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恋爱到婚姻,大多数人,尤其女性,考虑的条件很多很多,谁不想在物质上极大的满足自己呢。
但是钱嘛,不多不少,够用就好,要那么多干什么。
前段时间替人上个课,那老师嘛,不怎么样,但是说了一段话却让我印象深刻。
你长得再好有用吗,人都是极爱自己的,为什么会有夫妻相这一说,那是因为人在选择的时候,就选了那个与自己极为相像的另一个人。
听她这么一说,回去便观察那些情侣,还真的是神奇啊,在一起关系还比较稳定的都长得或多或少相像。
所以,嫁个有钱人,前提是有钱人也是有缘人。
情节颇离谱但是值得回味。
贫家女阿咪在家人邻居的期盼下,旧同学的攀比下,嫁个有钱人成为了改变现状的办法。
为此,他需要通过名牌衣服、高档场所提升自己,但是在真正遇到有钱人wilson之后,还是敌不过爱情的力量,选择了所爱。
真所谓有情饮水饱,而不是有钱饮水饱。
娶一个或嫁一个有钱人成为了改变出身,少奋斗50年的捷径,尤其在大城市尤甚,在相亲场合,户口、职业、出身、家世、学历、收入组成了绩效指标,指标高则有机会往下发展,指标低不用往下看,爱情的本质应该变成了量化的衡量,至此,我也变的貌似冷酷,知道拿出一颗红心也换不来一尺真诚,唯有提高自己,让自己变成铜墙铁柱,无坚不摧,无论经济精神,都能成为前自己的一片天,万一遇到所爱之人那一天,不让量化指标成为绊脚石,若没有那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自己坚实的臂膀。
当初实在是太喜欢郑秀文的表演风格,那种自自然然的憨美,凌乱的动作,穿衣风格,整体造型设计,独具一格,特立独行,都是吸引我的点。
当然,这部电影是鬼马行空般的编剧,剧情稍雷,不烧脑,纯属商业片,但可能那个时期应该是比较受欢迎的吧。
雷点太多,不吐槽了,就是一部浪漫爱情喜剧,看着开心就好。
同学的朋友结婚了。
到酒楼用礼金结酒席账的时候验出了四张假的一百块。
同学一边谴责这种拿假币作人情的亲戚朋友:“这钱假得那么离谱哪有可能不知道,肯定是故意放进红包里的。
”。
一边又说:“不过也没关系,才四百块。
人家的嫁妆是两百多万的房子,七十多万的车子。
”听我同学描述,新娘是那种见到就想踹一脚的类型,新郎我见过,十分帅。
可是同学觉得也值得,至少新郎少奋斗了50年。
阿Mi的爸爸开了一间很小的煤气店,她每天帮助父亲打理生意,每天都要扛着重重煤气罐送货。
看着流星滑过,许愿能嫁个有钱人,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本叫《玻璃鞋》的书。
原本并不富裕的阿Mi决定乘坐头等机舱希望能在飞往米兰的时候遇上有钱男子,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富家子弟阿诞,两人在米兰共渡了一段浪漫时光,可是阿诞突然就失踪了。
阿Mi不甘心,决定要把阿诞找回来。
阿Mi感到沮丧的时候,她的一个老朋友如今是城中的钻石王老五,并且找回阿Mi是决定跟她求婚的,可是阿Mi已经爱上了偶遇的阿诞……最后阿Mi知道阿诞并不是什么有钱人……虽然没能嫁个有钱人,却拥有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真心,应该比什么都重要吧!!!
下岗女工总爱胡思乱想,呵,倘若嫁得有钱人,是不是就无诸般烦恼?
贴一篇当年旧文,以表达我莫名的情绪。
主啊,我要疯了。
如果想嫁给有钱人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理想,我觉得这个理想有够伟大,想嫁给有钱人的女生永远比有钱的男人多,绝对的卖方市场,把实现起来难度颇大的想法说成“理想”应该不为过吧?
长长的国庆大假,像极了特别有效的催化剂或者功能极好的培养皿,我的原本潜伏已久的好逸恶劳的因子更是得到充分的激发,后果就是,总有种把自己那不是太光明高尚的伟大理想搬上台面进而诏告天下,那就是――好想嫁个有钱人。
不太喜欢郑秀文的,却喜欢看她和任贤齐主演的《嫁个有钱人》,看傻呵呵的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那么多的努力,看到她在山顶大声呼喊,竟然莫名觉得有些感动,只为那样的执着与几分天真,觉得她的理想伟大得近乎纯洁。
于是,每次和女友爬山,在登到山顶之后,我每每想效仿郑美女其人,对着山谷大声呼喊,无奈自己平时不算太薄的脸皮总是没能在关键时刻变成金脸罩,铁布衫;酝酿许久的勇气总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化为乌有,只好悻悻然作罢,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大声宣告,所以神仙爷爷没有听见,所以我始终不能得到那样一双亮闪闪的指点迷津的水晶鞋?
