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2016,银河映像20岁,杜琪峯61岁。
作为创作欲最为旺盛的香港导演之一,杜琪峯和他的银河映像总是和几个关键词绑在一起:黑帮,警匪,BGM,镜头剪辑,场面调度,光影色彩,杜氏美学,浪漫主义,宿命论调,构图站位和枪战。
这些标签构成了他的影像语言,浑然天成,不可或缺,而又屡屡不畏于自我突破。
所谓六十而耳顺,一个甲子过后的杜sir,在《毒战》首次试水内地警匪,《华丽上班族》的实验性歌舞之后,将入行30多年来的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奉上了一道真真正正集大成,从内到外完完整整地体现了整个杜琪峯,和他的一点人生的经验。
这是100分钟的私人时间,这是100分钟的公开课。
左膀右臂之游乃海为之打造的剧本层次之丰富超乎想象,破而后立的情节,极具杜氏特色的人物,在最为逼仄的空间,上演了最为宏大的生命提喻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很可能是杜琪峯十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一曰类型。
悍匪入院,救或不救,祸从四起。
三方私心恶念在此交汇碰撞,将治病救人之地引入不复深渊。
从故事层面上看,《三人行》的设计其实相当简单粗暴不废脑子,警守匪攻,勾心斗角,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犯罪细节,来龙去脉仅仅作为背景出现,反派潜入猜也不需猜,一定会上门火并,之后就直通大结局。
电影将时间拘束在短短数小时内,蓄积压力随后引爆,颇为典型,有些大巧不工的况味。
同时,和杜琪峯以往的作品类似,《三人行》在环境细节上下了功夫,尤其是各路背景人物,见微知著。
仅举一例:先生手术前不住呵斥妻子,只为了两人双手能紧紧握住不愿放开。
摄影方面除了经典站位,更加注重画面和色彩的表现力,以此展现人物心态变化。
如赵薇在中段就有光晕模糊处理,而古天乐几乎全程阴冷到底,直到最后自首才给了转换。
这种影像效果配合上杜琪峯卓越的调度能力,很好地规避了此类电影因室内戏众多而导致舞台感过重的负面影响——虽然后半段的三流特效质量依旧捉急,相当出戏和跳脱。
考虑到诸如《龙纹身的女孩》的国外同类电影在特效上的毫不含糊,不禁为这块短板感到十足的可惜。
片中看似三方角力,实则皆因一人而起。
钟汉良颇具灵气的表演配合精雕细琢的引经据典,将这个处处“机关算尽”的悍匪演绎得入木三分。
台面上动辄“罗素鸡”“搁浅鲸鱼”,看似扯皮,实则攻心,进退自如处变不惊。
然而算来算去终究避不开一个“命”字,一颗子弹要不了他的命,最终却依然要了他的神。
和稍早时候的《正义黎明》中,杰西·艾森伯格的莱克斯·卢瑟相比,钟汉良的角色虽然在段位上差了一截,但内里更为本港化,是一次颇为可观的尝试,也是值得日后反复提及的上佳表现。
赵薇则是另一个得以脱胎换骨角色。
作为最早接触香港电影的内地花旦之一,赵薇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和形象。
这种状况从2000年起延续已久,直到2014年的《亲爱的》才算逐渐摆脱了对其演技的质疑——虽然依旧用力过猛。
而杜琪峯的调教下,《三人行》中的赵薇将这个从自我肯定到自我怀疑再到自我肯定的内地来港的脑科医生拿捏得当毫不露怯,无论是情绪还是气场,和整个电影的气质有着相当程度的融合。
这种表现力要远远胜过杜Sir之前的作品,无论是高圆圆还是黄奕,都难以达到这个高度(尤其是后者)。
假以时日,或许赵薇就是下一个杜Sir的郑秀文也说不定。
近年来在表演上逐渐走进死胡同的古天乐虽因杜琪峯而成名,但一哥的地位不足以将他送上影帝的位置。
对比同期的张家辉已然功成名就,古天乐的心思似乎并不在奖项上,而是在纯粹享受表演乐趣一样。
《三人行》中回娘家一样的表演让人难以称颂也难以批驳,毕竟这一次真真正正就是回了趟娘家——看看林雪那个从陈年旧账里捞出来的万年角色就知道了嘛。
时至今日,古天乐的御用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萎缩的必然选择,而不是其自身表现和市场需求的完全体现。
作为香港几乎是最后一代的本土一哥,古天乐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本次的灰警形象算是个人层面上的一次挑战,就结果而言不功不过,算是意料之中的沉稳持重。
三人以外另有世界,但除了卢海鹏之外,都较为脸谱化,可见杜琪峯对《夺命金》时候挖掘出来的爱将有多么珍惜。
作为70岁年龄段上既能持续输出又熟悉业务的高龄演员,一尊金像奖对他的提携还是很有效的。
君不见冯淬帆虽然有份出演《意外》,终究只能在《老笠》《拍得不错》这个层级的片子里碾压后辈。
台上台下,人情世故,大抵如此。
<图片2>二曰中港。
除了这个“万般变化终归一”的故事,《三人行》和近期紧随本港社会热点的电影相同,依旧离不开对中港问题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映射。
这背后自然有香港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也有着社会责任感的思索在内。
首先是细节。
瘫痪病人的床头放着的是讲述谷歌退华的《Google真相》;警察给女儿打电话时问的三个乘法问题,4x6,5x7,8x9只能意会;想搞个大新闻小记者大喊“新闻自由”;“罗素鸡”和“搁浅鲸鱼”的比喻除了揶揄警察窘境之外亦可指代中港关系;而射入脑中的子弹更是直接被赵薇形容为看似没事但一定恶化的“终究是外来物”。
其次是设定。
所谓一花一世界,病房即香港,各色人等都可找到其代表对象。
赵薇似指内地空降的领导阶层,治下病人则是社会百态。
有能走不走享受福利,挺身而出反而中枪的;有指望借机发达却意外落个瘫痪的;更有卢海鹏和夫妻俩这样的市井平民,或大智若愚有食吃食或不敌现实生离死别。
警匪双方也颇值得玩味。
匪,年轻力壮学识渊博但不做正行,要钱?
