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电幻国度

The Electric State,电力之州

主演:米莉·波比·布朗,克里斯·帕拉特,关继威,杰森·亚历山大,伍迪·诺曼,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斯坦利·图齐,伍迪·哈里森,安东尼·麦凯,布莱恩·考克斯,珍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电幻国度》剧照

电幻国度 剧照 NO.1电幻国度 剧照 NO.2电幻国度 剧照 NO.3电幻国度 剧照 NO.4电幻国度 剧照 NO.5电幻国度 剧照 NO.6电幻国度 剧照 NO.13电幻国度 剧照 NO.14电幻国度 剧照 NO.15电幻国度 剧照 NO.16电幻国度 剧照 NO.17电幻国度 剧照 NO.18电幻国度 剧照 NO.19电幻国度 剧照 NO.20

《电幻国度》剧情介绍

电幻国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同名热门绘本,背景设定在洋溢未来风格的过往年代。主人公米歇尔(米莉·波比·布朗 饰)是个失去双亲的少女,她为了寻找失散的弟弟而踏上穿越美国西部之旅,与她同行的是个可爱又神秘的机器人,以及一名古怪的流浪客(克里斯·帕拉特 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污泥夜战风云大号的我家有穆珂此路不通比比档案冬天不冷请认真的和我恋爱侦探麻理子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同居物语站稳了爱在午夜降临前小小阳光夜莺东宫毒太行山上浓情酒乡归来背着奶奶进城雪豹行动兴风作浪2绿衣骑士天地悠悠怪物史莱克4D邪恶第四季暗芝居第三季不期而遇的夏天绝对双刃横竖横有只僵尸暗恋你

《电幻国度》长篇影评

 1 ) 3.2亿成本!《复联4》导演!结果就拍了一部烂片?

由网飞出品,罗素兄弟执导的《电幻国度》,在今年3月14日上线了流媒体

影片投资3.2亿美元!

放眼整个好莱坞,都是非常离谱的成本在演员阵容上,有“星爵”克里斯帕拉特、《怪奇物语》的小11、《绝命毒师》炸鸡叔、奥斯卡最佳男配关继伟

但是影片最终口碑大翻车。

烂番茄新鲜度仅15%,均分仅3.8,不仅影评人口碑大烂,观众口碑也非常差,烂番茄爆米花指数仅73%(低于90%的基本口碑不行),均分仅3.7星(满分5星)虽然成本很高,但光看原片,除了几个机器人的视觉效果很出色,完全感觉不到这部电影的钱都烧在哪里,整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场面,最后大战和过家家一样,还不如成本一亿多的《头号玩家》

特别要吐槽男女主的造型,小11才二十岁出头,她的脸就有点崩了;星爵的大肚子非常的抢眼。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非常平面,没有什么塑造。

你看到角色的第一眼,就能预料到他们最后的结局电影改编自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原著插画集《电幻国度》,原著凭借迷幻诡异的画风吸引了非常多的粉丝,其中对于虚拟科技和人类精神的思考非常深入

《电幻国度》的故事在一个架空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因科技失控而陷入混乱。

人类通过神经科学实现了对巨型武器的脑控,战争形式被彻底改变,但这也催生了“机械癌”等灾难性后果。

神经刺激装置(如“中心刺激物TLE头盔”)使人类沉迷虚拟满足,丧失现实欲望,大部分人甚至不愿意摘下头盔,他们成为了现实世界的行尸走肉,最终导致人类文明崩塌

但是电影抛弃了原著的反乌托邦内核,也没有表现出原著的独特氛围感,沦为了一部平平无奇的公路冒险片电影的剧情是最糟糕的,对原著进行了非常低幼化地改编

《电幻国度》简单来说就是女主找弟弟的故事。

女主的弟弟是一个天才儿童,有多天才呢?

