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电影,我说不来导演在其中的穿插时间线、分镜头、特效制作等等各种高大上的东西。
我就是在熬过开头昏昏欲睡的半小时后开始了真正的看电影。
这次的末日不是外星入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等自然灾害,而是一场盛大的死宅。
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毒感染,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在出门了,只能呆在屋子封闭的空间里苟且度日。
全人类如同变成了爬在玻璃窗上的苍蝇一样,慢慢的腐烂成了一群吃屎的畜生。
男女主人公没有特意功能,没有被蜘蛛咬一口,没有被X光线照到,没有被拿去做人体病毒试验。
所以他们俩也毫无例外的感染上了这种病毒。
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两人刚刚因为孩子的问题大吵了一架,还没有来得及澄清误会原谅彼此,灾难就发生了。
君在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于是男主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找老婆工程。
电影前段很乏味,却毫无理由的让我想起了一个前任。
认识她是在我们跳舞的舞房里,她陪着朋友来玩,我在教她朋友基本功的时候被不小心的看上。
搭讪、聊天、要号码、聊半夜、找借口约会、吃饭谈人生,最后在一个瓢泼大雨的夜里,我从后面抱住她,她扭头过来亲我。
长发摩擦我的脸颊,伴随着电闪雷鸣的暴雨,惊悚却也浪漫。
跟本世纪所有恋爱中的小情侣一样,我们如胶似漆又灵肉结合。
我叫她小丸子,她叫我大个子。
她喜欢唯独在她面前非常二逼的我,我也喜欢这个只有对我骚浪贱的她。
细算起来,我们在一起是整整的一年时间。
没有争吵,没有误会,没有分手,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倒霉的人生。
除了两人彼此间的空闲时间有点对不上,约会时间无法保证,其他一切都挺好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是的,在暑假刚开始,烈日骄阳的八月份,感觉整个世界都如同那只在火焰山的泼猴到处撒泼的热情。
而我们俩却突然都冷了下来。
在此之前的一星期我们还一切如常的秀着各种恩爱。
她还刚给我定了一件卡哇伊的短袖T恤,我也刚从香港游玩回来给她带了一包化妆品。
结果一夜入冬啊,像奔腾水流至断崖,分离天地成瀑布。
那一阵子本身确实挺忙的,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末不是加班就是跳舞,也确实是冷落了一下她。
但问题是她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我啊。
我们就这么一个月没有联系,二个月没有联系,三个月四个月没有联系。
最后都默认了这么一个结局:我们,分手了。
我不知道我这么奇葩的恋爱经历在豆瓣这个大奇葩观里能不能算的上是比较奇葩的。
以至于前几天平安夜在他们学校里演出的时候,遇见我们曾经共同的朋友聊起来,被她们评为本年度最大迷幻悬疑爱情片巨作之首。
直到我昨夜看完这部电影。
男主因为末日的恐慌跟女主吵了一架,狠狠的摔门而去。
待到想要回身道歉时发现灾难已至,这种深深的内疚感是造成男主寻找女主的起因,但是我感觉他最后能够鼓起勇气走出那扇玻璃大门,穿越烈日下的街道冒着必死的决心走向女主的主要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我爱你。
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看到这里我才明白。
当初我跟前任分手并不是莫名其妙毫无理由的。
我们不在联系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在爱了,或者是说我们从开始就没有认认真真的相爱过吧。
我知道说出来这句话对我对她都很残忍,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俩在打着爱情的幌子,做着嫖娼的勾当,又白白的浪费掉了大把大把的青春时光。
但细细回想下,事实真是如此。
原因在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也记不得自己是如何变成如今这幅模样的。
似乎我已经丧失掉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是那种从心底爱一个人,关心一个人,为她操碎了心又怕给她造成压力,为她付出所有的同时又怕惊扰了她本来平静的生活。
那样全身心的只会傻傻的爱一个人的感觉,久违的如同少年初次看到飞机云时的惊喜,少女触摸到可爱小喵肚子的温暖。
而面对如今的女孩,自己身体的本能里似乎有了固定的解题步骤,一定的泡妞法则,精确的约会秘籍,还有连豆娘都大肆宣扬的魔鬼约会学。
比如:谈恋爱一定要秀恩爱啊,于是我们拍各种恩爱照发朋友圈。
谈恋爱一定要逛游乐园啊,于是我带她去坐旋转木马过山车,滑冰滑板滑滑梯,带她装逼带她飞。
谈恋爱一定要看电影啊,于是我们一起抱着爆米花去电影院里看着别人的爱情故事,想着自己的小心事。
