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多看完,本来还是有很多感想的,一觉起来感觉忘了差不多了。
对于这个如此真实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总是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因为我也是生活在日本东京的留学党,虽然称不上是难民,但是或多或少接触过,比如在秋叶原地铁外面桥下面露宿街头的难民,涩谷地铁里面打地铺的难民,这种社会底层的人民,在哪个国家都是真实的存在的。
本片的主角其实比那些在地铁里睡觉的难民要好的多,至少有颜值可以当牛郎,还能有漂亮小姐姐照顾,还有很多在路上帮助过他的人,但是就算这样,生活还是如此的艰难,一步一步的滚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捡破烂。
但是最后又喂了一把鸡汤,至少我还活着,无论生活多么苦。
拜托你早点领悟这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啊- -。
简单地说,通过小人物的苦逼遭遇,来讲述人活着的意义,还有社会的黑白,有钱人之所以成为有钱人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感情,如果太重视感情,那就会成为丧家之犬,恐怕是这个影片最想要表达的吧。
最后主角告诉你,就算我沦为丧家之犬,但是我依然活着,我内心善良,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活下去,但是最后还是没明白为了什么而活,为了护士小姐姐?
还是那些路上帮助过他的人。
估计都不是吧,恐怕这才是真正的东京难民,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活着,和那些在地铁,桥下,露宿街头的人一样,一天一天的过,没有生存的意义,也寻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这才是最可悲的东京难民。
想到一句话,欲望受到侵蚀,行动必将受阻,主角想要的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从最开始的上学,到发纸巾,做实验,做牛郎,当土木工人,如果主角在任何一个行业坚持下来,恐怕最后都能慢慢好转,可是坏之后,还有更坏。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这样善变吧,或者是说,想要的只有金钱。
那么感情呢,茜和修的感情算是本片的核心,也是最让人难过的,除去女主演技不看,茜每次来夜店的服装都在慢慢变化,也越来越妖娆,其实也是在体现她内心在逐渐变化,当她借给修100w的时候我是很不可理解的,100w啊,他一个小屌丝怎么还的了你,不过看到后面的肉戏我明白了。。
哪怕她知道这段感情是用金钱来维系,这段幸福或许可以通过这100w来慢慢延续下去,后来结果修跑路了,去了建筑工地,去做小早川说无论是谁都能做的工作,只想说,何必呢。
不知道茜在等你吗?
最后肯定是茜告诉老大修和顺矢的地方,估计是可以理解的吧,一方面是可以债务两清,另一方面是又可以再见到了吧,可是修又一次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废柴的作死,被暴打了一顿,被冠以:这个人已经完了的吐槽,太重视感情的,最后是会沦丧家之犬,茜,修,顺矢,琉衣酱,小次郎都是如此。
茜最后沦为不能说的职业,妈的真是就是男主害的,还有男主的行为,什么事都是下跪,下跪有很爽?
不过最后修还是完成了改变,可能是他知道了坏的事情之后,还有更坏的事情。
人生就是这样吧,至少他的是。
最后去找茜的场景也算是给这段感情一个交代了吧。
希望他们有个好的未来。
因为感情不只是靠金钱来维持,还可以通过爱。
日本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机器样的人类,尽管他们的平均寿命世界前列,但是作为机器的寿命而已。
如果你不想成为机器,那就算你是大学生,就算你年轻有前途,也只是别人消费的工具。
中村苍日本青年男演员,1991年3月4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14岁出道开始涉足演艺事业,曾参演《学校学不到的事》、《Q.E.D证明终了》等多部作品。
本片证实了他的实力。
相比于在中国被捧成神话的《活着》,我更爱这部《东京难民》。
不仅因为它贴近这个时代,更是因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不是机械性的死亡复现,而是一种钝刀割肉的慢性死亡。
影片想告诉我们,希望的面前没有路,想要也没有。
某天早上,大学生时枝修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这是电影《东京难民》的开头。
由于长期拖欠学费,时枝修被学校开除。
电影安排了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
时枝修说‘这学不上也罢’,扬言自己要退学走人,可教导主任却坚称他是被开除的,不能算退学。
最后还是以时枝修的落寞离去收场,直接揭开了本片最大的矛盾所在——钱是万能的吗?