年纪轻轻就比肩爱因斯坦,大脑堪比超级计算机的那种。

(原作根本没有“超天才”的设定,而是脑间智能控制无人机驾驶员诞下的无数宿主中唯一存活的一个)有一天女主一家人出了车祸,父母去世,弟弟重伤。

女主醒来之后,发现弟弟失踪了。

独自生活的女主遇到了一个圆脸机器人,她发现这个机器人就是弟弟意识的载体,女主踏上了寻找弟弟的旅程在这期间女主还认识了买二手货的男主,他们走入了类似《第九区》的地方,那里是只有机器人的隔离区

在女主的意识里,弟弟是被一个戴眼镜,长得酷似成龙的医生带走的。

男女主找到了医生,通过交流他们知道,原来弟弟在一个专门做机器人的科技公司那里,公司需要弟弟的大脑来做机器人的服务器之后炸鸡叔演的机器人反派登场干掉了成龙医生,他还试图干掉男女主,不过在机器人的阻拦下,让主角们跑掉了

最后就是电影的高潮,机器人大战公司。

女主找到了弟弟,发现弟弟在一个生命维持装置里,弟弟希望女主关掉装置,这样外面的大战就会结束,女主内心十分痛苦,不想亲手杀死弟弟,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关掉装置男主的小跟班机器人赫曼也没有死,这个机器人应该算是影片的唯一亮点了

大战结束,女主还发表了一番演讲,制作了一段视频,美式大团圆,包汉堡结局,最后还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弟弟化身的机器人突然动了起来。

曾经带来了《美国队长2&3》《复联3&4》的罗素兄弟在离开漫威之后,交出的作品都如此平庸,《灰影人》《谢里》等等

对于创作者来说,网飞算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平台。

在高度自由和巨大成本的支持下,《电幻国度》算是罗素兄弟真正水平的体现了。

想到二位兄弟之后还要执导《复联5》和《复联6》,着实为漫威捏一把汗

 2 ) 水军和LBGT正在毁掉这部电影

充满想象力,为什么只上网络,完全可以上院线的,观影体验将翻倍。

故事不复杂,但足够新鲜有趣。

豆瓣打低分的祝你们天天看同性恋和国产伤痛文学电影 ,反正大部分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在这里都不受待见,随便出来一部同性恋电影,马上一群内心邪恶,表面正经的家伙就会去打高分!

还有一部分自以为品味无敌的影评人,你们完全可以去另一个星球互相捧臭脚,最好星球上都是同性恋和影评人,这个星球就叫BIG GAY,你们可以在那里快乐的生活。

还有一部分水军跟着影评人打低分,他们是为了维持自己账号的真实性,现在地球的电影都快消失了,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你们这帮无知且自大的家伙们在毁灭电影,而忘记了快乐,忘记了电影的快乐!

去吧,快去BIG GAY 星球。

 3 ) 谁可以牺牲?

机器人设计的都很喜欢【一分为二,从世界到人】影片从“天才的大脑”开始,让我们接受一种设定,一个比“爱因斯坦”更天才的大脑可以改变世界。

随后故事设定开始急速压缩进一段十分钟的叙述中,快速制造了一种对立:人和机器的对立;以及解决这种对立的方式——伊森发明的神经投射器——一种可以把自己大脑分成两部分的机器。

大概就是你的本体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享受虚拟的休闲,而机器人实体作为你的“分身”去工作。

于是,大部分的人都沉溺在虚拟世界,而让投射出的机器人去工作。

简单来说,你的分身可以投射进一台机器中。

(但这个设定似乎在故事后期并没有被强调,而仅仅简化为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工具,甚至出现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小bug)于是,这个世界被简单地一分为二,人的世界和机器人的世界;人也被一分为二,本体和投射体。

