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不觉得这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片子。
不过有些细节,不知是不是我看的不仔细的缘故。
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有谁真正了解red dragon这玩意么?
那如破茧化蝶般的造型,以及旁边那些穿着阳光的女人,究竟寓意什么?
为什么要通过在月圆之夜杀掉一家人来完成他的仪式?
以及插在眼睛上的玻璃,真的是为了在行凶的时候看见自己?
选择那些女人原因影片中似乎还是没有说透,有个隐私性好的院子方便让他光着屁股在月光下做仪式么?
影片中的遇害人家的宠物又是什么用意?
影片并没有公开的说Ralph选择被害人的标准,使得我看这片子时带着诸多疑问却最终也没见导演告诉我们答案,着实蛋疼。
就影片后面Ralph对盲女说的话中以及他之前在阁楼里对话似的喃喃自语,我理解的是Ralph将red dragon作为一个实体供奉着,然后要为之奉上女体作为祭祀之类的东西,后来他因为感情想要挽救盲女而去博物馆找画,为什么他要吃了呢?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吃了是为了和红龙融为一体呢。。。
带回去烧了不好么?
还是这是导演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的噱头呢?
Ralph小时候被虐待,这为什么会导致后来他崇拜红龙呢?
片名叫red dragon,但片子却并没有跟我们说清red dragon是啥玩意,有看过原书的朋友能出来解答一下我的疑问么?
还是我得去看看manhunter呢?
牙仙为什么看到胸大的才会跟盲女有反应,警察翻看了那么多录像带居然只得出他是录像带公司员工,也没总结出录像带的共同点(胸大)还有就是汉尼拔的作用到底是啥?
除了助攻一下牙仙去搞警察,还被发现了,好容易说好要教警察驾驭恐惧,然后也没下文了。
汉尼拔和主角之间的链接度没有沉默高。
还有观众喜闻乐见的牙仙的乱伦结晶身份,就警察说了一句话,也没深掘,这种禁忌话题拍好了,也不至于上的是冷门佳片榜哈哈哈哈还有就是红龙为什么背负前传的身份?
按理说前传应该渲染汉尼拔才对,深挖食人魔的心路历程,结果倒好,戏份和深度还不赶沉默多,直接当续集不好么,故事逻辑也说的过。
把真正的前传打磨打磨,多讲讲汉尼拔还有结局,我认为牙仙真死在大火里就好了,也算是真正的完成了涅槃,也就是他认为的becomeing,而且人物立体度瞬间拔高,前恶后善,让人忍不住唏嘘。
感觉结局为了加个主角光环,把杜尔的形象弄扁平了,虎头蛇尾。
是不是换了个导演?
还是喜欢沉默的那种意识流风格,多有逼格,很配汉尼拔的形象,欲言又止的镜头属实惊悚,红龙有点浅了,不过也算很棒的商业片吧。
当做dictation了。
"I am the dragon and you call me insane.You are privy to a great becoming and you recognise nothing. You are an ant in the afterbirth.It is in your nature to do one thing correctly.Before me you rightly tremble.But fear is not what you owe meYou owe me all."
