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周恩来回延安

周恩来回延安,Zhou Enlai Returned To Yanan

主演:刘劲,唐国强,卢奇,黄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周恩来回延安》剧照

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7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8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9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0

《周恩来回延安》剧情介绍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圣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电影通过周恩来总理独有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责任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比得兔驱魔古法南京!南京!魔界王子我们与驻在先生的700日战争少年间谍第一季苏加诺米兰达·辛斯个人秀:拿好不谢重生小确幸佛跳墙天堂在人间第一季新入史官丘海昤禁锢我老婆是学生会长小剧场欢乐一家亲第十季黑川森生、在找兼职!摇摆吉普赛大脚怪:血溅农场海浪遥远的北方超级工程身心灵未解之谜第一季灵媒缉凶第二季打车惊魂伊卡洛斯黑骑士断箭决战犹马镇开窗

《周恩来回延安》长篇影评

 1 ) 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奋斗

在家中看完了这部影片。

为期十来天的书店工作结束了。

书店工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可以谈的有很多。

也非常辛苦,真正这样结束了,也算是大松了一口气。

在书店期间都没有怎么好好看书或者看剧。

唯一的一个例外是为了要写公众号的推文看了罗念生全集的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中的前两个戏——一个《波斯人》,一个《七将攻忒拜》。

今天在家还难得地睡了一个午觉——要知道之前书店的时候睡午觉成了一个极为奢侈的事情,所以今天的午觉让我觉得午觉是一件再难能可贵不过的事了。

晚上吃了饭——吃的是啊臻味道的炒馕,就打开电视机在点播频道中花了5元(感觉涨价了)看完了这部片子。

怎么说呢,正如一些网友们所指出的那样,本片的确相对比较好地塑造了一位伟人在晚年时的感怀,观毕令人唏嘘不已,然而也会在剧作上还存在一些可以探讨的地方。

 2 ) 永远的总理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谐盛世,看这部《周恩来回延安》,感触良多也感慨万千。

在一次次被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伟岸形象所折服后,在一遍遍被延安百姓的纯善朴实感动后,我深深感到,更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无论工作学习生活中,即便遇到再大困难,再强波折,也要努力坚持,执着前行。

年轻观众更应该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了解历史,走进伟人,感受魅力,接受洗礼,励志自己。

希望影院能多多排片,让这部感人至深的佳作能让更多的观众观看到。

 3 ) 《周恩来回延安》:跨越时空的深情与初心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贺敬之笔下对延安的眷恋,在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具象化为周恩来总理跨越26年时光的归乡之行。

这部影片以1973年身患癌症的总理重回延安的22小时为主线,用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领袖与人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图景,让观众在光影交错间,感悟到“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影片伊始,便将我们带入了总理日理万机却又抱病工作的紧张日常。

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总理,即便身体每况愈下,仍坚持通宵达旦地处理国家事务。

从与越南代表团的彻夜谈判,到在飞机上还心系延安的发展,总理的敬业精神与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令人动容。

这种开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体的虚弱,更凸显出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为后续回延安的情节做了有力铺垫。

回到延安,总理受到了老区人民最热烈的欢迎。

他们涌上街头,只为一睹总理的风采,那一张张质朴的面孔,饱含着对总理的思念与爱戴。

在与老乡们的相处中,总理展现出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他记得每一位老邻居的名字,能叫出他们家中成员的情况,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仿佛时间从未流逝。

宴请老乡时,总理与大家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这种毫无架子、亲民爱民的举动,瞬间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延安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影片中,总理与曹大娘的重逢是一大泪点。

曹大娘看着消瘦的总理,心疼地拿出家中攒下的鸡蛋,想要给总理补补身子。

她不知道总理身患重病,只是单纯地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而总理不舍得吃,曹大娘便怪总理生分,这一抓一放、一嗔一怪之间,流淌着的是亲人般的情谊,是人民对总理毫无保留的爱,也是总理对人民的尊重与体谅 。

在与当地干部和知青交流时,总理反复强调要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对延安的未来寄予了厚望,鼓励知青扎根黄土地,为革命圣地的建设贡献力量。

当听到地方领导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时,已经尿血的总理不顾病体,颤抖着双手为大家斟酒,举杯一饮而尽。

