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看了那么多的韩国电影,薛景求的演技个人还是比较肯定的他演这个剧本中的父亲角色确实很适合,就是年纪看上去稍稍年轻了点,8过找宋康昊大叔,这片子绝对变喜剧片不成— —片子的整体风格有点像七宗罪+爱的肢解,导演大串烧的迹象不是一般的明显,想必看过N多悬疑惊悚片的各位,一定在片中不过重复:“这不是XXX片中的场景”?
OK,看在最后结局的份上,我们就暂且肯定下导演那份学习的热心— —。
片子前面1个小时,剧情很拖沓,让人看的很不顺畅,看来剪辑师的作业没做好,对不起演员同学和导演班长的辛苦工作了0.0.要说明的是,开头的女尸解剖,镜头分的很广,时间也给的很多,就连心脏分解都详细的放出来,开始看得我很不以为然,只有最后结局看完,才明白导演这样安排的用心,对比最后薛大叔痛不欲生和这段解剖,才是他选择自暴最有利的证明,另外,女主警察小MM,驱赶围观群众后低头发现凶手脚印的细节,镜头竟然没给说明?
她没交代给上司,后来怎么就幻灯片放出,大家看的很顺其自然没有惊讶,这个硬伤真是...还有,邪恶的偷偷跟大家说下,当镜头带到尸体的时候,是以平行的角度,从胸部的视点看到头部,我就淫荡的觉得怎么女尸的乳头这么正点,不是说这挂掉的MM是从事公关服务的吗?
想来原来那刻就该想到这躯体不属于这头,汗— —。
然后,我们大叔,突然语调淫荡的说:“多美的身体啊,粉色的乳头,平坦的小腹,还有这标准的美丽阴毛...”我怎么都听的很哑然—O—。
现在想来,原来是编剧剧本里潜在揭露最后结局的台词,跟大叔开始给观众的性格很部协调,这点也是硬伤。
下面就是拖沓的剧情交代,我就不毒害大家了,这里要说的是,其中放到一半的时候有一段,大叔去寻找帮凶朴平熙的住处,在其贴满大叔女儿和他本人的房间里,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大叔看完墙上的照片,略微意识到些什么,回头正准备去拉开橙色格子的帘子时,传来了帮凶的声音,然后大叔就顾着追帮凶去了,这个细节让我对导演肯定不已,如果当时就直接拉开了,那大叔早就明白事情的缘由了,也就没有下面的帮助真凶脱身了。
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的努力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需要的只是我们最后坚持的耐心和冷静。
最后,让人为之震撼和难忘的经典10分钟,就像杀人回忆里阐述的那样,原来前面那么多细节和台词,都是为了此刻再帮铺垫,当大叔去尸体现场的时候,女儿其实早就挂了,这点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尸体是肢解的,而且是拼凑在一起的时候就该想到这不是一个人的尸体,就想爱的肢解里的那样。
而凶手肯招供,并且提供凶器,一切都是因为这些全在他的计划之中,都是对若干年前其姐冤案的复仇。
人可以暂时忘却伤痛,但是无法抹去记忆里的曾经,所以凶手,选择肢解,让大叔去解剖自己的女儿,让大叔这辈子都活在自己的痛苦里,就像当初其攥改尸检报告害其姐,让凶手本人活在痛苦中那样,不可饶恕的活着就是其对大叔最大的复仇,所以,我们大叔选择自暴,“我不能饶恕自己,更不能饶恕你”,让我们一起结束。
比死更艰难的是什么?
-是饶恕-因为忘记痛苦需要一生的时间在这里,再说点深层次的题外话,这片子导演想告诉我们的内涵很多,比如,虽然大叔当初攥改尸检报告的数据,是想为女儿求到治病的医药费,理由很冠冕堂皇,但是之后却需要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导演就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做坏事是否自己是情不得已,还是另有苦衷,错的永远是错的,如果仍要去做,自己得到是暂时的利益,付出的是永恒的代价,就这么简单。
此外,这本子的编剧真的不错,抛开主题不说,里面的很多台词都是有潜在意义的,比如,当警察大叔们去凶手家找凶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带血的榔头,随后被化验出,上面的血是B型,不是挂掉的吴MM的O型,这时一个警察大叔就说了,“难不成这小子不只杀了一个人,还杀了其他人”,我们就因该想到,这B型血是大叔女儿的,榔头敲死的是她。
说道这里,我很费解的是,凶手提供自己的木拐杖说是凶器,我怎么都想不通,这么一个木搭玩意,可以把挂掉的吴MM的头敲进一块?
