魅力。
典型的美国帅哥脸型,眼神杀人于无形。
我一直觉得他的理发师绝对专业。
这样的发型在全美影视圈估计找不到第二个。
这就是标志,一如他的肌肉一般。
郭达斯坦森的外号不胫而走。
影迷的调侃,又何尝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呢。
这部电影我也没来得及看评价,评分倒是看到,还不低,看来各位影评大神的品味这次和我差不了太多。
哈哈哈,读者不同,哈姆雷特也不同,但是经典耐看,好片耐磨。
即使时间久了,这部电影还是让人看出了现代电影兵工厂所能满足的一切人类心底的诉求。
想不到过了这么多年,人类的科幻技术还是没有进步太多。
也不扯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了,电影本身还是非常给力的,基本没有烧脑情节,简单粗暴,通俗易懂。
整部电影呈现的黑白感,让整个监狱笼罩在苍白而又让人提不起反抗之心的氛围下,压抑而又紧凑的气氛彰显无遗。
毕竟还是在监狱,配合着魔鬼式死亡飞车,动感而又亢奋的音乐,面目可憎的亡命之徒,蠢蠢欲动的美女。
帅哥。
肉体。
我个人看法,这就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简单,粗暴。
死亡飞车,超级引擎发出的隆隆巨响,加特林巨炮带来的狂轰乱炸,亡命之徒死亡之前的极速狂奔,冲吧,一起面对一场盛大的死亡。
于是,一个个生命陨落的太快,三阶段的比赛,最后只属于两个人的对决。
赢了,生,输了,死。
然而没有人能够活着走出这所监狱。
导演赋予的主角可不是简单的杀人机器,郭达扮演的每个角色我觉得除了女特工里面的二货角色,都有非常睿智的头脑和冷静的分析。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其常年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于是郭达出来了,乔也出来了。
顺便说下,二人在速度7里面也有合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典狱长把人当猴耍,却不知道自己所能控制的早已不是跳梁小丑,而是上山猛虎。
你不杀他,他必杀你。
我基本没有讲电影情节,因为不是很喜欢那个腹黑典狱长,用着最简单的思想就想控制郭达,我真是在想,为什么郭达这么隐忍不去K她一顿,然后告诉她,她的那些言论去骗骗小孩子还好,别特么来恶心老子。
哈哈哈,我和她没仇,只是看不惯,我觉得看不惯的人应该千千万吧。
不过,有一段,典狱长的一番话确实也让我有些迷茫,典狱长在最后一阶段赛跑前曾去问郭达,问他能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意思确实显而易见的是想让他留在跑道上。
郭达没有说话,我也陷入了沉默,虽然知道结局肯定不是束手就擒,但是孩子呢。
后面在墨西哥的时候,郭达的一番话也是深深触动了我,典狱长的一番话确实让我迷茫了很久很久,但是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也会有很多缺点,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人会比我更爱她。
我可以给她的一切,再没有一个人会给她。
父爱如山,肾上腺熄,泪腺抖生。
---郭达的电影会继续追下去,好看啊。
已经记不清是看的第几遍了,第四遍或者第五遍,不过不重要,因为再过一两年感觉自己又会重刷。
每次重刷的理由基本一样,因为第一次看时被某些场景惊艳到了,那个倒车对着开机枪的镜头,那个第一次合作干点巨无霸的场景,那个最后合谋冲出监狱的场景,第一次看的时候都啧啧称奇。
现在每一次看都会留心这几个场景,虽然逐渐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镜头细节不够,剪辑不够直观流畅等,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对于它的赞叹之处,毕竟第一次知道原来情节还可以设计的这么突如其来。
生锈的面具象征着在监狱生涯中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以及精湛的车技,它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第一名,代表着谁都想赢掉他。
除了少数人之后面具背后的真相,大多数人对面具的认知更多的是神秘,而对于同场竞技的那些亡命车手而言,面具是一种挑战,是一种仇恨,获得释放或许不是打败面具的最深层动力,而是赢了他,证明自己更强。
