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寻常的故事都有一种吸引人的特别魔力,就如同《人生密密缝》(又译《当他们认真编织时》),起初是打着LGBT的名义吸引具有最原始窥探欲望的观众,今天看完之后却发现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社会问题电影,更多的是日本特有的日常哲理片,用长短哲理金句和平淡无奇的镜头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轮回故事。
单亲女孩小友的妈妈离经叛道,神经质式离家出走,和男人出门鬼混,留下小友自己靠便利店充饥。
当妈妈又一次出走时,小友找到了在书店做收银员的舅舅政男,政男在把小友带回家的路上告诉他与一位“有点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姐姐”在一起,小友到家后发现这位“姐姐”伦子原来是位变性人。
举止优雅,内心细腻,精于顾人的伦子把小友照顾得异常服帖,小友也和舅舅政男、伦子相处得极为和谐,直到小友的妈妈再一次闯入他们的生活……故事基本延续了日式常有的家庭、便利店、医院几个固有的场景,最多的是在家对话和吃饭的场景,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变性人与社会中各种不协调的问题时,这部电影其实把特有群体的这群人放在了真空的社会状态,减弱甚至忽略了社会对LGBT人群的各种不容忍,导演想要探讨的其实是更深层的的意义,即:如何平缓地度过这烦恼的一生。
导演用这部电影的名字回答了我们这个终极问题,当他们编织时。
伦子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无论怎样,都不要那么做,沉下心来,等怒火消失。
只要做起这个(编织),我内心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
在这里,编织不在是所谓单纯地编织活动本身,编织已经作为一种隐喻符号,象征着如水流淌的情绪,象征着与社会和解的无意义的重复劳作,更象征着当与世界不和时,内心的一种修行。
至于伦子本身而言,编织蕴含修行的108根男根套即是与过去和解,开始真正身份的转变;小友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编织,是恶语中伤伦子之后的内疚和惭愧;政男开始加入编织队伍,是在包容伦子的不完美,是在替伦子一块修行赎罪;政男妈妈的编织,是自欺欺人的成全,也是自我安慰……其实编织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并没有任何意义,最大的意义便在于用这种重复无意义的劳作求得内心的反思和修行,每个人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都应该拿起这堆“毛线”,一针一针,密密缝缝,所有与世界不解的矛盾都在这一针一线中舒缓平和。
几个感动细节:1、每个堕落的人都值得被原谅:当小友问妈妈为什么不早点来接她时,妈妈一脸自责与困惑,自言自语到:“我也不知道啊,突然就变得束手无策,有时候我也没办法。
”突然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都值得被谅解。
2、每对相爱的人都值得祝福:政男在带小友回家的路上,谈到自己现在共处的伦子时,说到:“现在有个人和我在一起,是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但她有点和别人不一样。
”3、最后的神来之笔:当小友打算跟妈妈一起,回到自己家打开伦子送她的礼物,我本以为是一套编织用的针和毛线,没想到是对编织好的乳房,这对乳房是母爱的象征,是对伦子身份最完美的肯定。
人的偏见和价值观终究是社会和这个世界塑造的。
人本身是没有定性的纯。
而后天如何才能自洽,如何才能瓦解偏见,如何才能立身与世界当中,特别是当有所谓的“异于常人”的个人痕迹时?
