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女喜欢B女,B女喜欢C男,C男喜欢D男,一雷用鸡爪催眠,你看不见,你忘了,吃一口 二雷陈绮贞旅行的意义真是大泛滥啊大泛滥小王子也很泛滥啊泛滥两个女孩子骑自行车,感觉很美小瑷奋力的奔跑,望着远去的飞机,大声说我喜欢你,很美推车的场景很搞笑渺渺。
渺渺。
从小到大 其实都会遇见 这样的朋友吧自己弄的一团糟的头发 她神奇般绕着手指就帮我弄好自己傻乎乎去捣乱 她就在一旁安静的笑自己煮菜时灰头土脸一塌糊涂 她接过来几下就妥帖于是心里有莫名的崇拜 觉得她什么都做得好哇渺渺就是 大力水手心中的菠菜渺渺是另一只手渺渺就是答案上课无聊时 就用铅笔蹭蹭她 写小字条 画鬼脸 考试失败后 她递给我小本子 给我写 温暖鼓励的话她借给我书和杂志 她总为我收拾残局 我对她都顶礼膜拜了她却从不为自己的万千优点而动容仿佛她自己站成了 一个小宇宙所有的星星在里面兀自运转 恬然有序张大眼睛的我 只有爬在那个宇宙的窗台上眨巴眨巴 观望我们爱上这个身边的渺渺却不知道是喜欢她 覆盖的羽翼下的安宁还是说 自己一个人太久了 爸妈永远只在客厅里所有的温度都隔了透明玻璃 看得到 总无法触及外表的毫不在意 变成了内心的作茧自缚越是开朗的笑 越是空白的预兆所以依赖上这样一个好的渺渺走在大街上 牵手嬉笑让仿佛一直没有降落的自己 找到了 小飞机场直到有一天 渺渺回过头才知道她安静的睫毛下 原来也有对我们的依靠那些 我的浮躁和傻气 固执和痴蛮 奋不顾身的勇敢 一败涂地的狼狈原来也让我成为了 她的渺渺她是 每个人的渺渺她真正冲动起来 比任何人都决绝和凛冽她站在我们的十八岁 二十岁里 怎么看 都好像永远不老这个名字 似是心中一个渺然又理想的记号渺渺地存在着 那么无望 又充满温柔的力量教我成长 教我相信 教会我爱和原谅机身起飞的巨大轰鸣 短暂夏天的空气再见 渺渺。
我很久不写字了,每天好多的事情充斥着我的生活,我好想多长两只手,好做一些事。
可是我好像忘记了,我只有一个脑袋,只能想一件事。
只有电影,那些青涩的,不合群的电影,才让我感觉到我还是那个我,曾经那个张场的我,那个不服输,更不怕伤害的我,傻傻的我。
那个电影,也提到了小王子,他们说:“所以小王子还是选择了去爱他的玫瑰”,“飞机师选择了爱小王子”,“那是不一样的爱啦”,“小王子留下最宝贵的东西给飞机师啊”,“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会想到小王子啊”他们,有的人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有的人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但是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未来是什么。
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不明白自己的生命可以承受多少伤害。
因为生怕自己活得不够精彩,所以不管不顾的,豪气冲天的,故意去做不平常的事,去走不平坦的路。
而今,才短短几日,当岁月一切安好,阳光遍布全身的时候,看到孤独的倒影上有斑斑驳驳的阳光漏下来。
忽然才知道,好痛,原来我根本承受不了。
开始后悔为什么要那么任性,后悔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过平淡平凡的日子,过乏味却没有伤痛记忆的日子。
她们欢笑,他们回忆,他们一起度过每一天,一起为各自做过的事承担后果。
她说,等我老了,我会说,曾经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我们终要为曾经所做过的一切去承担,那如患了风湿一般每逢阴天下雨就会发病,让人无法预料时间地点的,无法形容无法描述的,只能自己体会自己感受的那种疼痛。
她们在KTV唱《旅行的意义》,她在计程车上也唱,它还做为背景音乐出现,做为剧情需要出现,陈绮贞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你就是不肯放过我的心,我的眼泪。
我终于知道,不一定凡事都有原因,但一切都会有意义。
我们都是一样,都是不肯听话的孩子,都是不肯用别人的经验教训过自己生活的人。
虽然伤痕累累,虽然疼痛难忍,但这些,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
渺渺。
从头到尾都很有感觉的片子。
角色背景音乐故事都是大爱。
以为会有长篇大论的一番感慨。
因为认真的喜欢,不想有疲劳应付的嫌疑。
所以空白了。
不可否认的是从开始觉得神奇以后便不自觉的关注起前三类情感以外的故事。
小瑷可爱的彻头彻尾。
渺渺美好的不真实。
喜欢的是小瑷,同情的是忧郁男,震撼的是小贝。
看到最后,才发现最打动我的是奶奶。
——雅子,他今天送我蒲公英耶——真的吗?
