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撸片小伙伴全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里好像xxx”。
像多了之后就觉无趣味。
致敬还是偷师,学生还是像死,最后还是取决于有没有鲜明的自我风格。
风格是没有的。
但是诚意和野心满满。
那么用心去构图的国产电影,倒叫人更觉得可惜了。
本来是很有意思的想法。
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发现地洞的全过程呢?
观众都知道有人要来打劫钱库,而且打劫的当天钱也并没有少,之后陈坤等人商量如何进入金库补水泥就成了过场戏--心知肚明这段情节都是过场戏的玩家们只想按esc跳剧情。
这当然也有好处,白百何脑补的那段偷入金库的方案,其bug再多实现可能再低,倒也不坑。
反正观众都知道你们这也就是随便说说随便想想。
片尾大乱斗,颜值逆天的大长腿劫匪们(PS:长成这样为什么要抢劫?
去当明星不是抢更多,还不犯法)陡然不抢钱改抢戏了。
饶是几个主角还在很力地表演如何割断线索,然而并没有人关心。
旁边制服少年或是长发飘扬或是花臂拉风或是眼罩play和一群黑道小哥正相爱相杀得欢,根本没有空来理主角好嘛,你们就是那里一直坐到明天天亮,玩着“小红,小明喜欢你”的家家,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并不影响剧情。
陈坤追着已经打了一轮被捅了几刀的颜值逆天的大长腿小鲜肉几条街,结果还没把人制住。
就是成功夺回一封十几年前没收到的,基本也不算是情书的东西,片名“英雄”两个字也用得太重了。
主角演的都是过场戏,加上剪辑不利索,节奏就不可避免地被拖慢了。
小伙伴们七嘴八舌一阵讨论之后,觉得还是三一律吧。
既然导演省不得那么《暗夜骑士》的开头,那不如索性就以抢劫过程为主线,抢劫过程中可以自然出现女主角的背景及性格介绍。
把陈坤抹水泥的情节和抢劫放在同时发生。
至于洞怎么来的,三个火锅男都是谁,来金库意欲何为,这些情节都可以用闪回的方式插入--重点是要让观众不要一上来就搞清敌我关系。
不然我们就一心一意想按esc跳到抢劫当天。
看完这片,我另有一个收获--终于能分清白百何和王璐丹了。
尽管小伙伴们一直讲解前者是性冷淡脸后者是文青脸,然而我脸盲实在晚期无救。
这次get到窍门了:白百何胸大,而且是现在最流行的通天山根。
还有她念台词都是用气声念的,没有喜怒哀乐全是平铺直叙。
真是解决了我观影人生的一大难题。
重庆是座盛产电一影的城市。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先后有200多部电一影在重庆取景拍摄。
抗战后声名最盛两部史诗电一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根据巴金小说、老舍小说翻拍的《寒夜》《鼓书艺人》,孙周的《周渔的火车》,李少红的《门》、盛志民的《浮生》,2006年同时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峡好人》,至今依旧堪称经典的《疯狂的石头》,重庆人杨庆和陈坤联手打造的荒诞黑色幽默《火锅英雄》均出自这座城市。
「每次我从缆车上俯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生活在她的子一宫里面。
」看《火锅英雄》这种感觉来得更加强烈。
