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有3种最大的可能,在RAY 里面的三个女人就是。
BEE是甜蜜的长久,做艺术家的妻子可以不疯癫或着早早苍老的,几乎没有。
这也是爱上才华横溢的男人的结果,你注定成为他背后的女人。
BEE还算幸运,毕竟RAY没有把ROAD和家混了。
守着家和孩子BEE坚强的陪RAY到了白头,难得。
MARY ANN是物质的爱情,她攀上RAY 就是为了能有更好的机会,在发现RAY有了新的女人时候,就愤然离去。
原本是看不上的,却在那一刻的光影下隐隐有了些须羡慕。
这个并不算太聪明的女人,至少知道什么时候收手,幸亏她要的一直都不是爱情而是暧昧,和利益紧紧联系的特殊关系。
她还没有伤的太惨。
不象有些女人,以为自己至少做的了茶花女,却不知这世上阿芒早已经死绝了。
而最后,就是MARGIE,这个从一见面就显得很有主意的女孩,不美丽甚至不怎么有魅力,只是她要的很多,也许太多所以最后是那样的凄凉结局。
有人说情人是女人最大的梦,有宠爱又要有钱。
但他们不懂天下的笨女人们,无论外貌妖娆还是普通甚至丑陋,所要的不过就是那个男人的承诺,在他生命中的独一无二。
当MARGIE发现RAY吸毒的时候她也要,在RAY的斥责下她哭着说:I JUST WANT TO BE A PART OF IT 而后来在他的音乐里,她的声音和整个人都为他燃烧。
那一幕MARGIE在录音室里对着看不见的RAY深情的眼光和近乎嘶喊的“BABY”道尽了她的爱,没有名分的她可以有RAY的音乐里的爱抚,有RAY在路上的每一夜,却不能拥有他的心。
突然想到罗丹的情人,毕加索的模特们,这些为了爱和艺术燃烧过的女人,他们的生命融到了那些男人的创作里,而光荣并不属于他们,光芒黯淡是灰烬。
最后MARGIE只不过是电话里一个结果,还没有来得及看他们的儿子长大,而那个孩子叫做CHARLES。
当你快乐安逸的时候,你写不出好歌,只有当变得残破的时候,你才会有灵感。
——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给一个音乐天才拍摄传记,是很取巧的题材。
仅雷查尔斯的生平就给影片提供最丰富的原料,而他的音乐用作影片配乐更是理所应当。
可这也是特别容易玩砸了的题材,同样因为这两个原因。
其生平跌宕起伏,难在细节的取舍;优秀的音乐太多,选择就成了纠结。
故事有三条主线:人生线:六岁,意外看着弟弟在自己眼前溺毙,未及施救,成了心理的一个隐伤。
7岁失明,母亲严格的要求他,并送他去了残疾人学校,学用盲文阅读乐谱,创作音乐,并学会了弹钢琴。
48年,他开始出发去了西雅图,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
这之后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拒绝在种族隔离区表演,这证明了他的信仰;二是他从发誓不再接触毒品之后,自己强制戒毒,突显了他的意志力。
这两条,再加上天分,就注定他不是个投机取巧的表演者,而是个真正的音乐家。
音乐线:初涉乐坛,雷查尔斯一直在模仿;从签入大西洋,他被鼓励尝试改变,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演唱鸡尾酒布鲁斯自此大红。
当他遇到他的妻子时,写出了《我有一个女人》,这曲子融合了布鲁斯和福音音乐,创立了全新的音乐流派:灵乐,他也因此被尊称为美国 的“灵乐之父”其后他一直没有停止脚步,尝试多种风格和配乐方式。
在他半个多时机的音乐生涯中,布鲁斯,福音音乐,爵士,灵乐,流行,乡村,甚至摇滚都有涉猎,虽然有些可能只尝试了一次但谁敢说他不是个天才?
