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问诊第二季
In Treatment Season 2,心理医生 第二季
导演:Paris Barclay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霍普·戴维斯,麦克·道尔,格林·特鲁曼,黛安·韦斯特,艾丽森·皮尔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简介:第二季又开始了。我们了解到Paul和Kate离婚了,并且搬到了布鲁克林,重新开诊,并且还会在周末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并拜访自己的导师/好友/心理医生Gina。另外,上一季死去的Alex的父亲也找上了门,送上了诉讼文书,要告Paul执业失误导致了Alex的死。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四个新的病人:Mia:Paul..详细 >
时隔5年+再看,完全是新的感觉,真的感觉自己成长了,我觉得我能看到的点都是自己学到的点,五个故事的结尾我都是为之泪目。好棒好治愈,我觉得这个电视剧的发心真的非常非常高尚,我能感受到制作的那种良心。不多的美剧让我感觉可以热爱人类的。
一如既往的治愈,尤其是那个老年退休CEO以及黑人胖胖的小朋友。三个场景印象最为深刻:1.Gina和Paul发飙,心里太畅快了,感觉Paul在Gina这里简直太不像话了,同时深感敬佩,短短几分钟之内Gina就迅速重新控场。2.退休CEO的崩溃,为发现原来那个想要活下去的其实是那个被深深掩埋起来的自己。3.经过咨询后,小朋友在搬家前去看Paul。Paul看出了他的惶恐不安,安抚他之后都会好起来的,并且能够随时联系。然后假装男孩已经搬完家了,在咨询室里给男孩打电话,这个场景真的好温暖。让我想到小时候我搬家转学无助却无人诉说,很多时候小孩子想要的只是能和信任的人聊聊感受。
对我来说,有些部分有点枯燥,有些地方有点难懂。我能理解你不想让我靠近,也愿意相信在很长的时间里你也因为感受到了我们难得一见的同频而觉得我是特别的一个。我选择慢慢了解自己,越深刻就越能理解你;我期待你慢慢敞开心扉,越艰难就越有收获。也许有一天你会愿意和我说起你家里的故事,也许有一天我可以看着你,而不是默默地在心里重复无数次good luck。
既深刻又温暖。看到Pual就很安心。Paul在支撑着很多人,Gina支撑着Paul,这才是世界温暖运行的方式。Gina最后是不是很难过?如何能既身在其中又看出自己的Pattern呢?
去过therapy才能知道Paul是多么优秀的therapist…
竟然比第一季还棒!!
继承了上一季的许多因子,比上一季感人,但是这季的几个故事有雷同的内核。虽然分析时有精神分析派的动力性,有客体关系的理想化分析,有格式塔学派的觉察,有认知学派的思维模式分析,但更多的是存在主义学派的分析,死亡,意义,特别是责任,甚至可以说,这几个故事的内核是责任问题
每次医生和他导师两个对话的时候,那种喃喃的声音都可以在2分钟内让我进入深睡眠
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一季,那就是众生皆苦。无论是律师,CEO,大学生,小学生,还是心理咨询师,无论是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还是60岁,无论是黑人,白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均逃不脱一个苦字,活着太苦了。你以为接受心理咨询就有人能帮你摆脱这种苦,实际上并不能。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好,paul呈现出真实和迷茫的一面,而且拥有许多温情和动人的力量,多次情感和对话让我落泪。
《扪心问诊》里的一些镜头看过会回现。这是一位资深心理医生写的剧本。看至第二季,不由地引发笼统的疑问,心理咨询师到底能做什么?通过做心理咨询,正确认知自我在原生家庭里和父母真实的关系,这样的辨析,会使人明晰自己或许是个受害者,会揭开以爱为外衣的,其实却蕴藏着更多维的人性,父母对儿女侵蚀与驾控……这样的心理咨询,做下去,势必引发子女(无论少年和中年)和父母关系的分崩离析,就如表妹做心理咨询,将怒火冲父母发泄,换了个人一样,指出父母的不足,让三姨夫和三姨措手不及,引发家庭内部的震动……我想,心理咨询若有进步意义,是能够从真实的角度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从而寻找自我的坐标……从根本性上来说,是认识人性。若按佛教轮回转世说,是提高自我的灵魂层次(智慧累世增加),以更高能量的生命形式再回来——
paul是个卷入过多的咨询师,在咨询室试图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在他反移情作为父亲的case,总是可以相对处理比较好,反而则不是。
故事的张力和丰满程度完成得很棒。It's the story of breaking your cycle.
malpractice,lymphoma,paranoid,turtle,3#room,10street,drive too fast,morning ritual,brain wash,burn sth sage sth.
比第一季还精彩。来访议题更加丰富,咨询室里“相遇”的时刻太美妙了。
“我需要停止分析我自己 去好好生活”太感同身受了
跟第一季结构相同,也是四个代表性的案例再加上Paul自己接受的督导。结尾还给了彩蛋,Paul和Gina都要迎来新的感情生活。增加了戏剧冲突,显得齐整,但最内核的东西还是完整保留:来访者情绪失控,直接质疑Paul,Paul直接质疑Gina,对实际心理治疗的场景还原度极高。面对来访者的质疑和情绪失控,治疗师本身的情绪问题,职业倦怠,时时的自省和虚无感,都直接展现了这些话题。整体写作应该是Gina的视角,很有趣,几个案例也值得反复分析。
相对来说更喜欢第一季,所以最大的泪点在索菲的售后。这一季的几个来访者看似境遇不同,实则都是和父母角色倒置的小孩,包括保罗。保罗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怀疑贯穿始终,对我也很有启发。这一季的尾结得好,尤其是模拟打电话一段。
开始因为和第一季不同感到不习惯,但后来觉得第一季是第二季的一个漫长序曲。
留在原地是困兽,看清真相会痛苦,每一次崩溃都应该是新生。过段时间可以再来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