如果真是那样,下回在山顶,我一定会拿出无比的勇气,对着山谷深情而真诚地呼喊――我想嫁个有钱人。
一直觉得“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句话其实有失偏颇,事实上,有些男人有钱了也不曾变坏,而一些女人就算变坏了也不一定有钱,当然这个“坏”在特定的环境下应该具备不同的含义,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如果专门针对是否变心而言,那么有钱的男人和没钱的男人的变化几率应该是旗鼓相当,即“坏”的内因大致相同,只是能够激发质变产生的外因有所区别,所以某种程度上为有钱的男人变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而没钱的男人,在可以变“坏”的各种条件成熟之后,变“坏”的几率也不见得就低于有钱的男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想嫁个有钱人对女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理想。
小时候看多了琼瑶,岑凯伦,余毒未尽,因为她们的小说不乏翩翩贵公子爱上丑小鸭的动人故事。
例如英俊多金的男主角,偏偏喜欢上那个不怎么漂亮,看起来总像个小丫头甚至小男生的丑女生,而且那个女生多半伶牙俐齿,脾气不佳,甚至心眼极小,喜欢耍小性子到极点,而故事的发生地点也不外乎,电梯,地铁,或者大公司的会议厅里。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郁闷备至,自己和这些可爱的童话书中的幸运女主角其实颇有相似之处的,难过的是,我怎么就碰不上那样的男主角呢?
为什么书里的善良温和的有钱男人,怜爱的目光总是落在那个臭脾气的小丫头身上,而现实生活中,却是这样的小丫头很难有让人看第二眼的欲望?
看来这就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巨大落差的,这样的落差真叫人难过,更让人难过的是,我竟然贼心不死,我一直都幻想自己可以嫁给一个有钱人,当然,他不必像男主角那么帅,不胖就好,不矮就好,他笑起来也不必太好看,一般就好。
对于我这样的懒惰成性喜欢做白日梦的女生来说,嫁个有钱人的好处不言而喻。
比如,在对着这个已经让己苟延残喘却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郁闷的时候,可以选择离开,如果当工作的意义仅仅剩下谋生,那么嫁个有钱人应该可以避免那样的痛苦。
在想出去旅游的时候,可以不再对着迷死人的旅游画册望洋兴叹,而可以兴高采烈地准备出行的行头;在看上橱窗中的美丽外套时,可以不再之作橱窗购物者,让自己贪婪的口水差点流在明亮的玻璃上,而是走进店里,喜气洋洋让售货员小姐包上……写到这里发现,自己的虚荣因子和好逸恶劳的因子一并发作,而且发作得厉害,看来坏的事物总是互相牵连,想改正却没那么简单。
也许有人说,嫁个有钱人其实风险很大,因为他并没有义务为你做些什么,比如在你不愿意工作的时候,养活你;在你看上一些莫名其妙的衣服或者化妆品的时候,无怨无悔为你买单;且在他对你的新鲜感消失殆尽的时候,那么你的幸福生活也离画句号不远。
这样的推论不乏现实佐证,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然而这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有钱人真爱的能力,把有钱人的审美观做片面单一化处理。
谁敢肯定,有钱人不会爱上并不怎么漂亮的丑丫头?
谁又能肯定,有钱人终究逃不过在妻子人老珠黄甚至珠未黄时就变心的一劫数?
如果这两个推论千真万确,那么我只好怀疑写那些小说的女作家门毫无实践经验,和我一样,都是只会幻想,并且还会美化自己的幻想的理想主义者,而全然不顾自己笔下幻想中的幸福场景不知毒害了多少类似我这样的好逸恶劳因子一发作就不可收拾的大大小小一票女生?
不过,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自己的观点可以成立,即嫁给有钱人可以满足自己的许多物质需求,那么婚姻不是变成了物质和感情的双重交易?
那么,万一不幸娶了自己的那个男人不是觉得自己亏大了?
在因为爱我所以只好对我多加忍让的同时,竟然还要承受我的经济剥削,婚姻对他来说不就意味着他得做好时时遭受身心双重摧残的准备?
听起来就有点可怕,自己看来是贪婪几近过分,只是,要感谢的是,仁慈的上帝并没有剥夺一个贪婪的老女生做梦的权利。
更值得感谢的是,上帝不仅仁慈,还很英明,因此,那个倒霉的有点小钱的男人始终没有出现,估计以后也不会出现。
贪心如我,也就写写而已。
早期的时候还是很喜欢郑秀文的.傻傻的很可爱.歌也好听.哈哈.这部片很逗的.男人想找个有钱人,女人也想找个有钱人.结果发现彼此都是穷人,然后机遇让他们致富.美好的片子.
