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是还可以的,但是吧,我觉得细节没有刻画好(虽然对电影似乎要求不应该那么高)女儿的恋情来的有点莫名其妙的,然后离开的又有点…牵强?
最后在一起的又有点莫名其妙,此外,怀军这名字和我爸名字一样,真的很出戏,我每次听到“怀军”的时候都一颤,不过蒋龙长得帅哈哈哈(开个玩笑,我爸也帅~)我觉得剧情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能理解李妍,她和妈妈之间我也能理解,但是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主角到底是母亲女儿还是可乐,如果是母亲女儿的话,我觉得跳的太过于…脱了…如果是可乐的话,但是又感觉在电影后期关于可乐部分又有些潦草,感觉好像大部分还是关于李妍个人的一种…救赎?
让李妍从自责中解脱?
不过这个电影对养狗人来说真的很好哭,看到可乐最后生病的时候就想到我自己养的边牧,真的忍不住,希望世界上的狗狗都能开心快乐、健康平安!
希望所有父母和孩子也能够幸福快乐、自在平安!
最后的最后,蒋龙张驰!
我居然能够看到你们俩合体!!!
超爱的!!!
“再见,李可乐”是一个有点悲伤的题目,让人意识到这部电影是关于告别。
电影一开头是美得令人窒息的冬天阿勒泰雪景,高高的镜头俯瞰大雪覆盖的山坡,一个爸爸带着女儿滑雪、拍照,接着他们休息,一边吃面条一边讨论照片,场面温馨有爱。
再接着,一辆游览车由远及近,喇叭喊着“滑野山啦”,女儿激动地拉起老爸要去,连面条都没有吃完。
殊不知,这是他们离别的开始。
野山坡尽头是悬崖,女儿带着耳机滑雪听不到老爸的呼喊,老爸于是拼命滑到山坡尽头,拦住女儿往下哧溜。
女儿刹住了,这时候,咔,爸爸身下冰层断裂了……这是一个生活在成都的平凡小家庭——现在拍市民生活的电影很喜欢把地点放在川渝,可能川渝饭菜好吃,方言好听,邻里巴适,烟火气又浓、生活又写意,是大家所憧憬的美好俗世吧。
爸爸是个生意兴隆的串串店老板,妈妈是老师,女儿上高三成绩还不错。
要不是滑雪事故导致爸爸去世,这就是一个普通而快乐的家庭。
但现在,母女不但各有伤痛,彼此之间也有着隐秘的仇恨:妈妈是不是会想,要不是女儿非要去滑雪、非要去野山、滑雪还非要带着耳机,爸爸就不会出意外?
女儿是否恨妈妈为病床上的爸爸做出了拔管的决定?
小狗可乐就像一个天降福星般来到这个家庭。
它是宠物店里好几千块一条的漂亮的浅色拉布拉多犬,原本是没可能和女孩李妍(谭松韵 饰)发生交集的。
但是它自己选定李妍做主人:它扒开笼子门和店门,跑出去找李妍,甚至一路追到她家,追到学校。
李妍要收留这只“流浪狗”,妈妈潘雁秋想要拒绝,但是,当她因为小狗乱吠而退后两步的时候,一台电线断了的吊扇砸在她刚才所站之处。
面对这么一位“救命恩人“,她没法说出反对的话来了!
小狗可乐,就这样进入了李妍和潘雁秋的生活。
它跟着李妍,到她和爸爸的“秘密基地”探险;它在广场上撞倒了滑板少年张怀军,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纯真青涩的友谊;妈妈看到它趴着阳台边沿往下看,也跟着看,一起偷窥两个少年人在楼下开心的笑容。
在川渝,每家优秀的串串店都有独门秘方,爸爸去世后,他们家的店因失去独家风味而差点倒闭,是小狗带着他们找出合作的辣椒面店,又把一瓶可乐碰倒在锅里,意外找回爸爸的风味……从狗贩子手里救出可乐,可以算是电影前半段一个高潮。
张怀军提供情报,说“狗贩子今天会卖一只拉布拉多”,两个人赶到现场,发现正是可乐!