谈恋爱一定要XXOO啊,于是我们来回换着几个不同的主题宾馆开房找刺激。
谈恋爱一定要旅行啊,于是我带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矫情装逼游。
谈恋爱一定要穿情侣装啊,于是我们连内裤都是情侣的香蕉配木耳金棍配豹纹。
我们在一起做了所有恋爱都应该做的事,以此来伪装自己内心并不是真正为爱而起的感情。
简单粗暴,就像暴发户脖子上的大金链子一样黄灿灿的恶心着众人的眼睛,自己还浑然不知的以为有钱就该如此任性。
等到我们把所有书本上电影中朋友圈里所谓的恋人必须去做的五十件事都做完后,我们也就没有继续呆在一起的意义了。
如同两个人联机在一起打怪升级玩游戏,最后BOSS打完了,游戏通关了,两个人虽然配合默契攻守兼备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但似乎没有了新的目标。
在一起又无所事事,不说话,好尴尬。
不如就此冷着场,低着头,各走各路,和平分手。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不去找她,她也不来找我的原因吧。
看,我们连分手都分的那么默契。
我们如同两个被导演意外选中的演员,在一场戏中需要配合出演一对情侣,按照剧本,按照导演的要求来表现给大众们看看我们的爱情。
等到影片散场结束后,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回头看这部电影,男主那样的拼命寻找女主,抱着即使世界末日,死也要跟你死在一起的觉悟。
只有一个原因:要么是他爱她,要么是导演让他爱她。
甭管怎样,反正是因为爱。
如果有个人,他愿意排除万难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请相信,他是爱你的,至少是正在爱着你的。
1、这次的末日不是外星入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等自然灾害,而是一场盛大的死宅。
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毒感染,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在出门了,只能呆在屋子封闭的空间里苟且度日。
全人类如同变成了爬在玻璃窗上的苍蝇一样,慢慢的腐烂成了一群吃屎的畜生。
男女主人公没有特意功能,没有被蜘蛛咬一口,没有被X光线照到,没有被拿去做人体病毒试验。
所以他们俩也毫无例外的感染上了这种病毒。
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两人刚刚因为孩子的问题大吵了一架,还没有来得及澄清误会原谅彼此,灾难就发生了。
君在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于是男主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找老婆工程。
回头看这部电影,男主那样的拼命寻找女主,抱着即使世界末日,死也要跟你死在一起的觉悟。
只有一个原因:要么是他爱她,要么是导演让他爱她。
甭管怎样,反正是因为爱。
如果有个人,他愿意排除万难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请相信,他是爱你的,至少是正在爱着你的。
2、男主去超市找人,阴森森出现在男主背后,一闪而过的人影,乍一看仿佛非洲原始部落,表明部分人类在末日后堕落到原始社会。
在灾难片里此片的构思和剧情并不出众,对于那个让全世界“宅”起来的病毒也没有多少细节描绘。
用比较装13的讲法的话——相比渲染末日情节,此片更注重刻画人物关系的变化。
男主和上司(应该是上司吧,这片子让我脸盲…)在灾变前的对立,到灾变后的互相提防的合作,再到后半共同作战后的冰释前嫌。
现代社会体系下得人际关系瓦解,渐渐转变为类似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
一个旧的体系瓦解,新的体系建立。
最后男主和女主目送孩子出门,一个旧时代在逐渐荒废的建筑中渐渐衰弱,新一代的孩子们在一个没有旧时代思维干扰束缚的世界中探险摸索。
片中的病毒是个灾祸,但是也成为了人类社会改变的契机。
文/梦里诗书 电影力图以世界末日的形式隐喻今下社会高楼大厦间病态的现状,但《末日浩劫》本身却并未有真正能一展于此命题相匹配的能力,世界上每个人都换上了无法身处开放空间的病症,这荒诞不经的末日观本就难以立足,更不谈那索然无味的内容。
当末日降临不在是自然灾害的天崩地裂,也并非僵尸病毒的行尸走肉,而是被病症囚困于高楼大厦间在无法自由穿梭于外界,这场《末日浩劫》无疑有其自已独到之处,而法国与西班牙的合拍,也同样让电影有别于特效为王的好莱坞大片,更为注重人物心灵的塑造走向,但同样一个浪漫主义与一个激情如火的国度,两者的电影风格皆并不善于能讲好一个真正的末日故事,于是一条混乱随意单有激情在过往与回忆中游离的主线,一个浪漫圆满真爱至上的结尾,锻造了这场不伦不类的末日旅程。
单有内涵却讲不好故事的电影,实则比纯以逗乐的狗血渣片更惹人厌烦,这就比如在上一堂死气沉沉的课,照本宣科的内容自是真理,但全然让人无法对其产生一星半点的兴趣,该片便是如此,有人性,有救赎,有爱情,更有对自然深不可测的揣摩,但电影除了一场熊的搏杀再无何高潮可言,而那些所谓的节点同样也都是浅尝即止,难见真正能动人心房的深度,至于作为灾难片本是重头戏的特效,更不值一提,你见过文艺片有放机器人大战的吗?