但后者有些设定模糊的地方在于,有些时候这个设定似乎不需要本体去实时操作,但有时候又去强调本体在虚幻世界的沉溺性。

所以,在姐姐接受变成弟弟克里斯托弗变成机器人的时候,就显得有些突兀。

设定上的模糊性和粗暴,造成我对故事情绪上的脱离。

【藏在“壳子”里的软弱】非法倒卖隔离区内旧物品的小商贩(星爵挺自带喜感的)被客户用左轮手枪指着自己的时候,说:如果你本人站在这里,我想你没胆拿枪指着我。

而影片的反派伊森也表示,这个神经投射器可以让人忘记苦难和那些不幸。

的确,躲在能制造虚拟的“壳子”里,很多事情我们便不用去面对,这种不面对有时候会让我们逐渐断开和真实世界的连接,也会更多的暴露出冷漠、麻木和无责任感。

可能有人会说这就是“人性”,但我认为这是这种“土壤”引导出的人性的一面。

我们看似被网络连接的更紧密,但似乎与这个世界更疏离。

我们似乎在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去弄懂这个世界是如何彼此联系的耐心。

我们急于宣泄情绪,呼喊口号,我们开始习惯躲在网络这个“壳子”里,以为自己很强大。

我想,这才该是影片中虚拟世界的构建需要一颗真正“人脑”的原因。

【复杂和简单都不该简化】影片中的观念对抗简化到幼稚,同时又非常分散。

小商贩是战争的幸存者,他与他伙伴机器人的塑造表达出——机器比人更有人味。

而且影片中机器人的设计大多人畜无害,呆萌可爱的样子(设计得质感真好),很平凡且没有威胁,与其说像机器,不如说更像玩具。

这些机器都是人类的造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创造的工具和玩具。

人类希望自己从劳动中解脱出来。

或者说,资本为了创造更多资本,所以需要创造更多“没必要”的需求。

所以影片有一部分试图探讨机器与人谁更像人的问题。

但问题的核心其实是——人何以为人的问题。

可惜,拾荒机器人的出现,把这种主题性的探讨稀释了。

拾荒机器人似乎也是人类的一种影射,一切能为我所用的,我都会利用,其他全部不在意。

隔离区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镜像。

更可惜的是,这些各自都能引人思考的观点全都简单粗暴的简化成对抗,简化为一种直白的极端结论,简化成口号式的说教。

【资本需要把逐利的行为包装成救赎】我可以理解神经投射器似乎是现代人过分依赖手机以及手机应用的直接隐喻。

但因为这种依赖渲染不足,所以影片的最后,不论是克里斯托弗的离开还是因此造成的世界瘫痪并未带来情感上的震撼力和发人深省的反思。

(Oasis的《Wanderwall》的变奏非常好听)争夺弟弟的战斗,是资本逐利的本能举动。

故事中的反派试图将复杂的世界简化为一种体验,而把这种体验包装成一种“救赎”。

如果,我们把影片中的机器人都当做人,去思考机器人反抗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反抗源于剥削,而压制反抗其实是在压制“反对剥削”。

而这种压制也被包装成一种救赎。

难道我们连反对剥削的权利都不允许有么?

也许在资本的眼中,人和机器无异,如果你无法为我创造利润且不服从,那么你就是“无用”的。

但这种行为和这种依赖,也会经过层层包装和设计,让你误以为,你有“价值”。

在这个强调个人意识的今天,我们不能过多的对他人的选择和决定指手画脚,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和表达的权利。

但我想,我们至少都该思考一下,哪些是真的“个人意志”,而哪些是被“设计绑架”。

【谁可以牺牲?

】 深究下去,这是个“扳道岔”的道德困境。

或许我们应该问,谁已经牺牲,或者,牺牲了什么,而这牺牲是否唤醒了什么。

这值得思考。

——————弄了个公号,叫“电影药”,欢迎关注——————

 4 ) 《电幻国度 The Electric State (2025)》:人机冒险,情感与科幻交织

《电幻国度》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人与AI共存的未来世界,通过细腻情感描绘与震撼视觉特效,吸引了众多观众。

影片讲述少女与机器人联手,在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寻找失踪弟弟,并揭露巨大阴谋的故事。

故事背景与情节:影片设定在技术崩溃后的1997年,人类被孤立在VR头盔中。

少女米歇尔与机器人科斯莫的冒险之旅,不仅是对亲情的追寻,更是对技术伦理与人性的深刻探讨。

亲情与AI融合:米歇尔与弟弟的重逢,以及她与科斯莫之间的深厚羁绊,展现了亲情与科技的完美交融,触动人心。

这种情感纽带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让观众在科幻世界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视觉特效与动作场面:影片的视觉特效堪称一绝,尤其是机器人攻击与冒险场景,规模宏大,细节精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罗素兄弟的典型动作片风格,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电幻国度》以其独特的科幻设定、深刻的情感内涵以及震撼的视觉效果,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

它不仅是一部科幻动作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亲情与技术的深刻探讨之作。

 5 ) 就让身体腐化在娱乐的天地

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今天来聊一聊Netflix刚上的新片。

导演罗素兄弟几乎已成为漫威电影的代名词。

《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作品不仅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也让无数影迷为之热泪盈眶。

回想2019年被同学请客观看《复仇者联盟4》的场景,看到钢铁侠的那句爱你3000,全场都是抽泣声,唯我一人在状况外,因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漫威电影。