电影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的经典小说《红龙》,影片刻画了两位谋杀者,他们分别是外号“食人魔”的汉尼拔和“牙仙”杜尔。
在该片中,汉尼拔不同于以往在该系列作品中承担核心作用,而是退居二线,成为推动剧情的幕后者,这次,灯光下的是“牙仙”杜尔与他的红龙。
在影片中,牙仙杜尔总共作案五次,先是先后杀掉伯明翰的杰可比一家和亚特兰大的立兹一家,后绑架杀死报社专栏作家,后又杀死同录像带公司的男同事,最后企图杀死警官威尔失败被击毙,而在这其中的细节十分值得探究。
首先我们想要知道的是牙仙挑选受害家庭群体的特征以及家庭中的女主人格外受其残害的原因。
影片中给了我们前半部分的答案——受害者的家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后院,以便牙仙可以在后院里裸体展开行动。
看完电影但我还是会不解为何受害家庭的女主人会受牙仙格外“关照”,但如果多关注一下电影中出镜率较高的威廉布莱克的画作《伟大的红龙与日光蔽体的女人》就能找到答案,仔细观察该画作我们可发现该画的构成是一个伸展四肢的红龙与它脚边的女子,我在翻看影评的时候看到有友邻将该女子与影片中的牙仙的爱人盲女对应,我认为这是不太恰当的,我的观点是:与红龙脚边的女子相对应的,应是受害家庭中的女主人。
我们简单查阅就可以知道该画的背景灵感源于《圣经》启示录第十二章节:“天上现出大异象来……”而其中异象之一就是:“大红龙逼迫妇人及其儿女”“要吞吃她的孩子”。
红龙在圣经中是撒旦的象征,而神对撒旦的预言也是“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依据以上就可得出红龙与女人是对立者的关系,而这就能回答影片中牙仙(红龙)对女主人(妇人)施加更为残忍的暴行的原因,牙仙还是想更能接近“红龙”而已。
其次我们能关注到的细节之一是“满月”在其中担当的作用。
月亮在电影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意象,每当出现“月亮”,我们都会想到吸血鬼、狼人等怪物的形象,而且一般也能将“月亮”和某种仪式结合起来,牙仙杜尔前两次的谋杀行动都在出现满月的夜间展开,汉尼拔对此也用“朝圣”一词来进行评价,月圆之夜即红龙的蜕变之夜。
但选择在满月仅是朝圣作用吗?
我认为不然,应该还有另一个作用——照耀。
这在新闻专栏作家被牙仙绑架那一情节中,牙仙特地在作家眼前展现自己的布满纹身的裸体,并且利用肌肉蠕动进行仿龙式的舞动,此时投影仪的灯光照耀其上,能使红龙纹身的纹路更加明显,所以我认为这里投影仪的灯光是可以和满月的月光相对应的,它们都比较亮(笑),能方便牙仙将自己的健壮的躯体进行展示,也能更为极致的接近那幅《红龙》中的背后有光的红龙。
再次一个细节就是现场被击碎的镜子,在前两次案发现场和第五次案发地点警官威尔家我们都可以得见,镜子们的作用就是被击碎然后嵌入受害者的眼眶中吗?
不尽然,这也反映出的是牙仙杜尔对自己容貌的格外不自信,他厌恶看到自己的容貌,这与他本人是一个唇腭裂(兔唇)患者有关系。
首先影片中牙仙首次登场就带着一副面罩,在更换假牙时也只是将嘴部露出,让面对镜子的自己不展现全貌;其次在盲女伸手想要碰触他的脸时被他委婉拒绝;再次在影片中多处涉及到对杜尔外观评价时,杜尔他本人也格外在意:第一个是关于报纸“丑陋”的评价让他感到震怒;第二个是盲女对他聊起录影带公司其他女同事对他外观的评价;第三个是在收藏有《红龙》的地点里再次与女职员谈起相貌问题,而这种对自身外貌的关注性是其他电影中所没有的,所以让我难以忽视。
这种自卑促成了他自身对自己蜕变的渴望,也促成了他的极度自尊,具体体现在不容得他人侮辱还有在自己裸体“进化”过程中强迫他人睁眼观看或将尸体排列成观众,甚至不惜将镜片嵌入受害者眼眶。
“你亏欠的不是对我的恐惧,而是敬畏。
”极度自卑又自尊的人不正如此吗?
