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潜水钟与蝴蝶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潜水衣与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艾玛纽尔·塞尼耶,玛丽-乔西·克罗兹,安妮·康斯金尼,帕特里克·薛内斯,尼尔斯·阿贺斯图普,Olatz Lopez Garmendia,让-皮埃尔·卡塞尔,玛丽娜·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法语年份:2007

《潜水钟与蝴蝶》剧照

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2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3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4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5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6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3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4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5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6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7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8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19潜水钟与蝴蝶 剧照 NO.20

《潜水钟与蝴蝶》剧情介绍

潜水钟与蝴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向了家庭事业双得意总编吉恩•多米尼克•鲍比(Mathieu Amalric 饰)。他的脑干突然中风,继而引发极其罕见、概率极低的闭锁症候群。罹患此症的吉恩全身瘫痪,只有左眼尚能自由活动。他形容自己就如同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身体被紧紧箍住,无法动弹,而心灵却像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吉恩凭借着左眼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语音矫正师的协助,与世界做着无声的交流…… 本片荣获2007年AFI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影片奖;2007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200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技术大奖;2008年法国凯撒电影节最佳男主角(Mathieu Amalric)和最佳编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液雷德利第二季阴阳路9:命转乾坤忠诚哥布林杀手第二季杀爱杀人者的购物中心往日无足可惜ÀTable!~怀旧的假日~演员18线绅士联盟第二季黄河喜事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天理篇冬季花园凯撒密令爱的真谛哈林教父第三季仿生超极限银之守墓人第二季暴疯语迷妄国度3完美盗贼危城恋爱结婚应召女郎之死乔治·华盛顿鬼话连篇圣斗士星矢:冥王哈迪斯十二宫篇氪星第一季古见同学有交流障碍症

《潜水钟与蝴蝶》长篇影评

 1 ) 《潜水钟与蝴蝶》——电影与原著之间

[收录于《字与光:文学改编电影谈》,香港:三联书店,2016]先看原著,再看电影,也不一定是较为明智的欣赏策略,至少对于《潜水钟与蝴蝶》并不奏效,我宁愿将时序倒转,看过电影,再看书可能更佳。

众所周知,《潜水钟与蝴蝶》原著作者Jean Dominique Bauby(1952—1997)本为法国时尚杂志ELLE总编辑,后来发生意外,全身瘫痪,唯有左眼皮能够活动。

唯一的沟通方法是,人们读出字母,一直到Bauby眨眼示意,一字一字,一词一词,组合成一句,句子再组合成段落,然后是一篇文章,最终成书——《潜水钟与蝴蝶》。

电影导演Julian Schnabel花了大概四十五分钟,用POV的主观角度,让观众进入Bauby的视角,之后才以蝴蝶这个集记忆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象征开展情节。

在时间运用上,导演未免过于奢侈了吧。

原著《潜水钟与蝴蝶》开展了记忆和想象的天地,我最喜欢〈皇后〉的最后一段,文中的艾珍妮皇后是拿破仑三世的妻子,也是医院的赞助人。

Bauby恬适惬意的背后是命运播弄的悲凉,两种极端的感受在幽默的自嘲和想象之中浑然成为动人的叙述,这一种悲喜交杂的情绪带动着自传的书写:「这时候,一股无以名之的恬适感涌上心头。

我不但是遭受流放、不但是瘫痪了、哑巴了、成了半个聋子,不但是所有的欢乐都被剥夺了,一切的存在都被减缩了,所剩下的仅仅是蛇发魔女美杜莎般的惊悚骇人,甚至,光看我的外表就够恐怖的了。

这一连串接踵而至的灾难,使我不可遏抑地笑了起来,很神经质地笑了起来;被命运之锤重重击打之后,我决定把我的遭遇当成一个笑话。

我呼呼喘着气的开怀笑声,刚开始时让艾珍妮皇后怔了一下,但是后来她也感染到了我的好情绪。

我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

这时候,市政厅所属的铜管军乐队开始演奏华尔兹。

如果这不会冒犯艾珍妮皇后,我实在很乐于站起来邀请她跳舞。

我们要在绵延数公里的方砖地板上舞动、飞旋。

从这一次以后,我每到大厅廊,一看到皇后的脸,就对她那似有若无的微笑了然于心。

」(邱瑞銮译,大块,1997,页25)电影《潜水钟与蝴蝶》没有着力处理以上幻想化的段落,导演的强项似乎是刻划人际感情。

电影的亮点是父子戏,由当年英玛褒曼(Ingmar Bergman)《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1957)中与死神对奕的骑士Max von Sydow饰演老父,当然是绝佳选择,一场剃须,另一场通电话,已足以叫人动容。

可惜的是,电影时有佳句,整体而言却略为拖沓,也不够豪放自如,总体来说并不太圆满。

另一个佳句已是尾段,杜鲁福(Francois Truffaut)《四百击》(The 400 Blows,1959)的音乐响起,Bauby驾车穿越巴黎的城市和乡郊,接儿子去吃生蚝,可惜事与愿违。

至此,关于电影,已不必多说了,喜欢的人一定会翻阅原著补充电影的不足。

似乎,文字的想象空间比电影还要大,而且读者有更大的自由。

还有一点是电影不及原著的,但这不能责怪Julian Schnabel,而是Bauby的感受太深刻了。

你看看,书的结尾是这样的:「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我的潜水钟?

