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杀生》观影带来的愉悦感来说,四川观众应该是全国观众里最有幸福感的一群人———全片四川话贯穿到底,“龟儿子”“一起耍”“瓜货”“雄起”等方言俚语俯拾皆是,就冲着这一点,都该进影院为这部电影“扎起”!
更何况,这确实是一部能给你带来一定思索的好电影。
继《斗牛》之后,金马影帝黄渤再次挑战自己,奉献上佳表演,同时梁静、王迅等演员也都突破自己,奉献了一出精彩的乱世荒诞寓言剧。
小镇上的人每次有什么大事都要穿着黑色的袍子,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人们的封建迷信,就像影片中牛医生最后说的话一样“这的人谁也不会再出去”,他们被禁锢在小镇里面,可以说与世隔绝。
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镇人们居住的房子,他们看起来就像一个迷宫,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一群人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想着怎么杀死牛结实。
总得来说,我觉得是人们过于封建迷信。
在8-12号时候就看了杀生这部影片,由于那时候是分心在看,只感觉到闹腾,并没有看进去。
今晚又重新看了杀生,却有颇多的感触,作为几年前的电影,现在才看到着实感觉有点可惜。
果然这种片子就需要沉下心去看。
从头到尾,牛结实都没有影片中大部分时候表现的那么的不堪。
更多的时候是镇子上的民众的臆想,或者说是任达华最开始调查得到的表象而已。
至少有两件事,通过任达华的调查情况来看,是与前面的表现不符的,具体到底有多少水分,就看你心中的牛结实是怎样的。
1、牛结实没有下过春药。
牛结实在拿到春药后,就骑马去玩耍了,春药是别人下的,他回来后一脸懵逼的表情也可以看得出来。
2、牛结实最初救下寡妇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单纯的给寡妇喂血而已,因为寡妇贫血的原因。
对于镇子来说,整个镇子代表的就是封建愚昧,被牛结实这一个新生的另类给打破了。
为了长寿,强迫老人76以后就不能喝酒,而牛结实带酒过来了。
寡妇陪葬,被牛结实救了。
挖出陪葬品,他认为好好地东西干嘛糟蹋了,但是仍然对死者进行三拜九叩表示对死者的感谢。
或许牛结实就是一个与镇子格格不入的另类,或许他也有一些混混的气息。
但是相对于镇子的恶来说,他却显得格外的高尚。
相对于镇子的死气沉沉,他显得生机勃勃。
管虎的《杀生》一如之前的《斗牛》,故事同样以相对封闭的村镇为背景,用充满喜感的荒诞故事诠释了让人颇带共鸣的主题和隐喻。
个性的电影语言,疯狂的喜剧桥段,离奇的黑色情节,香艳的情欲戏和奇观般的特色布景都让该片饱有十足的可看性。
《杀生》和《斗牛》叙事上的最大不同是视角变化。
《杀生》采用了外来医生视角,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审度古老村镇的离奇故事。
再次与管虎合作的黄渤此次角色可谓疯狂至极,他扮演的牛结实是镇里一害,任凭各路能人都无法奈他如何。
片中牛结实使坏的整蛊桥段,以及小镇骨干逆袭桥段大亮。
一段疯过一段的捣蛋戏让人捧腹。
随着剧情发展,编导不断对牛结实这一人物进行着重塑。
起初,从与之斗智斗勇过的镇里遗老遗少口中,大家得知“公敌”牛结实是一臭无赖式的混混。
随后,影片还原了牛结实祸害街坊四邻的过程,尽管令人捧腹,却尽是顽皮孩子的做法。
祭祀一场戏里,按古镇规矩,马寡妇应在水中陪葬,牛结实的英雄救美看似是贪恋美色破坏镇子规矩,实则编导暗示出他比其他人有人性。
马寡妇圣洁的白衣,牛结实破旧的衣裳和古镇老少隆重的黑袍形成鲜明对比。
而到影片最后翻盘时,人们发现镇民口中的“公害”牛结实竟是个对社会基本无害的人物。
只剩半条命的牛结实拖着棺材把欠大家的还了,可以看出,他欠的不多。
