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罪人

Den skyldige,来电追缉(港),厄夜追缉令(台),The Guilty

主演:雅各布·克德格恩,杰西卡·迪内奇,奥玛尔·沙加威,约翰·奥尔森,雅各布·豪伯格·罗曼,西蒙·本尼杰格,劳拉·布罗,蒙坦·瑟贝尔,莫滕·桑博,安德斯·布林克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18

《罪人》剧照

《罪人》长篇影评

 1 )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我却是。

“他肚子里有蛇,我只是试图帮他。

”一场以爱之名的谋杀。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我也曾经杀过人,我是故意的,因为他很坏,是渣滓。

”一场以正义之名的审批。

他们在电话中相遇了。

一侧是在高速上急速行驶的面包车上,女人语焉不详的报案让阿斯格紧张了起来。

前警官阿斯格因某次射杀事件被停职调查,目前是呼叫中心的接线员。

阿斯格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救出那个女人。

他是一个对破案有敏锐直觉和有极强分析能力的警官。

在此前的报警电话中,哪怕报警人没有说出自己的实际遭遇,阿斯格都可以根据片言只语的对话,推测出对方的处境:被妓女勒索的宝马车主,吸毒的瘾君子......紧张的女子,暴吼的男人,还有6岁孩子对家里父亲吞吐的描述: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爸爸和妈妈哭着出去了,爸爸还带了刀....一侧,阿斯格进了另外一个黑暗的房间。

我要拯救她。

阿斯格自言自语。

于是,他开始一个的救人之旅。

阿斯格打电话给西北呼叫中心,请求出警到高速公路去截住嫌疑人车辆。

截错了,你们这群蠢货。

阿斯格打电话给以前的同事,要求出警到嫌疑人的家里。

被拒。

阿斯格打电话给自己以前的搭档,让他开车到嫌疑人家里。

“你给我到这个地方,有女人被绑架了,我答应了她的孩子要让她妈妈回来。

”“我到了。

”“闯进去。

”“什么?

”“闯进去。

”阿斯格大吼。

“好的,我进去了,这是谁给你的任务。

”“这不是呼叫中心给予的任务,这是我自己给自己的任务。

”屋子里空无一人。

阿斯格命令拍档搜寻地上的文件,找出一些面包车去往北方的蛛丝马迹。

另外一边,到孩子家里的警官发现了开膛破肚的孩子奥利弗。

阿斯格暴怒。

这个渣滓,这个人渣。

于是阿斯格直接打电话给那个男人,“....你就该吃一枪,你懂吗” 阿斯格在谈判最后吼了出来。

这是阿斯格,他有一个优秀警察的心:正义感。

面对电话那一侧的绑架案,他毫不犹豫地把这个任务变成自己的使命:拯救那个被绑架的女人。

他没有求助,而坚信自己一定能用自己的方法来拯救她,和拯救这个世界。

同时他很暴躁。

他跟同事相处得不好,妻子离开了家。

他也很直接,能够达到他的目的,能够去干任何有必要的事情。

他想问能否换一台电脑直接接线。

首先他向同事为长久以来的不友好道歉,然后问能否换电脑,同事刚回答完,也想过来帮他操作,阿斯格马上起来便离开工位,去另外一个接线区,留下尴尬友好帮忙的同事。

实现心中的正义感高于一切。

他亦用自己的判断来审批一切,认为自己身边的同事都没法帮他,命令自己的拍档闯进嫌疑人家里,命令拍档去搜寻必要的信息,也命令开车的男人自首......他笃信警察是守护者,要保护和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对同事不好,被人不理解或者反对,没有权限,没有法律许可....没关系,阿斯格认为,只要能够帮助到别人的,其他的一切不重要。

这个信念这么一刻临近破碎了:女人说:他不理解我,奥利弗现在很好....他现在好多了,不再尖叫。

蛇,他的肚子里有蛇......他尖叫着,尖叫着,因为肚子有蛇......当她得知自己杀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女人要自杀。

阿斯格说:我也曾经杀过人。

他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杀了他,我不应该撒谎,我不应该说自己是自卫。

我就想,除掉.....一些渣滓。

女人问:有蛇吗?