牙仙杜尔无疑可作为一种人格异常者,而在犯罪心理学中,人格异常是在生物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习因素三者交叉作用产生的,在影片中注意力缺陷等生物因素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心理因素即牙仙杜尔童年所面临的家庭困境对他带来的伤害,祖母虐待的阴影如影随形,甚至在其离开后她的画像仍旧遗留在家里的走廊上、床头柜上,在每日例行的锻炼里,也要不断重复“小怪物”、“肮脏的小畜生”、“娘娘腔”等昔日令其痛苦的辱骂;在学习心理因素方面,红龙这一意象自始至终影响着牙仙杜尔的内心,不同于中国,龙在西方一直是作为邪恶的形象出现,在圣经中,龙是撒旦的化身,尽管它强大、能力非凡,而“红”更预示着“鲜血”,在后来汉尼拔因其连环杀人的行为成为牙仙的偶像,于是他为其蜕变之法找到了出口,也就是杀人,龙终有使其“红”之方法。
“我不是人,开始时我是,但我每杀一个人就让我超越人的境界。
”牙仙杜尔带着童年祖母所给予的“小怪物”的阴影成为了大怪物,成为人世间的“红龙”。
我还记得半年前读完电影原著小说时内心里的震动,里面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人们永远害怕谋杀,谋杀只在人们之间”,简短的一句像那晚回宿舍路上打在脸上的雨,内心随之渐凉,不禁让人回想谋杀所展现的人性极恶,以及促成谋杀的人性极哀。
——————————————————PS.拉叔太帅了
如果你想知道沉默的羔羊到底有多成功?
看看这部红龙就知道了,无论拉尔夫费因斯多么歇斯底里的表现,爱德华诺顿多么卖力的探索,最后所有的赞誉还是落到了霍普金斯头上。
大众对汉尼拔的痴迷可见一斑。
如果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文艺恐怖片,《红龙》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商业片了,里面诺顿不情不愿的求助汉尼拔的模式无疑在让观众过够《羔羊》的瘾。
不得不说影片的装饰过于刻意,在文艺和商业中摇摆不定,如果费因斯在最后10分钟死掉就是一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文艺片,但是他最后的出现就使影片变成了一部刻意做作的商业片,而且霍普金斯在戏中的作用更像是贯穿情节的旁白,甚至有点有他没他那么回事的感觉,最后引出朱迪福斯特的桥段并没有导演想象的让观众会心一笑。
总之,创意挺好,但是刻意的痕迹太明显了。
羔羊始终是个太暧昧不清的意象寄托,往往是不如戏中的其他物事来得清晰,更让人有强烈的感触。
“沉默的羔羊”中是黑巫蛾,在阴森的光影下翩飞,总给人末日般的毛骨悚然的诡异感觉。
在“红龙”中则是拥有举世力量的龙象征,带有传统的东方观念。
探员Will在图书馆中翻阅Blake的画册,其中就有这幅图画,旁注的题目是“The Great Red Dragon and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意为“伟大的红龙与披着阳光的女人”。
在以下的描绘中有以下这句话:a “great red dragon” waiting before “the woman clothed with the sun” to devour the child that she is about to give birth to. According to tradition the dragon is worldly power and the woman Israel, oppressed in her innocence by the wicked.在这些带有圣经色彩的水彩画中,龙这个东方意象在罪犯Fransis眼中早已是能力与权力的象征,他在自己的身上纹上巨大的红龙,在裸露的时候会随着肌肉的蠕动产生一种具有破茧成蝶的涌动感,有极强的爆破力所在。
