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知道谁杀了我

I Know Who Killed Me,双面疑杀

主演:琳赛·洛翰,斯宾塞·加雷特,朱莉娅·奥蒙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我知道谁杀了我》剧照

《我知道谁杀了我》剧情介绍

我知道谁杀了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居住在新塞勒姆小镇的奥布里·弗莱明(琳德赛·洛翰 Lindsay Lohan 饰)是一个正在读高中的青春女孩,她的家境优渥,受着良好的教育,弹得一手好钢琴,并热爱写作。在学校里奥布里有着倾慕自己的男友和一众无话不说的闺蜜,生活无忧无虑。某晚校际球赛结束后,奥布里神秘失踪。适逢此时,邪恶的蓝色杀手甚嚣尘上,奥布里的父母朋友分外焦急。不久,被摧残得奄奄一息的奥布里被人发现,她苏醒后,却坚称自己是名叫达科塔•摩丝的脱衣舞女。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本片获2008年金酸梅奖最差女主角奖(Lindsay Lohan,双角色)、最差导演奖、最差恐怖片奖、最差画面奖、最差银幕情侣奖和最差剧本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五季绿翼第二季中天粉红蝴蝶初恋薪火相传沉默公寓鬓边不是海棠红哈尔滨一九四四邪王重生南城警事第五季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单春迟21岁派对鬼妻我爱你逾矩之人原始狂暴:大脚怪传奇寂寞的季节青蛙总动员棺姬嘉依卡OVA天才一族踏破浮屠侠探高飞娱人日记前哨奇门相术玩偶盒惊魂2上载新生第二季异形寄生:起源微笑闪士

《我知道谁杀了我》长篇影评

 1 ) 金酸梅奖也就是个娱乐,别那么当真,仔细看了再说

其实大家对于金酸梅奖的含义不要那么认真。

它的诞生并非完全为了严肃地鞭策电影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综观这个奖象的历史,都是讽刺某名导、或名演,甚至叫座电影的。

感谢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一般的B级片还排不上号去领这个奖。

Razzie Award的核心精神还是娱乐的,尤其是今天。

说得更直接一些,谁有名谁红谁人气高,我就要臭臭他/她/它。

虽然出现了怪力鬼神,但这部电影的故事脉络还算顺,处理段落时,也做到了抓人,但是如同电影里说的people get cut,这电影的细节一半好一半粗糙。

如果不是Lindsay主演,这部电影也许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

迪士奈放弃小甜甜之后,Lindsay被钦点拿下甜心女孩的接力棒,没想到啊没想到,造反得比前任还要快。

Aubury对于L没有什么突破。

sweet girl的演绎对于L来说真是麻麻地,甚至手到擒来。

Mean Girls里面那种good girl gone bad,她也演得很麻利。

本片唯一的不同,甜姐拍类型片啦但尺度也是有限的,无非是扭扭屁股,摸摸钢管什么的。

之所以被Razzie瞄上,个人估计是因为那段床戏过于boring,评委们很生气。

最不符合逻辑的是,音乐老师喜欢在解剖房里挂那么多义肢,很明显就在告诉大家凶手在这里在这里。

发生了这么严重残忍的连环凶杀,FBI竟然没有挨家挨户地调查,美国的工作环境还真TMD宽松。

电影是7月暑假挡期嘛,对于放假的青少年,导演用了很直白的画面冲击感官。

大概是太TMD直白,心理上的恐惧没有那么强烈。

还是我个人底子好?

反正就是及格的商业电影。

投资成本也不是很高的。

大家开心点。

接下来是点剧透。

Dakota在描述自己落魄身世的时候,个人理解是导演故意设计的陷阱,这样观众会先理解:Aubury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人格否定,自以为小说里的人物。

自始至终受害人就俩,一个是Jennifer,第二个就是Aubury。

Dakota是Aubury的分身(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猜测剧本爱看日本漫画)。