阿斯格领悟到,那些坏人,那些渣滓,那些他迫不及待除掉的人,其实只是身上带着他所幻想的蛇,让他想要去为他们除掉蛇,为这社会除掉蛇。

他回答:有蛇,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你,不知道自己做什么。

所以.....这只是意外。

在这一刻,阿斯格完全意识到,自己成了自己心中那些坏人,那些渣滓。

因为,他主观地有意地去杀人,因为他认为他们很坏,如同那个女人认为孩子肚里有蛇。

阿斯格的正义感支撑他做了许许多多正义的事情,也让他发现原来自己却是一个坏人。

“我不承认我是罪人,因这在行善名下。

”“我承认我是罪人,因我在行善名下,剥夺了他人的生命。

”这两句话大抵便是阿斯格自我救赎的总结吧。

 2 ) 绑架不没收手机?这不是纰漏!

首先要说一句,这样的电影对剧本演员摄影导演的要求太高了,而且必须要点赞的是他们在这部片子里没有掉链子的!

影片对光的处理绝对是个加分项,从一开始主角和同事们坐在大办公室里的正常的光,到搬到小黑屋后的淡淡的台灯对比,还有主角拉上百叶窗帘前后对比,每次报警电话响起时闪烁的红色警灯,手机响时的蓝光,都营造出一种紧张窒息的氛围,配合同样出色的声效,简直神经一刻都不敢放松,紧紧的跟着剧情在走。

主角的表演撑的起整部电影,真的是太有魅力的演员了。

还有声音出演的妻子,惊慌冷静疯魔都处理的很棒!

看到有人吐槽说丈夫为什么不没收妻子的手机是本片唯一的纰漏,但我不这么认为。

这反而是一个伏笔,正是因为前夫没有没收手机这件事让观众在紧跟着剧情走的同时心里也会有个疑问,这是真的绑架杀人吗?

——从而最后的反转也更加合理了,也许报警前前夫还没来得及想到要拿走妻子的手机,而妻子在这时打了报警电话,然后主角教妻子撒谎说女儿不想跟爸爸说话,所以前夫为了安慰女儿(后面的剧情也交代了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女儿受到惊吓),才允许妻子继续拿着手机,接着主角和妻子一系列的通话也合情合理了,剧情也可以顺利展开。

总的来说真的是可以给五星的作品,但是西方对于救赎和自我救赎这个主题的偏爱我不是很感冒,所以扣掉一星吧(我记得原来可以打半星的啊?

现在不行了吗。

我想打四星半的)。

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3 ) 硬核报警电话接线员

吸毒的报警要叫救护车,回复这是你自己的错吧;嫖客被小姐劫了,让警察慢点去好让嫖客煎熬煎熬;孩子被杀直接打给嫌犯孩子的暴力狂父亲,大吼你就该吃一枪。

专注绑架案进展,让报警骑自行车事故膝盖受伤的酒鬼坐出租回家······ 这是一位硬核报警电话接线员。

业务水平高超,听电话里的声音和简单询问就能了解情况。

但是态度冷峻,跟同事关系不佳,老婆离家,官司缠身,只有意外跟前上司交谈聊到原来的外勤警察工作才面露笑容。

而后专注于一起疑似绑架的报警电话,主动加班并追踪指导整个办案过程。

思考整理嫌犯信息,安抚孩子,动用关系查找嫌犯动机,引导被绑架者自己脱困,甚至同事和前领导都不能阻止他越权办案,简直是警察楷模。

但是他错了。

他认为应该吃一枪的暴力狂,其实什么都没做。

貌似被绑架者的女子是杀自己儿子的凶手,是精神病人。

精神病发作时她觉得儿子“肚子里有蛇”,把儿子开肠破肚。

为了拯救准备自杀的悔恨的女子,他终于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自己为了铲除社会渣滓开枪打死了小青年。