这也是他所追求的“becoming(转变)”,他认为诋毁了自己的小报记者欠他的是敬畏,不是恐惧。
这是Fransis对地位的尊崇与追求,是他所需要的转变,要通过心理的暗示使得身上的龙显示出真正的王者之气。
但是也可以看到,他之所以如此渴盼成为“红龙”,也与其凄凉的身世有关。
正如Will自己所说的,读Fransis的日记时,自己也会觉得如此悲哀。
一个变态杀人狂的成形,往往与其特殊的成长背景相关甚多,他自己一直受着祖母的虐待,特别是心灵上受着阉割式的迫害,让他压抑一个男人成长的迷茫困惑,让他在极度的羞耻中恐慌失落,而且不得不时常被迫想起那些诅咒般的话语,从童年到成年,他在祖母的阴影下苟且偷生般地生存。
虽然最后她死掉了,那张画像仍是像鬼魅一样注视着他,束缚着他。
在他的日记本中的首页就有一句“Behold A Great Red Dragon(囚住一条伟大的红龙)”。
在强烈的自卑和恐惧中成长起来,他的内心需要一种极端的王者需求,由是他遵循着Blake画册中的文字作案,他吞食200年前的画,他在失去理性与极度理性中点燃了纠缠他一生的阴冷的房子……于是想着自己重生。
重生一说在中国的坊间传说中其实也有不少见,特别是以凤凰的涅磐形式出现。
那与火有关。
在烈焰中一切焚毁,却又蕴含着再度生还的意义。
Fransis虽然仿的是龙,但是他最后也还是焚烧了房子,要把自己最恐惧的祖母相与自己最喜欢的女子在填塞了他极度阴暗的过去的房子中一并烧掉。
借此重生。
而他的杀戮,也是粘上了这层重生的动机,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朝圣之旅,一步步走下去。
在“沉默的羔羊”中,比尔也是幻想着能够像蛾一样蜕变,因此采取了很多血腥变态的手段。
或许他们心中这都不是一种罪恶,而是艺术,是通向重生或者是转世的一道门。
他们急切地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却又因为自己本身经历使得人性扭曲,在迷失的轨道上做出了伤天害理的行径。
要说宽恕他们自然不可能,毕竟血债早已高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身世又不免让人感触良多。
无法得到真正的温暖,无法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背受着冷眼或歧视,无法不在生活中压抑自身。
在极端的苦楚中急于寻求解脱,却又是泥足深陷犯下滔天大罪。
既可恨又可怜。
其实这类人在电影中很多,也或许正有了电影这种表达方式,才更能让人在光影的压缩中看到一个人一生中的悲哀。
像“Spiderman 3”中的沙人等等,看到他们的遭遇,不免让人在他们造下的人间悲剧中深思他们本身上演的悲剧。
这些万恶不赦的罪人,其实何尝不是罪恶的促成品与牺牲品呢?
只是,无处重生。
这是“汉尼拔”系列的前传?
我还没看资料,我不知道。
看完整个系列再来说这个。
昨天刚刚看完《孽欲杀人夜》,影片的情节都历历在目。
当《红龙》的情节正式开始后,我才知道,我看的是一部翻拍片,而且是与原版故事近似相同的翻拍片。
本片从人物、角色的名字、大致情节上与都与《孽欲杀人夜》是一致的。
既然情节我都知道,尤其是像本片一样的犯罪推理片,我还怎么能看得下去?