对大多数人正在经历这些迷惑的人来说,这是一段挣扎,痛苦,而大多数时候无解的沉默。
但是幸运的人,比如小友,比如凛子,她们的后天拥有了充盈着无限接纳、关怀、理解、真挚的爱的这样的一个“母亲”的角色去消融她们的痛,去重新建立他们对自己的信念,帮助她们自洽,也帮助她们看清了这个世界。
而最初的小友,小友的男孩朋友、和小友的母亲,却是不幸的代表。
她们的人生中缺失的温柔、理解、自洽能力,都是从各自母亲那里缺失的。
凛子的母亲,一个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力量和母性力量的代表,她勇敢,坚毅,充满了信心,关爱,理解,和热诚,而这些特质都完完整整地降落到了凛子的身上,也让她内里坚实。
是乳房的力量,乳房代表着母性,也代表着性。
我第一下对凛子的生出可爱和沦陷的想法的时候是她初见小友在铺床的时候悄悄挪过去说你要不要摸一下我的胸,有E cup哦,那里。
太太太太可爱了太纯了,不是泛义上的可爱,而是一种她个人格里带有的对自我认知的坚定和对世界的敞开。
在这里反而是作为孩子的小友才11岁就因为周遭环境给她灌输的对于变性人的排他性和歧视的一些潜藏的影响而令她犹豫和排斥了。
最后凛子送给小友一对乳房,是她内里力量和关爱的化身,是消融了小友对世界偏见的化身,也是凛子的母亲传递下来的力量。
这个符号设计,太有意思了。
说到符号设计,还有他们三个缝纫的108个毛线编织的男根。
凛子说烧毁他们,是为了烧掉108种烦恼,这也是她自己在成长中忍受和自我消解每一次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的具现化体现。
燃烧编织物,是她与过去作为男性的自己最后的告别,也是一次爽快的泄愤,每一团火的燃烧都是在诉说她用平静和容忍所消解的恶意。
小友说她“太了不起了”。
我也这么觉得,成为现在的凛子的过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个不容易,凭借努力和幸运达成的大圆满的了不起。
凛子可以遇到毫无偏见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小川,可以拥有这样一个母亲,都是她最终能自洽甚至给予别人温柔的根本原因。
她是值得被羡慕的,而我最后只是想朝世界呐喊,或者在心底默默祈祷,愿这个世界多一些这样温柔又坚毅的力量,这样的传递式的力量,来瓦解所有的不公,伤痛,和偏见。
看完预告,第一个感触就是,生田斗真的戏路又宽了,文学经典演过之后又演刑警和杀人狂,如今已经可以演反串了,很好,的确是杰尼斯事务所最特别的一个。
但真正有意思的还是剧情,它讲小女孩小真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离家出走,只好来到自己的叔叔牧男家生活,在电梯里遇到的叔叔牧男已经让她觉得生疏,但是,更让女孩惊奇的还在于叔叔的恋人伦子。
伦子32岁,是个户籍上虽是男人但已经做完变性手术的“女人”。
在小真吃惊之余,却发现了伦子性格中的很多闪光。
虽然有些别扭,但三个人开始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在国内电影还不能表现同性恋的时代,人家已经开始关注变性人了。
影片中的伦子非常温柔可爱,会全心全意给上学的小真做爱心便当,每天早起给小真梳头发,仿佛替代了小真的母亲。
但伦子却因厌恶自己的原生性别而被歧视、被误解,就连小真同学的父母都不允许同学和小真一起玩,所以伦子就只好寄情于编织,以求能在全神贯注的手工中忘记生活的苦恼,寻找到生命的安宁。
虽然,导演本人的电影往往多从女性角度的“治愈”出发,但这部影片的主题导演却一直强调:“绝不是治愈,或者是没有一星半点的温情。
”但看到伦子做的这些五彩斑斓的毛线娃娃,导演你说这不是治愈系,你隐藏什么!
搞siao。
导演有意将伦子与小真母亲做对比,小真母亲放弃抚养权,离家出走,伦子却承担起了抚养小真的责任。
波伏娃说,人的性别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难以改变的第二性征,而社会性别则是生存环境赋予他(她)的性别角色,相比起小真母亲来说,倒是伦子更称职地完成了日本社会中女性那种“守护”的角色呢。
幸而这个影片看上去比较光明,虽然有点忧伤,但还是蛮“小确幸”的,它虽然展示了边缘人被排挤的无奈,但却没有给生活一片乌泱泱的黑暗,小真问牧男,为什么要和变性人伦子在一起时,牧男说:“喜欢上伦子那样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别的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在文艺中,爱情有时是个脆弱的东西,阶级、家仇都能成为她的死敌,但她一旦强大起来,可以摧毁生命、跨越性别。
所以,我们作为观影者,最后的优雅就是在看这部讲“变性人”的电影时,不要带着鄙夷或是偷窥的心理。
世间如此荒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正常”,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人生密密缝🍅 人真的真的好多啊,几乎满场,不过有迟到的,和同学去的早,结果居然在排队等进场?
在toma出场的那一刻一片欢呼 然后一个镜头叫一次,后面有个不是茄担的人还问,这个人是不是很有名。
里面一个男孩暗恋的是“大野学长”然后下面一片笑声,A团担真的好多,终于掌握技能“看包辨迷妹” 中间响了一次手机铃,同学说是亚麻p的歌正大光明地开黄腔,tomo,我很看好你,长大以后一定更厉害,有点喜欢柿原凛香小朋友!
