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2020年的新电影。
中国的历史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不好拍,因为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从卫青、霍去病,到岳飞、文天祥、袁崇焕、史可法,他们的对手,当时的外敌,现在都已经成为国内民族的一部分。
说起来也只有戚继光和三国比较好拍。
戚继光抗击的倭寇,依然还是外国人,而三国也纯粹是内战。
类似的历史人物问题在国外也有,但洋人似乎看得比较开。
比如英国的罗宾汉是萨克森人,反抗入侵的诺曼人。
而电影《勇敢的心》则描述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人暴政的历史,还得了奥斯卡奖。
啊知道英国人和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会不会扎心。
看见真实的历史很难,坦然看待历史更难。
因为如此,我给这部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8的电影打了满分,希望能拉一拉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看看历史。
如果不知道辛弃疾,怎么知道大宋的辉煌?
怎么知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怎么懂得“气吞万里如虎”?
人们所知道的辛弃疾,大多是那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是与李清照并称为“南宋二安”的辛幼安;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稼轩居士。
然而这是不完整的辛弃疾,是无可奈何的辛弃疾,是遗憾的辛弃疾。
公元1162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天下肖烟四起。
辛弃疾投身抗金义军,与金人对抗,几战大破金军。
面对反叛,他率领数十骑星夜兼程,深入敌阵,活捉叛贼。
电影就是描写了这段历史。
说实话,我有点失望。
电影对战场打斗情节描绘了太多,而对辛弃疾的谋略与胆识刻画的太少,而辛弃疾恰恰在这方面是有过人之处的。
电影没有展现辛弃疾埋坑破重骑的情节,而是用埋伏滚火球的一战战出威名,这一点有点遗憾。
生擒张安国居然是光天化日之下明抢,这一点也太离谱。
再有就是感情戏的刻画,实在有点多余。
整部电影情节没有侧重,都是一笔略过,看得有点赶,有种生拼硬凑的感觉,实在难以让我满意。
当然,我同时很欣慰这部电影的问世,因为它展现了辛弃疾一生最好的时光,为家国殊死搏斗的时光,为光复抛头洒血的时光。
再之后,辛弃疾南下进入南宋政坛,献上《美芹十论》等军事论著,训练虎贲军以备北伐,一度也官居高位。
然而整个南宋都安于江南半壁,一心光复旧土的辛弃疾数次沉浮,无奈在四十岁的大好年华归隐山林。
余生只能在青山绿水间,用一首首豪迈篇章中慰藉悲愤的心。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而如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影片最后,老年辛弃疾吟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无疑是辛弃疾最著名的一句词,而多少人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词?
殊不知这蕴含了辛弃疾这位爱国名将一生的无奈。
知我者,二三子啊!
深秋逢骤雨 古宅寄残躯征战十几许 旧人何所居白了少年头 红柿多如愁叹我辛弃疾 酒醉方无忧我曾闻少年的你,也遇见过吹角连营的你。
意气奋发,生而为人,或许在别的朝代,你会是不一样的你。
我曾为你晚年所感慨,可伶白发生。
或许这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吧。
因为热爱,所以你在。
因为忠君,所以认真。
一部电影,一个有血有肉的你。
不在于演员,而在于你本身的故事,才觉得有意义。
生活或许有一天会欺骗你,而理想不会。
也许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辛弃疾。
只是现在不是了。
可伶白发生……
谢苗的电影越来越好了,这部《辛弃疾1162》,比那部《十三将士归玉门》强了很多!
谢苗加油!
💪💪💪中国武侠电影加油!
💪💪💪 这部电影虽然比之前强了不少,但是以前的老毛病还是没改。
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电影里有太多谢苗的个人打斗场面,这个反而会让人觉得辛弃疾只是个战斗英雄,而不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一个是战争场面实在有点寒碜,没有古代战争、战场的气势。
尤其是那场八百义军对五千金兵的场景,实在是太简陋了,也有可能是剧组受制于资金吧。
还有一个是结局有点仓促、有点过于夸张了。
个人觉得不如这样设计:谢苗带领义军杀入金军大营,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挟持住了金国郡主,然后金国王爷用叛徒张安国,换取了金国郡主。
谢苗一行大都全身而退,杀了叛徒为耿帅报了仇。
事后金国王爷觉得谢苗统率的义军威胁过大,于是调集大军全力对付义军,谢苗最终带领义军冲出重围南归大宋。
结尾这样设计,似乎更合情合理。
🤣🤣🤣 还有一点想吐槽一下,为什么谢苗电影中的儿女情长,总要以悲情收场?
这个是让我觉得很不爽的!
演霜花的女演员南笙,挺漂亮的啊,为什么就不能让她跟辛弃疾在一起?
导演非得要把他们分开,这也太残忍了!
