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斯诺登本人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约瑟夫·高登·莱维所饰演的斯诺登绝对是与斯诺登本登有很大差异的。
斯诺登在技术与专业上是一个天才;他女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并且曾经是钢管舞者的性感的金发女郎;他到俄国后出了单曲;他甚至跑到聊天室和一群女孩谈天……我猜想他性格中绝对是有一点张扬的,这也导致了他英雄主义的心理情节,而这和影片中那个低调谦谨的沉闷形象有点出入。
那么,我觉得这部影片故事情节的逻辑我很可能是从结果主义上倒推人物形象的,为了符合戏剧的张力,从结果的正面部分,沿着人物原型和他的经历找到一条素材线,以撑住整个故事的发展,所以,这部传记影片我们不要太过联系现实了,站在电影的角度,就需要思考,导演使得斯诺登成为了怎样的人,为什么,而这就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中心立意。
那么本片的斯诺登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这个人物最为坚硬的外壳,就是技术天才。
他必须具备超强的能力,这也与事实符合,而站在剧情的角度,这样的人才有说服力,一个普通人通过嗓子喊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人权的口号略显苍白,它必须有一个扩音器,而那个能够感染人的扩音器就是他天才的能力,也因此他有着稳定和高于一般人的收入和生活品质,更因此他抛弃一切揭秘信息监控才成就了他的伟岸形象。
其次,他的原则性是他最大的人物闪光点。
他爱国,这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待在国安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理由,他相信他的工作与打击恐怖主义有关,与保护国家安全有关,与维护世界和平有关。
而当他发现他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发现他所监控的信息更大比例是对普通人的监控,他发现他所监控的信息被一些混蛋用来升官发财,他发现对此提出质疑和控诉的人会被打击报复等等,这些使得他最终信念崩塌。
他的原则就在于他坚固的人权意识,每个人都有权知道以及决定自己的信息,这是个人的财产,也是个人的权利。
这部影片讽刺的是美国政府的虚伪,用“大局”和“爱国”来包装利益的虚伪。
而斯诺登这个人物的存在,正是用来撕破虚伪的剪刀:你们不是说所有的一切,对信息的监控是为了这个国家吗?
那么就让这个国家的公民知道这一切,让他们来裁断这个行为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是值得去看的,它的确给了人们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也强调了个人信息的不可侵犯性。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斯诺登谈到纽伦堡原则,谈到普通工作造成的犯罪。
这里导演让“斯诺登”将自己定位为普通工作者的意义,就在于与美国政府的欺瞒行为进行对抗,批判这种政府的傲慢与轻视普通公民的作态。
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评判国家的任何事,不要将任何一个“普通人”当傻瓜,这是看不起谁呢,对吧!
让我头皮发麻,浑身发麻的是,影片最后本人的出现…或许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反抗。
世界需要保护和尊敬这样的人。
我不懂什么政治,也永远不想去搞懂!
但我知道,美国是可怕的,不是人,是这个国家。
如果放弃反抗,那么明天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很高兴我喜欢的演员Scott Eastwood and Joseph Gordon-Levitt and 尼古拉斯凯奇………他们参与拍摄了这部纪录片……为他们感到骄傲……为斯诺登感到骄傲~~~
大部分美国人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安全。
这是Corbin面对Snowden质问时候的回答。
然而这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即便他们要的是安全,也要他们说要才行。
9.11之后美国民众对于恐怖主义的同仇敌忾达到极值,因此即便真的举行一次自由还是安全的投票,安全获胜也并不会让人太过吃惊。
但这和你不投票就直接替人民决定是截然不同的。
Snowden的恐惧的递进很有层次,从对被隐瞒工作的实际用途不满,到看到政府利用隐私构陷他人的愤怒,再到无人机随意轰炸草菅人命的无奈,最后被连自己都被24小时监视一击击倒。
我不知道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有多大,结尾美国政府各种宣布停止数据收集,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这种不公开的秘密收集,宣布停止是否就真的停止了,就算真的停止,哪天重启应该也不会再召告天下,我们又从何而知,就再等着下一个斯诺登的出现么。
斯诺登事件对美国更多的影响是国际上的,国内民众的反抗情绪会有多少,又会持续多久。
对于普通的美国民众,不知道哪天卷入恐怖袭击,和自己的电话邮件被监看,究竟他们会怎么选择。
人权和人命他们会如何取舍。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看到评论区我放心了,雪登本色出演确实比囧瑟夫帅多了。
应该也是角色需要,需要模仿雪登的言行举止。
外形气质我是认可的,但是奇怪的是囧瑟夫这个声线也和雪登本人不像,而且记忆中他自己的声音也没有像本片中那样故意压得这么用力,全片下来听着非常压抑非常蓝瘦。
距离棱镜门事件也已经过去六年多了,现在形势真的达到了雪登当初预想的那样吗?
