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将微俗翔的维多利亚一号看完了,想起我们这一代人,想起我们面对的生活,真的是感触良多。
电影里面,何昭仪从童年开始一直受到房子的煎熬,包括初恋情人被逼迁(原来这东西没有一国两制的)、跟弟弟吵架、做二奶(话说陈医生总是让人吹箫的)、不合群(不去旅游),到最后被反价,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一下子做掉了一支足球队加个执波仔。
最后她成功了,她买到了那个单位,但一切似乎仍然未结束。。。
我也曾经幻想,如果买个凶宅,是不是就可以剩下很大一笔钱?
在这个楼价飞涨的年代,我们这些80后买不起楼,结不起婚,养不起父母,甚至养不起自己。
我们承担着战后人口膨胀带来的种种后遗症,却不能凭借这代人的努力挑起社会的大梁。
我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去面对租贵买更贵的房子,羡慕着香港人的屋村,幻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米国的阿美丽跟们,在成年出来工作以后,都以与父母一齐住为耻。
但对于我们来说,能跟谁住?
这部电影在这个小细节抓住了我们的心。
既然我没有改变整个社会的能力,那么我只能不择手段的达到我的目的,释放我内心的渴求。
从何昭仪将父亲紧紧握住的衣服扯开以后,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谢谢你,彭导。
请问你家旁边的单元卖吗?
我的父亲母亲,也曾经背着这样的工具包,在这样类似疯狂的城市中出现过,但是他们并没有在这样的城市中留下些许的足迹,只是默默的将工具包传过下一代。
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连生病也舍不得去看,忍着疼痛,忍着孤独。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余的想法,也许他们一辈子也没有看过海,连维多利亚这样洋气的名字也没有听说过。
接下他们工具包的下一代,运气好的,能将工具包交给别人,运气不好的,工具包或许变得更加的沉重。
他们没有根本没有想过能在他们工作的城市买楼,看楼。
一万一坪和三万一坪对他们来说毫无分别。
他们要不住在多人的大宿舍,要不住在四处漏风,冬冷夏热,四季蚊虫不离身的工地板房。
他们有的仇视社会,有的仇视父母,有的根本就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活着,麻木的活着。
这样一代一代,总有一代会出现个疯子,当然也有可能出现跟本剧导演一样的人。
这样疯狂的社会,你不疯狂你才是真的疯子。
只有能将人肉如同猪肉卖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出人头地”。
我们不能怨天由人吗?
你不怨天你能怨谁呢?
常常不是有人跟你说,这社会就是这样,这社会就是这么残酷的吗。
真是命苦不能怪政府,怪我投错了胎,我生下来就没有大房子。
但是在如今靠拼爹,拼人品多烂的社会,你能不疯狂的“出人头地”才奇怪了。
说说电影吧,其实很简单的故事情节,一个小女孩,外公天天在外看海,她就立志要买套能看海的房子。
但是狗血的房价一次一次的击碎了她那单纯的想法。
背负着这个执念的女孩,亲手结束了父亲的生命,一次一次的委屈求全,只是为了一个能看海的房子,一个能看海的房子。
终于明白靠委屈求全已经不能买上一个能看海的房子。
于是乎,她主动的出手了,一次性就将房价的拉了一半下来,这种做法你让我们物价局什么的东西情何以堪。
其实啊,香港的体制跟我们相似,极少数人掌握资源。
你懂得。
这些问题在这里是不能够说明的。
总得来说呢,这是一部欢乐,轻快,节奏不是很紧凑的电影。
对人在生物方面的表现很好,抽烟看肠别忘带火,木板颤抖是有科学依据的。
电影极其的写实,那样的主角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主角每个星期还能去开开房,但就是主角开房的钱都是自己出,这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行为啊,她要是跟我出去,我绝对跟她AA制。
主角其实也无所谓吧,现实中的老爹是多有钱,人家光明正大的就有好几房。
这些跟主角没有关系,虽然看起来年龄大了点,身材不好了点,没有那么漂亮了点,但人家确实还是演得很好的,被骂娘也能笑呵呵的打电话,换你我绝对不行。
老爸老妈,对不起,我买不起能看到海的房子,我现在就连让你们看看海都还办不到,但是我现在在攒钱,已经有4千了,等哪天你们想看看海,我就带你们来上海看看海。
结个毛的婚啊,相个毛的亲啊,自己活得开心就行,您说对吗?