《末日浩劫》立意新颖且手握人性,却难以弥补剧情本身的庸长,但闻末日未见何浩劫,这仅是一场鱼目混珠的末日奇想。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友情提醒:中国版海报场景为虚构,电影原名《幽闭末日》跟火山全无关联。
不是什么老套的病毒泄露,也不是自然灾害,事实上根本不算什么灾难片,世界末日什么的更算不上了。
虽然影片的片名、简介、封面都有点夸张的意味,但是影片本身从题材、立意上讲还是可以的。
末日浩劫并没有去着重讲解导致人们不能离开建筑物的"宅"病毒到底带来多大的灾害,它想重点表现的是,在灾难面前,世界没有秩序的维持,能支撑人们继续活下去的动力是情感,更确切的说,是爱。
影片中,男主马克为了找到女朋友,和想去寻找父亲的恩里克搭伙,为了爱一同长途跋涉,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冷漠、欺骗、残杀,而两位男主则是互相扶持、救赎。
其中让我比较感动的是,男二恩里克在得知父亲遇难后感觉自己无牵无挂,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男主马克则告诉了恩里克他的存在还有意义。
恩里克:"这一切早该结束了,我们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 马克:"也许,但有时候这种自欺是必要的。
我相信有人在等我。
" 恩里克:"没人在等我了。
" 而正当恩里克要跳楼的时候,男主把他救了回来,并让恩里克相信,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共患难的情谊。
所以还有人需要他,至少马克自己是需要他的。
最终,男主找到了自己的女朋友,并有了一个孩子。
在影片的最后,马克的孩子加入了一群少年少女的队伍中,他们背着包,不受"宅"病毒的干扰,在阳光下正常的行走,准备开始新的旅程。
影片体现了"适者生存"法则。
深度挖掘的话,这更像是人类在进化中的"自我净化"机制。
灾难来临时,世界的希望还是在年轻人身上。
但是独木不成林,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也是本片要体现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还是值得深挖和回味的。
看了标题,以为是一部二流灾难片,看了开头以为是二流恐怖片,直到看了一半才明白导演要向观众传达的思想:人类的自我毁灭与救赎,大自然的顽强与逆袭。
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很容易就陷入既定的框架中去,灾难片或者心理恐惧片。
实际上,这是一部有一定深度的片子。
人类突然发现不能走出到户外,一旦踏入户外,则必死无疑,即使全副武装躲在车上,只要不在建筑物中,下场都一样,这一点貌似很悬疑,病毒?
空气?
致命射线?