有没有一列没有终点的地下铁?

哪一种强势货币可以让我买回自由?

应该要去其它的地方找。

我去了,去找找。

」(同上,页127)

 2 ) 《潜水钟与蝴蝶》:被拘束的肉体和畅游的内心

  在黑暗的卢米埃尔宫,有人因《潜水钟与蝴蝶》而啜泣。

其中一个,就是我。

  《潜水钟与蝴蝶》讲述原《ELLE》总编因中风而肢体瘫痪,在众人的帮助下完成其自传小说的故事。

  影片开始的镜头,是模拟他的视线--中风后勉强挣开自己的眼睛。

此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由这样的镜头组成。

和一般的主观镜头有所区别的是,因为他中风的缘故,视力范围有限,因此在镜头内的人和物都是特写。

因肢体触觉的残缺与难以控制,他还能有所触觉的身体部位被刻画得尤其敏感。

比如眼睛,比如心灵。

  他能看到的世界被缩小,对光的感知尤其敏锐,偶尔会产生恍惚感。

而他的心却越发清晰。

为远离名利场可惜,为不能再照顾孩子痛恨自己,对死亡有所向往,对表达自己给予渴望……  影片多个时空交错,他的现在,他的过去,他的想象,他的梦境彼此交错,毫无繁杂与不可区分之感,彼此衔接流畅。

  他经历的独特在于,他哪怕不能书写不能言语却能够准确表达其内心。

而这种方式是辛苦的--由照顾他的人读字母,他用眨眼睛的方式告诉她们他选择哪个。

  在叙述出自己经历的同时,他对往昔所沉浸的时尚圈有所觉悟,对错失的爱情与家庭关系有所追悔;而他也与帮助其记录整理书稿的女孩产生了感情。

在他的想象里,他与女孩无拘束地享受美食,体味爱情。

  他内心的自我独白贯穿了整部影片,讲述他的真实所想,嘲讽他人并自我解嘲,话语风趣,毫不掩饰男人的兴趣所在。

有意思的是,他哪怕在最难受的时刻,饱受身体折磨时,仍保持着对女性身体的兴趣。

  导演Julian Schnabel肆意与飞扬的想象充斥整部影片,让主人公的幻想和梦境段落真实地传达出渴望。

潜水钟意指受束缚的身体,蝴蝶意指自由的内心。

在影片里,潜水钟一次次沉入深海,海底只有幽光,钟体笨重;蝴蝶却有超乎寻常的轻盈感,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随意去到可以想象的任何地方,见证任何时刻。

  Julian Schnabel是美国最有名的后现代画家之一,其画作自由不羁。

《潜水钟与蝴蝶》是他的第三部人物传记片,其前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是画家与作家。

 3 ) 生,真是我們的幸福

在大年30這天看完這部電影。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筆記本前,專注的,孤獨的,看完它。

片子開頭就像一塊磁石,把我牢牢吸住。

晃動的主觀鏡頭,那只努力試著張開,想要看清楚這世界的眼睛。

他的意識,他的心理仍然存活著。

讓。

他用字母告訴女護士說:我想要死。

他的眼睛像被什么物體粘住,模糊著。

后來被縫合的右眼再也無法隨意瀏覽這個世間,只剩一只左眼不停的轉動,上下左右,企望看清楚每個角落。

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他哭。

當前妻來看他。

鏡頭從清晰慢慢轉向模糊的時候我明白了,是他的眼淚糊住了僅剩的左眼。

妻子說:你不要哭。

可是他到底能做什么。

要做什么才能維持生存下去的信念呢。

他選擇寫作。

寫作。

是最好的選擇。

把靈魂都注入到紙張之中,像一種釋放一種解脫,讓身體不要那樣沉重和疲憊。

多好。

他還活著。

還可以說這個生的故事。

生,真是我們的幸福。

影片從頭至尾時時出現旁人與他用字母拼寫來溝通的場景。

他們將字母一一按順序說出口,他則以左眼的眨動做選擇。

眨一下,表示是。

兩下,表是否。

他保有他的想象力,以及他的記憶。

他的身體雖然一直僵直在醫院的病床上,輪椅上,甚至游泳池里,而他的心卻暢游在無比廣闊的世界。

父親遲來的電話,他的面孔因焦急難過而扭曲。

我知道那一刻如果他還能發出聲音,他必定號啕大哭。

父親在電話彼端哭泣,他讓護士對父親說,不要哭。

可是可是,他們還能如何。

他們哭。

我也哭。

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追悔,才懂得要珍惜的沒有珍惜。

用勁全力生活下去吧。

生,真是我們的幸福。

 4 ) 漫长人生

我以前管过一床病人,接着呼吸机以维持着生命,有一次半夜查房,她的护工在一边流涎大睡,护士很严厉地说,这痰明明很多,她就是偷懒,等着积累到一起了才清理。

我俯身下去看,那老人睁大着眼睛,眼神中情绪复杂,喉咙间呼呼发出声音。

护工后来醒来了,一边解释,一边配合着扯点卫生纸擦拭老人。

后来我得知,这个老人在这张病床上已经躺了3年了,而一直到我离去,她依然还在躺着。

那么漫长的空白时间里, 她会想什么呢?