这一杯酒,承载着总理对延安发展的殷切期望,也展现出他对干部们的信任与支持。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周恩来回延安》巧妙地运用了历史闪回与时空交叉的方式。

影片中,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47年撤离延安等历史片段与总理回延安的现实场景相互交织,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延安在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总理与延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量俯拍镜头的运用,不仅展现了陕北壮丽的地理风貌,更寓意着总理胸怀天下百姓的伟大情怀。

而陕北民歌的穿插,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质感,或欢快、或高亢、或悲壮的旋律,烘托出不同的情感氛围,让观众沉浸其中 。

刘劲作为导演兼主演,在影片中的表现堪称精彩。

他多次饰演周恩来总理,此次更是将总理晚年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通过细腻的表情、细微的肢体动作,如背身时微微颤抖的双手、饱含深情的眼神等,将总理内心的波澜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与延安百姓互动的场景中,他台词不多,却完全靠表演传递出总理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这种内敛而克制的表演风格,更具感染力,也让观众看到了他演技的新突破 。

《周恩来回延安》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它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

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从这部影片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4 ) 情牵延安,总理的赤子之心——评《周恩来回延安》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1973年身患癌症的周恩来总理重回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为背景,深情演绎了一段真挚动人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位心怀人民、不忘初心的总理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剧情来看,影片没有选择宏大叙事或激烈的情节冲突,而是聚焦于总理回延安的短短22小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总理与延安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

例如,总理宴请老乡,他不仅能叫出老乡的名字,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故事,与大家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

当得知老乡们粮食短缺、生活拮据时,总理十分心痛,他对延安百姓生活的牵挂,体现出他始终将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又如,曹大娘看到消瘦的总理,拿出攒下的鸡蛋,总理不舍得吃,曹大娘怪总理生分,这一情节将百姓对总理的爱戴和家人般的亲近展现得淋漓尽致 。

这些看似平凡的情节,却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以小见大,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总理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人物塑造上,刘劲饰演的周恩来总理堪称一绝。

他此前已多次诠释总理形象,而在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实现自我超越。

影片中,总理与延安百姓互动的场景,台词不多,刘劲主要靠细腻的表演来展现总理的内心世界。

比如总理背身时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以及对百姓生活艰难的痛心展现得恰到好处,这种内敛且克制的表演风格,更具感染力。

此外,影片中延安百姓的形象也十分丰满,郝全有大爷想把家里仅有的小米给总理带去,在装与不装之间的犹豫,将老人对总理的敬爱和在艰难生活下的不舍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看到了百姓对总理最纯粹的情感。

电影的艺术手法也值得称赞。

在时空转换上,采用历史闪回、时空穿越与现实更迭的多时空散文化手法,自然流畅,毫不生硬。

例如,总理透过飞机舷窗,回忆起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画面,这些回忆与现实中延安的景象相互交织,既丰富了影片的内容,又展现了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大量俯拍镜头的运用,不仅展示了陕北特色的地理风貌,更寓意着总理胸怀天下百姓的伟人情怀。

同时,陕北民歌的巧妙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时而欢快,时而高亢,时而悲壮的旋律,烘托出浓郁的陕北风情、时代质感和剧情张力,让观众更易产生代入感。

《周恩来回延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让观众重温了那段不能忘却的革命记忆,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延安贫困县全部“摘帽”,总理当年希望延安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传承。

这部电影提醒着当代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牢记先辈们的奉献,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它以情动人,用细腻的情感、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形象和延安精神的永恒价值,无论对于了解历史还是传承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穿越时空的眷恋:评《周恩来回延安》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宛如一首深情的颂歌,以1973年身患癌症的周恩来总理重回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为背景,细腻勾勒出总理与延安人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为观众呈上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盛宴。

影片在叙事上独辟蹊径,摒弃了宏大叙事与激烈冲突,而是聚焦于总理回延安的短短22小时,以小见大,通过一系列细微而动人的情节,串联起总理对延安的深沉牵挂与眷恋。

比如总理宴请老乡,他对每个人的名字和往事都如数家珍,与大家一同蹲在地上吃小米饭,亲切如旧友。

当听闻老乡们生活困苦,粮食短缺,他那眼神中流露出的忧虑与关切,直击人心 。

还有曹大娘拿出攒下的鸡蛋给总理补身体,总理不舍得吃,曹大娘嗔怪总理生分,这一细节将百姓对总理家人般的亲近和敬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情节,却饱含