难不成这时丐帮那打狗用的材料造的?
神奇0.0最后,要说的是,片子确实是本好片子,演员,导演,编剧,音效都不错,主题也是相当的让人深刻,看我们大叔那么多次大汗的镜头就知道是卖命演出,再看我们小韩MM那闪汪汪的眼神就知道是深情演出,杯具就杯具在请了这该死的剪辑懒鬼,前面这么拖沓的剧情,难道我们剪辑大哥看得就没什么不舒服?
拜托,好歹这是悬疑片,再有我们薛大叔和韩MM,导演是电视剧导演也无所谓,但电影剪辑的不好让剪电视的来搞吧,1个多小时的东西,可不是天天40多分钟在放!!!
真的不知道这部片子怎么就到了7.8分。
难道就真的是因为一个残忍的结尾?
如果仅仅是一点瑕疵,我可以给7分,但是整部片子的漏洞已经完全掩盖不了那结尾的一点优秀。
在我眼里也就值5.5吧。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有人说结局震撼,前半个小时我都放弃这部无脑片了。
太侮辱我的智商了。
一部好电影,绝对不是以刻意的技术手段舍弃一切而强行强化的一个局部。
而应该是由饱满的人物组成的值得推敲的故事。
看看我们的《无间道》。
然而这片子里,弱化警方到白痴的地步,人物的转变也没有铺垫,在紧张悬疑的气氛中,每个细节都最大化的发挥着叙事功能,然而本片的许多细节完全都是多余的。
处处都是无法避免的硬伤。
先说故事里的硬伤:碎尸案哎!
特么的这么大的案子,这么变态的事儿,全球哪个法制国家发生这么大的案子能不重视?
怎么找到的凶手?
就因为保护环境的一堆示威者,从示威者里找到一个头,这个头还写过一本小说,一本小说就怀疑了作者?
巧了,作者还真是!
保护环境示威的人,要有碎尸的胆子,还用在门口瞎咋呼么?
示威者有这胆子,不杀开发商,不杀破坏环境的人,杀个女人干嘛?
警察如此走运的抓到了这么变态的凶手。
没人在乎杀人动机?
受害人的关系?
一条河被分几段,杀个“无辜”的女子人就分几段?
这个逻辑谁想的?
我真该说一声鬼才!
就这样把一个看似毫无关联,实际背后揭晓有很大关联的案子结合在一起,这个方式真是好巧妙哦巧妙的我都想给编剧寄刀片了。
调查这层关系,还得反复由犯人自己强调,真是把警察都塑造的太白痴了。
再说凶器,一个棍状钝器,抓了个瘸子,在全城的在找凶器。
特么的就没人看看那根拐杖么?
瘸子最顺手的第一怀疑凶器就应该是那根拐杖啊?
我真的感觉自己在这个片子里被侮辱了智商。
到最后瘸子自己把拐杖递出去...这个心心念念的凶器,却成为不了直接证据?
纳尼?
那开始费什么劲呢?
接下来说教授的硬伤:作为警方多年高级人才,出场就塑造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形象。
能够从J液传播中找到过敏源,这是多么细致严谨的解刨专家?
这是为警方贡献多么大的一个专家?
然而面对一个肢解的尸体,竟然就第一时间主观的推测为是一个人的尸体!
人设崩塌连就仅仅只用了5分钟。
然后,在得知自己女儿被绑架后,第一反应竟然是背叛国家安全机关!
WTF?
坏人都没说你必须独立完成啊!
他就立刻接下任务了。
好歹在警务一线奋斗这么多年,就没有个警察帮个忙么?
如果我是一个警务工作人员,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利用自己的现有一切资源(警方资源)先查女儿的入境记录,再调监控。
一般最短的有限监控记录都可以保持7天,4天前的记录完全可以找到女儿在哪失踪的。
而不是自己谁也不说的去找犯人妥协。
紧接着,教授找到了帮凶的窝点。
(自己女儿的尸体也在那里。
)教授被帮凶揍了一顿。
你是个法医,没有战斗力,ok,但犯人都找到了,你不依靠警察赶紧抓人救人,而是陪着犯人依旧在做游戏!!!
