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片,90%以上的时间让你心情压抑,胸腔发闷,一幕幕黑幕后面是更血腥更黑暗的黑幕,但你不忍离开屏幕半步,你期待有个阳光点的结局,可是结局无法满足你美好善良的愿望,因为这就是现实,冷酷的现实。
看完这样一部电影,我是应该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巴西这样一个比毒犯更黑暗的是警察的社会里呢,还是我应该遗憾至少那里的政府还允许拍出这样的一部影片并上映,还提供了大量的警服,装备作为帮助完成这部电影。
哎...我等小民,苟营世上,平安是福...呵呵,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颅中之刃...插在体制之内,挖去毒瘤...
从未有一部电影能将权利腐败的整条利益链如此立体地展示出来。
州长和议员通过媒体轻松地操控着民意,以赢得选举;自卫队长通过国家机器通吃黑白两道,压迫最底层的贫民,剥削中产阶级;而最底层的贫民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只能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则,与其他的社会底层厮杀,以获得生存的权利;即便你是这个腐败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获得者,也不过只是个零件,一旦你的食物链上层觉得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的利益,你也会遭到无情的消灭,而很快会有另外一个零件取代你。
这是一个庞大且固若金汤的腐败体系,它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无论你对这条利益链的任何一层发动进攻,都不足以摧毁整个体系,因此,想通过改良改变现状是不实际的,必须通过改革整个社会制度才能消灭腐败。
巴西是一个如此腐败且充斥了犯罪的国家,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国家都能拍出一部揭露自身问题的伟大的电影,如果一个国家连这样的电影都无法容忍,我很难想象它的腐败有多深
很久没看到电影开头“本片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么一句话了,心中还暗讽导演,在年头谁还会跟电影较真呢。
但看完以后,你会发现,已经在不由自主还一发不可收拾地较真了。
本片的故事线索很有意思:贫民窟里水生火热的老百姓为致富,组成暴力帮派,以丛林法则作为生存之道,贩毒牟利,于是自然就成了正义的特警们的食饵;在特警与帮派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毒贩们最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得到制裁。
然而似乎丛林法则并不仅是为毒贩所信仰,在特警的“正义”或是“敌我判断”下,毒贩最终在监狱受到“扑杀”,暴力遭到了更为专业、强势的暴力制裁;奇妙的是,在这场名为“正义”的生死角逐当中,地方治安警察以及背后的权力者重新掌握回地盘,准确的说,拿到了土地,建立起"行政"垄断为这个新的“团体”提供了骄奢淫逸、追逐更大权力的资本,并成为这场反毒战争最大的受益者。
本片的男主角了解毒贩与警察的利益链条,甚至盘算好了自己的小剧本,却全然没有预料到发生了这样的峰回路转。
可以说这是本片剧情最妙的地方,是在合法组织面前,就连穷凶极恶的帮派和毒贩们也不过是随手处理便鸡飞狗跳的小角色。
如果说劳动人民们从来就不缺敛财的智慧,我相信片中这帮垄断者们也毫不逊色,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收个保护费算什么,电视、网络、哪怕是生火做饭可都得由这帮“合法组织”说了算。
所以我们的英雄和精英们对不公和残暴的反抗就是本片后半部分所弘扬的主题,最后不失时机的还宣扬了一把公正、民主、法治的现代制度精神,让法治信仰者们着实激动了一把。
可问题是,如果像本片旁白说的那样,事件的链条起始于男主角一次不成功的监狱镇压指挥的话,那似乎就是在说连锁反应源于一次偶然的意外。
导演从一开始便给观众们抛出这么一个“要不是发生这么一档子事,就不会那啥啥啥”命题,细腻描述了一系列厮杀事件和强权面前男主角的各种无奈。
故事在因果关系中一个一个地展开,其中有毒贩在人权主义字样上喷溅的血迹、有政客的狡猾和可憎、有警察头子的凶狠和残暴、有说客的煽动和愚弄,导演成功的演绎了这个命题,“要是没这档子事,它们就都不会出现了”,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么一个“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故事。
导演和编剧用镜头传达的东西远大于这个剧本所承载的1个多小时的故事。
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恐惧、看到了失控、看到了无奈,还有对强权的悲愤和无奈,让我们联想到了现实中的种种,唤醒了平民百姓们血液中暗藏的黑暗记忆。
如片中所问到的,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系统是什么?