灰色线为什么不称之为感情线?是因为我认为这里不仅仅涉及他的感情经历,也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其他不够明朗高大的阴暗面。
对朋友,对妻子,也一样有谎言,有背叛,有伤害。
他吸毒,他有两个情人,甚至其中一个为他生了孩子,最后又因他而死这些影片并没有回避正是这平行发展却又相互交织的三条主线架构起一个立体的,全面的雷查尔斯。
客观的说,作为一部电影,《灵魂歌王》不功不过既不特别出彩,也不遭人唾骂,中庸的不咸不淡的讲了一个故事。
整体的发展主线脉络还是清楚的,几个节点的描画也细致周到,讲述故事的角度算冷静客观。
其中真正闪光的是雷查尔斯的扮演者杰米福克斯,以及这个故事本身。
一开始看,总觉得表情动作啥的,有点夸张做作。
后来明白,因为是盲人,所以总会不自觉的言行比正常人更外露张扬些。
可能是为了告诉对方,我虽然没有看到,但是,我听到,我感受到了吧。
因为主角的耀眼,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
片中的几个女人,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雷查尔斯的母亲。
瘦而有力,坚强理性,小儿子去世后,她死死抱着小小的棺木痛哭失声。
查尔斯失明后第一次摔倒在地,哭喊着妈妈来帮帮我而她流着泪不做声,看他自己学会用手找到路,用耳朵辨明蟋蟀的位置,就是这两场戏,让她面目清晰。
而雷查尔斯的妻子和情人瞧起来都差不多尤其是两个情人,啥时候后浪推前浪的我好像都没明白过来,过了好久了才幡然醒悟,原来已经是第二个了从昨天看完电影到今天,找出雷查尔斯的《真情伙伴》听了8遍真是难以置信,这是他在73岁那一年录制的,这张碟囊括了2005年第47届格莱美奖的八项大奖。
在他的声音里听得到深沉,通达,历练,却依然有活力,毫无老态一直认为,每个行业的高手群体中必然聚集大批的勤奋努力的人。
然而,真正的顶尖高手必须再加上天分。
毋庸置疑,雷查尔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灵魂歌王》就是一个天才音乐家的故事附:百度百科居然在把本片男主角杰米福克斯的照片作为雷查尔斯的照片摆在词条首页呵呵也算是给整部片子的极大肯定了
如果简单的看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意思,前半部分讲Ray怎么被骗,被欺负。
然后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合作者——纽美特,就开始了写写歌,泡泡妞,吸吸毒的升级生活,中间遇到了真爱黛梅拉,结了婚有了孩子,还依然浪。
终于因为吸毒进了局子,连续的打击和妻子的一番苦心使得主角幡然醒悟。
然后就是进了戒毒所,成功戒毒,出来后,不吸毒了,不泡妞了,专心写歌从事黑人独立的运动当中了。
我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概括】,任何一部电影如果砍掉一切,只留下大纲,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细节的刻画,情节的构造,还有其中蕴含的灵魂,还有配乐,构图,台词这些技巧性的事物,都是我们从电影中得到乐趣,学到东西的地方。
在世人眼中,Ray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他是一个因为自己有点才能,会作曲。
就开始浪,吸毒,出轨。
和现在的一些艺人有着相同的毛病,当时的人们厌恶Ray就像现在的我们批评这些艺人一样。
但是,他又与众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让其被称为“灵魂歌王”。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叙述手法很好,影片从Ray从南方前往西雅图开始,开启了Ray的音乐之路。
然后又采用倒叙的手法完美展现出在这之前,对他有重大影响的片段。
母亲教育他和弟弟要独立,弟弟溺死在洗衣盆中,第一次与他的钢琴老师相见的时刻,还有加入的第一个乡村乐队。
这些片段中,对Ray影响最大也就是弟弟的死亡。
在黑暗中时候,在走向歌王之路的时候,一只以噩梦的形式伴随左右。
在压力巨大的时候还会导致身处水中的幻觉。
甚至可以说:吸食海洛因就和这有着重大关系。
甚至当他遇到生命中的真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的时候也不能帮他拜托这种噩梦。
如果说后期的毒瘾是因为药物本身的性质,那么带他走向这条堕落之路的,绝对是对自己弟弟的悔恨。
还依稀记得,当他的妻子第一次劝告Ray不让他吸毒的时候,Ray说到:“我爱音乐,爱你和孩子,如果当毒品会伤害到你们的时候,我会放弃。