Aubury喜欢写小说,而且很投入很用心,她在遇害的时候,产生的强烈意念把小说里的人物具体化,自己未了却的事情希望通过这个人物带给世上的亲人朋友。

但是她也不知道小说里的人物长什么样,幻化成的样子就是Aubury自己了。

根据是:Dakota和小男生作爱的原因就是补偿,Aubury生前打算去Yale求学,害怕距离恋爱,因此故意冷淡小男生。

Dakota告诉父母和所有的人,她不是Aubury,间接引导他们后来是父亲寻找犯人。

当然如果Dakota直接说我是TMD神奇的分身,估计这吸就没办法往下演了。

因此,剧本故意编得这样,让观众和女猪脚一起发现棺材。

可以预见,影片后来是Dakota消失,警察发现Aubury的尸体。

就是这么杯具。

在相当现实题材的故事里,使用这么不靠谱的设定,导演,你需要勇气来尝试。

不过你的尝试是有后人的--2009年的the lovely bones,也是个死不瞑目的故事,更加细腻,不过女猪脚演得是个魂而已。

 2 ) 不解的谋杀

一句话点评:三流科幻中的恐怖片,不入流的恐怖科幻片。

因为本片的故事设定,不得不把它归到科幻恐怖的尴尬位置。

同卵双胞胎的心灵感应升华为一种生理反应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这比较容易勾起作为中国观众看成龙《双龙会》的感觉。

只不过林赛·罗汉很显然没有大哥的幽默感。

与《双龙会》轻松幽默的心态不同的是,本片将“感应”这一概念树立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看完本片有一种受教育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

原来真的可以这样!

导演似乎并没有能熟练掌握怎样把生活中的确发生过的不可思议事件,有悬念的表现出来。

估计不是《X档案》的忠实粉丝。

不知怎的,看幕后介绍中似乎每个制作人员都对这个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整部影片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恐怖气氛的营造让人失望,悬疑的部分编剧还自以为得意的把凶手隐藏的很好,殊不知电影还不到一半,凶手就已经能有个大概,结局只是确实了观众的怀疑而已。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没能从“人性的黑暗面”找到凶手行凶的行为逻辑,或许暗示了一点:处于嫉妒的占有欲。

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凶残的杀手,除了截肢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的解释,那种对蓝色和玻璃的病态依恋却没有很好的解释出来。

至于办案的过程,导演和编剧似乎并没有发觉这样一件案子在FBI办起来会多么轻车熟路,所谓的心理专家的介入,并不是常理的解释犯罪者的行为,一反常态的转向了对受害人的分析。

这种“心理专家”有点让人难以适应。

24小时驻防的警察和探员被男朋友骗还有情可原,父女两个人黑夜接连外出,警察和探员竟然没有丝毫的交待。

看来导演是对美国警察和联邦警探有太多的不满,竟然都懒得交待他们的无能,直接把他们踢出了镜头和故事。

导演的抓大放小使得整个案件的“侦破”成了一场灵媒表演。

至于主演,这是我印象中林赛·罗汉第二次饰演双胞胎,虽然过去快十年了,演技却未见大幅度的提高。

在《亲亲两颗心》(又译《天生一对》)中,林赛·罗汉的不足还仅仅局限于美味儿十足的不列颠口音。

本片的一大突破可能也就是题材上的,表演更为大胆一些。

估计林赛是把浪漫爱情喜剧中接吻之后的部分,在本片补齐了:脱衣艳舞,摇摇晃晃的床戏,外加缺胳膊少腿。

角色上是全新的尝试不假,却没有什么全新的味道。

事实上在充斥着林赛·罗汉的各种丑闻内幕的今天,更看不出什么演技了,根本不用体验角色,她的人生如戏。

当年我却又一度为她的《亲亲两颗心》而痴迷一时,相信她会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但没想到她会走“愈出名愈堕落”的老路。

前有薇诺娜·赖德,后有甜甜布莱尼,她还如此糊涂,让人伤透心肝。

当然,客观来讲,对本片的不满可能源于一种对超自然的抵触。

个人不大喜欢玄之又玄的东西,更不喜欢硬去解释这种玄妙的做法。

 3 ) 莫明的跑龙套的

老美的惊悚片总喜欢搭载一些莫明的自然现象或者未解的科学理论,比如说《蝴蝶效应》还有《白色噪声》。

这部片子,除了那个bleeding wounds unexplained(我原本还想到wikipedia里搜一搜,结果该网站在我们国家是要用代理服务器上的)片中还有很莫明的跑龙套的。

