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歌(你和我)“想和你身心交融的愿望,是否能传达到你那里呢?
从梦境中出逃,被桎梏在时间中不断寻求无望的答案。
如果知道双脚要踏上悲剧之船,还能心无旁骛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吗?
水池中的恐龙玩具、偷偷戴上的鹦鹉挂件、漫无目的散射的日光把灰色西服再刮去一层色调。
透过镜头望向镜中的自己,那映射着相同阳光绿荫的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你沉没的那片草地是不是也是那天早上暗藏礁石的雾海?
我们是互相撬开对方桎梏的牡蛎,在极尽露骨的剖白下共同享受着这份柔软,嘴上喃喃着一会儿见,随即便立刻被海浪吞噬。
”
一. 世越号《梦之歌》是本片的英文名,韩文原版意为《你和我》。
本片以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创造灵感,以世美和夏恩两位高中生的暧昧情愫为主线,用尽叙事、美术和电影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向我们展示了青春时代的不可言说,呼吁我们铭记沉船事件带给国民的巨大创伤,同时也是一曲对不幸因此失去生命的孩子们的一首青春挽歌。
韩国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韩国一艘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原译为“岁月号”)客轮在全罗南道珍岛郡海域发生浸水事故,之后沉没。
该事故已造成296人死亡,142人受伤,另有8人下落不明,遇难和失踪人员多为高中学生。
二. 梦境与隐喻
(1)暗示的梦境与现实的矛盾本片开头便以世美所做的一个噩梦为开端,讲述世美犹豫是否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修学活动。
世美梦到自己的好朋友夏恩在这次修学中摔下山坡身亡,因此一直揣揣不安,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想借此机会向自己暗恋已久的夏恩表白心意。
但无论是怎样高超的暗示都换来的只是不甚在意的闪烁其词,更有甚者的是夏恩反复向世美提及自己的前男友,或被世美看到她与曾撞上自己的男同学相谈甚欢,都暗暗在世美心中埋下一颗颗爆发的种子。
(2)营造迷蒙梦境质感的视听艺术本片以以唯美飘缈的柔焦摄影为基底,游移在告白的那一天,高光细述专属于女孩之间的暧昧心事。
在如此柔光写真般的叙事镜头下,我们得以代入校园情愫的那份青涩柔软,同时也提示着这一段故事的回忆性质,真实模拟了梦境的虚幻和无厘头,运用炫光与大量绿色植被作为衬底,在一幕幕春光烂漫的影像中隐隐透露着水面之下无人问津的悲怆。
(3)水杯、梦境与死亡片中分别在片头与片尾两次出现在桌边摇摇欲坠的水杯的意象,好似满溢的情感装在易碎的容器中,暗喻青春与生命易逝。
片头两人依偎在一起时,是世美把杯子推回桌面,回到所谓“安全区域”中,这时夏恩无厘头地接了一句:“活过来了,是你救了我”与片尾夏恩默默看着无人的桌边水杯摇摇欲坠形成呼应。
“你怎么一闭上眼就能睡着啊”这是世美在劝说夏恩一起去修学时说的一句话。
海涅曾说“生命是炎热的白天,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梦境与死亡一直是文学艺术逃不开的话题与隐喻。
夏恩嗜睡,总是行踪不定闪烁其词,好像梦中的碎片总是拼不到一起一般,让剧情变得模糊而又扑朔迷离,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直到无法分离。
三. 个人主义与独生子女在找不到夏恩的这段时间里,世美与其他的朋友讨论到了有关自私与独生子女的问题。
以世越号沉船为背景,在事故中不幸去世的高中生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之而来牵扯到本片围绕着这个身份所展现出的两个讨论:一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自私与自我中心主义。
世美一味地寻求夏恩独一无二的关注,惋惜自己的付出与情感得不到回报,却忽略了真正将心比心地去倾听夏恩的故事与烦恼。
也正是这样的前提催生了影片剧情走向的主题:迷茫、确认、失去与寻找。
在一步步完成这些步骤的同时完成对自身的检视。
现代社会缺乏理解、无法理解、拒绝理解他者的现象激增,愈显得这种质朴纯真的剖白与向他者展露自己,尝试进入他者的世界的勇气与酸涩变得弥足珍贵。
二是代入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们。
片中用了一段在日常中透露着俏皮的对话展现出了父母对于孩子无条件的理想的珍视与疼爱。
片尾世美问妈妈她的胎梦是什么,母亲回答:“吃红色的西瓜。
”“可西瓜不都是红色的吗?