宁愿去抢。
警,桎梏于条例而无法行事,动歪脑筋走偏门自取其辱。
高潮部分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警一方尽扮成底层杂工,匪一方尽扮成知识分子,是否抢的回钟汉良,最终还是要看赵薇。
尽管如此,杜琪峯为这一困局给出的答案或许还是在最终出了院的卢海鹏身上。
看似痴痴傻傻,可最后得了便宜的也只有他一个。
不郁结不执著,有利就搵利,此种浮生之道又未尝不可。
这种心态,或许正是杜琪峯和银河映像近年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但话说回来,“罗素鸡”终究还是“罗素鸡”,值不值得又会不会去接受和学习,又是另外的故事。
<图片3>三曰命数。
杜Sir喜讲命数,也善讲命数。
尽管自认《三人行》和银河映像20年的喜相逢仅仅是个巧合,但是多少“意外”是天作之合,多少《意外》是人工雕琢,又有多少是命中注定,莫衷于是。
年过花甲的杜琪峯身上,以往被简单归纳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似乎也在《三人行》中得以消解,转而以一种新的姿态得到了正名。
其中蕴含的思想境界,更是犹如当头棒喝般的发人深省。
儒也?
释也?
道也?
且听细细道来。
1993年的周星驰电影《济公》由杜琪峯执导,讲的是救赎。
济公下凡度化九世妓女、九世恶人、九世乞丐,却发现无论怎样幻化开导,三人的命,都是改不了的。
而要改,唯有一种办法,就是转念。
欲救人,人必先自救。
九世妓女不再做妓女,九世恶人不再做人,九世乞丐不再作践,而三人也因而脱离苦痛。
命数既定,无可动摇。
意欲改命,唯有转念。
此为一讲。
2003年,正值创作高峰期的杜琪峯拍摄了《大只佬》,为刘德华带去了第二个金像奖影帝,讲的是因果。
大只佬了因,因为小翠为孙果所杀,打死小鸟而在树下参悟七日得见因果业报,却又为因果所累消极避世。
直到遇见李凤仪,虽无法跳脱因果运命,但始终心存善念舍己助人,由此大只佬因缘际会重又开悟,再次剃度出家。
所谓往生因可导致今生果,今生因也可导致来世果。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果报不受人力所制,机缘未至,无论如何也改不了因果和业报。
此时此刻唯有一心向善,方能善终。
此为一讲。
然后便是2016年的《三人行》。
三位主人公,对应佛家“五毒”之三贪嗔痴:钟汉良贪于生,古天乐痴于物,赵薇嗔于己。
片中众人依旧是再讲命数既定,只是各自参不透:洪天明,只顾得打电玩,发心不正确阴差阳错屡屡救下了瘫痪的张梓轩,于是自己最后虽挨了一枪,也留了条性命;张梓轩,明明仍有复健希望却被眼前蒙蔽,识不破因果,满腹嗔怒求死不能,最后跌落楼梯竟重新站了起来。
荒谬吗?
其实并不。
一切都是因果使然。
钟汉良,真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为求自保不惜牺牲他人性命,看似成竹在胸运筹帷幄,末了依旧狼狈不堪,还是做了手术,落得个凄惨下场不得善终;古天乐,总督察为救兄弟不惜以身犯法,知情不报作伪证,自己落得大腿中枪。
而在最后关头动了杀念,手枪却一次又一次卡壳射不出。
而救下钟汉良后,也救下了自己,终能坦白所为,得以解脱;赵薇,一心努力只为救人,却接连害得病人高位截瘫阴阳两隔,无法参透因果业报,自此怀有执念不知如何为是。
是救人?
为钟汉良拨的一个电话最终害的整间医院陷入灾祸。
是害人?
换药不成却把柄在握,自作孽增烦恼。
正如李凤仪之于大只佬,张梓轩的重新站起来,正是让赵薇开悟的因缘。
钟汉良的角色张礼信名字占了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有二,却空有嘴上功夫知识道理,心生恶念害人为己,是为下;古天乐因参不见钟汉良命中注定深度昏迷而弄虚作假,虽为人却害人,临末幡然醒悟,终于转念,方得解脱;赵薇因领悟因果有常而放下执念,不再为因果命数而担惊受怕,遵从善心指引,是为上。
三人因缘皆从错中起,如何消业止错自修改过,便是最为关键之处。
并非人人都是大只佬,并非人人都能参透因果。
命运既定,凡人无可变更。
求得求不得,皆在命中。
唯有一心向善,以善待人,时刻修己,方能得正道,成正果。
这才是《三人行》的最终精髓。
《论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杜琪峯和游乃海把题目起在这里,大致也正是为此。
善者而从,不善而改,这就是二人为香港,为世人指出的人间正道。
然而不幸的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这两句话,又有多少人是按照它去做的呢?
经典著作之所以传世,正是因其参透了天地人的奥妙轮回,对人性和人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在文化断代的今天,追名逐利的今天,枉顾因果,恶念不消,自然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不对吗?