我们的医疗现状,没有办法给她一个愿意耐心的,认为这是挑战性工作的玛丽里悉心照料她。

她即使在倒下之前是一位大学教师,儿女成群,可是终其最后,她也不是让,最后还能写下一本书,她的儿女已经厌倦于她的顽强生命力,在我轮转的三个月期间我甚至只见过她的一位孙儿来访。

有时候同护士聊天起来,她们说,这个老人,会经常性的用眼神和喉间发音控诉护工对她的怠慢。

说实话,我早年是抱着一种如此十分浪费医疗资源的想法,在我看来,如有一天,我得了闭锁综合征瘫痪在床不能动弹,那么我也许会早早在遗嘱里写下早死早超生的字句。

也因此,在我早年的从医生涯里面,我对病人家属的谈话,很多时候尖锐直接的将未来的艰难处境直言告知。

偶尔,我的眼前会闪现那位半夜被吸痰者的眼神,固执、茫然、喉间有嘶嘶声似乎欲表达,而当我们接上管道后,一切又恢复平静了,死一般的平静。

有谁能想到海一样的沉溺下面有人在拖曳着沉重的潜水钟呢?

书我早年看过,然而我并不为这本生命所写就的书感动,翻了两页就放弃了,序言里的那些描述甚至不能打动我。

近期自己为失眠所困扰,迷迷糊糊地回家后打开这部影片来看,那种沉闷的情绪弥漫开来,我很快地就入睡了,在梦中, 我若潜水钟。

那位瘫痪在床的老人心中也有蝴蝶吧,只可惜,没有人愿意俯身下去,观察她的眼神转动数年如一日。

 5 ) 当活着是一种束缚。

如果我不能高傲的活,我宁愿卑微的死去。

当鲍比突发脑血栓倒在车上他就明白自己的生命至此已结束。

一切都不能自主,他说不出话而别人也听不到他内心的声音。

别人可以轻易的把足球比赛关掉,可以随便的挂掉他所爱的女人电话,而他即便可以用眼皮表示自己的意愿却始终活在别人之下。

自己的生活靠别人来控制,自己以沦为被摆布的娃娃,自己只是一个装饰品,装饰空洞的房间。

他是ELLE杂志的主编,充满荣耀的光环。

可以轻易的指挥别人干这干那,只因为他是主编一个杂志的运营靠他决定。

他不需要靠别人来生活,他自己就是别人的上帝。

他可曾想到突发的一切把他从权利的高塔打到万劫不复的地域?

当灵魂被躯体所囚禁,当自己再也抚摸不到身体的温度,当意愿被躯体几次驳回。

那么躯体就是一种障碍,一种阻止自由的障碍。

所以鲍比说他想死,他不想过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他想和孩子们玩,他不能。

他想和自己所爱的女人做爱,他不能。

他想死,他没这功能。

鲍比对他的治疗师说你是蝴蝶,带给他生命动力的蝴蝶,可是在海底带着潜水镜哪能有看见蝴蝶的可能,即便通过光看见蝴蝶斑斓的翅膀你又怎能确信就是它?

当光明褪去,在一望无际的海底世界你也只能看见冰冷到黑暗的孤独,无人拯救。

他用眼皮书写一本书,他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

两天后他死去,完成他的梦想后开心的离去。

他想告诉每个爱他的人他的生病后的思想而后了无遗憾离去。

躯体以不是束缚,他得到了灵魂的自由。

 6 ) 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在残障题材影片中的使用

《潜水钟与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是一部由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导演,基于让·多米尼克·鲍比(Jean-Dominique Bauby)真实经历和回忆录改编的电影,是对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约束下的人类精神的深刻电影探索。

影片的叙事中心是马蒂厄·阿马立克(Mathieu Amalric)饰演的鲍比(Bauby),他在遭受严重中风后,患有“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也称为“假性脑瘤”,是由严重的脑干中风引起的全身瘫痪。

在鲍比的情形中,除了眼睛肌肉组织不受影响,同时还保留了完整的意识,全身其他部分完全瘫痪,无法独立进食,只能通过一只眼睛的眨眼进行交流。

原著小说以此为起点,记录了他作为法国北部伯克苏梅尔医院病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对过去成功和遗憾经历的反思。

最初,这个故事由他对受伤的影响、反思和觉醒组成。

最终,回忆录发生了转变,鲍比对自己的想象力、当前身心状态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故事继续精彩地进行,利用隐喻,他将“潜水钟”描述为他的肉体,把他囚禁起来,字面意思是“把他锁在里面”。

相反,一旦他重新发现自己的想象力是一种自由流动的生物,可以“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并穿越时间,他就会将其称为“蝴蝶”。

在书中,他写道:“我决定不再怜悯自己。

除了我的眼睛之外,有两件事没有瘫痪,那就是我的想象力和我的记忆力。

”[ “I decided to stop pitying myself. Other than my eye, two things aren’t paralyzed, my imagination and my memory.”]与转录它所需的勤奋技术相比,这本书中详细而优美的语言几乎相形见绌。