”“是那种宇宙独一无二的红色。
” 四. 水与死亡博尔赫斯曾说:“人死了,就好像水消失在水中。
”由于本片联系世越号沉船事件,水与死亡便更紧密地构成了某种指代关系。
同时,在片中大量出现的是家中装潢的绿植与盛夏山中的秘密树林,在两人同时出现时,绿色代表安全与稳定。
某种程度上,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海。
在世美的梦里,夏恩就是如此安详地长眠在她们曾经安享的乐土中。
但片中也有十分明显的直接箭头指代,比如母亲给世美受伤的手缠上保鲜膜,避免洗澡的时候碰水;父亲在睡前嘱咐世美睡觉要把头发吹干;透过玻璃看到的流浪狗好像套了一层水玻璃滤镜……
五. 我与你的层层指代与嵌套《梦之歌》是本片的英文名,韩文原版意为《你和我》。
本片用了相当复杂而又意味深长的人物关系指代与暗示,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由浅到深的情感羁绊,同时在如此繁多的“我与你”的同类项中试图引申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呼吁:我与你是映照彼此的两面镜子,我们彼此相爱,相互舔舐,共同疗愈,我们拒绝轻视每一条生命,因为TA们都曾是某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
构成“我与你”同类项的元素有:世美、夏恩、世美的鹦鹉Joy、丢失的狗真植(聪聪)、真植(聪聪)的主人以及世美的父母。
首先是世美与夏恩的相互暗恋所组成的青春情愫的“我与你”。
希望你与我能有同样的心意,希望能慢慢过渡到彼此的生活中再不分你我,直到在梦里我的消亡可以置换为你的重生,直到时间逃出下午三点四十分,我开始成为你,你开始成为我。
其次是世美父母与世美之间不带象征意义的亲情,构成了另一种表征意义上的“你和我”。
再者是丢失的聪聪与其主人之间的感情,引申为受难高中生家长这一群体对于不幸丧命的孩子的呼唤与追寻。
片中说道:“如果是死了,哪怕死的不痛苦也好,只要能再见上一面,就真的别无所求了。
它最后的样子,无比鲜活地浮现在眼前,是个天光特别明媚的日子,阳光这么美美地渗进人们的头顶,但下了狐狸雨(太阳雨 )。
我从店里走开了会儿,去了个地方,但等我回来,不知是不是我没关门,我家聪聪,不可思议地消失了,就像原本就不在那里。
从那天起,我就好讨厌自己,天天自责,真的很想死。
因为想倒转时间,却无能为力。
”最后是世美与鹦鹉Joy所组成的“你和我”。
一指表层意义上的主人与爱宠;二指世美把Joy指认为夏恩的某种存在,向其倾诉平日里难以宣之于口的不可言说;三指世美与鹦鹉同时对应着父母与孩子的位置。
当世美在深夜柔光下对Joy说出绵绵密密的“我爱你”之时,是少女之间最纯粹无暇的告白,也是父母想要对受难孩子们道出的一句句肺腑心血。
这种精妙的暗喻与指代能在同一时间传达出类似于复调小说一般的汹涌情感。
六. 倒转现实与艺术造梦
(1) 镜子与倒转现实镜子是片中使用次数颇多的道具,它在片头映照着少女们争相跳跃的俏皮场面,反射着世美以镜头窥伺着镜子外的世界的眼神,同时也描画着沉默的山谷丛林,一幅幅欣欣然美好的景象。
但在片尾也记录着世美在祭祀花圈与焚烧纸钱的背景下扭曲的身形,时刻提醒着我们韶华易碎,青春与盛夏不过是历史洪流碾过的一片树叶,这一切是影片为我们营造的日光下闪耀刺眼的玻璃梦,感召我们铭记世越号,轻唱挽歌。
(2) 平行宇宙与艺术造梦在世美在课上谢表白信时,老师在其中穿插着讲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由此得以联想到影片想要引我们走入的乌托邦是量子力学理论经常被应用于文学领域的有关平行宇宙的猜想。
世美参加完修学旅行回家,车上的同学们都俨然一副安详的睡颜,但是曾经的一切都已然消失不见,joy不在笼子里,只剩下走之前啃剩的半块苹果;秋千依然打滑地摇动着,时间仍然停留在下午三点四十分。
互相表白成功,夜幕降临,随着世美反复的告别与出现,我们坚信的“一会儿见”或许就成了永别。