山地地形和常年黯淡的天色赋予了这个城市自然的神秘,隐藏在地下110万平方米城市防空工程为电一影创作者提一供了无限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
无论是火锅店开在防空洞、穿楼而过的轻轨、铜元局轻轨站设计对于非重庆观众都是稀奇的。
铜元局轻轨站自带3D魔幻效果,从蜿蜒的阶梯一直向下,给人一种从梦幻落入现实的奇妙感受。
神仙姐姐白百何饰演的金融机构职员于小惠在此处被打出原形,显露出认命却会一直活下去的疲态与韧性。
现代中国城市大多是钢筋混凝土,是明晃晃的太阳照在摩天大楼通体的玻璃上,刺得人眯起眼。
现代城市像连锁快餐店,是光鲜的,熟悉的,没有趣味的。
重庆同样是座移民城市,抗战到建设时期有两次大的人口流动。
重庆又是座有根有生命的城市,轻轨二号线的李子坝站从一幢居民楼的6楼和7楼之间穿行而过,大树长在房屋里面,树杈从露天的中庭伸展出去。
重庆是少有与人的生命本质具有相关性的城市,在这里,城市与人的关系就像大树与蚂蚁。
重庆自得其乐不肯循规蹈矩,重庆人乐天知命依旧难以抗拒生活的压力。
正是这样独特的风景与人物将重庆塑造成为黑色幽默的温床。
这座温床孕育出的作品自带矛盾,如梦如实。
继《疯狂的石头》之后《火锅英雄》又将这种谜一样的犯罪与小人物生存怪现状发挥到极致。
《火锅英雄》不是造星运动,把陈坤、秦昊、喻恩泰兄弟三人组打造成救助弱小的厉害人物;也不是热血江湖,推崇兄弟情义暴力美学;更不是犯罪片了,打家劫舍谋财牟利。
影片最精华的地方在于当金融机构的钱库悄悄向兄弟三人敞开,被钱压得抬不头来的他们满怀挣扎,最终依旧决定继续埋头过自己苦哈哈的小日子。
谁没有奢望过五百万从天而降,如果我有五百万我会……当钱真的砸在自己头上,小老百姓的抉择最有生活气息。
不想拿了钱与家人分开,不想为此背井离乡东躲西藏。
然而,命运又是无常。
就像污点淋在衣服上,如果不迅速洗掉就再也洗不掉;厄运的涡旋如果没能尽快摆脱便会越陷越深,深得令人瞠目结舌束手无策。
重庆火锅红彤彤的底料,把各种滋味的食材从锅里涮出来,都染成火辣辣香喷喷麻溜溜,既然取带火锅的片名,何不拍成更有其名字特色的痛快劲儿?
没必要变成致敬草蜢的青春犯罪片。
真正的抢劫犯一色的偶像小鲜肉,武力值要不要辣么牛?
干翻了二票老混混。
又影射了什么现实?
看到他们,总不由自主想起频发的未成年的戾气事件。
不知道这样电影是不是又有些什么好的或不好的示范作用。
四个老同学,已经被浇上汽油,火锅翻了,烟头来了,火还没得起。。。。
白悬了我一颗心。
好吧,导演怜惜,不火烧,可是一个人挣脱了绳索,另外三个是不是也可以站起来了也救援救援?
还有,我很不喜欢三个人都说“我喜欢你”。
第一个说喜欢感觉好吧每个屌丝都有喜欢的女神,第二个说喜欢咦是不是啊开玩笑的吧凑热闹的吧,第三个说喜欢简直尴尬症犯了苦死了的笑再不说喜欢对不起主题必须说出来。。。。
其实很想知道,曾经纯净热情的白色青春是怎么蜕变成一事无成赌债缠身的黑色颓然?
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看得心里拔凉拔凉的,那如果还正直单纯热情的学生们看了和对比,会不会想着前程晦暗呢?
说回主题,面对那些无人监控堆积的钱山,红果果的诱惑,不用困顿,即使小康中产也会强烈地挑战底线,也会挑起占有的欲望。
假设我的隔壁是个误打误撞可以抵达的钱库,老式陈旧,没有监控(这是影片的最大bug,怎么可能等到政府发文才会想到安保,什么安保都不如金钱来得迅速和不拖沓),怎么都逃脱不了挣扎和伸手。
想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犯罪成本,不敢明着取,那能不能钱堆中间放些砖抵一抵呢?
唉。。。。。。
最后变成英雄,是不是要过审啊?
