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驾到庄园,楼上的贵族展开了紧张的筹备,即使他们关注的不过是几把椅子、晚宴那些沾了尘的银器;楼下的仆人与集市的平民则为能直接服侍王室而荣耀,斗智斗勇只为亲自给国王端盘子上菜…电影通过配乐与镜头语言传达了这些情绪,背后潜藏的是片方的价值衡量。
说到这里,自然避不开如今西方话语内流行的LGBT与女权。
管家托马斯去了GAY吧,基情欢愉后就遭到了警察执法。
二小姐怀了孕,无奈丈夫要陪英王子去殖民地。
即使贵为公主,也要面对丈夫的冷漠与繁文缛节,甚至无法随心所愿的膝下承欢…影片自然要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上解救他们的困境,只是所有的路径都回归到了君主王室。
GAY管家当晚就凭了主人的贵族身份而获释出狱,然后与保释他的王室男仆花前月下。
二小姐托了母亲的关系打点了王后,心爱的丈夫终于休到了陪产假。
至于那个公主通过自我思想工作摆脱了悲伤,丈夫一成不变又如何?
我心有王室即可。
影片里“违抗”君主贵族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图谋弑君的爱尔兰独立党,一位是顺走无数贵族财产的王后的女裁缝。
有意思的是,护佑国王免遭枪击的人,不是忠诚的皇家军人,而早年支持共和主义的三妹夫。
嘴上说着不适应贵族庄园,身体却早已服膺于君主制给他的所有贵族特权。
女裁缝那句“当你看到桌上摆着你一年积蓄都买不起的东西的时候,你难道不会气愤吗?
” 这是无法靠所谓劳动就能填补的阶层差距。
这样的差距被法律所固定成秩序,道德对此又加了一道意识之锢。
女仆安娜对裁缝的教训就完美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别人的东西你怎么能拿!
” =仆人成为了产权制度的护道者“如果王后随行之处发生失窃,王后颜何以堪?
你工作还保得住吗”=开始道德评判,并且表明王室是道德典范=王室才是你的主,惩罚你的生计不在话下欢乐都是王族与忠仆的,而那些北方的罢工者、爱尔兰独立党人以及日不落的殖民地居民呢?
他们什么也没有。
老管家卡森说,即使过了几百年,唐顿庄园仍会兀自屹立。
如同君主,即使不再有实权,也能影响一国人的精神结构。
同样,君主因此而存在。
刚刚从影院走出来,穿过镇上的广场,正好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Sarah Brightman和Andrea Brocelli的合唱——Time to say goodbye.如果没记错,这也是ITV《唐顿庄园》最终季里预告片的主题曲,一晃,那是四年以前。
说是最终季,对每个唐粉来说,的确有些许意犹未尽。
2015年的电视剧里给了每个人一个小圆满,Lady Mary终于放下了大表哥,迎来了马修古迪饰演的放荡不羁爱飙车的贵族男子亨利;二小姐走出了从小笼罩在姐姐光环下的自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让人又爱又恨的捣鬼小能手男仆汤马斯,在嫉妒中迷失,又重新回到唐顿,对“爱”有了新的解读;贴心女仆安娜终于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贝茨先生,一起开启了新的人生——家庭;老cp男管家和女管家在多年后心照不宣,牵手成了相互陪伴的人生佳侣。
厨房里依旧吵闹,可是第一季里那个傻傻的小厨娘黛西,已经悄悄地抹去了“傻傻”,成了一个懂得爱和珍惜的手艺人。
当然,最可爱的唐家墩扛把子——祖奶奶Maggie Smith,拥有永远战斗力十足的刀子嘴却同样有着世界上最柔软、最先锋、最善解人意的心,在她的帮助下,她的最佳损友,大表哥妈妈也找到了爱情。
小圆满的遗憾,往往是让人觉得一切来的太突然,我们惦记的唐家屯里的每个人,他们的确deserve这样的幸福,但是这种幸福能否长久?
这种幸福会不会福泽这栋古宅的每个角落?