維多利亞壹號
高涨的房价,扭曲的人性,表现看来是部社会问题剧。
实际上,我忘了这是一部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向来是娱乐为王,所以这部也不过是一部披着社会问题剧外衣的重口味惊悚片。
影片开始给出了香港寸土寸金,普通人收入增长水平已远远赶不上高涨房价的信息,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主人公郑小姐童年回忆中也有政府强拆的情形,这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
这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但整个电影看完,却对不惜一切买到房子的郑小姐毫无同情,对这个房价虚高的社会毫无遣责,只是对片中的暴力血腥场景印象深刻。
郑小姐不值得同情。
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家人,因为她对父亲见死不救;她买房子不是为了爱情,因为买到房子就和情人分了手;她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因为她最终买下自己制造的凶宅;她买房子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因为银行经纪帮她计算告诉她付担不起,同事也不理解她为什么买那么贵那么远的。
没有人逼她非要一间面海的房子,是她在逼她自己。
郑小姐只是为童年梦想折磨的偏执狂,并为此杀死了无辜的人。
片头关于房价高涨和片尾关于经济危机的新闻,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虚假外衣,假造深度,掩盖不了娱乐的内里。
人类的建筑史有多久,居住史就有多久,再仔细想想,这居住史其实比建筑史要久远得多。
早在房子这种东西还没有被造出来之前,山洞这样的天然建筑就已经可以用来遮风避雨了。
不过,既然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发展,那么人居环境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于是住房问题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不知道古人愁不愁买房这件事,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国度,在秉承着传统观念的大多数人的心中,住房这件事是无比重要的,当然,对于地产商或是炒房者来说,这更是一个关乎钱口袋厚薄的大问题。
这往大了说叫民生大计或是经济发展大业,往小了说就是家所以称其为家的原则问题。
原则问题不在乎事小,可一旦在乎起来却有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困局,对于一位名叫郑丽嫦的香港女子来说,当交出去的订金无法兑换成现房时,她的一根筋就给自己招来了麻烦,往准确些说,是给本来可以和她成为邻居的住户们带来了麻烦,而且是无可挽回的麻烦。
女主角有着贫困的童年,面对的是大时代给予的生存考验,这在今天这个社会环境下,并不是稀缺的个案。
大多数人都没有当富二代的命,也没有可以和大S谈恋爱的资本,更没有名叫李刚的爹,于是“奋斗”这个词就成为了单项选择题的参考答案,而当奋斗不奏效时,与之相对应的,也无非是沉沦、接受、抗争等名词,而抗争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维多利亚一号》给出了一个虚拟游戏似的回答,那就是把心仪的海景房变作类似坟场标示牌似的恐怖存在,然后房价自然会落下来,最后顺利入住,以看似皆大欢喜、实则罪孽缠身的方式成为有房一族。
彭浩翔这些年在电影圈里的地位不断被提升,文艺青年和专业影人们对他的追捧,使得他俨然已经有了初级大师的范儿。
级别不一样了,手中的资源和心中的气魄自然也水涨船高,于是也就有能力去组建一个高水准的制作团队,去制作一部精良无比的——B级/三级片。
《维多利亚一号》是不是B级片不好说,但三级片的分级却是实实在在毫不冤枉的,里面横流的血浆、明晃晃的凶器和白花花的肉体,都是这部电影的“原罪”。