《火锅英雄》讲述的是合伙开火锅店的三兄弟在扩充店面时意外挖开了银行金库,面对天降横财,三人陷入抉择。
这时与老同学重聚,又碰上劫匪抢金库,多个巧合杂糅在一起,展开了一个"洞"引发的"惊天大案"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感动我的主要是人物之间的感情。
一是炽热的兄弟情。
十几年的同学一路走过,从当初学校里一起组乐队,到毕业后一起开火锅店,再到如今一起卖火锅店。
兄弟之间或许当面骂骂咧咧甚至恨不得要动拳头,但转身依旧一股"我就是要帮你"的热血。
在刘波被追债时,许东说::"我的兄弟,我可以骂,我可以动手,但你一个外人不行。
"同学之间的情义是青春年少里最珍贵的感情,任时光荏苒,最纯真的永远不变。
二是青涩的爱情。
女主于小慧在三兄弟的同学时光里虽然只出现过短短的一段时间,但三人都没有忘记。
多年后的重逢,在男主刘波不知道该如何打招呼的时候,女主于小慧大胆地开口,一眼就认出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刘波。
当年的暗恋是温馨的,悄悄在校工厂练习草蜢歌曲的白衣少年是青涩的,多年以后或明露或深藏的情感却是炽热的。
在刘波家被烧了后,于小慧和刘波之间的对话,两个人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的触碰曾经的记忆。
当再次面对自己年少第一次喜欢上的那个人时,有很多要说而说不出口的话。
影片中刘波拖着受伤的身体去追唯一逃出的劫匪时,开始我以为是为了追回那被抢走的金钱,到最后才恍然大悟,他所追的仅仅是那个包里的一封情书,他所执着的仅仅是那未曾细看过的只言片语,他要看看曾经错过了的爱情。
电影的结尾,在医院的楼顶上,一块开火锅店的兄弟们,还有女孩,大家坐在一起吃着火锅,红艳艳的辣椒,黄澄澄的麻油,白生生的蒜粒,新鲜的毛肚……吃着笑着,聊着未来聊着过去,聊着不如意聊着期望与梦想。
《火锅英雄》因为题材的特别,所以是一部风格特殊的一电影,有警匪片、黑帮片、喜剧片、爱情片等多重元素,但是导演还能驾驭得了,没有让这部电一影失控,即便是风格多样化,最终还是落脚在金融机构大劫案发生,以及英雄救美两个点上,把故事收的很圆满。
不要把这部影片看做是单纯的喜剧片或者警匪片,这样就会有观影的惊喜。
这部电一影就如同火锅一般,菜品多样,味道各异,但都是在一个沸腾的火锅里刷出来的,麻辣鲜香一应俱全。
火锅是热辣的 青春是热血的 就是要干!
心中必须有一种信仰有底线才能不枉为人,即使他是一个赌徒。
我们都曾有着热血的青春,青春的时候做的一些傻事其实是最正确的,长大以后不一定能够坚持下去。
做为一个赌徒,还是欠了很多钱的赌徒,主人公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底线,没有去碰那些钱,着实让人敬佩。
感叹一句,牛逼!
与老同学的重逢,又勾起了对青春往事的回忆,想起了懵懵懂懂时期情窦初开的年纪那一纸情书。
主人公对劫匪的穷追不舍,起初我还以为是为了银行去追那些钱的,后来才明白,在他心里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当他拿到那一纸情书,躺在地上,整个人都释然了,天空好蓝。
过程有点曲折,主线比较明确,是个好结局,也是大家都期盼的结局,爱吃火锅的热血英雄。
火锅,世上存在的,人人见过; 英雄,世上存在的,人人以为见过。
一、都是套路 即便说沙坪坝失败三人组的十几年兄弟情份都是感情,那么和老同学在超市邂逅显然算是套路。
这个套路看上去很美。
白百何(以下都用演员直接代替角色名字,不另外说明)从最初的喜出望外到迅速收拾心情,她就像《围城》里那个和方鸿渐邂逅的同乡:不诉苦经,不借盘缠。
如果不是套路,也许就此别过。
还好别有居心,花开有声。
白百何对陈坤是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代表的不仅仅是爱情,代表的不仅仅是她困顿如此却也忍不住要去抬头看的远方,她希望这是命中注定,她希望这不仅仅只是感情。
她苦涩地如愿以偿。
当喻恩泰近乎掀桌地揭破这次偶遇的真正目的,她并不是十分吃惊。
所谓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哪里来那么多的道左相逢。
于是,那个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被无视的白百何,真正破鞘而出。
当她侃侃而谈的时候,三个昔日的同伴差不多就是叩头如捣蒜。
虽然不时也为了面子挣扎着说几句:不一定可以?
真的行吗?