“你是无意的,跟我不一样。

”最终劝回了想自杀的女子,但自己也若有所思。

男主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嫉恶如仇又有责任感。

社会中坏人太多,吸毒者、嫖客、酒鬼、暴力狂都是坏人,他们肚子里都有蛇,甚至他的平庸之恶的同事也是他不屑一顾的对象。

所以他受不了了,开枪打死了社会渣滓青年。

然而在这个晚上,出庭前一夜,他遇到了颠覆自己三观的事件,才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审视了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明白了自己的狂热已经让自己成了罪人。

 4 ) 【曾几何时,我们只想做好一点】

怒火重案中的台词甄子丹说【曾几何时,我们只想做好一点,而不是做的对一点】谢霆锋说【如果当初你去追,结果会不会也一样】想做好一点,有什么错呢,办案人员,也是人啊本片给出了相反的结果【想做好一点,万一错了呢?

】我们身上有蛇,他人身上有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

这是一个无法给出答案的难题判断标准就是:无愧于心 吧怒火重案中的谢霆锋应接受:无法解救富豪升官发财,是个人能力所限,已经尽力,无愧于心。

罪人当中的主角应该接受:无法拯救弱者伊本,是个人能力所限,无愧于心

 5 ) 一开始会无聊,但回想一下还是牛逼

一开始是想给4星的,给多一星是因为拍摄手法和最后那个反转太过牛逼了。

电影开头是主角在当报警接线员,看似是受过专业训练,能通过对话了解对方的情况判断是否吸毒还是什么的,这就为他能识破妈妈一开始电话里的不自然,警觉出妈妈是被绑架了,甚至能套出妈妈所在的车的颜色和车型。

作为一个普通的接线员,只要向警察局报告就好了,但他继续查出妈妈的地址,打电话到家里了解情况,这时他的行为表现似乎已经超过了普通接线员的能力,像是有警察的办案手法和经验了。

而另一个疑点是妈妈为什么会被绑架,为什么歹徒会让她打电话回家。

接下来的两通电话揭露了更多事情,一个是打去警察局,一个旧同事接的电话,告诉观众其实接线员原来应该是警察,遇到一些事情临时调派到这个位置,还提到第二天就要上庭了;一个是打到妈妈的家里,这个透露了更多的内容,女儿目睹了妈妈的哭泣、爸爸的怒吼以及最关键的刀。

接线员和所有观众都透过了这些描述,给爸爸贴了歹徒的标签,妈妈是个受害者。

而女儿因为害怕一个人,接线员让她去找小弟弟,这时候小女儿犹豫了,因为她爸爸吩咐过她,接线员生气地抢过话说没必要听爸爸的话。

之后,接线员再找另一个旧同事,又种下许多谜题,旧同事明天就要上庭为接线员作证供了,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怕证词前后不一,实话到底又是什么,接线员背后的故事似乎不简单啊。

抛开这些回到剧情,在旧同事和到达妈妈家保护女儿的警察的帮助下,接线员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剧情开始有意思了。

这时候回想起之前女儿的话,爸爸要是真的是恶人,那为什么女儿会记住爸爸的电话号码,甚至还要听歹徒爸爸的话不去找弟弟呢,为什么爸爸还愿意再而三地接电话呢。

编剧不仅把对话碎片化了,还模糊了话中透露的信息,导致人们下意识地作出了判断。

但其实这就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做法,电影一边放映一边让你跟着剧情走,让你感同身受地作出判断,你也自然而然地跳进这个圈套,直到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你恍然大悟了。

这部剧细节铺垫做得很足,让后面一切剧情发生得很理所当然。

接线员开头打私人电话被训斥,所以后面想要自行办案的时候,转入到私密的办公室,完成了场景转换。

接线员其他几个不痛不痒的电话,其实也是有内涵的,接线员能从对话了解对方的现状和诉求,凸显了他的背景不仅是一个接线员那么简单,电影镜头多次转到接线员的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电话的发射定位,告诉观众其实无法通过电话得到报警人的精确定位,也无法判断方向,所以接线员后来只能让旧同事去爸爸的家搜索他能去的地方。