整个看片过程很痛苦,看得我非常郁闷。
而且,我还睡了将近二十分钟。
情节上本片与《孽欲杀人夜》主要不同的是影片结尾。
原版是在杀手的家里展开枪战。
本片里,杀手是自行设计了一个圈套,然后跑到FBI家里去杀人,在FBI家里被击毙的。
略有不同的地方,本片对汉尼拔的戏份增加了,也注重塑造了他的性格,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比《孽欲杀人夜》丰满许多。
本片的“牙仙”与原版有些区别。
原版里面的“牙仙”是一个童年被折磨,心理扭曲的杀手。
本片里“牙仙”不只是童年被折磨,他还被一幅画所控制,近似于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是一个病态的疯子杀手。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不同,其他方面与原版完全一样,除了稍许细节。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主题,只不过本片更复杂一些,更黑暗一些。
对于《孽欲杀人夜》的想法,我都已经写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一遍了。
这样近似相同的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很明显能看到双方的优缺点。
《孽欲杀人夜》的氛围凝造绝对是一流的,音乐的选用,镜头的运用,取景的角度,比本片强得不止是百倍。
《红龙》的演员表演是亮点,尤其是Anthony Hopkins,把汉尼拔那种优雅神秘又邪恶的性格特征表现的非常完美。
“牙仙”的扮演者Ralph Fiennes也比原版里面的糟老头冷酷很多,完完全全的是一个冷血杀手,就是长相太帅了。
Edward Norton扮演的FBI探员,和原版的倒是不分伯仲,看来这个角色不太讨好,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谁演都差不多。
《红龙》中的配角也很出彩,比如 Philip Seymour Hoffman、Harvey Keitel,都比原版里面演员的发挥好。
可以看得出来,原版的导演好,翻拍版的演员好,这是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
这样来看,本片的导演Brett Ratner指导的水平实在一般。
把一个很好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很普通的美国犯罪片。
可惜了众多大牌明星。
如果把两部电影的优点合并在一起,那绝对是一部完美的影片。
导演是Michael Mann,演员是Anthony Hopkins、Ralph Fiennes、Edward Norton、Philip Seymour Hoffman若干人等。
绝对是豪华阵容,这样的“红龙”,看起来才过瘾,才好看。
可惜,这只是我的想法。
两片比较之后,我认为,如果想真正欣赏故事,欣赏完整的“汉尼拔”系列,那就不要看本片了,直接看《孽欲杀人夜》。
它使用的方法使人更加容易理解这个故事。
本片从故事的整体上来说,可看性不高,比较平庸。
序列:0055Red.Dragon.2002.ULTiMATE.EDiTiON.iNTERNAL.DVDRiP.X264.DTS-KiSS2011-01-13
惊悚片实在不是我的菜啊!!
那些恐怖的画面再配上音乐,看的我心惊肉跳的。
为了看ed,惊悚部分硬是靠手遮屏幕看完了整部电影。
《沉默的羔羊》没有完整看过,不好比较。
但是感觉这片子不错,剧情很新颖,节奏不拖沓,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除了片尾ed安慰盲女,还取消她头发的那段,实在是有点出戏,是因为找了大牌来演配角不得不加戏吗?
还是故意制造欢乐气氛好与后面揭露凶手其实没死形成强烈对比?
),再加上气氛的成功营造,值得推荐给喜欢惊悚片的人士。
凶手假意纵火自杀那段很精彩,算是高潮结尾之后的再高潮。
片尾ed保护家人没有流于“武斗”而更多是“智斗”的处理也很不错。
有人评论说对比两个食人魔,ed在本片演技不够突出。
但人物角色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异常冷静又关心妻儿的FBI,我倒觉得ed的表演符合人物的特点,演惯了心理复杂的黑色人物,回头依然能演好正常的普通人,不正好证明了演技的高超和戏路的宽广吗?
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台词念白和抬头挺胸脸上没什么变化的表情,让我想到四五十年代黑白电影里一本正经的老头。
如果电影是一道菜的话,红龙就是一锅没有炖出味道的极品海鲜大杂烩,单独吃,每种食材都是极好的,可是混在一起总感觉缺了点儿味道,不是那么回事儿。
好莱坞从来都不缺乏好题材的恐怖类型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有野心,也很想讨巧,从结果来看,《红龙》明显是想借着《沉默的羔羊》的余享,打造出一部兼顾商业性与文艺性的经典剧情片,影像与题材都很丰富:血肉模糊无眼尸体、少年创伤、性心理扭曲、精神变态等,话题当然也不缺乏,天然戴着《沉默的羔羊》前传的帽子,依然吃人的汉尼拔等,演技更不用说,安东尼·霍普金斯、爱德华·诺顿、拉尔夫·费因斯等每个单独拎出来都能作为电影的扛鼎之人,就在在这样天时地利之下,红龙本想载着好莱坞三大黄金男演员飞龙在天,无奈最后却降落在地雷阵里,亢龙有悔呀!