我觉得会有问题。
一小部分白百何会稍加解释,大部分时间她只需要微笑就可以让这种反驳溃不成军。
三个风靡万千无知少女的少男哪怕已经变成了中年男子,一如往昔的无知。
他们其实并非想做些什么,他们甚至都不配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他们只是忙忙碌碌着让自己以为自己忙忙碌碌,然后试图把这种忙碌变成所谓的主动生活。
他们在白百何的计划面前一败涂地,不是他们的计划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还应该有个计划。
他们的套路就是让白百何念在昔日情分上给想个计划,或者直白的说,让白百何成为计划失败的唯一替罪羊。
当然,他们舍不得。
二、都是感情 如果说和白百何的邂逅算是套路,那么十几年的兄弟哪里又是什么感情,还是套路,一种陈旧的,都不能被归入惯性的套路。
三个人合伙开火锅店,一个人出钱,一个人风骚地拉客,最后那个默默偷电。
三个人都算以各自的技术入股,然后为各自的荒唐人生埋单。
出钱的继续诈赌凑钱而不知道自己才是肥羊,风骚地扭着花衬衫悲愤地和老婆哭诉:我真的是去考察。
偷电的那个抄起扳手,抄起竹梯冲向去,然后被打到扑街,然后越帮越忙。
他们的套路是什么呢?
套路就是跟着走。
他们都放弃了自己思索的力量,总觉得前面有个人举着晃晃悠悠的灯;他们直到坠入黑暗深处,才忽然发现:他妈的从来没有那个人,从来就没有那盏灯。
于是惯性没有了,于是他们都遇上了一种选择:可以大难到头各自飞,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可是他们还是一个声嘶力竭地去自首,一个怯懦的藏起小刀却还憋着被老婆痛骂的臭气踩下了油门,一个颤颤巍巍的爬入虎穴看守人质然后变成人质,最后的最后,他们只落到捆在一起:我是来和他一起死的。
他们所有所有的套路,只变成这一句话: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就来和你一起死。
三、套路和感情 同事都是人渣,放债者都是穷凶极恶,劫匪都是管杀不管埋,这些都是套路。
人渣同事却也会泼出自己的命去救,放债者糊里糊涂地背了雷,劫匪束起长发解开衣扣并肩作战,这些都是套路,这些都是试图让我们想有意外的套路。
但这些套路会让人安心,让人相信这种冲动,这种巧合,这种感动都真的会发生。
如果连套路都不能如期而至,难道我们可以指望感情。
我们每天都在和存在的东西不断相逢,看见很多,以为看见很多。
我们可以无视英雄,拒绝火锅,但我们无法拒绝这种相逢,这种相逢之后的“以为”。
这不是以为,这是希望。
整部电影结束在一首《世界上不存在的歌》里,然后最后一句歌词就是:如果你记得我,请你嘲笑我。
嘲笑什么呢。
嘲笑着我只渴望套路。
我可以接受感情欺骗我,甚至感情懒得欺骗我。
但我可以希望,这个世上总还有套路,总还有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忽然借着套路,翩然而至。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关于《火锅英雄》的好话,已经有三亿票房和众多本土影评人替它背书。
无论是对市场,还是拍摄完第二部长片的杨庆,它都好像成功了。
电影的体量,砸钱做的美术,包括所体现出来的导演基本功,挂在这个市场,都变成一项又一项值得赞美的精彩手笔。
只有这样反过来一看,你才会发现,中国观众对中国商业片的要求,依然是跟十年前那样低,甚至有可能更低。
如此说法,当然也很容易被人倒打一耙。
好莱坞大片《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拍得拖沓冗长无趣,看得人昏昏欲睡。
