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接触推理小说,最早认识的名侦探有福尔摩斯、金田一和霍桑,当时前两套都是看个热闹,主要是外国人名记不太住,翻译腔也有点妨碍阅读,只有霍桑讲的是中国人中国事,加上篇幅短,几乎都能饶有兴趣地看懂。
听说80年代拍过一部短命的霍桑电视剧,一直没机会找来看,如今韩庚主演的电影上映,买了张票,去会一会少年时的记忆。
当年程小青的原著还是偏重悬疑色彩,即使有冒险成分也很少搞出大风波,但既然上到大银幕,就跟福尔摩斯要反恐一样,霍桑的对手也绝不能是个体罪犯或地方组织。
情节算得上多姿多彩,从失窃谋杀引出神偷大盗(倒是原著里的老对手),从小地域黑白两道牵出国际间谍阴谋,脑洞直接向隔壁夏洛克看齐。
动脑的部分主要是身份诡计,不止一个。
其中易容替身那一段的解答,让我想起死神小学生《水平线阴谋》。
案件当然是原创的,小说里没读过,也可能是我不记得了。
原著里霍桑没这么矫健的身手,韩庚把他演成了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动作英雄,21世纪的跑酷花样和MMA降服技也照使不赖,手枪PK机枪阵火箭筒更是不在话下,活脱脱会推理的中国队长。
名侦探标配的强迫症没有沦为笑柄或累赘,可以清洁思维,也可以抵御美色,还用来解释为什么追逐中要多翻跟头。
追逐戏不是像在调情,就是像猫和老鼠,应该是导演周显扬的私人趣味。
其实这个故事是完全走嬉闹风的,不是原著那种用上海话吐槽几句的冷幽默,而是“警察都是大饭桶黑社会也是大白痴”的癫狂喜剧,配角的脑回路间歇性错乱,从头到尾穿戴整齐一本正经的霍桑身处这样的世界,让人觉得他也会随时憋不住笑出声。
最养眼的还是那座黄金城,架空到了近乎蒸汽朋克一样纯为时髦雅致而生,哪怕有人穿出2019春装新款,或用瞳孔去扫二维码,我也不会吃惊。
好玩的还有特别出演的刘嘉玲,大概对驾驭国产名侦探这件事上了瘾,唐朝的狄仁杰,民国的霍桑,一概收入后宫,啥时候去唐人街客串一回,就功德圆满。
看完出场时情绪有点复杂,这显然完全不是我记忆里的霍桑了,但这个霍桑也有他的性格和腔调,多少满足了对名侦探黄金时代的追忆和想象。
邻座两个不超过高中的女孩全程在窃窃私语和偷笑,或许是找到了属于她们这一代的霍桑吧。
周显扬导演监制作品最令我吸引的就是开山之作《杀人犯》大陆版本叫罪与罚… 结局出乎意料 很多年前看的一部经典影片此次大侦探霍桑 感觉舞台戏剧效果 有些像消失的子弹 消失的犯人电影色调,看起来非常舒服,加上服化道具和二维建筑风景(尤其是最后部分在地下空间那么多柱子视觉效果)愈发喜欢尹正 此次出演的造型很赞~最近几部电影和电视剧网剧都有 加上声临其境 我就是演员综艺节目 看着尹正眼睛总感觉很让人爱怜哈哈 当年那个夏洛特烦恼 2018年超级网剧无证之罪 还有飞驰人生的造型刘嘉玲算是特别出演 狄仁杰系列澳门风云系列 霸气出演厉害觉得女王感觉个人觉得根据剧情来看女主要么就再清纯一点,要么就再热辣一点,要么就再利落一点,感觉这个女主就。。。
太普通了一点,没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还不如那个金发女杀手给人留下的印象深ps:很遗憾我最喜欢的可爱女人古灵精怪蔡文静饰演行长秘书角色诠释话痨无脑女 算是客串出演吧 今年年初古董局中局黄家小姐演的多好 还有婚纱照网剧2018脱身久违的郭晓东最后说一下两个二逼老爷们在异乡没有没有天然气 连续吃好几天豆腐大酱大葱黄瓜打开手机流量观看高清视频
黄金城,这是中俄边境一个过着神秘袈裟的富裕之城。
在这里,声名远扬的大侦探霍桑正在为一桩离奇的谋杀案找寻真相……扑朔迷离的线索究竟指向了哪里?犯人是谁?因何而杀人?死者与犯人有何关系?身份不明的各路人马都让霍桑的探案之旅更增加了几分未知何险阻。
当该起谋杀案最大的嫌疑犯怪盗江南燕出现时,他那出神入化的易容技巧又瞬间让霍桑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变得复杂和模糊了起来。
在一系列凶险未知的危机之下,霍桑能够成功查明真相并全身而退呢?