当鲍比继续在医院接受言语治疗时,他在言语治疗师的帮助下开始展现自己的思想自由。

凭借她的聪明才智,鲍比能够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按最常用字母到最少字母的顺序重新排列字母表)并“抄写”了这本书。

利用这个字母进行抄写本身就很艰巨——每个单词的翻译和抄写需要2分钟,整本书花了10个月的时间,作者每天眨眼4个小时才写完这本书。

事实上,这篇文学作品是在没有提笔、按下按键或张开嘴的情况下写成的,这一点值得我们花点时间令人钦佩地考虑。

这本书会触动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弦,给他们一种牵引力:时而突然地带有讽刺,弹奏着夜间图像的梦幻插图,并用刺痛的语言来挑衅它们,正如作者描述的被“抓住”和“扔进”一个轮椅。

这些短语由这位在灾难性大出血中幸存下来的年轻人写下,让我们从字面上的“眼睛”一睹最罕见的中风相关综合症(LIS)之一的患者的内心世界。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诚实、悲伤和希望,让你在面对毁灭时微笑着流泪,并保持至关重要的希望。

他在书中写到自己在场景中的“无助”和感觉时,这对读者很有启发。

其中一次经历是,眼科医生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将他的眼睛缝合起来(讽刺的是,这本来就是眨眼)。

鲍比描述说,这个男人一定是多么愚蠢,如此近距离地看着他,却看“穿”了他。

他继续表达他的厌恶和恐惧,因为医生显然没有注意到他闭上眼睛时不情愿的眼神。

其他时候,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话,他内心的“蝴蝶”(代表他的想象力和思想)因不同意而颤抖,而他的“潜水钟”身体拒绝配合移动。

即使在善意的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时刻,他也经常被剥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一个例子是,当他拼写“lunettes”(法语中的“眼镜”)时,在他完成这个短语之前,有人认为他正在拼写“lune”(法语中的月亮)并开始与他讨论月亮。

然而,这本书最有力的方面和更强烈的潜在主题是他认识心灵力量的惊人能力;他认识到,自我反省、记忆、逃避的能力——正如他在脑海中描述的去遥远国度旅行的能力——本身就是残疾的毁灭者。

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似乎经历了某种转变。

他曾一度形容自己日复一日地孤独地生活在病房里,“渐渐消失了”。

然而,他通过认识到那些让他感觉“人性化”的事物来对抗这种观念,让他暂时逃离了潜水钟。

这些保留下来的关于他以前的自我的想法,比如穿羊绒衫这样的“琐事”,以及回忆以前喜欢的活动,比如开车、吃饭,都给他带来了快乐。

[ 上述内容部分引自Sarah Caston,PT、DPT、NCS: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From the Eye of the Unseen,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in Rehabilitation,2015-7-8. https://www.jhrehab.org/2015/07/08/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from-the-eye-of-the-unseen/ ;Bauby JD.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Jeremy Leggatt, Trans). New York, NY: Knopf, 1977;]该片使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视点(First-Person Point of View,简称POV)来讲述故事,这种技术的使用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和叙述功能,让观众深深地沉浸在鲍比的经历中,尽管他的身体一动不动,但影片通过充满活力的记忆、欲望和人际关系来表达他的内心生活,体现了他与灾难抗争的英雄主义。

这种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讲故事的技巧,也是一种移情练习,挑战观众对残疾和生理限制的看法。

在很多时候,影片的视角带有幽闭恐怖色彩。

摄影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摄像机和镜头来模仿人眼的视角和动作。

在《潜水钟与蝴蝶》中,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如模糊聚焦、突然的视角转换和近距离拍摄等,以传达主人公的视觉障碍和心理状态。

从技术角度看,维持整部影片的第一人称视点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在主人公瘫痪于病床的情况下,观众只能看到角色所能看到和知道的内容,如果处理不当,有时可能会导致叙事能力的脱节。

例如,一些评论家已经指出,《潜水钟与蝴蝶》中这种第一视角的最初使用很引人注目,但随着电影的进展,可能会感觉很花哨,一旦新鲜感消失,可能会疏远观众。

[ Schager, Nick.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Slant Magazine, 31 Aug. 2007. 网址:https://www.slantmagazine.com/film/the-diving-bell-and-the-butterfly/]这种方法可能感觉像是一种逐渐消失的噱头,让观众脱离了故事可能提供的更深层次的情感纹理。

比如在《触不可及》《万物理论》这样的更流畅的电影叙事之中…… 但使用第一人称视点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新奇,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观众对鲍比情感状态的共鸣和理解。

通过他的眼睛,观众能看到周围人的反应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直接的视觉经验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这种视点也突出了主人公的局限性和对外界的依赖,让我们真的从病人的视点来看看世界。

不过,影片的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并非一以贯之,而是插入了一些半主观—半客观的镜头,也有一些纯然的客观镜头,想必这也是制作团队精心考虑之后的选择,因为要想全然依托于运动和交流能力受限的主人公的单一视点,会导致影片剧情在很多时候无法“跟上”。

为了让它在叙事上更为流畅,就必要在一些场面使用非第一人称视点镜头。

不过即使如此,这部影片对于第一人称视点镜头的使用仍然是电影史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尝试,可以说是最成功和最彻底的尝试之一。