重新编曲的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不正是对两代人的鞭策和诉求吗:很久以前我们的老师都曾经这么说很久以前我们的老师都曾经这么说现在看看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最后你要想想到底他们为何这么做但是你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图片5>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人,三毒,三种心思,三种果报,三种层次。
《三人行》的身上,尽管有着许多新鲜的尝试,但在本质上依然没有脱出杜琪峯的习惯套路。
但在这个套路之上,杜琪峯和游乃海搭建了一个极富层次的大千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气量,展现了一场现世浮世绘。
其中蕴含的丰富东方智慧,是杜氏思想的一次集中展现。
银河映像20岁,杜琪峯61岁。
年过花甲的杜琪峯作为一个长者,不再是以往那般玩弄剧情摆弄人物命运,不过是作为一个长者,告诉观众和香港一点人生的经验。
三人行,见众生。
必有我师。
这一课,学生收下了。
<图片4>
这部片子从一开始拍摄我就很关注,身为银河粉期待杜SIR再创经典,当然看过三人行后不负我一直这么期待,延续暴力美学又加上了文艺的浪漫,能做到这些的只有是杜琪峰了。
片子最喜欢的几段1.赵薇做开颅手术的真实感不得不说做手术的时候画面真实,窝头觉得自己的肉疼,一些幻夜一起配合喷血镜头气氛营造满分。
通过医生的偏执也旨在表达医生的错误,医生的盲点。
2.钟汉良挣脱束缚,拒绝手术这段之前本来是没有配乐的,突然剑拔弩张使警匪的矛盾立刻凸显,也为接下来的警匪各自的盲点做铺垫。
3.吹口哨写这个纯粹因为这几天我脑子里全是这个口哨的调调,太TM洗脑了4.钟汉良打通电话,古天乐抽赵薇这段说高潮不为过,气氛紧张,嚣张的悍匪、后悔的医生、愤怒的警察,三人行的三方因为各自的盲点发生的一次大冲突,加上配乐是非精彩5.不得不说的牛逼的长镜头首先要向杜琪峰致敬,能拍出这段的全世界恐怕只有杜琪峰了。
慢镜头配合空灵的音乐,展示出了众生百态,一种文艺的怪诞之美。
PS:这段二刷的时候会更有感触期待杜SIR再一个经典
杜琪峰的三人行是一部不能琢磨的电影。
片子初看上去故事粗糙,情节荒唐,转折生硬,还有点儿无意义地炫技,似乎是个大烂片,但偏偏让你莫名地觉得烂得有些太刻意了,再一琢磨,有问题。
你看这故事:大陆来港的医生赵薇一心想给人治病,却越治越糟糕;高智商罪犯钟汉良,旁征博引一股子精英范儿,脑子里嵌了颗子弹却拒绝赵薇给他手术;以古天乐为代表的香港警察,面对钟汉良这个捣乱的家伙想杀不能杀,想打不能打,还屡屡被对方弄得颜面扫地。
最终在一场把医院搅得人仰马翻的大战后,故事来了个神奇的转折,赵薇看到一个在自己手下出了医疗事故的病人以一种魔幻般的方式痊愈了,于是重拾信心,开心地继续去治病;古天乐三次对钟汉良开枪子弹都卡壳,于是突然改变主意不杀反救,但想向上头承认自己执法中的错误时,却发现上头只管你是否维护了社会安定其它一概不关心;而一直表现得智商见识高人一等的钟汉良,最终却身不由己地接受了赵薇的手术,成了一个白痴。
ok,现在把以上内容进行替换:医院=今日之HK,赵薇=BJ政府,古天乐=HK政府,钟汉良=HK某些精英群体,你明白杜琪峰想说啥了吧。
不信?
可以看看杜琪峰的访谈,老杜曾说过想为雨伞青年们拍一部片儿,再听听插在电影里的那首《之乎者也》的歌词:“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唱什么,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你还觉得是过度解读么?
我不评价杜琪峰想表达的政治观,我只想说即使有再NB的隐喻,三人行也算不上好片子-好电影可以以文艺的方式坦坦荡荡地隐喻,邀请你思考,而这片子却遮遮掩掩地把它的内核藏在纯商业片外表下,就好像你在朋友圈提到某敏感话题,明明可以发一条设了权限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却故意写了一段让大多数人会误会成其他意思的话,然后选了让所有人看到。
在我看来,这样对待电影掺杂了太多别的东西,终究还是失于诚恳。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6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三人行》临近结尾,因颅内子弹未取出而抽筋、瘫软的匪徒(钟汉良饰),企图逃出医院,却被马上就要断掉的白布条掉在半空,之前一直默默想干掉他的警察(古天乐饰)和一直没有是非判断力的医生(赵薇饰)却拼死命把他抓住,往上拉,稍有不慎,警察就会一起落地丧命……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两个人,凭什么要救匪徒?
这问题既涉及杜琪峰要讨论的主旨,又暴露了它不合情理的弱叙事。
钟汉良此次做得很出彩,这个常常吊书袋的高智商话唠匪徒,一边嘲笑众警察和医生,一边冷静掌控一切,他的话交代了现实背景和人物心事,即香港人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高压之下不快乐的焦虑个体。
杜琪峰放弃外景、在封闭空间里拍人物勾心斗角,《华丽上班族》里用过,那种舞台剧的格局,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公司人际的暧昧、苟且、互相利用等关系。
《三人行》的时间和空间更封闭,它让故事发生在几天之内的医院里,这就强迫我们感受三个人的压力:匪徒将压力转向报复社会,但要面对颅内那颗致命的子弹;医生屡次脑手术失败,一面死撑长期奋斗累积起来的自尊和自负,一面内心自我怀疑,越来越崩溃,她急着向他人和自己证明自己;警察保持苦瓜脸,又很夸张很分裂地对同僚和匪徒大笑,他所奉行的为正义可不择手段的信条,在缺乏经验的慌乱小警察将一颗子弹射入匪徒(疑犯)颅中之后,受到现实考验,他必须做一个个艰难的瞬间决定。
我们意识到,周润发举枪把人扫成筛子那种娱乐性老港片,已经随影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看和将要看到的警匪片,越来越贴近真实生活:一颗颅内子弹,就能试探法治社会的人心,疑犯跟普通病人一起躺在观察室,警察只能坐床头监视……这是杜琪峰及银河映像群体肩负的类型片突破任务。
群戏调度依然很强大,即便慢动作拍医院枪战已是惯例,但那么复杂的场面,还是很难把控,小清新歌词也把电影里那些议题,抛给了观众。
医生看到那个从医闹走向自毁的病人,竟自己站了起来,她的自信回来了,警察看到医院成屠场,他对正义的坚信也回来了,他们的焦虑虽在片末释放和解决了,但通过救一个匪徒来实现自我救赎,这让整个故事崩掉了。
最后,请注意,看港片,尽量找粤语版看。
我是杜老脑残粉,然而对于这部片子,我真的失望透顶,这部片子可以总结为:一开始除了我这罪犯有脑袋其余人都是脑残,到后来我脑袋有弹的关系害我也脑残。
脑残1赵薇:我来香港做到这个位置我最牛逼,我害死人害残人我不管我还是我行我素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是医生,我害死同事害死警察害死病人但我最后救了罪犯我得到了救赎。
脑残2古天乐:我知道哨声有问题但我偏偏不告诉所有人让大家警惕,我看到林雪去找疑犯也不派人一起去因为我相信这个紧急关头对着疑犯笑喊救命的手下,我脚被射伤但我是主角我就不让别人追我自己去。
脑残3钟汉良:首先呢我要讲一大堆有的没的编剧百度百科相关资料给我硬塞的台词装装逼,然后料事如神的掌控接下来的所有事情让大家觉得我很牛逼,最后,我偏不挟持人质我就乱射就害死同伙再一个人逃。
脑残4林雪:我知道是谁!