牛结实的悲哀在于他是个骨子里长不大的孩子,他虽然调皮,却心地善良,拒绝恪守陈规,于是成了古镇“公害”。
可以说,牛结实的死是自由与体制对抗的结果。
他拒绝服从,所以必须死。
而牛结实死后,观众又发现一群无意识的人成了一个人的帮凶。
从故事选材上看,管虎很像当年的陈凯歌,区别仅在于陈凯歌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管虎是荒诞喜剧路线。
不论管虎的《斗牛》还是《杀生》,都跟陈凯歌的《黄土地》有些神似,作品中都有强烈的文学性和批判意识,用最隐晦的故事带给观众共鸣。
而管虎的作品娱乐性更强,更加商业,更加主流。
《杀生》场景依然是导演擅长的狭窄街巷,多年的经验为该片增色良多。
摄像在狭窄布景中营造了荒诞又颇具美感的画面,将古镇的动和静完好呈现出来。
表演方面,黄渤依然大亮。
黄渤的玩闹除要与遗老遗少的阴沉形成鲜明对比外,还要跟影片后半段的离别衔接,难度较高。
黄渤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看点,他由一个单纯的混混逐渐变成一个丰富立体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却注定无法在冷漠世界存在的人。
余男的表演颇富性感,既有种无辜的圣洁,又有邪恶的淫荡。
余男的眼睛和嘴唇为本片情色戏贡献了较多荷尔蒙。
此外,扮演镇长、接生婆、油漆匠几位演员的精彩演出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任达华和苏有朋的出场固然重要,但都属客串。
两位明星固然闪亮,戏的重头不在他们身上。
相较于《让子弹飞》,《杀生》不具备足够的话题性。
《杀生》更多是在通过荒诞喜剧阐述道理,折射现实,而非对历史的模糊演绎。
尽管《杀生》无法达到《让子弹飞》的票房高度,却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叫《杀生》。
(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能认同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东西。
小说名为《死亡设计》,我没有读过,但从题目中看到适当与节制,它定义自己是一个悬疑故事,对一桩死亡事故本身的追究。
电影太煽情,尤其是配上《杀生》这样大的题目,道德审判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了,海报中面目不清,形似幽魂的村民与超群绝伦、英雄气概的牛结实也证实了我的猜测。
我不明白电影在隐喻什么。
只能抛开这个,从故事本身看它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在我看来,导演思路相当混乱。
先是一种恶逼迫正常人无法忍受,然后被逼到绝境的人们也生出一种恶(事实上,此时村民还是心怀善意的),但其中也有一些被激发的极端的恶(苏有朋扮演的医生),于是本来是常态甚至有点善意的人决定以恶制恶。
然后导演反过来怜悯那最初的恶。
可是那恶哪里值得被怜悯呢?
在我看来,牛结实是罪有应得。
看看他作的恶吧:明抢暗偷他人财物、破坏他人先祖牌位、偷窥别人隐私并肆意侮辱、调戏长辈遗孀、在村民饮用水源下药……基本上是见谁欺负谁。
放在古代的章回小说中,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一定会被侠义人士为民除害的。
而且在电影中,我并没看到他有悔改之心,最后离开村子的那一幕拍得非常煽情,但那只是他为了保障自己儿子的性命所作出的行为。
唯一让我觉得他有一点点值得怜悯的地方是他对哑巴寡妇的感情(是情欲还是爱情?
或许二者并无区别)以及他希望儿子活命的想法。
可是为此,我们就应当消除他的恶与罪,而怜悯他,觉得他是一个纯真的人吗?