我不相信——他说我让他失眠好多天——真的吗——我开始化妆,刚刚还买了一件新洋装——智子,你真的恋爱了——对啊,明天还要和他见面呢——晚安,智子奶奶她生病了。
老年痴呆症。
她每天都活在十七岁的记忆里。
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把我当成她的同学,每天都打电话给我。
说她的初恋,她以为自己正在恋爱。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美好年纪的青涩女生和热血男生。
一切都鲜活得让人心动。
还有印象深刻的书店老板。
台湾电影里永远都会有这样和蔼可亲的街井市民形象。
看得人温暖。
直到小瑷看着飞机划出的轨道说渺渺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
所有偏执才彻底破灭。
她以为她是不知道的。
可笑的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高明的暗恋者。
或者真的足够喜欢,暗恋也就不可能那么安分。
总会露马脚,不经意或刻意,结果都是被发现。
那么喜欢,还是分开了。
导演说“我相信感情的无所不在与征服一切的魅力,当一个人爱了,不论对方如何,都是件美好的事。
我希望这个故事能让观众珍惜曾经、宠爱当下、期待未来可能的…生命中让我们流泪或微笑的每一刻。
《渺渺》这部电影想说的,是青春时期若有似无的暧昧情愫、人生旅途中的吉光片羽、还有爱情中的需要与被需要。
生命中每个阶段里都有不同风景,《渺渺》是部让人会鼓起勇气去冒险的电影。
”也只是说出来那么冠冕堂皇。
谁都知道现实里这些美好有多奢侈。
而勇气跟冒险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
所以他也只是聪明的用了相信与希望。
所以陈飞也只是遗憾的在小贝死后才承认是他男友。
承认了,因为他也爱他。
只是需要时间认同这段感情。
那个时候我以为他是不爱的。
他说我们是哥们儿的时候会不会很心痛。
还有那句对不起。
隐藏了多少潜台词。
对不起我也爱你,可是不能说。
对不起我想我们一起却给不起一句我爱你。
对不起你,更对不起我自己,明明也那么爱你,却不能承认。
暧昧终究维持不了多久。
小贝爆发了。
你为什么要问,你为什么要逼我,我跟你天天在一起不好吗。
你问了,还要怎么在一起,还能怎么暧昧。。。
——可是我只懂一种爱,我爱上了一个男生——别说了——我爱你——别再说了——你会愿意接受我的爱吗——不会——是现在不会还是以后不会——我不知道,你给我一点时间想想好不好——好,那我可以吻你罗——不可以——那你吻我咯,不可以啊——那好,我等你,我会一直等你可笑的是,等待让他永远错过了他。
渺渺很美好。
很聪明的从头到尾就没给过小瑷开口的机会。
让她死心塌地的以为自己只是把她当作最可靠的朋友什么都不知道。
十八岁的年纪,一样爱得深沉。
认真的喜欢,不求回报的爱,无坚不摧的勇敢。
有多喜欢,也只因她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
依旧青春可是缺少勇气的年纪里,义无反顾成了无力的想象。
即便是在十八岁的年纪遇上你,我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
“我跟你说一个秘密。
我知道恋爱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终于找到奶奶初恋的地方,那家糕饼店已经变成一家小小的二手cd店。
我在那里,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
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的只有记忆。
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唱着旅行的意义。
小瑷说可是你都不知道。
眼泪终于落下来。
你爱做的梦,你爱唱的歌,我全都记得。
最近豆瓣推荐给我的影评都是关于渺渺的,看了几篇,好象都没有提到我最欣赏的那段小插曲,就来敲敲键盘吧。
渺渺通过几张专辑的名字来表达她对陈飞的爱,我觉得好浪漫,好细心,也好勇敢。
为什么她那么肯定会有人来换或者买那几张专辑的其中一张呢?
如果那几张专辑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人打开它们,结果会怎样?