我现在看完电影都没心思看原著了,大侦探霍桑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最难看的片子,刷新了我对电影的下限,我现在还在为给它贡献了票房而深深的自责,这片子绝对是哪个大老板捧女一号给她投资的,为了捧她还请了刘嘉玲,没剧情没开头没结尾,全场都是上个世纪的笑点,导演还觉得很幽默。
我看了十分钟后面完全是为了看看这个电影到底有多差才忍着看完的,对周显扬杜志朗有了新的认识,毁三观。
话说电影改编自程小青的民国侦探小说《霍桑探案集》。
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得知这是我国第一部侦探小说,而主角霍桑自然也是中国第一个名侦探了。
文史上占着个第一,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IP。
起初得知电影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期待了,想要看一个中国大银幕名侦探是怎么样的。
在近几年IP大热的年代,陈思诚拍出了《唐人街探案》,并且说要塑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侦探组合形象,并且也在去年成功的推出了系列续集,票房也是大卖,大有发展成原创IP续集的趋势。
且不说其桥段抄袭的嫌疑,我一直认为陈的野心太大,而才华还不够。
看完这部侦探电影,我稍微觉得有些错怪苛责他了。
对这部电影要求原本就不高,本想着你故事不需要多精彩,推理桥段也不需要原创,模仿也好致敬也罢,至少你要拍出中国特色。
再次,你想要塑造一个大的IP续集,起码侦探的人物性格塑造的突出一些也行。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片拍成了这样,可惜了。
电影虽说借了大侦探霍桑的名字,但是我觉得在剧作上可能是原创,这点倒是值得鼓励,可是推理桥段实在是太low。
这也充分暴露了国内电影在剧作上的缺点,一旦让自己编,就会各种漏洞百出。
虽说是侦探推理电影,可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不合逻辑的剪辑和动作,人物动机也不合理。
打不完的子弹和永远打不中的子弹在屏幕上乱飞,每场动作都像是过家家似的舞台尬舞。
最后来个合力吐槽:1.片头各种模仿007和福尔摩斯的片花虽然很酷炫,可是你丫给个二次函数求根公式就显示出智商高了吗?
糊弄初中生可以,我可是上了高中的。
2.我真的怀疑导演拍电影的时候睡着了,摄影师是韩庚铁粉,而且很有可能是个深度腐女。
这不是大侦探霍桑,这是韩庚时装秀,这不是推理电影,只是某某杂志封面拍摄现场。
3.之前看网上有个段子,中国的明星长相最终都是一个归宿,男的像赵本山,女的像蔡明,不信你看看这部里的郭晓东和刘嘉玲。
杜致朗之前的编剧作品多有可圈可点之处 我不知当初香港那边具体如何看她 但大抵应该被视为港片的新希望。
她在【江湖】中玩的时间花招 后来宁浩和他的太太(编剧之一)在【心花路放】里也玩过。
除此之外 至少在我看来【心】在片子本身已经接近电视电影的水准 或者说是回归导演最初的“文艺片”气质。
但更重要的是 这似乎恰恰证明只在结构与“时间感”上玩 是远远解决不了电影本身的问题。
香港电影的拼凑式叙事 或者更明确的说 是中国传统叙事 始终无法跟电影这个额定时长的媒介相兼容 甚至愈发有南辕北辙的倾向。
简单来说 传统叙事无外乎有这么三种 游记 宅居的流水账 还有“无厘头”式的主题转移 或者更准确的说 就是聊天式的主题变换 也就是各自在时间 空间 主题上的不加节制 不成系统。
这本应是一目了然的问题 而不是什么散点透视 文艺气质的障眼法。
但可悲的更在于 在这边 太多的问题到最后都剩下路线之争 而路线之争往往剩下的只是血路与绝路。
我又又又又又看烂片了。
没想到,从2018年到2019年,我的烂片观影三连击都是来自于韩庚:从《寻找罗麦》、《解码游戏》再到这次的《大侦探霍桑》,韩庚已经成功的超越了快乐家族、岳云鹏等人,成为了我心中当之无愧的烂片担当。
