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那天去看的电影,心里特别激动.电影一开始,画面很震撼.漫天黄沙,万马齐跑.不得不说,就算没有李炜在里面,我也会喜欢这个电影.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群看似普通却各个在江湖上有很大影响力的英雄隐居在黄金峡这个世外桃源里.他们隐姓埋名,过着简单朴素但快乐的生活.可快乐的日子总是如过眼云烟般,终难永在.因为铁云的到来,原本安静和谐的黄金峡瞬间风起云涌.看见才满月的虎儿被乱枪杀害,心头不由得一震.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要活下来本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村民想要平静的生活,但正义在他们的心里燃烧着,让他们进退两难.然他们骨子里的热血告诉他们,国大于家.于是他们就算生命受到了威胁,但仍坚持保护不相干的铁云.我在感叹他们的丈义的同时,也在内心挣扎着.因为我更喜欢平凡的生活. 因为我还沉浸在安乐与柳絮的小爱情里.但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他们的满腔热血让他们身不由己. 他们固然知道此次去县城可能再也回不来,他们也知道只要不去,幸福的生活还可以继续.但他们是英雄,是一群充满正义的勇士. 他们身上流淌着的血液告诉他们必须义无反顾为国家做点事.我还记得安乐走之前跟柳絮求婚的场景,我还记得柳爷要安乐留下来跟柳絮结婚,安乐坚定的对柳爷说: 柳父,我一定会娶柳絮,但瓦石城,我也一定要去. 我还记得柳爷那么严肃的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告诉安乐要跟在自己后面.他要保护自己的女婿.哪怕他总是很严厉的对安乐.总是在看见柳絮与安乐在一起时一脸的不高兴.到了县城,他们召集到很多英雄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可还有默默付出的英雄还没开战就已被残忍杀害.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们喝酒明义,坚定的眼神在所有人身上展现.还记得猫老板说的那句:人总有一死,为国家死死得其所.…要记得我们曾经有一段光辉的岁月!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战争开始,还记得虎儿的爹抱着炸药包视死如归的神情.他要为他的妻子和孩子报仇.就算是用失去生命的代价.还记得柳爷拼命保护安乐,他说过为了他女儿的幸福,他可以连命都不要.他知道安乐可以给柳絮幸福,他想要保护好女儿的依靠.我不知道安乐眼睁睁的看着柳爷被杀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支撑他继续战斗,我只知道那时的安乐全身充满了力量.他要为柳爷报仇.还记得安乐抱着炸药包,不管不顾的样子,他还那么年轻,他还有如花的妻子在黄金峽望眼欲穿的等着他.可他在国与家之间,在为柳爷报仇与自己的生命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尽管我很不希望他们被杀,但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落幕前,活下来的英雄回家去,在夜幕的笼罩下,我看不清他们的神情,但我以为一定是很纠结的,他们欢喜着他们的胜利,却也永远的失去了很多的英雄.那该是多么另人悲痛.字幕出现,电影完了,可我还沉浸在电影的剧情里,我的眼前还有万马奔腾在黄沙的场景,我的脑海里还有他们在黄金峽火烧匪徒的那一幕.我还在想他们回到黄金峽的生活.猫老板会跟细帘在一起吗?
安乐与柳絮又会有怎样的婚礼?
那些在黄金峽苦苦等待自己的丈夫回来的人,要怎样接受他们再也回不来的噩梦.特别是陈奕迅的《光辉岁月》还在耳边回荡着.那么震撼人心.我还不愿离场,那些英雄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电影真实的展现了那个混乱的年代的生活,即使是在世外桃源,也未必会有真正的安宁.我敬佩他们的正义,我感叹乱世的动荡…但我坚信,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一定会有一群为国不顾一切的勇士.电影《光辉岁月》就是在向英雄致敬,重现英雄的光辉岁月. 英雄聚首,光辉再现.这真的是一部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都很精彩的动作片.
這部戲一開始以為是爲了紀念黃家駒製作的,沒想看完后才知道除了主題曲和《光輝歲月》有關,其實劇情與“光輝歲月”不是特別貼切,以此光輝歲月作為主體略為牽強,但也許是主體在先,故事在後,就像一個命題作文一樣,這個主題和創意都是好的,但是作文不能夠給滿分。
演員陣容可謂強大:曾志偉,黃日華,梁咏琪,任达华,狄龙,莫少聪,郭涛,吕良伟,倪虹洁,惠英红,李子雄,梁家仁,吴启华等等,就連片名也是趙本山題的,這種演員陣容要不就是國家一類的大製作,要不就是礙於某圈內名流的面子,由此可見曾志偉圈內的人緣頗好。
看下來只是感覺這種陣容的演員演這種戲有點可惜了,因為整部片更像一大集電視劇。
本片一開始的錯覺就是那幾聲低沉的貝斯,真以為這是一部記錄黃家駒的音樂片,不料“喬峰”騎著一匹快馬從鏡頭出現,卻帶著禮貌穿著風衣,不能怪我黃日華的那張“喬峰臉”太深入人心了,這就像六小齡童只能演孫悟空,張鐵林只能演皇阿瑪一樣,電視劇的高曝光率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名氣,但同時也毀了他們可以扮演好其他角色的機會,作為一名演員,這樣的事既幸運又悲劇。
影片一開始給出的大漠荒蕪的氛圍讓人以為這是一部西部片,但有點摸不到頭腦這是哪個年代。
大風沙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而且那麼大的風禮帽爲何還能安坐于腦袋之上?