世美在梦中描述道:“在梦里去修学旅行回来,但片区里什么人都没有,夏恩已经死了。
但死去的人的脸既像爸妈,又像是智惠老师,也像是我们班的同学们,大家都死在那里,可最后我又想到,死的人也可能是我。
看着死在那里的我自己,又奇怪地心安起来。
感觉那样过了好久好久,像是过了非常漫长的时间,又像是极其短暂的片刻。
可是那之后突然,我又变成了你醒过来。
”
看完评论才知道,世美的济州岛修学旅行,就是现实中的“世越号”事件。
这是大难来临前的最后一天,这天细碎,漫长,女孩们还有足够的时间相爱,追赶。
世美才刚刚亲吻自己喜欢的女孩,回到家里,跟父母吃面条,在洗澡时妈妈帮她包住受伤的手。
一切都多么平凡,温暖。
让人误以为,还有无数的时间岁月,以供挥霍。
如果时间能留在灾难的前夕,如果世美改变主意,她没有踏上前往济州岛的旅行……情感很细腻的一部电影,能感受到女生间那些惺惺相惜,亲密无间的感情。
全片镜头美得像画,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美好,就像真实而刻骨铭心的梦。
结局环绕音的“我爱你”,搭配女主安详的睡脸,也预兆了真实的结局。
虽然很美的电影,但不会看第二次了。
因为溺水,深深的窒息。
世美碰见个人就发癫的状态拉低观感,不站上帝视角站她的角度都不能共情,这俩人是,一个往死了问、猜疑、醋,一个憋死不说,世美之后见到个人就发癫抽疯,就不许除她以外的人跟夏恩有丁点儿的关系,内个疑似跟踪的男的,就是个缺心眼儿没一点儿眼力见儿的傻X直男,就把她醋成啥样儿了,她身边那几个女同学脾气也是真好,要不是多惠给她个嘴遁指不定她还要发什么癫。
后面认错表白单看这一段就行了,从开头看到这儿真的非常不适(套世越号的背景想表达什么呢?
想用这种be纪念死者?
真的没必要硬扯到这个事件上)
晚上看了梦之歌,心里无数次大哭停不下来,完全被各种情绪和回忆吞掉了。
修学旅行前一天,你发现暗恋的女生想要亲吻别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和你一起旅行,看起来你是她众多朋友之一,她好像是直女,又好像喜欢别的男生,现在又因为狗狗去世了很伤心,而你只想着你自己,啊为什么不能好好表白呢,心情全都在物理课上写在信里给她听。
啊要是能一起修学旅行就好了,这样我们还能一起度过中学最后一段日子,一起躺在海滩上晒太阳,然后我会说我爱你啊我爱你。
我爱你啊,我去去就来。
这段故事简直是我高中时代的翻版,每天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莫名的不安和开心起来,然后又因为陌生的电话和只言片语暗淡下去。
高中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如果你在出事故的东航上,在死前会想说什么呢?
我在作文里跟爸爸妈妈交代了很多事情,包括我的房间我的东西怎么处理,但是最后一段留给当时最爱的人,最后一段是我爱你,请不要忘记我,我马上就回来,不要走,等等我吧。
后来老师让我把作文读出来,好像没到最后一段下课铃就响了,学生们渐渐散去,我慢慢走出去。
另外,金夏恩真的是梦中情妹啊。
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可能基调都蛮悲伤的,不过细腻的拍摄手法尤其是轻微晃动的手持式镜头让人得以有很强的沉浸感,几段重复镜头以及通过梦境来讲述事故的巧思完全是锦上添花…两位主演的哭戏很有代入感,令人满意的唯美纯真的青春电影,但是一想到结局就悲从中来…如梦般的几个相似画面仿佛昭示着她是青春一闪而过的幽灵,无从寻觅…
《梦之歌》剧情设计相信可以“欺骗”到一部分观影者。
初看有世美的梦境,也有世越号发生前关于两个女孩的许多现实故事。
事实上,可能只是夏恩一个人的梦。
梦境占据了极大的篇幅,除了仅有的现实片段:夏恩在教室醒来,走过凉亭小树林去祭拜世美(特写:纪念的绳结上有鹦鹉图案),途中喂猫,独自坐公车回家哭泣;空镜月亮;空镜一段回家的路。