被揍过的教授开始开窍了一点点,开始黑化陷害男友。
那个赌徒虽然看起来不是个好玩意儿,但是他的确是没有杀人啊。
教授有脑子陷害死者男友,没脑子救自己女儿。
你女儿死了你怪谁?
教授行动里的问题:教授第一次见到凶手在全程监控的重案审讯室,两人肆无忌惮的聊着绑架与威胁。
然而外面的警察仅仅就是敲敲门就拉倒了。
之后连看看教授说什么都不管。
本以为这段忽视是故意的忽略,为了之后有警察发现教授的事情而帮助教授,然而并没有。
失败。
教授在凶手家被钉子戳穿。
导演,你试试被那么大一个钉子戳进身体里试试,你试试。
衣服的韧性,和人体的本能反应,没有强大的撞击,你慢慢靠墙试试能不能插进去。
碰到这段有什么用意?
特么的一个悬疑片!
在推理中你浪费时间搞这个?
失败。
还是同一个场景里,教授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地窖,很难打开,掏出了手术刀。
手术刀?
就是捅完自己的狗随身带着的手术刀?
等等,他为什么还要随身带着手术刀?
哦,因为他是个解刨的。
费劲巴力的打开那个地窖,你们猜发现了什么?
没错,什么都没有,还把手术刀遗留在现场了。
这么不正常的工具,仅仅就用来被新来的小警花发现教授去过凶手家而已。
其它人(例如每天只知道骂骂咧咧的老警察)就一点都不在意?
整整一个场景铺垫了教授干扰现场而留下一堆证据,我以为教授会被警方发现而被通缉不得不转到地下行动,添加行动的阻力。
然而,并没有。
这一切精心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小警花发现教授去过那里。
很典型的以点盖面的微观编剧思维,忽略了整体线索同一的宏观布局。
失败中的失败、再提一句凶手,凶手的复仇是贯穿行动的动力,而再次压抑的环境中,产生的变态心理(都碎尸了),在表演中却缺少了一些力度。
尤其是在结尾,复仇成功时的扭曲心理,很轻描淡写的就带过了。
其它的人物,傻乎乎的小菜鸟警花只为敬重而跑前跑后,纯帮忙的帮凶,只知道骂人啥本事没有的老警察,导演的人物塑造功力可见真是不咋地。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
全片就真的是为了展现一个报复的结果,强行忽略了所有的逻辑连贯性。
为了增加难度而增加难度,故意省略了警察的能力与智商,使整个故事完全建立在一个一触即碎的孤立无援环境里。
宏观布局不足,微观拓展冗长,还十分炫技的用什么手持摄影加不明觉厉的蒙太奇手法。
故事过于震撼,希望不是真的。
·········很多朋友质疑,四肢和躯干不属于一个人,顶级法医竟然分辨不出来?