这样的小圆满,往往隐藏着忧患,毕竟,来得快,也去得快。
盼啊盼,等着《唐顿庄园》大电影,但作为一个天天守着电视剧看的中年阿姨,一部剧一个现男友,深深明白,在当下这么快节奏的世界里,把一部古早剧改编成电影,有多难——再忠实的观众也抵不过时间的遗忘效力,再好看的电视剧,放到银幕里,就要一分钟当一小时来演,要在2个小时里,把观众带回到四年前的故事里,还不能让人出戏,高潮、喜感、感动都要有,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有大大大概率翻船,毁了电影不说,还让长久以来的好电视剧,有了让人抱怨烂尾的把柄。
我要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人,一看到提案,就一定会摇头说No,no,no.然而,看完电影以后,我可以痛痛快快地扇自己几个嘴巴子,证明自己的投资眼光差到了谷子地去。
电影《唐顿庄园》给了大家小圆满后的一个大团圆,也借着老太太之口,告诉我们,聚散终有时,但一代代人长大,变老,好感觉能因为人而延续下去,无论我们是谁,身在何方,和谁在一起。
Time to say goodbye这首歌4年前想起时,令我泪奔,因为我不想和唐家屯告别,我想知道大小姐有没有真正意义地让爱情拥抱自己,我想从二小姐Edith身上获取更多的力量,从非典型的underdog变成super woman,她有太多的可圈可点;我也特别不舍得老太太那张毒的不能再毒的嘴,她一开口,仿佛世界尽在掌握。
四年后,电影没有令Time to say goodbye再次响起,但对于走出电影院的我,已经足够可以用来释怀,稳稳说再见了。
不想过多剧透,只能说大家爱的每个人物,编剧都在电影里,基于原有的性格特点,加了更深的刻画。
大小姐看似娇贵,但她在电视剧里能去自己佃户的猪圈里救小猪仔,能承担起唐顿的管理运营,电影里也通过一个细节把这位女职业经理人的气质进一步放大。
二小姐嘛,只能说,因为圆润了些,变美变性感了。
电影里对三小姐的老公,司机变公司合伙人的Tom Branson特别偏爱,给足了他戏份和一个华丽的结局,引发了我关于“跨越阶层”的一些小想法。
Tom在第一季的时候,还是充满政治热血、出身“无产阶级”的司机哥,因为和三小姐对上了眼,成了唐家屯的上门女婿,从此进入了上流阶级,和英国王室公爵们共襄盛举,虽然大多时候大家共喝一瓶香槟,但谈得话题嘛,还是鸡同鸭讲。
佣人们对这位实现“阶级跨越”的司机开始是完全的反感和不尊重,但Tom逐渐帮助大小姐承担了起了管理唐顿庄园的重任,由于他的背景,显然他更能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慢慢获得了老爷和大家的理解与尊重。
Tom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也不知不觉无限靠近着上流阶级,特别从他的袖钉和领巾的精美别针都能略见一二。
但是,Tom非常聪明,他没有因为进入了凤凰窝就把自个当凤凰(这点对于跨越阶级的人,非常重要),而是不断换位观察思考,去研究上流阶级(主要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何做事和做人,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懂得求同存异。
作为一个颜控,我真的不太喜欢Tom这个演员,太过魁梧的形象,实在让我有点接受无能,但Tom这个角色又是《唐顿庄园》因为演员离开而意外形成了一个亮点——让我思考,跨越阶级就真的好吗?
跨越阶级,从古至今,似乎都充满了诱惑力,阶级是一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似乎拥有召唤“太阳能”的能力,他们稀少而珍贵,因为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源与权力而令人垂涎。
但在阶级逐渐固化的今天,上升通道变得十分的狭窄。
婚姻是其中一条捷径,但也是最招人白眼和诟病的一条路,选择这条路的,无论你们的爱情有多么伟大,都会被外围的人看做“攀高枝”;即便你能力如何出挑,还是会被嘲讽搭上了配偶的顺风车,可以不劳而获的恣意挥霍资源。
尊敬和理解,成了上升最快的这群人心里,最想念却不得的白月光。
电影里给了Tom一个近似于童话的完美结局,老太太也用自己的“狠毒”给予了特殊的祝福: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生活里,就像我没办法相信灰姑娘和王子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样,Tom这种穷女婿,还是该去美国开创一片新天地比较痛快,毕竟英国的阶级,无论在维多利亚时代还是天天演脱欧变脸术的今天,已经是近乎封闭的存在。
《唐顿庄园》是从另外一部古早英剧《楼上楼下》获得了灵感,主子们住在楼上,佣人们住在楼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却也因为主仆关系,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成为无法分割的一大家子。
在共产主义阳光下沐浴长大的我,曾多次纳闷,为啥楼下的人就那么心甘情愿地的服侍着楼上那群毫无血缘的人呢?
难道他们不羡慕嫉妒恨,不想拥有楼上人们的生活?
和我一起看电影的英国同事倒是给我了点启发——你想多了,楼下的人没你戏这么多,他们就是在做一份工作,工作而已,有工作才有饭吃,有饭吃,才能不饿肚子,美美做个梦。
生活有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你如果每天都在比较,这种不公平就会被扭曲放大,最后的结果是你丢了工作,新的人来替代你。
是啊,你看唐家屯电影里,资深男仆Molesley先生,得知能够给国王上菜,他笑得多甜。
我最近有点喜欢“年代感”这个说法。
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或者一首动人心魄的音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营造出宏大而真实的体验,让人仿佛就是置身于某个特定年代,入戏出戏之间,会有种时空流转的奇妙感受。
比如终于上映了电影版的英伦红楼梦《唐顿庄园》。
2010年开始的现象级英国时代剧,到2015年一共出了六季52集,艾美奖和金球奖以及全球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电影版算是给所有唐顿迷的一次盛宴,为这场长达10年的英伦旧梦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不过这部电影可能比较粉丝向,对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都是一笔带过,加上在这个时期,刚好是古典审美向现代审美的过渡期,有大量极尽精致的华服和珠宝值得详细解析。
所以这篇文会分成几个部分,即使是没看过电视剧版,也能迅速get到唐家屯的美好:01 唐顿人物:贵族与仆从的生活画卷02 历史背景:从泰坦尼克到乔治五世03 服饰潮流:女男孩/Flapper/古董裙04 珠宝艺术:长项链/ArtDeco/王室珠宝
01唐顿人物:贵族与仆从的生活画卷为啥说是《唐顿庄园》是英伦红楼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同样是以一个旧式贵族家族为背景,也有主人和仆从的人物群像,时间跨度20年左右,能透过这一家子的故事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细节风貌与世事变迁——是不是很红楼的设定?