不,不能。
记得小时候看新闻,我看到记者采访死刑犯,觉得他们很可怜,甚至会偷偷掉眼泪。
可是慢慢长大,觉得这种泛滥的怜悯实在要不得。
对苦难弱小的怜悯是值得提倡的,对恶的怜悯却是愚蠢的弱点,社会或圈子有自己的规则,犯错作恶,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电影否定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向观众呈现了滥情与混乱的怜悯。
当然,不应当姑息怜悯恶,但以恶制恶也是不对的。
如果影片的重点是对私刑和法律的思考,应该会更有意义。
但是,除了呈现小说题目所揭示的悬疑之外,导演的重点显然放在了对牛结实的怜悯上。
想起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但是,不管怎么变,是非对错还是应该搞清楚的。
影片讲述了一个“不合规矩”的人被众人联手“设计死亡”的故事。
片子发生在一个外表看似安静祥和、宁静致远的长寿镇里,而内在腐朽森严,人心不古。
由黄渤扮演的牛结实看起来是镇子里的异类,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实则是镇子里为数不多的正常人,而他在悄悄被抹杀的过程中,更彰显出人性之复杂和险恶。
本片的有趣之处,还在于“耐琢磨”三字:悬疑的谋杀解谜,对人性和社会的讽喻,甚至带有一些悲情色彩。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并非一部通俗影片,它对愚昧封闭的民众劣根性描写,甚至会让观众体验到“在这里读懂人性之恶”的快感。
剧情深刻发人醒悟,谁是正义,何为善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善良会杀生,地痞能成仁!
《杀生》之荒诞是我始料未及的。
一片过后,全场观众大叫不解,我想管虎借由这么多的性暗示,所隐喻的东西也并非就是想让人人都懂。
黄渤借《杀生》有了一次飞跃,虽然这是在他拍床戏尴尬之极的基础之上实现的。
但是倘后世看《杀生》,定会认为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管虎的胆子还是比较大的。
在《杀生》当中,他对牛结实这个放荡不羁的粗人,抱有太多的喜爱、欣赏和认可。
所以他塑造了牛结实这样的一个叛逆、嚣张、外露,但是心地又很淳良的人。
牛结实对长寿镇一切祖训的反叛,其实也正是管虎不愿被规矩束缚的真正写照。
性,是任何生物也包括人,最本质的一种需求和欲望,但是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甚至是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性却是一种永恒的禁忌。
但是管虎居然敢在《杀生》中,通过使用能够通过广电局审查的手段,把如此之多的性暗示表现出来,这在国内着实是不多见的。
从电影开篇,120岁的老爷子,让一个年轻的寡妇侍候、陪葬开始,这种性暗示就已经开端了。
牛结实把马寡妇从河里救出,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孽缘。
而另一条伏笔,则是梁静饰演的接生婆——小肉肉和小骨头两口子的床戏。
管虎不得不避开所有可能引发争议的其它肢体语言,独辟蹊径地借小肉肉的脚指头,来表达人们对情欲的渴望。
作为管虎的妻子,梁静不但是自愿扮丑,更重要的就是10根脚趾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在关键的时刻,伴着小肉肉的肉糜之音,是脚指头的一阵阵极其夸张的痉挛。
真可谓妙哉,也算是有史以来第一遭,国内导演通过这种手段,来描述性爱。
这是其一。
其二,一直得不到满足的小肉肉和马寡妇一样,都是有她们的渴望的。
即使是像牛结实这样一个被村里人认为是十恶不赦的混蛋,也同样会激发起她们体内最本质的需求。
所以不管是小肉肉还是马寡妇,一开始遭遇牛结实都是反抗,既而就变成了享受。
即使小肉肉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牛结实占了便宜,仍然会情不自禁地体验到一旦解禁之后的满足,哪怕只有一瞬。
其三,男妇主角的裸戏,似乎都“裸”到了要害。
不同的是牛结实的“裸”是被迫的,而马寡妇却是被迫+自愿+示威的。
小肉肉想阉掉牛结实以绝后患,可是一堆老娘们扒掉了牛结实的裤子,却个个作吃惊大叫状,就连“主刀”的小肉肉,也对牛结实“刮目相看”。
这样的一个“纯爷们”,超过了长年生活在“规矩”中的妇女们的想像。
如今她们有幸眼见,但却无福受用,于是阉掉也罢。
而马寡妇被这群得不到满足的娘们逼到墙角之后,又打又骂,情急之下,她居然脱掉了身上仅有的一层遮羞布。
诱人胴体,让同为女人的规矩的守护者们,终于是悻悻离去。
其四,春药的作用被混蛋牛结实发挥到了极致。
也许他的本意只是为了让牲口繁育下一代,但是把全镇的水里加上了春药,却再次使得人的本欲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于是一个全景镜头中,整个长寿镇不见一人,却全镇都充斥着享乐之音。
