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伍德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虽然作品并不算很多,但他总能在各类角色中演绎出一份不同寻常的感觉来,就像这部《足球流氓》,他将一个文弱的美国人在英国足球流氓的世界中,寻找到自我的过程表现得非常自然而又特别,他的眼神总能让我想起他在《罪恶之城》中饰演的冷血恶魔凯文,戏份虽少,但足够精悍。。。
《足球流氓》整部电影有一股浓郁的英伦风格,表演,服装,摄影,音乐都是如此,另一男主查理·汉纳姆因此很是抢镜,作为纽卡斯尔人,他的确是名正言顺的本土表演了。。。
足球氛围满分还原,剧本上还是略显低幼,尤其到结局时姐姐下车的部分显得十分生硬,编剧想让弟弟抵命或者以死揭示暴力的本质都没问题,但完全可以安排的更合理一些,没必要非得拉片中唯一一个女性角色下水。
除此之外,总体来看还不错。
这里想特别说说姐夫斯蒂夫这个人物。
一个西装笔挺的上班族,一出场却是热情狂野的一吻,等看到弟弟和小舅子搞的鼻青脸肿时,瞬间炸毛,操着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和弟弟来回推搡,小舅子拉架,居然毫不犹豫将他拽着领子按在墙上,几秒钟后又立刻冷静下来跟老婆说对不起。
看起来这个人物对家庭的维护和这血气方刚的个性似乎有点违和,直到他走近俱乐部,众人高举酒杯呼喊着他的名字,答案才揭晓。
我们见过无数浪子放纵不羁的潇洒故事,却很少得知后来的事。
那个留着长发像疯狗一样在街头和对手撕咬的暴力混混如今去了哪?
这么多年不见,他居然也收起了刀枪,穿着笔挺的西装,围在妻儿的身旁。
我们聊起这个人,会说他长大了,成熟了,收起的锋芒再也看不见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骨子里对激情的渴望并未冷却,他也亲口说出:每当我想起过去,都感到热血澎湃,我也想回到这里,但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我不可以。
这份对热血的渴望不是瘾,而是根植在每个雄性生物内心最深处的本能,从上古时期祖先们穿着草裙拿着木制长矛和猛犸象搏斗时起,就已将这尚武好斗的基因一直保存下来,每个雄性,骨子里都渴望暴力。
然而,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区别于动物的,对原始欲望的克制能力。
影片最终也通过整个故事线对暴力重新进行了审视。
我们渴望暴力,热爱搏斗,喜欢胜利,正如足球本身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也深深将我们吸引,可足球有规则,暴力却没有,一旦有人越轨,余下的残局谁也无法承受。
当年斯蒂夫发起的街斗中,敌方头目的儿子死于争斗,如今虽然斯蒂夫已退出江湖,可对方却始终没能走出伤痛,他带人冲进俱乐部,在斯蒂夫近乎恳求般解释未果后,将玻璃瓶插进他的喉咙。
到此时,这个看似幼稚的故事逐渐成熟起来,它不像《热血高校》那般,男人们痛快打一场,打完谁也不要记恨,还能对对手报以尊重。
毕竟这种编剧掌控下的故事发展,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
当暴力演变为仇恨,尺度就再也无法掌控了。
后悔吗?
当然。
谁都不想杀死那个男孩,谁也不能把一场打斗控制到刚刚好的程度。
原来我们渴望的暴力,并非你来我往的搏斗,我们都有着惧怕危险的生物本能,我们渴望的,明明是居高临下的胜利,我们都想在愤怒的顶点痛击对手,却没人想挨揍,打赢了固然爽,可打输了呢,你出于对胜利的渴望,不服输再打回去,对手也这么想,最后,总要有一个人先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
最终皮特算是替哥哥还了这个人命债。
当他躺在地上时,周围原本不可开交的人群纷纷冷静下来,他们围在一旁,一脸的茫然失措,原来这些人在动手之前都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个结果,肾上腺素麻痹身体的同时,也让人失去了理智。
根植于我们血骨中好斗好强的基因本没有错,正是有了它才有了人类的进步,可它绝不应该作为纯粹的欲望发泄被行使。
《那些年》里,沈佳宜看到柯景腾在格斗比赛里受伤时问道,你们男生为什么都这么幼稚?
《伴我同行》里, 热衷打闹的泰迪面对同伴指责幼稚时怒吼道, 这正是我这年龄该做的事,我一辈子只年轻一次。
我想电影最终大体上是给出了答案,男人嘛,总要有点血性。
男主经历过这一切,性格也变得坚强许多,勇敢地向当年陷害他的室友举起了拳头。
他也并非在暴力之路上不可回头,而是决定重回哈弗念书。
人啊,脑子里不光要有知识点,还要进过水,冲过血。
男人都是幼稚鬼。
可这不正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嘛。
危险的游戏,总是到失去珍爱才终止。
到最后,一切都与足球无关了,剩下的就只剩仇恨。
英国佬也真是闲得蛋疼,没事以打架斗殴来争取荣誉。
这篇博客想说的是男主人公在片后的领悟。
要学会坚持,也要学会放手。
乍一听,很有道理,就如佛经中的,一而二,二而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但仔细一推,什么时候该坚持?