Grantham老伯爵夫人Violet:家族主心骨,镇宅之宝,毒舌技能满点。
非常传统的旧时代人物,逐渐也能接受新生事物和观点,但口头是绝不会承认的。
Grantham伯爵Robert&Grantham伯爵夫人Cora:末代贵族绅士和美国百万富翁之女,虽然是因为彼此的爵位和嫁妆而结合,但成为毕生真爱的一对。
Grantham伯爵这个角色一直展现出不少个性上的闪光点,比如包容每个家人的想法,尊重仆从的工作,在电影版里也都有展现。
大小姐Mary:庄园现任当家人,我心里的剧版&影版美貌担当。
一路看着她从傲娇大小姐,到与大表哥的生离死别,再到走出悲伤重新开始人生,并且在电影版里真正承担起唐顿的未来,真是无限感慨。
二小姐Edith:少女时代经历过嫉妒与迷茫,在剧版后期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方向。
电影版戏份不太多,只是展现了一下幸福生活的小进展。
三女婿Tom:剧版初登场时是个激进的爱尔兰青年,唐顿庄园司机,但与个性独立主张女权的三小姐Sybil产生了爱情,并双双离家。
Sybil不幸在生产时离世,Tom带着女儿回归唐顿,逐渐尝试理解和融入这个家庭。
Isobel Crawley:大表哥Matthew的母亲,接受过更高教育,眼界宽广的中产阶级女性代表,在战时尽力帮助军人与平民,与老夫人Violet经常由于观念上的冲突而互怼,但也因此成为好友。
老管家Carson:另一枚镇宅之宝,管理庄园所有男仆,一贯严厉公正,对唐顿庄园非常忠诚,对从小看着长大的Mary小姐无比温柔。
本来在剧版已经退休,电影版在唐顿有需要时,Mary还是第一时间求助Carson来帮忙。
女管家Hughes:管理庄园所有女仆,Carson的太太。
正直严肃,外表冷漠,实际内心也能接受新生事物,非常尊重爱护Carson。
伯爵侍从Bates:曾经是伯爵Robert的战争期间的勤务兵,因保护伯爵受伤,退役后受邀到唐顿庄园工作。
善良,低调,但也很有自我主张。
女仆Anna:三位小姐的贴身女仆,Bates的太太。
美丽机智,正直勇敢,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唐顿解决问题。
新管家Thomas:剧版前期的反派形象,眼高于顶的男仆,为了前途不择手段,后期逐渐体现出角色的更多侧面,让人又爱又恨。
电影版也终于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同性恋人。
厨娘Patmore&厨房女仆Daisy:厨房小组虽然处于阶级底层,但对自己的手艺一直非常自豪。
Daisy是个很小的角色,但也能从剧版到影版看出明显的成长线索。
02 历史背景:从泰坦尼克到乔治五世 电影版主线是1927年国王乔治五世与玛丽王后到访唐顿庄园,虽然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个造型可以说非常写实了。
大概可以参照乾隆六下江南“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这种设定,连Mary操心阅兵式建观礼台和准备椅子的情节,都跟修建大观园省亲别院有点相似。
玛丽王后其实是著名的珠宝狂人,给王室珠宝盒贡献了许多珍藏,这个后面部分再细说。
以及,玛丽长公主嫁给年长的哈伍德伯爵也基本是尊重史实。
其实英国的近代君主还比较好记,两位超长待机女王之间,有四位男性君主,我稍微理了一下时间顺序:1837-1901维多利亚女王1901-1910 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之子)1910-1936 乔治五世(爱德华七世之子,到访唐顿的就是这位,也是温莎王朝的开始,大英帝国最大版图的见证者)1936-1936 爱德华八世(乔治五世长子,就是不爱江山爱美人那位)1936-1952乔治六世(乔治五世次子,国王的演讲原型)1952-至今 伊丽莎白二世(乔治六世之女)
限定继承:唐顿庄园剧版的故事是从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开始讲的,前期一个重要的背景是限定继承条例。
唐顿庄园原定的继承人在海难中丧生,而伯爵的三个女儿无法直接继承庄园,因此寻找到伯爵的远房堂侄,也就是大表哥Matthew来作为男性继承人并迎娶大小姐Mary,然后引出了两种观念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新兴资产阶级和旧式贵族的观念冲突几乎贯穿了六季始终。
在电影版中,也出现了伯爵堂亲家的私生女继承问题,也许会经由与Tom联姻将产业回归到家族?
贵族没落:这个时期刚好也是英国贵族特权被极大削弱的时期。
英国议会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是贵族议员,下议院则是民选议员,1911年通过的法案,剥夺了上院否决下院议案的权利,奠定了下院至上的原则,也极大地限制了贵族阶层的权利。
还有高额遗产税的法案,也使贵族家业的继承越来越困难。
这也是伯爵Robert和大小姐Mary一直为唐顿忧心忡忡的时代背景。
爱尔兰问题:爱尔兰其实原本并不是英国国土,从12世纪开始英格兰不断入侵,直到1801年爱尔兰才正式并入英国。
但在1845年的大饥荒中,英国政府并没有提供多少援助,导致爱尔兰人口损失1/4。
在1919年的复活节起义中,英军武装镇压,更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1921年,英国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属英国。
因此爱尔兰背景的Tom才觉得会在国王王后到访期间有安保人员提前找上自己。
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天主教VS新教/工党崛起……,其实唐顿庄园涉及到的历史时期刚好是特别风起云涌的一段,有些只在剧版出现的就不细说了。
03 服饰潮流:女男孩/Flapper/古董裙然后终于说到了服装的话题,2个小时电影版里全员换了有600多套衣服,最后的舞会更是件件精美闪耀,看得人眼花缭乱,不愧是唐顿。
这次电影的设计师是Anna Robbins(安娜·罗宾斯),拿过两次艾美奖提名。
目前单是服装造型这一项,《唐顿庄园》电影版也已经拿了N个不同奖项提名。
所以故事情节简单对这部片来说真的不是太大问题,我是来看服饰和珠宝的。
电影版的时间点是1927年,这个时期有几个很重要的服装流行趋势。
其中之一就是以巴黎为中心“女男孩”,女性服装的男性化。
一战后女性开始走向社会承担更多工作,拥有更多选择和自由。
当时的时髦女孩喜欢短发,穿男性化的服装,节食消瘦,这也是香奈儿最初发展起来的风格。
大小姐Mary当然不会错过这种潮流,而且这种造型也很符合她干练的性格。