先说结论:尸体只被换了头,四肢和躯干是同一个人,都是女儿的。
为什么换头没被发现,脖子肯定会有一些色差和粗细差别,而且缝的也不贴合,但就算是同一尸体切开也不可能缝的完好如初,不贴合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要切四肢,是为了掩盖换头,如果单独缝合头,很容易被怀疑是否同一具尸体。
四肢只是切开,但肯定能对上,不然很容易看出来不属于同一具尸体。
特地拿走右手,也转移了注意力。
手指的美甲也能说明尸体是女儿的,尸体指甲是修剪过的,上面画着图腾。
法医去酒吧女家里时候发现了她高中时跟朋友的合照,也特写了图腾美甲,但这是十一年前酒吧女高中时候的美甲。
酒吧女不可能还用这个美甲,肯定是长指甲,深红色美甲,和她现在的朋友类似。
合照是酒吧女和瘸子姐姐的,酒吧女是一个伪证者,污蔑了死者,不会对死者有悔意,也不敢面对死者。
酒吧女肯定不会留着这张照片,照片其实是瘸子姐姐的遗物。
瘸子把照片放在酒吧女家,为了让法医发现。
因为瘸子姐姐死的时候正是这个美甲。
女儿尸体手指的美甲,也是瘸子画的。
法医当年解剖瘸子姐姐尸体,现在解剖女儿的尸体,她们有着相同的美甲。
瘸子一直在提示法医想起自己做过的事。
对奸杀姐姐的三个富二代,瘸子和他兄弟很早就完成了复仇。
对做了伪证的法医和酒吧女,瘸子和他兄弟一直等到了法医女儿成长到和她姐姐相同年纪。
两个同样年纪死去的少女,法医当年污蔑了瘸子姐姐的名节,如今亲自玷污了自己女儿的尸体。
何等残忍的回忆,何等残忍的复仇。
看完这部电影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假如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公司拍摄的,会不会把广电总局那群审片的,四五十岁的未成年人给吓死。
如果他们没给吓死,那这部影片必死无疑,不但死,还得摧骨扬灰。
因为这部电影不但血腥、暴力、色情,它居然还敢动摇法律,宣扬复仇,这是公然与法律,与XX叫板嘛。
我猜总局的人一定是这样想的。
表面上看,电影里表现的东西和他们担心的东西差不多,可是如果你以为这部片的导演就这么肤浅,那你可就错了。
导演想表述的东西很深,这种东西可能很极端,与法律相违背,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安定。
这个东西是人的本能,它叫做仇恨。
三个犯下强奸罪的富二代,买通了一个女生作伪证,又买通了一个为了钱出卖自己道德的法医,从而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最后却没有逃脱仇恨的索命。
电影没有表现出三个富二代是如何惨死,但是作伪证的女生的死状定然是凄惨无比。
而主角姜民浩,他的结局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了。
用一句来形容,那就是“杀人诛心”,杀人还要诛心,比死还要痛苦一百倍。
以前他的确是犯下了罪过,但是他所犯之罪不至于用这样的代价来偿还,惩罚过度了。
下面就是我想说的关键了。
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法官、律师、法医等等这些人看过这部电影,不知道他们看完之后会有怎样的想法。
我相信我朝的冤假错案不在少数,会不会有人心存仇恨。
重复刚刚的话,仇恨是人的本能,如果人人都会心存仇恨,那犯罪的成本会不会很高(比如本片主角)。
一个人犯了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是正常的结果。
但如果这个犯法之人通过权力或者金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那情况可就复杂了。
有可能他以后一直可以逍遥法外。
但是不要忘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受害者,都是有社会关系的。
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师生,也可能爱人。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埋下仇恨的种子,这个种子会生根发芽,最后会开花结果。
最后这枚苦果谁来吃,你们猜猜。
犯罪者伏法,对于犯罪者来说很可能一个不错的结局,因为法律至少是公正的,不会滥杀、不会株连。
但是绕开了法律,那你将面对什么可就很难说了。
因为复仇这种东西,是原始的、残忍的,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相比它,还是法律的判决更可爱一些。
本片的主角,曾经帮助犯罪者脱罪,自己也没有为所犯的行为承受法律的制裁,可他最后的下场之惨,实在是让人背后流汗。
我在想,这部电影大概是想做一个警钟,告诉那些人,犯罪的成本是很高的,为了自己和家人,不要去做那些事了。
即使你有通天的本事逃避法律的制裁,但是你永远也不可能摆脱一样东西,仇恨!