没了规矩的人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可以尽情的享受。
而接下来发生的乱伦,则让长寿镇的规矩制定者们如坐针毡,再也无法忍受。
而在任达华这个半中半西的医生解读下,春药无疑成为了和谐、博爱的代名词。
喝过了这样的水,村民们就生活在和谐社会之下,互相友爱、体贴、关心,此乃社会大和之终极。
其实,所有这些性暗示的目的,无非就是对“规矩”的不满,对“约束”的反叛。
当然,最终的结论仍旧是这个社会,容不下“不合规矩”之人。
在权大于法的体制下,即使每个人貌似善良(比如苏有鹏饰演的牛医生,提议杀掉牛结实,众村民一致反对并表示说太残忍,而当牛医生把这个提议变成永远看不到的时候,大家则一致赞同),但骨子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己无力反抗,于是便对勇于反抗之人,极尽一切整人之能事。
逼得牛结实最后不得不为了“娃”,而自我了断,还得反复的磕头,请求这些“善良”的人们,“不整了哦,不整了,我活不过两天喽”,“娃是无辜的啊,留下娃吧。
”在这个小社会里的最高阶层——镇长和长老们,对于这样一个破坏规矩,只想要自由和理想的人,所采取的手段就是用“嘴”来杀人。
老子要你死,就算你不想死,也会把你说死;就算你是个健康人,也能把你说成是个病人。
在这样一个集权的小镇里,颠倒是非、指鹿为马、排除异己,易如反掌。
所以即便是老镇长活到99死了,那群忠诚的卫道士们,依然会穿着黑衣,念念有词地继续捍卫着固有的一切。
一个体制,一种规矩,不会因为死掉个把人而有所改变。
正如黄渤所说:“规矩是用来约束人的,但每个人心里都不希望被这种绳索牵绊,其实这也是导演的理想,我演的就是导演的年轻时代,他也有着追求不羁的自由的本性。
”但是任何追求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才会是“长寿”之人。
管虎把此片定位为惊悚、喜剧,实在是隐藏的很深,如果定义为荒诞、悬疑我觉得也许会更准确一些。
这片子不关乎商业,也没想着要口碑,故而仅仅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已。
看来很多人对刨祖坟没什么恶感,估计现在人都没怎么祭拜过先人,觉得这事离自己太远,所以没什么感觉。
那就说你们贴近点的,你们谁能容忍自己XX时被人看?
而且是10几年的被人看?
你没谁能容忍自己的女朋友走路时,总被人摸来摸去耍流氓?
如果有请举手,你怎么说牛结实好都可以。
现在的人都有逆反心理,只要是规则他们就反对,想要自由,可生活中你真遇到这样不讲规则的人,你还会这么宽容的理解他们么?
我真的不能相信,不说别的,就马路上没注意碰了一下,中国人都会为此吵架,真的有人如此不讲规则的骚扰到他们,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奋起反抗,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这里夸牛结实的人,才是最虚伪的人,他们虚伪的把自己都给骗了。
影片讲述一个特立独行的小混混是如何被残酷体系用“集体智慧”给“诛杀”掉的故事。
这个小混混是黄渤,他饰演的小混混的名字叫牛结实。
牛结实在一个孤岛般的小镇上特立独行了20多年,常干些“敲寡妇门,挖绝户坟”的无赖事,被千年古寨里的镇民视为有违道德伦常、不合规矩之人,引来公愤,然后所有人都想着如何“让他永远消失”。
《杀生》的故事很残酷,比《斗牛》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导演管虎对人性和社会的思索。
该片的拍摄手法不是一般的顺序或者倒叙,而是采用两个时空的交错,跟随着剧中任达华的角色,一步步故景重现,看第一遍可能觉得叙事混乱,然而我要为黄渤、苏有朋、余男的精湛演技爆灯!
牛结实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很多影评说他本性善良。
因为他救了哑女。
但是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是拒绝的,牛结实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人,所以这也是其他村民排斥他的原因。
他捣乱村民的生活,偷窥,借东西不还,调戏妇女。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小恶,为什么你们不能容忍了,村民还用活人陪葬了,那才是大恶。
但是牛结实触及是信仰,是道德。
他偷窥别人是不道德的,他借东西不还也是不道德的,他挖人家祖坟也更加是不道德的。
别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祖坟有陪葬品,但是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信仰,是规矩。
因为牛结实没有规矩,没有信仰,所以也就没有了道德的底线。
《杀生》话题十足,极大调动表达欲。
要是口碑极佳,票房井喷,引发热议。
有关部门,亡羊补牢,禁了这片。
就完美啦!