电影开篇就利用汉尼拔的余威,营造了一个不吃人就不是一个敬业变态的心理医生,导演既没有明确汉尼拔为什么吃人,也不描述吃人以后拔叔的状态,仅仅就是因为在音乐会上弹错了调就被吃掉,这样的理由实在是不够令人信服的变态,只能说明拔叔可能只是一个原本慈祥的重度强迫症患者。
当我整理好心情准备面对一场黑色喜剧片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诺顿扮演的警官就凭着一部居家必备烹饪菜谱开始了对一个心理学家的深度怀疑,汉尼拔当然也不是一盏谨慎的灯,一看诺顿拿起了菜谱就不问青红皂白的开始了对诺顿后背的袭击,没错,他就是一改羔羊时的儒雅和理智,令人发指的冷静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就是那么差劲,也没有用惯用牙齿,他仅仅是插入······但是却偏了,结果拔叔就是因为这场失败的、一反常态的突然袭击被关进了那个日后可以令他无限装逼的监狱,成功被改造成了一个话痨,今下来的全片时间,他都自豪的仰着脸,呆在那个卧厕一体,通风极差的包间里面,骄傲的指导着仇人去完成他抓坏人的使命,这不是变态,这是活雷锋!
能力不足的导演在快速的把拔叔送进监狱的那一刻,肯定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任务,先关一个。
尚还年轻的优秀警官诺顿开端把汉尼拔送进了铁桶般的包房,然后却成了一枚有志的佛系青年,不爱武装爱修船,享受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光,无忧无虑的开始了他的海边生涯。
诺叔肯定是受到了很重的心灵创伤,他的佛系根源就是因为那个已经被拔掉牙齿的吃人狂魔。
导演又长出一口气,终于又流放一个,但是此刻的电影故事突然之间就化解了所有冲突和矛盾,该关的关,改流的流,在电影马上很可能在五分钟内就必须要出终场字幕的危难时刻,万众期待中,背负血海深仇的拉叔终于开始杀人了,观众长出一口,原来拉叔才是主角,正襟危坐,正戏开始了。
跟好莱坞例行的套路一样,像拉叔这样的变态杀人狂,得有变态原因,基佬、性困惑、变装、少小居家老被侵、老婆出轨、孩子生下来没嘴等等等等;得有图腾,飞蛾、面具、丝袜、电锯、甚至还有打字机。
可惜的是,导演还是嫌电影进展太慢了,仅仅通过一些不痛不痒的语言片段就叙述了拉叔自小被虐待的事实,没有画面、没有人物、没有情节,只有一张实施虐待的元凶的半身照片被挂在墙上,然后还长的很慈祥。
于是拉叔毅然决然的顶着变态的角色设定,以转化的名义痛快的杀完两家,可是一直到影片结束,我都没看出来拉叔剧情内几个关键信息点:红龙、转化、纹身、中国元素究竟有什么必然存在的意义。
一句话来讲,就是几个看起来特点鲜明、吸引眼球的要素,对剧情的发展却没有产生必要的帮助,白瞎了拉叔这张脸。
但拉叔的罪行却救了三个人,一个是久囿荒岛的心灵创伤警察、一个是深居不能出的话痨,还有一个是一直在摄像机后总感觉不知所措的导演。
正戏真的开始了,其实案件并不复杂,可能导演就是为了更为立体的描写拉叔变态的人物形象,让拉叔演绎变态的时候用力过猛,结果就导致拉叔的犯罪过程极不严谨,作案特点过于鲜明,犯罪线索漏洞百出,平时对待陌生人也太过嚣张和高调,观影时一直都担心拉叔不给诺顿宝贵的出场机会,一不小心案子就会因为其他线索给破了。
导演在展开这部分剧情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只是因为现场太惨,杀人画面不忍直视,FBI才不得不请出了诺叔,而本来发誓老死渔船的诺叔就因为别人的几句忽悠,出山了。
诺叔顺理成章的去找汉尼拔寻求帮助,不过由于导演过早的把汉尼拔送进监狱,导演不能很合理的为汉尼拔和拉叔建立情节联系,于是采用了一个颇为搞笑的方式,让全国闻名的食人狂魔拔叔在监狱里给外界公然打电话询问诺顿妻儿住址、同时通过登报纸的方式把地址告知给拉叔,期间,电话无人监听,强行把汉尼拔和拉叔配在了一起。