科学重视实证,而仇恨是一种心结。
这部影片的法医原本是科学人,在法庭上也以科学的名义发言。
复仇者的行动无法干预科学规律,但扰动了科学人的行为和判断,也召唤出他的回忆。
当年为了家人之爱,科学人牺牲了科学的公正;如今又被迫再次出手,以非公证的手段换取女儿的生命。
表面上是不公正的命运其驱动了所有人,实则他们都受制于以科学名义犯下的第一次罪恶。
《我要复仇》到《不可饶恕》,这些复仇是面对不可饶恕的罪行而实施的。
其背后是深刻的民族心理:被历史所确定的敌人,那些折辱过自己的敌人,但复仇之期遥不可及。
“比死亡更艰难的事情是宽恕。
” 这不是科学能够计量的事情,是直面并解决你(们)的仇恨。
——无法宽恕,故而痛苦。
虽然情节比较吸引人,但最大的疏漏及致命的败笔是:两个女人——29见岁的恩雅与18岁的惠元——的身体不可能重合地那样完美,无论是肤色或是大小粗细比例都不可能让人看不出是两个人的碎尸拼合。
如果是这样,影片一开始就无法开展并制造如此痛苦的结局了。
演员演得不错,特别是男主角,真像失去了女儿般那样痛苦。
但影片始终在表达人性的灰暗——是陌生人的尸体,就是“标本”,可以做样本,做试验,随意切割;换做是自己的亲人,没人会这样做。
但我们会理解这样的做法,因为这是我们的本性。
谎言,欺骗,自私,欲望,自甘堕落,复仇,谋杀,自杀……每一种丑陋的本性都出现在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的身上。
所以这种灰暗让人不禁失望,尽管这是真实。
所以不可以给五星,不值得鼓励。
结局给人心灵的不只是震撼,更像是种摧残。
为此,一整晚做的梦都很让我upset,今天一整天情绪都有点down。
始终不能理解的是,作为韩国第一的解剖专家,一具尸体属于两个人,都检查不出来吗?
实在说不过去吧!
大家CSI的什么都看过吧,里面检查的比这更细致的都能看出来啊!
漏洞太多了!
另一具女尸呢?
一个风尘女和一个小女生的躯体能一样?
教授女儿死因?
怎么被绑架的?
十多年不见正常吗?
上飞机之前,飞机落地不打电话的?
早早就闯到那个小屋里了偏偏看不到关键的?
为什么又是拐杖又是铁杵?
电锯上本来有谁的血?
遗失的手术刀没下文了?
一只残肢就那么杵在沙土上没人看见?
犯人在警署怎么和他兄弟自由通信的?
外人多次殴打嫌犯真的跟没事一样?
杀人犯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的是有分身术吗?
“你知道比死更痛苦的是什么吗?
” “是饶恕。
因为忍受长时间的痛苦后才能饶恕。
”真实,是好电影最基本的底线。
诚如《不可饶恕》这部影片,延续了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
而影片出人意料的结尾,给观众震撼之余,亦再次解剖了人性。
玻璃棺材与玫瑰花瓣昏黄的灯光与黯淡的重影结合,如此的色调,使影片更具历史层次感。
而那玫瑰花瓣,如猩红血液一般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更是让观众无法摆脱压抑。
在故事的结束,复仇者选择“无力抵抗”,而公法人员愤怒地开枪杀人,这又不免看到了《七宗罪》的影子。
01《不可饶恕》最大的主题落在片名的后两个字上:饶恕。
“以眼还眼,只会让这个世界少一双眼。
”仇恨,最终就像把利刀那样捅进了影片的男主角里,又如烈火把那位美丽而无辜的女孩焚烧殆尽,像图图大主教所说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女主角闵瑞英(韩惠珍饰)影片以一起女尸肢解案作为开端,同时当年因司法腐败而造成的冤假错案又被牵连出来。
李圣浩(柳承范饰)因为仇恨,把无关的受害者沦为了自己向法医姜民浩(薛耿求饰)复仇的工具。
当他痛快地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以为一切就这样索然无味地收场时,原来这才完成了他计划的第一步。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反过来说,亦有理。
在痛恨李圣浩手段的残忍时,我们透过影片对真相的层层挖掘,逐渐地发现他这个人又是如此的可怜:亲人含冤自杀,家庭破碎,使他一辈子笼罩在绝望的阴影下,活在仇恨里而终日痛苦,即使复仇成功也未能带给他喜悦与释然。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是韩国司法腐败而导致的受害者之一。
02《不可饶恕》除了探讨“饶恕”之外,还试图深挖韩国的司法问题。
像这种抨击司法腐败的片子,在韩国现实类题材的电影中并不少见,如《杀人回忆》、《追击者》等。