其实都不是,因为观众根本不用去推敲至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用明白,人不能离开人类自己建造的钢筋水泥。
影片在中间埋下了两个伏笔,一个是主角在寻找女友过程中发现的一张女友的超声波照片,是的,怀孕了,而且在影片结束前观众会发现这个蹒跚学步的新生儿可以自由出入户外;一个是主角在逃亡过程中其他人对他提起的,在某某地方有某某原始部落,不会受这种“病”的影响,可以自由出入户外。
其实想一想,新生命以及原始部落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在影片结束前,主角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女友,但是两人却隔着一条街道,主角最后必须要在户外穿过那条街到达对面女友的建筑,这里内容稍显俗套,但是当主角挣扎着,爬着,终于穿过这条街道的时候,观众也终于舒了一口气,最终,人类的爱,求生的渴望,对新生命的保护欲,拯救了人类。
在影片最后结尾,主角的儿子已经长成少年,同幸存下来的其他少年一起开始了大自然中的征程,大门之外,双目所及,皆是苍翠的绿色,高楼大厦完全被绿色植物所覆盖,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于一片藤蔓枝叶之中,大自然已经完全占领了这个星球,而尚未死去的灾前出生的人类只能残喘于建筑物中,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十分渺小,新的一轮斗争,又将开始。
前言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19/5/1半夜12点。
很偶然,因为睡不着就开始百无聊赖的搜寻自己感点兴趣的电影。
于是这部《末日浩劫》就给我从历史文案里翻了出来。
本文并不是为了搞什么高大上,只是看完之后完全找不到太多末日浩劫的感觉,但又有末日的格局,深刻的底蕴。
仅仅因为被感动了,被触动了,方才坐在电脑面前码字。
在这里说一说轵我个人的想法。
先随口谈谈对电影的第一印象首先这部电影有明显的包装嫌疑。
当然可能是内地原因把这货从一个伦理人文片硬生生掰成灾难片,赚走人的嘘头。
因为我中招了2333。
其次因为这部电影来自于西班牙。
说起西班牙我个人就来了劲:以前可从来没见过西班牙的灾难片。
当然现在除了所谓《海啸奇迹》之外也没几部。
不过一开始的确困意顿生,到后来渐入佳境,直至感动。
很明显《末日浩劫》的大范围背景因素真的牛逼上天,因为火山爆发导致的远古病毒重返地面而使人类完全无法直接暴露在室外,于是所有的人开始扎根于黑暗开始生活。
既然扎根于黑暗,就有黑暗的东西不断地涌出而不被他人轻易察觉,所以为了和平或为了爱的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轻而易举的凸显出来了。
而且显得更为震撼深刻。
电影估计是想在最后阶段再来一个升华,直接强行把男二搞死,然后让男主毫无选择的径直暴露在室外向女主所在的楼走去。
最后喜大普奔,男女主的新生儿和其他新生儿一样具有正常人类的功能,并且可以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开启了人类新纪元。
最后一幕的镜头,仿佛让我找到了PS4《The Last Of Us》【美国末日】的重生世纪的感觉。
随着城市的埋没,文明的消长,明亮的日光随着镜头处理变得越来越亮,直至希望到来。
可惜我个人认为这有点韩剧似的煽情,虽然前面就已经给男二当场去世做了很多的暗示和铺垫,比如男二看到父亲所在的医院成为一团火球时的绝望和后来在搏斗中被掠食者疯狂地捅了一刀等等。
却还是显得不太自然,但是对我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可以让我接受了,毕竟它的本意就是彻底揭露一些东西同时奠定一下电影主旨基调什么的。
强行搞掉男二只能说稍稍有点过,毕竟正常人身处乱世并不真正愿意眼睁睁看到被折磨的同类死掉。
个人觉得可以把男二搞残而不是写死,让他暂时性的失去活动能力,然后再做一些处理就可以安然无恙的把男主送上露天公路上去,再导出男女主仅隔几米遥遥相望的情节。
【个人喜好】毕竟许多电影大结局部分可谓是:“有些事,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以下纯属胡扯这边再扯回一下文章标题:即使离开或不离开,也要选择。
我觉得这是自己看完整部电影之后能用一句话总结的最简练的语言了。
从这个角度想:也许《末日浩劫》说不定就是在讲一个关于选择性的人性问题呢?
(以下部分纯属瞎猜)俗话说得好,如果坐以待毙就要选择怎么好好地死,如果苟之而生就要选择怎么活出希望。
很明显,把这个准备做选择的人当做男主,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你要离开吗?
男主为了见到怀孕的女主,说:要。
而此时男主与女主的距离几乎是半个城市的间隔,跨越几十条露天公路和充满死亡气息的街道。
而人已经不能暴露在室外正常走动了。
以此对比其他不准备离开的人,整天在工作大楼里,依靠有限的面包和水,面无表情浑浑噩噩地活着。
试问他们曾有认真的看待过希望吗?