这部《大侦探霍桑》名义上是改编自程小青的小说《霍桑探案集》,但实则在影片的呈现中早都已经七零八落了。
原本是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给了程小青创作的灵感,在他之前,侦探类型的小说在国内文学界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程小青萌生了创作“华人第一神探”的念头,霍桑这才得以诞生。
小说中的霍桑基本上就是福尔摩斯的翻版,但《大侦探霍桑》中的霍桑,则成为了一个油腻又讨人嫌的烂侦探,探案不怎么样,耍帅扮酷倒是一绝。
演技好的人表演层次深厚,但演技差的人永远都有自己的套路。
Angelababy是皱眉、瞪眼、面无表情三部曲,韩庚则是眯眼、歪嘴、坏笑三连击,自以为自己魅力无穷的油腻男人在恶心观众这一方面真是做到了极致。
自以为是的性格一定要配合专业技能超强,我看卷福自以为是样子会不由得感叹这个男人真是又厉害又傲娇,但看韩庚版的霍桑心里却只想“这个男的怎么就这么装X”。
尹正饰演的包郎也并不是个华生式的人物,对整个办案起不到一点作用不说,还时不时的要承担说不好笑的俏皮话的作用,基本上只能逗乐剧中人,一点都逗不乐观众。
张慧雯则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出道即是巅峰”,自《归来》之后我就没看过她有一部电影合格,在《大侦探霍桑》里又是一个大花瓶。
能穿紧身小裙子,能大跳钢管舞,能扮傻也能演痴,但怎么看,都浮着“刻意”二字。
打着“侦探片”的名号,剧情弱智到没眼看。
侦探推理完全没逻辑,不给观众有效信息,全靠霍桑一张嘴说。
人物的作案动机全都立不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胡来,强行安插的反转别说侦探迷能一眼看穿了,就是稍微看过一点儿电影的人都能知道它想干嘛。
故事本身不新颖,讲故事的方式又老套,浪漫+侦探+悬疑+复古,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凑成了现在的四不像。
不仅如此,它还拽来了刘嘉玲和罗家英。
罗家英在2019年的电影中还用《大话西游》里演唐僧的方法演角色,夸张的戏剧腔调、无限拖长的台词尾音、一惊一乍的动作举止,我都不知道该说这是情怀还是土味。
刘嘉玲则是客串烂片客串出了经验,穿着华丽、面无表情的用港普念完台词就可以收工拿钱走人了,管他电影是什么质量,反正嘉玲姐客串一次的价格应该不便宜。
我认真查了一下导演周显扬是专业学电影出身的,但为什么能把电影拍得这么浮夸呢?
通片的披红挂绿、浓墨重彩,人物说话的时候光都从头顶直接打下来,两边拉上幕布就直接能当话剧看了。
不过没有电影感也是众多烂片的通病了。
本片的编剧叫杜致朗,正当我在苦思为什么这个漏洞百出的剧本会被拍成电影的时候,资料告诉我,编剧杜致朗是导演的老婆。
ok,这就合理了。
其实杜致朗早年是有好作品的,她的编剧处女作就是刘德华、张学友、陈冠希、余文乐主演的《江湖》;后来还做过《霍元甲》、《不能说的秘密》的联合编剧。
一开始跟老公合作,水平直线下降。
除了剧作本身的问题之外,《大侦探霍桑》在宣发上也是各种骚操作接连不断。
其实《大侦探霍桑》早在2016年下半年就已经杀青了,原定的档期是2017年暑期,后来跳档了。
一跳就跳到了2019年,本来定档的是1月18号,结果在上映前10天宣布撤档了,理由是“技术原因”。
其实它都不能算是撤档,应该算是逃档。
因为吴秀波出轨风波的影响,原定于2月5号上映的《情圣2》提前到了1月24号,为了避过《情圣2》,所以《大侦探霍桑》才选择了逃档。
韩庚为此还发微博表示过“心累 无奈”。
结果23号上午《情圣2》又宣布撤档了,“感恩同行,来日再见”几个字一出,《大侦探霍桑》就坐不住了,喜滋滋地宣布自己要重回档期了。
下午官微就表示要重新回到1月25日上映:“说好的不辜负,我们必须回来,1月25日不见不散!