这些犯人想要的自由不是监狱外的阳光和海滩,而是在赛车运动状态的生死竞速和机枪扫射,那种状态或许比他们本身获得人身自由还更具快感,所以这样的竞速是激烈的,是关乎生死的,这也是为什么收视率在不断上升,不断突破,因为真的太刺激了。
神秘的面具,生锈的钢板,扫射的机枪,咆哮的引擎,以及那曼妙的身姿,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不让人在观看中肾腺素飙升。
影片在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结束,三个好友又聚到了一起,其中两个,已经成为了修车合伙人。
死亡飞车 (2008)7.62008 / 美国 德国 英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保罗·安德森 / 杰森·斯坦森 娜塔丽·马丁内斯
不得不说这个是死亡飞车电影里面最好看的第一部了,而且可以说后面是越拍越烂,纯粹的飞车是可以,但是建议应该有一到两个好莱坞的明星,这样才能够吸引到一些粉丝去关注你这个冷门系列吧,相对来说毕竟很少电影已经说不靠情节赚钱的,而且你这种还是非科幻片,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我大多数都是冲着杰森斯坦森和泰瑞斯吉布森他们两个人去看的,一个是动作片的男神,一个是速激男神。
《死亡飞车》其实是一部《生死狙击》式的电影,死亡飞车的过程设计很用心,整体那种肮脏灰暗的但其实汽车墙面都能光亮到反光的感觉让人有种它下面埋着一头生机勃勃随时破土而出的巨兽的感觉。
不过除了乔别的车手GG太快,其实他们凉的那么快前面就不需要那么多特效啦,(我看的是110分钟的,不知道有没有删减) 14K起那么炫酷的名字都没有给他特别多的镜头感觉好浪费。
中间的巡洋舰不得不承认真他妈震撼,乔治米勒的《疯狂麦克斯4》在车的设计上特别是福瑞沙的大奶罐车在这估计拿了不少灵感,不过麦克斯整体是非常鲜艳的红黄色调,风格清奇,另外米勒在沙漠和戈壁里面拍我只能说妈的你怎么能有这么好的点子!
沙漠既是大自然的却又是缺乏生机的,这个背景所能够隐含的意义真他妈绝。
虽然表面上《死亡飞车》和《疯狂的麦克斯》像,但在深层次它们已经是两种电影,《死亡飞车》在本质上更相似于《生死狙击》:被命运逼到角落无处可逃的勇士以一己之力的所有能量反抗他们不能够反抗的力量——所以其实《死亡飞车》不需要结尾,或者说完全不需要那么好的结尾。
如果要做续集的话其实不要把女老板杀了就行了,女老板死了观众的心就放下来了,悬念其实也就失去了一大半。
最后的结尾真的不如不要,简直是个anti–画龙点睛,这太狗血了,比肥皂剧还狗血,你觉得一个人在强大怎么反抗一整个监狱的力量,就算他逃出了监狱,他也无法逃脱整个社会的追捕。
只要他不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出来,他就要无时不刻的处在潜逃和被抓捕的过程中。
结尾有扯到笔,bull shit !
爱既不能发点也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车开更不会变成免死金牌,笔记做好了!
(从这一点说《生死狙击》它在深度上要强不少,尽管它们其实都是爽片啦)不多叨逼的我还是忍不住拿他和《疯狂的麦克斯4》再做一点比较。
比较女性,《死亡飞车》中的女性看点明显还是停留在看胸这个水平,不过后面她戴上面具顶替主角还是很帅的,应该给个更明显的直升梯灯光下的特写。
《疯狂的麦克斯4》里面的维密天使看点很明显已经超越了胸部的高峰,看到导演给她们剪下来的那个锁阴道的护具特写,你就可以很鲜明的感受到在这里男性和女性也许都不是自由的,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是一样的平等和疯狂的。
另外麦克斯里面也很果断的拒绝了男主和女主最后亲亲我我的洞房花烛夜式结局,光这一点,就使它免于庸俗。
最后总结一下还是挺爽的,就是结尾那么mediocre让我如鲠在喉。
速度与激情,枪林弹雨,美女诱惑,猛男肌肉,都是这部电影的亮点,糟糕的剧情,唯一的缺点,没有起伏,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快节奏,不过作为一部放松娱乐大片基本达到要求了。
Jason Statham还是很mam的,完美的肌肉,温柔的眼神,从第五元素开始就爱上他了,so handsome.还有另一个角色,就是典狱长,强悍的女人,有一手。
Paul W.S. Anderson好年轻的导演啊!