除了第一人称视点镜头,影片中鲍比的声音也体现了第一人称的特征。

伴随着视线的摇摆不定和图像的模糊、跳跃,他的声音也断断续续,经常只迸发出几个关键词,因为他已经失去了说话能力,这种声音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但是与声音上的第一人称视点一起,帮我们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处境和事情的变化。

很多时候,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专注于识别“错误”(疼痛、损伤、功能限制),然后制定计划来“修复”这些问题。

我们很少寻求真正给我们的病人带来希望和摆脱他们可能经历的任何身体限制的东西。

这种家长式的观点,或者说“救世主情结”,有可能在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筑起一堵墙。

而让·多米尼克·鲍比的复杂故事雄辩地揭示了与灾难性伤害相关的许多复杂的情感和欲望层面,比如他对可能出现两个貌美的协助者的期许,这里就夹杂了一个我们经常忽略的面向,那就是“植物人”的性欲望,这尽管对于“治疗”而言经常是被忽略的因素,但是在病人的精神康复中,却往往是能带来希望和生存欲望的东西。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鲍比的自传性陈述,没有一个身体受损但智力受到刺激的大脑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我们很难切身地发现和感受到这一点。

总之,第一人称视点使观众能够直接体验到主角的视觉和情感世界,这在《潜水钟与蝴蝶》中尤为关键,影片的主人公鲍比因患有“闭锁综合症”后的视野,在观众这里获得了相应的视觉转写。

这种摄影技术让观众能够从鲍比的视角看世界,从而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无助以及内心的挣扎和希望。

 7 ) 我爱死亡Topic

又一个死亡前题材。

话说曾经生活要有多得意就有多得意地原法国版Elle主编Jean Do Bauby中年突然中风,身体失去知觉,浑身上下只有左眼可以眨巴。

于是就靠着只眼睛,写成了一部书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一开始在豆瓣上看到这个小说, 然后得知拍成电影。

永不让我失望的Laemmle Theatre如期上映。

原来不理解标题中的两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看了电影就理解了,身躯无力完全失控压抑沉闷就像一个潜水钟,思维却仍然流淌飞跃彩色自由像一只蝴蝶。

电影拍得很意识流,故事发展到哪里就拍到哪里,好像没有特意安排, 完全let it be. 虚实交错,而且往往是转换的残酷生硬,多次在回忆或者想象美好生活或者想象的时候音乐嘎然而止,镜头拉回现实的病体身躯,睁大的清楚血丝的眼睛特写。

真实的伤人。

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好人坏人手枪特技,只有深深浅浅的感情,生命和死亡。

竟也颇有浪漫的色彩。

特别要说,爸爸的老演员出场两次,表演实在完美。

 8 ) 潜水钟与蝴蝶

在一个后摇风格电影的推荐帖里发现了这个电影,诚如推荐,本片就像一首后摇音乐非常感性,一开始会有些沉闷,一旦渡过漫长单调的前奏,渐渐会迎来躁动澎湃的高潮。

本片主角患有闭锁综合症,全身瘫痪只有眼睛可以动,虽然能够听能够思考,但无法动弹的主角怎么去推动剧情的展开,怎么表现他的情绪呢。

通过电影镜头让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到。

本片大部分时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一开始镜头模糊无法对焦,是由于主角右眼眼角膜溃烂。

右眼缝合后,镜头开始变得清晰,由于只有左眼视线的限制,镜头视野也十分有限狭窄。

这种镜头的表现手法都可以让观众带入主角体验中。

主角瘫痪前是时尚杂志的编辑,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与现在的他对比落差千丈,任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变故。

就像不断坍塌的岩石,主角的内心世界开始崩塌。

不断穿插穿潜水服被困在水中叹息的镜头,镜头表现十分压抑,也隐喻主角内心的抑郁绝望,已经丧失活下去的欲望。

直到两位朋友的探望,主角的态度才开始转变。

两位朋友可以说是正反两种激励,白发老先生曾经被劫机挟持到一个黑屋,关了整整四年,他靠着自己喜爱的事物想象着坚持了下来,他用自身相似的经历激励主角,希望他能坚守尊严,坚强的活下去。

而主角的好朋友最后一句话别活得像个植物人似乎刺痛了主角敏感的神经。

是坚守尊严活下去还是像个植物人苟延残喘。

主角痛苦的挣扎了一晚,如蝉蛹破茧的瞬间,一只轻盈的蝴蝶翩翩而出,他决定不再自暴自弃。

“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记忆。

只有想象和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钟的束缚。

”普通人能想通这一层已属不易,而我们的主角不光想通甚至决定用剩下的一只眼睛写书。

通俗一点说,路都没学会走就想奔跑,而我们的主角更别谈走路了,谁能用眼睛走路呢。

通过眨眼,眨一下表示是,两下表示否。

助手反复念字母表,主角眨眼来确认每一个字母,最后组成词语和句子。

难以想象这个工程量有多大,本人以及助手的耐心得有多足,但是他们做到了,主角在自己的想象中驰骋,把所有的禁锢化成想象去高山大海辽阔的世界里去遨游。

本片对于亲情的表现还是比较细腻的。

孩子为他擦口水以及回忆中帮父亲刮胡子这些细节都激励着主角,对于自己的子女妻子与父亲,主角都感到愧疚,又高兴他们在自己瘫痪的状况下关心不离不弃。

但在爱情这一块又非常现实,即使妻子(未结婚)耐心的照看探望,他的内心依然选择从来没有来看望自己的情人,也许爱情就是这么自私的东西。

本片也有明显的不足,想象与现实的过渡十分生硬,场面的切换不够自然,远景模糊近景对焦都可以完成自然的切换,但本片没有这样做,显得整个电影有些碎片化不够流畅。

瑕不掩瑜,也许零碎的天马行空的场景也正好表现主角凌乱的思绪与想象。

每次看完这样的励志片,都会想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励志的人物,他们只活在电影里吧?