繩子為何還能那樣安穩的垂著?
大漠美景固然壯觀,但影片整體的感覺很奇怪,既不完全像西部片,又不完全的清末民初,有點不倫不類,我想如果從整體的風格把握一種西部感覺,包括打鬥不要過於誇張,如各種翻跟頭,武打設計更加真實一些,臺詞更加生活化一些,不要刻意的煽情大道理,這樣的西部武打片反而可以走的更遠。
出現這樣的原因應該是為了貼近“光輝歲月”這幾個主題吧,但《光輝歲月》這首歌本身就沒有西部的氣質。
話說回來因為導演熊欣欣的武指功底,所以全片對於武打設計的可看性還是很強的,佔據比例也夠多,但因對於文戲的把握不足,導致瀑布下求婚那場戲越軸鏡頭過多,剪輯變得混亂,而在武打設計上用火燒死敵人這招未免過於“狠”,會讓觀眾轉而同情那些反面人物。
各大腕的演技當然沒得說,這部戲一是他們可以找到一個聚會的由頭,二是大家可以互相飆一下演技,所以演員表演方面都還不錯。
最為意外的是梁詠琪,哭戲超多,但表現的很自然和適度,印象最深的還是狄龍那雙堅定而又真誠的眼神,真的太喜歡這種眼神了,為何戲那麼少呢。
領銜主演還有郭濤,泡在一堆香港演員里的大陸演員,現在我才看出點門道,為何以前很多內地香港合作的電影,兩地演員的表演都是“兩張皮”,極為不協調,因為香港的演員大多都是在進行“情緒創造”,更多的是“本色出演”,而大陸的演員大多都是在極力進行“角色創造”,更多的是在找人物性格,屬於“角色出演”。
有這種區別應該是因為表演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問題,內地更加“體驗派”,香港更加“表現派”,不過現在兩地的演員越來越認識到這點了,所以“兩張皮”的問題也越來越淡化了。
其實這部戲是為了紀念香港電影的輝煌年代,致敬華語動作片的黃金時代,由曾志偉發起并監製的致敬性影片,也許這是一種萎靡不振后的自我救贖,但也無濟於事,由於大陸各方面的飛速發展,現在的香港電影的確沒有以前那樣“唬人”了,這是大勢所趨,不能說香港電影落後了,只能說是我們內地電影發展了,尤其是觀眾的目光,所以要想找回香港電影的輝煌光靠紀念和致敬是沒有用的,不如從現實出發繼續研究。
影评什么的我也不会写 就说说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观后感吧英雄聚首,再战江湖世外桃源黄金峡惨遭屠杀,英雄们放弃平静的生活,义无反顾踏上了复仇的道路…为了捍卫自由,为了保护家人,各路英雄吹响集结号。
记得猫老板在众人面前说了大概这样一段话:“...其实我们只是蒙上了耳朵 眼睛,不去看外面的世界 不去理会他们过的有多惨”。
他们知道也许这一趟有去无回,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踏上了这条路。
就像片中一句台词说的:“有些事情,是我们死也要做的。
”看了让人觉得热血沸腾生死相恋 英雄们的感情猫老板和细帘的感情有感恩有亲情,但我相信也有爱情。
在猫老板出发前接过细帘递上的酒,两人的笑容,就说明了一切。
安乐和柳絮的爱情,纯情动人。
安乐是个傻小子,和柳絮见面 说话也偷偷摸摸的。
两人温情的戏码看了不禁让人微笑。
李炜说,安乐是一个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
在经历了家园被破坏,这个男孩开始长大了 他开始懂得担当 他让柳絮等她回来就成亲 他居然敢当着柳爷面牵柳絮的手(这个镜头特帅 哈哈)安乐意为 平安快乐,所以我从一直相信安乐会平安回去!
不仅在戏外前辈们很照顾李炜,戏里的英雄前辈一样很照顾安乐。
柳爷更是为了保护安乐,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我个人很喜欢柳爷(郭涛饰)这个角色,为了女儿的安全 一代剑客隐居退世;还是为了女儿的安危 他重出江湖;他一路上照顾安乐,他要安乐平安回去,因为柳絮 她的女儿需要安乐的照顾。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父亲。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男人 就是那个炼铁的硬汉:武忠额。
他一心一意爱着细帘 他本可以答应细帘成亲的请求,抱得美人归。
但他没有那么自私,他只想让细帘幸福。
我相信 也是他的那一番话 让猫老板那晚想了很多吧。
所以才会有之后猫老板接过细帘的酒 相视一笑的镜头吧。
《光辉岁月》是部正能量的片子 在很多角色中都能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精神!
甚至一些戏份不多的角色都能在一些细微处打动人。
影片最后 夕阳西下 安乐和猫老板回黄金峡去了,柳絮还有细帘在等他们。
铁云骑着马带着夺回的黄金走了,他还要继续革命。。。
他们都不会忘记这段光辉岁月就像光辉岁月国语版的歌声里唱的的:一生要走多远的路程经过多少年才能走到终点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风中挥舞狂乱的双手写下灿烂的诗篇不管有多么疲倦潮来潮往世界多变迁迎接光辉岁月为它一生奉献
昨晚去看了第二遍。
同一部电影连着两天看了两遍着实显得有些夸张,可看过第一遍后过了一夜偶然再次看到预告片时便实在忍不住了。
脑海里不断跳出清晰的电影片段,心底波澜暗涌。
像是前一夜的刀光剑影还没看够,平静温馨还没看够,忠烈赤胆还没看够,真情大义还没看够,那轰轰烈烈的光辉岁月伴随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而生,不声不响地用真挚和激昂把它烙在了观众的心里。
光辉岁月是陈年的老酒。
得品。
慢慢的。
买了票进去,坐在放映室里,荧幕上风沙渐起的时候,便移身到了民国。
“黄花岗72烈士”“太平天国”“义和团”...这些声音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有片刻的恍惚。
历史书上陌生而混乱的时代在我眼前铺展开来。
以为会上演声势浩大的厮杀,为了那所谓的皇权。
然而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无情残忍的战争,而是温馨平静的黄金峡。
我们都向往那样一个地方吧。
远离战事,远离纷争。
和睦团结,温馨自给。
猫老板救下那些人,带他们来到“只能进不能出”的黄金峡。
弃下前尘往事,静享平和安乐。
然而在山河破碎、时局动荡的时代,哪有永远的安宁!