彭浩翔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讲一个映射现实的故事,否则他也不至于运用如此极致的方式去撒钱,如果真的只是想去揭现实的疮疤,那还不如学着前辈许鞍华去拍天水围好了。
彭浩翔现在有了资本去操作如此重口味的电影,看来他至少也有点重口味的倾向,如今的香港影坛已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世道,拍这样的片子,如果不能像《色,戒》那样创下个三级片的卖座纪录,那十之八九就只能捞到个不上不下的票房,然后再以DVD的发售为终结。
《维多利亚一号》的票房似乎还不错,而即使它在商业上惨淡收场,彭浩翔恐怕也不会觉得难过。
现在的彭浩翔输得起,《志明与春娇》这样的文青片都不惧三级的标签,摆明了要往三级方向靠拢的《维多利亚一号》自然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只要审片人能接受的部分,就要全乎着摆到观众的面前。
既然从一开始就亮明了正身,那么里面的杀戮和鲜血也就成为了必然,再说这还是一个迫不得已走上绝路的女子所为,于是这样的情节似乎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社会世事如此,即使对于命案没有触觉,但对于房子问题没有感觉的,却绝对是少数。
在人人都在谈“蜗居”的时代,因房而起的悲剧时时都在上演,无论是拆迁的博弈,还是租房的辛酸,抑或是还贷的桎梏,都是随处可见、普遍存在的事实。
不过,即使现实生活再纷繁,可像电影里这样极端的例子,还是少些为好,更何况电影中的结尾还是一个梦想成真与逍遥法外的结合体。
彭浩翔有意为这个映射现实的故事加上了有点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外套,买不起房是现实,好不容易攒够了付首付的钱可房价又涨了也是现实,绝望后选择复仇也可能是现实,但电影中郑丽嫦的复仇就实在有些大费周章而且代价惨重了。
为了自己能住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却让别人住到了另一个世界中去,这未免离道德的底线错得太远了。
但抛开重口味到消化不良的表皮不讲,《维多利亚一号》内里的脉络其实很是常见,无论是讲故事的手法,还是对复仇者的刻画,都没有任何的新意可言,遵循的都是早就定型的那种规律。
特技化妆带来的视觉冲击的确相当给力,但却有些喧宾夺主,视觉效果的突出使得本应给人以震撼的主题反倒被削弱至轻量级,印象还不如看起来花样繁复却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犯罪手段来得记忆深刻。
客观地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太有料的故事,要不是作料带劲,味道其实很可能相当清淡。
但作料盖过了菜品本身,是否是一道合格的菜肴?
作料是用来提味的,放太多了口感自然不会太好。
彭浩翔为他的这道菜加上了鲜辣的酱料,但菜式并无可圈可点之处,对于人物的挖掘浅尝辄止,全片的重点有点本末倒置,制作虽然精良用心,但似乎更多的力道都用在和连凯沟通如何制作假人模型上了。
主人公郑丽嫦无疑是个小人物,对于她和她的家庭,导演从小讲到了大,铺垫做得还比较充分。
不过这样的往事实在难以打动人,缺乏个性的苦难童年,加上一个过于脱离实际的梦想,让这个追房逐屋的愿望显得过于执拗且缺乏感染力。
郑丽嫦应该还代表不了香港最底层的民众,她想要的房子可是一个单价五百多万的海景房,这对于中了五百万大奖还要缴一百万税的人来说也是个不堪重负的奢望,而她却为此而闹到精神崩溃以至于想出了“曲线救房”的计划,实在是让人不敢苟同。
而最后,她终于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可卧室却连一张床都摆不下,即使能看到维多利亚港,却也不是最怡人的那般模样,这实在是一种沉重的反讽。
有趣的是,扮演这个“无产阶级”的演员,却是“赌王之女”何超仪,这个最不愁没钱花的“资产阶级”富家女,却放下身段扮演起了为房子而苦苦挣扎的“海萍”,如此强烈的对比,倒是比电影来得更加耐人寻味些。
影片开头的字幕中提及,2007年香港市民的平均收入已经上万,这在内地看来已经算是相当高了,而香港的部分海景房,单价为每英尺三万港元,这在北上广看来或许也不算是最令人咂舌的。
如果照郑丽嫦的逻辑来看,那生活在内地的人民岂不是都该前呼后拥地上天台了?