退学后,不,应该是被开除后的时枝修没了生活来源,也没有合适的技能,整日无所事事。
由于房租到期,他也被扫地出门,甚至连行李都拿不回来。
走投无路的他找了一份日结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网吧难民的生活。
之后为了赚快钱,他申请了一份制药公司人体实验的工作。
没想到,拿命赚来的钱却被巡逻警察怀疑是非法所得,无精打采的神态又被他们怀疑是个瘾君子。
他被带到警局训话,到了晚上才放了出来。
我们不知道警察是否拿了点‘好处’,但是我们看到背靠电线杆抽烟的少年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生疾苦。
到这里,普通庸俗的电影应该会出现一个人,大概率会是一个女人,和主人公交往,带给了主人公希望,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本片却一反常态,虽然出现了一个女人,可她却是为了业绩和蹭酒勾搭男主。
也就说他遇到了酒托,而且之后又碰到了黑社会。
真正的女主却要等到影片中期出场,这在世界影史上也是罕见。
之后的故事我不想复述,因为它实在是太令人感到压抑了。
少年露出笑容的瞬间只有两个,一个是在制药公司的病床,一个是和朋友在工地上。
本片的幽默也仅仅集中在对一个丑角轻部的刻画上。
轻部也是一个居无定所的底层游民,却一心想要造出摧毁日本的炸弹。
虽然不知是真是假,但他每次对时枝修的笑容却因此显得诡异万分。
究竟是对他贪生怕死的嘲讽,还是一种自嘲?
影片直到结尾他的炸弹还没爆炸,不知是不是被那两个能干的警察搜了去。
影片的叙事基调压抑无比。
如果说情节是一条蜿蜒的水流,那么《东京难民》的叙事则是一条被冰封的河谷。
自上而下,寒彻人心。
本片的滤镜,甚至包括打光、配乐,也都是暗调、低沉、灰暗的。
这些都为故事增添了一丝悲剧色彩。
我看到有网友还指出了该片镜头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色——静态镜头占据很大篇幅,很少用动态的运动镜头。
其实,很多日本大师级导演都或多或少采用了这种手法。
比如我们熟悉的小津安二郎,低机位的静态拍摄总是能让人静下来,不知不觉走进人物内心的内心世界。
这种镜头是温情的。
可是在本片中,这种镜头更多是为了衬托人物的不安和矛盾的扩大,没有肢体动作的夸张特写,更多达到的是无声中见惊雷的效果。
说起描写人的悲惨处境,相比于在中国被捧成神话的《活着》,我更爱这部《东京难民》。
不仅因为它贴近这个时代,更是因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不是机械性的死亡复现,而是一种钝刀割肉的慢性死亡。
从热闹的同学聚会到车站的低头吃面,从第一次相见的你侬我侬到再见时的张口还钱,从父亲的突然消失再到被父亲般的男人捡回性命,从学校到夜店,从出租屋到棚屋,时枝修好像在短短半年经历完了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他的那句反复念叨的‘我已经完了’并不是一句自我感动式的矫情,而是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
福贵有着一头老牛,可时枝修,除了伤疤一无所有。
本片还使用了大量象征性的意象。
比如,铃木老爷爷的眼睛一半黑一半蓝,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基督教的耶稣形象。
耶稣生于东方,行于西方,最后借铃木的身体又回到了东方。
他看着时枝修的眼神慈悲和蔼,温和悲悯,真的像极了耶稣转世。
铃木说自己的儿子已经离他而去,这暗喻着耶稣用自己的死亡换来对世人的救赎。
苦难与救赎,是理解基督教教义的线索。
古往今来,世上不至一人诘问耶稣凝视着人类的苦难,但却并不消灭它,那凭什么说耶稣拯救了世人?
还有人问为什么慈爱的上帝创造天堂,又创造了地狱,这不是矛盾的吗?