以及回忆片段:夏恩在cafe做服务生,看到桌边上的水杯;夏恩和世美在公车上玩闹耳机;一组蒙太奇——夏恩的房间、小树林中映照出树木的镜子、医院的休闲室、秋千以及世美的房间。
梦就发生在以上现实与回忆之后,因所有场景在梦中得到一一呼应或者对仗。
(把现实和回忆暂作了区分,现实在一整个连续片段中,夏恩穿校服白短袖和短裙。
当然也可以不区分,现实和回忆相对于这场梦都已成了“过去”)。
技术上,这是一场对《穆赫兰道》卓越的模仿。
影片极其优秀之处——夏恩的梦境几乎通篇采用隐喻,比如鹦鹉名Joy,隐喻人(故人,以及遇难者悲伤的亲友)的快乐,白犬以及那些犬(我理解为:事故后那些活着的死魂灵们流离失所的内心,渴望回归生活的希望。
)……等。
音画剪辑处理得较为准确,桥段之间无论逻辑还是转场,努力不让梦境过度脱离梦境,又使梦境良好地嫁接到看似现实的情节中。
梦中的世美更活泼,作者用了镜子、白纱、定格的时钟多次揭示世美已故;相反,夏恩这位“活人”,前后两次对平躺着的她进行描写(医院、凉亭),形似尸体的画面呼之欲出。
夏恩脚伤的剧情设定,也可能在隐喻受伤而无力的人们,对于白犬(希望)的营救(救赎)无能为力只作旁观。
梦中,以医院的走廊、教室的走廊照映沉船的狭廊,以稳定的手持拍摄代替完全静置的摄像机,模拟出邮轮航行时轻微的浮动感。
窗照应邮轮的舷窗,邮轮的房间内,光永远都来自封闭的窗口,这就解释了为何影片被处理成过多逆光和轻微过曝的视觉效果。
女孩身上,赋予了更多的群像身份——事故的遇难者,和,仍留在世的。
布景道具的运用明朗:令到绝望与希望并行的寓意在很多场面中自然发生。
对白双关。
请再读世美写给夏恩的信,将念白的人换成夏恩,对着离去的人讲这段话,分明是对世美生前未尽的告白(很多细节表明了这点:例如“当你看到这封信,希望不要觉得荒唐”。
对着死去的人表白,称得上荒唐吧。
这句话同样适合从夏恩口中说出。
又如,念信同时,插入老师讲到光的电磁波理论,其他台词不重要,但有两句很关键!
“(麦瑟尔和赫兹)人的名字并不重要”——“致夏恩”还是“致世美”并不重要。
“换种说法”(银幕特意显示了信的内容,等于把“换种说法”打在了公屏)——“致夏恩”也可以换成“致世美”。
于是影片最后段落安排了世美的表白,遵上,所有内容也可以是反过来,她对她。
两段表白的台词,有些重合部分:“告白”、“喜欢你”、“担心你”、“一定要”、“不知道”(如何说)、“做了个梦”。
后一次并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更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是两组互为表白的模进,后一次在形式上做了扩展,与现实场景交织在一起。
导演?
编剧?
把这些影音词汇拼贴到两组(电影)语境,词汇的表达力一下子扩张到段章,变宏大了,而细节入微。
影片上映于事故后将近十年,时间虽可以抹平伤痕,当观众代入那些人的处境,错位时空下仍能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关怀、安慰依旧被需要着。
复杂篇章的梦境,逻辑上严格地迎合了所思——所梦,细节想必经过许多思考和修正,却也不是一味的刻板。
许多段落可以看成双重视角,世美的角色承载着创作者的梦幻遐想,电影行文如诗如歌,打破了粗暴的梦境解读。
故事也许只有一位主角:夏恩。
从现实场景推理,甚至很可能只是一个人(夏恩)的单恋。
而影片的浪漫语法,描绘得更似两个女孩(故人与未亡人)之间的耳语:爱而相互记住。
有极多的细节表明,大部分为梦境内容。
不累述,选择地提一二:1、时间设计上,最容易挑明电影作者对梦境的设定。
2、现实中:黑猫的名字(真顺)、投喂动作、逗趣(黑猫)的手指;一一映射在了梦里:白狗相近的名字(真植)、相似的靠近画面、逗趣(鹦鹉)的手指。
很多处采用双视角。
例如:1、观众的目光聚焦世美,沉船事故者作为被观看的对象,世美打电话与手机电筒意为——求救与求救信号;2、同一画面,穿透夏恩模糊的背影,观众代替夏恩的视角进入故事中,事故所影响的亲友(那些活着的人们),世美手中电筒的星光,代表他们走出阴霾,被救赎的希望。
是否你也有过这样的梦?