现在的电影,基本上就是美女美景然后加无穷的、老掉牙的老段子,而且无厘头的丝毫逻辑都没有,对于这类的电影,评价真的就是非常的无聊;看了不到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非常的怀念以前看过的老电影,那个时候的电影最起码都是有故事性,完完整整的看一个故事,非常棒,还有那么多的经典的歌听。
一个下午的时间没有浪费。
香港电影1星,郑秀文与任贤齐1星,积极向上的主题半星。
周末,百无聊赖之下看了这个n年前的电影。
剧情比较狗血,郑在受刺激下,决心嫁个有钱人,一节目组刚好在拍摄恋人面对金钱时的抉择的节目,于是从天而降,没错,就是一本嫁有钱人的恋爱宝典从天而降。
于是郑根据书上的指引开始了追逐有钱人老公的冒险,途中遇上不来电但十分有钱的爆牙苏,最后遇上想娶富家女的假富豪任。
几经误会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自己本身喜欢看剧情类,情节类的电影,煽情也好,怀旧也罢。
而对于这种一眼猜到结尾的电影并不感冒,但是因为无聊啊,还是看完了。
抛开电影表演与剧情而言,主题还是比较符合当今社会浮躁的现状。
在这个人人轻言拼爹的时代,在大城市中自我奋斗的年轻人,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鞭长莫及的房价,有太多人希望通过挑选伴侣来实现经济基础的快速提高,尽管有许多人对此现象不屑一顾,对当事人加以批判,但我还是不赞成以此评定当事人的道德与素质。
电影最终给了人们一积极心态,并不是所有人都向钱看齐。
爱情也是会战胜面包的。
早期香港的爱情喜剧还是挺好看的。
这是一个因为拜金主义相遇却最后因为真爱而结合的故事。
设定的其实还颇为有趣。
男女主都是奔着嫁个有钱人的念头,花了积蓄包装自己,在外国相遇。
却又因为识破对方的身份分开,等到都受到有钱人的追求之后却还是选择了放弃追求真爱。
我还是喜欢这个电影的,大概不是郑秀文和任贤齐也演不出男女主的可爱可怜及可悲之处吧。
2000年前后是真的把香港粗制滥造chick flicks都看了。换来换去都是张柏芝,郑秀文,古天乐,任贤齐,后来到应采儿的时候,港片已经不行了。
当时特想吃郑秀文失恋的时候吃的那种特大号巧克力
那时候刚出这个电影,只看到名字的时候期待了很久,当时看完之后觉得互骗这样的事还算新颖吧。不就是要看点有趣的东西嘛。
小时候的电影。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租盘看的片,话说当年租盘回来看了CD1,时间大概是9点多,被逼去睡觉。。。看完全片也是后来的事情了。挺有纪念意义的不是么?
两个人不搭,剧情也白痴
都想嫁个有钱人有爱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这次正宗道具终于登场了——玻璃鞋。是在不喜欢郑秀文世俗的傻大姐像,因为太做作了;任贤齐更是一直看不惯,这么肉,怎么能演有钱人呢,关键还学识渊博……
长途汽车上看的= =
喜欢啊,喜欢电影也喜欢主题曲.虽然还是不大喜欢小齐....@_@
主角在里面不怎么样,但是卢巧音的角色挺有亮点的“喂,你摸够未遮”“咩啊,我见你唔出声,甘有得博懵肯定博多阵嘎”
挺好玩的,挺现实的,作决定的永远是电影里的人,不是你自己
我BS我自己曾浪费时间在这种片子上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街头艺人也没什么变化。对于爱情的比喻很有意思哦,玻璃鞋,有贵又不实际,也吃不饱肚子。放今天看也不过时哦。大家都想暴富
很难说这是烂片,更不应该指责它拜金主义搞白日梦,因为影片用真人秀完成了自我结构,穷人嫁给有钱人是现代传媒制造的幻梦,善良也不是灰姑娘进入豪门的入场券。当然它的剧作依旧不好,主角的转换太刻意生硬了。
就是个真实版的童话故事,不好看的那种。
少年时看过,只记得男女主角都是装有钱人这个设定,最近重新看了。果然印象中郑秀文跟杨千嬅感觉好像(记忆中的样貌),而且都是新千年拍了挺多的这种都市爱情轻喜剧这类的电影。言归正传,现在重新看了,发现小市民这种塑造挺多的,女主爸爸(吐口水给别人喝的东西里令人严重不适),还有男主的修车店朋友,真就猪朋狗友,好贱,原来是三个奇葩鸭,很难想象男主跟他们混在一起,说他单纯善良可爱或是深情man有魅力,我是强烈不相信的。女主在米兰那里真的好像无理取闹千金大小姐,就有公主病那种感觉。最后大欢喜结局也挺突兀的感觉。说实话,男主与那个龅牙有钱公子,是我就选后者了,毕竟看下来,龅牙公子真就只差在龅牙了。
那年的最爱,我爱郑秀文。
就当是附赠(不靠谱)剧情的米兰观光片吧,可是除了米兰之外明明还有lago di como吧?
影片很一般,但到底引发一起争论,嫁个有钱人真的是女人们一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