我想,救赎的真谛是怀有希望。
正如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说的那样,希望的面前没有路,想要也没有。
神从来只给信者以希望,并不以福乐为引诱。
本片中还出现了时枝修的多次下跪,一次是向老板下跪,一次是向小茜道歉。
而最后离别时,他却只对救命恩人鞠了一次躬。
鞠躬在日本人来说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礼貌,下跪对中国人来说是天大的礼节。
下跪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鞠躬则是身为人的尊严。
这种反差让人伤感又让人觉得真实。
最后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我偶然发现的‘彩蛋’。
建筑工地的大叔长沼的扮演者正是《迪迦》中的丹后博士。
那个心高气傲、自恃天材的高学历博士,如今竟然沦为了工地搬砖的底层工人。
从被人冷落就心怀不忿,到如今学会借酒浇愁,人生就是那么荒谬。
童年以为迪迦的光能照亮世界,如今看《东京难民》才发现只有钱才能通行天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觉得的‘彩蛋’,蛮有意思的,所以顺带提了提。
我还发现这部片子的热度很低,公开资料也很少。
百度百科都有词条维基百科竟然没有?
当初还以为是限制级的片子所以结果没给我放出来,最后发现真的没有:(所以,我建议,刷到这个的读者,不妨抽时间下来看看,不敢说一定震撼你的心灵,但至少会给你一丝丝触动。
(不要只注意黄色片段哟)2022.3.23晚记
偶然从朋友那里知晓的一部电影。
长话短说,记忆最深刻的几个场景。
一、当修去医院试药,在看电视采访的那一段,采访的内容大概是蜗居在东京最底层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镜头前是一个已经在网吧住了三年的人接受的采访,看见与自己现在正在有相同经历的人,修安静的坐在了电视机前面,可是镜头一转,他看见电视机前面接受采访的第二个人居然是自己,可能是注释的新药出了问题让修出现了幻觉,可是看着上面接受采访的自己,那个颓废不堪的自己,那个居无定所的自己,修感到害怕,我想应该是害怕,如果是我除了害怕可能还带的有一丝丝绝望的感觉。
其实这个描写很现实,如果真的被生活逼到了身无分文,如果当所有的家人都离去,当朋友不再帮助自己,可以投靠一晚的除了廉价的网吧,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店,或者是与人合住的旅馆,还能投靠什么?
二、当修找到茜乞求她的原谅,跪在草地上,而茜却告诉修让她还给他当初她借给他的那100万,我想起那个初次去夜店的茜,那个在修身上体会到幸福的女人,而这种幸福却是靠着一笔笔无法负担的牛郎债务所换来的,当金钱再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这种幸福也无法维持。
三、当顺矢正收拾行李向往瑠衣的家乡重新开始,順矢正在愉快的收拾行李,而渐渐逼近的脚步声让人不寒而栗,果然笃志出现了,那个纹着纹身的黑道大哥出现了,他轻轻的对順矢说我们谈谈吧,转身出去的时候,順矢那一声绝望的怒吼在平静的电影配乐中真的吓了我一跳,可也是那一声怒吼,让我记忆很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是真的绝望了吧。
原来,生活从不肯轻易放过谁。
后来笃志让順矢杀掉小次郎的时候,順矢无法下手的时候又发出了一声怒吼,这个平凡的男人,他其实很善良,但是却人物设定却无奈到让人从内心惋惜。
他无法选择杀人而去坐牢十年,却选择贩毒,而后果是枪毙。
我在想这样的选择,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对于苦难,我宁愿赌一次,也不愿一种牺牲掉自由的救赎,如果死,迟一点。
噢,突然明白,原来活着是多么重要,原来可以选择的活着是多么重要。
大概就是以上的镜头让我真的记忆深刻,我不知道那个温暖的结局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温暖的社会,不得不想到自己,以前总觉得这种生活离自己很远,可是,生活难道不是最大的魔术,有疾病,有变故,有事故,觉得很梦幻的活着又觉得这样活着好像缺一点什么东西,把最好的想象都给予未来不是不好,可是这也是最不真实的一种做法。
我也觉得提出了问题而自己又无法回答的时候很无奈,以后会怎么样,会不会在人来人往中找到让自己温暖安心又有尊严的活着的意义,我想留一个问题给自己,让以后的见闻,以后的经历来回到这个问题。