或许是因为接触得太晚,后续补看系列前作时,再难与整个漫威宇宙建立深刻的情感共鸣。

《电幻国度》虽未打着漫威的旗号,却在叙事、视觉风格和角色塑造上散发着熟悉的漫威气息,仿佛是一部隐藏在科幻包装下的非官方超级英雄电影。

影片改编自2018年西蒙·斯塔伦哈格(Simon Stålenhag)的同名插画小说,原作呈现了一种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反乌托邦氛围。

故事围绕一名年轻女子和沉默的机器人穿越美国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沿途遍布废弃的战舰与无人机。

在这一架空历史中,机器在20世纪迅速获得意识,并发动对人类的战争,最终人类勉强获胜。

进入平行的90年代,极端资本主义与虚拟现实彻底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纽带。

人们沉迷于类似VR一样的神经投影器,能够接入虚拟世界,肉身会陷入半植物人状态,对现实失去感知。

原作充满强烈的丧失感,这种丧失感根植于人类对“繁华末日”的哀悼。

罗素兄弟原本可以借助这一题材,对人类过度依赖科技的现象进行反思,让影片朝着《机器人总动员》式的主题发展,即文明的极致繁荣最终走向毁灭。

另一种可能的改编路径是从暴力的角度切入,探讨佩戴神经投射器进行战斗的过程中,角色如何逐渐沉溺于类似电子游戏的快感,最终对暴力失去现实感知,从而造成更大的灾难。

但他们还是选择最终回归到传统的商业叙事模式,与《复仇者联盟》如出一辙,采用了典型的超级英雄公式,将科技反思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邪恶企业阴谋论”,这一切都是幕后资本家为维持所谓的“和平”而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牺牲。

这个逻辑几乎就是灭霸2.0,反乌托邦的精神内核最终沦为单纯的动作冒险,核心情感仍旧围绕着最传统的亲情与友情展开,所有危机都能靠几句激励人心的台词化解,在嘻嘻哈哈之中,又一场毁灭世界的计划被英勇无畏的主角所制止。

如今的爆米花电影在营造“温暖”氛围的方式上,似乎与国内的“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并无太大区别。

所谓温暖现实主义,往往在呈现社会问题时,选择回避真正的困境,以一种理想化、过度美化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使问题的棱角被温情所消解。

类似的模式在这部电影当中同样可见,表面上展现人类沉溺于神经投射器,但故事的进展与这个社会现象没有任何关联性,结局又突然地回到这个问题,且往往伴随着某种口号式的价值宣扬,例如鼓励观众“回归现实”“拥抱社会”“珍惜真实的生活”。

这种理想化结局和看似充满“营养”的价值观,实际上是某种空洞的安慰剂,既缺乏对现实的真正剖析,也未能提供任何可行的反思路径。

试想一下,如果哪天有个人勇闯网络中心把全世界的网络都给断了,让你不能再打游戏,不能再刷小红书,你还会把这个人说的话当成谆谆教诲铭记于心吗?

从设定来看,整个故事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随便举个例子。

既然角色们生活在一个神经投射器主导的世界,虚拟现实与机器人替身并存,为什么学生仍需线下上课?

而更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是线下课程,教师为何还要强制学生佩戴神经投射器?

这不是在没事找事,画蛇添足吗?

台词设计同样存在问题,明明是个声控灯,还要大喊一声Clap on再拍手,生怕观众看不懂拍手与亮灯之间有直接关系。

当女主角在车后座找到快递,她竟然需要将快递上的信息完整地念出来,这种处理方式更像是为了观众服务,给观众喂信息,而非符合角色在现实中的行为逻辑。

影片的情节推进几乎完全依赖巧合,缺乏铺垫和必要的逻辑链条。

女主角偶然间打开养父的后备箱,发现快递,而这个快递上的地址恰好成为她的下一步行动目标;在荒野逃亡时,恰巧遇到隔离区的机器人,而这个机器人又恰好带他们进入隔离区;在隔离区陷入困境时,又正好碰上送信的小机器人,而这封信又恰好成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驱动力。

所有的情节推进都像是天降神兵,让观众在缺乏情感投入的情况下,被剧情机械地带往下一个场景。

不过这也是罗素兄弟的强悍之处之一,他们所营造的压迫感会让观众暂时放弃思考,而去忽略内里的逻辑问题。

简而言之,他们不擅长修补逻辑,却很会隐藏逻辑。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视觉效果、动作设计以及节奏控制都符合商业大片的标准,某些细节处理也颇具讽刺意味,比如台词中提及“花生先生与克林顿总统签署投降协议”,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历史解构。

但相较于已有的电影,完全没有任何突破,难以找到真正值得称道的亮点。

这不禁让人思考,电影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单纯提供视听娱乐,还是应当在美学或思想层面有所启发?