 5 ) 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6 ) 延安人民,党的承诺,如今兑现了。

拉着两个室友一起去看的电影,整个影厅里也就6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在上海本来也就没什么宣传,看完后也觉得的确是说不上好,但也不至于批评得厉害,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但是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崇拜者,我还是毫无疑问地给电影打五星。

电影本身自然无法和92年的《周恩来》相比,但是刘导抓住了细节,集中体现了周总理心系人民群众、为人艰苦朴素的性格特征,并且刘导演自己演的周总理,还真有一股气韵所在。

影片一上来就介绍了周恩来1973年回延安的背景:一是周恩来被确认患上了癌症;二是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主持国务院工作;三是为了应付越南领导人提出的大额援助请求,周总理拖着病躯(他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不能坐飞机的,这段剧情在《周恩来》中有体现)陪同越南领导人一起访问革命圣地延安(主要目的是给越南人看到中国人当时也很穷,给委婉的拒绝提供依据)。

然后周总理出发前和毛主席在游泳池见了一面。

这里有个历史细节:毛泽东晚年搬到游泳池去住,因为他喜欢有落地大窗的环境。

而在电影《周恩来》中,每次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也都说的是“给我接游泳池。

”(emmm我在网上找的资源没有字幕,反正就是这么说的啦qaq)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在出发前,邓颖超也出现了一场戏。

我真的是太太太喜欢并且羡慕周总理夫妻了!!!

看到荧幕上他说“小超”的时候,我觉得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啊!

说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算是历史上的模范夫妻了。

1925年,他们结为夫妻,在彼此之间设立了“八互”原则: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

此后的50余年间里,两人相濡以沫,堪称完美的婚姻。

周总理到了延安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陪同越南领导人黎笋、范同文一起参观以前他们住过的现在被改造成纪念馆的窑洞。

在这条线中,导演巧妙地穿插了周总理对过去红军长征、建立根据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回忆。

我整理了一些电影中提到的,大家却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和事件:陈有才 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参谋,传闻他和周总理长得很像。

在1937年的时候,周总理在劳山遭到武装土匪袭击,敌方大概出现了200多个人,开始不断的向他们扫射。

陈有才一看这样的情况,赶紧让其他人保护的周总理到树林里面藏起来,自己去引诱敌军。

周总理一行人这才得以逃脱,但陈有才却没能活下来。

除了他之外,留下来断后的警卫团十多个人也全部牺牲了。

后来周总理回到延安之后,当随行人员递给他一条满是鲜血的毛毯的时候,周总理不禁流下了眼泪。

对于陈有才的牺牲,周总理心中一直都是十分愧疚并且自责的。

后来陈有才的尸体被安葬在了延安,结果十年之后因为胡宗南的进攻,他的陵墓遭到了破坏,周总理对这件事情还是十分的上心。

二三十年后,他依然都惦记着。

左权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1] 湖南醴陵人, [2] 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

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

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嘉庚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

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

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与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曾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娼妓;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弼时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名培国,号二南。

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人(今汨罗市弼时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

任弼时早年留学苏联,随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

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之一。

之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年因脑溢血病逝。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电影中提到的任弼时纺纱拿了第一,指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边区军民穿衣用布也十分困难,党中央号召边区男女干部、战士都来纺纱织布,解决穿衣问题。

为了带动边区的纺织运动,体弱多病的任弼时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操起纺车学纺棉纱。

功夫不负苦心人,当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累得直不起腰以后,终于纺出了一手好纱。

在1943 年3 月的一次军民纺纱比赛中,任弼时所纺的纱被评为第一。

37年劳山遇险资料来源:中国军网(https://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71013/31570225_all.html#page_2)1937年5月的一天,周恩来副主席将起程从延安乘卡车去西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与国民党继续谈判红军改编问题。

总参保卫局几天前已准备好两辆卡车,打扫得干干净净,停放在延安城南的汽车站。

担负这次护卫任务的有两个班,其中步枪班11人,手枪班13人,连同周恩来的两名警卫员、张云逸副总长的两名警卫员以及周恩来的随身秘书陈友才和司机,总共32人,全体人员乘坐一辆卡车。

