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强
Crescendo,交响狂人(台),狂人交响曲
导演:德罗尔·扎哈维
主演:丹尼尔·顿斯科伊,戈兹·奥托,毕碧安娜·贝格,彼得·西蒙尼舍克,Sabrina Amali,麦赫迪·麦斯卡尔,希萨姆·奥马里,Eyan Pinkovitch,玛雅·戈尔金,Uri Elkayam,Karin Marko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知名德国指挥家爱德华(彼得·西蒙尼舍克 Peter Simonischek 饰)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建一个横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交响乐团。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这些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的音乐家们,在战争和恐怖攻击的阴影下长大,由于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难共同完成一场交响乐演出。 乐团很..详细 >
世间问题太复杂,不是只靠音乐可以摆平。
和平是你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又一部很好的音乐电影
音乐跨越了国界和种族,但也只是仇恨的麻醉药。药劲过了,总还是要清醒的。
?阿拉伯人確實在哪兒都喜歡大聲嚷嚷的意思嗎,世界一流音樂大師排練卡農?????不知道以為是一個表演課老師在給一個理工大學的愛好者樂隊排練
唉 犹太人,纳粹,巴勒斯坦人,倒霉的总是老百姓
基金会负责人开着E级双门敞篷到处跑,果然是个不停搞头衔项目,然后把烂摊子丢给别人的货。
拍摄手法和演员都不够专业,电影故事的质感都没拍出来
巴以的刻骨仇恨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即使是古典音乐这样的媒介也无法让其弥合,即使更具人类普遍情感的乐手们,也无法超越其上。
伤痛是需要时间的抚慰的,挣扎与冲突是期间正常的行为。 这电影不恰好说明了 单纯地照搬世界大同 和谐统一的概念放到别人的苦痛经历上 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吗? 而且往往会起到反作用。费劲心思去改变这些年轻人,但他们如果无法承受社会舆论带给他们的压力,这无疑是灭顶之灾。结尾女慈善家又去别的地方搞疟疾项目了 真的是很讽刺。巴以问题现在也没法解决了,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事实。阿拉伯这么多国家搞不了一个以色列,说明什么?各方面实力都被碾压的时候就不要妄图用这些小打小闹去追求和平了。\\\巴以的演员都很好 尤其是男女主 感情收放的非常到位 从电影角度来说 这不失为一部佳作。而且 几段音乐响起的时候 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音乐自身所散发的巨大魅力。
慷他人之慨自我感动没必要兴师动众拍电影哈
巴以版“西区故事”
“以音乐代替战争”,欧洲圣母白左ngo组织搞了一个音乐会,融合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结果酿成悲剧,真是莫大的讽刺。剧本不错,整个音乐会排练的过程就是强行尝试种族和解的小型实验,结果是注定失败的。也许年轻一代可以跨越政治、种族和宗教的约束寻求和平之路,然而这种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很震撼的交响曲,一幕幕的。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性,一种希望,一种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错,探索和平的可能;没有停在简单的循序渐进后的和解,而是真正跨越战争的交流,仇恨还在,但在音乐的世界里有和睦的希望。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音乐家组成一个交响乐团,相互仇视的两个族群,试图在音乐中化解敌意,正如电影片头写的,“用音乐代替战争”。其实在真实世界中,犹太指挥家钢琴家巴伦博伊姆大师就聚集以色列和阿拉伯音乐家,成立了西东合集交响乐团。相互敌视的音乐家们逐渐在音乐中融合,但电影最后,期待的演出还是被取消了,他们只能分隔两方,合奏一曲拉威尔的《波罗莱舞曲》。这是现实,就像巴伦博伊姆的东西合集交响乐团能到世界各地巡演,却不能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演出。天下大同,这只是一个梦想,就像列侬《Imagine》,金博士的《I have a dream》,贝多芬《欢乐颂》唱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都是痴人说梦……
哎我操你们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脑瘫行为。
6.6
Peace&Love
Interesting topic on top of a symphony orchestra. Music may not be the highlight, but some of the performances are still good.
阿拉伯人的死,象征了,这个地区的矛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不会有多大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