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感是很不错的一部影片。
不太理解为何票房在韩国扑街。
李秉宪全程演技在线,一人撑起小半步电影。
女主朴宝英也有好几个演技的高光时刻。
为了寻找证据而偷区902号房,见到屋里老婆婆抢不上去问话的时候,放大的双眼和面部特写很好的展现出了女主内心情绪。
她不仅是因为同情外来人,也有自己想要证明“金卓英”的理念是错误的动机。
她的行为只是公寓倒塌的催化剂,直接原因都算不上。
拄着双拐的中年人和搬运冰箱的几个男人,早就密谋作乱了。
按劳分配一定会有一部分因为伤病,或者其余原因不参与工作的人吃不饱的,就像拄着双拐的中年人,在领食物的时候和妇女会代表发生过口角。
这部分人不满情绪一直被压抑着,他们反抗的方法选择了勾结外来人。
探索队回去路上遭遇的袭击的原因,极大可能就是因为路线被内部人泄露了。
最好,正直善良勇敢仁爱等等,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不都应该是人类作为“人”的依据么?
为了活下去而不择手段,和野兽有何区别?
正因为灾难环境里人性的扭曲是常态,所以在危难之际里还能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加难得可贵。
开始女主收留了两名外来人,最后女主被另一处人类集聚地收留,前后相互呼应。
我们理解灾难环境里的“紧急避孕法则”,更应该明白电影中“收留他人”的善良,以及“舍身跳楼”的勇气。
一部非常有力量的片子,有点亚洲版《动物庄园》的意味。
韩国人在批判人性和社会性上,常常非常直接,叫我们猛然一看,不免会生出太过犀利的感觉,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同宗同源的缘故吧,在他们的这些揭露里,充满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这个故事里触及了很多面,其中最主要的框架就是:毁灭,势必是内耗的最终结果。
影片中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取决于一个共同的认定,那就是“外面”的世界是不可重建、无法修复与再生了的。
而这种绝对匮乏和完全封闭的认知,除了因为被愚弄,进而被制造成无能无知外,在真实世界中,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
然而,一旦当我们放弃了发现和创造,那下一步就只能陷入步步防守,自我PUA和不断“内卷”之中了。
在影片中,还有着一缕不太明显的女权态度,作为全片唯一头脑清醒的角色,女主人公亲自带来了这个畸形集体的灭亡。
当她在影片最后问道:“我就可以这样活着吗”的时候,她实际在反问的,是一种处境,那就是在被赋予了权利才能生存的组织中,被人们遗忘了的那种天然的处境: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拥有可以活着的权利,无需争抢,亦无需证明。
作为亚洲集体文化形态的激烈放大,这个“幸存”下来的水泥乌托邦,向我们展现了人们在“匮乏”想象中的生存之道,智力和创造力都被用在了服从权威和彼此倾轧上,充斥其中的只有恶心的虚伪、狐假虎威的虚弱和真正的邪恶。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容不得真善美存在的集体,就形如宣判了癌症的组织一样。
以及,蟑螂(虫子)这个意向,在韩国探讨自身文化的作品里频频出现,比如前几年拿了奥斯卡的《寄生虫》,比如《雪国列车》里所有人的以蟑螂为食,颇有种过于悲观,但又谦卑和极大悲悯的感觉。
而此时此刻,我们中国在文化和民族情绪上,就有着与本片相似的“封闭”感,不由得,不让人感到危机……
女主太恶心了,看似人畜无害的圣母婊,实际上是最大的恶。
她先打着心善的旗号,让老公陷入危险,后又看似善良的举动,害死了外来小孩们,最后打着大义的旗号想要驱逐代表,却让邻居小女孩陷入危机。
所以她做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呢?
难道真的是好心做了坏事?