片尾字幕出现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再现的是前《ELLE》杂志主编、记者多米尼克·波比的故事。

影片片名正是来源于多米尼克在身患“闭锁综合症” 用左眼所撰写的书,他在书出版后的十天后离世了。

现实中,确实就有这样厉害的人物啊,他们靠着非凡的意志力创造着奇迹,就像蝴蝶一生短暂,却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留下了美丽的痕迹,这样的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完整。

看完电影有必要读一读原著,毕竟是靠一只眼睛书写的奇迹,能够想象字里行间的艰难与凝注的意志。

 9 ) “蝴蝶飞出了潜水钟,我却还在原地停留”

影片《一一》杨德昌说:“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

”我很喜欢这句话,并一直将它作为公众号的简介。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每部影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存在即合理。

每部影片诞生的背后都必定有着一整个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也都必定有着它独特的思想内涵,我也正在努力试着让自己涉足各个类型的影片,争取能了解一二。

在两个小时的造梦时间里,影片帮我们重现历史,畅想未来,凝视着世界各地发生着的各种事,或真实或虚构,光影之间都是导演借由镜头所想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而这次,我体验了两个小时的特殊之旅,当你在事业巅峰突发瘫痪,只剩左眼能动的时候,你会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01

1943年版《基督山伯爵》在大仲马的著名小说《基督山伯爵》第58章中,记载着反派检察官维尔福的父亲诺瓦迪埃全身瘫痪,像一具僵尸一样动弹不得,只剩下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知让他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

“在他这个看来只配到坟墓里去的可怜的躯壳里,只有这两样器官给他添上了一点生气,象是一炉死灰里的两处尚存的孤独的火光”。

电影《换季期》这种恐怖的疾病有别于植物人,医学上学名为闭锁综合症。

前者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

而后者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因此意识保持清醒,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由于其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功能保留,故能以眼球上下示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

专业术语看不懂,简言之就是患者意识完全正常,但是全身瘫痪,无法动弹,仅能靠眼睛的运动与外界保持联系。

因为上述小说的关系,也因为被称为“基督山综合症”。

02

潜水钟是一种无动力潜水装置,潜水员的头盔通过导管与外界相连,给潜水员提供氧气,延长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时间。

早期的潜水器是木质、顶部判闭、底部开口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故得此名潜水钟。

让·多米尼克·鲍比曾是一名记者,在1991年时在巴黎知名流行服饰杂志ELLE担任编辑,事业如日中天,膝下儿女双全,可这看似幸福光鲜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意外瞬间崩塌。

1995年12月8日,鲍比突发中风,20天后苏醒,可是他已经不能自由活动身体,不能说话,甚至不能自主呼吸,全身上下只剩左眼能动,没错,他患上了闭锁综合症。

从此后左眼成了他跟世界交流的唯一工具,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鲍比学会了用字母表进行交流。

治疗师将字母按使用频率进行排序,从头至尾读一遍字母,鲍比通过眨眼确定字母的使用,周而复始,直至组成一个句子。

除了左眼之外,鲍比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就是想象和记忆。

也许血肉会被封印在躯壳之下,但是想象和记忆能摆脱躯壳的束缚,在天地间自由驰骋。

在想象中,鲍比可以漫步在马提尼克岛的海滩上,可以探访深爱的女人,可以在万王之王拉美西斯二世面前俯首称臣。

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鲍比完成了一项堪称奇迹的事情,他在想象的世界中旅行,在记忆的海洋中遨游,通过眨眼的方式写出了一本书——《潜水钟与蝴蝶》。

记录他在中风瘫痪后的所思所想,内容并没有因为他的病况而陷入伤春悲秋的情绪,而是通过各种幽默的语言表达着他的乐观豁达。

无法移动的躯壳像潜水钟一样束缚着他,而思想就像蝴蝶一样可以自由飞翔,生命在想象与记忆中得到了重生。

该书在发行的首周就畅销15万本。

03

高中时有幸拜读过这本书,可是在字里行间只能透过自己的想象去构造一个鲍比的世界,无法去触摸和通过视觉实际感知。

而电影的出现,便能将文学作品进行具象地表达。

2007年,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通过书籍与鲍比亲友的描述,将这一段经历具象地拍成了同名的影片《潜水钟与蝴蝶》。