也许是因为其中有一张是《旅行的意义》,所以对这段小插曲特别有好感吧。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电影题材一般般,不过电影后半段播起《旅行的意义》时,我哭了。
本来我也以为这是一部在les掩盖下的gay片,可是那一刻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小暧与渺渺之间是很深厚的友情。
也许是联系到自己的现状,所以就哭了吧。
和亲爱的舍友相处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总希望时间可以停下来。
最近都剩我一个在宿舍,也提前感受了一下离别的伤感,总会很想她们。
听到她们说想我了,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另外,我觉得小暧每次叫“渺渺”都叫得好甜。
21岁的我总是做着和年纪不符的事,比如懦弱,比如伤感,比如迷茫,还比如无处不在的矫情。
其实只要不是嗲成林志玲那样的话,我是很喜欢听台湾文艺片里的人说话的,说着怎样的话都带着少年的柔软,或是少年的雀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腻死人的蛋糕饼干之类的食物,而戒掉想着就让人食味大开的麻辣类的食物的,而不知不觉被18岁的电影吸引到却是到了21岁,参加了工作之后依旧改不了得恶习。
小暧说,蛋糕吃起来会给人甜蜜的感觉么,依稀记得好像也是被这样的理由所吸引,开始吃起了甜食。
猴子告诉我,巨蟹座的人是最喜欢暧昧的,我是因为猴子相信星座的。
暧昧是个好东西呀,不用担心后果,不用承担责任的汲取温暖,后退一步,冷彻心扉,前进一步,烈焰灼人,人和人之间果然是要保持距离的,热情的音像店的老板总说自己要去泰国了,满大街都是这样恶劣的促销手段,亲切又好笑,老板坚持却坚持像每一个顾客索要一个拥抱来作为自己的离别礼物,不仅吓跑了小暧与渺渺,还让我想到某次公交车车上的遐想,记不住是怎样的前因了,只记得在那个谁也不认识的车厢内,我想我要去和步行街上那些人一样,向过路的每个人索要一个拥抱,具体意义我也不记得了,好像步行街的那些人的理由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我的理由,好像是很需要拥抱吧。
扯远了,还是说暧昧,暧昧让人甘之如饴的。
小贝说,我爱你。
小飞说,你别在说了。
小贝说,你会接受我的爱吗。
小飞说,不会。
小贝说,是现在不会还是以后不会。
小飞说,不知道。
小贝说,那我可以吻你吗。
小飞说,不可以。
小贝说,那你吻我罗。
小飞不出声。
小贝说,我等你,我会一直等你。
小飞还是不说话。
这就是暧昧,赤裸裸的暧昧呀。
暧昧让人痛苦万分却甘之如饴舍不得放弃,结果,小贝被这种暧昧弄崩溃了,小飞说,我跟你天天在一起不好吗,我不知道小贝听到没有,其实听到了也还只是暧昧而已,反正小贝就死在这暧昧里了,反正,小飞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小贝是不可能听的。
我就在冲着一个GAY掰弯了直男而一个LES没有掰弯直女这句话去的,想起认识的一个可爱的有女朋友的女人在认识一个蛮优质的有男朋友的男人说,如果他直我就直。
很可爱,忍不住就想起来了。
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说小王子的场景让我潸然泪下,他们讨论飞机师对校王子的爱和小王子对玫瑰的爱是不是同一种爱,他们认为小王子的纪念品,飞机师就不寂寞了,其实演小贝的那个人演得很不好,几场哭戏都感觉感情很不到位了,很造作,但是贝贝是长得我喜欢的人,笑起来眼角有皱纹却依旧阳光的男孩。
可小王子也是能让我安静沉浸其中的寄托,其实最近我对佛祖也有一定程度的寄托。
痴呆症的奶奶满怀幸福的回到初恋的情节,每天絮絮叨叨的向孙女炫耀初恋的美好。
爱,就是这样暧昧让人沉沦的东西。
小暧和渺渺是不是爱呢,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爱过,其实我很怀疑小暧是巨蟹座的,敏感而感性,对爱有强烈的占有欲,却甘心为爱牺牲,每次看到小暧,我都会想到范晓萱,以为是青春小魔女的形象却不知不觉得了抑郁症的女孩子,我觉得他们两很像。
以前看花溪,女子形容想象中牵她手的男生,宽阔,温暖而干燥,和我的手的特征很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爱和别人说,我的手干燥而温暖,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爱这样说,小的时候,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瘤,养成了我的一个怪癖,喜欢把手放在脖子上,其实谁也不知道,我是在贪恋一种温暖,脖子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都比手的温度要高,而且指尖是最容易感受到这样的温度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指尖的温暖吧,这样的贪念,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怕冷,所以我一直都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冷,所以很多时候,特别的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叹我的手很暖,大概我也是小暧所说的太阳手,大概我也能做出好吃的面包吧,大概我的手也可以成为某个人的暖包吧。
贝贝,你不喜欢get together.想,我想。
可是和谁呢,没关系,我的太阳手借你吧。
18岁真的有好多庆祝的事呢,面包大赛没有得奖,每天练到半夜的书,18岁的生日,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开心不开心的事都拿出来庆祝吧,反正18岁总是要过的。
小暧送渺渺走的时候,怎么没有哭出来呢,我送南走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泪水呢。
现在才发现,原来旅行的意义这首歌是这样的激烈呢。
爱与不爱,都只是暧昧的加减法。
我手心的温暖,你要不要摸摸看,我可以借你啊。
已经记不太清楚这是看的第几部台湾青春片。
印象里喜欢的有《蓝色大门》、《练习曲》还有《囧男孩》。
这些电影以一种合力,而不是独立的姿态在我的生命中扮演角色。
于是看这些电影,会有着模糊而统一的情绪在电影里游走。
有人诟病着这些电影的千篇一律和不思进取,它们有着如此相似的外表轮廓:明亮干净的画面,青春清新的演员,以及时而在电影里响起的台湾小清新音乐。
这个简单公式几乎成为了一条范式,按部就班的操作是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的。
我们却又忍不住试图去辩解和反驳:是啊,谁说青春的记忆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呢?