反清“乱党”铁云的出现打破了黄金峡的宁静。
面对残暴嗜血的政府,面对无辜被害的乡亲,能做的,唯有以铮铮铁骨换取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风萧萧兮易水寒。
重义的男子亦不寡情。
仇要报,妻亦要娶。
这是安乐对岳父的承诺。
懵懂少年坚定勇敢;爱一个人是帮她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武忠额对心爱女人的成全;自己性命堪忧,所以只得忍“爱”字在喉,这是猫老板给细帘的温情;舍身护得女婿周全,这是柳爷对女儿的深爱。
那些真挚的情感让我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乱世中普通的人,亦是一个个组成那个时代的掀起改革的经历兴衰的真实的生命。
勇士们夺回了用来购买反清所用枪炮的黄金。
苍凉的大漠夜幕下,仅剩的几个黄金峡人驾着马车离开。
片尾曲响起来。
看着马车缓缓地离去,我在想,他们回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也许继续之前平静安宁的生活,也许被更高一级的清兵围剿。
他们的生活没有结束,但他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因为在他们不长不短几十年的人生里,闪闪发亮的值得铭记的,就是这段无畏的激昂的真挚的光辉岁月。
出了放映室,看着影院门口光辉岁月的海报,忍不住对海报上优秀的演员们举起大拇指。
在刚刚的100分钟里,我看到的不是曾志伟、梁咏琪、黄日华、李炜,而是猫老板、细帘、铁云和安乐。
更是钦佩电影的导演、监制以及每一个在甘肃荒漠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员,因为光辉岁月这壶醇香老酒,是大家的汗水和付出酿出来的。
真心真情真义,酿一壶光辉的岁月老酒,这壶酒,醇香品不够。
100分钟的电影看完了,陈奕迅的《光辉岁月》歌声响起,在歌声中挥鞭驱马的老男人渐渐远去。
我从VIP的舒服的椅子上爬起来,深深自我羞愧了一番。
如你所知,这个电影从名字上就冠冕堂皇地揭示了主题——怀旧情节。
是的,怀旧一直是电影永垂不朽的主题之一。
因为“旧”如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
但正是因为这样,也让“旧”成了谁都能染指的一口嚼不烂的隔夜菜。
《光辉岁月》怀的旧,却并不是在某种清淡情绪上的隔靴搔痒,它以饱满的诚意,将家国恨、侠士品、君子德、朋友义、儿女情……世界最美最珍贵,最坚固又最柔软的感情放在一个时空里发酵,酿成一刚醇香烈酒。
曾志伟、黄日华、任达华、惠英红、刘五性、吕良伟、狄龙 、莫少聪、熊欣欣…这些香港演员里的老熟脸让人一边让人觉得亲切——他们曾带给整个港片的光辉岁月;一边也让人唏嘘——青春已逝,光辉永恒。
《光辉岁月》的怀旧,更像是导演熊欣欣试图建立的回忆与现实的思想连接,电影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引人思考的价值。
功夫片曾经是香港电影的骄傲。
半个世纪以来,动作巨星层出不穷。
导演熊欣欣对那个时代的无限深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电影市场大环境瞬息万变,早年全球聚焦中国功夫的年代已成追忆,连熊欣欣自己都感慨:“我觉得这几年我没看过真正的功夫片。
”这一次他组局,把这些曾经闪耀在香港武打片里的巨星促到一块。
而所有参演的人,也无不全力以赴,这部片子里的全部动作都由演员自己完成,六十多岁的狄龙,五十多的黄日华和惠英红,还有初为人妻的梁咏琪。
他们曾笑傲曾经的演艺圈,如今或转行幕后,或恬然退隐。
看电影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办法入戏,有时候觉得他们没有在演里的角色,而是在演自己,比如惠英红说“算我一个”,比如电影里打斗时候的对话——“你小心点吗,年纪那么大了”——“那你还找我!
”听着又温暖又鼻酸。
感激熊欣欣,终于让他们回到了那个并不遥远、但永难回归的时代。
如今的电影市场,基本是国外科幻巨制和国产情爱主题两分江山。
在搞笑片、动作片、励志片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个以“致敬”和“怀旧”为主题的《光辉岁月》,似乎面临着生不逢时的遗憾。
毕竟,在这个什么都可以透支的年代,人们内心的怀旧情怀也在一次一次的撩拨中变得有些麻木。
但无论如何,在香港动作片潦倒的现在,看到熊欣欣如此努力想要重新“光辉岁月”,我内心充满感动和钦佩。
他致敬时代,我致敬他!