来!
来!
来!
为《杀生》的热议添油加醋!
把自己”杀生的论坛”对各类问题的回复,重排汇总,希望大家觉得有用。
1.余男为什么一直戴着美瞳 ?
答:马寡妇瞳孔颜色淡,是气血不足的症状。
跳出情节,和被铁链拴住的小孩、傻子、其他各色村民一样,是角色设定,包括设定成哑女,都是为了让人物行为、际遇合理——设定成异色瞳孔哑女,都是为了凸显马寡妇的出众、与别不同。
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聚光灯、特写镜头、胶片长度集中在具体的个体时,观者更易觉察到。
当这种觉察和个人认知重叠后,就会产生私体验。
一个不知道美瞳为何物的人,可能会认为马寡妇是不是异族(站在汉族本体论的立场)。
2.知道有人要害自己和孩子,牛结实为什么不带着寡妇和孩子一起走,而选择自己死(话说他最后到底死没死)?
答:生于斯,长与斯,迫于无奈,死于斯旁,魂归于斯。
牛结实怎么死的?
这是电影的戏核,任达华饰演的救援医生也好奇:死因不明(直接死因是疾病、失温还是饥饿,解剖都能查的出来),这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剧情细节是,医生发现牛结实时,牛似乎还有体温,带回村里,众人忌讳,医生更加好奇,以中医理论判断牛结实魂魄已散,遗体解剖,研究死因--解剖结果牛结实很健康,死因不明。
3.任达华到底是什么人?
最后头发为什么突然短了?
他额头上的刺青到底有什么寓意?
答:额头上的刺青?
额头左边的疤痕吗?
观影时真没观察仔细。
被问题激发灵感了!
提到刺青直觉联想到黥刑http://wapbaike.baidu.com/view/98211.htm?ssid=0&from=2001a&uid=wiaui_1328439432_9078&pu=usm%400%2Csz%401320_1003&bd_page_type=1会不会医生是清末留洋参与改革派的学生?
当时岭南区域很多学子受改革思想影响投身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获刑发配边疆——这也是导演选用香港演员的原因?
医生变短发是认同牛结实,认为以后不应止于研究探明真相,要弄你!
弄你!
弄你!
一个人又怎么样!
特立独行又怎么样!
搅得天翻地覆,大家活的才有意思--甚至才能活!
当然推到终点,一定还是天崩地裂,一拍两散,必然失败。
哪尼弄还是不弄?
4.关于苏有朋,小时候为了防黄勃偷肉而封了烟囱闷死了爷爷奶奶,极其悔恨的他把罪责归于黄勃而要报仇致黄勃全家于死地这条线觉得有点牵强。
答:严防死堵害死人啊。。。
5.三叔往肉里面打毒药这件事及以后很不好解释,一是打毒药是集体讨论决定是还是他个人行为?
二是毒药如果是致死的药的话就没必要兴师动众全镇的人用“语言”“表情”来杀死黄勃,多的是机会对黄勃下毒的。
三是苏有朋阴差阳错吃了,他是应该死呢还是不会死?
答:下毒是肉贩的个人行为,和老祖死后——政府派来见证长寿记录的俩医生解剖直接死因不是饮酒——追打牛结实一样,是超出72条村规的破格行为。
所以牛医生取走肉时,肉贩没吱声。
无缘由的想到韩寒博文《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里那句“如果一个地方充满着的不被限制的权力,那么谁都不会安全,包括掌权者自己。
”6.红眼病是怎么回事?
