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四张画

第四張畫,第4张画,The Fourth Painting

主演:毕晓海,郝蕾,戴立忍,关颖,金士杰,周咏轩,梁赫群,纳豆,罗北安,陈希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国语,闽南语年份:2010

《第四张画》剧照

第四张画 剧照 NO.1第四张画 剧照 NO.2第四张画 剧照 NO.3第四张画 剧照 NO.4第四张画 剧照 NO.5第四张画 剧照 NO.6第四张画 剧照 NO.13第四张画 剧照 NO.14第四张画 剧照 NO.15第四张画 剧照 NO.16第四张画 剧照 NO.17第四张画 剧照 NO.18第四张画 剧照 NO.19第四张画 剧照 NO.20

《第四张画》剧情介绍

第四张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男童朱云翔(毕晓海 饰)的父亲过世,生活无人照顾,来自大陆的老校工张先生(金世杰 饰)外冷内热,在朱云翔生母吴春兰(郝蕾 饰)到来前照顾了小翔一段时间。吴春兰十几年前由大陆赴台,短暂的迷梦破灭后又经历了牢狱之灾,如今栖身于风尘场所。靠摆摊维持生活的继父(戴立忍 饰)被恨意所填充,对小翔的到来颇多怨气。幸好小翔结识了当地的小混混手枪仔(纳豆 饰),手枪仔用偷来的轻骑带小翔兜风,配合手枪仔盗窃和强抢小学生之类虽然很不正当,可也给小翔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许刺激。如非必要,小翔很少画画,可也给父亲和手枪仔分别画了一幅,第三幅画,是关于小翔梦中的哥哥,而失踪三年的哥哥实际为继父所害。小翔的第四张画,会画下什么内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妖怪人贝拉~第0章~荒川爆笑团故乡桃花运一脸嫌弃给你看胖次烟村三月塔利神女的复仇学校奇谈:八年从将军到士兵精灵使的剑舞特典迷你OVA神探默多克第三季善恶无赦辣妹甜心牧羊犬郁金香夫妻时差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十六个春天他们的生活曼联重生西南联大深夜食堂一切为了一个女孩神医大道公前传机智的捕快日常大明湖畔有人家锻刀之绝地重生维京恶狼十八个手印真爱诺言血色侦程:1980

《第四张画》长篇影评

 1 ) 内心画

张小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姐演的都是内心戏,可丰富了。

以此来还击大家对她为人淡定麻木的评价。

内心戏我们看不到,内心画我们也不了解,尤其是孩子们的。

点评价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到底是纳入中国电影标签还是台湾电影标签,究竟是给个惯常的四星还是冲到底五星。

从演员来说,台湾演员居多,有了郝蕾的加入,整个阵容就又不一样;从电影内容来说,让我想起《看上去很美》,而内心戏的丰富程度,恐怕也只有台湾电影的细腻能做到。

台湾电影,五星!

整部电影的节奏和韵律是我所喜欢的,不紧不慢,一个故事娓娓道来,配合的电影音乐在节奏的把控上加分不少,四张画,把一个简单的故事串联起来。

戴立忍说,这样的故事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台湾上演着,希望借助这个电影去唤起人们对孩子的关注。

想想我们小时候,似乎没人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偷东西、逃课、作弊、抄作业、和邻居打架,丝毫都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只知道,自己想去做这样一件事,就单纯地实现。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倒是很行动派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是非对错,跟大人无法沟通,因为大人总会用他们的各类条条框框去评定一个人。

只是,大人是否真的就明了自己在做的事情。

我想,就算是镜子对着小翔的继父,第五张画怕是也画不出他的内心了。

 2 ) 画中有话

湾湾省地区的电影总能拍出一种苍凉感,不幸的家庭里生出的孩子,依旧会充满了不幸,金士杰老师出场戏份不多,但人设表现的很好,威严又温柔,对小翔很凶但是小翔能感受到他的好!