1920年代是爵士乐风靡的时代,也是bobo头,自由恋爱,短裙和香烟的时代,一战结束后,人们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物质享乐生活。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1927年,女士裙子的长度第一次达到膝盖以上。
但仅仅过了几年,就遇到了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显得这短暂而美好的年代有种末世虚幻感。
轻盈贴身的Flapper裙装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风格,简约的修身设计+不规则裙摆,不过片中毕竟是要觐见国王和王后的正式场合,又是传统贵族家庭,二小姐还是选择了较长的裙装。
古董裙方面必须说一句大小姐Mary的Delphos德尔斐褶皱裙,这种样式是1902年注册的古董级专利,由西班牙时装设计师Mariano Fortuny设计。
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先把丝绸染色,再手工压褶,才能做出来完美贴合身体的裙子。
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数量很少,特别受到贵族阶层的追捧。
影片中这条是电影服装设计师和Fortuny合作定制的,袖口和身侧的玻璃珠不仅仅是装饰,也可以给裙子定型。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尾舞会时,大小姐Mary穿的黑白古董裙。
这是一条1920年样式结合2018年工艺的作品,团队费了非常多心力让珠子能在走动和舞蹈时有轻轻摆动的效果。
祖母的气场比电视剧版更柔和了,Mary则更加强势和有存在感,这也是一种唐顿传承的象征和暗示吧。
伯爵夫人还是选择当时流行的宽松低腰设计,礼服则会采用披肩的款式,兼顾了权威感和温柔的气质。
老夫人延续了剧版的怀旧风格,爱德华七世时期流行的复杂花边和袖扣仍然是她的最爱,正式场合必须搭配同色系帽子,只是色调方面逐渐变得柔和。
04 珠宝艺术:长项链/ArtDeco/王室珠宝珠宝配饰方面,装饰效果比材质价值更受到重视。
比如长项链非常流行,穿戴方式是绕几圈,有一圈长及小腹,至于是否用真的珍珠或钻石倒没那么重要。
这张合影特别明显,母女三人都佩戴了长项链。
ArtDeco珠宝与爱德华时期的优雅对称的古典设计完全不同,大量采用几何图形,机械式的直线,以及明亮的对比色,是一种更偏现代审美的风格。
这个风格的首饰在剧版出现较多,电影版里除了日常场景之外,重头戏是极为正式的晚宴和舞会场景,贵族女孩们也大多佩戴冠冕出席,反而比较少能找到ArtDeco珠宝的图。
最后重点说说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室珠宝,属于珠宝达人玛丽王后的高光时刻。
大家可能觉得伊丽莎白女王的珠宝已经是不计其数了,女王本人表示“我的珠宝还没有我祖母一半多”。
这位祖母,就是出现在《唐顿庄园》电影版里的玛丽王后了。
电影中还原了好几件玛丽王后的代表珠宝,还借到了三顶货真价实的古董冠冕,为了尽量还原这位珠宝达人的形象也是非常拼了。
下面这张图需要划个重点,看懂这张上面的玛丽王后,基本就能对当时的王室珠宝风格有个快速认知。
弗拉基米尔冠冕诞生于1874年,原本是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儿子弗拉基米尔大公送给新婚妻子玛丽亚的礼物,使用了大约1900颗宝石。
经过革命动荡后,1920年代以28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玛丽王后。
珠宝商Garrard修复和翻新了这顶美丽的冠冕,补上了丢失的钻石。
几年后,玛丽王后将冠冕上的珍珠替换成了15颗剑桥祖母绿。
所以这顶冠冕有三种戴法,珍珠版,祖母绿版,无吊坠版。
伊丽莎白女王也经常在各种场合佩戴,所以你看到一定觉得有点眼熟。
当然了,电影里出现的只是仿制品,伊丽莎白女王戴的才是正版。
这套替换用的祖母绿宝石,来自玛丽王后的外祖母剑桥公爵夫人Augusta of Hesse-Kassel,她在某次慈善抽奖中获得一盒30余块祖母绿宝石,据说来自印度王室,Augusta本人只用其中一小部分制作了一对耳环和吊坠项链,其余的祖母绿宝石后来传到外孙女玛丽王后手中。
1911年12月12月,玛丽王后在德里觐见典礼上被加冕为印度皇后,为了此次典礼,将这批祖母绿宝石制作成6件套珠宝,包括德里觐见王冠、德里觐见项链、剑桥祖母绿颈链、剑桥祖母绿耳环、德里觐见胸针、剑桥祖母绿三角形胸饰。
这套珠宝被称为德里觐见套装。
后来德里觐见王冠上的祖母绿宝石被转移给了弗拉基米尔冠冕,德里觐见项链被当成结婚礼物赠送给戴安娜王妃,王妃去世后被收回王室。
拆下祖母绿的德里觐见王冠也曾经借给卡米拉戴过。
又是这张图,这次要说的是玛丽王后左臂的嘉德勋章。
嘉德勋章是英国荣誉制度最高的一级,数量极少,仅限于英国国君、威尔士亲王和最多24名在世成员,获得勋章的24人组成“嘉德骑士团”。
与其他勋章不同的是,只有英国国君有授予嘉德勋章的权利,首相无权建议。
据说有一次宫廷舞会上有位女伯爵的吊袜带突然落地,引起许多宫廷贵人笑场,爱德华三世则将这根吊袜带拾起系在自己的腿上,并当众宣布“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Shame on him who thinks evil of it.”“心怀邪念者蒙羞”),从此这句话就成了这枚勋章的格言。
平时场合的嘉德勋章男士戴在左腿上,女士戴在左臂上。
在正式仪式上,嘉德勋章的佩戴者要穿专门的衣饰和持专门的物件。
比如国君、威尔士亲王和王室成员的披风有拖摆,国君的披风上缝的是骑士团的星,除国君外披风左肩上缝有由吊袜带环绕的圣乔治十字的纹章。
右肩上佩戴有深红色的天鹅绒的披风的头罩和外套。
帽子是黑色天鹅绒制的,上配白色鸵鸟和黑色苍鹭的羽毛。
整体效果还是相当帅的。
好啦,从珠宝再说回电影本身。
故事确实不复杂,皇室来访之后生活又会归于平凡。
但1927年这个时间点,意味着之后不久,唐顿庄园的一家人就要面对大萧条和残酷的二战,甚至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也会走上战场,就忽然觉得电影的大团圆结局,至少可以给他们短暂的美好时光。
十年过去,或者一百年过去,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都只是时光中的一段,守护与前行才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资料来源: 1.《唐顿庄园》电影版 2.《世界时装史》王受之著 推荐阅读风格记住这4个细节,秒懂埃及风格可以提升时尚审美的30部电影(古典篇)为什么我们都爱Vintage中古包?