正是它的不可追回和已然逝去,才会让内心的坚硬动容,再也无法粉饰外表的故作坚强和眼神的冷漠,只想把这一刻的软弱埋首藏在双手之间。
我停留在小瑷在电影结尾处的奔跑,似乎想要去抓住什么,美好的夏日时光,以及那个我曾深爱过的人。
【为什么是渺渺】东京来的少女,有着与别人不太一样感觉可是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的渺渺。
渺渺有着安静恬然的气质,和一个单纯的心望:那就是,憧憬一场像奶奶那样可以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种倔强使得外表温柔的她,多了些韧性和勇敢。
她是纯粹的,所以才会让小瑷的生活坐标开始摇摆,从此原点成为了一个叫做“渺渺”的女生,小瑷的世界里便因为渺渺而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都是如此简单,是可以伸出手就触摸到的距离。
出演渺渺的柯佳嬿,在侧颜微微低下头的瞬间,像极了桂纶镁。
她们有相似的鼻翼轮廓和淡然的气质。
在电影的最后渺渺剪掉了淑女气质的长发,也告别自己幸福过挣扎过的夏天。
想起渺渺时,总会将记忆不由自主带回《蓝色大门》里的孟克柔。
曾经那样喜欢过的女生,最后也只是变成身上一道惨烈的伤痕。
孟克柔说不出的话,绝望又伤感的亲吻,与渺渺在下雨天窗外舍不得离开的身影,酒醉后喃喃唱着《长春花》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
她们其实并不相似,但都有一块地方纯粹美好地让人不忍去破坏、伤害它。
所以我想,小瑷喜欢上了渺渺,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就像追求太阳的温暖般出于本能;所以,即使陈飞没有喜欢上渺渺,大抵也会记住这个女孩子,哪怕只是一秒钟的回忆。
【小瑷】渺渺,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小瑷外表乐观开朗,大大咧咧,然而心里有着无法与周围朋友述说的成长的疼痛。
朋友甲和朋友乙是可以聊着每日八卦新闻、相互取闹捉弄的玩伴,却不是那个可以分享自己秘密,那个可以陪伴在自己身边夜晚一起看星星的人。
小瑷与父亲长期维持着紧张疏离的关系。
那些没有与人倾述的愿望刺青。
穿肚环。
十八岁时离开这个家这些在心里保留了许久的秘密,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心的去处。
如果可以许愿,在生日那天。
小瑷或许会撒娇、投入渺渺的怀里,说永远不要分开。
而最后,小瑷也只是在飞机场里,端坐在桌子另一边,然后安静地拥抱,约定好谁都不准先哭。
标准地就像一个好朋友应该表现出来的那样。
如果不是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个“太阳之手”的蛋糕才意识到也许渺渺再也不会回来,东京到台湾的距离,不是每天清晨捷运的路线。
那天夏天里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像被阳光猛烈的灼热过后开始升腾成眼角的水雾。
心里的愿望卑微而简单,只是和渺渺每天在一起,像每一个要好的朋友一样,为何却无法圆满。
一起坐在天台的植物旁吃着盒饭;一起尝试失败了味道却不错的蛋糕;一起换上相同的背包饰物,作为友情的象征,哪怕只是自己单方面的固执。
小瑷的梦想就像对待她喜欢的蛋糕一般。
只是看着,便会有种幸福的感觉。
无论蛋糕的滋味如何,这样酸甜苦涩的味道早已交织成了幸福的模样。
也许渺渺在回到日本很多年以后,会怀念在台湾的这样一段时光,以及在想起那个对蛋糕沉迷的活泼的有点冒失的却很善良的女孩子,是不是会旁若无人地微笑起来,然后和身边的朋友解释说,我有一个朋友……而渺渺不知道的,是这个女孩子内心的独白,和飞机场外拼命的奔跑。
那些鼓足了勇气的表白却在飞机起飞时的巨大轰鸣声中,消散空气中。
因为渺渺,小瑷从一个希冀18岁快点到来,这样便可以做许多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的单纯女生,成长为一位开始懂得了人生也有苦涩、隐忍、放弃和无奈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细微感情。