但是它没有。
”那是Ray刚刚成名,开始组建自己的乐队的时候。
很可惜,随着Ray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毒品对身体以外的影响开始显现了。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容忍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吸毒。
于是政府开始出面干预,有目的的拦截Ray的航班。
限制Ray的表演。
这时Ray的妻子再次和他谈这件事。
说到:“你最爱的不是我,不是孩子,也不是在这条路上和你睡过的任何一个女孩。
是音乐。
现在它影响到你最爱的音乐了,该戒掉了。
“ Ray最令人佩服的并不是他出色的音乐才能,也不是在黑暗中也能够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是当他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
能够克制住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不会因为习惯黑暗,就不再追求光明。
在戒毒所,当那种如千万只虫钻进心脏的感觉来临时,当那个噩梦般的记忆再次复苏的时候。
并没有妥协,想以往一样的寻求毒品的帮助。
而是克制住自己,连镇静剂都不愿意接受。
这使Ray成为了我的英雄。
除了毒品,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Ray"在路上睡过的女人“了吧,看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数有多少个。
但是一旦Ray开始摸女孩的手臂时,全部人都开始笑了起来,知道他开始了情圣模式。
和他睡过的女人中,有是为了一时欢乐的,也有为了他的金钱的。
但是有一个女孩,她是不一样的,她可悲的爱上了Ray。
当Ray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离开了她,即使这个女孩已经怀有他的孩子。
他的离开是必须的,而这也导致了那位女孩的死亡。
不可不说,Ray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有着敏锐的乐感,出色的身体控制力,非同一般的钢琴技巧以及从小就展现出的对音乐的兴趣。
但是,小时候弟弟在自己眼前逝去,自己却动弹不得的一幕,是他永远的噩梦,伴随他的一生。
这也是Ray束缚灵魂的枷锁。
噩梦,空虚,漆黑的世界,又将它引向吸毒、多情、性格诡异的深渊。
但是最后突破了束缚,回归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为黑人平等出力。
这部电影,有着精美配曲,经典的桥段,登上过奥斯卡的领奖台。
还有灵魂,蕴含在Ray的音乐中的灵魂。
当处在生活当中,我们总要有一些手段释放自己的灵魂,不让自己的灵魂被身体束缚。
Ray因为音乐天赋,把自己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创造出能够蕴含自己灵魂的骚灵音乐,就像伟大作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笔下的人物之中。
而我们也应该有些高级乐趣,而不是嘻嘻哈哈之后什么也没有。
想要变得伟大吗?
这是大多数成功学的开篇语。
因为在成功学的概念里,仿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伟大。
而大多数励志电影也往往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底层小民通过努力爬上高峰的故事。
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缺包括我自己往往努力而一无所获,日日饱受着求不得苦的煎熬。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
看了Ray的这部传记,突然想到:想要伟大吗?
那你必须付出代价来。
努力只是代价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啊。
这仿佛是和上帝做了一次交易。
想要创业成功么?
那你得随时准备付出朋友反目成仇,尊严金钱尽丧的代价;想要成为成功政客么?
那你得随时付出被一撸到底,甚至被刺杀的代价。
具体人物来说,譬如曾国藩,一心成为伟大的圣人,那必须付出日日和自己做抗争的代价。
就电影主角Ray来说,成为伟大的歌王路上,抛弃了成就自己的公司和老友,又与自己的毒瘾抗争。
这并非是常人所能够承受的代价啊。
因此,你还想要伟大么?
你能够付出什么代价呢?