平民价卖卡地亚级设计,不该被遗忘的时尚传奇1000元以内极简服装品牌2018胶囊衣橱:秋冬 夏季 春季2016胶囊衣橱:冬季 秋季 夏季书影音《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一 之二 之三》《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四 之五 之六》《气质最好的样子:之一 之二》《生活的100个基本》《林中小屋》 《如花在野》 《咖啡之友》《你好,之华》 《夏目友人帐》《都挺好》 《地久天长》《瑞典人为什么自在》《水深火热的星球》 《舞蹈风暴》旅行英国乡村之一 英国乡村之二香港渔村 上海老建筑 苏州园林 阳朔广州东山口 重庆火锅和书店韩国济州岛之一 韩国济州岛之二——博主目前长住英国曼彻斯特平时喜欢去淘一些古董摆件/古董珠宝首饰/古董表喜欢这类的朋友可以加微信:Echo-GZUK或直接点👉沈小姐西洋古董珠宝杂货
公关agency、广告公司打工仔应该能和这部电影狠狠共情吧。
国王王后的到访be like集团大老板or顶流大明星搞偷袭,于是出现了定不下来的食谱和牵连的供应商订货问题,出现了偷鸡摸狗的混子和鸡飞狗跳的人事安排,出现了甲方爸爸在更大的甲方爷爷面前,要亲自出面和乙方一起亲手解决恶劣天气带来的event场地问题的卑微场面。
君主制日渐式微,这套系统下的贵族传统也在慢慢坍塌,但是维持表面风光的排场还是不能省,于是Downton·省亲别墅版上线了。
Mary•熙凤作为Downton大观园总管,果断砍了油瓶倒了不扶的Thomas,返聘老管家。
结果宫里的奴才都狐假虎威当主子,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如像Thomas那样睁只眼闭只眼比较好。
当然,Grandma•贾母和Grantham•贾政夫妇作为只搞战略的高层,是不会亲自体验民生疾苦的。
以前觉得英国贵族的衣食住行很好看很讲究,现在看来都是森严的等级、繁文缛节的礼仪堆起来的。
表面风光需要太多人小心翼翼地勉力维持,还是普通人的生活更轻松一点。
结局每个人都得偿所愿,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不过,就像Grandma和Lady Mary在结尾的对谈中所说的,旧世界的光彩在不断褪色。
我对继承人们如何迎接新世界的挑战更感兴趣w
一段长镜头带到那座庄园,加上主题曲一响起来就有内味儿了,是第一季开头熟悉的感觉。
今年真的赚了我太多情怀分了。
唐顿庄园应该是我系统看的第一部英剧,自那以后我就疯狂爱上了英音。
(只可惜水平低下的我至今讲不好英音,相比之下美音简单的多它是我对英国上流社会的认识启蒙。
礼仪 服饰 等级制度 还有背景设在1912-1925年间,贵族制由盛转衰,又经历了一战,看得到很多历史的印记。
去年西方文化期末论文我还写的是从唐顿庄园看英国贵族制的论题。
在历史背景下写尽贵族一家上上下下的悲欢,难怪被称为英国的红楼梦,当然是没有后者的深度和造诣。
毕竟唐顿刻画的贵族生活和最后大团圆的结局确实美化了太多回到电影,面对依靠王权的嚣张皇家仆人们,唐家屯的人们用自己的力量坚守了对唐顿的主权,最后Carson从大门走出来 是宣告他这个几十年的老管家以及背后那些深爱唐顿的仆人们也都是唐顿的主人,好感动。
每一对cp也都有更好的归宿,Tom从车夫到庄园继承人真的是人生赢家了。
要说是皆大欢喜的cliche 没错就是啊 时隔多年重回荧幕,本就是要塞点糖回馈粉丝的 反正我是吃开心了!