于是拽住狗贩的三轮车,和狗贩打斗,狗贩子骑着三轮车逃跑,他们又跟在后面追赶,眼看就要追丢,忽然,一位女侠横空出世!
正是老妈潘雁秋。
只见她骑着电瓶车,紧跟狗贩大骂,后来更横过电瓶车,别停三轮!
从地上爬起来,她英姿飒爽地左右开弓,把狗贩子抽得鼻青脸肿!
仿佛在这一刻,她反击的正是命运的不公!
可乐被释放后,还跑回狗贩子的窝藏点,把他偷的狗全放出来了,在警察面前立了大功!
这一段“中国式飙车”“汪汪队立大功”真的超可爱。
闫妮演的老妈潘雁秋,有着她演客栈老板娘佟湘玉的风采,威严里带着一丝笨拙,坚定里带着一丝女性的风情。
暗恋李妍的张怀军和她的对手戏总是非常搞笑:“潘……潘老师好。
” “三班张怀军啊,我知道你。
”潘雁秋不满女儿成绩下降还早恋,而女儿对她的独断很生气: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就给爸爸拔管了?
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就把工作辞了?
大吵一架后,女儿带着狗出走,无处可去,在张怀军家过了一夜。
第二天,她怒斥女儿:“你说过爸爸带你去滑雪,你就高三好好努力,现在爸爸用生命完成他的承诺,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把女儿摒弃在家庭重大决定之外会让她愤怒,但是提醒她成为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却真的管用。
从此以后女儿静下心来学习,终于考上了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系。
妈妈提醒她,你可以上任何你想要上的学校,不用为爸爸改变决定,女儿说,这正是我的决定。
此后生活继续。
女儿去上大学了,妈妈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和气的中年人张叔叔;可乐变老了,脸上黑色的部分变得灰白;女儿不再是高中生打扮,而有了长卷发和时装;她和张怀军始终异地,无法捅破窗户纸。
毕业的时候,妈妈带着她去了西昌,见到张怀军,在夜晚眺望火箭发射的时候,她对他说:“我们永远在一起!
“两个年轻人的眼睛里都有小星星。
再接下来就是终章了。
谭松韵穿上婚纱的样子,真的好美啊!
本来说好要让狗当花童,突然发现狗病了,送到医院,医生发现是脑癌。
在她结婚那天,狗狗自己拔掉输液针管,摇摇晃晃地穿过城市,闯进婚礼现场,陪伴她走上舞台。
这一幕真是让人飙泪。
婚礼结束了,把狗送回医院。
医生说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治疗它,脑癌大概能拖一个月,但越拖越痛苦。
他们于是签字同意安乐死,但妈妈的手无法签下去,女儿接过那张纸,签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她理解了签字同意给爸爸拔管的妈妈。
再见了,李可乐。
这部电影以告别开始,又以告别结束。
悲伤的基调之上,却是迷人的烟火气,人走出伤痛的努力,和温暖的感情。
电影其实也多少有点暗示“小狗是不是爸爸转世的啊?
”但是这点超现实的东西,始终停留在悬念之中。
小狗李可乐超出普通狗的厉害之处,被拍得很卡通,你会觉得这些情节与其说是写实,不如说是人类的美好想象——狗主人常会觉得自己的狗很厉害,除了不说话什么都知道,觉得它参与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还觉得它给自己带来好运。
不过也许,狗就是这样一种超能力动物吧。
作为一个家有狗子的资深铲屎官,当然要去电影院看李可乐呀!
