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我看这个剧为什么这么生气,除了三观不正和角色性格缺陷赵宝刚导演到底对年轻一代的女性有多大恶意看了前9集,剧里的90后女生除了谈恋爱就无所事事,整天勾心斗角,你吵我吵?
幼稚自私,且毫无能力,仿佛不靠男人就是一废物。
对比剧里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真是讽刺。
我看北京女子图鉴都没觉着这么恶心 。
于慧出7本书,是靠和出版社要员搞暧昧来的,于慧写电影剧本是靠和制片人暧昧来的;钱贝贝家里有钱,嗯,只有钱。
然后被闺蜜坑,被前男友坑,白富美都是冤大头。
目前为止唯一稍微正常一点的角色;丁兰是被恶毒母亲毁掉一生的明玉二号,但是没有明玉的情商和能力。
但是我不懂作为一个学霸,考不上第一就要自杀?
让考上第一的人给她道歉???
这心理素质和行为完全无法理解,好像预告去不了慕尼黑就去祸害相亲对象??
人设非常奇怪......女主向真,作天作地脑子发热要创业,借了男朋友6万,一投全赔,说没就没,毫无悔改,反正不用还;在闺蜜工作和面试的时候打骚扰电话;在闺蜜家里白吃白住 不给房租 挑三拣四 拽得一批;明知闺蜜的前男友曾经把闺蜜囚禁十天差点报警,还给闺蜜安利变态前男友复合,收了前男友的好处,就想把闺蜜往火坑里推啊?。。。
最后和闺蜜闹掰,就要扬言跳海自杀😂😂😂遇到麻烦总有多金男士帮她解困,人见人爱,坑现坑填......小妮说自己前男友一开始是闺蜜男朋友,后来好上的时候,闺蜜还不知情。
也不知道她是自愿小三,还是被小三。
说到瞒着闺蜜“挖墙脚”的时候一脸天真无邪,向真听了大呼“牛逼”???
牛逼牛逼。。。
赵导演厌女情结到底有多严重?
很想和说这部剧“贴近生活”的粉丝说:我们90后女生,不会推不会游泳的闺蜜下水,也不会强行给闺蜜拉郎配。
我们会尊重闺蜜意见以及隐私,住别人房子会给房租,哪怕朋友请我们吃饭我们也会回请,一起出去能AA就AA,就算你朋友是土豪,也不会多占小便宜。
男性朋友同样如此。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天生要为谁买单。
我们不会随意将恶劣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我们犯了错误会认真道歉,不会死皮赖脸。
我们或许不会整天吆喝“奋斗”,但是我们会做好自己应做每一件事,踏实认真工作,善待亲人朋友。
或许我不能保证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
但是至少我们懂礼貌,有教养,知对错,明是非,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
请导演认真了解90后再高谈阔论,至少这不是我的青春,也不是我认知里的90后女生的青春。
这里也想告诉郑爽的粉丝们,并不是郑爽演得让人生气就能证明她演技好,一是人设本身不合常理,二是郑爽只演出了向真的讨厌、冲动。
而向真这个角色难道除了“作”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她的悲伤、失落并不是只有撒泼打滚和咬牙切齿,也不是只能唉声叹气和“作天作地”。
我不讨厌郑爽,也不是她的黑粉。
她的贝微微我还夸过,而且很喜欢。
她的演技确实需要好好打磨。
一味的吹捧不会让她进步。
而剧本每一个角色都是立体的。
现在这种情况不是编剧把人设写崩了,就是演员没吃透角色。
同样的作,对比苏大强和邱莹莹,观众同样可以在讨厌角色基础上,夸演员演技好。
你们对比向真和钱贝贝互撕那里,钱贝贝眼角含着的泪光,就知道郑爽和一个名不见传的18线开外的小演员的差距了。
有,改名叫作《向姐的职校生活》,把向姐定位成流氓学校的老大,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那些说没看完就来评分的,这种剧能坚持看完的,我敬你是条汉子,你们粉丝/水军也不就是拿着分集剧情来这里复制黏贴,我才不信有那么多人都能看得下去。
从打分逻辑上来讲:剧烂->看不下去->打差评,这是个很正常的逻辑啊,凭什么剧烂我们还要看下去,我们又不是水军,赵宝刚又没给我们钱,烂剧还要让路人贡献收视率,请问这种强盗逻辑是从哪里来的?