被rinko小姐姐的温柔击沉,希望toma以后多接这种不会加褶子的电影在结束 生田斗真 四个字出来的时候一片掌声,真的超级想哭,感动到飞起内容的表面是lgbt但是以这个为浅层其实探讨的是更深层次的内容。
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这本来就是人为规定的,是主观的,那为什么说rinko就是“不正常”的怪人?
rinko在故事里面反复提及说,“为什么上天要这样惩罚我?
我明明是一个女孩,为什么拥有的却是男孩的身体,我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受这样的苦”那个时候真的很心疼。
然后用了四位不同的母亲,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形式的爱,来做对比。
从教育方式和结果来看,着实有优劣之分。
甚至剧本塑造的tomo的妈妈的形象是一位不负责到让我觉得她不在乎自己女儿的人。
可是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tomo的妈妈(没想到米姆拉演的居然是tomo的妈妈,)是一位“分不清爱的人的重要性的人”不过说实话。
我还是非常认同她的一个观点“我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
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死板的妈妈,她接受不了本来是“正常”的而且是确定的事实(儿子是g)即便在儿子试图自杀被救回来后任然说他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可是,这个男孩同rinko一样有什么错呢?
但是我依旧不能说男孩的妈妈是一个不爱孩子的妈妈,只能说她是一个想掌控儿子人生的妈妈。
牧男(健太)和惠香美?
(tomo的妈妈)的妈妈是一个不懂得适度爱的妈妈,她太过的掌控欲使得两个孩子在长大以后飞也似的逃离她。
rinko的妈妈是一个很能理解而且信任孩子的妈妈,其实还有一位“母亲”—rinko她是一位非常非常好的妈妈,虽然好也是因为坏而衬托出来的突然想到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都要经过检验,唯独做父母这件事不要”电影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那么好的结局这其实是我在623看的电影,然而repo现在才写完,汗
一部“跨性别”电影,跨性别者在中国据说有400万之多,在国外可能更多些。
跨性别的人在正常人看来是很难接受的,但“存在既是合理”,社会中存在这样的群体,那么做为多元性的人类就应该接受他们。
所谓的歧视和偏见,只是部分人类的狭隘心理作怪吧。
社会的自由度事实上是和包容/宽容相对的,自由度越大的社会越是包容,受限制的社会包容度很低。
电影充满了温情,符合导演“荻上直子”的一贯风格。
这是我看她的第三部电影。
在某个瞬间,你有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是谁呢?
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呢?
你知道“LGBT”代表的含义吗?
不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谓LGBT群体吧!
“LGBT”第一次于1988年在美国出现。
19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
性少数群体在国际上也被称为“LGBTQIA+”,是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Transgender)、酷儿(Queer)、间性人(Intersex)、无性恋(Asexual)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简称“LGBT”。
电影《人生密密缝》中的伦子便是跨性别者,虽身为男儿身,却心系女孩心。
处于青春期时,内心对女性身份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她向妈妈倾诉也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胸部。
妈妈没有责怪和嫌弃她,反而温柔地安慰她。
送她女孩穿的内衣,并亲手将做好的海绵球放入内衣里,伦子开心的无以言表。
伦子是幸运的,拥有一个如此开明和包容的妈妈,用她所能在保护着她的孩子。
和伦子妈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片中侄女友子的同班同学小海的妈妈。
小海对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大野君抱有好感,对于自己的这种喜欢,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当妈妈发现小海的秘密,她撕碎了小海写下的那些记录着喜欢的纸条,同时撕碎的还有小海内心的一点点希望。
他选择吃药来了结自己的生命,幸而妈妈发现及时,才索性并无大碍。
在小海妈妈的传统观念里,小海的这种喜欢是不正常的,是有违人伦常理的,是不被世俗所接受和认可的。
片中两位妈妈对待性取向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所谓性取向,没有任何人可以以自己狭隘的标准来衡量正确与否。
世俗的偏见、世人的旁观本就让处于这个圈层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你不经意的善良与温暖,带给别人的也许就是夹缝中的那一抹光亮。
友子与妈妈相依为命,而妈妈却时常不着家,甚至不知所踪。
片中有一幕,友子太思念妈妈,错把恍惚中的身影认成妈妈的喜悦转而一场空的失落本不该是由她这个年纪独自承受的。
谁也不是生来就成为父母,都是在成为父母的这条道路上不断修正与成长。
但是,当你选择孕育一个生命的同时,思考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你的必修课,也更是你的责任所在。
在片中,我们能听到贯穿三代人的一首童谣。
在各自角色的哼唱中,安静祥和,生命律动的美好大抵如此了吧。
爱是可以在无声中延续的。
小到一首童谣的传承,大到品格价值观的影响。
人终究是感性动物,不可能脱离于家庭关系而独活于世上。
这大概也是家之所以存在的真正意义吧!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愤懑、委屈与不甘,找到一个合适的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比自怨自艾惶惶度日要有效的多。
就像伦子一样,将所有的烦恼缝进毛线球里,等到织满108个,再将所有的毛线球一把火烧成灰烬,那些人生的苦痛也在火焰中随之而去。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苦难本身,也许仅仅只是少了直面它的勇气罢了。
我们都渴望成为自由而不被束缚的人。
成长的自由空间,独立的人格空间,在享受自由的快感时,也要学会去接受自由背后需要承受的代价。
人生密密缝,这一生,我们面临的抉择、挫折与磨难在不断试探着我们的底限,面前等待的是惊喜亦或惊吓,谁也猜不到。
但不管是什么,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去把握,去治愈,只因为你无可取代!