腐败的源头又是什么?
冲突的起因,是否就真的是那些结成暴力帮派又贩毒的平民,或者说,是贫困在制造混乱、滋生腐败么?
要是没有英雄,没有精英,我们的法律体制能否清除社会毒瘤、制裁违法者呢?
当然,我相信,这些问题既是我的疑惑,也是导演在影片中向观众进行的发问;我相信,暴力能引发仇恨,仇恨能带来不公;我也相信,贫穷能催人奋进,权力也能造福于人。
冲突的产生并不是偶然,即使没有贫穷,也会有毒品;没有暴力,也会有仇恨;有了法律,权力也一样会膨胀;换成你我,也可能经不住贪腐的诱惑,在一条不归路上一错再错。
在责问我们的系统、我们的机构、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掌权者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中有没有这么一个英雄,这么一队能称为“自己人”的精英,给我们勇气,给我们信心,在乱世成为我们的信条。
或许,我们自己仍然还有更多需要去为之努力的事情。
一个电影系列的续集改变类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不同类型目标观众群是不一样的,而电影系列的品牌直接锁定了其类型。
《精英部队》虽然生动了描绘了里约贫民窟的深渊感和警察系统的腐败,但整体构架还是一部警匪动作片。
而《精英部队2》的警匪动作情节完全是陪衬,主题完全转为对体制的控诉。
因为有全体国民共同关心的主题,续集仍然大获成功取得良好口碑。
看到豆瓣上续集比原作的大幅加分,我已经有了类型改变的预期,但还是被它如此彻底的角度和力度所震撼。
它完全不再停留于警察腐败和警匪勾结的层面,它揭示了制度是一切祸乱的根源。
甚至在第一集中被塑造为罪恶深渊中的神圣光环的BEPO,也不能幸免。
虽然BEPO本身百毒不侵,但是它清扫毒贩后所留下的利益空间迅速被腐败的警察和系统所占领,因而反而成为了其帮凶。
而腐败警察系统性的无孔不入的罪恶,比毒贩不知糟糕多少倍。
警察接管了一切黑社会事务之后,更将其和制度本身紧紧联系—选票是贫民窟最大的财富,掌握最大资源的政客也在这黑暗中粉墨登场了。
想要改变现实的主角纳西门托,尽管有自己一手带出、绝对忠于自己的精英部队BEPO,他无奈的发现自己奉献了一生的事业也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
作为被神化的精英部队本身,否定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乃至质疑整个警察系统和整个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其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之间,警察、议员、州长、毒贩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纠葛,本片毫不含糊,娓娓道来,并且演绎的深富戏剧性。
这些上流人物和毒贩的唯一区别是,他们的罪行被掩盖的很好,因而监狱里关的都是毒贩。
纳西门托发现自己是一个人与制度搏斗,他毫无胜算。
而在前作中被嘲讽为坐在朝南的豪宅里空谈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本片中再无如此简单的定位。
以弗拉加为代表,虽然他的登场形象令人厌恶,宣扬犯罪分子人权的他是纳西门托和BEPO的死对头。
但随着剧情的推移,他的立场和纳西门托越走越近,只不过行事的方式不同罢了。
尽管没有如前作一样暗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是主角纳西门托接近纪录片口吻的旁白,摇晃的镜头,写实的场面调度,以横截面进入剧情…… 本片坚持到底的现实主义风格模糊了现实与电影的界限。
不由得观众不对号入座,甚至怀疑起现实中的里约州州长和议员们。
也许是担忧这种影响力过于显著,本片用了比较仓促的结尾,把事情简单化,算是对观众有个交代。