我自己去找嫌疑犯!
方法就是挨个吹口哨!
他们一定会打死我的!
最后我锁定疑犯也不先通知别人因为我脑残,呼机关键时刻坏了因为它脑残。
脑残5同伙:我们过来就为了花光子弹然后去死,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就商量得那么好和警察配合得那么好就进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来是为了救人还是杀人。
不吐槽了,心累。
俗话说:悍匪不可怕,就怕悍匪有文化。
悍匪张礼信,男,三高青年,学霸出身,只身被困方寸之地还能仅凭一张利嘴扰乱周遭人士为我所用,随时可能因为大脑的子弹压迫抽搐发病,却还能让大脑机器高速运转。
面对警医信口拈来,引经据典,内容横跨哲学、医学、社会、宗教、心理学,可以说是绝对的学霸才子,嗯,还有,单凭长相当年在学校也应该是校草级风云人物。
别以为他脑袋中枪,就可以让他束手就范,殊不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谁来营救,何时动手,如何逃脱……从一进入逼仄的空间这位悍匪就开始计划,他的计划里甚至除了自己的小伙伴还涵盖了所有可以利用的人。
你以为是巧合?
nonono,像悍匪自己说的,为什么我总是在笑,因为一切都在我掌控之中,所以开心咯!
悍匪的名字,张礼信 ,一个悍匪,名字竟然取自儒家五常,按道理来说家室应该书香门第,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凭他对哲学,社会学,逻辑各种学科的精准理解和最强大脑的记忆力,明明可以是社会精英,却偏偏执着于金钱,嗯,没钱,可以去抢。
从影片一开场,躺在病床上的张礼信张口就来了一个归纳主义里面经典的罗素鸡故事,而后撂下一句这是伯特兰•罗素在1917年发表的《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哲学问题)书里提及的。
罗素是谁?
二十世纪最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
这个故事是讲给医生听的,也是讲给警察听的,言外之意,医生是救死扶伤警察是正义执法,哼,对我来说,偏不是。
在要求与同伙通话时,悍匪默背《警察通例》中被拘留人士可以行使的权利。
你看看你看看,知己知彼专法律的空子这种律师干的事儿人家悍匪也驾轻就熟!
所以说,年轻人要多读书多学习,否则连悍匪都没得做!
说悍匪学霸不光是他记忆好,关键还在于他对人性的洞察,即使在病床有限的空间,他还一直在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病友、警察和医生。
说到古希腊哲学家普卢塔赫所作《各种动物的才能》一书中搁浅的鲸鱼故事,不光是讽刺警察为了乱开枪的同伴知法犯法错上加错,另一方面,其实他也清楚自己的同伙过来也会注定自寻死路,只不过他太自负了,你看那看穿一切邪魅的笑容,差点路转匪!
而他看穿了医生急于通过手术来证明自己,所以又发招了,这次背的是《日内瓦宣言》。
At the time of being admitted as a member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I solemnly pledge myself to consecrate my life to the service of humanity:I will give to my teachers the respect and gratitude which is their due;I will practice my profession with conscience and dignity;The health and life of my patient will be my first consideration……内容大意为告诫医生应保持良好的专业措守及向病人作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这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医生不顾警察阻拦帮悍匪打了那个电话,而悍匪在电话中只用了简单几句就向同伙透露了他的信息“打中脑子,不过没事能跑能走”(我在脑科,伤势不严重可以战斗),而最后对同伙说的那句“干掉他”,悍匪眼里不见了戏谑,眼底是深深的寒意!
接下来面对警察,悍匪流利的说出来自《圣经》利未记24章的内容:“如果有人使他的同伴伤残;他怎样待人,人也必怎样待他;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怎样使人伤残,人也必怎样使他伤残。
”这种同态复仇的理念,让警察气急败坏。
岂止是这样,联想一下,作为一个长期犯罪却从来没被警察拿到可以定罪的证据,以至于警察要让手下用枪恐吓,之后还要一错在错制造伪证来陷害他,你就知道这悍匪的厉害了。
我们不知道如此高智商的学霸悍匪为什么没有选择成为一个社会精英,也许像他自己说的,香港的幸福指数在《世界各国幸福指数排行》中倒数第四,这让立于社会的每个人都倍感压力,三人行中的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医院的修罗场里也不仅仅是警匪医为代表的三人,其他人物也彰显了人间百态:老年人因老年痴呆而活的没心没肺;中年丧偶的女人在病床上嘤嘤哭泣;年轻人遭遇瘫痪的风险在医院里自暴自弃;青年人死赖在医院里搏一个床位。
也许是悍匪年少时家里产生了什么变故,甚至这个变故和警察有关,所以他也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挑衅复仇把警察玩得团团转。
而拥有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的学霸悍匪,在命运巧合的安排下认识了律师,IT男,牧师,4人一拍即合,没有选择靠颜值捞金,反而决定抢劫。
为什么要做贼呢?