之后我觉得你们说得也有道理,不能靠第一印象来打分,于是特地去微博搜了精彩片段来看,然后郑爽像个智障儿童一样在地上撒泼的画面成为了这两天一直缠绕着我的噩梦。
还有,我在打分的时候并没有认出来郑爽是什么样,就觉得都9012了还会有这种剧的存在,真的是世界奇观。
然后上了豆瓣一看都是吹郑爽了,这才知道郑爽原来长这样。
所以如果要说我是黑粉的话,你省省吧,真当你偶像是香饽饽,人人都要认识她一样。
还有,骂人的一律举报。
第一集,资料室暗示书架间男女学生sex,男大学生“为追女生考年级第一”,表白台词“都怪我,害你单身了那么久”。
该男士未经同意直接拥抱女生,镜头给了一个女生的手从紧张到放松/放弃的姿态,非常有强奸过程的暗示意味。
男友对女孩说:“别念书,念书你就浪费自己漂亮的脸。
不念书,你找不到工作。
横竖你就是不行”。
“高原他肯为你花钱!
”你们不知道现在花男人钱的都是活该被男人揍死的贱bitch吗?
导演编剧居然看不见“女大学生贪财被“男友”杀死”这类新闻的?
女大学生扎堆的学校,校名“北方师范”,又位在北京,包括剧团名字也在暗示北师大。
北京高校盛传,北师大,清华北大的后宫。
哈哈哈,名字叫青春斗,内容就变成了“女大学生的私密生活(有泳池play和图书馆sex)”。
不愧是中年男性导演眼里的青春鲜嫩女大学生。
对白富美泳池“救人”play。
“我对你有三个要求,亲吻我,亲吻你,或者我们互相吻一下。
”“你们家那么有钱,你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不能像你那样,否则得饿死!
”导演对白富美和高智商女大学生深深的嫉妒和恨意啊。
大学的时候到底和女同学有什么怨仇?
还是觉得女大学生除了郑爽这种给男人助攻给女性朋友挖坑的,都是贱货活该“遭受挫折的打磨”?
至于对女大学生和女生大学生活的定位。
梨花女子大学抗议“我是你未来的老板,不是你未来的老婆”;京城女子师范则必须忍受大名头导演把摄影机像针孔摄像头一样伸进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宿舍,以及安排首都其他各大院校男士进去后宫选妃。
京城女子师范。
清华北大的后宫。
回复里有人说我针对北师大。
您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问题。
我哪句话针对北京师范大学了?
我替北京师范大学说一声“北师大大局为重不能抗议编剧针对北师大女学生的意淫”,就是我针对北师大了?
还“师范毕业当老师的正常人不少”意思是不是师范毕业不当老师的女生很多bitch吧。
啊?
您女性观念这么强大这么先进,怪不得阅读理解我的文章结果指出写作者小人我在针对北师大了呢。
牛皮牛皮。
青春时候的我们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我好希望剧中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奋斗都能够成功,都能够找到幸福,同样把这份儿祝福送给所有心怀梦想并不断努力的人,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
赵宝刚的剧总能引起我的共鸣,看这部剧,我还是好喜欢,好喜欢那张扬的,肆无忌惮的青春,那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的青春,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一个小姑娘差不多得了,挑三拣四,净想些不靠谱的,踏踏实实找份稳定工作,然后找个婆家嫁了多好。
”这样的神逻辑,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性。
让多少本来有能力卓越的职场姑娘,变成了路边穿运动鞋花衬衫择菜做饭的家庭主妇。
片中那句“只要我们一直奋斗,说不定哪天理想就实现了。
”多么鼓舞人心,多么坚定上进!
记得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勇于追梦的生命嗤之以鼻,尤其要缚住女孩的手脚和翅膀。
”女孩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吗?