这部剧最厉害在于能通过对话反应出人物的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走向,从这点有点像《HER》,不过它更厉害的在于是实时的,中间没有时间的转换,你看的一个半小时,就是故事发生的一个半小时,同时故事发生的地点只在一个地方,就是接线员的办公室。

电影里面只有三次场景更换,一开始是在明亮的办公室,后来为了打私人电话转到了一个人的办公室,最后因为妈妈打到同事的线,而主角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办公室。

这种空间的变换,与剧情挂钩。

一开始,只会隐约看到接线员旁边有个被模糊身影的同事,聚焦点都在接线员上,显示了接线员与其他同事之间的距离感。

之后转换空间不仅制造出私人空间,还制造出秘密、紧张的空间,显示出他不想被别人看到内心和行为,也表示了剧情走向最紧张,最迷惑的时候,而当接线员把东西砸了,空间最黑暗的时候,是他内心最无助、。

最后重新回到明亮的空间,代表剧情开始走向明朗,接线员内心也开始变化,接受一切的现实,也接受过去自己自大、丑陋的内心,并敞开心扉,把自己的作为通告天下。

 6 ) 值得一看

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电影,听起来还是挺不可思议的,这其实对演员和导演的功力都有着很大的考验。

整部影片的剧情都是通过男主接电话来侧面表现的,观众们通过男主与电话那头的人的一问一答从不同方面了解到整个故事。

从最简单的一件事来说,怎么能让观众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一直对着这张脸而不产生厌倦感,还能一直跟着剧情走,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更进一步说,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对于演员面部表情的变化捕捉的非常细,整部作品几乎在一个场景下拍摄完成,镜头的切换很难做到不给观众有重复的感觉,两部不同的通讯设备连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座机中规矩的世界,以及手机中有人情味的私人世界。

两个方式,展现了社会的两面。

就像标题我想说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火焰。

是时间越长,藏得也就越深,越难被发现。

但是当有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就像榫卯那样正刚好,严丝合缝的和你曾经的那些情节对上,人们心中的那团火焰一样会被引燃,熊熊燃烧。

这种经历或者情绪上的共鸣是非常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素昧平生的两个人,甚至都没有面对面,都会产生这种共鸣。

但是这可能也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共鸣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的都是悲伤的情绪以及一些痛苦的回忆。

就像心理咨询师大部分自己也会得抑郁症一样,他们需要通过共情的方式来感知病人的痛苦,这样才能够帮助病人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是很有可能他们自己却会被这种情绪困住,无法找到出口。

当然,就像一开始说的,人心中的这种共鸣会随着时间越藏越深,经历的越多越不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

人们都在学着保护自己,在生活中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去躲避伤害,就像片名《罪人》一样,“罪人”是男主,也是电话那头的人。

电话中的故事引燃了男主心中的火焰,男主用尽一切手段想要去证明自己所作所为是正义的,是不应该被审判的。

但是不要忘了,人心中,可不止有火焰,也住着魔鬼。

 7 ) 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一面之词,自以为是,助纣为虐

2018丹麦悬疑片《罪人》,豆瓣评分7.6,时光网评分7.2,IMDb评分7.5。

《致命呼叫》+《狙击电话亭》+《活埋》的杂糅版。

本片让我想到了很多个成语和俗语——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一面之词,自以为是,助纣为虐,好心帮倒忙。

一部仅仅依靠精良的故事构思和角色台词来推动剧情的电影作品,观众的思维完全被导演牵着走,观众也和男主一样,不断地通过电话内容来判断无法眼见为实的事件真相。

一部小成本、小制作、以小博大的电影。

影片成本可谓低到了极点,全片出现的演员不到十个,99%的戏份都是主人公,其他角色都是花瓶点缀,戏份少得可怜。

全片的地点只有一处——报警中心的接线室。

如果男主不是丹麦明星的话,那么本片的成本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不过再低也低不过《活埋》)。

本片以一个被临时调职为接警员的警察为主人公,以接打电话为叙事手段,故事的时间线以电影的时间线完全吻合。

本片很好地诠释了“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男主仅仅依靠来电,主观判断警情,也误导了观众的判断(这正是导演的目的)。