什么时候该放手?
就难了,最后明白,这句话似乎说了些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假如,我该坚持的时候放了手,或者,我该放手的时候却坚持了?
然后,结果迥异,成果变后果。
这算谁的?
你这时候,就算剔了度去问老方丈,也就四个字,听天由命。
一切没发生的事,是都没有定数的。
而一切发生了的事,你回头想想都是定数。
为什么?
因为,你不是上帝,因为有个梅森堡测不准原理。
你也就只能是事后,摒出不必要因素,发现必要因素。
哦,一拍脑门,原来如此,我当初怎么没想到呢?!
所以就有了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分。
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这时候想想,人定胜天,就狗屁不是了。
话说回来。
这该与不该的时机,算不准,那该怎么办?
也就是客观规律无法告诉你几时几点几秒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唯物不行,就唯心喽!
你估摸着差不多就行了。
任何决定,都无法百分百保证你想要的结果。
重点是,这和百分百顺其自然不一样,这里面毕竟人起了应尽的人事。
做了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只是,老天他要掺和一脚,你是没办法的。
也所以,有句话,该放则放,该拿则拿。
由心而定,尽力而为。
真的要懂得足球, 懂得英伦足球的人才能懂得的电影听到了the Stone Roses的声音... 这才是英格兰"I wanna be adored..."
一个美国少年,带着失意来带这个足球的国度,当他初见pete等人对足球的狂热,巨大的好奇心牵引着他,一场激烈的球赛过后,那一场更为刻骨铭心的球迷斗殴似乎来得更过瘾,mett从此融入其中,成为了gse的一员,一个狂热的西汉姆联队球迷!他们一起打架,一起看球,一起呐喊,一切来得那么真切而自然!当所有人都在怀疑mett的时候,pete向他挥去了愤怒的拳头,但是却不许其他的任何人伤害mett,最后终于力挺mete,直到真相大白!最后一场殊死斗殴中,mete本可以离开,但是最后时候处于兄弟之间的义气,他还是去了,他选择跟pete一切战斗!在pete的带领下所有gse的成员都奋不顾身冲向敌人,最后pete还是死了,他用生命教会了mett永不服输和如何放弃!mett也因此有了重回哈佛的勇气,立志当一名优秀的记者!兄弟之间的默契,畏难时刻的不离不弃,在本片中体现的尤为深刻,足球流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自己死忠的球队,他们可以为了球队随时开始一场斗殴,无论是敌众我寡还是敌强我弱,他们都会选择战斗,他们永远在战斗,他们可以为了名誉付出生命,也许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因为足球流氓而破碎的家庭.但是眼泪和热血在诠释着足球流氓之间的兄弟情.
Matt:温和、善良、软弱。
刚开始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害怕冲突。
被舍友栽赃,被学校开除。
在Peter的身边,找到了自己的信念,最终开始坚守自己的立场。
Peter:粗野、坚持、血性。
会满嘴Fuck,操起啤酒瓶猛砸对方球迷的头。
也会在地铁里绅士地给女人让座。
最后为了“捍卫荣耀”而复仇,也为了保护他人而丧生。
我一方面从Matt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也有不敢坚守立场的时候。
同时看到Peter对信念的执着,对荣耀的珍惜。
看到了Matt作为一个男人的成长史。
另一方面,也看到Peter坚持与捍卫的东西是那么的虚无和没有意义。
他们的行为很血性,但没有道理,空气中是膨胀的肾上腺素。
(抱歉,我真觉得因为跟随的球队而互相争斗破坏,非常的幼稚)不断地斗殴演化成仇恨的升级,最后只能用更多的血来结束。
他们所坚持的信念与荣耀。
就像电影里提到的泡泡一样,很美好很美好,却轻飘飘的没有意义。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部讲英国古惑仔的电影。
大家通过暴力的挥霍与坚定的信念获得了自我的肯定。
Matt所经过的这个生活经历应该叫做Male Initiation。
刚看这部电影的名字,直觉告诉我是一部纯暴力电影。
但当我看完时,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部有暴力倾向的电影,也是一部有这深刻内涵的大片。
它告诉我们的不仅是用暴力解决问题,更是告诉了我们兄弟情义、家人感情、名声荣誉的“流氓”的做法。
流氓,人们口中的混混,甚至更加令人唾弃,而在当时那个年代,流氓打架斗殴也没什么特别惊讶的。
但就是这些足球流氓,为了荣誉,不畏惧、不害怕,与对方对打的头破血流,也不退缩,这就是无畏亦无惧!