明明可以靠颜值。
好吧,也许悍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卿本学霸,奈何做贼?
做就做吧,反正三观已碎成了二维码。
豆瓣之前的高分,在观影之后感觉有些古怪。
作为老杜和游乃海联手之作,虽然中间的桥段和对白分明就是当年《暗战》,《枪火》的摘录,留给影迷怀缅,但本作的格局确实不能算大气,在老杜的电影里只能算作中流。
想来是大陆方的投资让宣传变得火热又游离真实。
压力过大的外科医生,掩盖职务过失的不义警察,身负重伤又欲掌控局面的匪徒,都可算希望通过一个小胜摆脱一场大败的精神翻盘者。
一个故事一场哲学探究,开个头让观者感受自悟,这是符合银行一贯的风格的,不算长的篇幅,交错的线索并不算少,除了医警匪,也穿插代表四种人生态度的不同性格脑科手术病患,但医院场景之内的愁云惨淡与荒诞狂谬也许有几分《夺命金》里的香港末世感的书写况味,但终究过重影射与设定,而忽视了逻辑必然性的汇聚交集,仿佛预设好场景以后,挖空心思构想出必须加入其中的社会你我他,不免有些刻意,不如《PTU》《放逐》《柔道龙虎榜》那样顺应自然。
批评过后,对于最后的长镜头还是要顶要赞。
子弹横飞,立体站位具备过往那些杰作的形式,但出来的感觉又不全然相同。
过往的《大事件》开篇枪战长镜,《枪火》的shopping mall 枪战定置机位镜头,《放逐》里澳门的枪战美学而外,《神探》里对镜驳火的亦真亦幻,虽各有主题,但呈现的重点终究是开枪者在全知万能视野里的渺小,无效的向命运所作的努力却微小抗争。
而《三人行》这一段,慷慨赴死的匪,莫名存活的患,死生之间由快至慢的定格与切换透漏的却不是努力的无意义,因此镜头会苍白渺小,相反这一段却是让停滞感配上荒谬性配上若有所指的主题曲后,使努力显得比以往厚重些。
但两种努力却感觉得到是反向的,不再是过往那般为了破局求生(徒然且滑稽),而更像是努力的绝望赴死(决绝且肃穆)。
如果不是我想太多,杜游二位是在拿香港的民众心态出来影射了。
但这镜头却是是多年后,团队又一次浪漫至极的表现主义,仅这一镜便不容错过。
国内又有哪些导演能这样拍。
无论该片立意与编排有多少不如意,杜氏的电影终究是浪漫的,那个长镜下一整个香港毫无生机绝望赴死的舒缓定格,等同于百年华厦始料不及的轰然崩塌,又如同废墟荒原中莫名开出了任意所之的蒲公英。
一个悍匪,一个医生,一个警察,一家医院,一个杜琪峰,一场向银河映像20年献礼的华丽演出,怎么会不精彩?
有人说《三人行》会是年度最佳港片。
有人说凭这部电影,导演还可以横行影坛20年。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绝不是导演最好的电影,以杜琪峰电影的标准看,这甚至是一次不成功的创作。
虽然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部万无一失的电影。
杜琪峰回到他最擅长的警匪题材,编剧是他钦点的银河映像未来掌门人游乃海。
电影融合了杜琪峰电影几乎所有最经典的元素:《夺命金》多线叙事、《暗战》宿命感、《毒战》结局枪战、《PTU》高反差灯光和血雾、《大事件》长镜头、《暗花》诡异冷峻配乐,甚至包括《枪火》式的站位,如果你不能从电影中找出至少20处引发你共鸣的银河映像元素,只能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银河映像影迷。
如果说这还不够,这还是一次戏剧结构接近传统戏剧“三一律”(时间、地点、主题都保持一致性)的突破性作品,整部戏都在医院这个狭窄空间里展开,所有的戏剧矛盾、人物冲突和情感对撞都在这个空间里不断酝酿直至爆发,直到电影最后一刻,男女主角跳楼脱险,电影才冲破这个空间。
看起来,这是一部无法失败的电影,就算失手,难道不照样能甩出普通警匪片几条街?
《三人行》的确甩出了国产警匪片几条街,可它还是失手了。
游乃海说,“这是一个关于错误的故事,每个人都有错,可是又不自知。
“到底这一次,杜琪峰是怎么玩出了一次精彩的失败,杜sir自己知道吗?杜琪峰在逼仄空间里下了好大一盘棋,可惜差最后一口气《三人行》当然是杜琪峰一次特别带种的创作,那种旺盛的创作力不仅不像一个60岁老人,甚至给人一种初生牛犊般的少年感觉。
杜琪峰实际是用警匪片元素,重现了经典西部片——《正午》。
这种对警匪片类型的大幅度创新,杜琪峰以前没人干过,我敢说以后也没多少人敢这么干。
全片故事都发生在一家医院里,赵薇演脑科医生,古天乐演警察,钟汉良演脑部中弹但大难不死的匪徒。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主题,就这样在98分钟的故事中,被前缓后疾地讲述出来。
正因为太有种,杜琪峰让我们见识了一些别人经常会犯,但是他过去从来不犯的错误。
第一个问题是:故事具备了银河映像千钧一发的张力,可最后一口气没憋住,漏了。
整个故事发生在6小时之内,情节走向完全无法预测,故事中每个人都好像导演手中的棋子,观众看着警匪两组人马像扯线木偶一样拼命挣脱命运,但是却一步步奔向最后的结局,导演知道这一点,观众也知道这一点,只有故事中的角色不知道,这正是电影最好看的地方。
在《三人行》中,杜琪峰可以在结局之前对每一个角色——即使是林雪、谢天华、卢海鹏这些配角的内心都进行极为细腻的勾勒,将双雄对峙步步推进,将故事张力不断收紧—— 但当整个故事推进到最后的高潮时,一切却匆匆结束了,就好像导演急着赴下一场约会,对观众说一声,“那就这样。
”更糟糕的是,主角们自带光环轻松逃过生天,对于看惯杜琪峰电影的观众来说,这样太不杜琪峰了。
第二个问题:角色说服力不足,削减了故事说服力。
全片最重要的角色,或者说,整个戏剧结构中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钟汉良——没有他,就不会有《三人行》的故事。
我最难接受的是——这本应该是一个神通广大的角色,一个大难不死,大部分时间呆在床上的劫匪,只靠打几个电话,就遥控了所有人的命运,将故事引向终章。
他应该有多厉害才对?