只有43岁,就已经编写和导演过那么多alien电影。
生化危机、AVP,充满想象力的人物。
豆瓣剧情简介和剧情不符呢,是监狱为了保持收视率而陷害杰森入狱,而不是说杰森已经在监狱服刑了,而且他是假扮科学怪人参赛的,前4轮也不是他参加的。
本片和速度与激情是一个类型的片子,但是比速度与激情深刻了一点,加入了美国社会的批判,司法系统的黑暗。
女监狱长是一个很脸谱化的人物,但是很惊艳,以往都是一些腹黑的男监狱长,打破了这一陈规。
片子比较醒脑,剧情十分简单,正邪分明,没有太惊艳的地方,属于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的水准。
杰森斯坦森从此走上了飞车的阶段,现在都是么大年纪了,人物形象需要改变一下啊,大兄弟。
同志们,参见的不仅是1975的death race 2000,更要严重参见1987的the running man :IMDB号tt0093894;更要灰常严肃的拜读史蒂芬·金大人的小说原作。
作为一个女同志,受用的看完没有智商考量的该片,心里一片澄明,爆了爆了,到处都爆着;机关重重,赛车里面的武器获得方式让我们有亲切感,回忆起仙剑RPG,到处捡东西的良好习惯;虽然最后结局不太棒,女贱人一号还是充分的显示了男女平等,谁掌权谁牛B的理想状态……开头的说辞调调很讨厌,很政治很经济,结果后来一点关系都没有。
经济紧缩,裁员,可是莫名其妙来了警察,警察们也没做什么;于是回家,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个人(居然是从后来那个没人能够出来的地方来哒,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来也是个犯人嘛……逻辑啊逻辑),杀了他老婆栽赃入狱,成功以新手身份上位成功,获得地位,其后才稍微有点逻辑告诉我们说那娘们儿要整他的理由……只是不敢想象我居然看了一部这么MAN的片!
花105分钟去看这部电影一点都不值~除了大胸大屁股,本片再无亮点~
本片的导演保罗·安德森不得不提,此人无愧于“电玩导演”之称,经其手打造出来的电影怎么看都像电子游戏过场动画,可见其高超的游戏天赋。
最后那是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啊??
电影版跑跑卡丁车而已
I love this game。。。。
老婆,只能说还行吧,没什么剧情,现在要看的话还得看心情呢,老婆不喜欢的,我都不感兴趣,老婆,我很想你,你想我吗?你会像我想你那样的想我吗?这个问题好傻啊……老婆,我爱你!
暴力美学从来都是大片最爱之一,看着装甲车似的赛车在死亡边缘飞驰,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难怪里面所谓的收视率会那么高,大家都太压抑了。
熟悉的配方,都不带变的……
拍摄效果不错,剧情有点太单薄了。
哈无聊的片子,比大逃杀还无厘头
我看改叫《脑死亡飞车》更合适些……
简单的故事,快进即可,几场车赛勉强可看,所以还值得两星
暴力?就差吃人了。虚构的目无法纪的社会,实在是太扯了。给叛逆期的人看还不错,肯定尖叫到死
有点像游戏,没有什么剧情,不过斯坦森一如既往地帅
适合喜欢看B级片的同学,车子造型够酷,那个无畏舰尤其B到家了,追逐场面一般
多年前的没营养!
剧情太简单
没剧情..没深意...
看了才发现以前看过的,印象不是很深。再观感觉除了刺激还是不会留下太多记忆的。
真人版跑跑卡丁车~~仅从动作角度和观赏愉悦度来讲,绝对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