郑丽嫦在银行任职,日子过得至少还算凑活,却可以牺牲至亲去换两百万的钱款,这就不是房子问题所能概括的了,用贪欲这个词形容也不全对,但至少导演没有把主人公的动机交代完满,或者说郑丽嫦还不够草根,至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草根。
量力而行不是女主角的行事法则,否则她也不会做出那么需要力量和肾上腺素的事情,不过仅就犯罪的那几个小时来看,她的确是有天赋的,逍遥法外的结局可以看作是意外,但过程中的强势就实在是有些超人化了,美国大片里的超级英雄也不过如此而已。
“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这是电影给出黑屏白字的理论。
不过疯狂也要有个度,过度的疯狂只会带来毁灭。
电影可以重口味如《维多利亚一号》,房价可以重口味如天外别墅,但生活,真的不能有太多的重口味。
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人们记住它的,却很可能只是它的重口味,至于房价走势如何,一部电影也是根本做不了主的。
今年,彭浩翔拿出了两部三级片,《志明与春娇》和《维多利亚一号》。
如果说《志明与春娇》是小清新的黑色幽默,那么《维多利亚一号》就是重口味的黑色暴力,两者同属从社会现状出发,后者则更加辛辣鲜明。
彭导仿佛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级片的传承与致敬,虽以B级片形式包裹,毫不避讳的充斥着血肉横飞,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着实让这部三级片显现出了深度。
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社会现实逼疯的,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影片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惊悚凶杀片,虽然也能看出导演对此类电影的热衷。
几场凶杀戏都很有布莱恩.德.帕尔玛和达里欧.阿金图式的场面调度,但彭导显然不想拍成以往的通俗变态杀人狂电影,而是以别开生面的手法使惊悚片显露出社会批判意识,也让观众对主角的心理历程有脉络可寻,两条故事线平行穿插发展,能够在感官刺激的同时再一步一步剥茧抽丝。
影片始终用同情的目光去注视郑丽嫦,挖掘她的尴尬处境与潜在动机,同时也无休止地操纵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
这种矛盾情绪,即观众一方面为她的冷血杀人手法倍感震惊,另一方面则为她的现实境遇表示同情。
这种手法是希区柯克自称的,也是惯用的 “罪孽转移法”。
丽嫦是香港任何一个低收入男女的缩影,在这个物价翻涨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总是处处居于下风。
影片以她成长期的经历穿针引线 - 曾是海员的爷爷希望能有一栋面朝大海的房间,儿时最好的玩伴被强逼搬走,母亲早逝(不满于没能让母亲住上好楼盘),父亲患病急需手术,向男友借钱未果,业主哄抬楼价…尤其是后者彻底毁去了她的美梦。
而这些与维多利亚一号中的那些富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些人属于有房无「家」 - 即将临产的妻子独守空房,丈夫在外养小三儿,青年男女则把房当成了酒色场所,和丽嫦这种有家无「房」的穷人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穷富事态。
理想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她心中复仇的火焰愈燃愈炽,逐渐失去了理性,不再冷静,残酷的暴力遂如决堤之水,四处泛滥。
连环凶杀也是她对社会加诸自己的冷漠和歧视的一种报复手段,她的力量就来自于病态的社会和疯狂混乱的反差之上。
她用夸大声势来武装自己,只是意在掩饰情感的枯乏孱弱。
动机清楚了,终极原因是想通过连环凶杀案,令维多利亚一号变为凶宅,逼使业主低价求售。
她谋杀的对象好似有针对性,但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何谋杀那位即将临盆的妇女,影片只用一个闪回片段交代了她在电梯间听闻那女人在电话里讲她整夜都是独守空房(也许如果她知道此女已经怀有身孕,就不会选择将她作为谋杀对象了?
)。
尽管丽嫦的这种杀人买房的行为看起来极不合理,但彭浩翔始终给大家灌输一种主角身上那种“此楼不买非淑女”的秉性,再加上性格上的的弱势被诸多不顺与外来刺激反射出极端相反的人格等因素,让其行凶动机能够合理一些,不过仍感觉是彭导在自圆其说。
她的男友有妻儿,是个同维多利亚一号里不忠的丈夫一样的男人。
丽嫦在他的世界里完全成了第三者,他们的关系只是遮遮掩掩于酒店内的偷情、汽车内的口交。
不过她满足于这些,因为只有这片刻温存,她才能找到片刻的快乐 – 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就是后来的连环凶杀,因为两者皆是有快感之事。
影片结尾,丽嫦的计划终于成功,她以低价买下维多利亚一号的公寓。
而男友再度出现提出去酒店开房时,她提出了分手。
她把那只纸杯放在男友的车顶,这纸杯似乎是一种符号化的元素。
她童年时曾用纸杯做成一线电话与对面楼上最好的小男孩互诉衷肠,他们把“over”说成是“混蛋”,似懂非懂的小丽嫦说着“混蛋”却不知这到底是不是脏话,当她终于明白了“混蛋”的含义时却已步入了而立之年,她并没向男友道出这两个字,只是将纸杯放于他的车顶,意为“混蛋”也表示两人关系的“over”。
分手不仅宣告了丽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新家」,也在精神世界上找到了「新归宿」。
影片的缺憾感觉是倒叙和穿插有些零散,虽用不少篇幅展开了成长时期的诸多不顺,但仍缺少挫败感和心理过渡,所以最后的爆发仍有些不能令人信服。
而彭导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凶杀戏的血腥细节上,使得形式大于内容,主题并不均衡。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7:26)我在看啊(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7:26)还可以啊(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7:26)没啥啊大姐Oliver says: (下午07:57:32)我靠Oliver says: (下午07:57:35)大肠都出来了。。
Oliver says: (下午07:57:38)鸡巴都出来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7:41)就眼乌珠和大肠啊Oliver says: (下午07:57:55)比电锯都觉得恶。。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7:59)大肠你就当猪肠子看Oliver says: (下午07:58:01)是我太脆弱么。。。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7:58:44)大概是因为我有心理准备(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0:13)我看到鸡巴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0:17)挺high的Oliver says: (下午08:00:40)那个大肠戏份很多的Oliver says: (下午08:00:42)迟迟不死。。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0:47)对的对的(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1:07)不过说实话,这片子没啥大意思Oliver says: (下午08:01:20)就纯砍人。。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1:29)跟志明与春娇不好比Oliver says: (下午08:01:36)对的呶。