但一码归一码。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对《火锅英雄》的失望,恐怕也是来自于此——何况它连五六十都没有做到,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宣告:它成功了。
这《火锅英雄》,根本是生造英雄。
从导演谱系上来说,杨庆也是一个杂学家。
学得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坚持什么。
到最后,《火锅英雄》被认为是一部主打地域特色的重庆电影,而不是杨庆电影。
好的是重庆,是防空洞,是层层叠叠的房屋,是搭不出来的天然实景,而绝不是才华和能力纷纷表示有限的杨庆。
这部电影拆成每一个场景桥段,从银河映像到朴赞郁到盖·里奇,几乎都能直接挂上等号。
连走带跑,不停地脱帽致敬。
可惜,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超过近十年前的《疯狂的石头》。
学的做的模仿的对象,恐怕还得多带上一个宁浩。
毕竟宁浩是在一个更小、更憋屈和困难条件下制作出来一版迷你商业片。
索性把《火锅英雄》的片名,改成《疯狂的火锅》,保不准还可以卖得更好。
钱有了,卡司大咖有了,影像质感和后期团队看上去更精装了,但在本质上,《火锅英雄》背后代表的中国商业片没有任何进步,在导演的诉求上,甚至更见分裂和凌乱。
令人无语的原因或许还有当下电影审查钳得更紧,但几乎每个片方都有一套类似说辞,这恐怕不能成为开脱的主要理由。
《火锅英雄》的成功与失败,都来自那家没人气的防空洞火锅店。
电影居然偷懒到永远只是那么几个主角,吃得不咸不淡,扯着往事家常。
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在看芒果台真人秀。
让明星说点方言,带你杀杀时间。
大雨滂沱的环境氛围先声夺人,但在岔开线索后,影片丝毫没有体现出同步发生的征兆。
这个同步效果不仅是要平行发生,而且应该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而不是让一个银行女白领,突然跟绑匪倾诉职场苦闷。
类似的过于谄媚本土观众,不顾真实逻辑的编排还有很多。
譬如把盲打误撞坑蒙拐骗偷的商业片,活活搭上一段致青春。
用的失败者联盟,面对《我的少女时代》的活灵活现,生硬得尴尬症爆发。
摘掉大头面具的绑匪,居然是一群刚发育完毕的COS韩国天团模样的小孩。
虽然在中国的环境下,电影讲的必须都是假的,但让这么一群孩子来整这么大的事情,根本就是无理取闹。
演员上的失败,绝非来自这么几个小孩,男女主角居功至伟。
陈坤像渣滓洞革命烈士一样毁颜流脓血爆青筋的本土棒棒派演技,真的可以写入主旋律电影教科书了。
至于万金油般的白百合,她演任何一个角色,我都无法相信那个角色的合理存在。
她永远只有傻笑,无害,自白再自白,白得像手纸百合一样的烂演技,横行于市场。
与这俩人相比,由艺术片穿越过来、努力学习重庆话的秦昊,努力在造型上不想让观众认出他是喻恩泰的喻恩泰,似乎变得好接受很多。
这其实是《火锅英雄》在叙事和结构上的无力作为所造成的,它只能藏身在那个洞子里头,保证了不会穿帮跟坍塌。
如同在人物身上,只有一刀切的性格。
在城市里头,只有一闪再闪的景观标签。
好在,《火锅英雄》也不至于是地沟油。
否则它也不值得在这里做长篇大论。
它的评价,让我想起了老油与新油之争。
吃了几十年的老油并不是什么秘密,在媒体记者的助燃下,它突然变成了地沟油一类事物被声讨。
而一次性的新油,看上去明亮亮的,环保健康,却没有了往日越提越鲜的味道。
从其他导演和电影里偷师致敬,这不是什么软肋。
正如杨庆在《夜店》做过的小打小闹,居然也成为了好榜样。
原因就是,其他中国电影太没有追求了。