男主本以为是运筹帷幄,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心帮了倒忙。

随着通话次数的增多,随着其他参与事件的警力的反馈信息,事件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剧情不断反转,男主也在破案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误杀别人的心灵救赎。

影片的片名《罪人》是一语双关的,有着多重的含义,一是指电话中的精神病母亲,她杀害了自己的儿子,是罪人。

二是指男主,他在办案中误杀无辜者,是罪人。

三还是指男主,他因错判警情而导致案情恶化,男主因此而成为另一层含义的罪人。

不到影片最后,观众不会明白片名的多重含义。

影片几乎没有配乐,没有BGM,导演给观众制造了一种和男主相同的聆听环境,没有其他的杂音干扰,观众听到的和男主听到的是一样的,这一做法让观众的观影过程可以更好地融入影片,被导演牵着走。

我是戴着头戴式耳机看的本片,所以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片的架构很惊艳,构思很精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通过电话接线员无法眼见为实的角度变得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本片的精彩全凭编剧的巧妙构思和导演的节奏把控。

不过,从尽善尽美的角度,我觉得节奏感还欠了点,还可以拍得再惊悚些、悬疑感还可以再强烈些,还可以再扣人心弦些,主人公的表演还有提升的空间。

好莱坞2021年同名翻拍了本片,主演为杰克·吉伦哈尔。

本片非常适合被世界各国翻拍,因为只要一个男主和几个配角,只要一个房间就可以完成影片的全部拍摄了,实在是太适合以小博大的低成本翻拍了。

 8 ) 看过活埋的,感受不到太多的惊喜

活埋是向外求救,而这部电影是向内求救,同样是在狭小的空间里。

片中的停顿镜头太多,也是暗示了主人公在解救他人的同时在进行自我反思和救赎。

对于狭小空间恐惧症的观影者,一直期盼主人公走出这间屋子,结果最后一个镜头还是在屋里。

此片可以作为丹麦警察的宣传片,面对每一个报警的群众都尽职尽责。

骑车摔了膝盖也是要报警的。

 9 ) 《罪人》7.5

①繁复的,我就希望它更繁复,最好花团锦簇;简约的,我就希望它更简约,最好摒弃所有修饰。

一处地点两个房间,几乎全程独角戏,只靠台词就撑起一个惊心动魄的悬疑故事。

《罪人》已经足够简单,但我还是不停想着,为什么不把那些在现场的「同事」也省略,转而用镜头代替呢?

当然也有人比我更进一步,他们说,「为什么不干脆做成广播剧?

」好主意。

②就像以前那么多故事里说的,仿徨者开导另一个仿徨者,伤心人抚慰另一个伤心人,罪人通过拯救另一个罪人,完成了他的「赎罪」。

201811202

 10 ) 叙事创新

看过了《网络迷踪》(Searching)、看过了《解除好友:暗网2》(Unfriended: Dark Web 2),“电脑屏幕叙事法”就算体会得差不多了,这回的《罪人》尝试了一个“电话音效叙事法”。

创意突破,悬疑反转,流畅精彩。

下放到报警中心工作的刑警男主接到一通女性求救电话,疑似被绑架。

男主想尽办法定位、联系、组织搜救、甚至差遣自己的哥儿们,终于解决了问题。

——全部场景只有两间报警中心办公室,全部戏份基本落在男主身上(其他同事基本属于背景),全部的故事都在一通又一通电话的对白和音效中推进发展。

影片完成度之高,独角戏效果之丰富不单调,令人赞赏。

此外,对正义执法、对警察暴力的反思,为影片奠定了扎实稳健的价值观基调。

PS:今年的奥斯卡外语片短名单9部,我看了6部: 《奥斯卡印象九分之六》

《罪人》短评

声命线索。片名成了一个概念,先后经历了揭晓、转移、升华的过程。

5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几乎全程接警,很牛逼的影视结构,但不喜;110么,有人卖拐!