Oliver says: (下午08:01:39)恶心死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1:47)恩,跟公主复仇记也不好比Oliver says: (下午08:01:51)他拍恐怖片我再也不看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2:14)裸女是卖点Oliver says: (下午08:02:28)裸女后面还有搏斗叻!!!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3:00)不是死了么Oliver says: (下午08:03:14)没死透。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3:28)一根木棍插进去了还没死透啊(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3:34)我靠生命力都真他妈的顽强Oliver says: (下午08:03:39)对啊1!!!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4:00)这部片子里的人生命力都很顽强Oliver says: (下午08:04:34)都不能一步到位杀死的(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8:29)打死裸女后还有人死么Oliver says: (下午08:08:41)有有有Oliver says: (下午08:08:47)警察来了么(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8:49)。。。。
真没意思(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8:50)来了Oliver says: (下午08:09:01)就快死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09:39)他怎么死的Oliver says: (下午08:10:16)你看着。。
马上就死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0:22)死的恶心么(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0:27)让我有个心理准备Oliver says: (下午08:10:33)最不恶的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0:44)哦好吧,我的陈奕迅没戏(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0:51)老演口交男Oliver says: (下午08:10:55)喊着大棒子的裸女站起来了么?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1:00)么。。。。
Oliver says: (下午08:11:03)陈奕迅后来还有一点点戏。。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1:05)还要站起来啊我操!
Oliver says: (下午08:11:08)对噢!!
Oliver says: (下午08:11:11)你看呀(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1:41)这片子是改该禁,不然估计上海每天有好多含着大棒子的裸女要站起来Oliver says: (下午08:11:53)对对对。
我也这么觉得。
Oliver says: (下午08:11:57)上海就血流成河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2:40)恩,这是一个好方法(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3:11)哦麦浚龙要被爆头Oliver says: (下午08:13:29)马上最后一死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3:54)大棒子裸女太有爱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4:09)哦麦浚龙脸怎么烂掉了。。。。
Oliver says: (下午08:14:20)爆烂掉的。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4:23)这可怜的娃(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4:46)哦哟这个大肠怎么还在挣扎Oliver says: (下午08:14:57)马上就挣扎不了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5:35)这个大肠真倒霉(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6:38)你说何超仪做啥呀投资拍这种片子呀Oliver says: (下午08:16:56)当富二代当傻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7:12)你叫翁凯峰当心点- -Oliver says: (下午08:17:29)他要是有钱肯定自己出钱拍这种片子的!!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7:29)陈奕迅死了么?
Oliver says: (下午08:17:33)么。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7:43)我记得预告片里陈死了呀Oliver says: (下午08:17:46)你说她杀了半天杀不到重点。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7:53)好像还是被切jj分尸的Oliver says: (下午08:17:59)没死没死啊。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8:05)预告片里肯定死了Oliver says: (下午08:18:10)我靠难道被剪了!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8:17)个么就算没死吧(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8:21)但我记得有分尸的(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18:26)为神马没有Oliver says: (下午08:18:26)大概这段和他的jj一样被剪了(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21:13)你觉得大肠恶心还是眼乌珠恶心Oliver says: (下午08:21:24)我觉得大肠恶心。
Oliver says: (下午08:21:48)大肠戏份太多了,肠子都出来了还那么多内心戏。
(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23:21)何超仪没死么= -Oliver says: (下午08:23:25)没有啊(R)Evangelina(F) says: (下午08:23:31)。。。。
Oliver says: (下午08:23:31)丫还把房子给买了!