这也是电影的意义。

将其他人的人生事无巨细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体验不同于自己的人生。

影片大概花了一半的时间来展示鲍比眼中的世界。

观众可以从鲍比的角度透过鲍比的左眼欣赏这个无法移动的世界,聆听着他内心的独白,即使外界浑然不知。

也能通过外界的角度观察他所处的境遇,在鲍比目光无法触及的地方。

相比于小说中的积极向上,通过电影,我们更能看到鲍比在瘫痪后作为“人”这个个体的存在。

他会沮丧,在学会交流后,他对治疗师的第一句话是“我想死”,就像每个人遭遇了十分重大的挫折与不幸的第一想法一样。

他会感到无力,妻子带着儿女过来看望他,儿子帮他擦除嘴角流下的口水,可是他却不能张开双臂紧紧抱住儿子。

他也像大部分的男人一样,有年轻漂亮的女医师进来,第一眼看脸,第二眼看胸。

影片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阐述“潜水钟”这个象征束缚的形象。

前来看望鲍比的好友皮埃尔·罗斯所乘飞机被劫持,在贝鲁特的一个地窖中被当作人质关了四年四个月,那个又黑又小的地窖就是他的潜水钟。

鲍比92岁高龄的父亲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甚至不能下四楼自由活动。

在得知鲍比瘫痪之后,在打给鲍比的电话中,称已经写好了遗嘱,毕竟一个被困在了公寓之中,一个被困在身体之中,是否有下次见面的机会都不得而知。

公寓和身体,是他们各自的潜水钟。

04

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影能将文学作品进行具象表达,也就意味着会将某些事情以导演的理解而呈现,从而减少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毕竟文学是抽象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传记电影只是导演作为其中一个哈姆雷特将该人物的一生进行阐述,视角难免会有些许局限性与个人性。

影片中,有次鲍比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挣脱了潜水钟的束缚,看到了一群医护人员围在一张手术台上,他凑近一看,妻子和孩子都围着手术台,而手术台上是座坟墓。

也许当他真正摆脱了潜水钟的束缚后,等待他的便是死亡。

相比于影片在鲍比的想象与生平记录的字幕中结束,我更喜欢原著中的结局,那是一段话。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我的潜水钟?

有没有一列没有终点的地铁?

哪一种强势货币可以买回我的自由?

应该要去其他的地方找。

我去了,去找找。

”鲍比利用两年的时间用眼睛写完了《潜水钟与蝴蝶》,在1997年3月7日正式发行,在发行两天后,鲍比因为肺炎离开了人世。

蝴蝶终于飞出了潜水钟。

 10 ) FIFF13丨DAY5《潜水钟与蝴蝶》:你眨了下眼,冰川便重新复原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潜水钟与蝴蝶》,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被困住的灵魂们超脱束缚的评价了!

飞飞:叙事方式阻碍了情景的构建。

法罗岛帝国皇后:形式上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刻骨铭心的冲击。

巴黎小情歌: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参与到叙述,确实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我们敏熙:视觉上摆出姿态,但剧本没跟上。

而且随着影片进行,选择放弃全程主观镜头,更像是导演没法这样拍下去了。

George:相比导演,感觉演员和配乐更可圈可点,不过还是有点不过不失。

康复师说elle的模特越来越瘦的一瞬间,有了一种很美妙奇特的感受。

松野空松:非常喜欢开头的第一人称主观镜头,由于摄像机和屏幕的存在,使得潜水钟这个意象具象化,摄像机的灵动性就是蝴蝶,可惜的是太短了,后面略平庸。

蝠蝠:躯体被封印,思绪却在恣意纷飞,人的思想是无法被囚禁的。

把第一人称视角用在关于人类冲破生命桎梏束缚的主题上,总比用在FPS枪战类电影上寓意要好得多。

RIVER: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带给我感动的是文本本身,有种不可名状的轻盈。

主观镜头的插入让电影有点儿支离破碎,削弱了表演本身的厚度,也没有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或触动,实为败笔。

Outisss: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很适合在伴晚打开电脑慢慢欣赏,最喜欢的一段还是男主靠着眨眼写出文字的时候,在思维深处暗自呢喃,可惜的是到了后面就慢慢变得平平无奇了,给我带来惊艳的还是电影前半部分。

果树:独白的形式,让人联想起贾曼的《蓝》。

不过丰富的画面,衬合着“心里有自由的蝴蝶”这一主题,比《蓝》更加向上与治愈人心。

其实这样的电影很难拍(有限的场景和受限的表现手法),更加反映出导演的功力。

盆满钵满赵+:喜欢,悲凉底色下却用了如此浪漫美好、童话般的装饰(配乐摄影太优秀了),大概因为电影是用来造梦的吧,才让他的那些想象、回忆、想法以如此美好的方式跃然于屏幕之上。

人是可以仅仅靠想象力和回忆活下去的。

莫扎特仑苏:潜水钟束缚着躯体,灵魂却蝴蝶般的破蛹而出。

整个故事在吉恩的现实处境与潜意识间徘徊,我一边为生命感动一边感叹命运的残酷。

但觉得电影表现得不是很好,如同藏匿在文本之下般缺少影像的魅力,像是给原著打广告。

欧.尹:闭锁症候、瘫卧于床如困于潜水钟,挣扎呼喊,无从与外界联结;回溯生命、感知亲情似寄于蝴蝶,驰骋想象,有缘同内心和解。

影片写意的构图和剪辑同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相配合,将观众不知不觉代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绝妙的配乐更增色不少。

可惜到后半程未免有些乏力,故事没能讲得更深,四百击再现虽予以影迷惊喜,却也恰恰说明此处导演之技穷也。

杰夫江:对于这个故事来说电影是多么合适的载体。

多米尼克的左眼从信号灯变成了电影眼,于是只需通过凝视就可以讲述言语。

影像又一次完成了它之所以存在的一大意义——使我们日常官能性的视听经验陌生化。

继续深入来说,沉入深海的潜水钟和在想象空间里飞舞的蝴蝶,难道不是像极了影像本体的洞穴之喻吗?