答:刚开始也没什么头绪。
就情节,牛结实离开村子后,红眼症状才在村里传播开。
一开始红眼是为了让牛结实疑心,故意让眼红的村民——怎么做到的没像“诸葛壶”、“三月淋雨洗澡”一样闪回演示(不知道是不是拍摄了,公映版没剪辑进去)——和牛结实对视而过。
牛姓宗族村落有传染病的消息传到县政府,派救援医生到牛村,就全族都红眼了。
会不会是,村民想做戏就做足,既然说是牛结实把瘟疫传给大家,就全村把眼弄红,把调查的医生吓跑,糊弄过去——有两个佐证:1.牛结实已经离开村子,还把肉铺家的小孩栓着,显然是防着他同外来的人胡说八道;2.外来救援医生没被吓跑,继续调查接触到村子里的人,神奇的眼又都不红了。。。
又或者全村眼红是一种反向的“心由境生”?
还有一种可能更扯——牛结实黯然离开后,大家想到这个泼皮过往为村里带来的鸡飞狗跳,生动活泼,自己这次做的这么过分,悲从中来,羞愧难当,集团哭红了眼!
7.那块大石头,开始时掉下的时间是牛结实被村民扔下山崖后回来那一刻。
后来又是电影完全要结束了那一刻,难道不是同一块?
还有这个寓意是什么?
答:一小一大两块山石,小的被崩下来后,用木桩支柱了摇摇欲坠的大山石。
幺婶的小肉肉在追砍还是要设陷阱压牛结实时,把木桩劈缺了——在最后山崩时有个压断缺口木桩的快闪特写镜头(大山石会不会坠落 ,木桩缺不缺口不是必然因素,但加固支撑——而不是相反,才是该做的吧。。。
) 8.本片导演的意图是想表现什么,人性的压迫?
情欲的压抑?
政治的黑暗?
答:意图不重要或很难知道吧——除非导演自己写文章,不过一般聪明的创作者不喜欢限定作品的含义,越有启发性越好,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最好。
还是不错的。叙事逻辑有点乱,内涵挺深,但是不太好看。。
有点吓人的名字,但是剧情并不是太血腥的,黄渤让人另眼相看!
杀生.Design.Of.Death.2012.HDTV.MiniSD-TLF.mkv
这就是系统清理病毒的过程,搞得有点太兴师动众了,又不是宗教审判异端
做作无趣之极 跟厨戏痞一样 从头到尾自我感动 哦对 还有个老炮 以后管虎的片可以不看了
真受不了,这也算是电影?
没想象的好看 故事讲得太乱 黄渤演的一如既往的好 最后几个镜头震撼到我了很喜欢余男
看过片子再看一些评论总算是看明白了
一群装B青年评5分,拍的什么啊,看的一头雾水,好多都没交代清楚。除了黄渤演技可以得一分。
失望,电影抹黑了美丽的羌寨
管虎在特立独行的风格化影像上越走越远,凌乱的剪辑频繁的闪回对于故事呈现依旧弊大于利。黄渤的离经叛道与根深蒂固的腐朽体制之间的矛盾,所带有的讽刺批判效果也因连续感缺乏而弱化,苏有朋的复仇大计和任达华的刨根问底则是构建悬疑和解开谜题的商业片叙事元素,加上命运概念强化,影片整体定位尴尬
不明白啊。
叙事混乱,故弄玄虚,闪回闪得莫名其妙叫人心烦。剪辑简直比《斗牛》还糟糕,特效是用apps做的吧请问?黄渤演的也不好,有一种有劲没处使的疯劲儿,余男像个傻子,管虎彻底毁了两个演技派演员。
还可以
有点点不懂. 喜欢这个中有点黑暗的风格 觉得苏有朋蛮败笔的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优秀国产片。很有想象力、创造力,再加上一点cult味。黄渤凭这片绝对值得起最佳男主角。比起那些浮夸、耍帅、不痛不痒的演技,黄渤真是简直了。黄渤这部戏把我从路人变成脑残粉了。
看到一半突然想起看过原著小说,然后就没意思了。。。
管虎心太大了,可惜不好看
余男带着一脸村姑气息在镜头卖肉。黄渤只要有口气那就得和打了鸡血似的不消停。任达华很淡定的在从医生转行成了侦探。苏有朋一直在打酱油。镜头里一直有拍红眼的村民,后来为什么不交代了。
少见的集想象力、创造力,再加上一点cult味整出来的还有点情有点义的国产片。and,少儿不宜。(原来我的语无伦次,因为这部片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