正在这时,全片最为巴格(没有呀路)的盲女出现了,导演没有选择让盲女与拉叔产生什么让人信服的心灵沟通,只不过为了让观众感觉到,盲女在拉叔行为转变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是确定的事实,情不够、肉来凑,拉叔只能最终与还算性感的盲女壮烈上床,而后还增加了一场拉叔的裸奔戏,就这样,在盲女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 完美铺垫的爱情感召下,拉叔在仅仅做了两起案子以后,就准备为了盲女金盆洗手、退出变态界(作死记者那个,拉叔只能算是被迫杀他),这种不敬业的行为必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审判。
诺叔通过跟话痨拔几次不令人信服的信息沟通、加上拉叔作案后的作死暴露、最后还有自己特异功能般分析能力的加持,最终发现了拉叔的真实身份。
这一段情节给人的感觉就是拉叔在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暴露身份帮助警方破案,其作死的程度不亚于在警察局门口公然举牌要求投案自首。
当然诺叔也不是省油灯,沿着拉叔主动提供的线索很快就找到了拉叔,于是剧中的两大巨头终于在诺顿家中面对面相遇了,经过一波相对还算刺激的枪战,拉叔终于被打死了(总结其行为跟自杀没什么分别),诺叔又带着妻儿回到了那个他梦寐以求的船上,继续开始他的佛系生涯。
另一边的拔叔依然笔直的站在那里、自豪的仰着脖子、面带微笑呼吸着包间中的空气,享受着食人高智商变态心理医生名号给自己带来的无上荣誉,坐等《沉默的羔羊》女主角的临幸,全片终。
总结一下,好的电影不论采用何总叙事方法,主题肯定是明确的,看完以后你能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即便不讨论什么教育意义,至少我不用大脑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感觉的走出电影院,《红龙》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知道导演究竟想表达些什么,一瓢凉水灌进肚子里,肉还是肉,水还是水,没有任何的融合。
《红龙》应该是一部很典型的多无产品,无情节、无主线、无良好的故事架构,所有设定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或媒介都浅尝辄止,三位骨灰级演技的男演员各自为战,几乎没有什么碰撞出火花的机会,拔叔和拉叔在电影中甚至只是神交,至始至终都没有打过照面(当然也跟导演过早把汉尼拔送进监狱有关)。
而情节的推进老给人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每个主要人物的行为逻辑都显的很不真实,导演应该是不能很好地利用三位重要演员的突出个人能力来烹调出一道好菜,只能拍一个是一个,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单独部分完成了每个人身上的戏剧任务要求,而没有也没有能力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红龙》很大部分参照了《沉默的羔羊》的剧情模式,片方也很有野心的集合了三大演技派男星,能看出来片方原本是很想用心的做出一部《沉默的羔羊》的续作,无奈电影史上从来都不缺乏明星堆砌却最终失败收场的实例,而这一次,《红龙》起始于一个冲突弱化的剧本,终结于一个看起来没有信心的导演团队,又成为了一个狗尾之作,为了三位老戏骨,给两星吧。
惊悚犯罪片,讲述第一位发现汉尼拔博士有食人倾向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威尔,为了追查另一名嗜好啃咬被害人的连续杀人犯,如何向汉尼拔讨教的故事。
汉尼拔前传,几个演员都很喜欢,很不错!