《人生密密缝》内容、主题不赘述。
分析一些有韵味的场景。
一、季节与友子的心境1.妈妈离家出走后,友子来到住所附近的桥上。
远景,春寒料峭。
河两岸树木依旧枯枝,还未结苞;桥下的河水好似刚刚解冻,潺潺流动。
暗合友子无助但习以为常的心境,也预示了接下去展开了新的生活。
2.友子和舅舅、伦子去赏樱。
远景,初春。
樱花盛开,绚烂如霞。
三人的关系融洽、心情愉悦。
3.友子遭到同学嘲弄后,又来到住所附近的桥上。
远景、仲春。
樱树已有绿叶生发,樱花飘零。
友子情绪低落,烦闷无人诉说。
人遇到挫折、不幸时,尤其孩童,最希望获得抚慰的还是亲子关系吧,所以才出现友子误以为妈妈回来的镜头。
二、友子吃饭团的镜头1.第一次拍摄友子吃饭团的镜头,友子背对镜头,镜头缓慢推近。
看不到友子表情,但通过她拿起饭团,撕掉包装纸、揉搓包装纸、扔掉包装纸一系列的动作,及估计是导演特意放大撕包装纸、揉搓包装纸、牙齿咬嚼海苔的刺耳音效。
暗示了友子心情压抑,及对饭团的厌恶。
2.第二次牌是友子吃便利店饭团的镜头。
中景缓慢推近景,友子正面。
友子拿着饭团先是好像愣住,看着手中的饭团思忖良久,放佛在努力克服对饭团的生理厌恶,最后决定再次尝试吃掉它。
但失败了,她忍不住吐了出来。
就好像她以前将对妈妈所有的不满都默默吞食了,但经过与舅舅与伦子的相处、交流,她已不想再压抑自己。
三、沿袭了日剧、日影的风格,影片怎会缺少抚慰人心的食物。
拍摄食物,构图相似,对角线。
从开始的单调冰冷(饭团)到精致可爱(炸鸡、便当)再到丰富温暖(火锅)
四、色彩的运用1.红色:友子妈妈离家出走,她只好到书店找舅舅投靠。
镜头中友子旁边出现了醒目的红色防火警示,这大概也是对友子心理状态的描述,妈妈又一次离家出走,她幼小的心灵已快到达崩溃的边缘。
2.黄色:伦子第一次给友子做的便当,放置桌上,旁边出现了一个黄色的水壶;之后友子带着便当来到户外石凳坐下,准备食用,凳子上有水壶;伦子回到家中,发现桌上未吃完的便当,水壶在旁。
黄色有预警的作用,预示有危机出现。
果然友子吃完便当拉肚子了。
(此场景的光线也很平淡。
)
3.粉色:还是小男孩都伦子上体育课后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回家躲进自己的房间。
导演切换不同机位、时间让我们看到他房间的环境及物品。
最明显的是他的用品很多都是粉色系,粉色的耳机、粉色的日记本、粉色的靠垫、粉色的置物筐、粉色的梳子、粉色的镜子、粉色的剪刀、粉色的首饰、粉色的毛毯、妈妈粉色的衬衣、粉色的裤子、粉色的枕头、粉色系的床罩。
导演多次反复强调粉色的存在,表明男孩性别认同的问题已经很明显,每日为他打扫清洁的妈妈并非不知晓,只是妈妈不愿主动戳破,而是耐心等待孩子敞开心扉倾诉。
好温柔的妈妈!