又或者是她没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可是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她能一开始就感觉出李代表不对劲,能想到从阁楼破开墙壁进入李代表的家里,能找到李代表的藏尸处,最后敌人攻进来也能一眼看出局势不利拔腿就跑。
所以她一点也不傻,甚至有点聪明。
那我们回顾一下她做的事情:①她老公在李代表手下打工,她冷脸反对李代表,她老公就会被责难。
她向老公表达过担心,说明她心里很清楚这一点,可是即使她表现出很担心老公的样子,但依然我行我素不听老公劝告,让她老公陷入危机;②她给小孩送吃的被李代表发现,那李代表很有可能会对小孩们做极端的事。
她一早就察觉到了李代表不对劲,按理说她也明白这一点,可是她被发现时却依然很淡定的向李代表点头示意,仿佛一切都不关她的事一样;③她带着邻居小女孩去找李代表的罪证,如果被李代表察觉,那李代表很可能会加害小女孩。
经过这么多事她早就知晓李代表是个很极端的人,所以这一点她也知道,可是她依然完全没有考虑小女孩的下场,极力的劝说小女孩跟她一起去找罪证,甚至翻找东西的时候幅度很大,完全没有在乎李代表会不会发现,可能是觉得凭借自己老公的关系,自己是不会有事的,所以小女孩会怎么样跟她又有什么关系;④她让老奶奶说出实情,那李代表很可能就会被驱逐,而老奶奶下场可能会很凄惨。
她进到李代表房间的时候,房间干净温暖,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老奶奶却被照顾的很好,她又不瞎当然看的见,所以她稍微有点思考能力就知道这一点,可是她依然极力的想找到证据驱逐李代表,完全不在乎老奶奶的死活。
⑤她把李代表罪证当着所有人的面公布,那事情就没办法被私下解决或掩盖,而这种激进的处理方式很可能会引起李代表的殊死一搏,从而给避难所带来混乱和伤亡。
她公布证据后,很聪明的扔下证据就退到一边,没有跟其他电影的主角一样向前继续质问和硬刚,说明她知道接下来会引发李代表反击,让避难所陷入混乱,所以这一点她也很清楚,可是她依然完全不考虑混乱会带来的伤亡,选择了揭露真相的同时,又选择了戛然而止退后三尺以求明哲保身,很明显想让别人来对付李代表,自己功成名就退居幕后。
从女主所有的行为来看,她很清楚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带来的后果,可是她依然选择了这么去做。
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或者说她做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好处?
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细看一部分剧情的话,好像能得到一些推论:从她的行为能看出,她貌似是一个很正义有原则的人,她觉得一个事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她就会去做,即使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给其他人带来了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不管受到伤害的是身边亲人还是陌生人,她都不在乎,好像是要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原则即便有牺牲也要贯彻到底。
可是她前期察觉不对却又隐忍不发,揭露真相后没有继续硬刚反而退居一侧,避难所被围攻时又第一时间选择逃跑,这些行为又说明了当她察觉到自己可能受到伤害时,就会放弃原则和正义。
她平时表现出的关心爱护每一个人,可是做事的时候却又完全不在乎别人的死活,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也就是说:当事情损害不到自己的时候,她是一个正义且有原则的人,但是当事情会损害自己的时候,她又没有了所谓的正义和原则。
平时没事的时候她是一个关心爱护别人的人,但是碰到事情的时候她又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在乎别人的人。
前后不一,挺搞笑吧。
所以其实女主完全不在乎别人,可是却极度爱惜自己!
打着大义的名号,看似善良,却又一直在行伤害他人之事。
看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指责和针对,当事情闹大了以后,又以一副弱者的样子退居二线,让别人来承受后果和代价。
这就是妥妥的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小人形象嘛!!