夏天的空洞与巨大的燥热不安,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蝉鸣,像标志着成年身份的那一杯酒精,抑或是面对着大海时的那种可以挑战一切的年轻朝气,定格为我对这个夏天最真实的印象。
我想起了许久以前看过的安达充的一本漫画,主人公站在海边大声地呐喊:把我的青春还回来。
那时候看起来,是多么矫情;现在却只觉得些些酸涩。
也因为渺渺,小瑷懂得了什么是爱情和付出,渐渐体会到父亲在每天清晨等待自己吃早餐的期盼和紧张的心情。
在第一次主动邀请父亲时,虽然嘴里说着用手吃蛋糕,太不卫生了,却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等待了许久的释怀与和解。
【陈飞】『你不懂』『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好吗』『台北,东京』『孤独,不孤独』『我们可否跳舞聊天』『The moment…』『旅行的意义』据说故事在最初设定时,陈飞的角色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就仿佛《情书》里的柏原崇在图书室里抬头的定格,只是少女心中寄托情感的一个对象,如此这般便足够了。
不需要有更多的戏份和互动。
本来也只想把《渺渺》当作两个女生之间的成长故事。
可最后呈现的版本里,忧郁店长不仅在里面和渺渺靠近时有火花般的温暖,而且店长本身也变成一位有悲伤故事的人。
并不能说,陈飞因为渺渺开始改变,学会接受现实,走出阴霾开始新的人生。
渺渺从未设定成天使艾米丽那样的人间使者。
但我总觉得,如果不是渺渺的喜欢,陈飞或许还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大耳塞的隔绝下过着没有往事和音乐的生活。
渺渺之于陈飞,就仿佛小瑷之于渺渺般,他们玩着捉迷藏一样的追逐游戏,这三个人只要有一个人的重心发生偏移,这个故事就会有着童话和糖果般甜美的结局吧。
喜欢陈飞的渺渺,像每一个陷入爱情里的女生一样,努力把自己扮演成那位男生喜欢的模样。
所以渺渺偷偷换陈飞的《on the road》,虽然困惑不解依然卖力地去读那本荒凉的小说,然后在和陈飞交谈时发表几句自己的观点,换来一个陈飞诧异的眼神,这样渺渺便很满足;或是在汽车抛锚后和陈飞在公路上合力开动汽车,这样的意外虽然让人实在联想不起美好和浪漫,和奶奶跟渺渺说起的情节多少也有些出入吧,虽然陈飞在后来也没有牵起她的手,但渺渺心里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一直走下去”的矛盾幸福的心情,于是连这场小插曲也成了心中美好的情节。
渺渺与陈飞玩的那场寻宝游戏,陈飞最后看到渺渺写给他的那张字条,收到渺渺寄给他那张他一直在寻找的『get together』,陈飞应该也感受到了渺渺的心情吧;即使不能回应以同样心情,即使他最后也不过是珍重地埋藏和小贝在一起生活的所有片段,收拾心情,回到故事的最初。
那时陈飞穿着闷骚的红色T-shirt问小贝: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小贝笑着说:是啊……在梦里。
【另外】1.路嘉欣小姐的【你不懂】不知道会不会在电影原声带里出现呢?
看见路小姐作为歌手,而不是演员的角色出现,真是感到惊喜。
去把那些出现的歌名找出来听吧,去连成一幅地图。
2.其实感情本来就不是对等的。
小瑷父亲一直在付出着自己蹩脚的关心,等待小瑷一起吃早饭;为小瑷买生日蛋糕;把家里的鱼缸换成了圆形,只是因为害怕鱼缸里的鱼会得自闭症。
这些琐碎的情节使得出场不多的父亲,有一种温情在里面。
尤其当我想着,父亲是否是在害怕小瑷就像鱼缸里的鱼一样,自闭、受到伤害。
想到这里,便觉得父亲的形象滑稽而可爱,为这个并不懂得表达情感的父亲,和最后的结尾。
3.最近看到蔡康永的《痛快日记》,里面提到了一段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养驯”的关系。
我并不觉得陈飞和小贝在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去仰望星空记忆《小王子》的台词是一件很雷人的事情。
似乎女孩们总觉得,小王子是只属于花季少女的童话,老女人和男人都不配去读《小王子》,又或者在电影里出现简直太不文艺太不豆瓣了。
可是天啊,圣休伯里在写《小王子》时,便已经是一个一点也没有童话感觉的中年大叔了,那些人在读《小王子》时,难道从未联想到一位壮硕的大叔写童话时的纯真表情吗?