自是年少时。
关于安乐,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个是黄金峡被袭击之前,第二个是去瓦石城之前,第三个是高潮部分,也就是到了瓦石城以后。
第一部分的安乐就是一个从小在黄金峡长大的懵懂少年,有干爹,有疼他爱他的长辈,也有他喜爱的女孩。
懵懵懂懂的安乐就生活在这世外桃源中,没有烦恼,更没有料到以后的那些风风雨雨。
无论是对干爹善意的调侃,是面对喜爱的女孩时憨厚羞涩,还是面对柳爷时的胆怯,这样的少年,足以让人忍俊不禁,心生欢喜。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安乐更多的是稚气,那么第二部分的安乐似乎总有点淡淡的忧伤。
自己从小的世外桃源被一次又一次地摧毁,是自己亲眼看着那么多亲人丧命,更是自己把一坛一坛的酒往下扔。
熊熊烈火中,扬起的浓烟模糊了视线,却遮不住少年那双慢慢染上坚定和成熟的双眼。
第二部分中的安乐正在成长。
从稚嫩无知,到坚定无畏,这样的变化从他的眼眸中透出,一样的清澈,却不复幼稚。
第二部分中,安乐和柳絮的感情被加大了描写。
比起细帘和猫老板那似有若无的感情,安乐和柳絮的感情充满着年轻的单纯美好,还有那种青春特有的无知无畏和义无反顾。
山间,瀑布,河水静淌,当少年少女背靠背而坐时,空气里流动的除了暧昧,还染上了一层悲伤。
少年虽稚嫩,但面对家园被毁,时局动荡,他也有男人的责任,他也有属于他的执着。
前方是一条不知生死的道路,而后背却靠着自己心心恋恋却一直没开口的女孩。
女孩的俏皮打破了两人间的沉默,面对不停变换着角色的女孩,少年却是一如既往的朴实与真诚。
不能给你荣华富贵,但我会对你很好,一生一世。
那双眼眸里,透漏的有对女孩深深的爱恋,有对女孩生生世世的承诺,也有对前路的不安和对女孩的愧疚。
他没有办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明天开始,他的世界将会改变。
可是他是少年,他有着恐惧迷茫,还有着满腔热血,那样无畏,那样坚定地相信着——他会回来。
在黑夜中,面对着柳父,还是有着一丝胆怯和卑微,但这时的少年,再也不会惧怕,因为他已经坚定了信念,无论是对女孩的承诺,还是对前路的无畏。
还是那样的憨厚淳朴,语气中是从未改变过的青涩,但眼中,却是从未有过的坚定和勇敢。
少年,安乐,已经成长。
第三部分的安乐经历着更加令他悲伤的事情。
青涩少年,终究不是江湖中人,面对四面的敌人,终究招架不住。
一次次被踢倒,一次次的滚打摸爬,又在柳爷的提醒下一次次挥剑,本以为生命就此结束,眼前却突然出现那一抹深受重伤却毫不犹豫挡着原本应该落在他身上的剑。
慢慢倒下的高大身影,是一如既往地挺直,伴随着的是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柳爷”。
那一刻的安乐,究竟是怎样的心境,我猜不透。
只是那双眼睛里透出的巨大的悲伤与不可置信,让人不禁鼻头酸涩,喉咙哽咽。
那个明明温柔却一副严肃严谨的人,那个让少年跟紧他的人,那个,他爱的人,的父亲,就那样,为了保护他,倒在少年眼前。
这种震撼,无疑在少年的心上划下了重重一刀,力道丝毫不亚于身上受的伤。
于是,当安乐大喊着“我要为柳爷报仇”,毅然抱着炸药冲上教堂的时候,显得意料之中。
就是那样的少年,有点冲动,更多的是满腔的无畏与冲劲。
在最后的对战中,少年终究是敌不过,被甩出窗外,再一次以为他的命将如此。
最后的最后,却在回程的车子边,看到他一如既往的清澈眼眸。
那双眼眸,始终贯穿着少年安乐至今为止的所有经历。
从最初的稚嫩无知,到后来的坚定无畏,再到最后的成熟。
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清澈见底,在他黝黑的脸庞上仿佛就是钻石,只是这颗钻石不断地被打磨,也不断地显示出更加美丽的形状,越来越耀眼。
正如少年安乐。
关于李炜,首先不得不说,安乐这个角色真的很适合他。
从形象到气质,感觉李炜就是安乐,安乐就是李炜。
整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李炜第一次出现,和干爹在车上。
我特别喜欢他在调侃干爹时那个斜视他的眼神。
感觉就是他和干爹之间那种特别自然又特别舒服的气氛。
第二个是安乐第一次去找柳絮的时候。
被柳絮用玉米砸中,回头的那种憨憨傻傻的神态,真心让人忍俊不禁。
但第一次面对柳爷时,从最初以为是柳絮的那种兴奋神态,到看清楚之后的那一瞬间的愣神,再是羞涩胆怯,最后是柳爷被淋是的落荒而逃。
整个过程,尽显安乐的单纯美好和憨厚淳朴,与之后成长的安乐有着鲜明的对比。
我很喜欢李炜这一段的表演。
也许他的性格里本身就有着那样的羞涩和稚嫩,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自然,感觉他就应该这样做一样。
让我最深印象的还是安乐和柳絮还有柳父的几个片段。
在去瓦石城之前,安乐与柳絮在山间的那段对戏,我是打从心里地喜欢,也是在那一段看到李炜不同往日的演技。