韩国电影《追击者》(2008年)然而,编剧在极力地制造韩国司法腐败的线索时,却用力过度,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逻辑上的漏洞,这是它的评分被大打折扣的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可饶恕》集结了演技出色的演员、令人震撼的反转、发人深思的桥段于一体,撇除这些细节不谈,确实是部佳片。
为解救被绑架的女儿,姜民浩(薛耿求饰)在与调查此事的警察极力“赛跑”回顾整部影片,李圣浩的复仇根源,就在于当年的司法腐败。
有钱有势的人贿赂法官与证人,将自己犯下的罪过掩饰得不出胚子;而没有背景的人,在没有法律的保障下,却成为了一只只待宰的羔羊。
然而,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公法人员为了一己私欲,漠视自己的手上的权力是来自民众的,心安理得地将一只脚已进监狱大门的人又拉回来。
哪怕是第二次机会,他也重蹈覆辙。
李圣浩就是看穿了法医姜民浩教授的这一点,因此,他也能够心安理得地绑架、杀人、肢解、弃尸,把自己逼到病态的地步。
因为他知道,他自己能逃过法律的审判与惩罚。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而姜民浩就像是复画着李圣浩的人生轨迹;又或者说,他们二者之间有着一面镜子,只不过反映出来的镜像是对方罢了。
作为一名法医,姜民浩利用职权去做伪证,没有职业操守外,自己亦触犯了法律,虽然他是为了解救自己的女儿。
当然,这不过也是李圣浩故意设的局。
但这样一个失去了道德底线,尝试游走在法律边缘而不被他人发现的人,无疑又是可怕的。
当仇恨如癌症一般蔓延至李圣浩的全身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自己,而是变成了魔鬼。
姜民浩也一样。
在影片开始浮出线索后,这个问题一直拷问着我:仇恨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束呢?
是复仇成功?
还是复仇者失去生命?
还是……首发于 筑梦塔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2LFulY-DEd8MezGsWvQWJA
两位绑匪是怎么先老爸一步把远在美国的女儿劫持下来的呢?
他们即使知道什么时候的飞机,也不可能先老爸一步把女儿从机场掳走啊。
最后警察局释放出来,男主回家了,养子也回河边的家了,就一辆车,老爸一直开车跟在后面,跟到男主的家了,请问男主和养子怎么分别到家的?
老爸开车和男主一起到养子河边的家,当中堵车,老爸下来飞奔了不知道多久,看到女儿已经死了崩溃中,就这么点时间出门一看,瘸腿的男主已经坐在屋外了。。。
不能再看PPS了,删的过分了!
韩国电影真是充分说明了有演技的长得都特别丑这个点。
剧情有硬伤 不过在韩国这样的女主角都没出名让我有点诧异。。
硬伤太多了,不可否认有只有存在这样的硬伤才会造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知道结果的同时也彻底无语了。演员的表演不错,美女也蛮养眼的。但看完真的会被气死,典型的当婊子还有立牌坊!!
有硬伤,但结尾太震了。
这就是所谓的意外结局?这算什么惊悚片?一如既往的韩国的为亲人报仇。毫无新意,无聊又煽情。
很例牌,没有什么惊喜,结局还“参考”了《七宗罪》。利用罪案类型片来表现人物情感,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窘境。
鸿猷强烈推荐,完美的复仇。我还是觉得一般般,故事有点割裂。
四颗星给结局
去你妈的通宵电影 盗版老男孩
三星半 纰漏不少 稍显牵强 结尾有点儿多
结局很牛
棒子真他妈善于搞这种纠结到死的剧情。里面无论好人坏人都有他们充分的理由你甚至根本不能绝对地说谁好谁坏。最后李胜浩那一招太他妈狠了。做假证就让你做个够。你想侮辱别人就先侮辱自己女儿吧。PS:PPS上面这电影的字幕真猥琐。谁做的啊。
3星半。看到1小时55分我还想打4星来着的,但是那个明显的“借鉴”七宗罪的结局(其实整片都有,但结局太明显),让我想到在豆瓣七宗罪也只能打到5星,这片的4星就打不下手了,2者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差距都不是一点点。李圣浩找个帅的人演就好了,多好的角色啊,薛景求的演技很好。看久了也算帅吧
制作和演技都挺劣质的,不过看完结尾想说干得漂亮哈哈。编剧是看过《占星术杀人魔法》吗
教授解剖的是自己的女儿。。。。。。。。报应啊
你所做不到的是原谅
结局的出彩也掩盖不了吐槽的情节。不知是脑残的编剧还是棒子警察都那样……
泡菜们得有多喜欢复仇啊!
真的没那么好,我都想不看,只是为了个结局,看完了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