Oliver says: (下午08:23:39)你说这不是误导群众么
彭浩翔太喜欢黄段子了,别人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他植黄段子,在《大丈夫》(暗战男女)中,一边出片头字幕一面让杜汶泽讲了那个流传已久的“你不爱我,要不然也不会拉那么多”的段子,《志明与春娇》这样的文艺小品中,也植入了一个一名美女和外籍上司一番盘肠大战后,戒指夹着金色的弯曲的毛毛到处敬酒的黄段子。
好吧,连这么一部又暴力又色情的顶级Cult电影《维多利亚一号》中,血腥到来前可怕的平静期,他让两个买卖 摇头丸的古惑仔浪声谑语,眉飞色舞不疾不徐的讲完了一个3P段子:两男一女,结果不小心搞到一男颜射了另一男。
彭浩翔喜欢黄段子,越邪门儿的就越喜欢(他喜欢的作家是查克.恰拉帕克,搏击俱乐部 和 肠子 的作者,不惜高价买了他的签名版手稿收藏),很可能因此他终于忍不住制作了这部《维多利亚一号》,和众多顶级邪典电影一样,故事情节只不过是个躯壳,用来承载导演各种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的大胆的变态的过瘾的想法。
这一部也不例外,看完之后,我十分震惊,以前这样的邪典,只有国外才有,牟敦芾的《打蛇》(这也是彭导非常喜欢的一部Cult电影)和《731部队》《南京大屠杀》,蓝乃才的《力王》,虽也够残暴血腥,但始终没有BT到细枝末节,比不得《我唾弃你的坟墓》《杀人不分左右》那样重口味。
看来,《维多利亚一号》成功的弥补了这片空白。
这种有人欢喜有人厌的邪典电影,一直都不乏市场,甚至有许多部可以一直重拍。
咳咳,不好意思,其实,我.....也....喜欢这样的电影。
有那么几年,我因兴趣自修传播理论,有一晚学习到接种免疫理论时,兴奋不已,终于为自己的怪趣味找到了强大的理论依据,简单说,看这样的电影,令人感到压力得以释放,这个理论放在Cult电影上,尤其可以解说得通--显然就算压力再大,我也不可能用剖鱼刀把人五脏六腑挖出来、打爆人的头,眼珠也飞脱出去,切掉谁的JJ....,cult电影中的暴力完全是将人们可怕的想象力推向极致用影像复原出来而事实上不可能发生的---人的肚皮没有那么薄弱,可以一扎就透,眼珠也不那么容易飞脱,更不可能那么镇定的杀人和被杀,一拳就在胸口上打出个大洞这样的事,更是只有漫画世界才会发生。
但假如你是个成熟理性的人,看这样的影片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温柔了许多。
而色情电影就不同了,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毫无道理的情与性,因而想入非非,不免真的就付诸实施,所以虽然有强大理论支持开放色情电影业有助于抑制QJ案发生,我一直对此持有疑虑。
比以往香港Cult电影进步之处在于对细节的刻画,通常这类电影都会得最佳效果奖,嘉许其逼真的道具制作和拍摄手法,以前的片子比如《打蛇》,虽然血腥残暴,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砺豪放的--当然大部分情况下,看这样的电影也来不及细看。
但这部不同,刀插入腹搅动,肠子流了一地,久久不能断气,兀自抖动的手指,插入颈部的酒瓶抽出鲜血,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瞪着恐怖的双眼跌跌撞撞直至死去,还有一丝不挂,玲珑浮凸的长发美女,嘴里插着一块儿床板,手里擎着一把尖刀,还有激情床战时被即时切掉的JJ......真是暴力又色情到极致。
情节虽然并不重要,但最好也要能自圆其说,否则就会像看《3D玉蒲团》一样不知所云,另三级效果大打折扣,这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但不合理之处甚少,而且十分取巧的运用大众都能普遍接受的房奴故事,再勾兑地球人都知道一点点的弗洛伊德童年影响一生理论。
这是聪明的选择,毕竟,他不是定位成心理文艺片儿,不是要拿最佳剧情奖。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住天台屋的小女孩儿,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做建筑工人,又有 一点点重男轻女,她从小梦想有自己的房间,可情况越来越差,原来住的旧楼被逼迁,后来最疼爱她的妈妈去世,喜欢看大海的外公去世,于是她立志要买一栋海景房,圆了儿时的梦想,为此她从大学退学,做三四份兼职,存首期,哪知后来楼价飙升,为了拿到保险金,她更不惜眼睁睁看着爸爸死去而不给他吸氧。