以后再来回复自己吧。
回到这个电影,属于推荐级别,虽然结局太过于美好,把压抑的感觉换成柔光来存托人性的美好,不能够真的深击人性,讽刺得不够彻底,但已经完成了它的意义。
想必导演也想留一点希望给看电影的人,至于现实,他不管,而你我必定会经历。
慌什么,电影也只是电影。
剧本改编得挺好的,缩减了原著当中关于和同学、前女友的拉扯;缩减了兼职过程;缩减了被拘留的那段时间,当然因此也就没有和张在码头的重逢;当游民那段直接是天蛾人巴巴没有出现吗,还是直接和大叔合二为一了;最后也没有讲到和父亲的相遇。
没有了来给游民做志愿的高中生志愿者妹妹,倒是继续和茜再续前缘,我觉得这个挺好的,而且改成茜因为还一百万的债务而失足,总体来说修的人设会比书里面更像个好人。
看书的时候因为内容太冗长,描写更多突出的是“社会的人心险恶”,所以看得一直血压很高,常态就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还有牛郎店的笃志先生,从看到修回来那段其实就是一整个父爱大爆发的感觉,看书的时候我有get到他在修身上看到他自己的影子,所以才会在大雨天打他一顿让他长记性,很有感觉。
虽然小早川先生镜头不多,但是还是非常明显的气质和指路人。
琉衣和茜的演员都很好看,修的演员也选的很帅,所以我原来关于被陌生妹妹骗去喝酒的这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美丽的人总是很容易达到目的。
#东京难民#一个贫穷的年轻人
影片讲述大都市里的底层生活,没有固定的工作、居住、甚至穷到没有朋友、亲人,唯一能信赖的只有钱,当然影片里所遇到的人大多善良,而对物质社会的鞭挞也并不颠覆,着重讲述人与人的情,在物质条件最差的时候,这种情感的付出或是得到是深刻的,这也是男主活下去的基石。
另外,两位女主真的是蛮漂亮的……
刚开始的40分钟让我觉得男主修的经历悲惨到让我觉得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
接着看,让我觉得导演是在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来反应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
对比贾樟柯2004年的作品《世界》,本片所讲的故事更为凄凉。。。
我的意思是东京难民的故事是更为主动向我们展示社会生存的黑暗面,而贾导的作品要温和一些,悲惨中再给我们一些希望,结局是个开放式的。
影片的最后温暖了。。。
又是宣讲日式的道理:活着就是最大的坚强。
演酒吧老大的金子统昭Nobuaki Kaneko,实在是帅,典型的日本大帅哥,另外他还是一名鼓手。
先透露一点,里面有些镜头真的尺度非常的大。
不知道是小日本的分级制度做的好,还是本来就是演员敬业,至少尺度是很大的。
建议和女朋友一起看,既能领会到整体的思路,也能增进相互的感情。
就剧情的内容来看,还是挺有看头的。
修,是一名大学生。
因为他父亲没有支付学费,被退学了。
修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存生活。
为了生活,他一开始找到了一家小旅馆,眼看着钱就要用完了,找了份在街头发广告纸巾的工作,工资是日结的。
在发纸巾的过程中,还认识了一个教他如何掌握发纸巾技巧的人,虽然都是底层的工作人员,还是帮助了他很多。
修,搬到了一家网吧里过夜,在网上看到招募药物测试员,他就去应聘了,并且顺利的应聘成功并进入了药物测试的工作,完成后,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报酬。
等他出来的时候,被警察怀疑是非法分子被带去问话,出来后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女孩(漂亮的基本上都是陷阱,而不是馅饼),被骗到一家牛郎店,消费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金钱。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恳请牛郎店的店主收留自己,后来也做了一名牛郎。
在做牛郎期间,有一个过来消费的护士,喜欢上了他,不停的来捧他的场。
后来发生了关系,一度以为他们两个是相爱了。
后来,因为替牛郎店里的一个兄弟赎身,找护士借了100万日元。
结果是,2个人都不想做牛郎了,逃到了乡下一个工地上当建筑小工。
当建筑工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还算是安稳。