女孩就不该去为自己的青春奋斗一次吗?
“该奋斗的,不然青春用来干什么呢?
”剧中的这句话,也应该是万千女孩自勉自励的一句话。
太多的婆婆妈妈,认为女孩子的奋斗就是瞎折腾。
然而,青春只有一次,折腾一下又何妨?
很多年前,我们都看过一部叫《奋斗》的电视剧,那部电视剧倒未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至少,告诉了我们奋斗的意义。
这么多年后,我在回想自己过去这些年,奋斗了吗?
有结果吗?
答案其实很难给出。
《青春斗》才播出两集,看完后,对“斗”其实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觉得,从剧中几个女孩子身上,其实看不太出来我现在身边大学同学们的影子。
现在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不是剧里面那几个女孩子的样子。
当然,也有可能——非常有可能,只是我身边的环境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为什么这部戏还是吸引着我看完了前两集?
大概是他们身上有一点特质,一点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大部分年轻人身上都有的,中二的,不服输的特质。
不服输未必是一件好事,但绝对是我们常怀念的一件事。
越长大,越发现某种意义上,服输其实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幸福,而不服输,才是真正和自己过不去。
这叫成熟吗?
也许吧,但我相信,无论持何种观点的人,都曾怀念过那个不服输的自己。
对爱情也好,也学业也好,对工作也好,对生活也好。
那种姿态,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我们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
年轻人的青春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张狂的,肆意的,简单的,努力的……青春需要奋斗吗?
或许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态度可以稍微统一一点。
从高中考上大学,再上研究生,站在稍微旁观一点的角度去看,我必须得承认,我选择的是一条相对不用那么奋斗的路。
读书和奋斗其实没有太多关系。
或者说,二十多岁的年纪,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结果,只是相对而言换了一个好一点的加油站。
我常常在内心深处质疑奋斗的意义。
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无比地相信奋斗的意义。
该怎么说?
可能是我的人生阅历还很短,也可能是我看到的世界比较狭隘,与几年前比起来,我越发觉得,个人奋斗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在整个时代的浪潮中,连一朵小水花都算不上。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奋斗有什么用呢?
这个社会,越奋斗,越穷。
这里的“越”,指的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
是的,奋斗让我们月薪从三千涨到了五千,可是,其他一切涨得比我们的月薪更快,房价,物价,以及我们对自己人生的标价。
看上去,我们越奋斗越穷。
另一方面,我始终认可着奋斗的意义。
但所谓的“认可”,不是认为奋斗一定能够带来回报,而是我认为奋斗是人生的第二份简历,能够让有能力带着你从生活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大牛们认可你的第二份简历。
你奋斗,或许,你就有了一块敲门砖,敲开你人生贵人的那扇门。
很多人常常把贵人当做自己奋斗的“污点”,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改变了我的想法,不是我开始认为自己的奋斗不重要,而是我发现,在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个人的奋斗实在微不足道。
做任何事,其实都需要贵人。
不是给你钱、给你资源、捧你的那种贵人,那叫金主,不叫贵人。
在一个部门,你的领导是什么样,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工作的样子。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而你抓住了。
如最近《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她遇到的贵人,老蒙,让她有了机会爬出生活的沼泽。
而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给你出头的机会。
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这种想法是对是错,我只是看完《青春斗》以后,有了一些想说的话,暂且放到这里,且待几年后再看看,我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但不管怎么样,有贵人也好,没贵人也好,不管未来如何也好,总要斗他一斗。
因为不斗一下,人生又怎么可以甘心呢?
反正,不斗一下,让我就此庸庸碌碌地走向我的墓志铭,我无法在死亡面前还虚伪地伪饰自己的人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都挺好,如此而已
青春斗鲜红的“斗”字点出“与负能量斗、与自己斗、与人生斗”的主题。
青春是不断犯错与试错的人生阶段,挫折与困境无处不在,但只要坚持“斗”下去,就能收获成长。
而“成长”也正是《青春斗》的精神内核,剧中五个女孩虽然只是众多普通人中的沧海一粟,但在她们的身上也能看到我们的影子。
值得一看!