然而当她终于看好了房子储够首期前去签约时,房东忽然反悔,离奇加价,终于导致她走向绝境--即使在这种崩溃情形下,她仍冷静无比,一步步去实现买楼目标---她的方法时连环杀人,将整个楼盘变成凶宅以便压价,电影就是讲述她连环杀人的故事,梅花间竹的插叙了她的童年时光和导致她如此的种种悲惨际遇,童年和邻居之间的青梅竹马小儿女,拍的美丽又残忍,种种经历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倒贴有妇之夫陈奕迅(就是小时候那个小孩儿吧。
),但想想也就释然--人总要有点精神支柱--所以,当她终于完成夙愿,第一件事就是和这个小气又贪婪的港男分手。
维多利亚一号变成一座十一尸十二命案的凶宅,她几乎可以一笔过买下自己心仪的单位了,带着杀人时的伤,她继续努力工作,耐心的打出一个又一个推销理财电话,哪怕被人“刁你老母”,仍然面带笑容。
电影演员不多,但都来头不小,演过不少肌肉男的徐少强,在这里是个无奈的父亲,老戏骨卢海鹏演喜欢看海的退役海员,阿嫦的外公,在大陆包二奶的业主是西门庆.单立文演的--我真没看出来。
还有,我猜彭浩翔是故意让那个反悔的业主姓曾的,哈哈。
当初彭浩翔还曾奢望本片以IIB 上映,划了三级,他还有点腹诽,老实说,连我这种重口味看了都觉得震惊,彭导,没有划成四级,已经很便宜你了。
PS:我看的正版,花了港币10文租的,这让过去这些年,7.5买一张 3区D9藏碟无数的我,心情十分复杂。
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要变得比它更疯狂——维多利亚一号近一段时间都在看彭浩翔的电影,从伊莎贝拉一直看到春娇与志明,本以为他只会拍那种耍得起小黄段子的腹黑文艺电影,但,看完《维一号》以后,对彭浩翔又有了新的认识了,原来重口味的恐怖片也能这么文艺。
【Part.A.千万不要得罪女人,特别是买不起房子的女人其实用惹怒比较贴切有点,千万不要惹怒女人,要不然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电影故事从即将上演《十一尸十二命惨案》的维多利亚大厦开始,保安残忍地上演被自愿的自残,然后再到A座大肚婆全家灭口(菲佣当然也没放过),再到K粉4P男女+无辜K粉快递仔,最后就是两警察戏剧性地自杀和他杀,再然后,这个疯狂城市里的疯狂杀人夜终于消停结束了。
与彭浩翔一贯的电影风格一样,他喜欢在完整的一件叙事里头,不断地穿插各种年份的各种小细节小故事。
而维一号也遵循这样的风格,一个疯狂杀人夜里头,这么几十分钟里头贯穿了一个自小住在维多利亚一号大厦对面屋村妹的一生。
从青梅竹马的男孩被强拆逼迁离开她以后,再到在母亲灵前痛哭:“系我唔争气,以前话买间新屋比你住.......对唔住.........”再到后来,与父亲和弟弟依旧生活在屋村,但心底里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对自己的那个愿望,从没停息过,朝九晚五外加两个兼职,承受着繁重的生活压力不过就是为了尽早能够攒钱付首期..........老天总爱捉弄凡人,当她以为攒够钱能付首期以后,老爸又换上癌症需要大笔手术费,房子的主人又出尔反尔想要提价百分之五十。
这些种种不顺终于点燃了这个充斥着疯狂涙气的气球。
在她父亲呼吸困难的时候,她本想帮父亲戴上氧气罩的,但还是忍痛看着年迈父亲一步步走向死亡。
而对于屋主的提价,她只能通过杀人让维多利亚大厦变成凶宅,才能逼迫屋主降价了。
PS:彭浩翔的电影一般都是自编自导的,我曾经看过他的采访,他自己说过,他在做喜剧的时候,其实他自己是不会笑是痛苦的,而根本原因就是他本来就是一个悲观的人,而他每次拍的题材,都想要给观众传达点什么。
我觉得吧,最厉害的悲剧电影就是通过喜剧的手法拍出来,譬如《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这样子的,而这次他通过一场重口味的疯狂的杀人夜来刻画出,当代这一代蚁民在高压的房价下是怎样生存下去的,颇有讽刺和自哀的意味。
PPS:我在想,既然香港有维多利亚一号,那什么时候我们大陆能有导演为我们那房价高涨的北上广来拍一部重口味的电影呢,会不会有天安门一号,外滩一号和小蛮腰一号呢?