母亲给了他三样东西:贫苦出身、知识改变命运、自强。
生在底层,性格强硬的母亲言传身教如何应对社会的欺诈,自幼对人性看得入木三分,往后在分账时绝不吃亏。
但同时几乎从不轻信任何人,也将利益与情谊划清界限。
钢琴启蒙,以及盲人学校的教育给了他未来,懂音乐,会盲文。
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哪怕是个瞎子,母亲的操作直接写进育儿经。
从此他把耳朵当作眼睛,更是懂得了除了自己没有任何其他是值得依靠的,此后他始终奉行这个原则,甚至是在坠入至暗时,也借此重生。
酒吧驻唱,乐团巡演,公粮交租。
跳槽高就,小有名望,主打模仿。
直到大西洋唱片签了他,开始带他创作转型,格局打开。
遇上小蜜蜂,一见钟情,即兴一曲福音情歌,标志着自我觉醒,从此走上自己的路。
卫道士口中的下流猥亵,竟不过是首白玫瑰。
遇上红玫瑰之后,曲风更加奔放。
多人和声组成后,趋于狂野。
跳槽ABC,手握主动权,财大气粗,又开始尝试新风格,格局进一步打开。
很长一段时间,女人是他的一大激情与灵感来源,甚至撕逼也成为素材。
他们不仅是情人,也是事业伙伴,也在互相成就启发。
激昂的音乐来源于情感上的起伏。
这段外遇情节引发观感不适,但不可否认,这是他音乐事业的一部分,如莫泊桑故事。
磕药也是他的激情灵感之一。
我可算明白为什么布鲁斯能那么骚了,万恶的资本主义腐朽文化,靡靡之音,美风淫!
可是它真的太好听了,一场电影看下来椅子都摇烂了。
一生所爱让点燃了他的小宇宙,热度飙升让他无法止步于只爱一个。
结婚生子,爱情变成家庭。
钱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陪伴越来越少。
家庭是港湾也是羁绊。
老婆不让磕,情妇让磕。
老婆给不了激情与灵感了,情妇給。
男人最可笑最可悲的,一定是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把人当小三,小三把自己当正室,转正失败,酿成悲剧。
这在女和声砸车时已经预演过了。
“工作上的事不要带回家”,当时妻子好像只是在说磕药。
然鹅老婆早已看穿了一切,外遇的事她一清二楚并且暗自承受,不捅破即底线。
说她懂事吧显得压迫女性,说三从四德吧不像她性格。
磕药的事产生了三次冲突。
且不论戒毒,这事看起来无解,这是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妻子在乎的是丈夫的身体健康与家庭责任,丈夫在乎的是心理需求与创作灵感。
当她开始质问“什么是对你最重要的?
我?
孩子?
家庭?
阿巴阿巴……”我就寻思着这事儿要凉了。
“别自欺欺人,这些都不是!
”开始撒泼了。
“是你的音乐。
”死棋了——戒毒和音乐二选一,雷肯定选音乐。
“这些东西会毁了你,然后毁了你的音乐。
”如果一开始就跟雷讲这个道理,是没用的。
但此话一出,雷震惊了,我也震惊了。
我知道你最在乎的不是我,不是孩子,不是家庭,甚至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音乐。
我最在乎的亦不是你,不是孩子,不是家庭,甚至不是我自己,而是你的音乐。
扎心了,雷悟了,我也悟了。
之前她并非在纵容外遇,而是在包容他的音乐事业。
如果说男本渣,女本痴,那么女人到底要怎样能栓住男人一辈子?
其必曰:士为知己者死。
爱乐之城那一对好端端的,就是在这一步谈崩了。
碧海蓝天那一对,谈到这一步属实无解了。
革命之路的温水煮青蛙则表明,这句话性转依然成立:肉丝本是杰克的知己,但杰克已不是肉丝的芝士了。
爱情是两个灵魂的碰撞。
道德法律之外,绝对的忠诚只存在于绝对的灵魂融合。
但凡有所缺陷,就会另寻补偿。
雷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很高兴他的孩子没有失去父亲。
雷的事业,在本人造诣的不断进取,进而不断进入更大的平台。
人际方面,事业高于情谊。
第一次离别,离开小团队加入大团队,属实是老伙计坑了他一把,他绝不吃亏的秉性已然初显。
但他也吃下了这次取舍的后果,失去温情得到冷漠。
第二次直接开干。
第三次,离开大西洋,跳去ABC。
ABC想挖我?
大西洋一手把我拉扯大,是我恩重如山的衣食父母啊!