有一天,修的朋友说自己想要离开建筑公司和女朋友老家一起做生意,等他们收拾好行李的时候,牛郎店的管理找到了他们,并带回去毒打。
两个人都遭到了毒打,修被痛打后扔在了大桥下,幸亏被拾荒的人收留。
修也干起了拾荒的事情。
修在收拾杂志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自己以前喜欢的护士,沦落到了按摩店里的服务小姐。
修感到愧疚,就去见了她。
知道修过的也不好,小护士就安心了。
在拾荒的生活中,修知道了,收留他的老人的儿子在大地震中去世了。
修,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失败,决定踏上寻找父亲的道路。
日本的电影,总是把某些现象揭示的很到位,虽说是能够更加的深刻,却也给人一种太过于没有希望的感觉。
底层的人难得真的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吗,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个人一直认为,好的影片并不是那些看完了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影片,我个人喜欢的是像旁观者一样,不带任何感情的将某件事情叙述出来,然后让你自己去思考的,所以说,纪录片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影片类型。
个人感觉,《东京难民》属于那种节奏比较缓慢的影片,期间的感情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个人感觉,日韩影片和欧美影片相比,在感情和冲突的处理上一向平淡,这也是和民族的特性有关吧。
于是乎,就跟着男主角的视角,一步步的看着他走向泥沼。
从一开始,男主角并不是自甘堕落的,他也曾试图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狠狠的一记记耳光,在泥沼中的他已别无选择。
当看到和茜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是不是影片在这里终止会让人感到美好呢,还会让我相信,这个社会是有善良存在的,很快的,影片也是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剧情的发展,最后心酸的看到茜和修再次见面的时候,修拿出来一笔钱,茜表情不变的说道,那就是客人了。
从一开始明艳动人相信爱情的小女孩蜕变为只为钱而存在的女人,堕落,就在一瞬间。
一个大学生,因为家里的父亲没有再交学费,被学校开除。
生活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安详,而这一天忽然被打破宁静。
与此相应的,修的租房也被告知欠款,被告知尽早搬出。
苦难总是批量产生,修在游戏厅花光了最后的钱,回到住所,被换了钥匙,连行李都不可能搬出来了,唯一搬出是一件牛仔裤。
修在一开始,仍然享受的是衣食无忧的惯性,既没意识到现实状况,也没开始针对现实的行动。
但是,苦难不管,依旧按照不变的节奏发生。
被逼无奈,修第一次住进了网吧,称为东京避难所的地方。
修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没钱的现实。
于是,修开始打工:发传单、发面纸。
但是毕竟没经验,发传单遇到楼区管理员便作罢了,发面纸的方法与效率也极低。
这时候的修还保持着原有的“自尊”,虽然苦难进行,也许明天就会过去吧。
修找到一份医疗志愿者的工作,日薪三万,确实是高工资了。
在医院,修在一次体验到初始生活的“安详”。
突如其来的苦难,修显得猝不及防,我知道有了足够的钱,一样能回归到初始的安详生活。
但是,修所面对的环境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
苦难来临时,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并坚信苦难的时间是短暂的,也许明天就好了,我们都没做好准备面对苦难的最差的结果:苦难结束也许遥遥无期。
接受医疗志愿者,是否想过消耗的未来成本。
苦难来得如此突然,哪有心情想未来,我们的目光会更多的关注当前。
带着一笔丰厚的工资,走在路上的修显得“安详”很多。
但是在路上由于吃什么犹豫,而被警察看见了,一把小刀,被认为是危险分子。
正在修惆怅时,一位女生过来找修喝酒,修也很高兴,也正差人倾述。