首先是那个砍树的兄弟,一共出场三次。

第一次是在钢琴老师教Aubrey时在窗外偷窥露了下脸,第二次是在Aubrey家门口抱了根树枝大演脱衣舞男秀还跟Aubrey眉来眼去地调情一番,第三次就是在剧场外的大马路上开着车经过Aubrey还特地背过身去站在灯柱后躲着他。

原本以为他是锯木头的,多多少少跟锯腿脱不了干系,可惜这位仁兄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这不知道他的出现跟剧情发展有何关联,连FBI也没看上眼,难道只是为了蛊惑一下荧幕前的普罗大众,太小瞧我们了!

再么就是那群名不副实的FBI,是不是不存在于《24》《CSI》里,FBI们就弱智有理。

先前还一群人等聚在Aubrey家门口,转眼间Dakota跟Daniel就可以随意进出家门了。

还有,即使是双胞胎DNA也不是百分百相同的,这是常识耶!

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想过调查几个被害人之间的共通点?

于是导演说,为了剧情需要,FBI光荣地“弱智”了一回。

怪只怪我们现在的观众见识多了太聪明了。

其实,我们在批评哪个演员怎么怎么糟蹋了一部片子时,其实,那个逻辑就有问题的剧本才是硬伤。

 4 ) 蓝玫瑰

在半夜看完 比较好看有点恐怖的味道当然 你要和我一样 午夜来看从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但是感觉 故事写的不错连我看了都有点怕么你 小样拉电影最重要的首先是故事 有故事的人是不是有趣点啊呵呵

 5 ) i got it.(my interpretation)

there's only girl: aubury. dacota is aubury's imagination. aubury cultured her own schizophrenia since a long time ago. "she always feel like half a person. but sometimes if she dreams hard enough she can bring them together".and when aubury's caught and tortured, she lies there and her imagination goes on. she's imagining that the girl she has been imagining(dacota) is trying to save her, so when aubury is dead inside the tomb(or maybe dying), she could finally smile because her imagination tells her that dacota has successfully saved her and dacota is laying herself beside her.but the "reality" scene inside the movie is that aubury is never saved. she died in the way as the previous victim(another girl). "i know who killed me" is a sentence burried deep beneath.i always feel like half a person too.the neurotic english me and the consciencious chinese me.i see no chance of bring them two together.well maybe when i am dead and both of them are dead."i know who knew me" is a burried sentence,too.

 6 ) 我的解读

先说下背景,从PPS上看的本片,是删节版,lindsay lohan的钢管舞跟床戏都做了处理,但这对剧情影响不大,而且我对lindsay的这些并不关心。

本以为自己看懂了,但又不确定,所以来看影评,但失望的是,除了莱博维茨外,大多只是只言片语的评论。

那好吧,我来谈谈我的看法,而且是我只看了一遍的字幕版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善恶自我同一体、自我反抗、自我救赎的精神探索类电影,跟《寂静岭》是同一类型。

理解这部电影的关键我认为有两条,一条就是莱博维茨已经做过区分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的寓意;一条是人物关系这条线。

红色的是奥布里的正常人姿态,一般的美国人,高中生,有几分姿色,从小弹钢琴,而且得过很多奖,影片中奥布里在自己卧室试图拿那个蓝色奖杯(这是个节点,很重要,待会说),旁边很多其他奖杯就说明了这点,喜欢写作,在教室诵读自己的作品说明了这点。

所以,如果有了红色的东西,哪怕是细微的,像唇膏等,就说明此时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奥布里是正常的。

蓝色的奥布里,自己的虚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正常奥布里的另一面,其实我们也都是善恶的统一体,此时奥布里完全沉浸在自己所虚构幻想的世界中,而且有时与真实世界又有交叉。