得加钱。
道义上说他欠大西洋一个恩情,格局上讲大西洋不够他畅游了。
所幸土耳其人给了他朋友的祝福。
第四次,剪除混水摸鱼的老战友,启用新搭档,表明是钱的问题,其实应该也是商业模式的转变。
如历朝清洗功臣故事,错不在君臣,是时代变了。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所有跟不上步伐的人终被淘汰,一个阶段的朋友成为下个阶段的过去式。
来年陌生的,是今日最亲的某某。
他就这样不断跳出舒适圈,不断升级,因为他牛逼。
牛逼来于自身,来于身外。
自身有天赋,灵感与动力。
天赋来于他的种族天赋,来于他超常的听觉感知,来于黑人社区的耳濡目染。
灵感来于纸醉金迷又跌宕起伏的生活。
动力来于顽强的生命力,来于母亲烙印在心底的信条——靠自己脱贫致富。
身外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每个团队里都有他一时的知己,令人欣慰。
陪伴更久的知己显然是老婆。
但最后为自己解开心结的,是母亲留给他的意志,或者说那已经成为了他自己的意志。
万事不求人,独立脱贫致富,做音乐遵循本心,此所谓正心诚意。
听察万物,识察人心,洞察音乐,此所谓格物致知。
承担家庭责任,戒毒改过自新,此所谓修身齐家。
乐坛开宗立派遗芳无数,为社会表率,类于治国平天下矣。
虽然我磕药出轨,但我依然是个好音乐家。
好莱坞不为贤者隐,展示了一个渣男如何成为人生赢家。
当初毫不犹豫地买下这张碟,就是冲着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声誉。
但两个半小时看下来,期间还稍稍瞌睡了一阵,并没有多少心灵震颤以致灵魂激动不安的感觉。
也许是缺乏对黑人音乐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更像一个音乐天才的大事纪年表,但算不上心灵传奇。
我想到了《飞行家》,莱昂纳多一直为这部戏竟然没有赢得最佳男主角的青睐而耿耿于怀,整部片子也没有占据有分量的大奖,简直对不起其要拍出一部人物史诗的架势。
但我看完之后,就觉得没得大奖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是演绎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但两部片子某些方面有点类似,不断变换的时代背景、个人命运的跌宕,还有相比精彩人生毫不逊色的感情生活。
这让我明白,或许拍一部真实人物传记的影片多少有些费力不讨好,因为,真实的人生,往往比小说更小说,比戏剧更戏剧,而真正的心灵传奇又岂能轻易地在两个多小时的光影中折射?
相比电影,我更愿意看好的人物传记,在长篇人物传记持续的渗透力中,文字更能敲打我们的心灵。
据说为了能够演好这个角色,福克斯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用一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做盲人、减肥,然后是模仿Ray Charles找到沉浸于音乐中的感觉。
最初我很不习惯他一说起话来就不停抖动的身躯以及夸张的脸部表情。
朋友提醒我说,盲人在和他人交谈时,往往会不自觉的比一般人的面部表情要多,意在吸引对方的注意,同时潜意识里表明,我也“看”得见你的表情,看,我不是回应了吗?