阵容还是可以的,有吴京闫妮这样的老戏骨,还活捉了一只蒋龙,狗狗也是个大戏精啊,演技简直了,眼神里都是戏。
只有养过狗狗的人才能体会,狗狗真的就如同家人一般的存在。
我们家的大金毛,也会像电影里的可乐一样,在家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会很努力地拉架;在我哭的时候,会很慌张地来抱我;在我工作的时候,会静静地待在一旁陪着我……我每一次望向它的时候,它都在望着我。
我的眼里,有生活,工作,鸡毛蒜皮的琐碎,而它的眼中却只有我。
我常常觉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天使,会不会就是狗狗的模样。
毛孩子真的好像无言的天使,它们什么都懂,只是不会说话罢了。
你好,李可乐李妍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而感到深深自责,幸福的一家三口瞬间变得支离破碎,而李妍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岌岌可危。
这时候,一只很有自己想法的拉布拉多小奶犬,不管不顾地闯入了母女俩的世界。
从最初母亲的反对,女儿的坚持,到达成约定,李可乐正式加入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它虽然不会说话,能做的有限,但它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陪伴保护着母女俩。
李妍从照顾可乐,到依赖可乐;从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到重新振作起来,母女俩之间缺失的那一块感情,被可乐一针一线地缝补上了。
你好呀,李可乐,谢谢你,治愈了我,并教会了我成长。
再见,李可乐可乐就这样陪着李妍高中毕业,又陪着李妍大学毕业,陪着李妍出社会参加工作,最后陪着李妍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为了陪伴李妍人生的这一小段旅程,可乐却用尽了它整整一生。
当面颊花白的老年可乐,独自拖着沉重的病体,来到了李妍的婚礼现场,穿着婚纱的李妍立马蹲下来,就在这个时候,可乐将头往李妍的额头上轻轻一靠,那是它在做最后的告别。
李妍突然就懂了,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李妍仿佛真的感受到,爸爸呀他原来一直都在。
这么多年,在李妍心里,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就是母亲自作主张同意了为父亲拔管。
多年后,可乐患病,医生告诉她们,它会很痛苦,建议安乐死,这个和当年一模一样的情况又抛到了母女俩前。
这一次,李妍最终才理解了母亲当年的选择,她从母亲手里夺过那张安乐死同意书,并在上面签了字。
母亲很欣慰,女儿长大了,成熟了,也能担起责任来了。
打了安乐针的可乐,在李妍的抚摸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再见啊,李可乐,谢谢你,陪伴了我,并教会了我离别!
观后感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也没有刻意煽情吧,但就是看着看着会情不自禁地掉眼泪。
都说世界破破烂烂,小狗缝缝补补,有小狗的电影怎能不温情呢。
铲屎官们可以冲,当然亲子家庭也适合带着小朋友去看。
影片并没有设计多么强烈的冲突,更像是一个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流露于日常生活里的情感虽平淡却细腻。
比如每一年偷偷买下来的三十克黄金,是父母攒给女儿出嫁的底气;李妍藏起来的滑板,是她难以释怀的自责……电影结尾的一句话很戳人:愿此生相见的人,真的会再见。
小时候,懵懂无知时也曾问过大人: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呢?
大人就会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人死了以后,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仍然在天上陪伴着他们爱的人。
那时候,深信不疑。
或许,那些我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人,他们真的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呢,是真的也好,是愿景也罢,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逆转,唯有向前看啊,因为爱你的人,肯定也不希望你困在过去……相遇之时,好好珍惜。
离别之时,好好告别。