也只有极度的自私才能做到如此吧。
大概这就是大家骂圣母的真正原因吧,看似人畜无害,正直善良又有原则。
但是实则极度自我,正直和原则只是事不关己时的旗号,为了自己一点点感受,完全不在乎别人死活。
后记看到很多评论说圣母所以给低分,实际上我觉得是冤枉导演了,导演很明显是在骂圣母的。
很多地方都是导演故意变现圣母自私的一面。
最后导演让老奶奶站出来给李代表说好话,说明老奶奶都知道李代表不能被赶走,但是女主知道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导演故意这么表达应该是想让观众看到圣母自私的一面。
让女主给外来人送吃的导致全被赶走,然后女主再次去送东西也没表现一丝的内疚,就好像事情不是自己导致的一样,完美演绎出了女主的不在乎别人。
把她老公写死,也是刻意的在最后关头还让女主两次拽着老公,导致老公被刺而死,这么表达就好像在说老公就是女主害死的一样。
最后马上就要大乱斗的时候,李代表想召集人手,结果被女主打断,导致本来还算坚固的堡垒很快被攻破,更给人感觉是女主导致了公寓这边更快的溃败。
甚至最后让女主活下来,感觉都是故意的写成这样的。
这么表达好像就是故意的写给观众,你看,女主这种圣母坏了这么多事,害死这么多人,最后自己却活的好好的。
周围的人下场越惨,而女主下场越好,就越突显女主自私。
李代表保护公寓越英勇,老公为了女主越委屈,就越显得女主做的事情错的越离谱。
至于邻居小女孩,领着补给享受着公共医疗,还一脸不屑的跟几个妇女吵架,很明显也是导演故意安排的,给人感觉就是受了别人好处还理所应当的那种令人厌恶的嘴脸,让人联想到网络上一些女的,她们觉得所有男人都欠自己,给自己好处是应该的。
这里是肯定故意这么演的,要不完全没必要演小女孩发脾气反击吵架那一段。
所以应该给高分,这种骂人的手段还真是,挺新颖的。
--后后记--- 帖子写了很久了,依然还有很多人好像没看懂,说什么女主善良挣扎良知特殊情况什么什么的,我也回看了自己的帖子,觉得自己有些地方确实写的不是很明白,今天改进一下。
(因为要写明白所以很啰嗦,已经看懂的人可以忽略!!!
) 其实辨别女主圣母的真假,只需要看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她是否让渡自己的“利益”。
这就和一些人嘴里说要态度、要立场、要仪式感一样,不管话怎么说事怎么办,你不掏钱试试?
核心是:“掏钱”。
我们把电影里的房间、食物和水、以及各种生存资源看成是“利益”,那女主做了这么多事,她是否真的让渡过自己的“利益”给别人呢?
答案一目了然,没有!
(除了少数的食物)而真正的圣母会怎么做?
真圣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和救赎那些苦难的人,就像跳楼的那个人,他是真正的把自己的“利益”让渡给了别人,他才是真的善良仁慈。
当然这里我们不讨论圣母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讨论下女主这个圣母为什么是既当又立的假圣母。
1、女主公开反对李代表,有让渡自己的“利益”吗?
几乎没有!
真正的让渡“利益”应该是身体力行的行为,例如私藏外人、送食物给外人、再或者更极端的搬出去跟外人共患难、私通外人推翻李代表等等有的是方法,而女主显然嘴上说一套身体却很诚实,最典型的证明就是曾在她家居住的小男孩去了跳楼男家里,说明女主并没有让渡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给小男孩。
而公开反对李代表,除了损害一下男友的“利益”,和女主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因为女主也是居民,即使男友外出失踪或牺牲了,女主也能正常获取该得的“利益”。
(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男友的“利益”也是女主的,但是前面咱们分析了,女主其实不是很在乎其他人包括男友,少量的牺牲换取女主看似高尚的品德和自己内心的安宁,她是能接受的。
)2、女主给小孩送食物, 有让渡自己的“利益”吗?
几乎没有!
真正的让渡应该是女主和跳楼男一起私藏这些小孩,但是女主没有!
虽然这些事她做的话要容易很多,虽然跳楼男那里已经几乎装不下了,女主依然半点让渡自己“利益”的想法都没有,只是拿了点食物过去,很微不足道,而且跳楼男也提醒过她不要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行为本身带来的恶果要比好处更严重,跳楼男都知道的事,女主难道不知道?
说明女主非蠢既坏,蠢肯定是不蠢,至于坏,到不至于真坏,只可能是女主根本不在乎而已。
3、女主带小女孩去搜证据,有牺牲自己的“利益”吗?
几乎没有!
真正的牺牲应该是自己去搜,后果自己承担,而不是带上小女孩,这里也看出女主既当又立的阴暗一面,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两个结果:①搜出来了,那李代表完蛋了,威胁不到自己的“利益”,可能还有好处。
②没搜出来,李代表对两人释放怒火,一边是有老公背景的女主,一边是跟李代表有矛盾的小女孩,孰轻孰重一眼便知,小女孩的“利益”就是女主的盾牌,这盾牌会让女主的“利益”损失尽可能的变小,如果没有小女孩背锅,那女主即使不被赶出去,也会受尽白眼和数落,“利益”损失可能达到女主无法接受的程度。
(这里有可能是过分解读,可能导演只是想表现女主的不仁不义,根本没考虑搜不出来的结果。
但是不妨碍导演表达女主想拉人背锅的意图,因为诱导小女孩除了一起承担后果,几乎没有其它的用途。
)4、女主威胁老奶奶,有让渡自己的“利益”吗?