可是抱歉,除了从哲学到心灵什么都能聊,撩妹显得很有深度之外,我实在没看出这个角色控制全局到底凭什么。
至于赵薇饰演的医生,可能很多观众会为她眼睛发红、青筋暴起等情绪戏点赞,从表演上讲赵薇的确精彩,可对于一个脑科专家、主刀大夫来说,不仅出现医疗失误导致病人病危,还动不动情绪大爆发,更无意中成为劫匪脱险的关键同党,这样的角色,合理性在哪里?
纵观全片,从戏剧感的营造上,没有给出像《非常突然》那样水到渠成的说服力。
当结局到来音乐响起时,观众想要被导演打动,可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依然是一道正宗的杜琪峰电影大餐,可是味道始终差了那么一点。
用粤语来说,不够味——或许《三人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点微不足道的少。
可就凭屌炸天的十分钟长镜头枪战,《三人行》也配得上影迷的膝盖《三人行》不算好的杜琪峰电影,却依然有可能是近年最好的港产片。
十分钟长镜头 “一镜到底”,超过200个人配合——就凭结尾那场720度升格高速慢镜头长镜头枪战戏,它依然秒杀多数平庸之作。
故事最后,几名匪徒闯入医院强行营救钟汉良,警匪双方在人群密集的大厅之中驳火,之前所有的伏笔、悬念、铺垫,在这场戏里大雨落柴禾,全部爆发出来。
从钟汉良推开医院大堂门开始,杜琪峰献上了香港电影2016上半年最精彩的10分钟。
此前,我们曾经在《大事件》开场中,欣赏过杜琪峰的长镜头功力,可如果说《大事件》是朴素的独奏,那么《三人行》就是华丽的圆舞曲。
钟汉良说,我一个人出一个错,整场戏就要重来。
杜琪峰说,这是所有演员切实用慢动作在演,创意之外,这场戏的执行难度无需多言。
杜琪峰在10分钟的长镜头中,加入了太多的技法和创意,从静音、加入枪战音效,到《之乎者也》音乐响起,枪战与情节伏笔、角色性格、人物情绪和医院空间完美融合,随着匪徒接连中枪倒地,大厅内血雾弥漫,镜头俯瞰命运众生相,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宿命感,枪战已经被杜琪峰拍出哲学诗意。
在剪辑配合下,整场戏一气呵成神采飞扬,镜头和场面调度胜过千言万语,纯熟圆满。
与其说这是一段动作场景,不如说是一段暴力美学歌舞,杜琪峰的导演才华,在这个段落里如烟花般华丽绽放,无法遮掩,无从抵挡。
钟汉良配得上一次金像影帝提名,赵薇配得上一次金像影后提名杜琪峰拍电影的态度是,“不容易的事我们才要做”,《三人行》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情是:如何让新班底赵薇和钟汉良演出神采?
结果是,两位杜琪峰电影的“新人“都交出合格演出。
在杜琪峰的调教下,钟汉良演得特别优异,在一张病床上利用肢体、表情和形态,将一个人物设置有缺陷的角色演出合理性,心狠手辣,深沉机警,尤其是他的邪娟狂笑,成功演出一个觉得自己 “很有道理”的反派,确是一次突破性演出。
关于赵薇的演出,究竟是精彩还是过火见仁见智,但已经足够保证她获金像奖提名。
至于古天乐,则角色稍欠新意。
正如杜琪峰所说,总有一天,他要为古仔拍部可以拿影帝的戏,这一部,还不到时候。
这是2016年上半年最牛的港片,却不是最好的杜琪峰这注定是2016年评价最两极的华语片。
而所有关于《三人行》的极度赞美、失望与矛盾,当然是因为杜琪峰,还有银河映像。
四年过去了,杜琪峰终于又拍出了一部警匪片,只不过,这一次的《三人行》,算得上是“杜琪峰向银河映像致敬”,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杜琪峰在向自己致敬——杜琪峰式站位、杜琪峰式冷幽默、杜琪峰式宿命结局,就连枪声音效和血雾都是杜琪峰电影的“符号”,新观众或许未必知道典出何处,但老影迷绝对可以领略解码乐趣。
所谓三人行,未尝不是杜琪峰对银河映像集体创作生涯的一次夫子自道。
这是一次最好的致敬,大概也是杜琪峰对北上神州的港产片的一次回应,当许多港产片曾经的大佬对内地市场举枪投降,杜琪峰却操起手里的枪,向我们演示了什么叫港产片风格,什么才是真正的北上神州。
即使是在内地资本和审查双重掣肘之下,全片依然充满杜琪峰一贯的黑色幽默宿命感、不断探索的文艺浪漫以及反英雄主义。
戏里戏外,杜琪峰都在说:变化的时代里,墨守成规当然失败,可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奋力一搏总有一线生机。
对于困兽犹斗的港产警匪片而言,这样的呼喊实在如同当头棒喝,又仿佛指路航标。
如果不以杜琪峰电影,而是以国产警匪片为标准衡量,《三人行》当然是出众好戏。
电影专心于警匪较量情节互相呼应和交错,剪接和节奏都处理得宜,从头到尾无冷场,影片隐喻虽多,却全由剪接、蒙太奇和影像带出,以医院密室暗喻香港,匠心独运中尽是高手风采。
可对杜琪峰自己来说,这还不够。
杜琪峰依然配得上杜琪峰之名,可是影片最大的罩门是:杜琪峰向这部电影里倾注了太多野心——既要回望银河风云20年,又要打造港产警匪片新风格,要完成一场三一律戏剧实验,还要舍弃最驾轻就熟的场景和演员,去创造新的电影语法。
杜琪峰拿着商业大片的投资,干着艺术片的事情,其实拍的是一部实验电影。