毕竟假如有一天我们只有眼球能活动了,我们还能继续做的事,恐怕也只有看电影了吧。

曲有误:男主凭借这部电影拿了凯撒影帝,我只能说凯撒真是什么臭鱼烂虾都要,初看简介可能会很期待,中风病人与世界的无声,高难度,大空间,然而大部分时间的主观镜头无疑让这一切成为泡沫,其余时间里的表演也是鸡肋,说到主观镜头,我是看不出来和非主观镜头之间的联系是?

看来看去更像是导演强行炫技失败,而且最失败的一点是完全感受不到创作《潜水钟》的心路,照猫画虎,不伦不类,一次导演失败的矫情呻吟。

子夜无人:不太明白导演要诉诸的意图在哪里,比起《当黑夜降临》的稳扎稳打,功力甚至有退步。

无法跟完全程又没有在视觉上真正给予太多惊艳感和想象力的主观镜头,和马利克式时不时飞到宏观宇宙、自然万物中去的非主观镜头,两者的穿插没有什么震慑力,只显出一种力有不逮的窘迫感。

而且拜其所赐,连那种带有剥削性质的、让演员大呼过瘾观众大喊满足的病理演技秀也无法呈现出来。

在这份尴尬的答卷里,既没有潜水钟的光怪陆离,也没有蝴蝶的庸俗美丽。

Bwheat19920313:有些电影就是这样让人默默流下眼泪,有些人生故事就是这样让人久久不可忘怀。

我们天天声称自己是“宇宙的囚徒”,可当我们真正被自己的身体囚禁起来,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面对这个已经在眼前变得支离破碎不可拼凑的世界?

被困在潜水钟里的个体笨重而不可移动,飞翔在蓝天上的蝴蝶轻盈而无拘无束,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得东西之间其实就差了那一只会不停眨动的眼睛以及一颗绝不向生活说不的心。

如果我们也能这样面对这个世界,那即使是那堕入海中再也没有踪迹的冰川,也可以突然飞旋起来回到原点。

敢与这世间搏斗,即使最后落得满身伤痕无奈离场,在隐入黑暗前的最后一刻,苍白的脸上依然是微笑。

从《当黑夜降临》到《潜水钟与蝴蝶》到《永恒之门》,朱利安·施纳贝尔的传记电影没有一次让我失望,他永远是我心里最好的导演。

#FIFF13#DAY5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潜水钟与蝴蝶》短评

看了小说,又来看电影,觉得这样的活着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7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第一视角、对焦不准的主观镜头开篇持续13分钟,我真坐不住了。慢慢的,我边看边学男主眨眼睛,一下,两下,眼周围肌肉疲劳,那么是我疲劳的缘故,片子里的各色女人都不能让我清楚记得长相,分不清哪个是哪个,而且没一个好看的。喜欢“潜水钟与蝴蝶”赋予片子的意义,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8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乘着爱的纸船横渡太平洋

13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还行

。。差点睡着。。

17分钟前
  • enuo
  • 较差

天。我能体会得到只有半边眼睛能动的痛苦感觉。

20分钟前
  • Q。
  • 力荐

居然忘标记了。印象很深刻,就是一直打字很烦!

25分钟前
  • 麦姆威
  • 还行

作为文艺片来说还是太闷了

26分钟前
  • eileen
  • 还行

到上海的美术馆看的

27分钟前
  • 王神爱
  • 力荐

美女

30分钟前
  • 人造人
  • 还行

看得难受

34分钟前
  • blindekat
  • 较差

如果一个乡野村妇因为没钱治病、临终前想对进城不归的孩子说句话,有谁行个好帮她记录一下吧。谁的心灵不会飞翔啊?态度是没错,表意平台明显搭得矫情了啊。

38分钟前
  • 猴头菇
  • 较差

都瘫在床上了,还要惦记着情妇。

39分钟前
  • Starry
  • 较差

憋死人的电影啊。。

40分钟前
  • beborn
  • 还行

我喜欢的电影眼睛

45分钟前
  • 黑猫
  • 推荐

无想象力的想象。没人知道五进制或长短码能降低复杂度吗 = =

48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较差

不知道ELLEN是什么,所以第五颗星就免了。

52分钟前
  • Hugogo
  • 推荐

挺特别的电影

55分钟前
  • j♣lie
  • 较差

轰然倒塌的冰川复归原位,潜水钟轻盈为蝴蝶。

57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要讲道理的话可以有很多种讲法,不一定需要这么闷

59分钟前
  • Mildseven
  • 较差

太文艺

60分钟前
  • Crous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