罗素兄弟的作品在工业体系的精密运作下,成功制造出一部“没有缺陷”的电影,却也因此失去了个性与深度。

这样的电影让观众沉浸于标准化的视觉快感之中,逐渐误以为这就是电影的全部,而那些真正能够触及现实、深刻描绘世界的作品,反而在主流市场中变得可有可无。

这种娱乐至上的消费模式如果持续扩张,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情。

长此以往,电影世界将充斥着越来越多绚丽而空洞的作品,观众将被这些包装精致、却缺乏深度的故事所麻痹。

我们会越来越容易被表面上的情感宣泄和心灵鸡汤打动,却再难看到那些真正能够直击人心、引发思考的影像。

对于电影而言,最可怕的并非失败,而是成功得太过安全,以至于让人遗忘了它本应具有的探索精神与艺术价值。

个人评分:1.3/5🌟🌟

 6 ) 五十行看懂《电幻国度》原著的赛博废土故事

0.原著是一出世便艳惊四座的神级科幻图像小说;其中的几幅科幻画传遍互联网;0.1. 该系列一共有四本,依次是:《电幻国度》《环形物语》《洪水来客》《末世迷宫》;0.1.1. 剧情之间有微弱的联系;0.1.2. 第五本《零点日落》(Sunset at Zero Point)没有引进出版;0.2. 此次罗素兄弟的电影,主要使用了原著的一些图像元素,对原著本身的科幻设定只用了一些皮毛,然后用Netflix模板“速成”,增加了很多人物和情节;0.2.1. 原作确实有些晦涩,真相隐藏在图像和少量文字线索背后;0.2.2. 所以电影的改编无可厚非,可惜的是原著的特殊气质被彻底抛弃了,变成了一个低幼版的爆米花科幻故事;0.2.3. 如果剧情和气氛更靠近《末日生存者》会好很多;1.故事充满了赛博朋克、废土、末世、未知巨物、神秘神祇崇拜;1.1. 核心设定是:人类在六十年代便掌握了神经元技术,即从大脑读取、复制信息并将信息输入大脑;1.2. 紧接着便实现了将这些信息在操作员和无人机之间进行无延迟传输;1.2.1. 这里的“无人机”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DJI无人机,而是“无人驾驶的机器”,这一点和电影中远程操作的机器人类似;1.3. 当人类可以控制人类大脑里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1.3.1. 将百上千、成千上万、乃至更多的人类大脑连接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

1.3.2. 如果可以的话,在这样一个大得多的神经网络之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呢?

1.3.3. 【看到这个设计,我骂电影没拍好,它不冤吧?

】1.4. 于是,一种新世纪技术邪教——“人机一体派”便出现了;1.4.1. 传闻它脱胎于军方的“蜂巢思维”;1.4.2. 所以原著中会有很多巨大机器,牵出无数电缆,每一条电缆,都连着一个戴着Sentre神经刺激装置的人类,也就是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头戴装置;1.4.3. 但这种连接具有很大的副作用,死亡率极高;1.4.4. 我们至今不知,到底有没有产生那个可怕的超级意识;2.战争持续了七年,史称“神经元战争”;2.1. 交战双方是“人机一体派”和联邦军队;2.1.1. 联邦军队最后依靠操作员操作无人机而获胜;2.2. 吊诡的是,人类开始普遍信仰防御技术之神;2.2.1. 作为对防御技术之神的献祭,联邦操作员的孩子全是死胎;2.2.2. 人类,越来越少;3.图像小说一开始发生在美国莫哈韦沙漠,此时加州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州;3.1. 女主,“我”,米歇尔,带着她的机器人伙伴,蹦蹦,前往自己的目的地;3.1.1. 整体活动范围都在米国西海岸几个州,加州、内华达州等等;3.2. 幸存的人类之间,人类和机器之间,通过神经成像网络相连接;3.2.1. 所以世界到处都有高大的挂满藤蔓一般粗大线缆的“神经成像塔”,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信号塔,但要大上数倍;3.3. 机器能源都来自于“钒电池”;3.4. 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3.4.1. 比较突出的是ALA突击舰的造型;4.1. 原著中,联邦和“人机一体派”都在追逐米歇尔的弟弟;4.1.1. 也就是机器人蹦蹦背后那个用神经投影仪控制它的小男孩;4.1.2. 但原因很复杂,电影里给出的理由太过简单,那么大的神经网络,怎么可能依靠一颗儿童的大脑;4.2. 实际上,“人机一体派”认为存在所谓的“脑间之神”;4.2.1. 这位新神,一直试图通过战争为自己赋形;4.2.2. “人机一体派”认为,拥有超级智能的“脑间之神”,在七年战争之间,至少孕育了一个胎儿;4.2.3. 这个胎儿携带着完美的非人类基因组;4.2.4. “人机一体派”有义务确保超级智能可以以生物化的形式生殖、繁衍下去;4.2.5. 他们都认为,米歇尔的弟弟,就是那个超完美胎儿;5.原著在一片海滩上戛然而止;5.1. 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沉默;5.2. 期待这么好的背景故事,可以翻拍成容量更大的剧集。