戴立忍大叔演技也在线,失手杀人后心理阴影严重,看到小翼的弟弟小翔来了后,阴影又增加了!

他的压迫感好强,跟女主对话、跟小翔对话、跟警察对话,感觉下一秒就要暴走了!

郝蕾确实是很厉害的演员,在大陆和台湾省都有很优秀的作品!

这种角色很难把握,面对生活的无奈又不得不去承受,紧绷的神经随时都会裂开一样!

四张画很有意思,从小朋友的世界去看生活,去世的父亲、朋友的小伙伴、失踪的哥哥,第四张画是自己,也是一只从锅里蹦出来的青蛙、也是一棵被啄木鸟啃的树。

 3 ) 第四张话

1,电影的叙事,是一个收拾情绪的过程。

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在看着小翔一个人寂寥又晃荡的背影,一个人走入黑暗去捡被水漂走的衣服又从黑暗中出来,一个人去校工室偷便当,一个人坐在长了青苔的台阶上吃饭时,便难以自制情绪,一直落泪。

小翔开口与校工讲话,遣词造句,还有语气,异乎寻常的成熟,着实令人惊讶,却又让人觉得,这是正常的——他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如此的他。

对于毕晓海,我是偏好的。

至今记得当届金马奖郝蕾拿下最佳女配,他高高兴兴地上台,代妈妈领奖,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

听说拍戏时他与郝蕾相处甚好。

倒是惧怕戴立忍——戏里戴立忍猛神经拉紧踹了他一脚,我也觉得可怖——典礼时见到戴,都仍躲着,不敢和他打招呼。

笑,小孩子心性。

2,戴立忍近年来的角色,愈加邪。

他的眼,他的唇,他微微下削的肩线,皆会作戏。

初中时偷看[爱情灵药],他演一警察,有一场肉搏戏,真令人难忘——尽管那时不知他是何许人也,姓甚名谁——身体的记忆,总超乎想象的深刻。

3,钟孟宏凭该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致辞尤为精简,除却感谢,亦谦逊地表示惶恐,显得冷静又克制——我喜欢这样的人——倒是郝蕾的得奖感言,更使人记得他,她说:特别感谢导演,有梦想终有一天会红,钟,孟,宏——哈。

 4 ) 《第四张画》:披着悬疑外衣的风景宣传片

画面里有风景的台湾电影总是很美,台湾是太平洋中的一座孤单岛屿,身世飘零,蒋介石一心传承儒家传统文化,而后来的统治者却力图将台湾与大陆隔离,加上日本多年的占领,以及亲美的政治倾向,台湾文化逐渐变得兼容并包,进而具有独特的韵致。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台湾电影的清新,如《海角七号》、《最遥远的距离》,这些电影更像是风景宣传片,充满了寂静无人的海岸和回响的涛声。

《第四张画》的画面同样清新,像夏天的风吹过乡村的田野,但是情节太简单,一个继父错手杀了妻子与前夫的儿子,仅此而已,看到评论里说这电影有多么多么深刻的内涵,导演想通过四张画表现自己的种种意图,在简单的故事架构上不可能加载太多的内涵,就像一个十来岁的小年轻不会是国学大师一样。

杨德昌的电影丰富深刻,因为给出来的人物和细节数目庞大,往往要看好几遍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

整个片子的人物性格刻画也显得薄弱,男孩朱云翔年幼,本来就没什么性格,郝蕾饰演的母亲因为戏份不多,只充当了一个说故事的角色,估计是平时小清新惯了,风尘气不够。

作为片中的杀人犯,戴立忍演的继父倒是比较阴沉,显现出几分心理变态的气质,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够鲜明,想想吴镇宇和黄秋生演的变态吧,一个面部特写就能让你不寒而栗。