🤦♂️🤦♂️🤦♂️
这是一部基本符合历史的电影,看到很多评价说电影瞎编,我只能说多读书,别把你自己的无知表现出来,50人冲5w是历史记载的,而且历史上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其实这电影已经弱化了辛弃疾的战力。
总的来说,虽然有一点小瑕疵(女主角的戏份比例不太好拿捏,比较本来就是一部纯男性剧)但是瑕不掩瑜,这还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也对最后辛弃疾恍惚之间看到女主的情景很满意“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搜索南笙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
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古诗词,辛弃疾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老前辈。
点开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一些小改动,也无可厚非。
说到剧中的爱情。
辛弃疾也是男人,也是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文人。
有个绝世佳人也不为过。
不过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点点平淡。
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掌握的不算高。
对我来说,全剧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片尾曲署名的那几个字。
作词:辛弃疾
我觉得剧情还是不错的,节奏紧凑,制作也算精良,高于一般的网大水平。
辛弃疾起义,投靠耿京,追杀义端,联系南廷,张安国杀耿京投金,辛弃疾率50骑闯入敌军营垒活捉张安国,这一主线基本上也就是辛弃疾的传奇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正剧,所以也没必要那么严苛的说这不符合史实那不符合时代,把这当个武侠片看就可以了。
头条上看的视频小片段,谢苗演绎的意气风发,血气方刚,英气十足的抗金英雄形象打动了我,并且他散发的文人墨客,口吐慷慨激昂之词的气质也甚好,才选择在网上看剧,有时候人很容易被很久没碰触的题材所吸引,尤其是有血性的男儿的故事。
看完之后,透过剧情,确实很燃,爱国心儿女情都有,武打场面激烈壮阔,看的过瘾。
唯一的不足,文人色彩过于便薄,在伟大的词人身上失去平衡,要知道他可是文可提笔安天下 ,武可骑马定乾坤。
得应该把他书生气质,豪放派文人的性格更多的展现出来就好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电影看完,讲述的就是陆游诗中这同一时期的抗金故事。
谢苗形象外形或许和很多人想象中的辛弃疾形象有差异。
但难得的专业武术表演功底,其短暂的拿上剑舞剑那一段,武人气质流露,无形中又有几分暗暗贴合人们心中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模样。
。
电影本身受限于网大的整体制作成本和规模,肯定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要求,但演员整体的表演,还有动作战斗设计都已经是网大里极好了。
要求场面再宏大,剧情再精良去和大投入院线制作比也不现实。
感觉一般,仅此而已,导演的局限,不是拍摄一部历史史诗电影 ,所以观众不要当真,剧情大概的脉络是对的,不过绝大多数是导演与编剧的一厢情愿,
说辛弃疾,就讲辛弃疾,1162也不是年份酒,没有必要加上去,
大陆古装剧,历史剧,现在的套路都是以血腥开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或许科班的导演系列很喜欢用这样的场景,看过几部电影都这样,电影不是广告,广告必须用前5秒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走马灯描述;
现代人对于这种场景几乎已经麻木,肾上腺素不会提升起来,自然没有快感,也没有过多的心跳;
女人被骑马的金人一枪撂倒,按照冷兵器时代的真实情况,大概率半条命没有了,
她还可以引弓搭箭,我想这不符合现实,纯粹是电影渲染,导演,不能把观众当作傻13啊~
我最不喜欢的是这种,孤男寡女合衣而睡的镜头,好像都是柳下惠,没有七情六欲的神仙姐姐,这一类不接地气的镜头还是没有的好,
电影110分钟,看到52分钟的时候,我感觉没有必要再花时间继续看下去了;因为不会超乎我的预料,也不会超乎我的想象,我很喜欢辛弃疾这个历史人物,本来知晓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再看下去只会干扰我的记忆,导演,可能只是想普及一下英雄的事迹,没有想过要让一部电影成为史诗作品;或许导演没有看过,亚历山大大帝,匈奴王阿提拉,征服1453,所以他的高度与生俱来的局限,礼貌性给5.5分,结构性的人性化会拉底英雄的伟岸!
醉里挑灯看剑 文武双全,精忠报国,辛弃疾。
空有一套古装,内里留着现代人的价值观。故事中规中矩,未脱江山美人之窠臼,演员表演过火,反而在情感控制处力有未逮。将将及格的历史片。
谨以此片敬献历朝历代为国土完整统一而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英雄!
哎哟……俺的昔日女神南笙啊……碎成一地渣
就说男主咋这么眼熟,原来是个童星。不评价剧情,因为我历史漏洞。历史人物题材的可以多拍拍,感觉好少,那么多英雄人物呢!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输出。
故事很简单没有太复杂的剧情,描述辛弃疾诗人身份的也不多,但还可以,挺热血的,射箭也挺漂亮的。
这片子评分低到发指,由此可知豆瓣的恨国党和金毛犬有多少!
我觉得这是最流弊的网络电影,终于拍辛弃疾了,这个比去年的大汉13将1好太多了,希望谢苗多接这样的形象
与其说是武侠片,不如看作是谢苗这些年演艺不如意的缩影,虽然此片武没有侠
剧本再打磨打磨就好了,800义军去打人5000金军还要减到500,尬死了。以一敌十了,大宋皇帝给你坐好不好,倒不如改成2000金军运粮队更理性点。
不算特别烂
标上1162,应该是辛弃疾的闪亮登场的序幕,回看一生却成了高光时刻。对人物的把握总体合格,词人剑客的定位很准,只是无形之中陷入脸谱化的拔高,有消费辛弃疾IP的嫌疑,也是国人难以逃脱平庸的怪圈。不过,最后一段的京腔的破阵子,算是让影片有了完美的结束。
一贯的谢苗式大电影,一样的色调,一样的剧情,一样的武打,你把人改成二狗子,背景换到南北朝并没区别,这不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不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辛弃疾,你把整个故事挪到抗日战争期间也成立
服装背景还行
開頭亂七八糟,結尾又很潦草,中間劇情無頭無腦,銜接失敗,配角塑造失敗,純工具人,男主用力過猛,女主演技辣得通透,因為看辛棄疾,跑去了解南笙,不得不說,網紅和演員之間的差距是演員可以上大螢幕,女主是真的不行。
虽然女主很突兀,但是整体还是不错的。本来觉得电影有些夸张,去搜了一下发现居然基本符合史实。辛弃疾真国士!
这网剧不是太差
幼安,你说这大宋到底什么模样?大宋,夜市直至三更至,才过五更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一本东京梦华录,一张清明上河图,大宋很美。
一星给男主
舞剑那段好评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