导演其实用红蓝的变化来衬托这种世界的转换,但因为这个变化节点选的有些隐晦,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审视,会认为很混乱,而且导演为了增加混乱的效果,又用了所谓的twins(双胞胎)感知之类的事情,所以更让人一头雾水,如果用寂静岭的颜色场景会好一些,增加虚幻的成分来反映这种转变,而不是一味在貌似真实世界中进行。

人物关系。

整部影片其实如果你搞清了奥布里与四个人的关系,那就会理解很多。

一是奥布里与达科塔,二是与父亲,三是与钢琴教师,四是与跟奥布里一样被截肢而且已死亡的珍妮佛。

我们一一来分析。

首先除了达科塔,其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

奥布里与达科塔是一个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影片中FBI那个男侦探有奥布里的DNA亲子鉴定报告,就说明了达科塔就是奥布里,DNA鉴定是不会出错的。

奥布里也没有所谓的双胞胎姐妹,她母亲让她看胎儿录像就明确排除了双胞胎可能。

而且当她以达科塔的身份用奥布里的手提电脑时,密码一次输入成功,这就很说明问题。

那达科塔就是奥布里的另一面,她为何会臆想出达科塔,我想是因为奥布里从小被父母给予了很多期望,自我期许也高,压力,枯燥,沉闷造就了一有挫折她就会展现自己颓废的一面,她的这种变化肯定不是一瞬间的,而是日积月累,因为小时在海边玩耍就已经出现了恐惧与尖叫,长此以往才致使现在出现了总爆发,你可能认为是人格分裂,我也不否认确实有其成分,这其实也是人自我防御的一种机制,分裂是为了逃避痛苦。

奥布里的父亲也是个正常人,没有所谓的领养或虐待奥布里之类的事情,但奥布里却认为自己的分裂是父亲望女成凤或家庭压力造就的,所以内心深处是对父母颇有怨言的,用达科塔身份对父母的恶言相向也不是毫无缘由的,其父也肯定以前就知道奥布里的这种人格分裂倾向。

奥布里的钢琴教师及珍妮佛角色跟其父母差不多,在其不断自我期望及毁灭的过程充当了帮凶。

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其痛苦,珍妮佛作为竞争者也是痛苦的增加者,当奥布里去珍妮佛的卧室时,我们看到珍妮佛也有众多奖杯,有座蓝色的,我想那是全美钢琴比赛冠军的奖杯,奥布里没有,她房间那个是她虚构的,她深夜到墓地,以为看到了自己的墓,其实那是珍妮佛的,墓地上的蓝色绶带也是珍妮佛的,没看清原文,但大意就是绶带只给最强者之类。

很明显,奥布里在钢琴比赛中输给了珍妮佛,但自己不承认这个结果,所以她杀死了珍妮佛并对其截肢,为什么是中指,右手臂,右腿,因为教师的中指戴着的蓝色钻戒是那么醒目,每次练琴都能看到,右手臂是教师及弹琴者最重要的肢体,而右腿是踩琴下面的类似发音器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三个肢体都跟钢琴有关,也就是跟奥布里的痛苦源有关。

在其杀死珍妮佛后,其内心的谴责又接踵而来,为杀死珍妮佛的自责,对自己因弹琴而产生的痛苦都促使其自残,并且是在清醒状态下观赏自己的自残,相同的三个肢体。

那戴墨镜的教师是凶手吗?

当然不是,那都是奥布里幻想的,为自己的罪恶找到一个替罪羊,并且这个替罪羊本身也应该是有罪的。

奥布里的父亲肯定知道奥布里的这个变化过程,所以陪她去找所谓的凶手之类不过是安抚其情绪的一种手段或者其父目睹了一些奥布里的非正常行为。

那影片最后奥布里砍掉的是谁的手,当然是其父亲的。

发生在钢琴教师的家是虚构的。

最终,奥布里通过一系列行为进行了自我救赎,与埋在地下棺材中的自我碰面了。

影片中达科塔没有父亲,母亲死于吸毒过量,自己跳钢管舞,跟公车上的陌生纹身男的性爱其实都是奥布里对自己所谓正常平静富裕保守家庭的一次总反抗,其良好的优等生里面又有一个龌龊的自我。