这样一场浪漫的冒险,难度实在太大,即使是杜琪峰,始终也是未尽全功。
不过,能够将年度最佳港产片和年度最大失望港产片同时收入囊中,除了杜琪峰,今天的华语影坛,还有谁能做到?这样的失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太杜琪峰,太过瘾。
[水调歌头·医]扰扰红尘客,微微一息寒,仁心济世,欲为苍生除疾患。
药石针砭天下,快刀祛痼江湖,生死一线间,行医德为首,人命重于天。
意坚韧,弦绷紧,苦周旋,步步相逼,左摇右摆心沦陷。
一隅争端四起,一念天堂地狱,无影灯怅黯,醒时终自省,万事皆释然。
<图片1>[水调歌头·警]猎猎朔风起,漫漫英雄路,流年风雨,惩恶锄奸揭黑幕。
追查寻踪觅迹,肉搏短兵相接,血战不屈服,福祸同相依,兄弟共一呼。
手紧握,心郁结,面冷酷,枪响破空,铤而走险堕江湖。
一步行差踏错,一声宿命叹息,迷途中顿悟,善恶无他道,回首得救赎。
<图片2>[水调歌头·匪]阵阵风波恶,凛凛一地伤,逼仄空间,狠戾悍匪锢病床。
明辨察言观色,话唠巧舌如簧,攻心方为上,智谋酿诡计,邪魅气嚣张。
口哨起,枪声作,修罗场,危机四伏,困兽犹斗誓逃亡。
一战分秒必争,一地出生入死,狰狞意癫狂。
往者不可复,沉吟楚歌长。
<图片3>[水调歌头·三人行]惶惶乱月影,冽冽大风鸣,凡尘万事,生离死别叹众生。
斗室天翻地覆,江湖风起云涌,动荡震心惊,最燃医警匪,狭路终相逢。
一病榻,两难境,三方争,人性考验,是非对错何分明?
站位剑拔弩张,枪火硝烟纷飞,长镜显峥嵘。
银河二十载,经典三人行。
<图片4>
三人行是部很短的警匪片,却有很丰富的细节和很深的寓意。
不多刷几遍,恐有遗漏和误解。
螺蛳壳里的道场,端的是耐人寻味。
三人行,必有一贪一嗔一痴。
1.悍匪——贪。
你什么时候见过贼爱兄弟不爱黄金的?
贩毒、抢劫,犯下件件大案、多条人命在手的悍匪,明明可以靠才华,罗素鸡,搁浅的鲸鱼、日内瓦宣言,张口就来,却非要靠犯罪,这样的人物,贪念重,执着于纸醉金迷。
没钱,你们可以靠抢。
这个高智商悍匪,在犯罪这个高风险职业中做了这么多年,把警方耍的团团转,还没被警方抓住可以定罪的证据,以至于陈督察要作伪证来陷害他。
三人中,一警一匪一医,对人性洞察最深的就是悍匪张礼信。
即使他躺在病床上,依然可以引经据典地蛊惑人心,火眼金睛地洞悉周围环境,悄不经意地就把自己的位置传达出去。
他熟悉人性,玩弄人心。
他看破了佟医生急于通过手术来证明自己,因此明面上是一句一句地念出对医生来讲至高无上的《日内瓦宣言》,实则是在给佟医生打了一针强心剂:我没错,我没问题,我只是为了救人而已。
于是,在这种崇高情怀和急于证明自己的私心挟持下,佟医生不顾警察阻拦,帮悍匪打了那个电话。
而对悍匪来讲,这不过是他巧妙地利用佟医生进行对警察的报复而已。
最后那句“干掉他”。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谑笑,眼睛里是深不见底的寒意。
之后陈督察和佟医生的所谓“警民合作”,被他轻易看穿,随便耍个小花招,就让警民战线破裂,当着悍匪的面就开始互相推卸责任。
包括被派来看守他的警察,哪怕是经验老成,理智冷静,都要被他吓的蜕层皮。
他手上没拿武器,一张利嘴就是一把攻心刀,锋利程度堪比医生的手术刀。
而在张礼信的人性中,有一个巨大的黑洞,一不提防就把所有人卷进一个疯狂的漩涡里。
因此他在听到爆炸声,知道医院已成修罗场时,阴测测而得意地笑了,笑容里充满了对人间正道的恶意,充满了报复的快感。
2.督察——嗔。
《三人行》在影片中没有多展示警与匪的多年纠缠恩怨。
但是仅仅从陈督察对张悍匪的超乎寻常的仇恨中,可以看出,他和这个犯罪团伙经过了多少生死较量。
他的愤怒被自己的警察身份所压制,如果脱掉这身制服,他简直恨不得杀悍匪灭口。
他从一开始就唆使手下打悍匪,医生给悍匪照了脑部CT说悍匪命大,他的脸上一副意味深长的模样,想必心中真是很恨当时居然没一枪结果了悍匪的性命。
之后悍匪拒绝做手术,他毫不犹豫地提枪冲了进来。
不管于公于私,只要有一线机会,他就会干掉张礼信。
因为太恨,所以他居然做出了作伪证这样的事。
女下属一万个不愿意,他威压到:“犯法是为了执法”。
因为太恨,他唆使佟医生给张礼信下毒。
嗔怨这么深。
以至于当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枪毙了张礼信时,激动到近乎疯狂。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枪卡壳,再一枪卡壳,他的愤怒就像打在命运的棉花堆上,空费了那么多力气。
这段时间的缓冲也让他从最激动走向了冷静,因此他又从最接近犯法的那条线上退了回来,理智回到大脑来,他开始伸出援手救悍匪了。
3医生——痴她是一个很努力的医生,不但有天赋,而且很拼命。
通过种种努力去当一个优秀的医学生,背井离乡在异乡得到一席之地,年纪轻轻就成了脑科副顾问,这诚然很好。
然而,逼自己太紧,也容易走向极端。
救了一个悍匪的命,害死了一个警察。
这笔道德账她不去算,或者本能地拒绝去算。
她认为自己很有价值,也非常迫切地在这个社会里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从来不是靠运气。
”“我有问题吗?