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实话说,走进电影院之前,对《再见,李可乐》的期待,不过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萌宠亲情片,温暖但未必深刻。
但电影进行到中后段,场内窸窸窣窣啜泣声此起彼伏时,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肤浅认识。
简单没有花哨的故事模型,主题却极其现实和深刻,小细节的高光刻画,直击人性的最大软肋,与其说我们是被故事打动,不如说是影片照见了日常生活。
人性的最大软肋,是关于我们如何和最爱的人告别,这样的生死命题。
从普通幸福的三口之家到千疮百孔的支离破碎,短短一瞬,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前一刻,父女还在有说有笑拍照,下一刻,父亲跌落万丈深渊,摔成毫无知觉植物人。
影片第一个情感爆发落在了是否拔管,放弃治疗的关键点。
高额医疗费用已掏空一个普通家庭的家底,躺在病床上的父亲丝毫没有起死回生的迹象。
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医疗支出,一边是躺在病床上毫无尊严和生命质量的至亲,以及起死回生的渺渺希望。
这是无比艰难的决定,对一个生命的决策权,落在了母亲的签字笔上。
发展到这,爆发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第一个矛盾,母亲执意拔管,女儿不忍放弃,只要爸爸物理性活着,那我就还有爸爸。
由此,折射出身处两个不同阶段的人,面对生死的不同态度。
女儿代表年少时的我们,第一次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状态,幸福人生里的一声惊天巨雷,一夜之间被迫长大,好像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们才知道人是会死的,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爱的人依然会离开。
小小的身体,尚还稚嫩的年纪,无法消化掉这样的事实。
她埋怨妈妈,签下了放弃治疗的承诺书,埋怨妈妈,以“为爸爸好,为这个家好”名义让她永远失去了爸爸。
年少之时,总是把生活想得很简单,对生命的理解又太浅薄,被命运之手一拳打懵,困在原地许久,但失去至亲的感受却惊天动力,在痛苦的深渊里,我们无从知道,失去不仅仅是意味着再见,也孕育了新生。
母亲代表了一位坚韧女性形象,经历过世间无常,明白生命尊严的重量,知晓离去的人走了,剩下的生活,要往前看,家庭重任的担子,她要扛起来。
她甚至没有时间难过太久,回到成都后,扭脸投入到了鸡毛蒜皮的生活,丈夫留下的串串店和就职的学校两头跑,在维系家庭和生存的辛苦和失去丈夫的痛苦中,奋力前行,步履不停。
从此以后,是妈妈,也是爸爸。
难过的时候怎么办?
她会编辑短信,向另外一个世界的丈夫悄悄倾诉,她将自己承受的痛苦掩饰得那么深。
妈妈的台词里,几乎没有一句是对痛苦的倾诉和抱怨,我们只看见她一路狂奔的背影,疲惫却果敢。
在操持串串店、本职教学工作、无暇顾及照顾女儿的冲突下,她毅然决定,辞去教学工作,选择维系串串店营业,全力照顾马上面临高考的女儿。
放弃稳定的工作,她没有犹豫,因为女儿的前途输不起。
面对偷可乐的狗贩子,单人上阵,三拳二脚,打懵狗贩子,丝毫不退却,面对要保护的人,弱女子也可以是超人,这是母亲的天性和职责。
她不是不懂得热爱生活,做了很久很久别人的妈妈,做了很久很久别人的妻子,做了很久很久和痛苦相处的人,她还是她自己。
女儿已经上了大学,最大的使命任务完成,重拾旧日爱好,开始画画;也开始接纳生活里有新的人出现,一个人生活许多年后,终于又变成了两个人,这一次的勇敢,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女儿与妈妈的和解,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释怀,一切都有迹可循。
什么是勇敢?
妈妈其实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告诉女儿。
勇敢不是我没有痛苦,勇敢是带着痛苦往前走;勇敢也不是对抗,勇敢的另外一个近义词是接纳,接纳生命的无常,接纳痛苦的发生,也接纳痛苦会过去;勇敢就是接纳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并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多年后,我就成为了你。
身患重病的可乐,也到了要和这个世界告别的那一天,它奄奄一息,虚弱无比,像极了多年前躺在病床上,插满管子的父亲。
这一次,女儿到了足够勇敢的年纪,握住妈妈犹豫的手,先一步签下了名字。