一点都没有!
真正的让渡应该是主动承担养老奶奶的责任、应该是为老奶奶想好后路,可是对话里女主只字未提,哪怕连欺骗都没有,因为女主很清楚李代表被查出问题,老奶奶就属于共同欺骗,说是同伙都不为过,女主和老奶奶都心知肚明,所以说到老奶奶儿子时才会干脆释放本性,露出那种威胁的嘴脸,和之前房间里的温馨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是唯一一次女主露出坏人嘴脸的镜头,也是唯一一次别人犯错(李代表和老奶奶的儿子之间的问题)和女主没有半点关系的一次,这个镜头总感觉让人那么深刻,就像是整天做坏事的人突然成为了正义的审判官,面对犯错之人没有任何怜惜,只有赶尽杀绝的念头一样。
5、最后,推翻李代表,有让渡女主的“利益”吗?
不仅没有,反而好像可以让女主受益!
探索队损失惨重,敌人马上就要攻进来,这时候真正的让渡应该是放下个人仇怨先顾大局,要么你先救治伤员、要么你先抵御外敌、要么你只身犯险去和外人谈判以减小大家的损失,这都是真善应该做的,因为这是所有居民的“利益”!
可是女主做的事情,像极了当年那句“攘外必先安内”,让人觉得可笑又震惊!
当然有人说女主也是普通人,想不到什么大局观想不到什么大家的利益。
可话反过来讲,普通人见到这个场面,还会觉得是不是居民是大事吗?
死这么多人不是更大的事?
敌人马上会来杀更多的人不是更大的事?
先确保活着的人的安全不是更大的事?
好吧,说到底,可能也会有人说:女主只是个小人物思维,不是真正的坏,她只是个女人,也不会想到外面的世界这么残酷,也不会觉得外面的人会进来杀人。
那我只想说:有时候,蠢比坏更可怕!!!
而这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知道她蠢坏了大事,你还觉得理所当然,还有她共鸣,还为她求情,甚至还跟她一起不思过不改变!
那你就是真的坏!
比蠢更可恨!
你可以说女主做了很多错事,导致了很多人利益受损,是因为她是个傻白甜!
但是你不能说因为她傻白甜就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
甚至连骂名都不能背!
错了就要认!
而不是找理由找借口,甚至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说人都会犯错而拒绝去背责任!
我们从整个剧情中也可以看到,女主做的所有事情,跟让渡“利益”帮助和救赎他人没半点关系,全程就是一个嘴炮+捣乱,损人不利己,像极了某些人整天嘴里扯着道德的大旗,却不干一点实事,即享受着既得利益,又惹出一堆麻烦让你去擦屁股,如果你还觉得这不是圣母婊,那活该你掉进杀猪盘。
犯错可以被原谅,但原谅永远不是可以犯错的原因!
(最后,有很多人谈论李代表,实际上电影已经给出答案,一开始驱逐外人时,是所有人投票的结果,李代表那时候还是一脸懵逼的小白,木讷憨厚老实听话。
结合女会长的话,他们选出的是一个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人,实际上李代表只是绝大多数居民意志的一个缩影,他代表的是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而李代表的居民身份,个人感觉是暗指这利益背后的阴暗面。
)deepseek有时候问多了就会宕机
灾难降临的时候,什么社会秩序都将不复存在。
可是命运又总会眷顾一些人,比如皇宫公寓。
冬天里的一点火光先来说最大的败笔,圣母女主。
安全时期,外来人看不起皇宫公寓;现在只有这一栋建筑了,开始蜂拥而上。
主角团赶走外来人很正常。
女主没有想说服住户留下外来人的办法,而是偷摸留下外来人;但凡你装作坏一点,说住户是上等人,使唤外来人出去找东西才可以住公寓,都不会那么气。
(例如《第8个秀》)
救死扶伤?
她是海纳百川等到要找临时代表茬儿的时候,又开始机智了?