可能是午休的梦醒后,不知为何你今天特别困,一觉睡到了傍晚。
望着窗外的夕阳,好像今天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明明你今天还要和朋友出门,你拿出手机看着无数条未接来电,只能回复“抱歉”。
到了这里,你才意识到自己被巨大的悲伤笼罩,你也分不清是没有赴约的失落,还是一天虚度的自责,或者是梦到了什么。
梦之歌用了十分梦幻的滤镜,整个滤镜笼罩下的电影都像是一场梦,而电影也一直在用“梦”作为悬念。
她的世界里,认识的人都消失了,她只能一个人生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夏恩总是很快就能睡着,世美则是围绕在夏恩身边,她仿佛是看不够夏恩,虽然夏恩只是安静的躺着,但她还是很快乐。
两个女高中生之间的情愫,在导演不断暗示结局走向之时就带着悲剧,就像是那个夕阳午后。
你看着时间滴答滴答流逝,害怕着黑夜的到来,但又做不了什么。
夕阳也很美,你告诉自己,强装镇定望着窗外。
但太阳总会下山,你也总会在那时泣不成声。
你这才想起来,今天是你与世界最后的告别。
從我看來,是:Aw,yes,sapphic的青春期愛情讓你困惑和不確定自己的感受,無意中傷害了別人,選擇忽視你的感受而不是面對它們,嫉妒她周圍的其他人,唱出你對她的感情,哭出你的心在表白期間,始終戴著配套的鑰匙鍊和可愛的暱稱,並在親吻時咯咯地笑。
對我來說,意識到:Damn.說再見是最難的。
如果我們能夠倒轉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或者多花一點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以便有機會說出當他們還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無法告訴他們的事情。
我們的告別只是暫時的,還是最後一次?
首页看到推荐,遂冲来看女高拉扯。
阳光,青草,树林,树叶缝里透过的阳光,心形的镜子,死亡与梦境。
好多隐喻,好细腻的笔触,女性视角的温柔,青春期的青涩懵懂莽撞拧巴又真诚,好喜欢女孩们。
好真实又可爱的悸动,用风、阳光、时钟滴答、羽毛、草叶、不经意的接触和小心翼翼的试探拨动敏感的心。
但是脑子有点不够用了,哪里是梦,是谁的梦,那些一闪而过的明白的暗示究竟在暗示什么,死亡和爱,悸动和担忧,爱或自私。
又愉快又羞涩的阴晴不定的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我在做梦。
知道这部电影有历史背景,但看完电影才去搜。
之前对世越号惨剧没有什么印象,中间听到夏恩在公交车上的广播也并没有留意。
现在才后知后觉地感到那种空落。
一颗刚刚雀跃起来的心被拿走的感觉,胸腔里还回荡着愉悦,人却消失在冰凉海底。
很吃惊的是导演居然是男性,全程对女孩们的暧昧内心往复刻画的如此细腻,毫无恶意的目光。
☘️面对真正共情了的电影我反而说不出什么感想,只是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起过去的自己,以及曾经不知道算不算“喜欢”的人。
说来狡猾,现在的我很难在自己的备忘录、朋友圈,甚至是日记本里找到关于对方的任何踪迹,就算有,也基本用模棱两可的情绪一笔带过。
隐藏得如此小心翼翼,其实也只不过是在劝自己不要将其定义,至少不要定义为喜欢。
哪怕经常会因为对方牵动情绪,想过和对方的未来,拥有膨胀的占有欲,我依旧维持着自我中心的叙述方式,快速刷新着记忆的存在支点,直到对方真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现实中的我们就这样,要考虑年纪、要事事斟酌,更要在现实与情感中做出果断选择,最终缄口莫言、石沉大海。
而电影是拥有笃定与勇气的乌托邦,主角可以大胆地确认自己的喜欢、写下信件或者在日记里抓狂,也可以不顾课业,共乘一辆巴士,边看夕阳边聊天。
哪怕结局再残酷,世事再无常,但至少这份喜欢是纯粹与确信的——只是想和你在一起,爱你胜过了自私。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境里我看见你的死亡,于是我开始害怕,突然想到,就在今天,一定要把这份情书交给你。
致夏恩:原本有很想对你说的话但不知该从何说起我刚刚 从睡梦中醒来有了今天必须向你表白的念头看到好东西 就想和你一起看吃到美食 就想和你一起吃希望你看完这封信 不要逃跑就好了我的心意能够传达到你那里吗?