我的高中附近,有一家当地小型的专科学校,因此偶尔能碰见外地的大学生。
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早晨,路上行人没有几个,但是远远的几个男生嬉闹的声音,一口京片子:“你干嘛,赶紧给我还来,听到没有”。
北京人,嘴上再混不吝,内里都是踏实的。
京圈青春剧京圈其本质上是个很模糊的存在,圈子里的核心人物,按照脉络梳理梳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拨,一拨围绕着90年代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周围。
其二就以赵宝刚、郑晓龙这种在体制内的文艺创作者。
两条脉络时而平行,时而交错。
比如《编辑部的故事》,作家导演,赵宝刚导演
编辑部的故事 (1992)9.21992 / 中国大陆 / 喜剧 / 赵宝刚 金炎 / 葛优 张瞳赵宝刚的第一部单挑导演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过把瘾》,编剧和原作都来京城著名作家。
过把瘾 (1994)9.0199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赵宝刚 / 王志文 江珊京圈的气质很独特,这一干人,拥有50、60年代中国人最激荡的青春,见识过最激烈的冲突。
京圈的影视作品,大体又能分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派,但其中精神内核,总能找到共通之处。
比如叶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佟大为演的方言 跟 《奋斗》里的陆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外表玩世不恭,众人皆醉我独醒,感情上举棋不定,三心二意,过的极其拧巴,又靠着拧巴,感慨青春。
京圈的文艺工作者,年到中年,一部分人似乎陷入巨大的虚无,捣鼓出《非常勿扰》这种中年男性的爱情最后的回光电影。
赵宝刚则走向了虚无的反面,试图在现实主义里找浪漫,接连拍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都是品质过硬的8点档电视剧。
流畅,好看。
家庭一起观看,尤佳。
赵宝刚眼里当代年轻人的青春《青春斗》是赵宝刚64岁拍的作品。
如果不是看演职员表,我是不相信这个本子是一位50后生人的作品的。
太真实,感觉就像是身边发生的一样。
大学校园,不是《流星花园》里的艾利斯顿商学院。
学生不是在餐厅,而是在食堂吃饭。
宿舍是4人间,不是公寓,而是需要靠自己去楼下打热水,去集体澡堂洗澡的。
各个角色,不论男女,都不是整容脸,不过分漂亮,帅气。
说是自己的同学,也可信。
但是细看,都是盘顺条亮。
仅就这一点,就秒杀现在的大光圈,虚化背景纯爱校园剧。
剧情的人设,有当代年轻人的印记,也有赵宝刚作品里年轻人的内核。
每个人物各不相同,同时又在朝着一个大主题:真诚的奋斗,不断在社会中挣扎。
向真:
女主角,历史系,聪明,嘴皮子溜。
向真,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妈妈泼辣,讲道理。
爸爸温柔,爱女儿。
在大学四年里,有一个虽然会斗嘴,但是互相认定了对方的男朋友。
男朋友也是计算机系的高才生,还是富二代。
一切都很完美。
除了在大学毕业前,她的男朋友突然失踪。
向真的问题其实说白了个人问题,而赵宝刚所有的剧集里面,主角的问题,都是个人的问题。
外界环境似乎都是沉没在个人之下的情节导火索。
这是一种化繁就简的办法,个人最终通过与外界和解的方式,与自己和解。
影影绰绰间,我们仍然能看到京圈青春片里,巨大的自我,和自信。
钱贝贝
如果向真是赵宝刚画出的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那么钱贝贝就是赵宝刚看到的在物质充足的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
他们自视甚高,但是心地善良。
容易被外界因素迷住了眼睛,却难以发现真爱。
正因为内心的软弱,钱贝贝在剧里,也是受到磋磨最大的一位,但是交上一个有强迫症和暴力倾向的男友,为了和她在一起,活活的关了钱贝贝七天。
虽然夸张,但是这种男士在生活里,还真的常见。
他们自私到了极点,打着爱的幌子,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说实话,我很喜欢钱贝贝这一par的,她更像是我们普通人家被保护得太好的孩子,看她的经历,能让我们多长个心眼。
丁兰