我错了吗?
”“我是为了救你”。
一则又一则的高难度病例,没有让她退却,反而让她更加迫不及待地去接手,去硬撑。
她对冒险有一种快感。
她执着于在“医”这个范围内,做绝对的主角,却一不小心就搅了局。
4在这三方势力苦大仇深地较量时,有一个人笑嘻嘻地见证了一场又一场好戏,这个人就是悍匪病床旁的钟伯。
他没有高智商,没有公权力,没有高超医术,却活的单纯又开心。
住在病房里的其它人见到他,都自如地打招呼。
三刷的时候,我才注意到,那个住医院就是为了打游戏的浪荡子,在子弹横飞的时候,还特意在逃命片刻,回去把瘫痪青年推出来,结果中弹死亡。
看到这个场景,我当场泪目。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虽然一无是处、和社会不搭调,但是其实很善良。
PS:钟汉良的每个眼神都是戏。
以及,最后那个由钟汉良开启的长镜头简直荡气回肠,尤其是推门前,他的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在演戏。
看过的人只以为这是一个慢镜头,然而却不知道这个慢镜头是演出来的。
这种尝试目前还没法被接受
我就说两点:开头卢海鹏对镜头傻笑说Merry Christmas致敬了北野武 in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结尾王梓轩从楼梯翻滚下来致敬了无敌风火轮 in 《破坏之王》,练成了这一招果然病也好了! with Anana
张~要动不要动~汉良~健钧~买菜搭根葱~
匪太聪明,利用他人的心理错位达成自己的目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引经据典都有深意;暗埋的线索和细节、各色配角……90分钟包含的信息量太大,越回味越想快点去二刷。钟汉良的表演可谓精密到了极点,而且他原音粤语和英语太有腔调。
这么说吧,把《华丽上班族》的场景拿过来包装《三人行》效果会更好。现在想想,选赵薇做女主角也算别有用意,97意象深,但是一旦找到突破点反而格外明显。警察VS赵薇,赵薇VS瘫痪病人都有很多值得玩味的部分。反而钟汉良虽然演得好,不过是功能性人物而已了。
故事围绕三人的矛盾冲突展开,戏剧性很强,病房枪战的节奏以及走廊警察的站位让人想到了当年的《枪火》,只可惜最后收尾感觉有点急刹车~~P.S.古天乐见面会,他说掌掴赵薇的戏是借位~~
人物、故事上的所有bug都可以用这是一场试验来解释。在商业片的范畴里讨论宿命——让人哭笑不得的宿命,既是冒险也是游戏。
游乃海的“飞纸仔”还是差点意思,如果杜韦真的要让游乃海接班,那我只能祝银河的下一个十年好运。
尽管有赵薇,我还是想看看杜琪峰。终于等到粤语版,还是不太行啊……赵薇死气沉沉一脸苦大仇深,古天乐困兽犹斗还在强颜欢笑,钟汉良高深莫测地装神弄鬼。用电脑合成的长镜头就和搭建而成的场景一样虚假和缺乏生气。最符合观众期待的的场面应该是古天乐“啪啪啪”连呼三个巴掌那一幕。
零分
没想到银河20周年纪念作竟然这么吴宇森……除了《辣手神探》里的医院大战,还有Bullet in the head,最后还搬出了Dagger in the ass来对仗,服了。
雖然電影的佈局不像香港的醫院,但杜SIR在戲裡用室內景拍攝已經是一種嘗試,這是一部犯罪片。雖有犯駁處,但一段長鏡頭就排練了一段長時間,或者看電影拍攝的紀錄片比看電影更加有感覺,打一二星的人麻煩也去看看紀錄片。個人在這部戲裡對趙薇無感,她不是一個好選擇,鍾漢良眼前一亮。
立意构思等仍是熟悉的银河味道,讨论人性善恶云云。执行效果欠佳,过渡衔接不够顺畅,人物动机不足,最后的爆点来得有些突兀
3.5粤;Johnny To今次为咗最后嘅long镜头究竟使咗几多心血;get到香港说话到处都are中eng混搭4A广告文案的既视感,反正我look住钟汉良都感觉very good,laughing gor戏份唔lot但系contribution明显——肥雪用butt来演also几nice,银河brain残fans请勿god化,该片far不如Life Without Principle。不过U
可以 这很银河映像 临结尾的之乎者也选的不错 相比夺命金 卢海鹏这部可以再给两个最佳男配 游乃海还是那个游乃海 杜琪峰仍旧杜琪峰 不以imdb的逻辑来看港片 自然可以收获许多乐趣
影評比電影本身還要好看,稍為本末倒置。
结合着昨晚的纪录片一起,看起来,游乃海在片场被杜琪峰的几次否定,与他本人表现出的在剧本创作上的焦虑与受挫,确有发生。古天乐说,这是杜琪峰最好的电影;钟汉良说,导演想要表达的哲学思维你可以尽可能敞开着理解;杜sir自己在发布会上说,看完之后,觉得不好看一定要来告诉我噢~
应该把你们仨全炸死
除了最后那欢乐的爆破和枪战,前面都是些什么鬼啊,真是莫名其妙,一个个都是神经病吧。
感谢纯甄牛奶、999皮炎平、麦当劳,杜sir您是不是吃了太多赞助食品才拍出这么个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