希望你的心也与我一样一直想你 担心着你修学旅行回来 我们一定去吃好吃的吧夏恩 感觉我非常喜欢你就是 想说这句话”好奇怪,竟然是这么简单的话
灾难发生的前一天,普通的一天,无比漫长的一天,时间如同静水缓慢流淌,流淌,让人错觉能永远这样流淌下去……在这一天里女孩期待着爱情,学生期待着旅行……在这一天他们活着。
啊,好可爱
有没有一种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是夏恩的梦。梦里实现了现实中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告白,梦里有一次又一次认真可爱的告别。谁能抱抱夏恩,她失去了所有老师同学和朋友。
没有世越号的大背景的话,真的是没有打动我
3.5/已知事后才被凝视的细枝末节,是为了教人心碎千万倍
无感
【7/10】好平淡,节奏好慢,但结尾处互相表白心意的段落刻画蛮生动。(01:58:30)
三十分鐘就能講完的劇情怎麼能拖這麼長,而且好無聊好悶
用柔焦镜头(有穷逼号称蒙一层保鲜膜也能凑合出效果)也就罢了,但拜托能不能别总过曝,伤观众的眼啊,呵呵
叙事效率逐渐降低,虚实转换还能再简单干净些,情绪电影因为情节少很吃能不能激发观众的泪点,结尾不免拖沓,但狗狗的这条支线和主线之间有裂痕,意象的指代可以更直接,柔焦和亮部太多也渐渐视觉疲劳了。出彩的构思是快乐与悲剧的二元一体同构,卖掉DV的情节点跟韩流idol的MV中DV的使用率同频,但它没有任何作用。虽然大雨点声音小,但作为新人首作挺不错的。
不行,缺乏耐心看下去。
爱有占有欲,爱害怕失去,爱想要同行。以为的失去,变为被失去,所有的寻找、哭泣、生气,所有的拉扯都是因为喜欢。当一个个误解解开,可以好好爱时,梦来了。迎着夕阳疯狂哭泣,所有的一切都没了。滤镜是梦,曾经是梦,当今天与明天交织,所有的爱与嬉笑都成为了痛。导演这刀,太痛了。
以世越号惨剧为背景,细腻描写青春、爱、痛和死亡。影片叙事上突破梦境、现实、想象的时空关系,是一部创新之作。观感上全程滤镜有些不适,也许这种给观众的不适感是导演故意的。
终于看到最后会被世美在启程前一天晚上忍不住对夏恩真挚的表白而打动,因为已经知道第二天她所乘坐的世越号将会沉没。所以前半段有些拖沓,但导演处女作嘛,他就是想拍的更加“有感觉”去细腻表达少女之间的情感吧(误会、嫉妒、猜疑和说不出口的爱意)。有些过度曝光失真给人一种朦胧迷幻的色调感觉,仿佛镜头前蒙了一层纱布化身于梦境之中,唯美飘渺的画面给人一种祭奠逝去之感,又有一种抚慰死后人们创伤的感觉(导演是这个初衷)。很多意象的处理,绿色/森林守护这对青春爱恋的女生(也可惜本是春天到来却遭遇如此灾难),绿色吊坠、森林中的两个小孩、钟表时间、镜子、小狗和死去的小鸟、躺在绿坪上的女生,有关死亡、爱情。
靠题材加分真的没意思😐 还有这全程柔焦镜头😑看来青龙奖今年也是在分猪肉
如此日常化的影片怎么可以设计表演得如此刻意......
唯美而忧伤。
桌子边缘的半杯水,一样的位置,却解不开的耳机线,会让她想起。全片都是朦胧的光晕里,“是漫长生命的潮湿”。视角用梦的叙述来转换。镜子。
蹭热度。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
画面很梦幻很青春,因为同时在看《勿言推理》老被带偏以为是日本电影。有的人的友谊相处起来就像情侣,挺累的。女孩们的感情我无法信以为真,只能代入前任和她高中的初恋才能理解她们之间的爱情。里面的撞到人的男同学一直都只是侧脸,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原来这跟世越号有关,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百合片。-几天后感觉后劲还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