最初看到这片子是因为它标着“悬疑”的标签,开始的一段也让我有些期待,但是戴立忍在中间的一段独白让关键的情节一泻千里,剩下的时间都成了故弄玄虚。

《第四张画》有一张海报是小男孩低着头,让我想起了《一一》海报上的后脑勺,只可惜牛逼的电影总是那么少。

 5 ) 经过的一切都是画

丧父的小翔,浮萍一样四处流浪,漫无目的的跟随乖戾的校工、本性善良的不良少年、阴暗偏执的继父、颓废失意的母亲,没有任何前进的方向,没有任何依附的绳索,只有顺从的在复杂的尘世飘荡。

是因为成长环境异于同龄人,他变得“怪怪的”,脑袋里装满了奇怪的想法。

在不同的场景里把自己见到的画在画上,只能是他流露情感的唯一方式。

遇见的温暖,经历的伤痛,都被他放在几十平方厘米的空间上无限放大。

那是他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第一张画,是被上帝带走的父亲,小小年纪经历亲人离去,幼小心灵也许根本不知道要用怎样的心去适应,就突然的要面对世间最悲惨的告别。

只能是一张粗细线条拼起来的父亲,那是他儿时不美好但是忘不掉的记忆。

第二张画,是他最亲密朋友最明显的特征,那个本质纯良的少年,带着他疯癫,却给他从未有的快乐,尽管是不积极的,但是却是他最缺失的友情。

第三张画,是他四岁之后就告别了的哥哥,沿着长长的沙滩,不晓得去了哪里,尽管能一夜一夜的梦见,却是说不出的痛,少年心里的想法,只能被黑色铅笔说出来。

第四张画,老师要求每个人对着镜子画出自己,而他的白纸被涂成了黑色,他看见的自己是一片漆黑。

第四张画画出来,电影结束了。

相信每一个看的人,都会很心痛,为少年满是褶皱的时光惋惜,为他只能看见一片漆黑纠结,为他以后的人生担忧。。。

导演把大把的画面给了台湾乡下美妙的景色,夕阳西下烟囱里的烟和天上的云都被染成金色,公路两边没有尽头的绿色,继父家温馨无比的院子,还有美妙的配乐。。。

这些,是不是都让我们转过头,用慢慢的期待去相信,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才开始了一点点,以后,每一张画,都会绚烂无比。

我们经历着的人生,有阴郁的雨天,有妖娆的彩虹,有无尽绵延的公路,有妩媚的夕阳,有被海水嵌在礁石上的脚印,有初恋美好青涩的亲吻,有离去亲人安详的笑容。。。

不用言语,这些都是一幅幅美妙的画,他们嵌在你脑海最深处。

是最美妙的生命历程。

 6 ) ForFelix wen 的《第四张画》

小朱的爸爸走了。

他变成了孤儿,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出殡时,小朱需要拿出爸爸的遗照,可是小朱没有,便画了一副爸爸的肖像。

歪歪扭扭的,很丑啦,这就是小朱的第一幅画。

小朱遇到了愿意收留他的陌生人,是他上学的校工老爷爷。

因为都是孤儿般长大,他很理解小朱,并且教会了他坚强。

和爷爷待在一起的夏天是美好的,他可以坐在他爷爷单车上,问一些蠢问题。

或者和爷爷去废墟里捡宝贝。

就这样,有爷爷陪伴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

直到妈妈揭开了小朱的童年日历,她找到了小朱。

小朱来到妈妈家时,并不开心,甚至惶恐。

因为小朱妈妈和继父有了自己的孩子,妈妈告诉他,“小朱,妈妈不再是以前的妈妈,对于这个家,你只是个过客。

”继父对他冷嘲热讽,整天阴着脸。

小朱的童年,很快就被成年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排挤阴狠的现实注满。

他的妈妈是个妓女,很晚才回家。

有次,小朱肚子饿,半夜跑出去找妈妈,妈妈问他“路那么长,又走夜路,你不害怕吗?

”小朱说,“不怕,只要不在你的家,我就不怕了。

”家为什么会让他害怕呢?