不知道。
也许Nobody cares.但是男主的希望是坚定的:仅仅为了一个几乎要独自等待死亡的怀孕的女人和自己的孩子。
支撑他选择的只有爱啊!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纬度的局限。
” ——《星际穿越》离开只是一个起点,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所以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从两个鲁莽的冒险者身上缓缓展开,就有了《末日浩劫》。
这也许是对某些所谓“死宅有理”者的剧烈嘲讽,更或许叩问着观众的内心。
仅凭一昧的,没有用的精神食粮,而不付诸以行动,那不就是人生的末日浩劫吗?
岂不是人性的折戟沉沙吗?
害怕犹豫,优柔寡断,有的时候只会带来非常大的灾难!
或许电影唯一的灾难并不发生于世界文明面临的宏大危机,而是发生在内心的选择上。
因为坚定希望,男主选择与男二重修与好,结果他们做到了。
因为坚定爱人还会好好地活着,男主选择不惜跨入其他幸存者的地界,甚至勇敢到与失去理智的掠食人肉搏。
手电筒,食物问题先后告急,可是男主和男二联手杀了一只熊,还造了火把以照明。
同时再看一下女主。
她身处困境,却没有选择离开。
但是谁能知道如果她选择离开,可能会面临比男主更大的风险,甚至失手害死孩子。
她没有选择,她能做的只有撑住,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更为了某个自己憧憬的东西。
而且说不定迫使男主走上地表的那一堆下水道砖瓦废墟,正是女主先前为了逃出来不小心弄塌的。
——不管是什么个体,都曾对努力的未来向往过啊!
如果她选择死亡,......很多东西将会瞬间黯淡无光。
越是浩劫,心就越可贵。
无论离开还是不离开,选择就在那里。
只不过有人弃权。
因为预料之中的事情往往不容易真的像自己预料的那样出现。
还是那句老话:不历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生活的按钮就像时不时缠着你的末日浩劫,它会逼迫你按下它,然后看你自己随机应变。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青年人为了偷懒轻松选择荒废学业,殊不知那才是找到未来佳人的最好途径。
中年人为了无上的利益和苟且偷生的活下去选择了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流失了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
而老年人选择淡淡的回首往事,叹一口气。
等待终点。
人心,不古。
纯真的爱,纯正的目标,或许才是能克服一切的来源。
所以人类可以怀着独特的大爱前进。
其实有的时候,选择只是一个载体,它只不过帮你确定一个口头目标,帮你成为“口嗨巨人”而已。
毕竟Sometimes we should follow our heart。
离开或者不离开,真的不是一个所谓巨大的障碍。
因为,即使末日浩劫,亘古不变的力量还蕴藏在自己身上。
有的时候,我们真正无所畏惧,所以选择才无所畏惧。
正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不顾身的上,正因为明知身后无路可退但是仍抱着巨大勇气与好奇拼命一试,正因为某些东西遮蔽了自己的双眼,才会始终如一的坚贞,认为:某些东西就是摆在那里吓唬你的。
事实上这种乐观精神,我们真的非常需要,因为无论蓝天还是太空,都曾被得了“禁闭症”之前的我们,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畅想过,向往过。
这既是希望,又是一种革命般的浪漫。
就好像圣杯上的禁果,金樽下的唇印,总有真正的勇士披荆斩棘来试图得到。
By the way,顺口提一句,5-1正好是劳动节的第一天,看电影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感觉影射到了某些劳动节从来不怎么喜欢劳动的撸管死肥宅们。
在这个时间段看这部电影反而有种异样的沉重。
-END-觉醒轵随便乱写于5月1日劳动节【滑稽】
蕴含深刻的一部片子。
我刚才看了部分影评,有的说没看明白,有的说垃圾,也有的说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他们不敢出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个人感觉包含着两个原因。
其一:影片中新闻播报的火山连续三次喷发,感觉应该是地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面的环境不适合外出活动。
居住在建筑物里的人缺少食物,缺少水。
两个主人公见到下雨,喜出望外的接雨水,居住在主人公家里的一家三口也为之祈祷,证明地球气候恶劣,雨水稀少。
其二:影片中一开始从主人公的一句台词中隐晦的说出了一个原因:“手机用的是蜂窝移动网络”一切都源于手机,现在太多的人都是“低头族”,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各种聚会都是低头玩手机,以至于人与人的沟通都在网络上,而面对面的交流却少之又少。
办公室人员每天面对电脑,工作之余可以网上购物,可以休闲娱乐。
影片就描述了不敢出门的第一例死亡,就是那个6个月没出门的加拿大男孩,16岁后来自杀的男孩子。
台词中有提到,日本的一些孩子只知道在家打游戏,连外面什么季节都不知道。
第二例是与主角在一起工作,但几乎不说话的办公室老者,在办公室吃住好多天,一直不出门;到影片结尾,主人公的孩子已经长大。
那是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没有了人为的破坏大自然,主人公家门口绿树成荫,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手机,地球环境得到改善,孩子们去寻找他们新的生活。
但为什么主人公还不敢出门呢?