所以她的机智分情况。
电影可能也想告诉我们∶乱世先杀圣人,这个道理。
我只能说怪不得韩国男女对立那么严重,你看看这个台词。
最后女主到了一个新的社区,咋,还预备下一季印证了?
公寓体系崩溃临时代表的线埋得不错∶住户会议有人问他是谁,他写自己名字笔画顺序也不太对。
临时代表我觉得作品,还行,中规中矩,获奖?
不太够。
不用科幻,而用现实的末日电影,这次棒子国又给我们上了一课,整个剧本的构思还是很缜密的,有槽点和高点,更要命的是提出了隐晦的制度暗喻。
这栋未傾的大厦像一个东方的部落,我们习惯选出一个牛人领导,这家伙上台前是为大家出头的,上台后为了坐稳就会倾向于消除异己,以对抗外敌的口实施行极端控制,人性就会被逼迫。
然后会有谎言被揭穿的一天,人性崩溃,部落从中瓦解......片尾却加了一个寓言,最后的幸存者之所以能安宁的继续生存下去,靠的是没有了权力的欲望,相互帮助,要死一起死。
据说本片要冲击本年度奥斯卡,拭目以待吧。
完美男人李秉宪《混凝土乌托邦》不管喜不喜欢剧情,好歹是2023年看的质量最高的韩影,乐天出品确实好吃。
乌托邦很多观众都很熟悉,小时候历史课讲过一些,长大后看奥威尔的书了解一点,对乌托邦的认识就是不管初期多么好,之后一定不可挽救的崩坏。
《混凝土乌托邦》如同名字一般,讲述了某天寸土寸金的首尔大地震动,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总之就是冬天来临之际,房子都倒塌了。
房子对于亚洲人、尤其是中韩两国人来说简直就是命,中产阶级的资产和负债几乎都在房子上,同事朋友间聊天,一定会说到房子。
结婚上学也会受房子的影响,人一生最大的桎梏就是有没有一套像样的房子,如果没有那就很不成功,活得没有人样。
李秉宪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图便宜上当被公寓主人设局诈骗,家里债主上门,妻女嫌弃,一怒之下上门杀死了房主,此刻却遇到大灾,奋勇破灭了火灾,并被错认为房主,阴差阳错的开始带领公寓住户在末世求生存。
与西方末世求存的灾难片不同,韩国导演将故事载体放在了房子上,韩国中产耗尽一生积蓄买了一套房子,恰好在灾难中没有倒塌,成为附近遮风避雨唯一港湾,随着生存物资的消耗,房主们开始排斥驱逐外来人员,李秉宪的领导力使他成为了业主代表。
乱世出英雄是一条铁律,普普通通一个出租车司机,灾难中家破人亡,还背了条人命,结果却成为英雄,有了执掌他人性命的生杀大权。
不能不佩服李秉宪的演技,他很好地诠释了普通人逐步迷失在权力中的形象。
本来一黑到底的末世风格演得好好的,导演却又塑造了年轻夫妇在人性善与恶之间的挣扎。
女护士一心要拯救外来的孩子,为此一心揭开李秉宪的秘密。
丈夫从开始的普通市民先变成为求生存不择手段打手,最后又在妻子影响下变成心慈手软圣人,结果悲惨的死去。
末世先杀圣母,三体迷一定会高声斥责这对小夫妻,尤其是护士妻子。
但是要违背前半生的价值观还是很难,毕竟人类进化到如今,道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约束,有些人是会为实践信念去死的。
唱衰了韩国电影快一年,就看到了很不错的《混凝土城市》,一流的演员,二流的故事,顶级的电影工业,一部及格以上的商业电影。
希望韩国电影能振作起来。
PS:本片将代表韩国出征奥斯卡,祝它好运。
乌托邦社会的特征是高度的道德标准、公平的社会结构、合理的经济分配以及充足的资源,巨大的灾难发生后,出租车司机金煐卓所带领的皇宫公寓业主所实行的措施就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在内外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资源统一分配,业主报团取暖,上下共渡难关,但具体实施时走到了反乌托邦的土崩瓦解:1、阶层分化: 因为食物和住房等资源短缺, 皇宫公寓业主把外来人员通过暴力赶走,造成被赶走的阶层要么冻饿而死,要么形成反抗的力量,埋下了未来残暴杀戮的隐患。
2、权力集中:金煐卓虽然是大家民主选举出来的,但自己是外来人员的真相让他寝食难安,自己的权力合法性不稳固,所以对掌握真相的女邻居文慧媛实施打压,在真相被揭露时恼羞成怒杀死吹哨人文慧媛。
对内部进行肃反,发现朱慏和在接济外来人时揪出隐藏的蟑螂(外来人),这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打压如出一辙,从而稳固自己的权力,同时对资助人进行公开批斗,利用恐惧的威力让队伍纯洁化。
3、资源掠夺:资源匮乏,对外掠夺是最佳的生存方式,暴力杀死超市占据者,获得枪支,成为维持自己权力的有利工具。