这是因为他画的第三幅画,《走失的哥哥》,来自于一个小朱的梦。

梦里有个哥哥,他走丢了。

按理说,小朱不应该对哥哥有记忆的,却把消失的人画了出来。

没想到,这幅画招来了警察,也招来了继父的毒打。

原来,继父打死了他的哥哥,并把他封死在了海边的肖波块里。

新生啊,《停车》里的小女孩妮妮啊,《阳光普照》里的阿豪啊,《医生》里的felix wen吶,降生时,都是天使。

但是,他们长着长着,就变成了环境的模样。

新家给到小朱的,则是失语的恐惧。

小朱使妈妈的家变得更冷了,到处充斥着冷嘲热讽,敌意,威胁,恐惧,甚至是对母亲的内疚,都是因为他的到来,都是因为他……这就像每个人对童年的记忆,有些是不太敢相信的,要么模模糊糊,要么就是被再次美化的,怎么会有大人杀死一个孩子呢?

有美好吗?

有的。

钟导的灵魂风格人物登场了,纳豆饰演的手枪仔,他把边缘人物的心酸,无奈,孤独和善良刻画的淋漓尽致。

邻里说手枪仔的家是彗星撞地球遗留下的,大家都说这个家伙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可他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小朱,一个肝胆相照,厕所里剩一张纸分两半的伙计。

这让我想到了《大佛普拉斯》两个朋友之间的友谊。

彼此心照不宣,总能把最甜美,最温柔,最英雄的梦讲给对方听。

手枪仔总干小偷小摸的事,比如偷自行车,抢小朋友的班费,甚至入室偷盗。

每次,小朱都会被带上。

在小朱面前,手枪仔就是自由自在,神通广大的大盗。

手枪仔在小朱面前,就是手枪仔,不再是烂泥扶不上墙。

手枪仔就是这么个人,混身上下散发着啊q,浪漫的,天真的,甚至有点英雄主义般的气息,当然也有最重要的---善良。

有一次,他们入室偷盗。

手枪仔发现了这家桌子上的盲文,便告诉小朱,“这一家咱们不能多偷,盲人要治病,他还需要钱的,快放回去。

”就像成人怎么会杀小孩,小偷怎么会只偷毛毛票票呢?

后来,小朱和这个梦幻老哥朋友分开了,因为被警察抓了个正着,警察骂手枪仔是全台湾犯罪圈的耻辱,偷也偷不好。

手枪仔出狱后,小朱去手枪仔的家找他,那房子看起来的确是彗星撞过的,房子双层,少面墙。

然后,小朱在转角一看,发现手枪仔正陪着他的盲人弟弟一起读书,既认真,又耐心。

他们家又穷又落魄,甚至还有一个需要人照顾的爷爷。

可是,他们家有手枪仔这样的哥哥存在,整个家都是温暖,光辉的。

运气再差,再穷,环境再糟糕,又能怎样呢?

手枪仔善良,温暖,纯真的部分感染了小朱,所以他画了第二幅画《我最好的朋友》,一副气坏老师的禁作。

自此,所有暗的明的,阳光的,灰色的人和环境,都被钟导摆在了小朱和观众面前。

此时,老师让每个人拿出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画各自的《自画像》,也是《第四张画》。

受人生,社会,美好,坦途,挫折,阴暗沁染过的小朱,或者你,会画一副什么样的自画像呢?