五、阶梯1.第一次出现阶梯,小海坐在友子住所门外的阶梯上等待她回家,但友子对待小海蒂态度很凶,此时友子还不知晓妈妈离家出走。
机位在阶梯下方向上拍摄,阶梯被光线照射,在小海旁边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类似于十字架的影子,很不祥。
小海热切希望与友子一起玩耍,从简单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他们之前应该是好朋友,经常一起玩。
或许是同学发现小海的性取向后孤立他,友子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另类才疏远了他。
2.第二次出现阶梯,小海似乎没有计较友子上一次回绝他的态度,又在阶梯外等候友子从住所出来。
小海邀请友子一起玩游戏,友子依然回绝,而且比第一次更决绝。
小海情急之中,脱口而出友子妈妈离家出走的事实,更加触动了友子心事,愤然而去。
机位依然是从阶梯下方向上拍摄,光线不如第一次出现充足,但依然可以看见阶梯上方还是有个类似十字架的影子。
3.第三次出现阶梯,友子因为同学知道了她有一个变性的家人而受到嘲弄,她误以为是小海散播,愤而斥责小海。
友子受不了同学异样的眼光,逃出来学校。
友子来到小桥,误以为看到了妈妈,跑过阶梯去追寻。
机位由阶梯上方向下拍摄,阶梯右边出现了墓地,不详征兆已经很明显。
(其实第一次看影片,由于注意力都在奔跑的友子身上,并有注意到右边占三分之一画面的环境)
4.第四次出现阶梯,友子与舅舅、伦子、甚至伦子的妈妈、妈妈的男友都相处的越来越融洽,她也开始编织,这让她转变了心态,打开了防备的心灵。
再一次看到坐在阶梯上的小海,主动问他要不要一起玩游戏。
但此时坟墓已经占据了二分之一画面,似乎死亡越来越近了。
没过多久小海就自杀了。
六、小毛巾1.深夜友子躺在被窝中无法入睡,等待妈妈归来。
她手中紧握着一条小毛巾。
这可能是她小时候喝奶时使用过的,留有妈妈的味道。
嗅觉器官是人类最早形成的器官,与大脑的负责记忆的区域联系紧密,因此气味是最能触发回忆的。
2.留宿舅舅家的第二天清晨,友子从熟睡中醒来,手中依旧紧紧握着小毛巾。
3.友子吃了便利店饭团,恶心得吐了。
甚至晚上做噩梦,梦到妈妈哄她吃饭团。
惊醒后她求生般的吸着小毛巾的味道,似乎想要确认什么。
伦子将友子搂在怀中安抚,她也没有松开小毛巾。
4.社工拜访舅舅家后,友子意识到自己对伦子产生依赖,她不想离开。
晚上躺在床铺,友子翻身,松开了手中紧握的小毛巾,去触摸伦子的乳房,画面形似圣母圣婴像。
此时,友子与伦子已产生了亲情纽带。
5.友子妈妈回来了,友子最后一晚留宿舅舅家,她与伦子都难以入眠。
友子虽然还是手握着小毛巾,但当伦子不舍她的离开,难过的哭泣,友子立刻松开了小毛巾,钻进伦子被窝安慰她。
6.友子离开舅舅家后,伦子环顾家中,发现了友子遗留下的小毛巾,拾起嗅闻。
此时小毛巾成为了新记忆、新关系的承载物。
很喜欢这部电影心平气和的“平常化叙述”,细腻温柔又清晰明了;这是对🏳️🌈最真的理解和最大的尊重。
“好难啊!
”凛子一个人躺在两岸长满樱花树的田梗上,阳光轻浅,初春乍暖还寒。
凛子把手张开,阳光像风,渗过还没有糊纸的风筝架子,掉进瞳孔的泉眼里。
那双手,骨架巨硕,指节诘屈。
“好不甘心啊!