在漫长的人生里,你我都终于知道,没有人逃得过人生离别的功课,最好的告别,是我爱你,我会记得你。
剧情毫无新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情节。
为了救女儿而意外死亡的父亲,为了女儿拼命努力的母亲,适当时间出现的命运注定的狗狗, 不离不弃的男朋友, 一直在身边的亲密好友……一切约定俗成的套路和情理之中的内容。
你不能说这是一部烂片,但它绝对不是一部叫好的片子,剧情不是很紧凑感觉有一点碎,但它本身内容也不是很深非常浅,可以看但也就是可以看而已。
前半部分的情节看的我很生气,完全没有办法共情女主李妍,甚至还有一点生气,明明是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了父亲的去世,为什么还要把这种愧疚感通过拔管的事情推给母亲呢?我能理解电影表述的孩子的成长,犹其是后面给可乐安乐死的情节也表现了出来,但是前面的过程就是非常生气,无关乎演员的演技加成就是这一行为和内容生理性讨厌。
我希望魏老师的串串店赚了好多钱,望她希未来的生活开心幸福,真的能走出失去丈夫的痛苦,平安祥和的度过剩剩下的日子。
我想他一定知道可乐就是他的丈夫,所以无形中她也从可乐身上获得了慰藉。
看完之后好想养一条小狗,感觉会多一个人爱你。
PS:张弛的出现是我没想到的,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好喜欢蒋龙的演技啊,只要蒋龙一出现,感觉马上就会开心起来,而且演的表情很细腻。
不得不说吴京是会挑剧本的人,不管是主角还是客串,现在看电影有一种只要吴京出现这个电影就算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的感觉。
就像这个电影,他说不上好,但绝对算不上差。
电影还是挺感人的,虽然故事有些单薄。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不算轰轰烈烈,但是很温馨,很有温情。
电影通过一条名字叫做可乐的狗狗、一条突然自动出现的神奇的狗狗,讲述了女主角从悲痛、伤心到自责、怨恨,到无助、迷茫,再在矛盾碰撞、解决问题中慢慢感悟、成长的故事。
最终,她在真正成年、婚后终于理解了妈妈,跟妈妈和解。
在处理狗狗最终的生命结局的时候,女主代替或者说帮助妈妈签了字。
算是重现了她爸爸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妈妈的选择,相当于是一个轮回。
这一刻,女主完完全全理解并谅解了妈妈当年的选择,也相当于是她开始真正的告别了过去,面对未来,她选择了勇敢。
电影结尾,她再次到达阿勒泰滑雪场,打败心魔,重新穿上了滑雪板,勇敢的驰骋在雪山之上……她终于真正的从那场意外之中彻底走了出来,勇敢的面对未来。
电影的不足之处是情节有些简单,狗狗过于神奇了。
另外,看完电影,我以为是用两条狗演绎了一个狗狗可乐的人生,但看了演职员表才知道一共是三条狗狗🐶共同演绎的,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
这篇文章准备写很久了,一直不知道怎么落笔,一直拖到上映之时,却发烧了。
脑子走马灯似的过着各种碎片和有关无关的事情,莫名想到了很久前看到的新闻,老人连续八年吃毒蘑菇,只为在幻觉中见亡女一面,心酸中透着一丝好笑。
又想到我一阳的时候高烧在床,恍惚中好像真的看到妈妈很真切的样子又在我身边,确实感觉,有时候生一场病,出现一次幻觉,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可以再跟ta见一面。
也许要从【婚礼】说起。
其实我跟这个故事有“一场婚礼”的玄妙。
看完片的大家,很多都是被婚礼那场戏情绪戳中,而可乐送李妍迈入婚礼殿堂,也是导演原小说的高光时刻。
而我私人记忆的那场“婚礼”,是在我遇到这个故事的几年前,那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痛彻感受到人生悲喜无常与复杂,也许也是我真正迈入成人世界的节点。
简而言之,不知是爸妈隐瞒的太好,还是我对于他们之前的反常太粗心忽略,我回到老家参加同学婚礼,刚下车,才从爸爸口中得知妈妈已经肺癌晚期的事情。
我在脑子宕机的情况下去了那场婚礼,看着新人和双方父母满脸幸福喜悦,主持人的祝福词让人相信一切的美好生活都是可以被期待,被保证的。
我一个人在桌子上实在控制不住眼泪,在极致的幸福面前,突然降临的痛苦就显得更痛了。
尤其看到第一排坐着的新人双方父母,虽然我对婚姻从来没有期盼,更不认为婚礼是人生中不可错过的环节——这种感受与婚礼或婚姻无关,只是我很难不联想到,以后我人生的重要时刻,可能身边不会再有她见证了,那这些时刻,还真的有意义么?
几年后妈妈走了,能够预见的痛苦一样也不会少:节日缺席一人的寂寥,再也不会被回复的微信,因为也许潜意识在试图转移情绪/愧疚,而每每互相折磨的我和爸爸,那些充满悔恨的回忆随时可能一刀一刀刺来——为什么不能早点发现?