彼时的安乐,是怀着对未来的惴惴不安,对柳絮的情深意切,这些情绪,都透过李炜的眼睛表现出来了。
在说“我不希望你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时,低垂着眼,语气落寞,无奈满溢。
在说“我会一辈子对她好”时在说“等我回来就办喜酒”时,满眼的欢喜与自信,是那样坚定地相信着自己会回来。
在说“那你会答应吗”时,满脸的急切,不安又期待的神情,让人不觉莞尔。
从不安迷茫悲伤,到坚定无畏,再到被捉弄时的无奈又宠溺,这一切,都能在李炜的眼神里感受到,赤裸裸地,表露无遗。
除此之外,还有安乐面对柳父时的场景。
黑夜里,面对柳父的质问,那双眼眸却是闪耀着清明。
眼中是对柳絮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无畏无悔。
这样坚定的眼神,真心被震撼到了。
平时就被李炜那双清澈的眼睛吸引着,现下再加上电影中的情节,心中涌上的是一份坚信,对安乐的坚信,也是对李炜的坚信。
最后是安乐和柳爷打斗的场景。
在柳爷的提醒下,不断挥剑的那抹身影,动作生涩地让人不禁为他捏把汗。
也许是李炜第一次拍打戏,也许是为了配合安乐的角色设置,看上去毫无章法的武打,却无比自然。
因为安乐就应该是这样,这样的青涩。
而柳爷倒下的时候,我再一次被李炜的眼神震撼。
从中流露的震惊与悲痛,还有那一刻的呆愣,让观者也为之动容,身同感受。
就像上文说的,关于安乐,他的眼神是贯穿了他的所有经历。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李炜的眼神。
在这点上,我觉得他表现得很棒。
也许是第一次拍电影,李炜在有些时候表现得稍显不自然,但幸运的是,他的生涩正正符合了安乐的设置。
同样青涩的少年,在各自的经历中慢慢成长,逐渐强大。
1昏云里,风沙起,狼烟滚滚向西去。
杯酒惊,醉梦逝,大刀铮铮破黎明。
黄沙漫漫,太阳在火里燃烧、爆裂。
苍凉的钩月,弯在云雾渺渺的长空之上。
打马扬鞭,惊起梦寐在天边的鸟。
展翅呼啸,尘土掩了多少辛酸过往。
英雄。
泪比血重。
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个恍如世外桃源的地方,默默地隐在赤土后。
恬静、安闲、与世无争。
木屋背倚青山,后拥绿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即使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自给自足,好不祥和。
铁云的到来,破坏了一切。
他真的像一朵铅色的云,在黄金峡的上空扩散、下沉,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
是偶然,还是必然?
八国联军侵华,国家主权丧失,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牵线木偶,一出丧权辱国的大戏正要上演。
“乱党”铁云出现了,他为沉寂已久的黄金峡引来了新的出路:躲?
迟早死。
反?
子孙活!
最后一丝犹豫,在面对万千枯骨时化为乌有。
一为报仇,二为报国。
沉寂了几多年的寒冽大刀,随着逐渐明朗的晓星,凌空出鞘。
血与泪,注定交织。
生或死,义无反顾。
2伊人面,空垂泪,嫁裳却作红染天。
绕青梅,定情缘,半喜半忧盼君归。
总有那么些细腻缠绵的情感存于每个人心中,占据着一方温柔。
想起时,是将整颗心吞没的幸福,还有掺杂在其中酸甜的羞涩。
一点一滴,糅在心头,化作淡淡的、袅袅的云雾,在如秋水般的双眸中氤氲。
千万瞬聚拢又匆匆消散。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可遇,不可求。
即使在纷沓不休的战火前,也伟大的令人折服。
这是两段迥异的爱情。
一段是美好纯洁的年轻恋人,打情骂俏甜蜜非常;一段是默默将心意深埋的所谓亲人,相伴生活却各隐心思。
如果不是报仇,细帘一定会将这份爱压在心里一辈子,永远称那人为“大哥”。
两人之间的朦胧谁也不会点破。
她愿意照顾猫老板一辈子,为他烧菜,为他温酒。
一辈子安安稳稳的,为所爱的人忙碌操劳,该有多幸福啊。
她不讲,是因为她不敢。
她怕那人会拒绝,会说“我们,只是亲人”,她怕原来拥有的一切会离她而去。
她害怕所爱之人会与她渐渐疏远。
而当一切终于被揭开时,她仅剩最后一个卑微的愿望:如果那人,能够喝道自己的喜酒,如果可以……爱情是伤人的,是一把抹了蜜的软刀。
即使尝到了刀尖舔血的痛苦,却甘愿在一霎那的甜美里沉沦。
让我知道你爱我,一个时辰也好,一秒钟也好。
让我知道你爱我。
那样,就算下一刻我要跌进无间地狱永劫不复,我也会笑着去迎接一切即将发生的苦难与灾祸。
如果你爱我,就让我知道你爱我。
我怕生命太短,时间太快,只能悲哀地讲爱深埋。
我怕穿上鲜红嫁衣的我只能在浓稠的黑夜里让风撕裂心碎的声音。
我怕独掌孤灯守残夜的你听不见泪水的悲苦。
我怕从今往后,我要独自一人活在回忆里。
所以,让我感到被爱的幸福吧,纵使只有一个时辰。
好吗?