最后,钟导把这《第四张画》送给了一个人。

P.s:Felix wen,他就是钟导第一部纪录片《医生》中自杀的小朋友。

一个既光明,又阴暗,看起来既晦涩,又熟悉的复杂人类。

 7 ) 第四张画

最难描摹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第四张画后的故事让我们大惊失色。

小翔的哥哥再也无法回来,因为继父已经残忍的将他打死,所谓的失踪只是一个借口。

其中有一段继父对于小翔哥哥小翼魂灵梦呓般的独白十分出彩。

导演借鉴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继父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蓝色当中,对于自己曾经的失误进行了沉痛的自我剖析。

导演对于光影的调度控制的十分精妙。

影片结尾处老师要同学们画一张自己的肖像,小翔一直拿着镜子饶有兴趣的看着,最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本片根据台湾真实的失踪儿童事件改编,整部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现实,并不像一般的此类型的影片,基调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耐人寻味的隽永,却使主题反映的更加有力与丰厚。

不管是因为空袭与父母失散的学校校工,家境贫穷带着瞎子弟弟老弱父亲的“手枪仔”,为获得台湾身份证付出代价的的大陆来的母亲,还是生意失意脾气暴躁的继父,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的受害者,这也体现出导演对于人文的关怀。

第四张画并不是一张真实的画,以正在照镜子观摩自己的小翔结尾,其实也是在给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描摹出我们自己?

 8 ) 四张画,五个人,一个社会

这是部非常台湾风的电影,这种阴郁和牯岭街少年一样,一不留神就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很饱满。

第一个,小翔追着爸爸的衣服在河里跑了很久,终于捞上来晾干。

这也许是他爸爸唯一一件可以穿的衣服,追它,却是为了入葬。

这件衣服和第一张画的意义相同,“回去找一张照片,和一套好点的衣服”。

第二个,长镜头,金士杰给小翔饭吃,教育他偷同学的便当不对,并狠狠地惩罚了他。

但随后讲起自己的经历,泪不打一处来。

他大概是在小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于是,他愿意去指引这孩子如何走过人生,他和小翔说烧青蛙的故事,教他自立生活、保护自己。

第三个,小翔和老师对背大学之道。

其实没有太明白这个镜头存在的意义,但它让我觉得这孩子更加非同一般,继而欣赏起这老师来。

用迎接挑战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没有简单粗暴地瞧不起、“你滚出去”,就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

第四个,手枪仔那个彗星撞地球的家还有盲人弟弟。

手枪仔的可爱在于,即便生于这样一个家,他仍然乐观积极地讨生活,他并没有逃避自己作为这个家顶梁柱的责任。

而他对世事的洞察,又是何等“深刻”(譬如房市那一段,转瞬应证)。

暂且不论其生存之手段,其实在那样条件的家庭,他又有多大可能去做正当的营生呢,和郝蕾一样,只能在底层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斗争。

最惊悚的镜头,是继父说到没有人有可能找到小翼的时候,镜头转向了水泥桩上的球鞋,咯噔了一下……其实我一直在怀疑,郝蕾知不知道真相呢?

她让小翔离继父远一点,说明她知道小翼的失踪非同一般。

但是不是因为对生存的渴望,让她自己拒绝去相信她早已看到的真相?

究根结底,生存是戏中每个人的主题。

其实,这电影离生活一点都不远。

 9 ) 《第四张画》观影随记

1、爸爸朱永芳的遗像是小孩画的,参加葬礼的人除小孩以外就全是殡葬队的人了。

2、怎么去形容钟孟宏的影像风格呢?

世外桃源般的令人安静又神往的色调,冷峻而克制的镜头,又常配悠远的音乐,展现了台湾城镇的魅力。

3、妈妈吴春兰从大陆过来十几年,在“酒店”从事老鸨之类的职业。

为了一张台湾身份证吃了很多苦十几年前我来到这里以为就会有好日子过,根本没打算走,结果没多久我就知道并不这么回事后来我终于拿到身份证了就带着小翔的哥哥走了4、大陆新娘的生活并不幸福,儿子被第二任丈夫失手打死。

2017年3月16日

 10 ) 潮水抹不平明晃晃罪行,不代表可以昭雪

一开始感觉男孩的台词和校工爷爷的念白很奇怪,很僵硬不自然,后面慢慢适应了感觉还比较符合一个极其聪明又古怪的早熟男孩形象。

男孩有一种一一的感觉,在还没有学会用人情世故伪装自己的年纪过早地看穿了人生的一些真相,把纸盖在临终的父亲脸上能明确地知道停止呼吸的时间,他像个神明,仿佛没有情感地看着凡人走上必将到达的终焉,仿佛一种对必然的“期待”。