为什么没选择回老家陪她?
哪怕为什么没能在家多呆一天?
多呆一天也不会错过跟她见的最后一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痛苦变成了钝痛,遗留下的持续最久的隐痛就是当我绝望、难过、成功、快乐的时刻,她都不在了,没办法抱抱我,或者用那个我太熟悉的语气说我真棒。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片中李妍说的那句“你在就好了”。
当时我加入了豆瓣一个小组【癌症日记】,在里面宣泄了很多无处释放的情绪,也看到了诸多生老病死的无常与绝望,为很多其他人,其他家庭隔空共鸣,落泪过。
确实生死本是常事,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自然规律,只是死更像被人无视的暗面,人太愿意相信从刚出生就一直在听的“爸妈会永远陪着你”,习惯了所有人对死亡讳莫如深,仿佛它永远不会发生,或者发生前会给你礼貌敲门,让你有时间慢慢接受。
——人这一生,本该最花时间去学习的一个技能,却被大多数人避开了,学会了解和接受死亡和失去,其实跟加减法一样,是一辈子都会用到的能力。
我曾经一度叩问内心,自觉人生也许并无意义。
也在不自觉中,重建了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因为有值得珍惜的亲友,有可以带给自己价值感的工作,日常也会遇到形形色色但大多带着友好的陌生人,可以去学新的技能,网上有数不胜数的萌宠视频可以刷...人生像旷野,只驻足在一棵树的阴影下似乎很辜负这一遭。
更重要的是,妈妈走后,我逐渐发现她留给我的心理能量并没有消失,还在慢慢滋长。
我还记得刚知道她生病后跟我和爸爸爬山,夜晚的山尖,她大喊着自己一定会康复的自信和坚强;时不时会想起她对我的包容,像暖暖地陷进沙发里;想到住院时我俩挤在一张床上抱着哭,她却释然着说很相信我未来一切会好的,她没什么不放心的;情绪低落时给她发微信,知道不会收到回复,但起码我还可以对她倾诉;用她教我的方式洗衣服,包饺子...我的很多习惯都是源于她呀,她怎么可能彻底消失?
即使做梦相见,也许也是某种量子纠缠,当下的相遇也是快乐的呀。
感谢我的公司和导演的原著让我有机会遇到和参与这个故事,进行我一段人生的告解。
现实往往是一地鸡毛,照顾病人的消耗,亲属之间的互相折磨,经济的压力,自我和家庭的冲撞...现实的问题要沉重许多,但既然这个命题有机会以电影的形式去给大家造梦,我宁愿它是用一个最理想化,最“明面”的方式去讲死亡的“暗面”,把它当作一个乌托邦的故事也好,一个童话也罢。
如果节日空缺一人的时候ta以某种形式陪着你?
如果你和同样留下的亲人吵架时ta能出现调和?
如果你发出的那些短信,竟然会被回复?
——现实并不会如此,我深深共情于那些经历过相似人生经历的朋友,但至少我们可以在电影院里短短的100多分钟里,短暂做一个不理性的人,去圆梦。
我们值得做一场梦,哭完后再面对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李妍是个普通的女孩,不普通的地方在于她拥有很多爱。
潘雁秋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她有自己的局限性,也有自己的可爱。
李博宇是一个普通的爸爸,只是他在家人的回忆里,留下的都是美好。
我们跟着可乐的视角,用最淳朴和简单的方式,讲述这个家庭在生死大事下的普通故事。
看到一条观众的评论,在探讨片中有没有可能“李可乐”其实并不存在,我觉得李可乐确实可能并不存在,但,一定是以某种另外的方式存在的,可能是狗,可能以其他的形态,或者各种散落的碎片,停驻在你的心中。
“因为不知何时死之将至,我们乃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任意挥霍的源泉”,但愿我们都有更大的勇气面对。
电影上映,一段神奇旅程的节点到来。
感谢在此过程中给过支持、帮助、鼓励的重要前辈、同事、朋友;感谢所有有缘相遇的赋予角色魅力的演员老师;感谢所有主创;感谢素未谋面却给我启发的陌生人的经历。
5星给大家一起完成的这个并不完美,但足够真诚的电影。
特别纪念我的妈妈,谷庆宏。
——刘倩 2023.12.1
故事基本可以归入“玄学”的范畴,大概吴京挂了后,灵魂就附在了狗狗的身上吧。
不仅能预知风扇掉,还能关电闸,串串的配方也能搞定。
科学解释不了的事儿,交给玄学。
要说这开场的作死,大概也着实让人无语吧。
谭松韵和吴京压根就不像父女,情侣倒是说得过去。
堂堂的高中生,已经长成了社会人,所以,滑野雪这种事儿,也敢了?