连偷连抄,都不想找一个好的。
这部电影在失败气息上,还有一点说头。
因为只有最后狗咬狗般的互抹烂泥,隐隐的透露出一些无奈可笑。
天有眼的暴力机器,在上面和外头,静静围观与包抄,等待一干屁民的自相残杀。
无能无力的主人公,他们成为了跟观众一样滑稽的,看戏的人。
并不夸张地说,失败也是弥漫在周围当下,夹杂自嘲、怀旧和尴尬的社会情绪。
可是,面对完全扒自《跟踪》的追击,面对那个不明所以的好市民表彰,《火锅英雄》很清楚地在说逃避着什么,却忘记了,它要追逐什么。
前有大导演后有饿狼猛虎,一次次的手术阉割之后,电影沦落到能上映已经是胜利的处境,这恐怕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不谈《火锅英雄》的成功,更应该说说它的失败,来自哪儿。
这种失败,严重到导演被束缚住了手脚,只能用对话与自白来掩饰场面调度上的无能为力,用隔离于重庆却不见压迫紧张的单一空间来造戏。
搁在一般的商业片里,恐怕不是太大毛病,但仰仗一大串导演名字旗号和内地优等标配制作的电影,它恰恰在这个上面出现重大问题,那恐怕就不是审查之类原因所造成的。
最后,是万年不变、击中民心的同学情拯救了这个电影——即便我很厌恶这个情节。
毕竟,一旦换到青春校园片的范畴,《火锅英雄》那点你爱我我不敢说爱你的恶俗故事,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加分。
你会感觉到虚假,从主角职业年龄、行为模式到里面可以凸显的时代元素,似乎跟整部电影都格格不入。
至于为什么会加入这个玩意,就像《少年班》变成了追女神,《港囧》变成了小舅子爱姐夫,这都是中国特色的商业类型片。
名为嫁接,实为好朋友黄哥口中所说:江湖郎中的伪劣春药。
【原文刊于 《大众电影》木卫二专栏】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解救火锅先生,两杆大烟枪式的黑色幽默,一个洞引发的荒诞荷尔蒙。
最可贵导演的本土情怀,背景画面多是家乡重庆本地特色,在现今架设国外旅游胜地的国产片中独树一帜。
方言贴合角色身份独接地气,演员除了陈坤过劲,秦昊热血刚好,百合情绪到位,眼镜的草根韧性入人心。
电影中诸如挖洞、误架、撞车的巧合节点看似为剧情服务,但是堆积在末尾时候还是较为突兀。
能够处理平缓不生硬多看在导演情感处理方式,为了商业考量制造的悬疑越生猛也越能博眼球,此时产生的笑点效应也就不足为奇。
一封信的追尾穿插爱情不是很令人信服。
只是人生诸多巧合,可能发生在平常细碎之中。
由此看来,将生活的巧合放大演绎也是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
草蜢三兄弟防空洞内的青春追忆,包裹于一桩犯罪盗窃案,摄影配乐颇具暗黑风格,总体值得一看。
火锅嘛,料好了,怎么做基本都不会难吃。
下文几乎没有剧透,最多只到官方剧照所展示的地步,敬请放心参考。
故事自洽:能自圆其说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现在很多很多院线片儿连完整、流畅地讲个故事都做不到,真的,更别提自洽了。
这片儿故事不复杂,一条主线清晰地理下来,但人物关系很杂,要想表现好众多人物,让形象鲜明又立得住其实挺难,好在这片儿的着力点还是找的很准,正反派都各有形象。
剧情有点《疯狂的石头》,但没有玩什么多线叙事,而是注意把故事讲圆活儿,笑料都是基于故事本身的自洽而成的,并没有硬生生咯吱人。
叙事也用了各种巧合,无数剧情上的反转,好在仍然不失一定的合理性——比如说:对于一个发生在中国·大陆·城市中的故事,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为什么不报警?!