哈哈,当然题外话,我想,到时候真特么有人拍了,估计也得急死王健林。
2014.3.21 19:00
其实开始看这片以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开场杀保安那几个镜头还是哆嗦了一下。
后来那些个啥啥啥就是浮云了。
彭浩翔这次选的主题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强拆和房价。
翻开现在的报纸,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为抵制ZF强拆行为自杀,自焚。
房价不断疯长也变成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涨得越高,骂得越凶,但仍然要为实现买房梦拼命挣钱。
为了能买到一座海景房,主人公不惜放下尊严,忍受客户的辱骂(她是一个推销员),最为病态的是她间接杀死了她父亲。
等到离自己的梦想还差一步时,却被告知业主不卖了,于是她萌生了杀意。
其实我觉得这有点荒诞,那些住在维多利亚一号的业主死得很无辜,但转念一下,其实这就是导演把贫富差距拉到了一个极端的效果,看看那些死掉的人,有包二奶的,乱交的,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倒是主人公努力赚钱只为住进这座房子,并且我认为那些被杀的人也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住进去的,那个包二奶的说不定是受过贿赂,那些乱交的男女之间也存在着毒品交易。
看到这里我觉得导演把他们安排了这样的下场是告诉我们不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势必不能长久。
那么努力的人呢,主人公杀了这么多人后,竟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但,然后呢?
结局的时候,有个小细节,搬运工说把柜子放在卧室里那么床就放不进了,可见这个房间很小,同时电视里播报着金融危机的新闻,也就是说房价有可能跌,那么从某个角度来讲:那些被杀的人是否很无辜?
但看看现在,房价仍然贵,回到片首那句:一座疯狂的城市,想要生存,就要比它更疯狂,我觉得这句话有点矫情,但说的也没错,想要买房,就要拼命赚钱,但谁能肯定,好不容易积攒了钱,房价又涨了。
血腥固然是本片的一个卖点,但我认为“我们已经沦落房子的奴隶”才是本片所要告知我们的。
大肠横流!
面朝大海,尽情屠宰。
gelivable!
还不错,稍稍重了些,但基本还对味儿
恶心至极
血腥很吸引眼球。生活還是處處充滿壓力。
两星;这显然是一部刻意堆砌的cult片,满目疮痍的画面是彭导血腥过度的楼市解读,用视觉刺激来指戳观众带来的效果就是这只是一副空有皮囊的惊悚电影而没有灵魂剧力的深刻表达,停留在表面的肤浅也被假的不能在假的道具和化妆击得体无完肤。
彭浩翔的脑子里总是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这个就是其中之一,感官刺激是其卖点,但感觉一般
看的要吐了。。
廉價的恐怖感,如果只能依靠視覺上的衝擊所帶動的生理不安來挽救整部電影的驚悚氛圍,那麼,只能說彭浩翔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恐怖”賣弄者。
彭导就一牛逼的人,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喜爱重口味B级片的观众不容错过,一地大肠等待着你。彭岛的电影总是令我印象深刻,2001《买凶拍人》;2003《大丈夫》2005《青春梦工厂》;2006《伊莎贝拉》;2007《破事儿》;2010《志明与春娇》;2010《维多利亚一号》~~
发现没有mark..好吧,我承认我是猎奇才去看的..其实我觉得故事本身还是很值得发展的...但是剧情略简单的一些,让血腥占据了故事..哈有何超仪弱爆了,不能因为富二代就让随便演戏啊,害死人啊...如果女主能诠释好疯癫感也许整个剧就会上一格
太重口味了,看了会产生心理阴影的,人太可怕
不复杂但颇为血腥的故事,题材切入点够醒目,触及到了社会深度。偏重血腥镜头,弱于挖掘角色人性的无奈感和社会悲剧根源,感官上太容易沉浸于B级血浆的官能感了。化装和道具好评,相当好评(主要分数)。7.4
觉得很一般,血腥场面拍的还蛮真实来着有点恶
很少看B,特别是看到了粤语的B片之后,觉得各种恶心,以后要不要看这些个呢。。。。- - 剧情其实简单的不得了,陈医生又悲剧的扮演了口角- -
剧情也太牵强了吧?
没必要那么血腥、恶心,还找个楼市的幌子。
很赞很给力 很喜欢
始终觉得破事儿是他最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