周恩来坐在驾驶室内,张云逸同全部护卫人员坐于车厢上。

卡车驶出约70里,在甘泉县境内的劳山脚下,突然遭遇了预先埋伏好的一伙土匪的袭击。

这伙土匪来势汹汹,早为国民党右派何应钦收买。

为首的是东北军一个心狠手毒的少将旅级军官,手下有百余支长枪、短枪。

这个家伙带着几百名武装匪徒,预先探准了周恩来去西安的日期,精心选择了劳山脚下的公路拐弯处作为他们的伏击点。

此外,还在南面通往甘泉的方向,布置了一个排的兵力,又在东面公路与劳山衔接的山沟里,埋伏了其全部手枪队。

这些匪徒侦察到离他们伏击点约10里的劳山上,驻有我中央警卫团的一个通信班,便预先割断了我通信班与甘泉步兵1连的电话线。

好在这些匪徒百密一疏,没有发现在悬崖下面还有一条通往延安总参谋部的电话线。

周恩来的卡车行驶到这里时,距车仅有20多米的土匪们突然开了火,“哒哒哒”一排枪响后,驾驶员不幸中弹牺牲,卡车就开不动了。

周恩来反应很快,随即一低头飞快推开车门,伏在车轮胎下,借车门与轮胎的掩护,进行观察并指挥反击。

与此同时,车厢内的张云逸也迅速发出命令:“陈参谋和手枪班下车保护副主席!

步枪班同我迎击敌人!

”西安事变 骑马从保安赶去延安资料来源: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1936年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包围了蒋介石在西安下榻的历史上闻名的“华清池”。

蒋闻声从床上跳起,急忙爬出窗外,把假牙都落在了洗漱间,还丢了一只拖鞋。

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捉住了。

少帅不像他的那些性急的军官,他从未想过要害他的上司,现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与周的秘密会晤后希望蒋介石能够抗日。

怎么处理这个网中的老虎呢?

少帅便请周恩来帮忙来出主意。

收到张的电报,周和毛非常激动。

人们的第一个直觉便是,这个中国革命的大敌肯定要被处死,或者起码让他站到法庭上,而共产党则可从中得到巨大的宣传效益。

但周提醒他的同志们不要抱过多的希望,“我们单方面还不能决定怎么办,”他说,“还要考虑少帅的态度。

”尽管红军战士用整个上午时间把跑道上的雪清扫了,但少帅派到去保安接周的飞机还是不能着陆。

这样周不得不到延安上飞机。

后来,他的随行人员写到,从保安到延安,迎着风雪向南行走了50英里,一路上周敦促他的随行人员紧紧跟上。

另有报道说,周穿着灰色的棉军服,留着长长的胡子,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他后面的18个随行人都骑着蒙古马。

走了一半路后,他们打算在窑洞里过夜。

当警卫员拿出一件新棉大衣给他披上时,周生气地说:“不要把我当成一个老人。

”一到延安,少帅的专机便载着他们在一个小时之内飞抵西安。

周就住在张学良的住地。

由于得到张学良的信任,周实际上成了蒋介石的主宰者,掌握着他的命运,因此他的责任是重大的。

第二件事便是周总理慰问了二十六前在根据地认识的延安当地老乡。

这一条线又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因为周恩来“心系人民群众”的形象便是通过他记得每一个老乡的名字、同老乡吃饭的过程中体察到他们生活的贫困和不易,等一系列的小细节所树立起来的。

此外周总理的袜子都是打满了补丁、衬衫的领子已经穿花了要小心洗等细节,则反映了总理“身居高位仍保持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恩来回延安》中,有两处剧情高度致敬了电影《周恩来》的桥段。

一是周总理同陕西省和延安市干部一同吃饭。

他先说“今天我要和地委的同志一起吃饭,请省委的同志换一换位置”。

然后在宴席间就通过个人外交技巧让延安的地委领导做出承诺:三年变新样,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番。

二是当周总理的吉普车陷入泥地中时,人民群众围拢过来主动抬车,帮助总理摆脱困境。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和延安领导喝酒的场景

电影《周恩来》中,人民群众帮总理抬车的场面影片的最后,周总理下令让飞机在延安上再多盘旋一圈,接着在各群众对飞机的遥望中落下帷幕。

可惜的是,周总理最终还是没能再回延安看看。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尽管四人帮极力封锁消息降低影响,民众却仍走上街头缅怀总理逝世, 造就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盛状。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周恩来回延安》上映前一周,延安市所有县全部脱贫。

巧的是,延川县正是当年习总书记做过知青的地方。

说实话,看着那条新闻,再看电影里周总理对延安百姓说的话,所做的承诺,还是很感动的!