好吧,不在这里执着于《小王子》的身份归属问题,就像小瑷大声控诉陈飞在21世纪还读《on the road》实在是件很落伍的事情一般,陈飞选择了缄默,内心的诉求总是无法道于外人知的。
4.他们都说,看《渺渺》的时候,心里在上映的其实也是自己的故事。
那些爱过的人,那些爱过自己的人,都变成了日记本里泛黄的、被翻过的一页。
他们也许早已离开,也许再也不回来,但是,请不要忘记了曾经心动的真实的感觉,那便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的刻骨铭心。
飞奔到油麻地电影中心,完全是为了看严浩的《天国逆子》。
看到《渺渺》海报,“关锦鹏”这个名字很跳眼。
凭感觉,关锦鹏做兼制的电影应该会好看。
很庆幸没有错过这部美好得如同绿色森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和清澈见底时而欢快时而忧郁的小溪一样的故事。
《渺渺》讲的是一个关于纯粹的爱的故事。
18岁的台北女孩小璦喜欢做蛋糕,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是她热爱蛋糕看上去那种甜蜜的感受。
“你不觉得这种甜蜜很不真实么?
”来自日本的交换学生渺渺问她,“那也比没有好!
”在影片开始的十分钟,小璦的回答就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故事。
渺渺的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她觉得她现在只有17岁,并且正在恋爱,她每天都给远在台北的渺渺打电话,她把渺渺当作自己的年轻时的一个好朋友,每天对她讲述恋爱带给她的美好感受。
渺渺决定要到奶奶当年感受美妙爱情的那家蛋糕店去看看,究竟有什么让奶奶甜蜜了一生。
她发现当年的蛋糕店已经变成了一个CD店,店主是一个忧郁的大男孩。
店主的忧郁气质以及缥缈的目光让渺渺由好奇产生了更奇妙的感觉,她多么想知道那双忧郁眼睛背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性格开朗的小璦也渐渐地喜欢上了安静但是有一双“太阳手”的渺渺。
忧郁店主在寻找一张CD,故事以回忆碎片的形式在观众面前展开,忧郁店主曾经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乐队主唱贝贝爱上了他,面对贝贝热烈的表白,吉他手对这种来自同性的爱情手足无措,后来贝贝意外死于车祸,吉他手痛苦不堪,离开乐队开了一家CD店,每天戴一个大耳机,只为了不听到任何音乐。
他苦苦寻找的CD就是他们以前录制的第一张demo。
渺渺终于为忧郁店主找到了那张CD,同时,假期已满,她也要回到日本。
台北之行对渺渺来说,终于体验到了让奶奶甜蜜终生的爱情的滋味,当她找到那家小店的时候,她就被那里的气息、光影和声音打动了,她也在那里感受到了神奇的魔力,足以让她珍藏一生。
小璦到机场送行,渺渺送给她一个盒子。
在回家的大巴上,小璦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蛋糕,上面有两只叠在一起的手。
小璦下了大巴,飞快地向着机场跑去,当渺渺乘坐的飞机离开地面的时刻,小璦大声说“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什么也不知道”。
整个故事以细腻的光影刻画青春里第一次甜蜜与失落,爱上一个人,就足够了,爱情本身是那么美妙,那么令人心跳,那么令人期待,又何必在乎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
渺渺和忧郁店主都被同性所爱,片中这两个角色都没有表明自己的性取向,但是他们显然都被来自他人的爱情点点温暖。
同志题材,但是没有丝毫的让人尴尬和不可思议,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近你我,那些属于年轻心灵的热情和执著,就是让我们在十几年前心跳和心痛的感受,并且在十几年之后,依然能够带我们回去那些美好得令人无比惊讶的青葱岁月。
主题曲《旅行的意义》配得不错,或者我们都有过在KTV真情流露用歌声表白的经历。
当他发现放在衣袋里的苦寻不到的CD,歌声响起,有一些人在台下的黑暗中泪流满面。
“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什么也不知道”。
真的是这样么?