在酒吧喝酒后,竟被要求付一笔30万的账单,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一下子被掏空,原本以为是好人的遇见的女生才忽然明白是拖儿。
心情忽起忽落,而且现在才明白,只有那落的部分才是真实的,而那起的部分都是被现实欺骗的结果。
修此刻才真正体验到苦难,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现实状况,修第一次下跪:求酒店老板收留。
老板也算“有怜悯之心”,收留了修,给了一笔预付工资,用以购买工作服。
修第一次真正开始接受苦难。
虽然酒店生活并不轻松,但至少有吃有住,还有微薄的工资,也算求得基本的体面了。
修在其中,也谈上了女朋友。
这段时光,在电影的整部情节中,算是最圆满的部分了。
而朋友琉衣酱忽然发生的变故,又一次使宁静打破,来得是如此突然,都没来得及告别女朋友茜,告别原有的宁静生活。
生活,我们以为每个情节都会有完整的开头、高潮与结果,而实际上生活规划的更长远,我们所认为应完整的情节只不过是我们人生整个情节的小片段,要求完整也是苛求了。
从整部影片角度,这样的变化对修来说,是件好事:修开始有了属于内心的真正思考。
修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是想重新开始一个生活,得到一个新的名字:茂。
修第一次获得内心的成熟。
半年的时间,修经历了人生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修的朋友们也经历了大的变化:女朋友茜,也从一个体面工作的护士变为站街女;朋友顺矢从酒店陪酒变为中国贩毒的毒贩;朋友琉从酒店拖,回到家乡;而朋友轻部、小次郎、笃志、小早川,在修这段人生阶段中并未获得改变。
有人获得好的改变,有人的生活却继续向糟糕的方向变化,有人生活还未发生改变。
修或许是幸运的,在这些时间中,遇到助其良性改变的朋友们。
还有一颗自己想改变现状的心。
修在做医疗志愿者的时候,看到电视中颓废的自己,不由一阵心颤。
变颓废,原来如此简单。
修的酒店老板,笃志,告诉修: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金钱。
或许,笃志在开始并非如此。
有过对生活纯真的美好向往。
但是苦难在不经意间降临,笃志慢慢消磨原属于他的一份纯真,最终看到社会所谓的本真:金钱。
而原始的初心,已经作为代价被消耗。
苦难来得突然,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修却慢慢获得成长与成熟,苦难是笔财富,苦难使人成长!
大塚千弘。
“若将相忘于江湖,不如此生不识君,与遍体鳞伤的你相遇,方领悟自己受伤的意义”。就这样度过2小时的惨淡人生,中村苍演技最好的一部。
所以结局至少上触底反弹了吧。
虎头蛇尾,当上牛郎后就开始泼狗血,结尾曲高桥优的旅人很好听。
关于东京难民,其实在普遍意义上来讲,可能就是下一个我或是下一个你。城市,给予我们便利,同时也能在某一瞬间剥夺所有一切。当你被整个世界遗弃,该怎么办?其实人的基本需求,是很简单,很容易满足的。不需要很多的金钱,也不需要名利。还有就是,人生没有意义—することあるこそ生きている。
社会底层的人一旦走错一步,那么就把自己置于无法自拔的凄惨深渊,要从这个深渊爬出,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劳苦,但是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知道金钱的意义,自己生存的意义。高橋優的主题曲紧贴映画,赞一个!
黄粱一梦。“在这不知前路的旅途中,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连片尾曲都这么点题,简直艺术品。哪怕是金子打的酱油都变成金牌酱油了呢~❤
每个人的生活苦难都是不一样的
看着原著译本,才想起,补标。
男主角长的好像康熙来了的通告艺人
总觉得有点虎头蛇尾
诶 生活不易啊
找个日本言承旭来演这么个loser实在是让人出戏。
?拍得不行
开始还真是惨啊
看不懂
333
生活本就是艰难的 在你以为已经坚持不下去的后面还有更大的挫折等着你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下去 希望自己也不要逃避 对生活失去希望 能够调节好情绪
金钱改变人生,失落的恢复期比预计的时间还要长,被打入底层的日本人,要想活下来,得有非常大的魄力。
中村苍还是好可爱啊,我的小野狗………🙂↔️🙂↔️🙂↔️好想把他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