唐顿一家自上而下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有血有肉。
大到老爷夫人,小到女仆管家都各有优缺点,看到最后你很难不喜欢上每一个人。
ps. 我超级喜欢毒舌Granny 麦格教授滤镜太浓了 本身角色也超级可爱 看到最后面对死亡的态度我泪崩了 我也想活成这么有趣且通透的老太太Carson参与Anna的“造反”计划,是死板保守接纳了大胆创新;Tom从车夫到女婿到继承人,是封建贵族对血统和等级的打破和接纳…说到底都是一群可爱的人们对唐顿这个共同家园的归属感,热爱和守护。
ps. 想念大表哥,想念三小姐。
看了某些点赞量靠前的热门短评,有一点想法,想表达。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超出想象,不走常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才算是突破。
但其实,许多东西,并没有被他们所看到。
就如同唐顿庄园里,他们没有看到的,有很多。
是在君主制王国下有权利地位的伯爵夫人有了私生女,并且将私生女以某种方式养在身边,并且最终冒着被世人所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将自身所有的财产继承到私生女身上,这算不算是一种突破?
是在巴罗管家为代表的同性恋人群,在那个传统封建的视同性恋为变态的恶心的疾病甚至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接受自己,并且发现自己的同类,这是不是一种突破?
是在唐顿庄园地下的仆人群体里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在没有经过主人阶层的同意下,擅自扫除了国王随身的侍从,并最终得到了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尊严,这算不算是突破?
其实,看过唐顿庄园的人都知道,唐顿庄园是大小姐口口声声念叨的旧世界里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是在一个现有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阶层里,充分认识和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地位,每一个价值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自己剧本之下的身份里争取自己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而电影版,在继承了剧版的精神内核下,更是把新世界对于旧世界的冲突表现的更明显,也预示着电影版在剧版基础上的突破,世界一直在变化,新世界迟早会改变唐顿庄园,但唐顿庄园依旧是唐顿庄园,永远没有离开。
我想,热爱着唐顿庄园的人会理解这些。
英国版石头记?
唐顿庄园版的大观园?
唐顿庄园电影2019版展示出了一,英国皇室王权阶级,贵族阶级二,侍奉和依附皇室与贵族的管家,高级管家,三,位于底层的仆人阶级,而在这个阶级也还分为高级仆人,和普通干活的仆人阶级。
倒是想起了现在的一,权力机构,利益集团,二,而为之服务的管理层的高层,中层,金领等,三,底层做事的普通人,这其中根据地位能力分工也划分为白领,蓝领,,,电影唐顿庄园展现了英国传统君主制的金字塔式阶级划分。
而同一阶级中,有分歧对立,也有互惠互利的合作。
最高层面中,因为家族利益的相互关系,大家见面都会表露出绅士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涵养,同时也为下面的阶层做出个正面的标杆榜样。
当庄园需要时贵族们会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同国家危难时英国皇室成员也会挺身而出。
而在影片中,管家层面,皇室的管家与庄园贵族的管家碰撞,则是表现出了种种的格格不入。
一句中国俗语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同行是冤家”。
而同时这部影片也更加深刻的诠释出这句话:这里的同行,指的是各自为两个团体或公司服务,但却做着业务相同事的阶层或行业。
而在最底层,因为没有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几乎是没有交集,而在底层,也大都只能屈从,顺服的唯唯诺诺。
这部影片不仅宏观如此,在每个人物细节刻画上,又展现出了人间万象,社会百态: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情与矛盾,还夹杂着多年的误会。
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底层对于上层社会虽有不满但却更加卑微。
人性的忠诚和团结,为团队利益和荣誉的众志成城,甘于奉献。
有随机应变的机敏聪明和勇气,也有对于权威的胆怯和懦弱。
一见钟情的朦胧爱情,表达出人对于爱的渴望。
当然,也有因爱而生的嫉妒。
居然还描述出了政治观点不一的求同存异般小众群体的存在。
纵观全片,丰富内涵的剧情,教科书般的演绎,触及内心的思考,都足以算作经典佳作的典范!
本文已发表于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给每个人物都安上 Happy Ending 的唐顿庄园电影版,故事讲的比迪士尼还迪士尼,但奇怪的是,就是让人看着开心,不想吐槽。
可能是我的忠粉身份作祟——从第一季第一集开播一直追到现在。
没资格马后炮,因为看第一季的时候并没看出这部剧后来能火出天际。
最近十年的电视圈,可能也就权游能盖过唐顿庄园的锋芒。
2010年刚开播那会儿,总觉得这剧的演员颜值不行,也就大表哥能看看。
十年之后,我在INS上把一众主角关注了个遍,觉得人人都是画中走出来的人。
现在终于知道为啥英国人形容一个人有魅力会用“Charming”,英国演员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气度,比什么“Hot”、“Cute”、“Attractive”的段位可要高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唐顿庄园》像一场英国贵族的真人秀,以从未有过的细致记录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社区治理,小到仆人作息,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六季的故事中,走过14年风雨的唐顿庄园举办过数次婚礼、葬礼,也接待过一战伤员、外国使节、商界巨贾和顶级政客,正当观众自诩“我们什么没见过”的时候,唐顿电影版在第一个五分钟就投下了重磅炸弹——皇室来访。
虽然这并不是 Crawley 家族第一次接待皇室,早在第四季中表小姐 Rose 的成年仪式和舞会中,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八世便已登场,还和表小姐跳了开场舞。
但那时的舞会是在 Crawley 家族位于伦敦的公寓中举行,His Lordship 和 Her Ladyship 在唐顿老家面见皇室,真还是头一遭。
更何况这次是国王乔治五世亲自来访。
电影版采用的依然是“楼上”、“楼下”双线叙事。
本以为接待皇室应该是楼上老爷小姐们的主场,但事实证明,电影版出彩的绝对是楼下的管家仆人们。
与皇室仆从们斗智斗勇,连保守的保皇派卡森都大胆的卷入了这场“革命”。
厨房的Daisy漂亮了不是一点半点,已经去学校教书的Mr. Mosley果然贡献了全片最佳笑料,不过最让人欣慰的还是Mr. Barrow的故事线——曾经一人对抗世界,孤独到自杀的新管家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集体。
又一次,唐顿庄园将时代变迁融入剧本,LGBT群体开始褪去隐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相比之下,楼上的 Crawley 一家就显得有点气力不足。
成为侯爵夫人的二小姐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报社,三女婿汤姆又走上了爱上贵族女子的老路(第六季结局时明明暗示他会和二小姐报社的女主编在一起),就连一向斗志昂扬的大小姐玛丽也动摇了要维系庄园的决心。
好在老夫人依旧是万年不变的狡猾、强悍与毒舌,尽管影片末尾她与大小姐玛丽完成了精神交接,但看过唐顿的人都知道,老夫人才是唐顿庄园的定海神针!