我感觉,应该是暗喻着这些人早已经形成了习惯,难以改变,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早一天停止破坏大自然,多与人沟通,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不惜勿喷。
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这部片子在西班牙可能会有争议。
加泰是个敏感的字眼,也是西班牙的一个隐痛。
这部末日题材的科幻电影核心非常有意思:死宅才能安全,出门反而有危险,哈哈,这是宅男宅女们的心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也很无奈,很可怕,还是躲在自己的世界做一只刺猬一头鸵鸟安全。
看到那些不愿意走出去的人被驱赶出去的绝望,还有为了生存、为了粮食、为了爱的人勇敢走出去的人,还是有触动的。
西班牙的类型片做得还不错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能看完是我的毅力,而且并不想看第二遍。
本片人类不能走出建筑物这样的设定很有新意,但是从剧本还有拍摄手法来说,只能呵呵。
看来看去也让人看不懂。
而且此片的bug简直太多了。
动物可以在户外生存而人类却不能,因为动物不会宅。
下水道里,有台阶你不上去非要走水里,主角就是这么任性。
杀死熊的方法必须是把木头竖起来,然后熊砸到你。
过马路找女神不到200米的距离跑不过去。
看到一半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人类为什么不能去。
(因为人类感染了宅病毒)人类放弃了文明所以就不会宅了。
(没电没网没游戏你能宅的住么?
)总而言之,你一定不要带着正常思维去观看。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死宅病毒大爆发,火山无辜躺枪。
不一样的末世片。 从六月在巴塞罗那街头看到那个末日的巴塞罗那skyline的海报就一直期待!
可能是末日题材的片名有噱头,当年居然用宝贵的名额引进了它…上面那帮人只看简介不看片的吗…
这发病症状,社恐人日常了属于是
能看。
设定有点迷,文艺片
去年上映到现在才有在线视频。。之前下载不了以为又是一部好莱坞灭难大片,可看了后才知道是西班牙的。始终还是欠缺点什么,没有大场面的人类灭绝,只看见一则新闻过后世界末日就来了,全部人好像莫名的死翘翘了。这个看得我不知所谓!
论如何摆脱宅
还好啦
???
这就和猿猴走下树木一样,非得搞得烂科幻。配乐不错,摄影也好,演技是真不行。
4 这种题材,如果没有深度挖掘人性的好剧本,就会变成连特效都没处用的平庸冒险片,结局还不错。
“不能走出去”这个设定不错,但隐喻不隐,反而显得生硬,也有种想说教却又没说明白的感觉。
披着科幻外套的惊悚片,但科幻也太软了,轰炸机丢个核弹还要飞到可见距离,超视距作战老美都搞了多少年了。
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片子,感觉好空洞。
一般般
故事三星,拍摄四星
也是比较有欠缺的电影 不过这一家子真好
一部挺好的文艺片被灾难片的噱头给毁了!这部影片无聊到爆,现代人际关系隔阂,心理疾病,爱的伟大等,片子想表达的点很多,但感觉哪一个都没太讲好。特别是末日情况下社会依旧在一定程度下有序运行,这不科学。“不能走出去”这个设定不错,但隐喻不隐,反而显得生硬,也有种想说教却又没说明白的感觉
全球爆发室外恐惧症,两位患者放下成见,组队寻亲找媳妇,一路千辛万苦生离死别,最终在爱的感召和队友的激励之下,克服恐惧踏向室外,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