而非戛然而止,让绝望感永远留在观众心里。
当然这个结尾也不是大团圆,依旧表明了这是无止尽的斗争,不过至少还是让观众抽离了现实,可以安心回家。
总的来讲,前作探讨的是暴力的意义,本作探讨则是整个体制中无论善恶互不可分的困局。
前者有答案,而后者没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嗯,怎么都觉得第二部没有第一部看起来爽,换句话来说,两片的调调就是变了的。
第一部给我的感觉是嘲讽调地调侃,吐槽口吻地指出社会问题,以及体制这个幕后黑手。
而此部则是有点正儿八经了,不仅该死的死,该伤的伤,与体制间的斡旋也一层一层地逐步升级,最后爆发战争。
果然看完片要立即写,过了一会脑子都有点乱了,理一理,片子试图指出,警察体制的混乱其实是不能解决的,因为它不是独立的问题而是与政治选举也是有关的,于是看到一个个的体制的协同所为的共同目标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而最受伤的,和第一部一样,就是一个个死掉的无辜老百姓,同时总是下层阶级。
正好刚看《大开眼戒》,其实核心内容是一样的。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蜉蝣。
而几个细菌的存亡,压根不在统计范围内。
要么EYES WIDE SHUT地活,要么你压根无法理解所见的这一切。
而精英部队的主题就是,体制似乎有自己的意志和生命力——妈的看到意志就想到叔本华什么水平——在不断地进化,无论你如何试图着去打破它,让这个腐烂的体制变得正常点,为我所用点,最后它都会以强奸你想象力的方式进化,进而变得更强大来试图吞噬你。
这片子火爆自然是戳中了巴西人民的G点了,但我作为一个天朝的围观群众,怎么都觉得,你丫的提出了问题很好,但是你丫的没有解决办法啊!
个人英雄主义没法救国的,最多变成打砸抢烧。
第二部不过是在第一部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内容牵扯进来了,就像第一部拍刀战,第二部拍枪战,第三部就拍核战,我勒个去,本质上没有进步。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说什么更大的范围,你丫就算把全巴西各行各业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也解决不了问题,体制这方面的东西第一部已经交代过了。
我又凌乱了。
所以为何腐败。
就是分配不均匀,各种禀赋分配不均匀,因为世界不是一元的,不是用数字能解决问题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
统计学之所以垃圾,是因为统计学永远是想用数字去解决问题!
数字永远就是一条线,再怎么掰也是一条线。
你永远无法用数字去衡量智力和情商和其他随便什么之间的优劣,什么有失必有得,盲人触觉听觉就会比较好,但不同就是不同,只要你一方面不同了,就会出来各种各样的心理上的问题。
无政府主义也没用,权利是都平摊了,但生来的禀赋差异还是存在,到后来又会抱团,一抱团就会有LEADER,有LEADER就会有特权,有特权就会开始分等级,到头来又是分层成为体系层层剥削。
所以第一部为嘛观感很好呢,因为调子很对,冷嘲热讽一番,配上一点枪战嬉皮,整部片就会让人很带感。
而你一旦要和体制对抗,智力就跟不上了,一跟不上,你再个人主义也会显得很苍白。
一苍白了,你导演站在什么位置我都不明白了。
毕竟,导演你也在体制内啊……这片为嘛就拍出了体制第一人称的感觉呢……最后我承认,写得很乱想得很乱,这影评我给1分……
以前总以为这样的电影第二部永远不会超越第一部,看了以后才觉得原来可以拍的更好,贩毒,枪支,罪犯。。。
等等,充斥着贫民区的居民,消灭罪恶刻不容缓毒贩销声匿迹了,黑暗的阴霾却还未散去。