 7 ) 人类的终点是被机器人奴役还是变成机器人?

作为消遣点开了小11主演的电影,不温不火的开局,但却引出了一丝好奇,姐弟情深会是剧情的主线吗?

带着疑问继续观看了下去,不算太新的设定:人类开始大范围的使用机器人,机器人开始拥有自主的意识,机器人试图“掠夺”地球人,人类用mindcast将金属&强大的人类意志结合,人类战胜机器人,人类开始抛弃易碎易腐的肉身,走向金属&意识相结合的metaverse。

没有看过原著,但电影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是近年来,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逐渐引起更多人重视的观点:回归三次元,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那个能用手触摸到的人,珍惜那个能轻轻呼唤你的名字的人,珍惜身边那个拥有着易碎的肉身却同时拥有着最丰富的情感的人。

除此以外,姐弟之间细腻的情感和对彼此的信任,也是如同夏日里的一股清流,清透而明亮:是一起背诵最爱的卡通的台词,是理解你的特别但又希望把你推举得更高的期待... 属实很难在其他爆米花电影里看到,尽管影片的表达手法,和其他的亲情线并没有什么不同...私心以为,可以有更多能够挖掘的方向。

比较诟病的可能是故事逻辑和脉络并不是很经得起推敲,剧情和矛盾的激化也稍显无力,大战的画面肯定也不如漫威的大制作来的震撼,在我们这些吃过“细糠”的观众眼里,这些都可以成为败笔。

然而,在疲惫了一天之后的轻松一刻,电幻国度还是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8 ) 其实还挺好看的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看看特效和设定,看看星爵炸鸡叔小11就可以了。

看完之后我又重温了一下尼尔机械纪元,这种体验还是挺好的哈哈哈,那些关心几个亿投资就拍烂片的高精尖点评家别来看,还是小清新文字片更适合你们,别喷我,溜了溜了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紫薯布丁

 9 ) 本来可以比肩黑客帝国的设定

书很贵,瑞典的插画家贡献的插画的背景更阴暗忧郁,人和机器的战争背景本来和黑客帝国很像,而这里人类用神经投射器赢得了战争……而神经投射器滥用的结果就是人类沉迷进入虚拟空间,现实世界渐渐崩坏,而虚拟空间的复杂产生了智慧生命脑间智能,它渴望得到一具身体……这么巨大的世界观,黑客帝国,赛博朋克2077,人工智能,编剧信手拈来都可以是不错的科幻片。

可你看看到电影,大投入大制作,我感觉就是在看一个破破烂烂的游乐场,人机大战全靠丢东西是吧,寻亲之旅后面变成了头号玩家,也许很适合小朋友,

 10 ) 2025美国电影 《电幻国度》高清英语中字1080p资源分享

《电幻国度》(The Electric State)是一部由罗素兄弟(乔·罗素和安东尼·罗素)执导,米莉·波比·布朗和克里斯·帕拉特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改编自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漫画。

《电幻国度》资源链接:https://pan.quark.cn/s/f9e10f2e8490提示(建议复制后浏览器搜索打开即可,手机用户长按复制打开)保存后下载速度很快资源完全免费,不会收取您任何费用,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公开分享资源。