片子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报了,没用啊。
”其他地方也有为了满足“合理性”所做的交代,说明各种的可能主创是考虑到了的,只是用喜剧手段掩盖过去了,这就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让人能更放心地跟着剧情走。
<图片1>镜头设计很有心:几场打斗戏拍得真是很有数。
比如最后一场防空洞中的群殴戏,镜头的横移很有气势,既符合防空洞狭长的结构,有一种流畅的美感,cover了整个场面,显出了极好的调度;又迫使所有人都很有戏,不会有那种镜头外或非重点演员站在一旁等戏的情况——既然是群殴就要各有看头才行嘛。
打得招招在肉,出拳踢腿显得毫不留情,力度实在得很。
韩国的特技团队,打得确实很专业。
金库中大家看到那堆钱的段落,大居中构图;钱在前景,营造出一种压迫感;后面的人也居中站着,背景处的吊灯和储物柜也是对称排列,这种呆萌的布局衬出他们的一种懵B状态——面对横财弄得心痒、想犯罪又“被迫不敢”的普通小市民做派一览无遗。
<图片2>美术做得极好:近几年美术好但是片子烂的例子可不少。
这片儿是少有的美术、剧情都不错。
一上来就有四个人带着四副面具抢银行,面具的相貌正是西游师徒四人,这个设定挺有点儿黑色幽默的。
有趣的是唐僧和悟空的两幅面具“脸上”都很有戏,随着面具后面演员的表演,面具上竟然好像有了表情一样,让没有任何变化和动感的面具成为动态表演的一部分,印象中只在看少数的日本电影中才有过这样的体验。
其实面具本身是不会说话的,也是镜头语言的功劳。
↓↓↓这个“唐僧”太有戏了,简直面具中的表情帝<图片3>选景很有特点:充分利用了重庆这个城市的特殊性,拍出了一种截然于其他城市的都市美感。
防空洞——洞子火锅店,里面的色彩搭配和布光都很讲究,配色丰富且重,加上一些油腻腻的质感,显得有些诡异而轻松的暗黑色调。
会让人想起特里·吉列姆或让-皮埃尔·热内的某些电影,营造了一种透着黑色幽默的氛围。
<图片4>轻轨——当“于小慧”的名字第一次被提起时,陈坤愣了一下,眼神思绪万千,就在此刻,他背后有一列轻轨轰轰隆隆地开过去,简直就是心境最好写照啊。
很喜欢这样的细节设计,而这样的情景估计也只有在重庆这样的城市才可以合理实现。
后来,陈坤和白百合在轻轨站碰面的戏镜头表现力也很好,车站的天桥和林立的高楼相呼应,用了好几个机位反复表现他们有点纠结的关系,和一退一进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设计颇具都市感。
这部片子也让我记住了一个叫“唐家院子”的地方。
<图片5>小巷——高潮戏把重庆的小街小巷塑造得非常有质感:凌乱、拥挤,生活的边边角角懒散地占据着原本的公共空间;高高低低的台阶好像有点倔强的生命力一样,刻意刁难着主人公。
最后雨中的戏,陈坤头顶是密布交错的黑色电线,被雨水洗刷得锐利如刀劈的划痕一般。
被雨水打湿的鸽子是黑的、陈坤全身上下的装束是黑的、血污是黑红色的,一切都很凝重而孤绝。
这是在院线片中少有的壮美一刻。
摄影和美术都太赶趟了。
天台——最后一顿饭大家是在一座破楼的天台上吃的。
色调温馨,环境开阔,让人不禁舒一口气:终于来到地上了。
背景是层叠的楼群和山色,在夕阳的映衬下让人很怀念,好像忽然想起某个早就被自己遗忘的时刻一样。
方言过瘾:中国那么大,你说你要拍特定的某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就是要表现说当地话的人嘛。
秦昊和喻恩泰两人不是重庆人,但话说得一点不违和,貌似还挺自然的。
白百合原本的设定就是“那个讲普通话的”,在关键时刻冒几句方言还挺有喜感的。
相比前一阵看的《心迷宫》——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却人人一口标准普通话,甚至还有话剧腔,真是分分钟出戏——《火锅》让对重庆话并不熟悉的我感到舒服极了。
这片儿能看得出导演的港片情结,秦昊开的小白车上有《机动部队PTU》的车标,最后的段落也像《狗咬狗》一样惨烈而鲜明,凸显了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决绝与执念。
整体有种老港片儿的生猛劲儿。
后三分之一颇为血腥暴力,算是当今院线的重口戏了。