”世界上好多事情,无论多么努力,都不一定得到呢。
人生密密缝 (2017)8.52017 / 日本 / 剧情 同性 家庭 / 荻上直子 / 生田斗真 桐谷健太小友抱着妈妈的旧衣服痛哭,那么可爱、懂事的小女孩,却得不到妈妈的爱。
垃圾桶里塞满了便利店包饭的便当纸,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可小友能抓住的,只有手里脏兮兮的小毛巾。
上面有很久很久以前,妈妈身上的乳香。
“你妈妈搞不清楚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有的人就是这样呢。
”小友舅舅宽慰着她,背景一转,那么温和、内敛的男人,也难免在医院暴怒吼叫。
整个社会在背后指指点点,"你看,那个怪人!
"还好舅舅有温暖的肚围保护,外面再怎么风大雨急,也不会着凉。
温柔的凛子在鱼塘前织毛衣,外婆的意识忽明忽暗,“你那双手好大啊!
”。
外婆要过毛衣针,边织边说着丈夫出轨离家后,自己如何满怀怨气编织,小女儿如何厌恶针织品,如何接到丈夫的死亡通知,如何把所有针织品堆满丈夫的棺材随之下葬。
“让这堆怨念永远围绕着他吧”,可怨念何尝不是因为还有爱残留?
“好难啊!
”人生苦,求不得,怨憎会,爱离别。
“好不甘心啊!
”不甘心,小海把药片排成可爱的鱼,一颗一颗吃掉。
不甘心,凛子把烦恼织进108个毛线套里,一把火烧掉。
不甘心,凛子的妈妈在饭桌上刺啦啦地问,“胸部长了吗?
” 好不甘心啊!
可再怎么努力,很多事情都没法改变呀。
出轨的丈夫不会再爱了,离家的儿女不会再回来。
小海的妈妈大概不会变得更宽容,凛子面对的社会很难变得更温柔,凛子妈妈还是要面对给了儿子错误的身体这个事实…… 而小友呢?
小友还是要回到空无一人的家,和心不在焉爱无能的妈妈继续生活。
怨念和爱啊,纠缠不清。
离别总是难免的,情却再怎么也放不下。
“好难啊!
”,左边一针,“不甘心啊!
”,右边一针:“人生”的织物,还是要笑着走下去。
日剧实在太温柔了:世道艰难,坚持下去吧。
伦子努力的想做一名母亲,一名妻子一个女人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女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去除掉的身为女性的原罪在这部片子里被母爱的另一个角度碾的稀碎这世上的悲欢从来都不相通,我们轻易得到的东西,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而言,是一辈子的痛,从心理到生理原来伦子对小友的母爱可以不因有牺牲而如此动容,就是爱的感觉本身,单纯到令人心悸。
原来伦子母亲的母爱可以如此包容接纳,爱孩子原原本本的样子。
这是我看过的对母爱最优秀的诠释了~没有愧疚孝顺牺牲奉献,没有癫狂痴离久病缠身,没有道德绑架,没有家国大爱,没有人情负债,没有压力,没有乱七八糟!
就是爱而已,母爱就是爱的一种,单纯却深重的情感。
干净纯粹到令人发指~
从内容上看的话,《人生》算一部很「满」的电影。
有跨性别的伦子、因为取向自我挣扎的小男孩,也有惺惺作态的邻居、毫无担当的母亲,甚至浅浅地涉及到了校园冷暴力。
其实算一个略压抑的故事,讲起来却悲而不哀,有的只是樱花和便当,人物们因为编织和拥抱闪着柔和的光。
片名直译是《当他们认真编织的时候》,主人公伦子的编织贯穿了整部影片,她在最后变更性别记录前,用毛线织起了108个丁丁在海边燃起,火星从烧着的架子上升腾而起,飘荡转熄,充满了难以言说的仪式感,像告慰又像无声告别。
日本的各种作品里时常看到社祭的影子,人们在夏夜穿起浴衣,跳舞高歌,燃起烟火。
评论里都说影片温柔,大多是讲无论是伦子的母亲还是爱人政男,都把她护地紧紧的,母亲在第一次见到Moto时也习惯性地炸起全身的毛,来警告她不要伤害伦子,有些像那句“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是只希望她能以自己想要的姿态生活。
友邻短评里有人说“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性别」像阶级、国籍等差异一样成为个人可自主选择的自我标签 。
”选择从来都是奢侈的,对少数群体尤是。