以罗卡等人为首的腐败警察势力进入贫民窟,他们欺行霸市,官匪勾结,成为里约州另一个难以祛除的顽疾,为了正义发声,这部电影演出了极致的震撼!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71379979.htmlTropa de Elite 2 - O Inimigo Agora É Outro (2010)本片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电影,它在2011年10月进入IMDB250。
本片还是一部续集电影,所以为了完整理解剧情,我在看本片之前先看了第一部,写出了 《精英部队(Tropa de Elite)》:寻找接班人 。
看过第一部后,再看第二部,发现两部电影的剧情关联并不大,只是主人公都是一个人而已。
第二部主要讲述男主角与里约热内卢腐败制度做斗争的故事。
队长寻找到接班人后,发现他不能胜任,只好重新回到精英部队。
在一次行动中,上一部的接班人违反命令,擅作主张的杀死了暴徒,引起了一个民权人士的抨击,恰巧的是这位民权人士是前妻的现任丈夫。
这个事件改变了两人的命运,使得接班人被贬为普通警察,队长则被调到了安全局。
一心热血的队长认为在安全局可以更好的消灭毒贩,他精心的建设精英部队,使得它成为了一部战争机器。
按照队长的计划,在领导精英部队消灭毒贩后,城市会平安起来。
但是他错了,毒贩的消失使得警察有了更多的腐败机会,而且依靠民众的势力,腐败分子可以更加轻易地赢得选举。
腐败分子设计了一个计划:自己抢劫警察局栽赃给毒贩,然后依靠媒体的力量让精英部队介入消灭毒贩,最后再由自己接管毒贩的地盘。
计划开始后,但是因为接班人介入了计划,他固执的要寻找真相,使得腐败分子杀死了他。
一位女记者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她在调查中被腐败分子杀死。
恰巧的是,队长依靠安全局职权获得了女记者当时的通话录音,发现与女记者通话的正是民权人士。
几件事情联系起来后,队长发现了明白了一切。
当他去保护民权人士时,儿子被腐败分子击中,在医院中昏迷不醒。
愤怒的队长终于发作了,他和民权人士联手向政府提交了证据,开始调查整个系统。
最后,在位的腐败分子都被消灭,随后更换了新的领导者,而队长的儿子也从昏迷中醒来。
本片要讲述的内容很浅显,可以不加思考的发现它——腐败。
电影通过男主角自白,详细的分析了里约热内卢的腐败制度,比如腐败如何从底层蔓延到上层,如何从警察涉及到政客,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关联、利害关系等等。
简单地说,本片如外科手术般解剖出腐败这个癌症的各个环节,简明扼要,本片完全可以当作一部“腐败教材”来看。
纵观我看过的影片中,还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如此精确的分析出“腐败”的方方面面。
此外,在腐败盛行的巴西能拍摄出本片并放映出来,编导的勇气相当可嘉。
这些都是本片让人佩服之处。
除了本片让人惊异的腐败讲解之外,电影还将一个犯罪片故事融合在剧情中,这同样是本片的优秀之处。
电影故事虽不算特别吸引人,但还是有些悬念的。
比如,电影最开始的枪战,会让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队长会被袭击?
还有,躺在医院中的究竟是谁,等等。
此外,在剧情进行中,队长与民权人士的关系、队长与儿子之间的关系都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看点。
抱着这些疑问,会让观众们一直想看下去,至少我是如此的。
以上情节虽然在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但是它能出现巴西电影中,就已经证明影片编导具有与好莱坞流水线相抗衡的能力了。
虽然本片有着诸多优点,但本片还是有些缺点的。
最明显即是影片剧情设置过于戏剧性,太刻意了。
其一,队长与民权人士的关系很古怪,为什么前妻偏偏嫁给了他最讨厌的民权人士?
太巧合了吧。
其二,队长就那么凑巧从儿子口中知道枪被抢得事情?
队长消息知道的太容易了。
第三,队长窃听录音时,就那么凑巧听到了女记者的呼救?