我周围的大妈、妹子抱着看个类似“泰囧”喜剧的心来了,看到后面一个劲儿砸吧嘴:“矮油矮油,啧啧啧,疼死了,啧啧啧,不敢看了……”能在不分级的市场中呈现这样冷峻黑色、视觉风格强烈的影片,不知道主创顶住了多大的阻力才得以比较完整的展现出来,挺不容易的。
<图片7>几个演员都很自然,而且性格塑造上很有说服力。
以前看陈坤不是“油头粉面”就是“阴柔邪气”,这片儿就真一普通人,却又不失一种挺爷们儿的“帅和真”。
秦昊也跟我印象中完全不同,没见过他演“不靠谱”的混混,那句“么么哒”真是把全场听酥了。
一开始都没认出是喻恩泰(有看片儿之前什么功课都不做的习惯),认出来后惊喜了一下。
白百合也不错,没有抖机灵,多了几分真诚。
反正就是每个人都有突破,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竟然真的有种“老朋友”的感觉,很来电,很自然,看得最后都感动起来。
<图片8>这故事还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理儿:你要是作好人,就一直坦坦荡荡地当个好人好了,总会有好人该做的事只有你能做的。
他们表面上都是混子青年,都是别人眼中的loser,但骨子里却都有一种“好人”的善良与无意中的“坚守”,你说那是几十年当好人的“惯性”也罢,或者是好人该有的“品质”也罢,反正是以一种挺平静的喜剧态度鼓励了人们“简简单单做好人该做的事就行。
”不明白为什么要按照“喜剧片”的套路来发行,可能是想多些受众,结果弄得从标题到海报都很平庸。
我身边已经有好几个人表示“原本以为是个烂俗喜剧就没打算去看”或“听名字就有一种摆不上台面的感觉”,所以也在此真诚安利一下这部尚且不错的影片。
其实创作者也不用玩什么手段,踏踏实实、真真正正地做好片儿,多设计多努力,就跟一个人一直作好人该做的事那样,懂你的人自然会知道你是个好人。
杨庆按这路子走就对了,浓浓的火锅味道的黑色幽默,稍微还有点银河味道,人物角色也都很全面。看完“功夫熊猫大战黑帮”后再看这片爽快多了。同天上映三部电影中,最看好这部。这片排片和票房肯定会反超特工爷爷,等着看。
剧本不成熟,选材不好把控漏洞很多,但看得出导演肚里是有货的。影片热热闹闹很多接地气的笑点,惊喜也不少。这样的片子才应该得到支持重视,市面上那些圈钱洗钱的烂片除了实在没事干的时候带着妹子去电影院最后一排来发哺喽嚼啵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我觉得后面更精彩一点,演员都用的重庆方言让人形象很深,方言和火锅可以相衬!
3.5 类型一锅炖,前半段较拖沓,后半段更有趣。在电影院里看昆汀、杜琪峰、盖·里奇、朴赞郁的各种元素排列组合竟然会有笑场感。重庆才是表现最好的主角,城市特性挥发得非常不错,阴雨天里都散着辣味,美术帮了不少忙。
这剧情真不是一般的扯,bug多到无力吐槽。就说最扯的一段吧,劫匪老大被刘波夺枪挟作人质,劫匪们明明清楚枪是假的,还他妈心甘情愿缴械认怂,这编剧得有多脑残才编得出这样的桥段啊?!还有各种毫无逻辑的巧合。。。本来想给一星的,好歹在重庆待了四年,冲着满屏故地多给一星吧
重庆这个城市被拍的很妙。剧情是硬伤,虽然有两杆大烟枪的痕迹,但少了很多严谨和巧妙安排,略显生硬
太棒了!近年来最惊喜的一部!
白百何选片眼光不错。
摄影很好,剧作稀烂
题材很不错,但是全片节奏调度很弱,始终缺乏一种高潮的质感。
陈坤撒谎了,这部片真的很烂。
还可以啦!如果你重新复述这个故事会发现还挺费劲的,因为导演设置的线太多,要涵盖的内容很多。其实本来可以超级厉害的,但是后来就只做到了还好。片子有冷幽默和比较酷的劲。最后有一段情怀和回忆相关的桥段虽然有点过火,但是它的”一根筋“手法还挺有意思。对了,这还是一部混搭致敬之作。
东搬搬西搬搬,各种拼凑确实拼出了点火锅油碟的杂味儿。
不咋地
有人说风格像银河,如果真是,那杜琪峰,韦家辉就真是神仙了。
非常奇怪的一部电影。
不见得好看
看了豆瓣短评,差点就没看这部片。其实还是蛮有趣的,值得一看。
整部电影最喜欢的居然是色调,真的很重庆,虽然打斗场面好韩国啊,但是这种电影不要分级么
国产电影拍成这样,也算是惊喜了。看了这部电影,又想起了我的初心。初心作为流行语,已经变得就像一块被无数人嚼过的口香糖。但初心的本义,始终是干干净净的,一想到它就想回去,却早已身不由己。还能再回去吗?就像北野武的一部电影的片名:kids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