我看是没有。
当初雪登本着“把事件告诉全世界,剩下的由民众讨论、由民众决定”的原则而泄的密。
尽管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民众没有。
震惊之后,波澜大起,然后就逐渐湮没、消散在茫茫信息之海当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报体系,大国更不用说,更成熟更完整覆盖面更广组织。
老美有的,我们也有,别人都有。
只是老美运气不太好,政治思想教育还不到位,才出了一个雪登,惨遭背刺,被迫摆上台面公之于众。
尽管当局政府大耳朵已经下令停止数据块的收集,但是风波过后呢?
美利坚会眼睁睁看着别国继续使用自家的“Xkey$c0re”而自己束手无策吗?
想也不可能。
换个代号、另起名义,该用的还是得继续用起来。
这里想要插播一则安利。
13年6月事件曝光,同年10月一款游戏火线出世,《 Orwell: Keeping an Eye On You》。
去年的时候我也抽空玩过了,很难不把二者联系到一起。
Orwell就和Xkey$c0re一样,同为ZF安全监听项目,只需要一个名字,或是一个关联人,或是任何个人信息,就能搜索到一切。
也许光从新闻报道和文字材料上的感受,没有通过游戏来的更加震撼,所有人在互联网只能说是无所遁形,肆意果奔而不自知。
但是身为羊群的我们,震惊过后不安过后,啥也做不了,也就只能瞎担心了。
说实话这种赤果感确实非常让人不适。
但是仔细想想,他们确实强大到已经可以监shi所有人了,这个数据量也一定相当惊人,储存起来又不太现实,这得需要多少存储设备,而且里面又有大量无意义无价值信息。
就像监控摄像头一样,每天录下来,存到本地的硬盘里,硬盘满了就自动把最旧的顶掉,出了什么事,赶紧翻查最近的录像就行了。
换句话说,只要没人注意你,你被收集的信息按道理应该是静静地躺在某个机房的硬盘里,过个十来天几个月也就消失了,而且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力来每天查看,只是有了个记录。
资源要用到刀尖上,我等平民百姓隐私哪有监视的价值,所以能被注意到的都是什么人?
政要,各界巨鳄,命脉行业巨头,核心技术、专利持有人,机密机要掌握人,罪犯,危害社会的危险分子...上述人等,能和平民能够拉上关系的也就是罪犯呗。
所以嘛自由和安全也许确实不可兼得吧,也就只能这样骗骗自己,然后keep your head down,不要成为名单中的人,乖乖去搬砖赚钱,遵纪守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他不香?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是我看了之后的第一感受。
棱镜是利器,美国政府身怀这门利器!
哪怕它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反恐,但当它的使用没了监督,那么政府就会不自觉的用来谋私,监控国人,侵犯民权,以达到巩固统治之目的。
哪怕是以民主自由标榜的美国政府也不例外!
所以没有监督不要相信任何承诺,没有问责不要相信任何宣传…… 斯诺登到底是叛国者还是英雄?
我们到底要安全还是要自由?
没有自由的安全与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何分别?
棱镜可以是反恐利器也可以是自由之障,关键看他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民众的监督和问责之下!