剧情是老套路,但却抓住惊悚和感情的命门,羔羊代表懦弱的人群,这个世界有同情,有真心,也更有假同情假真心,再坏的人也有着人性的一面,这杀人的游戏寂寞的不好玩,需要有人跟上我的脚步。
荒芜的世界我们总想找到世界另一个我和最匹配的人,我们都是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的狗尾续貂,看过羔羊,红龙也就没啥看的必要了,虽然龙比羊厉害……
也许是我犯罪心理看多了??这部里的一切都是如此老套眼熟..还有诺顿先生的演技实在是= =哪天才能看到他的脸上有点不一样的表情啊喂..还有大家遇到难题怎么都要找汉尼拔,沉默的羔羊和红龙重叠部分太多了,没什么新意
…这算什么……人格分裂?!
The Silence of Lambs 3rd
所有人在十一年后都老了…呜呜 不想看安东尼那种辛苦的样子……他衰弱了不应该再演杀人魔了——诺顿萌点大爆,忽略演技中——神经质成分比以前少些感觉,出色的悬疑犯罪类作品,不过怎么看都少了91年浑身上下汩汩冒出的经典范儿,不知道,也许是心理上创作人也设限了,第一次总归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这部....
比起沉默的羔羊也差太远了。无论是节奏还是故事情节。没有一个角色达到了极致。演员很优秀,没有足够空间。结局画蛇添足。虽然给凶手添加太多人性也不是什么好做法。搞不懂想表现什么。博士感觉也弱爆了。也就开头诺顿和博士那段不错。
正常情况下,续集总有狗尾续貂的感觉。但Anthony,Ed,RF的精湛演技填补了剧情上的不完美,RD确实让我大饱眼福。追着Ed来看的,还能说什么呢?
重温经典。BD-Rip 11/05/03 18/07/29
三个男人一台戏啊!这两天天天看粗制滥造的恐怖片儿,总算放一个像样儿一点儿的了。。。诺顿叔很有爱!费因斯大叔的全裸居然被打码了!(掀桌)
当你习惯了用13集40分钟来建立人物关系,用沉默和古典音乐推进剧情,这样的好莱坞式大片似乎就入不了人的眼
真get不到汉尼拔可怕在哪儿,跟个神棍一样,一切推理都缺乏依据。
把沉默的羔羊这个故事看个完整。。。我是冲着这个来的
看之前没抱着“另一部沉默的羔羊”的预期,就希望是一部精彩的悬疑电影,结果全片直接把“平庸”二字写在了脸上。大反派的爱情线与主线不能说有一点联系,只能说是毫无关系。结尾的反转还有点意思,但结尾的结尾让影片彻底沦为“陈词滥调”。
一点都不像汉尼拔了 只有博眼球
惊悚片实在不是我的菜啊!!那些恐怖的画面再配上音乐,看的我心惊肉跳的。《沉默的羔羊》没有完整看过,不好比较。但是感觉这片子不错,剧情很原创。凶手假意纵火自杀那段很精彩,算是高潮结尾之后的再高潮。片尾ed保护家人没有流于“武斗”而更多是“智斗”的处理也很不错。其余见影评。
第一部是悬疑,第二部是血腥,第三部是犯罪片。伏地魔变成了主线,而汉尼拔的戏份弱化了不少,诺顿和汉尼拔之间并不如女探员来的心有灵犀。
2011.10.27 演员好,剧情一般。老公说:“应该给汉尼拔和诺顿更多对手戏”
这部片子怎么觉得有点突兀
故事大结构就是沉默羔羊的翻版,但是故事更加着墨于红龙,更大程度上是个有童年缺陷的杀人魔因爱而毁灭的故事,比汉尼拔的传统故事阳光的很多。但是同样由于这样的设置,使红龙和汉尼拔相互拉扯,削弱了本身的力度。最后还讨巧地拉回第一部去了,可惜没有因此沾到什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