还是那么凑巧。
第四,片头接班人为什么不听从队长命令,影片没有交待。
很刻意的剧情。
第五,儿子长得太快了,从几岁一下子就变成十几岁,看来电影发生的年代是在2020年前后。
总之,本片缺点很多都是情节上的漏洞,不符合常理。
看来巴西电影在细节方面还需要努力。
电影在拍摄方面与前作一致,感觉最明显的是画面。
本片画面依然有着纪录片的感觉,而且手提式摄像机大规模使用,使得电影画面很真实。
但是,本片画面有时候晃动的太厉害,看得有些发晕。
在战斗场景时使用晃动的画面可以加强真实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对话时或者是其他场景根本没有必要。
至于其他方面,则是延续前作的优点,音效、剪辑、服装、道具都尽善尽美。
唯一可惜的是,本片战斗场景比前作少很多,只有片尾的那场枪战看起来有点动作片的样子,其他场景大多是干巴巴的对白。
所以说,本片已经不是第一部那样暴力血腥的动作片,而成为了一部注重剧情的犯罪片。
最后要赞一下本片与前作的一脉相承,同样是以旁白贯穿整部电影,同样是采用倒叙的方式,同样的画面与风格。
巴西电影能做到如此,已经不次于好莱坞电影了。
中国电影人羞不羞?
本片演员不多说了,除了上一部的原班人马,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女主角扮演者Tainá Müller。
她五官端正、相貌精致,身材也很好,大概是一位模特吧。
前作中有一位金发美女,这一次换成一位黑发美女,巴西美女真多啊。
看完《精英部队》的两部曲之后,两相比较发现本片要比前作好很多。
第一部只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动作片,而这一部却更深入的挖掘出里约热内卢的腐败根源,抓住了它的内核。
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批判现实力作,本片入选IMDB250当之无愧,而且排名还会上升。
Tainá MullerTainá Muller序列:0617Tropa.de.Elite.2.2010.Blu-ray.RE.x264.720.DTS.MySilu2011-11-04
当一个国家从头烂到底的时候,再多的英雄又有什么用。
当一个体系一心只为奴役最底层的大众,当这样的体系拥有媒体,警察,军队,议会的时候,自然它就拥有了选票。
Michel Foucault:刑事法是权力关系的宣言,实际上,没有社会契约,国家总是建立机构,看管和惩罚罪犯。
对这种机构进行历史分析,可以揭露国家统治社会的手段。
刑法是一种网络,与镇压的国家机构合作。
Foucault所谈到的这种微观关系创造除了保护富人的国家,几乎只惩罚穷人这是精锐部队第一部的台词,是不是觉得很配第二部的故事。
当人民被系统下的政客和媒体所蒙蔽的时候,上哪儿找现实中的英雄来将大家叫醒。
何塞•帕迪里亚保持了他在《精英部队》中的直接、凌厉和残酷,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承接前作内容的续集,《精英部队2》居然还在他的导筒下绽放出了新的艺术之花——说“居然”是因为《精英部队》拿过金熊奖,还是一部警匪枪战的类型片,拍这么一部续集,难度系数很高,稍有不慎就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帕迪里亚干的很漂亮,如果说,《精英部队》开辟了一种方向,那《精英部队2》就是沿着这一方向大踏步的前进。
拉美电影向来有着批判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两股互为补充的潮流,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对立激化、腐败现象丛生,这些被称为“拉美病”的典型病灶在两种风格的拉美电影里都时隐时现,而两部《精英部队》,其实就是帕迪里亚站在体制内国家机器的视角,书写了两篇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像檄文。
在《精英部队》里领导特警勇斗毒贩的纳西门托中校,由于工作成绩显著而获得了擢升,成了《精英部队2》里位高权重的安全局副秘书长,于是,雄心勃勃的纳西门托开展了一次大手笔的治安整治行动:他大力加强了特警(精英)部队的武装力量,开始用铁腕铲除贫民窟里的黑帮毒贩,雷厉风行、成效显著,很快,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里一片云淡风轻,纳西门托的工作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不过犯罪分子消失后,贫民窟里老百姓的好日子并未到来。
很快,腐败的警察们填补了黑帮留下的权力真空,他们欺行霸市,横行窟里。