我好喜欢你,你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讲述过他的初恋,他爱上大学里同班同学,本来他们还是好朋友,可是当他不经意中渐渐流露出对对方的特殊情感,那个同学就感到不安,也就渐渐疏远了他。
这个看似简单的描述背后,包含了多少痛苦和眼泪。
离开学校已经8年,当年的初恋对象已经远在美国娶妻生子,和其他同学谈起这段往事,态度和影片中的男主角有很大的相似,他感受到了爱,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想伤害他,但他也知道伤害无法避免。
在那样的年纪,谁会对爱无动于衷?
青涩的回忆,有多少是甜蜜的?
恐怕要等到我们老了,老到可以永远的活在17岁,老到什么都不曾忘记的时候,才能够说得出吧。
“你不觉得这种甜蜜很不真实么?
”“那也比没有强!
”导演程孝泽说,“拍攝的時候,朋友推薦給我石田衣良的短篇小說集《14歲》,裡頭在講國中生們的故事,其中有篇在講對性向的迷惘,寫到:「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真的很棒,跟對象是男是女沒有關係。
」我被這句話給打到了,覺得這就是《渺渺》所要說的簡單事情。
”记不得是到什么年纪,回想起所有经历过的痛苦和令人激动、心跳成瘾的爱情,才幡然悟到,原来我是爱上爱上一个人的感觉!
这感觉太牛了!
鸵鸵30/11/2008
『渺渺』是两个十八岁女孩的夏日情怀,像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将最深处的感情隐逸在诗句之间。
渺渺(柯佳嬿饰)是从日本来台湾一学期的交换学生,和班上另一个女同学小瑷(张榕容)很快成为好朋友。
小瑷活泼大方,是个很容易开心的女孩,她认为吃甜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她却老是做出失败的蛋糕。
渺渺沉静秀气,有一身好手艺,能做出好吃又美观的蛋糕,带给小瑷很大的惊喜。
于是,她从一开始对渺渺感到好奇,到渐渐喜欢上渺渺细腻的特质,这个夏天有了与众不同的滋味:有蛋糕的甜蜜,也有她从来不曾尝过的苦与涩,这一切都从渺渺开始。
然而,渺渺却在无意之中暗恋起二手CD店的忧郁老板(范植伟饰),原来,忧郁老板曾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他婉拒过一个男孩的爱,导致男孩出车祸意外身亡,男孩的逝去,像一个魔咒,阻隔了忧郁老板与世界的连结。
那年夏天,渺渺遇见了一个爱过她的人,以及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而青春的诗篇已悄悄翻过第一页,一切待续……………【暖暖的手:心的温度】故事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依然很喜欢电影细节中散发出的淡淡余味,青春却不张狂,诗意却不晦涩。
一直以来,两个女孩为主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我,她们总让我想起曾有过的类似情怀,一样的年纪,曾经和最要好的女孩在教室外的长廊吹风,天马行空的闲聊着未来的预想图,也曾经手牵手一起穿梭在拥挤的夜市,走到哪都喜欢手牵手,手心透出的暖意像是心的指标,瞬间赶走了冬天的寒意。
心暖了,身体自然不冷。
电影中,小瑷最喜欢渺渺的手,她说渺渺的手温度很高,是太阳之手,因此能做出好吃的糕点,只要握着渺渺的手,她就觉得好温暖,像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母亲的手,温柔暖和,且充满情意。
所以,最后当小瑷看见渺渺离去前送她的礼物时,才会当场飙泪,而我也跟着红了眼眶,渺渺的手印虽然不能代替渺渺的手,但它代表了心的温度,不会因为分离而消散。
【有些感情只能是「不能说的秘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坦白说出,有许多感情不能说,也不会说,又或者,不说出的感情反而特别深,深怕说出来了就会失去一切。
忧郁老板害怕失去与世界的平衡,于是选择拒绝男孩的表白;小瑷害怕失去与渺渺的关联,于是只能把『我真的好喜欢妳』放在心里。
然而,感情的微妙之处也在此,藏在心底越深,越难以忘怀,人也总在失去之际,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曾经热爱音乐的忧郁老板在失去爱人之后,戴上大耳机,不再听音乐,将自己留在静默的世界里。
他开CD店,却以粗暴的方式对待CD,随手扔,随地摆,像是对待他自己一样。
我想,最难的始终是面对「遗憾」这件事,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错了就是错了,离去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惩罚不勇敢的心。
如果没有说出来,结局会不会比较好?