对攻击自己队伍的外来人员逐一击杀,伤敌的同时也伤己,对外埋下复仇的种子,对内形成对自己权力的质疑与暴动。
4、自由压制: 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平的名义下,压制了个人自由和创新,生存下来有很多方法,但皇宫公寓好像只有一条掠夺资源的路径。
5、资源分配:资源平均分配表面看似公平,但这种结果平等的行为没有考虑人性的贪婪与妒忌,而真正把外来人引进来进行杀戮掠夺的正是那个抱怨分配不公平的大哥,平均主义不仅豢养懒汉,更是滋生仇恨的土壤。
靠暴力建立起来的社会终将被暴力反噬,皇宫公寓和金煐卓倒在了更暴力的铁蹄之下,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一个持续的乌托邦社会都没有建立,反而打着乌托邦的旗号,人类建立了无数的反乌托邦的极左和极右社会在不断吞噬着生命。
反观女主朱慏和与金煐卓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她心地善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在资源紧缺下,与人分享资源看似零和游戏、资源越分越少,但不要忽视人的潜能,人也是创造资源的动力来源,分工协作更是人与人创造财富的法宝,在那个极端的灾难环境下,恢复法治,维护正义,分散自治,人越多越有创造力,有会修或制造电台积极向外联络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的,有会种植尽快保留种子进行土地开垦或箱土栽培的,有会饲养猪狗牛羊发展畜牧繁殖的,当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劳动成果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这不就是人类文明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模型嘛?
遗憾看到豆瓣影评这么多说女主是所谓的圣母婊,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强奸犯强奸妇女,都来指责妇女穿衣太少?
而对邪恶的制造者只口不提?
这个社会是需要正义和良知的,滥杀无辜、强权暴力、阶级压迫、隐瞒真相、侵略掠夺、人性摧残、自由压制不是人类文明所倡导的!
这个电影有个续集。
女主和同伴们努力的活着。
努力觅食,总是食不饱腹。
有次饿晕了,被几个歹徒轮了。
也不知道是谁。
后来,为了吃饭,色诱了几个蟑螂。
后来,争抢东西,失手砍死了几个女娃娃。
后来,女主由柔弱变坚强,历经艰辛,翻山越岭,终于来到圣地,就是人称世外桃源的一栋公寓。
从此,女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女主护士的设定让她形成了助人为首,潜意识里遇事就发同情心的观念。
而李秉宪自身经历了社会的毒打,被欺骗得破产后电话里又被妻子辱骂抛弃,所以便形成了用铁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关键时刻甚至诉诸生命,也要保全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这两人从基本上就是冲突的,保全自身必定或多或少忽视他人,帮助他人也会或多或少连累自己。
当女主遭遇“蟑螂驱逐”事件后,两个人的观念就彻底宣战了,李秉宪就彻底成为了她的眼中钉。
这个时候,她心里想的已经不是帮助谁或者大众福利的问题了,只想一心除掉这个观念与自己相左的人而已。
电影最后一幕的对话很有哲学意义,路人问女主:“公寓里的人都是吃人魔吗?
” 女主答:“都是普通人而已。
” 至此能够看出,女主在失去了自己的伴侣后,也有所醒悟,大家不过都是普通人罢了,也正是因为普通人身上的各种缺陷,导致了乌托邦的加速陨落。
所以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圣母,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也许有,但是也绝不存在于认知不全的普通人之列。
行善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是一种遵循自然法、遵循天道规律的行为。
在你对世界、自然与社会的认知都存在问题的时候,行出的善也许反倒成为了恶。
就像孔夫子教训子贡那个故事一样,做好事到底该不该拿回报?