希望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延安市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都要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要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7 ) 不忘初心

周恩来总理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我也非常崇拜周总理,每每想起总理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会情不自禁感动。

这部《周恩来回延安》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圣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电影通过周恩来总理独有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责任感。

刘导更是牢牢抓住了细节,通过自己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有一股韵气的周总理!!!

 8 ) 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周总理是伟大而杰出的领导人,该电影演绎的正是这位伟人对人民的深情牵挂,在重现历史的同时主打情感牌,深情细腻地讴歌出了老一辈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连成一线,以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伟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当下时代更要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不断前进,为建设富强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9 ) 观后感

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最后一次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展现了周恩来与延安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革命老区的牵挂。

影片聚焦于周恩来在延安短暂停留的22小时,穿插了他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记忆,呈现了他鞠躬尽瘁、心系人民的光辉形象,一部饱含深情的电影,刘劲的周恩来让人泪目,不仅还原了历史,更让观众看到了一位人民总理的赤子之心

 10 ) 主旋律电影路在何方?观《周恩来在延安》后有感

(这是我的思政影视课作业,姑且放在这里)首先,本文不是要抒发感动之情的,也不是深切缅怀领导人的,写这两个题材最容易应付字数,但是我不想写。

既然作业要求只是“写心得体会”,那么我就只是就事论事的针对影视课,针对这部电影,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来谈谈我国主旋律电影目前的尴尬局面。

首先就是三个字:“没人看”。

真的没人看过吗?

并不是,在豆瓣上还是有两千多个评价,但是我粗略一看,差不多一半都是“单位组织的”、“党委带领的”、“学校里放的”,是一种被动触发的观影,正如我。

最能体现这个“没人看”三个字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我想再看一遍找找电影中的细节来进行论述的时候,我发现除了爱奇艺官方的付费资源之外我找不到它的资源(要知道在百度网盘找个小众电影或者色情片几乎是易如反掌)。

一样东西被盗版被传阅的程度也是其作品质量和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这部电影的尴尬就在于别人连盗都懒得盗。

这种“没人看”,或者说“没有主动观影”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是极其失败的。

我们的宣传是建立在一种“管教”和“强迫”之下的宣传,这种宣传就如同前段时间“全国大学生同一堂课”的闹剧一样:不仅不会使所宣传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往往还会激发逆反心理引起反作用。

那么为什么没人看呢?

基于电影本身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当其冲的,是策划宣传的人并不对宣传的受众负责。

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完全没有突出“延安”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没有把周总理回延安这件事的完整前因后果、时代背景讲透。

作为最需要接受红色教育的像我一样的青年人,有几个能弄明白当时的时代背景事情经过?

全片只是反复的用一个又一个碎片化的小片段、小场景来塑造周总理的感人形象,仿佛导演大声在你耳边呼喊:“快哭!

快哭!

”人物角色也十分扁平,全程总理愁眉不展,体现他的悲天悯人感伤惆怅,但是人物不应该只有一个脸谱,如此塑造的总理如何触动观者的心弦,尤其离那个时代十分遥远的我们?

好电影会使观者思考,而这部电影全程都在防止观者思考——你跟着哭就行了。

以上种种,说明这电影拍出来的目的很可能就不是给观众看的,至于是给谁看的,百度一下《周恩来回延安》几十上百页的媒体报道大概给出了提示:没有人关心它拍了什么,只关心它拍没怕,它拍了,报道发出去,任务就完成了。

如果2020年的今天,我们的宣传还是只当做任务来应付,而不是贴合市场和群众,那么这种宣传除了劳民伤财毫无益处。

当然,还是有可以引发大量主动观影的主旋律电影,比如《战狼2》,但是这些电影无论叫不叫座,剧情上都有很大硬伤。

哪怕是叫好又叫座的《战狼2》,它的剧情就是纯粹的超级英雄爆米花电影,只不过主角从美国人换成中国人。

《战狼2》为提升国民爱国主义情怀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笔者认为不依托于严肃思想内核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提升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浮在表面的情绪,有这么一句玩笑话:如果明天美国拍个《战鹰》比你们家战狼更能打,那些因为吴京而爱国情怀爆棚的人是不是要去改行爱美国了?