这些年老夫人的金句都够出本书了,ITV真的应该考虑开发一下这个周边,我第一个花钱捧场。
于我而言,唐顿庄园最出色的地方倒还不是对贵族生活的真实还原,而是将动荡时代的人事巧妙的串联在一个英国贵族的日常中。
从开篇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开始,我们在长达14年的故事中,经历了一战、西班牙流感、庞氏骗局、爱尔兰独立战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英国王室第一次无线电讲话、纳粹党的崛起、俄国的十月革命、工党政府首次执政等时代大事。
传奇女飞行员艾米莉亚、风流王储爱德华八世、丘吉尔家族、张伯伦等时代风云人物也纷纷以轶事或真人形式登场。
在电影版中,爱德华八世再次遭到了调侃(英国人是有多不待见这位退位国王),1926年的英国工人大罢工也被提及。
掐指一算,此时(1927年)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不远。
这么一想,便更认可了电影版的大团圆结局——毕竟等待唐顿庄园上下的将是英国近代史上最痛苦与黑暗的时期,玛丽和伊迪斯的儿子,极有可能会在敦刻尔克等待救援。
时代风云际会,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感谢《唐顿庄园》唱得一出好戏,让留不住时间的我们,至少保留住关于时代的记忆。
Downton abbey. 对不追剧星人非常友好。
无数次剪切用城堡的素材。
朝阳的,大雨中的,日暮时分的,从树叶间看的,仰视的,俯瞰的。
是的,这是关于这个庄园的故事,其中的人都是过客。
拍人的时候,尤其是仆从,镜头永远摇晃,角度变换很快且有节奏感,背景音乐则是动与静的粘合、过渡。
太多、太多支线。
同性恋,私生女与irish republican的爱情,以及Lady Mary Talbot的纠结、自省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
对皇室三人的描写,各仆从的爱情,各主人的爱情,每个人的价值观,这些也都非常精彩。
分散在整部影片的几句台词经常就能勾画出一个饱满的形象。
影片不是为了给答案来的。
不然那种自矜不会流露在整部影片,那些美丽的规矩不用被这么细致地描写。
贵族阶级到底是什么、应该何去何从,这也不是庄园所关心的。
算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公主似乎看透了,有情的都HE,金发美女的孩子出生有爸爸陪着了,outsider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爱情,还得到了king的兴趣,庄园似乎找到了新的主人... 导演是仁慈的。
但一个旧时代即将落幕了,就像影片最后的美丽晚霞。
这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些改变要发生。
但在英国嘛,我猜这变革不会那么壮烈,多半还是像现在的唐顿庄园一样吧,貌似无波,每日的丰富超出你的想象。
时间在流淌,每个人都在变化,所有的变化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时代。
这时代你展示得很好,元素纷繁但不乱,主次分明,确实寓情于景,客观事件和人的主观感受交融。
我想这要归功于这电影这么克制,没有过剩的表达欲,没有急于求一个主旨总结,一个final answer;换句话说,这么有英国味儿。
剧本实在太好了!!!
十几个人物,5678条线,有条不紊,一个不落,完美交织,看看这是什么惊人的功力。
玛丽公主想离婚,大小姐要管家,仆人们跟皇家适从抢夺自主权,男仆跟厨娘求婚未遂一直在吃醋,奶奶打算抢继承权,私生女仆的身世与爱情,政见不同者策划刺杀国王,二小姐怀孕了,但老公要出国… gay管家出去嗨被抓,王后的女裁缝偷东西—— 唯一反思贵族的一点。
处处有冲突,但无需争吵。
所有只能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戏都是垃圾。
华丽的外衣之下,其实家族主旋律。
价值观没有任何进步。
但毕竟年代所限,无法苛求。
这应该是天朝最想看到的贺岁片,一大家子鸡零狗碎,但是到最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回归了和谐与温馨。
感觉像省亲大观园,又像一个公司的运作。
………… 迷人的台词 说明上帝是支持君主制的有的人很正派,但是我说过我想帮忙的谢谢你终于把她堵住了假装哈利爵士打电话把首席男官支开丢了三样东西尽力是远远不够的王后的服装师是个贼还是老样子,一有反对理念,你就拔剑相向我没对她真的拔剑已经是她的幸运了把女仆当成血亲,完全颠覆了英国人的传统和男人一起跳探戈舞我该怎么跟伯爵交代呢?
巴罗先生是他的管家国王没意识到男人也要在女人生孩子的时候出力爸爸想陪在家人身边露西知道你是她的生母吗?
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一次全心全意的爱,杰克就是我的挚爱在他去世前,我们一起生活了6年,但没有勇气跟他结婚你告诉她真相,就不会再纠缠你仆人们都很开心,皆大欢喜,但我实在承受不了了还没结束呢,还要参加哈伍德的舞会但搞砸了不会有人怪我们是不是该停止挣扎了,很多人都放弃了买个小点的庄园,过正常人的生活不想为任何事烦心了,仆人会留下来吗?