我们不支持暴力解决问题,但我们应有这些足球流氓的骨气、勇气,敢干敢拼。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许多不一样的认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大片。
“我永远吹着泡泡……”
本来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5点起。
可是我觉得,有些电影温情过,就会融入到生活中去。
有些电影,激动过,那就要记录下来。
因为,可能很久,你都不会再遇到这样一部让你回想起勇气和血性的电影了;可能你的生活会磨光了你的意志你的理想你的原则你的一切的一切,只剩下活下去的卑微愿望,但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有着所谓思想的种族,有些事是要高于本能的。
而这些事,会让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把自己罗列于其他物种之外的原因。
我的影评很少说故事,很少剧透,很少涉及剧情。
更像一个人的独白,絮絮叨叨,诉说没人听取的唠叨。
其实我觉得文化的差异,让我对其中些许的转折不甚明白,但不妨碍这部片子告诉我们即使是社会底层,也有底线和规则。
所谓盗亦有道。
跖 之徒问於 跖 曰:‘盗亦有道乎?
’ 跖 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为啥一些关于社会黑暗面和地下社会团体的电影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我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强烈的地位反差更能体现出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
而另一个原因,他们的确互信互助,团结对外。
这和这个社会比起来,实在好的太多太多。
这也是为啥,我一直狂呼,给我一群这样的兄弟,死有何憾。
人生短短几十年,与其卑躬屈膝,不如坦荡不羁。
可一个人太累太苦,但一路有人陪的话,还有什么遗憾和害怕呢?
觉得是个男人,就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遭遇,否则在这个恶心变态的世界,没人能保证你会变成怎样。
世界有多糟?
你看电影就知道。
因为它反映了现实里所缺失的种种美好。
站直了。
别歪。
然后你才有权利选择是堕落还是坚持。
趴在地上的人,永远没有选择权。
这些年足球流氓这组词热度最高的两个新闻是两个:1、98年世界杯,法国警察被6名德国足球流氓打成重伤,住院长达6周!
2、2016年欧洲杯时, 2000名英国足球流氓被200名俄罗斯足球流氓暴揍!
每次提到足球流氓总是与暴力两个字联系起来,而足球似乎只是流氓暴力的发泄口而已!
不过谈到足球氛围,英国的确让人佩服!
看英超的都知道伦敦有多家俱乐部:阿森纳、热刺、切尔西等,但作为一支常年在第二、第三等级征战的球队,能拥有众多的球迷,在国内是不可想像的!
只能说对球队的热爱早已深深融入球迷的家族血液中了!
另外英格兰足球流氓与俄罗斯足球流氓比划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要知道人家可是通过群殴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团队,再加上战斗民族特有的血性,发生200KO2000也就不足为奇啦!
甚至普京也骄傲的调侃过:我也不明白,2000人怎么会被200人给KO了?!
Football has nothing to do with life but is above life。
关于足球的两句至理名言高高悬挂在英格兰足球的上空,真正的足球流氓就是Pete这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多喜欢他,有爱好,有信仰,也有良心。
足球关乎很多,有时很难被人理解,也有时不需要别人理解。
俄罗斯世界杯来了,闻名于世的足球流氓们要在世界杯外围上演怎样的较量,英格兰球迷和俄罗斯球迷能否一战?
足球流氓都不会踢球,也是没谁了,而且从来不穿铁锤帮的球衣也不买周边,还自己成立组织,这其实就是借俱乐部之名成立黑社会组织,倒也算玩得6,只是最后前任帮主废了,新任帮主死了,结局有点惨,留下美国佬升级成功在未来的人生中无所畏惧地“吹着泡泡”,有点讽刺!
结尾太阳痿了。伊利亚伍德太违合了。
前面节奏很紧凑,后面感觉有点俗套了
阴影了 活活被打死的正太 一如既往受不了某种明显的苏格兰口音
有情节没人物的电影就是这样,拍得都挺不错但看着却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看个打架的热闹。
足球狂热者。
我要学的,是世界上所有学校都不教的。
足球的文化的所在我认为当你喜欢足球的话你想在现场看的话一定要去英格兰那是一种生活就好象电影里的一样也许敌对与暴力是那么的低俗但是同时也唤醒了热血与对球队的热爱
永远都吹着泡泡
在拥有如此不惜为捍卫荣誉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流氓球迷的英国,他们的确有理由因足球而傲视群雄,不是在世界杯,而是在英格兰本土。足球流氓无关足球本身,却是足球文化最有血有肉的衍生物。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OTM3MjI0.html
足球只是释放热情和荷尔蒙的载体 题材是很值得大书特书 剧本有点狗血 突然发现了香港黑道的气质从何而来
无关足球,bovver喜欢pete,把matt当成是第三者,由此引发的惨案。。
没啥意思
pretty viloent movie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拍的再清新,也是流氓啊。流氓要什么情怀呢?就像搞不懂为什么老炮会被追捧。只是一帮烂人,扯什么兄弟。
开始还很不错的剧情后来偏扯淡这部电影就是要搞得你团团转你永远不知道是当流氓好还是不当好最后的结局也比较扯
"让你尝尝信念の鉄拳!!"
看完就知道英国的足球流氓是群多么可怕的群体,本身跟足球没太多关系,反正见人抡拳头就是了
拍的比足球工厂好很多,但是我不喜欢WEST HAM!
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