渺渺和小瑷是许多女孩年轻时共有的回忆,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交换所有的心事与秘密,天天都要讲电话,还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孩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另一个女孩却开始感到莫名愁怅,强烈的嫉妒心让她明白了自己对女孩的友情比想象中还深,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渐行渐远,或者若无其事地继续当好朋友。
等到有一天,焦灼的情绪渐渐被风吹散,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女孩,心中的情愫也终于慢慢散去。
把曾经热烈绽放的青春,当成一段「不能说的秘密」,保持花的原貌,记住花的姿态,这样就好。
【青春记念:旅行的意义】 当初会想看『渺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是电影用了「旅行的意义」当主题曲,第三则是饰演「渺渺」的柯佳嬿有『小桂纶镁』之称,仔细看并不完全相像,但渺渺低头的神态真的好像桂纶镁,还有最后渺渺离开之前,剪了短发,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真是惊人的相像,很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带有「渺渺」气质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绮贞,后来是桂纶镁,还有张钧宁,总觉得这类女孩特别有想法,细腻的心思像是一本翻不尽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一位饰演「小瑷」的女主角张榕容也是新人,长相十分甜美,演技也非常自然,还因此入围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两个女孩外型完全不同,放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和谐,两人手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身影,就是青春无敌的最佳证明。
电影的运镜很美,颇有沿井俊二的诗意风格,拍摄的场景也很有味道:陈旧的二手CD店,透着晕黄的光影,散发出怀旧颓废之感;日式平房外,撑伞走在雨中的渺渺,眼中的泪全化成了雨水。
我很喜欢透着诗意的电影氛围,浓浓的情感淡淡的处理,渺渺的告白藏在散落的CD中:『寂寞,不寂寞,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些说不出的情感,在离别前夕,全化成了旅行的意义:『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陈绮贞歌词)说不出的感情承载了一生的秘密,留下了记忆与想念,让小瑷的甜点有了酸与苦的滋味,也让渺渺的夏天有了爱与被爱的起点。
对我而言,『渺渺』是一首美丽的夏日情诗,记忆着过往情怀,没有深刻的痛楚,也没有太过巨烈的感伤,只有淡淡的哀愁,适度的温暖,在温度骤降的夜晚,轻轻拥抱了我。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瑷」,想起她曾经微笑着对我说:『妳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却比任何一句动人的情话更令我难忘。
而那段逝去的岁月,也因为她的陪伴,至今,仍在我记忆里闪闪发亮。
渺渺说她恋爱了,然后她失恋了。
她的确是恋爱了,可是她究竟有没有失恋呢?
如果说有,她并不曾拥有过。
如果说没有,那么那种刻骨明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魂牵梦萦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她只知道她是爱了,可她并不知道她爱的究竟是什么。
那个男人,她只见过他很少的几面,她只了解他一点点不足挂齿的过去。
那个男人那么沉默,尽管他们有过似是交心的交谈,可所有的涟漪和浪花只不过是打在她一个人的心上,她深爱上的男人,并无感觉。
她爱的究竟是什么?
那样一份沉甸甸的过去?
那样一个沉默寡言却会在她有些许危险的时候保护他的直率?
同处一辆车内的自我甜蜜感?
还是……是什么呢?
爱,究竟是爱上了什么。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荒谬。
但令人感动。
因为,这就是青春。
有一种荒谬,就叫做青春。
只是爱上了。
像偷吃了一口别人的奶油蛋糕,香味久久在口中萦绕,想念,却仅此一口。
像被偷偷喜欢很久的那个男生拉了下手,亲吻了脸颊,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男孩子做过了,便过去了,女孩子却一直像是心揣着小兔子,脸红着,羞涩许久。
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想象出的甜蜜与幸福。
手心的温度,是自己硬感觉出来的。
一切,都是荒诞的,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那么那么喜欢上一个人呢。
渺渺:我没骗你,我真的喜欢你,我也没骗我自己,那些失眠的夜,月亮可以作证。
可我也知道,这只是一段记忆,我爱过,我要走了,我大哭了一场,然后,就过去了。
一段爱就这么结束了,我的青春,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要多久,才能真正忘记呢?
这样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要怎样才能忘记呢?
若干年后,他和她相遇街头,她只是他心中一抹淡淡的颜色,而他,却是一道猩红的疤痕,再度暴露。
她的内心,真会平静么?
而平静也早已吞噬了她,那些随着青春一去不返的无以名状的东西,毕竟不曾真实地拥有。
只留下遗憾与伤痛。
却也充实。
有人说青春意味着奋斗,因为年轻时要为未来做积累。
可在那么多人的人生中,青春都是一种荒谬,折腾这许多回,最后留下一道疤痕。
它永远张开血盆大口笑着,说着:时过境迁时过境迁时过境迁...可青春要好多年,荒谬,也一直跟在上空盘旋。
因为,那份爱是真实的,会疼,会疼好久。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