电影中较为吸引我的,是穿插在影片中的,男主角对小时生活的回忆。
他的弟弟,仅仅是玩耍中倒在了放置在屋子外桌子上的大水盆里就死去了。
此时,单身母亲在屋中如往常念叨着,而ray,却在一种不知所措中什么也没做。
这一童年生活的插曲,成了ray一生的心灵创伤。
他不断的自我谴责,哭得眼睛一天比一天模糊;他成年后常常恍若置身一片水中,一伸手,摸到的竟是那颤动的小手小脚。
就是这种持续一生的心灵创伤,成就了他对声音的敏感,释放出音乐的天才。
片中的ray说,有创伤的人就会有特别的感受力(大意),这一点,我也曾体会深刻。
创伤,既给我们的人生以巨大的阴影和种种情结,但在少数人身上,又表现出超越创伤的巨大力量。
电影《灵魂歌王》,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如此坚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除非自己主动放弃。
也许在达成梦想之前,需要我们不断舍弃,甚至不断的挑战自身极限。
很多人总是贪恋成功后的辉煌,可是成功之前的艰辛坎坷,依然打动人心,奋斗最美最珍贵。
人生不可以重来,需要勇往直前,特别是天才的人生。
《灵魂歌王》这部电影,是我无意中在电影频道看到的,从故事一开始的时候,男主角的母亲说了一句话“一定要记住你对我的承诺,不要让任何人把你当成一个残疾”,我就知道我喜欢这部电影,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所以我就继续看了下去。
故事主人公,是雷·查尔斯·鲁滨逊。
他是个黑人,从小生活在贫穷的故乡,他有母亲和弟弟,故事中提到他的父亲有好几个老婆,所以他的生命中没有父亲。
故事中人们亲切的称呼他Ray,可能觉得他独一无二,可能觉得他天赋异禀,无论是星探还是女人,都很喜欢和热爱他。
这是一部名人传记,我通常都喜欢看人物传记,因为在讲述这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的一生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积极地东西,让我们的心更开阔更宽广。
Ray是个盲人,他从七岁就开始看不见,妈妈对他的爱是在对他的严厉中体现的,妈妈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导师,妈妈告诉他,没有人会因为你是瞎的而可怜你,也没有人会帮助你,你只能靠自己。
我觉得这句话很励志,但对于我这个正常人来说,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当时Ray心中的无助和恐惧,还有他母亲对他未来的担忧,母亲对他所有的要求和严厉都是希望他在未来的路上,不会因为自己是个盲人被别人欺负。
从小,母亲的话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他所有选择和行为的原则。
我看影片的时候一度会忘记Ray是个盲人,他不需要别人照顾,也不需要指引就能正常生活,我会把他当做正常人一样看待,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他在这一点上,要感谢他的母亲,也是因为这一点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星探的注意,以至于后来成为名声大噪的灵魂歌王。
Ray是个冷酷的爱财者,他追求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这从他的出身就能看出来,但他一直秉承自己的观点,自己有更好更大的发展,谁也不能阻拦我,情感不会是束缚我的理由。
对于之前合作的伙伴、对于在巡演过程中发生过情感的女人,他都毫不留恋,他们仿佛就是他成功道路上的伙伴,仅仅是伙伴,大家一起赚钱可以,但是没有任何感情。
演到这里,我觉得他是个混蛋,怎么可以这么无情?!
但这正体现了他的理性,成功的人需要理性。
Ray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他弟弟童年夭折,这对他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年龄小,他没有救弟弟,只是看着弟弟在水里挣扎直到安静。
这让他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每每突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满是水的地方,他就会极度恐惧和慌张,着急找到救命稻草,而这时他找到的救命稻草就是海洛因,从此他染上了毒品,走上了吸毒之路。
这是他人生中极度阴暗的时期,尽管阴暗,也没有影响他的音乐生涯走向巅峰。
Ray给予女人最真实的爱,就是和她结婚。
阳光明媚的一天,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这个女人之所以能触动他的心,是她真实的听到了Ray歌声中的自己。
所以他爱她,一直爱她。
可即使这个他爱的女人,让他戒毒的时候,他仍然不肯。
我想这是因为他内心无法原谅自己,而找到的最好的逃避方法。
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母亲教会他坚强,妻子将他从毒品的万丈深渊拉回来。
看到这里,我明白,人性不光是有光辉的一面,更有阴暗的一面,尽管我们带有异样的目光看待Ray的吸毒行为,但是不可否认,他最后用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病魔,归功于他妻子,也归功于他自己。
本部影片是2004年播出的,在同年,Ray离开了这个世界,世人带着悲伤送走这位灵魂歌王,在我们审视影片好不好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去感受Ray的音乐,感受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美好。