近几年真人传记类电影颇受奥斯卡认可,政治热门题材也容易得奖,Stone导演也许是想走捷径搭顺车,拖过暑期档选在下半年上映,妄想提名奥斯卡。
但全片硬伤较多,戏剧张力不足,怕是获奖无望了。
上映前看预告片剪接得超炫,有点Jason Borne的感觉,(黑人惊讶脸:O!M!G! It's Jason Borne, could be worse than Snowden) 看过才发现所有酷炫一镜不落全在预告片里了。
看在Snowden vs NSA事件真实性和Snowden本人出镜的份上加一分,影片拍摄和叙事手法再减一分。
演员方面:1.囧瑟夫Gorden-Levitt扮相和演技还是比较传神的,只是闷着嗓子的声音很让人出戏,不觉得Snowden本人的声音有那么瓮声瓮气的;2.之前觉得分歧者这种青少年无脑片埋没了女主角的演技,但看本片里完全一个样,而且斯诺登女朋友本人比她漂亮多了好不好;3.竟然还有导演敢用已经被大家玩坏的Nicolas Cage,在网上地位相当于我们的马景涛咆哮表情包。
Nicolas Cage演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在演Nicolas Cage自己 when Nicolas Cage plays a character, he is playing Nicolas Cage ……4.ZQ表现尚可但是戏份不多细节方面(或有剧透,请斟酌阅读以下):最大败笔是香港宾馆里手持摄像机的戏份,正常镜头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穿插进大妈手持摄像机的画面,还专门增加颗粒感强调真实性,却忘了几个人对话流畅的情况下一台手持摄像机能同时剪接出三个机位的画面。
同一天上映的女巫布莱尔也有这种无缝剪接,但人家起码交代了人手一只摄像机另外一个细节败笔是在SD卡盗取资料那场戏,你们好歹也是NSA斜杠CSS夏威夷秘密地下基地,怎么还用这么低级的windows拖拽复制的方式,还跳出满屏的复制进度条,黑客不是都应该有更高端更牛逼的OS么?
SD卡弹到地上以后眼尖的黑人为毛要给掩护啊?
难道是因为你俩都懂美国手语然后就突然有了过命的交情了么?
果然紧接着美国手语的铺垫派上了用场,堂堂秘密基地里竟然连个监控摄像头都没有,只有一个明晃晃的麦克风摆在那里监听,所以我们的天才Snowden用手语就能躲过了政治主题方面的思考关于NSA监听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美国民众最大的不满就是对平民的日常监听,觉得自己隐私受到侵犯,但是抱怨最凶的那些屁民对于NSA来说只是些fat and not important的资料
斯诺登有一句说的很对,反恐只是一个幌子,在国际政治方面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更多把柄维持美国政府的霸权。
不过NSA监听手段虽然多样,但是主要审查内容都在Facebook和twitter。
所以美帝整天攻击我朝网络不开放其心可诛,我们也是为你考虑,我天朝网民的数量足以用fat and not important的信息累死你们。
方校长的GFW虽不得民心,但从国家长远战略角度还是有利的。
所以尔等屁民退散吧
我一直惧怕被影片价值观引导,基于公开客观信息,斯诺登不是卖国贼,动机纯良,坚守国家本质的价值观,动机类似为国家刮骨疗伤的感觉,但这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如果他做的事导致结果是刮骨后感染而亡,而且是过度治疗适得其反呢?。。。。
动机纯良和结果好是两个问题。
当然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下,谁也不知道最终世界棋盘最终演变的结果,但万一结果是适得其反的,从结果的角度来说,他就是铁定的卖国贼,当然他的行为还改变不了那么多,不会造成那样的结果。
但是万一是关键的人物,关键时间的选择呢?
比如三体的程心和汪精卫。
所以这种行为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这种行为的前提是觉悟绝对的高和超人的理性智慧。
在我每一天工作的早上,我会先设置一个定时备份系统,叫做Epic Shelter。
如果有任何紧急情况,比如恐怖分子炸平了在中东的大使馆或者NSA部门的话,这个安全程序能保证我们不会失去任何数据。
但是当有访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把这些都放到一边了。
NSA想通过展示我们的能力让日本人印象深刻,他们喜欢无人机传回的图像,他们知道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我们监视日本公民时他们不太高兴,他们说这是违法的。
反正无论怎样我们还是监视了整个国家,这一切还没有结束,当我们浏览他们的系统的时候,我们控制到了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从小项目开始,比如发电厂、大坝和医院。
我们的目的是,如果日本有一天不再是我们的同盟了,那整个日本就会停电。
而这不仅仅发生在日本,我们还会在墨西哥安装恶意软件,德国、巴西、澳大利亚。
我能理解在中国安装这些,或者俄罗斯和伊朗,委内瑞拉什么的。
但是在澳大利亚装就有点想不通了。
我们也被强制拥护那些世界领导和工业大佬,跟踪那些丑陋的交易,性丑闻,还有外交照会,让美国在G8谈判中得到好处,或者逼迫巴西的石油工厂,或者帮助那些第三世界不被支持的领导者上位。
最终,事实就是,无论这有多不公平,这根本不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事,恐怖主义只是借口。
这是关于经济和社会的控制,而你唯一在保护的就是霸主地位的政府。
-看了这个才知道美国可以让整个日本瞬间全国停电。。
霸权的很腻害
今年最重要最必须看的一部电影,社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美国人哦.看完真是好多话要说,好多感叹也很开眼界.特别崇敬斯通作为有声望的导演一个个求电影公司发行却都被无情拒绝,但他还是坚持拍摄本片.也很佩服最终发行本片的Open Road公司,他家发行很多有争议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包括今年奥斯卡spotlight ,我都好喜欢.也佩服本片的每位演员.如果你看过有关Snowden的纪录片“Citizen Four "再比较本片就会发现囧瑟夫与Zachary Quinto演得真像斯诺登和记者Glenn.说话声音和形态都像! (没看的赶快补课!