”还公然在海报上直接打上了“你走了,我来上!
”的字样,这波落井下石的操作真是干的十分顺手了。
暂且不说《情圣2》的是与非,就冲《大侦探霍桑》几度硬蹭人家热度的这种行为,我就实名瞧不起。
截至到目前为止,《大侦探霍桑》在豆瓣还没有开分,因为实在是看得人太少了,这种上映了快一天都不开分的电影绝对是烂片无疑了。
目前的拍片占比也只有8%,截止到我写下这行字为止,票房只有260万,肯定是赔惨了的节奏。
说明大多数观众还是心里有数的,除了韩庚、尹正的粉丝,稍微有判断力的人都不会选择这种一眼望上去就不会好的烂片。
我很欣慰。
郭晓东:“别乱摸”罗家英:“立即疏散,我来示范”女主:“你顶咩机我系女仔”刘嘉玲式普通fa:“ca案,霍shang”冲郭晓东看的电影,但是对剧情很失望。
枪战戏时用的配乐我个人觉得不搭,马一刀被乱枪打死那个画面有点恶心,砍手指和切肚皮的画面引起不适,霍桑和沈长安的最终对决结束的太快。
《霍桑探案》应该是民国时候少数对于福尔摩斯的效仿之作,进行了本土化创作,早年内地拍过一部电视剧,但印象已经很模仿了。
其后探案的元素更多是被放到了武侠小说中,其中的代表自然是古龙的作品。
但平心而论,这中间的所谓推理探案,更多只是给故事的转场增添一个动机,不够系统,更谈不上严谨。
这版的霍桑和包朗由韩庚与尹正扮演,韩庚的代表作应该是前任攻略系列吧,尹正也更像是郑恺的翻版。
但问题是,这毕竟不是一个损友恋爱故事,而“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总得有区别吧?
一个小白脸扮神探,也就罢了,连搭档都是,就有点过了,没差别,也就很难有火花,连拌嘴也拌不起来,这不得不说是影片选角方面的一大失误。
此片的导演和编剧,是周显扬和杜致朗的夫妻搭档,之前更擅长的是严肃阴暗的重口味命案风,这回变得很“无厘头”,估计是片方想让风格向《唐人街探案》那边靠吧。
于是选角的问题就更突出了,而编导显然也不擅长这种套路,于是很多段落让人极为尴尬。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黄金城里,除了“恢宏”的大全景,城堡之类外,其余场面与其说是虚有其表,还不如说是严重没烟火气。
在文戏时,有一种电视剧抠像的观感,跟打戏时的场面又形成了尴尬的对比。
想来这故事本来应该发生在老上海吧,为了有点新鲜感,于是变成了在国外取景,一个完全架空的感觉。
说实话,片子呈现出的百搭腔调,有时让我想起《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剧场版会加重动作场面,场景也多,而推理部分要比通常的剧集版本少很多,也经不起推敲。
故事还会常常发生在古堡之类的场景中,各种元素互搭,这在动画片里还勉强能接受,也是日本人脱亚入欧心理的外在呈现,一旦变成真人版,不管是日本人自己拍,还是像这回的《大侦探霍桑》,都很难有一种风格统一,反而会有一种不自信的雷人感,这跟成本多少,都不成正比。
其实影片的班底还是在水准之上,重要的技术人员都是香港的,而周杜二位,除了编导之外,还身兼监制,但即使如此,在如今的制片等环境下,如果初始的故事没有真正的突破,并能引领全片的质量,那班底再强,硬件再好,也可能只是烟雾弹和遮羞布,除了把成本和亏本风险提高外,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霍桑来了,能走多远?