京圈的青春剧里,永远不缺一个自立聪敏上进,但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女主角。
哲学系三年第一,最后一年考了第二,还是因为第二名的男生暗恋她,为了引起她注意,而奋力考到的结果。
丁兰,有一个奇葩的母亲。
希望把儿女绑在身边,习惯于用上一代的价值观来要求下一代。
她这一par代表家庭矛盾。
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叫做原生家庭。
于慧
于慧,只要事业,不要爱情。
爱情在于慧这里都是可有可无,是事业的点缀品。
帅气极了。
她的性格和原来的年轻人,纠结于事业、爱情里打转的精神世界不同,当代年轻人直奔主题,放弃的干脆,丝毫不纠结。
于慧要找的,更是她精神和事业上的良师益友。
所以她一路走来虽然看起来磕磕绊绊,开公司失败,写剧本失败,最后不得不当一个上班族,但是剧里所有的人,都在期盼她的成功。
嗯,她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B点是什么的人。
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和10年前是不太一样的。
上一波年轻人,过的比较纠结,不知道是去做大众眼中要求的样子,还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所以他们总有很多左右为难虽然,赵宝刚老师还是给主人公们起了 真、慧、兰这样的70年代名字,但是赵老师抓住了当代年轻人最核心的内核—— 敢想敢做。
失恋了,就正大光明的赖在家里,打麻将。
创业失败了,躲起来几天,收拾好自己,再来面对。
丝毫不担心别人说自己没有担当。
男朋友要去深圳创业,也一头扎进南方,做起了自己并不是很擅长的销售。
内核还是在社会上挣扎和奋斗,但是却少了很多个人向的弯弯绕绕。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本人,谢谢不定期出剧评。
我跟北京的关系,只剩下了两个:无论到了哪个城市,还留着北京的手机号码,尽管那个号码再也没人打;豆瓣的常居地还写着“北京”,一直不愿意去改。
所以,当看到《青春斗》里的场景时,会觉得特别熟悉,那个学校写着“北方师范大学”的校园门派,除了字不一样,形态如出一辙;三里屯的灯光,还是跟过去一样闪烁;地铁依旧人潮汹涌……那里是北京,也同样是我的青春。
最近看85版《四世同堂》,看到饰演瘦瘦削削汉奸祈瑞丰的居然是赵宝刚导演,简直震惊。
从当时入行,赵宝刚导演的戏很多,也看过不少,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奋斗》、《北京青年》《青年医生》等等,赵宝刚导演喜欢从家长里短的细节,讲述一个人的变化或成长,从而引起共鸣。
《青春斗》中也有很多细节,比如向真用望远镜看到男友,疯跑下楼去时在楼梯间撞上了一位同学,她没有说对不起,而是说“回来赔你”,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爽朗,且从小被宠爱到大的性格;比如在剧院中,金鑫和钱贝贝表白的时候,她不是扭头走掉,而是大胆的走上舞台拒绝,说明钱贝贝的直接得有点不近人情;比如从剧院出来,首先去了洗手间… …诸如此类的细节,是不是都很有共鸣?
而在剧中刻画得最真实的,我觉得是爱情。
在大学期间的爱情,真的就是那么迅速。
曾经有个男性朋友说:大学的时候没谈恋爱,不是谈不成,而是因为没有遇到喜欢的,基本上只要到宿舍楼底下坚持几天,都能谈一段。
可能就是因为一个拥抱、一点坚持,就可以令对方缴械投降。
所以,丁兰可以和高原在一起丝毫不奇怪,所有的爱恋看似都毫无理由可言,又似乎理所当然。
当然,所谓成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把骄傲一点点打得粉粹,这才是我们的开始。
青春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是除了未来一无所有,我们总觉得未来可期,有大把的时间和大把的可能性。
待到几年后,就会发现,我们是风筝,身上总有一根线,你飞得高的时候,会有人拉扯一下,让人往下跌一点,你飞得远了,也有往后拉拉,但是,当我们以为我们还在原地时,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所以,现在有多甜,未来可能就会有多苦,完美的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的故事,就留给童话吧;过程坎坷,结果也未必完美,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这样的剧情似乎也才值得期待。
然而,等到很多年后,我们会后悔曾经那样生活过吗?
