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女儿
女兒的女兒,女儿们的女儿,Daughter's Daughter,My Daughters’ Daughter
导演:黄熙
主演:张艾嘉,林嘉欣,刘奕儿,洪林小湛,赵文瑄,周采诗,艾琳·阿黛尔·克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4
简介:耳顺之年活得悠然自得的金艾霞(张艾嘉 饰),突被通知在纽约做人工生殖的小女儿(刘奕儿 饰)车祸身亡。在处理后事、对成功胚胎的去留做出抉择的同时,她将面对当年出生即被送养的大女儿Emma(林嘉欣 饰)。做决定的时刻;她,抑或她们,会如何选择?详细 >
充满一股♂味,用“女性”做主体包装都盖不住,又肤浅又无聊,还把男人片里的烟作情绪直接套用可太恶心了。
可以读出那个被抛弃的女儿再回来的立意,但完成度很低,表演,摄影,情节顺序都有问题,现实中的Emma应该不会问这么直白的。而张艾嘉也是拉拉这个情节设定有点过于对仗了,巧合到影响故事可信度了。
就这么合理化代孕
#HKAFF2024#
复杂、鲜活又纠结的母亲。她可以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放弃养育自己的大女儿,也可以处处为小女儿着想而瞻前顾后地害怕女儿受伤。结果当然也是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大女儿跟自己没有太多交集,小女儿因收到过多关注也有些叛逆。面对大女儿的疑问,她只能回答“我以为以后不会见你的”;而面对小女儿的死亡,她也不得不去选择接受赡养女儿的女儿的决定。不过,外孙女的养育也许不会再像养育小女儿般,成为束缚自己的负担,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传宗接代这件事儿似乎是刻在基因里的,哪怕是长时间生活在另一个文化圈都几乎无法改变而无关性别,哪怕他们并无法和儿女真正的平等相处,或者非常善用情感绑架这个武器。还是姥姥的“都惨,都惨”显得更加开明,有时候甚至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明白结果,只是受限于自己的立场不想承认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张艾嘉的片子我都不会很喜欢。像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在台上生硬的讲了个故事,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可我的感官还是受到了伤害
开场短短几分钟人物的关系和矛盾就交代清楚了,以一种非常朴实无华的方式,如涓涓细流一下就流进了观众的心里。故事的情节和摄影的效果都非常好,演员演技更是不必说了。唯一让我感觉有些可惜的是错序剪辑已经接近乱的观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但至少不要安排得这样乱。在纽约房间里母女二人吵架的镜头移动缩放得过于明显,只能说不突兀,但没有明确的镜头语言。个人觉得台词写得还不错,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艾玛和母亲的对话,她问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没有答案,但多年来潇洒自如的她永远都想追问母亲为什么放弃自己,她知道答案,她也知道答案不会让自己满意,但她就要问,从母亲口中得到的答案跟没有一样,依然无法填补她内心的缺口。这是全片我认为最好的台词。总的来说最喜欢的还是剧情本身,更喜欢的是张艾嘉和艾玛的表演
唉,还是不太建议拉子“生”小孩,尤其牵扯到代孕什么的伦理问题就很难评🚬对话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的感觉也很怪……
直到最后一餐饭才意识到,中间出场的林嘉欣其实都是张艾嘉的幻想,以被抛弃的大女儿的姿态来说服自己留下小女儿的女儿,这个设定还挺妙的。至于生孩子这件事,想生孩子和不想生孩子都没错,只要自己决定,别管别人就是。
题材蛮值得发展的
李雪琴声音出演
张艾嘉和林嘉欣都非常好! 祖儿那位演员也好,又可爱又美,天啦华语世界真的有很多好女演员。 这个故事的设定蛮好的,和林嘉欣吃饭那段,再回想起前面和林嘉欣关于胚胎处理的对话,向内求果然是一代代女性永恒的主题。
全是演技派,故事也流于表面,可惜内核了!
有点过时的故事,爱林嘉欣。以及赵文瑄好突兀,全片最差。
失智的外婆,弃儿的母亲,寄养的女儿,酷儿的女儿,试验婴儿的外孙女,好多可以深入探讨的点,一个都没有适当展开。就像把菜都扔到锅里煮炖,好不好另说。
不喜欢
不知道是台湾电影的风格还是张姐的风格,就是喜欢制造电车难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看演员蹩脚地演戏,想演矛盾、复杂、不知所措进而隐藏内心的戏码,实则剧本里没有交代清楚人物的背景,可能也很难达到演技上的突破。剧情的剪接方式断裂,缺乏逻辑,人物情感也不够连贯,让整出戏看起来都意味不明。最后不知道讲了个啥,比我的人生还要糊涂和茫然不知往哪去了……林嘉欣应该拿个最佳女配,演的最好。
“为什么我不叫金祖儿?”
Life will find its way.其实生命的意义可能也就是这样。好舒服的女性表达,但是看来大家真的观感非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