随着影片《大侦探霍桑》的公映,霍桑这个人物形象在时隔三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大银幕。
霍桑这个名字,对于当下年轻人而言,或许还有几分陌生,但对于很多老侦探小说迷来说,即便不是如雷贯耳,也是耳熟能详,因此,以其为主角的小说霍桑探案系列也算得上是一个经典IP了。
众所周知,清末民国时期,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各类休闲通俗小说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并鼎盛一时。
言情小说以鸳鸯蝴蝶派和张恨水为代表,武侠小说有“南向北赵”和还珠楼主为首的北派五大家,其作品的风靡畅销和影响之大,比之五六十年代港台后起的琼瑶和梁、金、古有过之而无不及。
期间,侦探推理小说虽不及言情和武侠那样煊赫火爆,但也有了长足发展并得到大众的喜爱和推崇,这其中的佼佼者当首推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和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尤其是前者,霍桑探案不仅在当时颇具影响,即便在当下依然拥有很多读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程小青更是被誉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
程小青先生最初是与鸳鸯蝴蝶派的周瘦鹃等人用文言合译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译作过程中产生了创作侦探小说的想法,遂以福尔摩斯探案为模板,模仿柯南道尔的写法,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特别是上海滩的市井风俗派调,写出了一系列以霍桑为主角的探案小说。
小说一经发表,很快便得到了大众读者的喜爱,并陆续被拍成电影并屡获成功,影响随之扩大,霍桑探案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各种休闲消遣类文学一度喊停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初才又复燃,霍桑探案也随之再次出版,并多次被搬上影视。
其中,我看过的有根据《舞后的归宿》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霍桑探案之舞后血案》,以及根据《狐裘女》改编成的电影《智破奇案》。
在我儿时印象中,这两部作品随谈不上多么出色,比较中规中矩,但也不乏悬疑引人之处,特别是后者,影片中还直白大胆地加入了点同性恋元素,在80年代多少也算一个突破。
在这之后,也许是因我涉猎有限,没再见到霍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其实,霍桑探案这个IP,在影视上面原本可以大有作为大有搞头的,不做未免有些可惜。
现在,终于又推出了一部《大侦探霍桑》,霍桑又重新登上大银幕,多少让人有些期待。
《大侦探霍桑》由周显扬和杜致朗夫妇联袂编导。
观众对于这对夫妇应该也不算太陌生,二人之前已经搭档合作过多次:《罪与罚》、《大追铺》和《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成绩尚可,尤其是《大追捕》,沉稳凝重的节奏风格为影片赢得一定口碑。
这次,大概是受了《唐人街探案》的影响,周显扬和杜致朗也改弦易辙走起了喜剧推理的路子,影片摆脱原著框架、架空年代地点,杂糅混搭了各种时髦商业元素,要打造一部时尚奇幻悬疑喜剧动作片。
但根据首映后的反馈来看,最终的成片显然并没有太令观众满意。
把搞笑喜剧与侦探推理两种类型融合到一起,原本就有很大难度和风险,虽然能最大程度上扩大受众面,却又很难同时讨好到这两大类受众令其满意。
因为搞笑喜剧本质上是让人身心放松、怡然而乐的,而侦探推理片的核心则在于悬念的营造铺陈,是要让人神经紧绷和费心烧脑的。
观众对此二者的诉求迥乎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硬要把搞笑和悬疑融为一炉,这其中的比例分寸实在很难精准把握,稍有不当便成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不仅不能相互成全加分,反倒彼此消弱减分。
不过,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也并非毫无意义。
说回本片,平心而论,影片开场部分其实还是拍的不错的,甚至在我预期之上,镜头画面里的森林、古堡、银行、车站、火车……都拍的典雅又大气,又有几分复古怀旧的氛围气息。