安乐和柳絮,是整部影片最令人感到温暖,最能勾起人心底对初恋的美好回忆的一对小情侣。
安乐的青涩腼腆和柳絮的俏皮活泼,一定是现实生活中许多情侣的写照。
偶尔的小打小闹小争吵,都可以归结为恋爱中特有的美好。
他们有着活力与青春,也有着放开身心去爱另一个灵魂的资本。
无比朝气,无比蓬勃。
安乐欲言又止的腼腆和那只在黑夜里原本牵住又放开,继而坚定地握在手心的手,足以让我们看到这个青涩的少年对爱情的执着与单纯。
在面临明日便要踏上生死的关头,他会在柳絮说出他心声时慌张而急切地问“那!
你会答应吗?
”;也会偶尔小声地抱怨“从来都是她欺负我嘛!
”;在柳絮的恼怒中立刻改口“啊我是说我愿意被她欺负一辈子!
”;也会略带忧伤地说“我怕她,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寡妇。
”;在最后,却是一脸真诚而坚定地许下承诺“等我回来,就办喜事!
”每个女生的心里,都会存在这样一个干净洁白的少年,有着闪着光彩的眸子和阳光温暖的笑容。
有时候他会羞涩,会腼腆,会不好意思。
但在面对是非对错的时候,他会有着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他内心的选择。
没有犹豫,没有彷徨。
而他坚定,说出的一定会做到。
于是他转身去追寻,记忆里便留下一个朦胧的背影。
安乐就是这样的男孩子,而李炜,亦是。
也许爱情,不能让人厮守到永久,但是却可以让两颗心相连。
也许轰轰烈烈的是爱情布满尖刺的甲胃,细水长流,才适合爱情真正的柔软。
衷心地,祝福爱情能在时光中永垂不朽。
3经沧桑,露锋芒,山河泱泱愁断肠。
旧时光,独彷徨,岁月惊鸿难思量。
令我不自已地流下泪的,是柳爷替安乐挡下了那最致命最痛苦的一击。
他并不是喜欢安乐这个孩子的。
可是这个未经历世事风雨的“山沟里的野孩子”,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柳絮挚爱的人啊。
怎么可以让这个可以更长久地陪伴柳絮、带给她幸福快乐的人承受刺刀,死在这场混战中?
这不是京城闻名的剑客,这不是退隐了的老英雄。
这是一个父亲,一个受过伤的,不愿让女儿再受伤的父亲。
所以,拼了命,也要保住安乐!
对于安乐来说,柳爷是一个需要尊敬的长辈,也是一个不认可他与柳絮相爱的父亲。
可是自从他听到柳爷对他说“刀枪无眼,在我屁股后面跟紧了”时,也许心里就默默地将这个人认作父亲了吧。
刀子嘴豆腐心,侠骨也有万千柔情。
他在刺刀袭来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恋人的笑颜,也许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吧,对不起,原谅我的食言。
可是柳爷,一脚踹开了他,两把刺刀精准无误地捅入那个曾经威风凛凛的剑客的身躯。
惊异、悲痛以及愧疚、自责。
安乐保住了柳絮的爱人,却让她永远失去了在心目中如天神一般强大的父亲。
紧急的局势容不了他想得太多,寡不敌众的他也根本不可能救出柳爷。
战争就是这样残忍,有人活,有人就要死。
万千的悲愤堆积在一块,终于在拿起炸药时迸发出来。
“我要为柳爷报仇!
”他义无反顾地冲上了高塔。
安乐,你真的很自私!
如果我在,我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拉住他,冲他大吼。
你还想让已经失去了父亲的柳絮再失去爱人吗!
你要让她孤零零一个人留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吗!
可是我不能。
纵使安乐心中的理智告诉他不能,他也无法克制自己。
当那个男人从他身前倒下的时候,他就坚定了要为柳爷报仇。
这个仇,非报不可!
命运总是没有这么残忍的。
最终安乐还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可是柳爷,却再也回不来了。
那个说如果自己女儿喜欢,他可以拿命去换的人,终于是用一条鲜血淋漓的生命,换回了他女儿的恋人。
人生总是有选择的,只不过总有一个选择像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样,要被残酷的现实舍去一个。
真正拥有的,只有那个不得不选的路。
岁月啊,过的太快太快。
就像是天空上掠过的大雁的痕迹,经不住怀念,经不住祭奠。
匆匆的,如云烟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
可是总有那么一段日子,让我们铭记于心。
风沙卷不走,大浪淘不尽。
永远存在于记忆里,一代一代地传承。
那便是我们的光辉岁月。
只属于我们的光辉岁月。
在世界的一个地方,熠熠生辉。
4青春终将逝去,岁月永远光辉。
我很少去看电影院,也许因为我比较吝啬那可以换一个U盘或一本好书的七十块钱。
又或者我的口味与众不同,总是拒绝现代人的时尚风潮,所以我约不到伴。
我明白一个人进电影院心情必定很难过,不过幸好,我有下载。
我最初对电视流行的时尚记忆大概和许多80后一样,来自香港TVB或者ATV或者武侠剧。
侠者是成人的童话,也许是成人所怀念唯一少年时代的一块净土。
当我们步入这个社会所经历总总,而受挫,受屈,受气,受苦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发泄,我的江湖——我做主,这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体验。
记得当年初中暑假时需要读两本名著以述读后感作为应付老师的作业。
我买了三本书书,一本是《钢铁怎样炼成的》,另一本是《堂吉诃德》,最后一本是《水浒传》(学生版),结果《钢》只读了一半,就头痛于老外各种名字和不相干枝节就读不下去,保尔柯察金最后到底和冬妮娅还丽达结婚了,我都不关心了。
《堂吉诃德》只翻了两三页就觉得索然无味一直再没动过,唯独《水浒传》我一直看完了,当然,谁都知道学生版的水浒是不会有反社会内容,更为突出了好汉们的侠义,出版社也做了不少添加。
这是我从文学上对武侠的初步印象,是唯一能使我几天都连读的书。
后来当别的同学都看什么《七龙珠》、《女神的圣斗士》漫画书时,唯独我是个例外,拿着一本在书店借古龙的《流星蝴蝶剑》,不到两天就看完了,还瞒着家长熬夜看。
“这本书怎么那么像莲花争霸啊”这是我看完之后的评价。
现在回想起来,使我能在晚上熬夜的阅读的只有武侠小说而已。
电影作为传播文学的一种方式,与武侠小说密不可分。
中国的武侠电影上个世纪20年代就诞生了,60年代曾在香港邵氏扎下了根,之所以推动武侠发展的还多谢古龙,金庸,黄鹰,倪匡给武侠电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当然也得感谢张彻,胡金铨这些大师拍出了那么好的电影。