真以为吴京是战狼附体啊。
闫妮最近的表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感觉面部僵硬,没有当年佟掌柜的风采。
老吴成了植物人,需要钱,亲戚朋友借了个遍。
但还是缺钱,于是辞了工作,专心搞串串,一个老师,现在能挣钱的机会多了去了吧,开个串串能美过老师,不太可信。
然而,即便是再多艰难,连店里的老郑棺材本都掏出来了,给女儿留的金条硬是没动。
也不知道这老郑前世是欠了他们一家还是怎么的。
然后,狗狗就出场了。
老爸死了,做决定的那个不是谭松韵,她有大把的委屈。
一分钱逼死英雄汉的境遇她没办法体会,毕竟一块滑雪板就花了七千。
从这方面来说,貌似这串串,确实很来钱。
谭松韵的表情,说是中年妇女也有人能信吧,演高中生实在太违和。
而对于这个决定,成为母女之间永远的刺。
这根刺,有没有机会消除?
大概是没有。
其实,大部分时候,做决定的那个才是最痛苦的。
这种痛,旁人无法体会。
所以,乘现在有机会,把“放弃紧急救援”给签了,自己的生命,自己做决定,不要把这个痛苦的决定,留给家人。
没有自尊的活着,大概只能称为“苟延残喘”。
这个道理,只能留给时间去解决。
谭松韵放弃了以前的理想,学了医学。
大概,这五年学下来,应该领会了生死吧。
最后狗狗也死了,她做的决定。
一直到此,她大概才能明白当初闫妮的决定。
然而,现实里头,或者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吧。
故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闫妮在追狗贩子时,还是有点佟掌柜的风采的,这大概也是故事最大的亮点了。
亲情故事总是好赚眼泪,题材本身就自带催泪BGM。
亲情+生死,再加一条完全通人性的狗狗,这还不把泪腺拿捏得死死,眼泪止都止不住啊😂 可惜,好哭并不代表就是一部好电影。
平心而论,情节有点老套, 故事挺多bug。
高中老师辞职经营串串店怎么都觉得不合逻辑,老师工资咋的也比请两帮工花的钱多吧?
而男女主的高中青春恋情,也是咋看咋不靠谱。
闫妮老师后面那催婚暗示好尴尬。
不过有熟悉的街头,熟悉的串串,以及演员们不那么地道的成都话。
看见了新津的宝姿山,还有龙泉山的风景。
是身处这个城市的莫名亲切,加半星吧。
——2023.11.25 成都王府井太平洋电影
恶心 就是要吐 移除算什么本事全片都相当歹毒,价值导向歹毒,养女儿是为了嫁出去达到自我感动,女儿和妈都蠢,没爹不能活宁可认狗爹。
夸这部的刷五星的全都多看点,多吃点,谢谢你们,这种垃圾就是给你们生产的。
这一颗星是给谭松韵的,这些年不容易,好不容易演电影了,结果就这,够惨的。
我说你们自诩电影人的时候能不能做点人能看的东西,钱还挣着人事儿一件没做,全靠营销,就这也能6.8开分卖2个亿,我的妈呀,行业不完蛋还能等着天上掉大饼子吗?
你们是装糊涂混饭的高手啊,也就这点造大粪的水平了,大粪还能养土地,你们人埋了都在地底下浪费空间。
垃圾就是垃圾,8.6也改不了这就是一泡狗屎的真相。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