奥布里家的那个年轻杂工的挑逗不过是为奥布里的幻想提供了一个线索,为自己的另一个,既达科塔的性生活混乱提供模型。

很多人提到了所谓的双胞胎的超心灵感应,我认为不过是热爱写作的奥布里另一个热爱幻想的证例而已,或者将其看做奥布里内心深处对自己变为达科塔或自我的人格分裂纠结寻找一个解释点,否则自己也会对熟悉却又陌生的自我那个她产生疑问,如果将这作为影片所表达的主题,那就太玷污这个剧情了。

影片拍摄手法还有增长的空间,lindsay lohan的演技没有可圈之处,本可以通过表情与语言来增加奥布里内心的这种挣扎纠结,却沦为如聊天般的平淡。

影片中的众多配角也毫无出彩之处,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可惜了这么个题材了。

 7 ) 久违的朱丽叶·奥蒙德

看到《双面疑杀》,几次想看却又提不起兴趣,这种类型的恐怖片看名字就知道不是特别喜欢的,最终还是下载了DVD版,然而在开头的时候竟然看到了 Jolia Ormond赫然排在第二主演的位置上,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长时间没有见到了,所以一段时间还反应不过来,我们知道,朱丽叶·比诺什、朱丽叶·奥蒙德、朱丽叶·罗伯茨,朱家人出名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要好好想想,直到记忆终于定格在西部大草原的《燃情岁月》,那个笑颜如花的女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欣喜不已。

我很少这么喜欢一个女明星,尤其是很少只通过这么一部电影就如此喜欢一个女明星。

朱丽叶·奥蒙德的电影,我喜欢的只有一部《燃情岁月》,在这部电影中,她将那种爱恨交错演的实在是太精彩了,连导演这部电影的奥斯卡大导爱德华·兹维克好像都说,原来没有准备给这个角色这么多戏份的。

后来对Ormond 一直有期待,不过却一直没有出什么像样的电影,跟哈里森·福特演过一部电影,爱情片,印象非常不深刻,应该是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对了,不知道哈里斯福特和那个电视女明星的婚事如何了,多年前,亚视的World播出的那个颇有些神经质女OL的角色非常吸引我)朱丽叶·奥蒙德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完全没有认出来,只不过按照我的推理,既然是女二号,当然是应该要演女主角的母亲这个角色,于是强迫自己在那个女人的身上找我印象中的Ormond的影子,终于找到了,那嘴角的笑容就是。

虽然如此,终究是比较难接受突然而来的年华老去。

当时拍《燃情岁月》的时候,是怎样一个奇情而又敢爱敢恨的女子啊,可是到了这部电影的出场,基本上都可以定位成大婶了。

巨受打击,慢慢的,虽然电影的发展,终于越来越看到那个熟悉的 Ormond,那个曾经让狂野的Tristan都为之倾倒的Ormond。

最后,变成我看这部电影的唯一希望就是Ormond赶紧出场了,那个好像现在在美国热的不行的林寒反倒是看了根本没什么感觉,不知道现在老美都什么欣赏水平,这种货色也能当红。

年华老去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曾经对《女人香》里面和阿尔·帕西诺跳探戈的那个女演员非常感兴趣,因为那段探戈实在是太精彩了,阿尔·帕西诺当然精彩,然而那个女演员也毫不逊色,从一开始在酒店里出场就让人惊艳不已,到最后和帕西诺挑探戈,从一开始的担心,到逐渐放开,到投入到舞蹈当中,表演实在是到位、很不错。

于是就一路追踪,到IMDB上找到她的资料,最终发现这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女演员,后来的演出都没什么影响。