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说自己从来都没得选又似乎实在任性了些。
---再说一点Moto母亲。
所以像片中的她,以及《无人知晓》里You饰演的惠子,这些母亲对孩子究竟是否尚怀有感情呢,许是有过的,但也在生活的麻木与难堪里消磨殆尽了,所以才连舍弃都可以这么轻易。
她们不喜欢孩子,可能也谈不上喜欢自己。
看似总在爱情里自我燃烧着、追逐着,为某个男人抛掉一切,而对小孩子来说,意识到“自己也在可抛弃之列”的过程着实残酷。
片尾Moto哭喊着质问母亲长久以来的失责,母亲吼“我也想啊”,自辩因为不曾得到过关爱就不懂得如何去陪伴和给予。
道理是认的,也相信她真心且诚挚,但并不影响观众反感和抵触。
想到一句别处的话,情境未必合适,但情感大抵是一样的。
“你看这个人,嘴上说喜欢我,又让我这么难过。
”
就像一个轻柔地飘行于地狱之上的天堂岛。轻轻地、不经意地、有时还欢快地描述痛苦和悲伤。子役演得好。最后的礼物让人又想哭又想笑😂
姐弟俩都没钱家里的每件东西却那么精致!!!日本真是从外到内都整洁精致。
如慕如诉,如你如我。所有难以与人言的温柔缱绻都藏在毛茸茸的线团里了。
女导演平静细腻波澜不惊的叙事风格,斗真的演绎给我惊喜,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女子力连我这个女人都甘拜下风!他演着演着让我忘记他是生田斗真了,而是rinko,一个曾经男儿身后来追随真实的自己而变性的温柔女性。这世上会有不同颜色的烟火,他们并不是怪人或者变态,心中的爱与温柔和常人没有任何不同
日式鸡汤,太过轻巧了些。
太违和辣眼睛……片子出了内容外,其他并不优秀啊……
又是为某一群体发声的电影 剧情有点老套
额…虽然是关于变形人的温情主题还不错……但拍得略无聊…每条线都很生硬……舅舅和凛子的感情线毫无火花…如果设定是妈妈不回来了也许更精彩?
大胆都大胆在设定上了,却难逃刻意,所谓的大胆也只是相对的;甜腻过头,鸡汤有毒。
荻上直子的鸡汤还是透着编造之气。好在这样的LGBT家庭太可爱了,三人间的互动很有趣。用细节刻画情感是荻上直子的强项,几个诙谐的小段落、小桥段,都让人忍不住笑粗僧来,把这个题材的一些难堪、敏感之处都化解了。比如,怎么跟一个尚未发育的小女孩解说变性的细节,男女生殖器之类性启蒙教育的细节。
日本影视作品近年来讨论多形态社会家庭的作品很多,荻上直子也大胆触及变性人题材。从儿童视角出发,引导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认同。但是缺点是过于刻意,失了几分自然。
打开一部不知道名字的电影,沉浸入夜色里。这部电影中的女性意味尤其耐人寻味。小友三代,伦子和母亲,以及同学母亲……性格各异,但在爱中成长的人,爱的情绪将延续~这是电影最温柔的地方。同时,电影中的“生殖”意象深刻,108根祭品,临别的乳房,是作者对性的困惑,也是实体化的宣泄……
男主マキオ,字幕组没有译成牧尾、万喜夫、真树夫或者麻椒,而是译成了牧生,这就不得不让我时常感到自己正在观赏一部《乡村爱情》的番外了。(上次是看到《太阳的季节》里的英子。)
希望韩国导演和印度导演都能跟荻上直子好好学一学如何节制地煽情
连矛盾的爆发都拍的这么温柔 全片最喜欢伦子的妈妈 很伟大
也想捡个半大的娃养着。女娃!(资料馆1厅)
确实不是一个治愈的故事,也没有一个电影式的归宿,经由人物关系链编织了一个美好的童话后,所有人都回到原来的世界,恶意依旧存在,善良也未必会拥有幸福结局,男孩是伦子真实世界的折射,世间的108种烦恼从来不会因为被烧掉而消失不见。
10分的題材,被拍成只剩下6分,雖然表演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劇本和導演,形而上取代了對角色內心的挖掘,整部影片變成了一鍋營養過剩的雞湯,只有世界觀而沒有方法論,對不起哦,即便我營養不良我也反雞湯。#SIFF2017#
朴实中埋藏人生的欢乐与愁苦,弱点就是对凛子的描写还是不够,角度更偏向于友子的视角。鸡鸡满天飞好评啊! 7.4
今日起,逼着自己稍微写点简评。。。不然看完全忘了。想起吴镇宇那段,细节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