不让卖白粉,他们就卖水、卖煤气,甚至垄断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服务,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都成了腐败警察们攫取高额利润的商品,而有了利益的驱动,腐败警察们愈发为所欲为,当街杀人已是小儿科,对着同事的后背打黑枪也不稀奇。
纳西门托的努力看起来完全适得其反,当毒贩黑帮们维系着贫民窟里的社会运作规则时,事情似乎还没这么糟糕。
但随着纳西门托打击犯罪行动的深入,他开始逐渐陷入到一个巨大的权力漩涡中——在腐败警察的背后,是更高级的权钱勾结,铁腕的作风也使得纳西门托慢慢变得众叛亲离,而纳西门托义无反顾,决心跟黑恶势力抗争到底。
没有权力的保护伞,是不会有黑社会的。
纳西门托这一次无疑捅下了马蜂窝,他所面对的,并不是某个单独的犯罪组织或个人,而是整个警匪一家亲的腐败体制——当面对由整个腐败体制构建起来的一座座权力风车时,纳西门托像极了那个无知者无畏的堂吉诃德。
与人斗,其乐无穷,但与体制斗,就只能是一个孤胆困兽——在一个密不透风的黑暗世界里,没有英雄,只有幸存者。
纳西门托面对的是整个腐败权力体系,除非彻底推翻它,否则,在这个体制内部是永远只能修修补补,干点“裱糊匠”的活,如果一味的蛮干下去,必然会酿成悲剧——纳西门托几乎家破人亡,就是最好的写照。
当然,《精英部队2》里展现的巴西现状还没那么绝望,相对独立的媒体、多党竞争的宪政民主制都给了纳西门托相当的生存空间。
决心与腐败分子血战到底的纳西门托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将内幕抖落给媒体,从而成功扳倒了一干官官相护的腐败分子(包括某些媒体内的既得利益者);而当纳西门托与腐败警察在街头火并时,也有战友拿着冲锋枪火线加入,与纳西门托并肩作战。
有没有人觉得第二部比第一部还要深刻?
很少有这种第二部拍的比第一部还要好看还要过瘾的片子,还是个警匪动作片!
一边看一边感慨天朝什么时候能拍一部这么深刻好看的哪怕只是一部类似的电影就好了。
可我想我们大天朝大约是拍不出来的,首先广电就不可能过立案。
如同第一部一样这部也是通过纳西门托的叙述交代展开并贯穿全篇,用语言来以弥补画面的不足。
整部片子的色调都偏灰暗,哪怕是白天的派对都没有强烈的色彩,让观众能够很快速的进入角色和氛围。
电影开头就制造了一个悬疑让看客揪心于纳西门托的死活,紧接着却进入倒叙,而且还是从四年前说起。
不得不说一开始我都看的莫名其妙,可妙就妙在短暂的蒙圈后你能很快的明白故事的走向和叙述方式,从而安心的看电影而不会分神考虑要不要关掉。
<图片2>(一直觉得这一幕挺过瘾的,骷髅头VS自卫队。
枪战虽然不是大场面的那种激烈,但却振奋人心)我觉得导演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没有用镜头语言立刻向观众表明他自己的立场,也没有给机会让观众对片中主要人物妄下断言,到底纳西门托为首的骷髅头是对的,还是弗拉加为首的左翼人权派是对的,至少在我看片时思想天秤是摇摆不定的。
他只是一步一步的推进剧情发展,让观众自己去慢慢体会这两人的政治立场的变化,在快要结束时在表示自己的立场,从而达到这部电影本身要探讨问题的深度,就像是观众跟着片中主角一样经历了一次成长,政治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和上一部一样,这次也经历了一个葬礼,是安德鲁的葬礼。
他和他的好朋友,上部死去的内图是真正的为岗位奉献了一切。
只是一开始就知道警队腐败知道法比奥是什么样警察的安德鲁最终还是死在了执着、一根筋上。
当初朋友的死促使他为骷髅头奉献一切,死在自卫队手上真没有死得其所。
但葬礼的安排却有着很大不同。
大家应该有比较深的印象是安葬内图时,纳西门托最后给棺木覆盖上了骷髅头的旗帜以正内图的身份,这是一种认可和见证,内图确实也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骷髅头。
而安德鲁的葬礼上棺木覆盖的是骷髅头旗帜做底加盖巴西国旗,因为安德鲁是在政府行动中牺牲,而他的牺牲进一步激励了男主揭发腐败事实的决心,他的牺牲让片中所有巴西人都从幻想中醒来让他们看到政府、警局的肮脏交易。
<图片1>正如片头吐槽的一样,美国大片老套。
其实许多讲警察故事的电影很容易就陷入了一种孤胆英雄的光环,最后经常也是大团圆的结局。
可本片却实实在在的写实了,用现实打了那些大团圆的脸。
虽然纳西门托的证词和那场成功的CIP导致了一场大清洗,许多政客、腐败警察关的关杀的杀。
但很快新的上位者也来了,就如杀了自卫队队长夺了游艇的是法比奥,被指名点姓控诉的州长赢了下一个四年任期,许多更大的幕后政客还稳坐高位。
导演也接着纳西门托的旁白说出了本片的议题:谁扶持了这一切腐败?