各色人物的登场与故事的展开倒也干脆利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拖泥带水吞吞吐吐令人不耐之感。
而霍桑在案发现场的推演复盘也做的很是炫酷别致新颖有趣。
但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和各路人马的陆续加入,叙事上开始有些游移不定和松散跳脱之感,从中反映出编导在悬疑和嬉闹之间有些拿捏不准,不免顾此失彼,只能尽力做各种调和。
其实,影片故事的基本架构还是不错的,整个探案由追拿假凶到真凶现身再到揭开幕后真相,可谓层层递进、多重翻转,再加上擅长易容术的江南燕和死而复生的沈长安,足可把剧情撑得精彩丰富。
悬疑和搞笑虽然在影片的整体风格上很难统一,但不妨给剧中人物做个分工,由侦探霍桑全程负责悬疑戏码,其搭档包朗则全程负责搞笑戏码。
在本片中担纲主演霍桑的韩庚,表现谈不上出色,但一如既往的认真努力和中规中矩,基本属于可以被接受的范围。
他饰演的霍桑除了智勇双全、文武皆备外,还被设定成具有自恋傲娇、洁癖和厌女症倾向,而且,不知是角色设定如此,还是韩庚表演的问题,片中的霍桑在探案时身上还带有点AI机器人的意味。
霍桑的搭档包朗由尹正饰演,在片中应该主要是负责插科打诨和搞笑担当,但并效果并不显著,与霍桑的互动也不算多,于剧情也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到了故事后半程这个人物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感,彻底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跟班。
郭晓东在片中饰演的沈长安,基本就是一个人肉活道具,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存在。
刘嘉玲依然是近年惯常饰演的幕后Boss级别的权势女人,演来得心应手,出场不多,一头一尾,压得住场。
最后,不管影片《大侦探霍桑》拍的如何,毕竟霍桑又重登银幕了,希望相关影视公司能够用心把这个本土侦探推理大IP继续做大做强,让霍桑能走的更远。
美术,摄影,选角都挺优秀的,挺欢乐的,动作场面也精彩,悬疑程度偏弱,但值得一看,期待第二部
我觉得韩庚演技蛮好的啊。
鏡頭融入了斐波那契数列,每個鏡頭都按這個黃金比例拍,所以每個畫面都美,劇情一般,基本可以當藝術片看⋯⋯
这到底是一坨什么东西?!!!
当着一部没啥内涵纯粹喜剧角度来看的电影,放低一些期待去看,其实还凑合。
三星吧,当参观异国风景,但是破案就一点都没有剧情了。
韩庚演技真烂,太烂了真的烂到词穷
前排坐了一家三口,爸爸平均30S就用震动全场的声音吐槽:6+0的普通话,混响回音难受,演员口型不对,椅子不舒服。孩子站到椅子上看电影,偶尔还蹦跶到别的椅子上,像个蚂蚱。妈妈一直在发微信,跟人诉说老公的不理解和带孩子的麻烦,发送对象是一个叫“赵哥”的淡黄色头像,常用表情是抱抱。
好看哈哈哈哈哈真的可以
我觉得以后看到含根就可以一星伺候了
画面精美 动作戏太帅啦!女主有点像刘亦菲和陈慧琳综合! 有笑点 值得一看昂!
央六 挺好的没听说过呢
剧情是流畅的,也没有过于平淡套路化。江南燕是好是坏?谁是江南燕?死去的内侍官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在步步推理展现的,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搞笑的部分并不是很搞笑,有无厘头但是不好笑。剧情本身是精彩的,演员并没有加分
事实证明喜剧加悬疑是非常难的类型,这也是唐人街探案系列为什么口碑那么高的原因,本片只是对福尔摩斯的拙劣模仿,堆砌愚蠢的笑料,平庸的动作,以及不知所谓的推理,人物刻画更是不忍直视,黄金城的市民和他们银行的名字一样都是“沙必”,可惜了霍桑这个IP。
也没有难么难看,就是主角过度装逼,同时正经推理戏份偏少。影像风格有一步之遥和华丽上班族的影子。
从人设到剧情到台词都是大写的烂毫无笑点的设计配角用满屏尴尬的蠢去衬托男主也并没有感觉到男主的高智商看得发困
算不上烂片,搞笑情节挺多的,主要韩庚颜能打
影片最大的亮点在美术设计上,火车、银行、地下世界制作非常精良!服装是下了大功夫,取景也很漂亮。故事线扑簌迷离,需要二刷才能缕得更清。韩庚小哥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依旧很风骚。
虽然浮夸但是剧情还是可以的~还是那句配角都比主角演得好~只想看尹正而已~可以没几个镜头~
香艳、华丽、景美,喜欢江南燕的设定,要是情节衔接叙述逻辑再强一点就好了,发现导演有客串,特效也不错,败在情节。TVB的色彩很明显,配角演戏太过了,有点像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