剧情简介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复古未来主义色彩的1997年,人类社会因技术灾难陷入混乱。

主人公米歇尔(米莉·波比·布朗饰)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少女,她在家中意外收到一台奇怪的机器人,而这台机器人竟是她失踪的弟弟送来的。

为了寻找弟弟,米歇尔带着机器人踏上了穿越美国西部的冒险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电幻国度》短评

编剧确实很烂,浪费了那么多顶流明星。缝合的东西太多结果所有的人物都纸片化了。当作动漫来看就行了。视觉效果就很不错。屠夫有悲惨世界的警长的影子。

9分钟前
  • 飘叶随风
  • 推荐

两星给🤖们的设计,一星给星爵的贫嘴。

10分钟前
  • DJ
  • 还行

整体蛮温情的一部机器人题材电影,适合小朋友看。有些功能性机器人的创意,还是有意思的。

14分钟前
  • 雪松勿忘绿
  • 较差

看完了,还行,低配版头号玩家,看的是枪版

16分钟前
  •  小 刚💬
  • 力荐

别又改成烂片吧

17分钟前
  • 影娱盘点君
  • 还行

6.5分。特效部分还算不错,故事太拉跨。感觉好莱坞已经好久没又有创意,完成度又高的科幻新作了。整体来说有点类似《未来战警》,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无论是人和机器的关系,还是人格转移,甚至无良公司等等,几乎每个细节都那么似曾相识,然后拼成个无聊的混合物。。。造型风格还算有趣,有点类似《天外来客》,说起来2代今年是不是要发布了?

20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难看的儿童片。

23分钟前
  • 破_
  • 很差

内容比较新奇,机器们都挺有感情的。 中间部分男女主对手戏有点无聊,结局看得有点迷糊。

28分钟前
  • dExt3r
  • 推荐

看了之后还挺喜欢的 还是好莱坞三段式 没啥新鲜的 但是就爆米花电影来说 真的是挺合格了 一个科幻外壳的亲情片 角色基本都是纸片化的 这也是商业片的一贯弊病了 没啥好重复吐槽的 但是剧情节奏本身还是很复古的 出现问题总能及时解决 不拖沓 就是油门到底剧情一路向前 加上特效和好莱坞传统设定 反正他们也搞不出什么新鲜花样儿了 当个乐子看真的就还行 不细品就还凑合能吃 倒是11姐真的早熟 颜值上来了 看着真顺眼 这孩子可是我们看着长大的 没拉胯 挺开心的 为了她多加点主观分 三星半加 无脑可看~

33分钟前
  • 本来不吃素
  • 推荐

狗屎

38分钟前
  • Emma
  • 很差

轻松无脑

41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还行

多一星给套娃机器人的idea

45分钟前
  • 茶卡
  • 较差

就爱这个调调,看完好想买一堆周边

50分钟前
  • 碧蓝怒火
  • 力荐

只要有可爱机器人我就不会打低分

52分钟前
  • WakeyWaikei
  • 推荐

科幻過家家,一個關於反抗與平權的故事,硬生生被講成了找弟弟、救弟弟的故事。堆砌了各種套路化的情節,一眼望到頭的故事,反派沒完沒了地童年創傷。雖然機器人的外形被玩具化,其實也可以講出有深度的科幻故事,反烏托邦設定卻政府惡行幾乎隱身,終究淪為只為娛樂服務,而且最諷刺的是,機器人反抗軍的領袖是人類,而彩蛋的弟弟復活更是讓之前的犧牲煽情如同一個笑話。Chris Pratt的角色好邊緣,所承擔的人類與機器人友誼並不動人,刪去角色也並無影響,Millie Bobby Brown的角色也可以負責人機友誼。

5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还行,确实是现在该考虑的人和人工智能如何相处的议题。但是特别罗素兄弟,就是调子起很高,最后形式主义化,而且必须要有运动会一样的打斗场面……

57分钟前
  • 桑下
  • 还行

好赞,超多可爱的🤖,简单的故事没什么不好,反而多了很多纯真。

1小时前
  • 本机
  • 力荐

好美式啊

1小时前
  • toishiki
  • 还行

可能是没什么预期,感觉还能看,只不过情绪宣泄不够,桥段也比较老套。

1小时前
  • 无忌
  • 推荐

1小时前
  • !。!。!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