这种情绪的提升是好事,但有时候不受控制的情绪往往会带来很糟糕的后果。

主旋律文化是国家倡导的文化,是一种表达国家意志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它的存在是因为国家需要不断地向人民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教育。

这种灌输必须是理性的,思辨的,意味深长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暴力的、粗糙的、填鸭的,在制作宣传材料时要多思考,如何面向受众,如何突出我们宣传的主旨。

我国价值观的宣传不是宣扬超级英雄,不是讴歌某个偶像,不是千篇一律的高大全伟光亮的煽情,而是应该体现集体主义的力量,体现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必须是引人深思的,必须是哲学的、思辨的,使人民群众主动去接纳,去思考,最终他厘清了自己思维,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

把“爱国主义”四个字往别人脸上甩,但是丝毫不解释何为“爱”、何为“国”、何为“主义”,严肃的说,这是懒政。

《周恩来回延安》短评

感觉有点偏向纪录片吧。

5分钟前
  • 听雨ESR
  • 还行

单位组织去看居然把我看哭了,诶,我在单位的形象怕是有损了

9分钟前
  • 羊羊羊羊
  • 还行

回去就好好养老

13分钟前
  • NTGULTY
  • 很差

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求看的,失眠了,刚好把小作文写了。唉,怎么说呢,好好的题材怎么就穿插着回忆杀和长镜头,仿佛我在看七十集的国产苦情剧。初中时代去过周恩来纪念馆,我想他本人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17分钟前
  • 十点半了吗
  • 较差

催泪弹 人民的好总理

19分钟前
  • 裙子没有口袋
  • 力荐

我不知道那些打一星的在想什么?

21分钟前
  • 沧澜寄她
  • 力荐

别让这些伟人因为片子问题而凭空生出污点

26分钟前
  • 唏哩呼噜
  • 还行

看这电影,觉得没有隔,这和小时候有关吧,那时(八十年代初),小伙伴们常提毛主席,周总理,热爱解放军。总理身上有光辉,人们打心眼儿里敬爱他。这就是人性美吧。没过几年,生活的变化翻天覆地,可这种由衷的对人的敬爱越来越少。

29分钟前
  • 耿宁
  • 推荐

感觉平铺叙事简单了些,不够深刻。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总理天空般的怀抱和太阳般的温暖。

33分钟前
  • 一叶知秋
  • 还行

周总理是好人,虽然影片拍摄上有点为了煽情而煽情,唐国强演毛主席实在不行,看着特别奸诈狡猾。

38分钟前
  • 卷卷
  • 还行

脸谱化历史人物仍然是主旋律电影最大的问题

43分钟前
  • 鹿泽柏
  • 还行

...我看了一小时才发现这不是《我和我的祖国》。真服了,大老远开车来电影院。

44分钟前
  • 臥床見神
  • 较差

算很不错了吧

49分钟前
  • .
  • 推荐

红色电影还是让我内心澎湃,周总理是我永远尊敬的伟者!

51分钟前
  • 三只兔子
  • 推荐

一代伟人,被拍成这个样子…很多东西很多感情都没拍出来,部分表演和台词有点尴尬…一星送给周总理,一星送给党建教育活动,导演编剧演员不得星!

53分钟前
  • mr.pang
  • 较差

要么说大家都爱戴周总理呢,看看那个年代的领导。

57分钟前
  • 鸡毛飞沙
  • 还行

制作精良的感人之作,同事看的眼泪汪汪的

58分钟前
  • 我思故我在
  • 力荐

坐在旁边的研究生院院长从头哭到尾,上一代人对总理感情很深。当我们老了,会为谁流泪?

1小时前
  • lyb
  • 还行

不知道算是低级红还是高级黑😊

1小时前
  • 大🦐
  • 很差

单位组织。电影有一个细节,三十年前曹大妈还有能力的拿出粮食款待四五个过路的人,三十年后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了。

1小时前
  • 一江春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