8分钟前
  • 麦子
  • 很差

男士只通过打电话都让我烦他了……

11分钟前
  • 你也配?
  • 推荐

与“桌面电影”类同的另一种形式——“电话电影”,强调情绪和心理的个人戏。全程密闭的空间,从头到尾没有走出过警局,压缩紧凑的时间,仅仅发生在一个班次的几通电话之间,但主人公的情绪始终跟随报警电话另一头的声线、语气、语速和周边环境声产生变化,依靠微弱又猛烈的个人戏营造紧张感。接听员只能通过电话与现场产生联系,只能凭借对画面的想象作出判断,屡次进行电话转接的过程表现出了急促和无力,这种只能听其讲述却无法亲临操纵的“悬空”是制造紧张氛围的关键,也是与观众的感受产生共鸣的点。但整个案件还没写到充分,做到扎实,还是有种力道不足的感觉,尤其是后半段的反转反而有点泄气了。

12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对于片面的武断导致发现真相的失措。然而人性如此,很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16分钟前
  • 离释
  • 推荐

全程快进看的

19分钟前
  • 别相信人的善良
  • 较差

相比《罗马》,这才是真正的SR(Sound Reality)电影吧。112报案中心的单场景,唯一的道具就是电话,却通过对白剧作、浸入表演和丰富环境音,还原出一个个情节极其丰富过程跌宕刺激的镜外故事场景。雨刮、警笛、开拉门,将观众带到看不见的故事场景中。

20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故事时间=真实时间+90%将男主和外部环境隔绝的景框——接近沉浸的观影体验,观众无限代入接线员将故事解码。以除恶的名义剥夺他人生命,是A线与B线的共同剧情,一场是意外,另一则为犯罪——男主的救赎不在成功解救伊本,而在意识到自己有罪。

22分钟前
  • occludere
  • 还行

4.5星,人性光辉主题,很考验表演能力

26分钟前
  • 若即
  • 推荐

没有狙击电话亭或者恐怖直播的可看度高

30分钟前
  • 钟三岁
  • 还行

从头到尾惊喜从未间断,你原以为可以做别人的救世主,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和那个试图去拯救的精神病母亲没有本质区别。但好在上帝给了你一次赎罪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它,所以片尾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还有疑问吗?

3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为了反转而反转,剧情不合理,男主真是瘸子打围……坐着喊,自己瞎逼逼一通,好几通电话打的没有意义又磨叽,照这陪聊报警的效率搁其他剧里人都凉了,也许这是主打心灵救赎挂的吧,不适合我

34分钟前
  • bobo
  • 较差

类似《活埋》,一个人的表演。

36分钟前
  • 1w.
  • 还行

好心办坏事,看一个人在室内打80+分钟电话着实无趣。剧本和反转都太简。

38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较差

3.5。邏輯上有些問題,但瑕不掩瑜。從整個戲劇結構的推進、人物塑造和表演上都表現得很踏實,顯現出侷限之下充分的創作力。同樣是低預算,相比《攝影機不要停》,我更欣賞《罪人》這類作品

4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这么看接线员也要找机智果敢,有案件经验的警察,要不会错过许多稍纵即逝的案件线索,这种电影节奏好才是真的好。

43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推荐

男主有偏执性人格还带有躁狂症状,职业评估的话确实不适合继续执法。对他来说,他只在乎他觉得“有价值”的人的苦难,并且对事理推断过分主观。对于那些吸毒濒死、招妓被劫和他觉得酒驾摔断腿的人,他觉得他们完全应该自生自灭。然而对于指使拍档酒驾、私闯民宅,他又觉得特别理所应当,哪怕是觉得那个18岁的“渣滓”少年该“被清理”,他也可以一枪毙之。像主角这种经过连串特别事件最后还能有点意识到“我可能有病”的人十分稀少,大多数有人格障碍的人,一辈子都看不清自己。

45分钟前
  • L.C.
  • 还行

好几次我都以为是网不好😂这空白时间也太长了吧,太容易出戏了

48分钟前
  • WF直奔我
  • 较差

故事和拍法都挺老套无新意。但完全可以想象好莱坞已经急急地买下版权,迫不及待要拍成小成本口碑力作并顺便捧出影帝候选人

5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把话撂这儿了: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一。

5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