为什么支撑着一切不合理的系统还如常运行?
难怪还有贫民区难怪巴西利亚有那么多丑闻。
作为观众的我们难道还有隔岸观火的凑热闹心态么?
这种现象普遍于世,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日常。
腐败的毒瘤什么时候才能根除?
如果这个问题问我的话,大约我会这么回答: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腐败,因为人类即欲望。
正如片中所说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任由这个糟糕的系统运作下去,还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既然欲望是永恒的腐败是必然的,那么应该早点认清这个事实,用各种雷厉风行的手段来制止恶性循环下去。
配音片儿我操你妹 改天重看
受不了这旁白 比听电子书还难受
真心觉得第一部比较好看。
希望中国能出这种勇敢的电影
从第一部的警匪动作片转向了第二部的政治剧情犯罪片片。主要人物是一群人,而不再停留在男主一人身上。剧作也是对警察系统以及依靠此系统大肆敛财收割利益的政治体系-选举。失去了突出人物引导的鲜明线索,叙事变得有些各自为阵了。
难看死了。。。。难道是我太没深度??
还好,比前作好多了,又是无力的旁白让我讨厌
应该是真实的
我朝永远不会拍的电影,你懂的
看不下去
同样是葡萄牙语怎么第一二部都爱不起来?真不喜欢葡语。
相比第一部,犯罪的升级也让这个故事显得做作匠气了许多,明明就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故事还偏偏要表现出过多的感性色彩。是多情毁了这部电影,好在还有政治因素依旧吸引眼球。★★★
纳西贝托中校原本对人权斗士嗤之以鼻,结果最后自己成了人权斗士,这一转折真是神来之笔。本以为安德鲁能制服腐败警察,没想到面对子弹不堪一击,毕竟这不是超级英雄电影,没有任何主角光环。警察局没有被毒犯攻击,却被自卫队抢劫;精英部队没有被毒犯伤害,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自卫队仅仅是服从命令,源头竟然是州长。正如《杀破狼》的台词:“警察是穿了制服的匪徒。”果然政府才是最大的黑社会。
第一部用倒置的手法+纪录片旁白的方式拍很有新意,第二部还是这套路就显得乏味同时觉得独白有点烦. 但这根本不影响第二部更胜第一部的事实!把体制内的腐败刻画得太深刻了,黑暗的深渊让人无处可逃!虽然之前香港有部讲ICAC的,但是看完这部感觉当年香港的黑警真的不算什么PS:最后的比较有点不太厚道
超赞!
绝望啊。这片的问题就是旁白的问题,我猜想学老马丁,不过老马丁用旁白的能力可是无人能及的,旁白这东西很不好用的,一不留神就是拖后腿的一项
毒贩再狠,狠不过警察,警察再黑,黑不过政客,政客再黑,黑不过……低阶的怪兽总是被高阶的吃掉,在利维坦的大机器上,螺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是随时可以被替换……
犯罪率这么高的国家竟然是这样的民主
没看完,混乱得很。分心搜索了巴西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地缘政治差,黑帮横行,政府腐败,民众懒散……
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