子贡说行善为什么还要求回报,反倒被孔子训你这是在作恶,你子贡家富裕不求回报,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富裕,如果不求回报成为行善的标准必然会导致索求回报的人被舆论所不齿,那不是反而导致了社会上愿意行善的人变少、受惠的人也随之变少吗?
依此来看的话,本片行善(真圣母)的标准或许是根据当下环境而定的。
对于电影里的情况设定,以人类有限的能力,在尽量(注意,是「尽量」,特殊时期另说,毕竟保全自身为动物本能)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能够维持公寓正常运作就是当前最大的善了。
而根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定义,善为德性之一,思考德性的最佳途径是从过度到不及的一条线上找到其中间点;本片的公寓代表着一个微型社会(也可以说是微型国度),内部自我运作失效是不及,高压统治四处征伐掠夺资源又不加强守备被敌人报复毁灭为过度,让公寓得以保存则是中间点。
由此看的话,李秉宪处于过度的一方,而女主处于不及的一方。
女主引起了内斗导致自我运作失效;李秉宪使用过度的驱逐手段竖立了外敌,搜刮资源又引来了外敌入侵,同时又没有作好防备还忽略了内部间谍;所以对于乌托邦的陨落,两人都有责任。
但是过归过,论功的话,李秉宪是远远大于女主的,特别是他英雄主义式的家园捍卫精神。
所以在这条过度与不及的线上,李秉宪是更加靠近了中间点,反倒成为了本片中离真圣母或真善更近的存在。
总结:圣母本身没有毛病,而且绝对是至高的存在形式之一,只是人类很难企及罢了。
问题就出在普通人以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行善,结果反而行了恶。
《了凡四训》里说:行善前先改过,如同苏格拉底那句不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一样。
人还是该专注于自己,提高认知,自我省察,自我修正,做到了这些再去作为,或许不知不觉就真行了圣母之事,这就是古人说的:积阴德。
电影题材和想法是好的,由大灾难之后,人们之间的小社会展露出人性的丑恶。
不仅要问,如果真的到了末日,我们是否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显然是不能。
女主就是一直坚守底线的人,圣母附体,但在灾难面前,这样的人往往都会早死。
但女主有主角光环,自然不会死。
所以她可以一直扮演着圣母,包括结局展露出即使做好的一面也可以共存。
但现实是这样的结局是不存在的,食物短缺,无水无电,无任何生产力,大家都是坐吃山空。
真到了最后一步,谁还能把自己的食物无私的送给别人?!
女主心存正义,但却用错了地方。
她不懂什么是大局观,什么是审时度势。
想赶走代表,也要在他立足未稳的时候这么做,但当代表已经得到民心,这个时候再去揭露代表的身份显然就是不合适的。
代表虽然不是真正居民,但恰好是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并制定了规则,如果没有这些,这些大楼里居民早就自相残杀,食物消耗殆尽了。
最后大楼的居民因为女主的揭露,分成了两派,而早就想抢夺食物的人也趁机杀了进来,造成最后男主死亡,大楼居民一下子跌入地狱。
这一切都是女主造成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去做违背道德的事,只有这样才能适者生存。
大灾难后,人们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还按照文明社会一样,根本就无法生存。
最后,结局那部分在大灾难面前是不存在的
其实算同题材里比较合格的作品了,虽然这种末日程度居然还有这么完整的公寓着实令人奇怪,而且影片忽略了蛮多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但想表达的点大概都表达清楚了。比如末日下的善良与尝试建立的文明都是无用功,现代秩序是包裹在文明下的肉弱强食,本质和末日没区别。只不过因为资源的充足需要靠非暴力的其他形式进行争夺,末日那赤裸的黑暗人性在现代文明被隐藏了起来而已,甚至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和角落都没有隐藏。有人把它和韩国房地产联系在一起,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关联。