到九十年代后,徐克开始了香港武侠片新的尝试。
《东方不败》系列《新黄飞鸿》系列以及一大批香港影人在内地取景的合拍电影把武侠电影又推到了新高峰,从传统剧情已开始迈向国际动作化。
然而,九十年代后期,武侠电影已逐渐不再适合大众的口味。
单一的模式,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剧情,武侠光顾动作化和缺乏常理的剧情,好莱坞大片的涌入,香港电影的下滑……种种因素都造成了武侠电影在市场的衰退。
李安的《卧虎藏龙》虽赢得了国际口碑,但在中国票房却不佳。
没多少人看得懂。
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装饰有武侠的因素,但却是用华丽的镜头吸引票房的古装片,已和武侠片没有关系了。
从千禧年到现在,武侠片少之又少,除了一个票房败给了《通天帝国狄仁杰》的《剑雨》吸引了我之外,还有一部《倭寇的行踪》其实也不错,但后者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反武侠文化的武侠电影。
不可不看,也不可再看。
这部《光辉岁月》或许也能称得上一部武侠片吧。
几十名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视老中年明星与内地影人一起制作了这部电影。
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曾志伟、黄日华、狄龙、李子雄、吕良伟、莫少聪、王敏德、吴启华、张国强、吴毅将等,有的是主演,有的只是一个镜头,像这样类似《建国大业》这种明星大聚会的片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样的港版的,虽然规模小了些,却也无碍我们欣赏。
岁月的流逝,我们能看到主演们的吊下深深的眼袋,双下巴,沧桑的面容和晦暗的眼神。
《光辉岁月》就宛如向过去七八十年代流行的香港电影献上的一段记忆的共鸣,这部片子不会成为武侠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但却可以成为当年曾经追求武侠梦,香港梦,喜欢看港台武侠影视剧的少年们一起共鸣的片子。
熊欣欣导演仿佛顺应80后的怀旧口味,用“那些年我们看过的港片,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江湖”。
将来还会拍出好看的武侠电影吗?
还能拍出让我们感动的《武侠电影》吗?
我不知道。
或许我们再也没机会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荧幕上出镜了,我只知道以前我们都有一个武侠梦,都有追看香港影视剧的那段时光,那个梦曾经伴随过我们的青春。
我不会忘记这段光辉岁月。
“今晚来的没一个是为了自己,你们是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作为一个男人,一生劳碌不是为了一个家么?
但是身处乱世,无论怎么做都保护不了我们这个家。
你们隐居在瓦石城,我们选择黄金峡,好像过着些很安逸的日子,其实,我们是蒙着眼,捂住耳朵,不想听,也不想看到外面那些苦难……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反抗!
我们年轻过,也豪迈过,也曾意气风发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这样够吗?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些真正男子汉应该做的事,这样以后,能让我们的后人,我们的子孙大声地对别人说;‘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爷爷,他们曾有一段光辉的岁月。
”听到了猫老板这句豪迈的壮语,让我为之动容,现如今我们也生活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实际上只是宅在自己的圈子里,一天忙忙碌碌又不知所谓而活,只关心自己,对外面的事不听,不闻,不见,这不意味着我们欺骗自己就会过得很幸福,其实我们用不管闲事的方式来臣服于当权者,正像电影中的英雄们要用隐居来表达自己的不幸,好的时代是要人靠两手创造的。
人要有梦,但不能逃离现实。
当岁月在我们脸上划过,我们回首过去,是否还有曾经的那份热血,那份真挚,那份感动……
以前的我,对于这种武打电影没有多少兴趣,总觉得这种片子不就是打来打去,然后最终拼个胜负,来个灿烂的结尾。
可是这部片子我有喜欢的少年,于是我便成为影院里的那渺小的一个。
我以为我对这片子其他的部分应该不会有关注的成分。
可是当我真正被某些片段感动到时,我才体会到电影的价值,《光辉岁月》的传奇。
刚开始时,在那片大漠上的厮杀,就给我强烈的刺激感,仿佛就是那样的一个场面,在孤漠中的英雄终将扬剑而起,只因为心中的信仰。
在循序渐进的剧情中,我见识到了李炜的所扮演的安乐的成长,原本该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该在黄金滩中跟自己心爱的姑娘安守一生,可是由于身处乱世中,哪能由自己的心意呢,也或许全身的英雄血也在蓄势待发,而安乐和柳絮之间的爱情就是这部电影里温暖的存在吧。
因为兄弟们的死亡,那一群人也最终踏上了跟那人同样的道路,他们之间的义气和扶持就体现了这部电影的初衷,他们所历经的岁月虽然带着血的洗礼,可是那也该是他们心中最光辉的一段记忆。
而在真正进行打斗的时候,场面宏大,硝烟四起,烽火映出的脸庞上写满了不屈,他们奋发的身影是一片片火光中吹起的烟,一点点地渗进骨血里。
他们眼眸中所散发出的光芒,像是那晚未现的星星,终归闪亮在结局。
最后的惊险时刻,安乐的力量完全被柳爷的死所激发出来,当他抱着炸药冲上教堂的那刻,他便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别人身后被保护的少年,人,终究会成长,尤其是乱世中的少年郎。
当一片都风平浪静之后,那晚的夜幕浓绸的散不开,就像这些萍水相逢人之间的情谊般,江湖人最将义气,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最后有没有像说好喝了那剩下的酒,不过这些事,这些岁月他们也终将不会忘记。
I will never forget these days of glory.