仅在IMDB的图片上看到她后来变老的样子已经是让我备受打击了,根本没兴趣再看她后来参演的电影了。

年华老去啊,从1997年的《燃情岁月》,到2007年,已经十年过去了,十年之间,改变了多少沧海桑田。

 8 ) 属于美国本土的giallo影片

我知道这是金酸梅N项获奖影片。

我也知道它的IMDB分数究竟有多低。

但是这不能阻碍作为个人的喜好,至少在我看来它是一部满分作品。

因为它至少跳脱了美国惯用的几种恐怖片类型框架,是本土slasher电影融合意大利giallo电影的有力尝试。

披着slasher的外衣塑造的本片,竟完全跳脱了所谓的美式范儿的框架,它没有《月光光心慌慌》的小巧精致,也无《猛鬼街》那看似气势磅礴的魔幻主义外衣,它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做到最好,但也绝没有想要做到最烂,它甚至不像是一部传统的好莱坞恐怖片,slasher上没有做足充分,解谜的感觉又完全与阿加莎式等传统推理不一样,是带有超自然因素作为媒介的,但并没有故意做到精确到一丝不苟。

因此它的结尾并没有让你感到又多意外也没有让你感到很紧张,就好像你又看了一部类似与《坦尼布丽》,《神猫九尾》和《蝎尾凶杀案》那样总觉得不咸不淡的意大利作品,这也正是giallo电影中大多给人的一贯映像,色彩极度考究但对演员的拙劣演技却毫不追究的异色化处理方式却使得本片别具一格,与通常B级片粗糙的运作镜头及色彩掌控方式不同的是,片中拍摄手法有粗糙化处理但是用色上却苛刻到了令人发指的境地,就像早期的Dario Argento和Mario Bava一般技术狂。

本片有着庞大的现实线索和精神分析线索,连环杀人,神秘的双胞胎心灵感应,超自然因素的介入。

在剧情上纵然没有像《深夜止步》那样严谨到可怖,但是在多元化主题的介入上却没有一处冷场的地方。

其实在我看来,影片中凶手是谁,以及女孩就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些问题一点也不重要了。

1:“蓝手套”有效地和giallo影片中的黑色手套相区别是亮点2:蓝色和红色来强烈区分奥布里和达科塔所涉及的环境。

giallo中惯用的强烈色彩处理方式。

3:类似与超自然感应的方法,Dario Argento在《神话》以及《深夜止步》中画龙点睛的运用。

4:凶手揭秘后死亡过程的简单化处理,不注重搏斗过程只关注前面解谜过程的处理方式也是giallo影片中习惯体现的。

 9 ) 剧透

讲, 从前有个母亲, 生孩子前摔了个跟头, 把孩子摔掉了. 父亲瞒着母亲花钱从一个吸毒女那买了她的一个双胞胎闺女, 女孩长大学钢琴, 青春期心浮气燥不想学了. 钢琴老师变态扭曲, 报复她, 绑架之, 剁手剁脚. 与此同时, 拥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脱衣舞姐妹, 突然断手指头, 在回家的路上, 晕倒在一个坑里, 被警察找到, 误以为是被绑架的女孩. 然后这个悬疑故事就开始了.

 10 ) 导演这次着实玩大了

看完豆瓣上的剧情简介我很难相信如此有张力的故事加上林赛罗韩这样有号召力的明星,为什么会拍成了一部公认的烂片?

于是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林赛罗韩艳舞的诱惑,我看了这部影片。

看完之后我觉得其实影片真正的情节比起简介更加出色,演员的表演也并无什么可诟病的。

真正让这部影片掉入万劫不复烂片境地的其实就是导演装逼过度,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

看看影片主题——变态杀人狂,双重性格,孪生姐妹心灵感应,看着好像给导演发挥的余地挺大,但导演如果水平不够,那就会像这部片一样,眼高手低,弄个乱糟糟一盘乱麻似的剧情来。

如果导演有个自知之明,就捡其中一个做主线,用平常手法拍摄,即使拍不出一部经典电影,也至少不温不火能和《去年夏天》《惊声尖叫》那样的低成本校园惊悚剧看齐。

但显然这导演是不屑拍那种片子的,估计是看到剧本后肾上腺素爆发,认为天将降大任的时刻终于来了,于是挖空心思将大卫林奇的诡异,大卫芬奇的虚幻,蒂姆伯顿的暗色调统统借来,并欲全部发挥至极致,梦做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难圆其说,只能自打耳光,回归平庸,草草了事。

