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浪潮已逝
Kapag Wala na ang mga Alon,浪潮退去之后(台),湧浪之後(港),浪退之时,When the Waves Are Gone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约翰·洛伊·克鲁兹,罗尼·拉扎罗,沙梅恩·布埃诺卡米诺,唐·梅尔文·邦加林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丹麦,葡萄牙,法国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22
简介: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发起「禁毒」战争而扬名天下,他引起的反毒浪潮滥杀无辜者不计其数,但他却以此「创举」受到国内上上下下的拥戴。赫尔斯·帕普兰中尉是当局首屈一指的探员,当权者如何以残酷不仁的手段剔除「眼中钉」,他都看得一清二楚。他现正站在道德分叉路进退两难,就算他避得过良心的责备,也逃不了奇怪的皮肤病。在涌浪之后..详细 >
#22HIIFF04 不断试图跟上叙事节奏与参悟影片逻辑,但有时会在体制、宗教与杀戮沉重的跳跃里迷失。肃穆的片尾是无声的,却是极为大声的呐喊。想到薄荷糖,是体制逼迫着非人道主义的杀戮,想到弗兰肯斯坦,创生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搏斗与同归于尽。政权保护、宗教救赎和杀戮三位一体,存在着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是在指控圣灵和国家(菲律宾)体制,还是意在F**k这个国家(菲律宾)、创造体制和宗教并以圣之名行恶的人类以及容忍一切的世界?
#IFFR
@Venezia2022 第一部迪亚兹,挺喜欢,会联想到贝拉·塔尔。(黑白胶片影像的粗粝感如自上世纪,当智能手机出镜的时候还挺奇妙的。)
#HIIFF
不错。
3.762
#HIIFF 这导演都这么拍长片吗?真的有点长啊喂..
摄影机也像得了偏执症 一定要在这黑暗潮水中抓到怒骂和失败者的舞
#Venezia2022# 有些直截了当,在迪亚兹序列里比较容易进入,人物有种荒诞的滑稽感,同时人物的“假嗨”与虚空的归宿又联系起身体和国家的老去与衰败。数字化的胶片画面比较柔和渐变,同时又有些非常规的视觉效果,比如过曝和重叠,共同营造一种末日的环境,印象深刻的还有临近结尾的手持主观镜头。
#GH59
比《菲律宾暴力故事》要好看很多,菲林拍摄的罪恶国度很有力量(尤其是菲律宾的海)
于海南,放了很大希望,只能说纯从个人观感出发,不喜欢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以漫长的舞台剧方式表达的直白裸露的政治意图,可以接受高度概念化的表达,也可以接受政治寓言,但《当浪潮已逝》我多方面看着不对味…
有菲律宾现实的政治隐喻,电影里面摄影很棒。
我的个人观点:黑白=装B,3小时=裹脚布
即便隔着一堵语言的壁垒依然能感觉到角色行动和台词语言上的不流畅,摄影师对于光影极度敏感和饱满的构图撑起了整部影片,也可能是因为我不了解菲律宾政治吧。(真想飞去菲律宾kuakua拍黑白卷
4.25
#HIIFF 2022 重新看拉夫·迪亚兹
固定長鏡,固定長鏡,還是固定長鏡;尾聲處出現全片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手持鏡頭,模擬Primo主觀視角;少量斜角鏡頭刻畫心理;黑白膠片與光影想及Béla Tarr;零配樂,環境音作為提示和徵兆;「Fuck the country!」#hkaff19
过于直白的隐喻,简单明了的剧情,用时间来讲述「当浪潮退去之后」。
摄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