爸爸没有留下照片,所以第一幅画是给爸爸的遗照。

并不觉得这第一张画是对家人的怀念,母亲一拿到台湾身份就迫不及待离开的男人,以及和校工爷爷说的,爸爸生病的时候他可以吃爸爸的剩饭,这个父亲留给儿子的不好说是不是也是长期的漠视和煎熬。

构图非常讲究,蓄水的农田和自行车,长长的立满电线杆的田间路,以及找妈妈仰拍马赛克反光光怪迷离支离破碎的镜头,可能有一点滥用分割式构图。

得知继父是杀死哥哥的凶手后,小翔茫然地想寻求朋友的帮助,发现朋友住在残垣断壁里还有一老一小要照顾,他悄悄地离开了,朋友也没有喊住他,他只能一个人努力做最后跳出罐子的青蛙,多听,少说话。

关于第四幅画,特写长镜头慢慢闭上眼睛,我更倾向于认为他画不出来,对自我是什么样的毫无头绪,作为婴孩的人是没有所谓的自我的,它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周围的人和被灌输的理念构建起来的,而对小翔来说,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没有可以信赖的关系,又从何去构建属于他的自我呢。

电影从一开始有点忧郁但还是温馨可爱的氛围,到第三幅画急转直下,纹丝不动的镜头,看的时候直到大巴那个镜头时还在紧张。

虽然为了圆四幅画这个设计显得有些匠气,但成功地处理了这种情绪的转换,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第四张画》短评

我希望小男孩能好好的

7分钟前
  • 陈大智
  • 推荐

戴笠忍的爆烈 这次没有温柔

8分钟前
  • 忘不了
  • 还行

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只是叙述得有点故弄玄虚了……Ps:郝蕾越来越荡了啊

11分钟前
  • AllenZ
  • 还行

有很多台语是没有翻译的,但是很吸引我,是部不错的电影!

13分钟前
  • Cheeeeeer@NL
  • 推荐

是我期待值太高了?对台湾片一直挺宽容,今年真失望

16分钟前
  • 大灰狼
  • 较差

刻意,过火和闷骚,

19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较差

这种类型的片,以后还是应该少尝试。

20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较差

郝蕾真美啊

24分钟前
  • nevus
  • 推荐

郝蕾飞跃了,这样复杂的女人被她拿捏得很自然!戴立忍依旧延续那种让人摸不清到底何时会爆发的神经质风格。没有剧烈挣扎的痕迹,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25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空洞乏味,除了摄影几乎一无是处。

26分钟前
  • 艾弗砷
  • 较差

幹燒青蛙

28分钟前
  • 嘉多利沒有花
  • 推荐

我是没看懂么??

29分钟前
  • 较差

图画是童年心灵的一面镜子。第一张是逝去的家庭,第二张是唯一的朋友,第三张是渴望的亲情,第四张是孤独的自我。

3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摄影还行

36分钟前
  • 老天使
  • 还行

缺失的成长

38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用錯了郝蕾

41分钟前
  • Cpt. 切尔卡西
  • 还行

WTF......

42分钟前
  • Zakk
  • 很差

好题材拍的烂电影!

45分钟前
  • 我爱谁谁谁
  • 较差

无辜的小翔

49分钟前
  • willow
  • 还行

“人生就是或哭或笑,互不相干。”四幅画,四种不同的边缘生活状态以及成长的缺失。浓郁深意的摄影加上同样很赞的配乐,描绘出了一幅个人风格明显的台湾风情画。影片从开头就营造了一个让人期待的气氛,但在故事的叙述、细节的把握的作用下,越往后越感觉失望。郝蕾中规中矩,金士杰才是亮点。★★★☆

53分钟前
  • Q。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