)本片有辩证看待事件两方面,一边是人们的隐私遭到侵犯,而受利的只是政府,但如片中CIA高层说的:真的有那么多人在乎吗?也许相比权益与自由人们更在乎人身安全.比如那些玩Pokemon Go的明明知道等于是连行为都被操控还是乐此不疲;而现代人清楚如此多社交网络必然会损失掉一部分隐私但宁愿如此也不愿默默无闻不然等于是跟人间蒸发没区别.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就算没人跟踪也很难保全个人隐私.斯通在采访中说,一开始大公司都拒绝他最后只好找他都没听说过的open road , 这一度让他很心碎觉得这都是电影公司被大型传媒集团吞并垄断后的结果(受到很多牵制)斯通爷爷也为玩社交网络玩Pokemon Go的年轻一代操碎了心,才特地带本片去Comic Con,在众多科幻漫改电影中间,苦口婆心的敲黑板影片最终把究竟Snowden是英雄还是叛徒的思考依然留给了观众.但角色塑造得很讨人喜欢基本上观众很难不站在他一边。
看完片相信人们一定要记得不用笔记本电脑时把翻盖扣上[偷笑]片中虽有部分情节杜撰但却安排得滿巧妙.个人非常喜欢.希望影片在颁奖季有收获.此外不得不说觉得斯诺登本人比囧瑟夫长得更帅些
囧瑟夫这口音模仿得完全满分
冗长至极,看到一半就不断的快进快进快进。即非传记又不是完全的编剧故事,基于斯诺登的故事让人本以为精彩的讲述变得沉闷无趣,没有重点,平铺直叙。约瑟夫高登这片子演技感觉一点都没释放出来。
国家的权限尺度在哪里取决于掌握他的人。
昨晚看忘标了。看《第四公民》时确实没想过斯诺登在成为“斯诺登”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是怎样的一个个体。
斯诺登的声音真闷,比我的还要更低沉
讲道理,揭露后的斯诺登的生活与未来绝对比揭秘前更艰辛,成为全球焦点之余 还狠狠的对全球大佬美帝扇了一巴掌,余生或子女后代都有可能被美帝所评定为叛国之名,以上种种都对自身都不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做.想不到有什么利益驱使他.所以斯诺登是个好人,伟人
不知道为啥,我不是很喜欢。
不温不火,流水账
谢谢你
囧瑟夫太可爱了 真的太可爱了
我实在是看不太懂这种说纪实不是纪实,说fiction也不是fiction的片子
五星,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
够不上Oliver Stone的平均水准,戏剧化渲染的感觉有点多,幕后立场过于明显(尤其真人出境)。
一个人用他原本美好的生活给人类换来了另一个世界。致敬斯诺登,不是因他充满争议的行为,而是他的原则和勇气。有多少人还没来得及说出真相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又有多少人因此再不敢说出真相?你是否对你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感到满足和愉快呢?
真是对斯诺登肃然起敬,而且本人比小囧要帅!看完后我把笔记本的摄像头封住了……
拿自己安定的生活冒险,很勇敢,本人很帅
主要是受不了囧瑟夫一脸呆滞的表演
这故事讲得真是没意思啊。曾经的Stone拍出了这个?19分钟弃剧。
结尾真人出镜算是个彩蛋吧。
前半部分略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