金鑫会后悔那天,在剧院的舞台上跟自己喜欢的人大声告白吗?
钱贝贝会后悔自己在大学里默默喜欢沈严的日子吗?
丁兰会后悔为去德国准备的三年时光吗?
于慧会后悔自己在毫无经验的时候,去选择创业吗?
我想,大抵是不会的。
我们所后悔的,应该是老年坐在炉子边打盹回忆青春时,才发现什么回忆都没有。
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之前说到青春,总觉得应该是高中那段所有的悸动和心酸都可以大过天的时光才是;看到《青春斗》开始想,原来大学的那段时光也叫青春,从大学毕业后的时光,为了未来打拼的日子,原来也很青春。
金鑫在舞台表白的时候说:大学四年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对不住青春。
那个努力的人生,在与不在北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放弃自己,无论何方,我们还能跟自己说,人生从来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真对不住我的人生。
活着不能达到某个目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谬误。
也许,只有斗下去,才能发现无限的可能性。
再见,北京你好,奋斗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青春题材的剧。
可能想通过各种人的青春来和自己做比较吧!
刚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感觉对青春有了些许的共鸣,青春斗是朋友推荐的,说是很励志,很现实的一部青春片,可以从中了解这个一直被我误解的社会,真正懂得青春的含义。
关注了好久,也看了很多的片段,很期待。
女主郑爽以前也有关注过,据说这部剧中她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青春样,而且赵导也很支持她,希望剧中的她可以让人焕然一新,期待一下吧!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终于等来了豆瓣评分,5.0还算公允
让我们为赵宝刚导演的退休鼓掌👏
剧情貌似挺接地气的,就是郑爽真的吐词不清,还用上了英语中的吞音。。
比想象中拍的要好,但郑爽不用配音实在是败笔,明显听出来在硬生生地模仿京片子
因为没上过大学。所以一直很羡慕别人的大学生活。目前看了两集。节奏紧凑,剧情蛮搞笑的。演员演技也都在线。很精彩的一部剧,赵宝刚导演果然没让人失望。期待接下来的剧集。
赵宝刚是不是对“炸裂”两个字有什么误解?!
快节奏我喜欢。小爽终于演到一个放飞自我的角色了。很适合她
演钱贝贝和丁兰的两个演员太赶客了
看到最后那集居然有触动我心灵
曾莽莽撞撞一路狂奔,也曾在深夜舔过伤痕,挥洒肆意且斗且成长,才是无悔青春!
一部揭示现实题材的情感的大剧,正如现在的我,将要走出大学校园,将要何去何从呢,不如去电视剧里找答案吧,期待郑爽演绎的向真,期待敢作敢为的向真
很喜欢赵宝刚导演的作品。
郑爽的表演超过我的预料,很有青春气息。看着大学毕业就职的他们,再想想身边的毕业生们,格外相似,幻想太远,生活却很近,我们过于平凡,乃至平庸,而谁不是这样活着呢?
槽点多到不知道从何说起……
看完第一集就可以弃了
昨儿晚上回爸妈家吃饭正好在btv看见预告觉着有点儿意思,今儿看了一下觉着还不错,先给四星,好久没看国产电视剧了,动辄60集以上的篇幅把我劝退,这个好像才30多集吧,剧情保持水准的话会继续看下去哈
因为郑爽演技上了热搜所以我去看了一下,台词劝退。这演技也吹的起来,热搜买的太着急了吧。
赵宝刚说了两次郑爽演技炸裂,说片子很赞。看了预告片我虽然不大信,但是赵宝刚做为我曾经很喜欢的电视剧导演,我决定再相信他最后一次。 但我又错信了。
这剧情确定不是砸了青春吗?有女主这种朋友,分分钟叫人崩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