人物众多,但都演得不错一个只靠自己懂得分明利益的人,伤了朋友的心,但最后还是靠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他造孽不少,但始终有自己的底线。
本片让人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或大或小,但只要去做去补偿去完成,就好不是说这与我无关,而是说总要有人做本剧的色调特别好。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能具体指出哪里哪里好,好在什么地方,只是知道回忆的色调,现实的色调,哀伤恐惧的色调,明亮愉悦的色调,都不一样,都很分明。
剪辑也特别好。
中间不停地穿插主角的噩梦或是回忆,但一直不会觉得乱,也十分符合其心路历程。
虽然最后主角的自我救赎有点神话般的突然,但其他的都还是串联地特别好。
即将清楚失明的过程,其儿时的家庭状况及其心病的由来和背景,又和故事主线的每个阶段相吻合。
主演演技不言而喻,所以能拿到奥斯卡影帝的殊荣。
又是盲人,又吸毒,还有其复杂的性格特征,真是难演。
唯一我能够看出不足的应该是化妆吧。
也只有一个地方,就是开头在车站,阳光猛烈,主角和汽车司机都满头大汗的时候,两个人的粉底都清晰可见,而且都化开了一部分。
其实这么大一个特写,没有什么特别的面部瑕疵,完全不需要用那么浓的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拙见,应该有更两全其美的方法的。
故事讲得特别全,有些关于朋友的细枝末节就被忽略过去了。
也许加长版里有讲(我看的是145分钟无职员表的版本)。
但这部影片并不是关于事业和友谊的,也不是关于事业和爱情的,而是关于事业和人生,或者说是关于人性和心灵救赎的。
歌王的母亲是一个好母亲,教他谋生,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自强自立自尊。
但惟独多年的心病,没有在生前告诉歌王,那就是弟弟的死,并不是他的错,那只是一个意外,只是一个意外。
但没有这样的心病,歌王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歌王呢?
他不相信上帝,所以灵魂乐曲能够和R&B相结合,他不愿相信上帝,他觉得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样放肆的生命,让他染上毒瘾,也让他释放出所有的天赋。
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所以伟人总是两个极端的结合体。
但最后,朋友,爱人,帮助他走出了困境,他凤凰涅槃,走向了更光明的前景。
这个硬币只剩一个面了,但有了朋友和爱人做他的另一面,他站立地更稳定。
他的音乐,始终遵循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自然的,所以,他的音乐能够长盛不衰。
用灵魂,激发灵魂的音乐;用音乐,触动听者的灵魂。
对爵士乡村音乐不感兴趣的话不建议观看
摇滚电影中少有的明朗
黑人演员的声音,对不起,我觉得他的声音很不好听,拍摄的风格也不太好,很像电视剧视角,一般般吧。看到后面坚持不了,看不下去。。。放弃了
不过是个戏子,说实话他的生活其实挺没意思的,有天赋而已。
记得很久前看奥斯卡,这部片子得了很多个奖,从那时就想看,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耽搁了,也就淡忘了。ray的音乐,是那种你一听就觉得喜欢的,可以随着音乐起舞的那种音乐。
我承认不该唐突的看传记电影
主角和配角,表演得都很棒。故事原型人物很传奇,导演编剧对剧情的掌握取舍都很不错。5星推荐传记故事片
福克斯的演技我还是很喜欢的,但剧情不喜欢
原本很期待的一部片子,但最后只能将其视作美国励志片。
杰米·福克斯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hit the road jack!
记得最早是《世界电影之旅》介绍这个片获奖一名,这几天分5次看完了,感觉放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传记片显得没有点了,或者说那个点有的老套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那么一个女人
一个巨星的一生 其实辉煌也五味杂陈
他的成功不只是来源于他的天赋,还要感谢他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和伟大的朋友们,下载的这个版本后半集声画不同步导致观影不顺FML
还是美化经历了,1977年离婚,1979年返回乔治亚时妻子还在身边,真实总是比电影残酷
Promise me, promise me you'll never let nobody turn you into no cripple. You won't become no charity case. You'll stand on your own two feet.
有些人闭着眼睛演戏都能拿影帝。雷·查尔斯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电影似乎很想完整、全面地呈现,但实际上的效果很一般。贪大求全,以至于除了母亲与弟弟的那条线索很好很清晰外,其他诸多部分的剧情都显得破碎、差些火候。这种尴尬的感觉,就像看一篇本该是漂亮又深刻的报告文学,但里面总不时有大段大段突兀又不知所云会议记录。总体还是很值得一看。
Mother fucker jones,哈哈哈哈哈,尼玛居然是影帝
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