港片越来越成为一种过去时,纯正的港片一年也出不了几部,看港片长大的那些人现在也很少再看,年轻人更是根本不会去看,因为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或者唯美浪漫的日韩片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七哥熊欣欣找来一堆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打造的这部《光辉岁月》,虽然看得出来是拼尽全力试图再现港片的辉煌,但是实际的结果更像是对逝去港片的一种凭吊,只能让人想起过去,却无法让人看到未来。
作为一个港片迷,我对片中的每一个演员都充满了敬意,曾志伟黄日华任达华吴启华吕良伟莫少聪梁家仁李子雄狄龙等,个个都是港片黄金年代红极一时的男主角,是他们陪伴着我渡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尤其是黄日华,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下于刘天王,尽管他没有演过几部电影,但是电视剧却有很多经典之作。
偶像归偶像,情怀归情怀,无法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整体的效果并不出色,无论是从故事情节、演员表演,还是动作设计来说,可看性都不高,摄影美工等方面更是让人觉得非常潦草。
上面已经说过,这部影片集合的港片黄金时代的演员非常多,但是并没有让任何一个演员与他以往的经典角色发生关联,很多演员都只是在最后十几分钟一涌而出,出场十分随意,甚至连正面亮相的镜头都没有,观众想借机激动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可能是因为全片出现的演员实在太多,戏份不好分配,以至于看完全片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角,本来以为是黄日华,后来才发现他只是线索人物,曾志伟和梁咏琪谈恋爱的戏份都比他多。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部群戏,没有绝对男主角,但群戏也是要建立在出色个体的基础上的,全片除了莫少聪的半边脸和吕良伟的大反派算形象鲜明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亮眼的角色。
对于一部群星参与的怀旧电影来说,做成喜剧是最讨巧的方式。
但是,七哥显然并不想简单的讨好观众,将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清末民初,场地是沙漠荒村,主线是革命党反抗清廷,似乎是要讲一个只属于老男人的硬派热血故事。
但是,从后面展开的故事来看,这个故事并不怎么硬派也不怎么热血,动作场面多却不够精彩,来得快去得更快,好像在走过场一样;儿女情长也并不少,比如看着令人非常别扭的曾志伟和梁咏琪这一对老的,还有郭涛的女儿那一对小的,这些感情戏不但不能加分,而且还冲淡了故事的雄性气质和怀旧质感;黄金峡众人的辉煌过去本可以用镜头加以展现,可是影片里却只是通过曾志伟尖细的嗓音道出,毫无带入感;故事和片名光辉岁月的联系十分牵强,而熊欣欣和小男孩的对话那一段甚至有点苦口婆心的主旋律味道,实在不是港片的应有之色。
至于像曾志伟的那句“我对她只有感情和亲情”这样明显的台词错误,就不想再一一挑刺了。
只能说,这部影片对于当年看过很多港片而很久没有再看港片的观众来说,只会让人感叹岁月真的是最大的小偷,当年的偶像们真的都老了,想通过此片怀念一下往日经典的目的都很难达到。
天下英雄聚义,推翻无道朝廷
演员演技没有太拙劣的地方。虽不出众,但也中规中举。剧情跳跃太大,不丰富,无什么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明星多,且腕都不算小。
水军MB
致敬经典~!老一辈的演员都好棒!新人李炜的表现也不错~~
无论是剧情还是明星阵容上都有点那么弱化版《十月围城》的意思,熊欣欣在行内的人缘应该算非常不错了吧。
支持往日的星光灿烂~~~ 追忆下逝去的年华 还是喜欢帅气的靖哥哥的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群老演员演了一部老派电影。#20131203
好多眼熟的大叔啊,看的还挺开心~~故事略去不计。。。
惊悚。和贺岁电视剧一个水准。
这电影再差也不会差到1星。电影其实还有电影外的故事。
看到好多久违的人,王敏德,黄日华,莫少聪,狄龙,李子雄,吕良伟,惠英红,梁咏琪,陈少霞…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熟悉面孔,岁月已悄悄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与电影轨迹,当beyond的光辉岁月响起,原来,这只是怀旧…
有寓意,难道是我想多了?
片尾曲被陈给糟蹋了,他真不适合唱这样的歌
可惜了好歌好些老家伙
全是实力派和曾经的腕儿(李炜除外,为什么他要来插一脚,不明白)比较期待!
群星云集呀~~~~~~~
熊哥看自己拍的东西么?我这个港片迷看着都起鸡皮疙瘩,问题是打的也不怎么样
主要是看陈奕迅翻唱的主题曲,这个要给5分
鬼脚七 你能换个名字不?别老让我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