飞机上看的。只有设定,然后就没有了。。。
第4215-现在城里人已经不会种地搞水利,也不懂集体劳动,只有不断夺取,直到死亡。而且韩国太小了,一方有难,无人支援。发现男二朴叙俊长得跟《想见你》男二施柏宇很像啊,特别是片里留这个发型。
看到一半太投入以至于看不下去,缓了会儿。末世的残酷过于恐怖,人性的恶与善,恰恰调了个个儿。生存为第一,秩序要重建,重要的是凝聚力、团结和信任,这时,再拿之前的法律和道德来约束,就太白莲花了。真是一个很好的寓言故事,讽刺意味浓厚,可以有各种解读。李秉宪太稳了。
可以比4星再高一点……这类电影,姑且归类为“救生艇”故事,主题是人类处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封闭环境下需要面对的生存挑战。看过和知道的都不少,类型其实……很相似。但这个围绕着一栋震后余生的公寓展开的剧情,套路中尚有新意以及可看性,并且尽力设置了一些两难的境况,在全员非无辜和非理性的思路下,奔向了思想深度和奖项的目标。剧情太难为皇宫大楼的居民了,显得结尾颇有温度……就酱,归根结底是编的。
很直白的社会寓言,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灾难造成了一个不得不为了生存各自为战的世界,丧失秩序和道德底线之后,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些东西影片都没有给出答案。比较有趣的是李秉宪演的这个人物,带着杀戮原罪和救世光环,逐渐进入了独裁者的角色。
这末世寓言连行尸走肉的一半都不到啊
圣母不死负n星,一星是因为最低只能一星。纯恶心。浪费两小时。
是利维坦,是在恶劣条件下草草展露猿代码的利维坦沙盘推演,不是乌托邦,缺乏建设性。加一星给朴持厚,末日的慰藉来自她澄澈的双眸。
本来很期待的电影,看完差点气到睡不着……导演是想表达什么呢,即便到世界末日也要保持过分没必要的怜悯心?平等的对每一个女性角色进行抹黑,朴宝英这个角色真的让观众生气。朴叙俊全篇大冤种,一边每天冒着危险在外寻找物资,一边面对妻子道德上的谴责,一边还要为妻子的行为买单,实惨
还是那个问题:商业片不需要逻辑。但这部感觉套路更明显了,即便李秉宪演技真的……明明电影了无生趣,也能让他演出七分动情。
《混凝土乌托邦》末世人性大考验
多一星给李秉宪。做最轻松的的工作,享受最好的物质待遇,惹最大的麻烦,有事跑最快的路,站最好的道德点,还不需要承担自己造成的恶果的责任。末世先杀圣母!最后的结局,这么惬意的日子,没看到生产种田,物资是哪里来的呢?肯定是其他的圣母送给他们的。
灾难后重建文明体系的母题,类似于蝇王的人性寓言。但故事发展到一半变得有些混乱,后段才开始又好看起来。李秉宪的表演基本上是全场MVP。
如果没有李秉宪,估计没几个人想看,剧情真的很一般,女主是最大败笔。灾难面前,活着才是王道。
★★★☆ 表面是末日災難,裡子是政治諷刺,看似是反烏托邦,實則是科幻版的《末代獨裁》,李秉憲=Forest Whitaker,朴俊敘+朴寶英=James McAvoy,兩種不同政治立場從聯合到對立,大框架上其實編排得頗具野心,只是落到細處便顯得格局有限了,對於人性的描寫也多少有些形而上,後半段諷刺逐漸被可笑取代了。李秉憲的表演愈發穩健了,即便是爆發戲也沒有過火,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部電影的表演分,也算是維持住了電影的現實色彩。朴寶英的角色,既得利益又道德審判,不討喜到了一定程度了,或許是因為還承載了愛情戲份,才沒有和朴俊敘的角色合併,不然其實合併更好,後者的迷茫與掙扎也可以更加鮮明和立體一些。
最后一个镜头有点意思,真正的奇观
抽空背景的寓言故事,更多是一次人性的探讨。其实核心跟很多末世片或者僵尸片类似,极端背景下,诞生新的秩序,并会得出很多让人深思的观点。但这样的故事,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很正向的解决上面,要给人希望,并去证明,人为什么是人,以及,人,还是要当个人。
又是一个霍布斯问题的演绎,只是情境选得太大,没太多说服力。女主角着力不够,或者也可以说着墨太狠,让角色游离在情境之外,而社达对这种形象又理解不能。最好的两处设定,一个是李秉宪的身份给了落地化最好的空间去改编;一个是那个大会,果然最好的艺术只能来源于现实。
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