确实影片中对于红蓝色调的设置令人印象深刻,但这种常用于代表多重人格的做法相对于最后孪生姐妹的结果显得过于夸张和做作;而细致表现到让人毛发倒竖,头皮发痒的杀人狂切割肢体场面配以龙套般真实身份的介绍,会更让人不解;而那男朋友和两位FBI的境遇甚至还不如传统的炮灰,直接就消失了,枉费人家一个离别前的依依不舍和和另两个顿悟真相般的出动。

导演整体构思都没有完全形成,到最后也只能说到哪算哪,走一路丢一路。

因此在导演技术手法跟不上自己想法,表现力仅限于片段而没有整体的时候,这部片子就变成了一个怪异四不像。

文艺的观众发现看起来深奥的故事其实平庸,普通的观众则完全被迷失在影片诡异晦涩的风格中,而混乱的结构让人也没有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最后我极不满意的是影片质量差也就得了,但为什么宁可给那么多恶心让人发指的切割肢体镜头,也不愿给一个让人喷鼻血的林赛罗韩的诱惑镜头,到头来印象里全是罗韩那斑斑点点让人反胃的皮肤了,如此你还骗谁去看这电影呢。

《我知道谁杀了我》短评

没有理解啊

3分钟前
  • 大施
  • 较差

看得很累...剧本不错,不过Lindsay Lohan那种整个bitch的感觉真的还真吃不消。

6分钟前
  • remsal
  • 还行

女神绝对演技派

11分钟前
  • cos
  • 推荐

其实还不错!

16分钟前
  • OSleepO
  • 推荐

我连Gossip girl 都没猜对还一开始就知道凶手了

19分钟前
  • 猫薄荷
  • 较差

就是冲着lilo看的,看人就好了,别注意剧情了就。。。

23分钟前
  • 尼可夫斯基
  • 还行

题材还行就是拍得太差= =所以也就看看lilo的钢管舞和床戏了= =

28分钟前
  • ㅠㅠ
  • 还行

难看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能看完这么恶心的电影,室友看一半就睡觉去了。。。

31分钟前
  • 安静
  • 很差

导演在悬疑片中,不应该愚弄观众,这是我的看法。而这部片子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场景。真正的高手是逐渐将观众带入高潮,然后如抽丝一般将放映过的场景印象重现,让观众知道“哦,原来是这样!!”

35分钟前
  • 港柒甜品
  • 很差

虽然此片大获金酸梅奖。。。不过还是值得一看!至少过程是非常棒的!LINDSAY的天才演技也是毋庸置疑的!

37分钟前
  • Mr.王™
  • 推荐

我还是觉得有两个人。就像她A自己写的,她发现了D。演的还是不错的,编剧情节有点散。

42分钟前
  • rang
  • 推荐

有悬念的感觉!

47分钟前
  • 塔塔
  • 还行

看起来有很多迷惑人眼的地方,但最后你看到事实的真相,有点难以用科学来解释。

49分钟前
  • 几沙
  • 还行

还我一个半小时!!!!!!!!!!!

50分钟前
  • 喵星人啊茶
  • 较差

最后的最后她是还是是twins。

55分钟前
  • 猩猩
  • 推荐

本片获2008年金酸梅奖最差女主角奖(Lindsay Lohan,双角色)、最差导演奖、最差恐怖片奖、最差画面奖、最差银幕情侣奖和最差剧本奖。

60分钟前
  • 潘小安
  • 还行

一开始她说她不是奥布里然后疑团开始,到最后发现她真的不是奥布里。剧情音乐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可是核心是用双生子这个解释突然感觉拉低好多档次了。

1小时前
  • 瑜🌸
  • 较差

我觉得还不错欸~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lindsay演的不差,可能是负面新闻太多了吧,不过内容还是老套了点。。。

1小时前
  • Becka
  • 推荐

时隔多年,再扮演重逢的twins?Or just her Imagination?其实我没有觉得这片很烂。我觉得应该不是双胞胎,不过她的幻想定必能减轻她被折磨的痛苦。我觉得基因相同不能说事,同卵twins的基因呢?假如不是基因鉴定我还100%相信同一人,反而鉴定后让我有疑问。

1小时前
  • 白兰地
  • 还行

说实在,情节牵强!

1小时前
  • MusicGeni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