农场会赚钱吗?
要怎么修缮屋顶?
我究竟在做什么?
为这个庄园为这个村子建设一个中心 唐顿庄园像是一个心脏 是您让他一直在跳动你承受得起这样的好运吗?
你能理解我的感受你愿意跟我通信吗?
我会一直支持你的冒着被解雇的危险 妨碍国王到访这意味着我们是一类人 对重要的事充满激情 而不是容易满足的人—— 不是很愚蠢吗???
这里每张桌子上,都有一整年的薪水也买不到的摆件,你不会因此感到困扰吗?
那你的回答呢?
既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那就谁也别拥有?
不,我的回答是:为什么我不能拥有?
哪怕只是一部分但他们不是你的,永远也不是我要是你的话,会就此收手,王后所到之处总是丢东西把你的建议留给感兴趣的人吧没有人去找我,那些男仆被骗去伦敦到了哈伍德之后去调查一下换了是我会谨慎一些,免得被人奚落我可以帮什么忙吗?
照昨晚的状况来看,你帮不上只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跟无趣的人闲聊 参加委员会 失去了曾经的工作 生孩子的时候 自己丈夫不能陪在身边 昨晚王室侍从怎么了?
很难解释,但他们突然掉链子了感谢你们救场,虽然我希望没有那个尴尬的场面别以为我同意了,因为我不同意,但我理解我不喜欢?
我会亲自替他贴邮票这么多年了,你依然能给我惊喜那就好,我很庆幸我不是等闲之辈那个女仆会继承庄园你不希望汤姆拥有一座豪宅吗?
去伦敦做了检查别这样,把你的眼泪留给悲伤的事 我这一生衣食无忧你才是唐顿的未来我们的祖先过着不同的生活,我们的子孙也过着不同的生活,但唐顿永远存在其中你会成功的,你遗传了我的优点你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每张照片中看着我们听上去我会很累,可我还是想好好安息是你吗妈妈?
你是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博迪去找了国王,我去找了王后
庚子2。老太太最后一场戏是动了真情了。
无字幕看完啦T T,安娜我永远爱你。仓促的给所有没对象的找了对象,老三家鳏夫马上要傍别家富婆啦,剧粉看了有点不适,不是剧粉估计一头雾水吧。
麦格教授vs乌姆里奇实在无法不跳戏~哈哈哈哈~小火车终于有着落了
英伦风精致到极致。古代版欧洲炫富时装剧,然后就没有了。
从第二季开始就已经觉得这剧胡编了,电影不过是更上一层楼得瞎编,各位贵族的仆人们斗得还挺激烈~不过粉丝肯定会捧场,毕竟追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
不如改名叫我们曾经侍候过英国国王,完全粉丝向,不值得一看。
我终于能概括“不喜欢王室题材与宗教题材的原因”了:既不在经济闭环内,也不在政治闭环内。两者在文化与社会上则是“存在即是被感知”。
老年人经典怀旧剧场。编剧雨露均沾每个主要角色都有cue到,感恩给我大托马斯这么多戏份,时隔四年即使坐上了大总管的位置他还是那个委屈巴巴的小受气包,过于可爱了。好想三小姐啊,吔屎啦汤姆布兰森。
就是加長版的電視劇集,沒其他追求了,天哪?
这部剧的风格不好拍电影,对白多,人物关系复杂,如果淡化这两个特点,就失去了剧的意味,如果保留则非常考验调度。最后一场跳舞戏就看出来了,导演有点力有不逮,让这部电影只剩下了一点情怀。
北美列为pg级的片子,国内公映居然还删剪了2分钟!没看过电视剧集的,不推荐观看,人物众多,或许连搞清人物关系都会比较困难。
只当去了一次年代时装周,剧情薄弱,过目即忘。喜欢最末露台上的那支舞,眼神流转于温柔的夜幕之中。
适合观影群众:电视剧粉丝,一定要是粉丝,普通追剧观众经受不起这么难看的一部电影。
不太喜欢里面的价值观。唯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偷东西的裁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唐顿的一切美、圆满甚至告别都是矫饰的,它刻意营造的幻象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anyway, dernière séance avec la carte ugc
纯为了情怀 当bgm一出 还是感动 但长达两小时的片 反正看不出点在哪?反而觉得tom 这角色讨喜了。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
伯爵府仆人起义事件。让汤姆把东西再拿回来,这老太太太狠了。
仿佛这部剧从未停播,而只是突然回归的特别圣诞集,就像那次赚走所有人泪水(和骂声)的“Matthew”之死,或是心满意足结局并提醒观众大步向前的最终章。Violet和Isobel依然互怼,是毒舌“姬老伴”;Thomas仍然是后妈生的,从身心上全方面虐;而Patmore和Daisy还是层出不穷地准备那些似乎永远也吃不完的食物…但7年间,每个人和唐顿的关系都发生了改变,有些时候好似枷锁,阻挡生活前进;但更多时候是提醒存在的意义,为守护它荣耀,激发智慧,抛低原则。除了Max Brown才在《王室》演了国王,在这里演小情人有些出戏,一切都似乎很完美。希望几十年后,Michelle Dockery可以摇身一变那个“毒舌老太太”继续演,也希望“终有一天所有人也会理解我们”,这就是冬日里最宝贵的箴言和祝福。
端端正正,又端端庄庄,也一丝不苟。没看过剧没啥感情分,就单纯的觉得看过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