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个人并不十分认可甘地主义,别说在异国他乡,即使是现在甚至当时的印度都行不通,二来影片本身包括主角的黑帮大佬身份看完全篇也没看出来,除了随时能掏出一把手枪外,大佬手下只有一个小弟,小弟与她的感情简直比女主都要深厚,这没来由的情感和之后失败后打包回乡下、坏人的觉悟等感觉都是凭空而来的,太多且明显的YY和想当然,或者说主角光环、剧情需要等较牵强的地方,让我们这些吃瓜看片群众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作为纯粹一部不需要思考的喜剧的话这部片还是可以的,尤其女主和新娘很漂亮,但是目前的评分明显高了不止一点,另外好奇豆瓣的电影分数计算原理和投高分给这部的人的想法~
和平梦讲的是一个专门搞拆迁暴力发家的进城务工者穆纳,迷恋上了孟买当地广播电台的女主播简娜,为了追求信仰甘地主义的女主播,将自己打扮成历史教授,恶补甘地的知识,去接近女主播及其收留的多位孤寡老人。
由于看甘地的书太过痴迷,穆纳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甘地的形象,并以为甘地显灵在指导他帮助他,其实这都是他大脑中虚拟出来的形象而已,但却让跟随他的小弟——电圈搞得莫名其妙,尽管精神病医生指出了这个问题。
但藉此精神支持,穆纳混进了广播电台成为与女主播的搭档,并用甘地主义开导不同的民众,得到更多声望。
但穆纳昔日的兄弟大傻为了将女儿嫁入豪门,听从了豪门聘请的算命大师的意见,预将女主播简娜和老人们居住的小楼作为风水宝地收过来献给未来的夫家,以至于两个人闹翻并在后来的争斗中搞出不少笑话。
最后,大傻的女儿在甘地精神的帮助下,承认了自己撒过的谎,并最终得到未婚夫的谅解,而大傻也幡然悔悟,将房子还给了简娜他们,并成就了穆纳和简娜眷属之合。
这部片主题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加上其中载歌载舞的段落和颇为养眼的印度美女,让观众觉得能很放松,尤其是穆纳和小弟电圈的对话颇为搞笑,颇具印度特色,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你不由自主的捧腹,加上中文配音员短促的发音和婉转的音调,着实是笑点百出,摘几段如下,1、大傻问精神病医生:(穆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流氓?
医生答道:疯了的流氓。
2、穆纳和电圈因殴打大傻的保安后要向被害人道歉时被关进了监狱,电圈抓着铁栏杆说:我拆了115套房子,打断了206根骨头,都没有事,现在为了向一个人道歉,居然被抓到这里来了(颇有点警察与赞美诗似的黑色幽默);穆纳跟电圈说,甘地被抓了很多次,抓多了声望就提高了,城市以甘地命名,给甘地塑像,头像印在钱币上,我们这才抓进来一次,自然没什么机会,以后要多进来几次,进来多了,我们的声望就提高了,以后就可以以我们的名字命名城市,给我们塑像,把我们的头像印在纸钞上,你看,叫穆纳城、电圈城。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我发现印度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般都会很迷人的那种,尽管我知道这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依然对印度这个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部电影的笑点还真是层出不穷,混迹于黑帮的这帮大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根本不会使用常规的手段去处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是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想其他办法解决,总之是可以被解决掉的。
比如:那段去用N部电话反复拨打热线的方法,比如让老人的孩子为他去办理一个生日Party,只要是准备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回去找方法让它达成,不管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发送礼物也好,使用了暴力也罢,总之是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了,就和他脑袋中想的那样。
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我觉得应该是姆纳因为冲动的原因打了电路佬一巴掌之后,想电路佬道歉那一段了,看的真是泪眼纷飞的感觉,那段含着泪的回忆一段段的话语从姆纳最终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也是热热麻麻的感觉,想起了山鸡带着一拨人从台湾回来救陈浩南的那段戏份了,不言中的一段经历却让外人看的心潮澎湃,眼泪横飞。
甘地精神贯穿了整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去膜拜这样一个人,因为肉体已经不再了,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和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终于在这样的感悟下,蚂蚁吞大象似的一点点的感化到了所有的人,最后的那段婚礼变成了感悟所有人的一个见证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原因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不想去做那么首先大脑就会被说服,然后就会找到一万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这个时候姆纳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这种鼓励让人从那种与大脑不断进行消极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到了一种积极的交流中。
姆纳因为要去参加现场的对话,而去图书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去了解甘地,从极不情愿到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让人感动,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魔力居然可以做到这部地步,而且居然还是只听声音没有见到过人的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为了爱情而进入到的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进而升华了自己,是不是有种佛语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
也许我们的国力比印度强一点,但我很羡慕印度。
至少印度人在抨击现实的时候,有一个甘地精神可以缅怀,可我们呢?
至少看了这部电影,一些人由甘地主义而充满了力量,我们看完《孔子》会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非暴力很傻,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独立不是由于非暴力而是由于暴力,也许印度的暴力、腐败、落后一点没有因为甘地而发生改变……但是,60年前的确有一个印度人用血肉和生命实践了自己“非暴力”的信仰,他的主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不论多少。
可我们呢?
昨天做好饭边吃边无聊地跳台,非常偶然的看到电视里在放这部电影,抱着当作歌舞片的心情开始慢慢看,可是没想到却慢慢看了进去。
剧情简单,透明,是那种是个人都能想出来的为了追求心上人,排除艰难险阻,改变自己,走上人生正途的红色影片(我想这应该也算作印度的主旋律影片吧)。
但是就在这么明显的剧情之下,起码满足了我对于这个片名的所有期待。
黑帮老大-有暴力的一面,有小弟,小弟有枪;美女-美貌,善良,而且俗套的爱上了男主角,然后又俗套的恨了男主角,最后又俗套的原谅了男主角;反派-用卑鄙手段陷害忠良,巧取豪度,但最后也在强大的主角光环的感召下投入革命洪流;清洁平淡中带有小波澜,一会一个包袱,看的人津津有味,里面的几段歌舞也并不显得突兀。
非常推荐找来看看,但我个人不推荐看印度语的版本,反正我个人是相当受不了印度话的音调(除非是唱出来。。。
)。
中文普通话配音版本相当赞,绝对推荐。
看得我想再看一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了 - 老婆大人说至于题目的活脱一个大嘴巴,致中国主旋律影片影人~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电影,让我认识了他;强烈推荐大家欣赏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不只能用感动、幽默、等诸多类似的词语概括;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
那种让你酣畅淋漓的的感觉还记得吗?
你看过《美国往事》吗?
那种让你情不自禁想进入电影的感觉还有吗?
看这部电影,你就能找到上面两种感觉。
--摘自百度问答的“小静2774”的回答如果真有一部电影能彻底改变的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那就是《黑帮大佬和平梦》。
一句话观影指南:以为是一个幽默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人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幸福指南。
我是为了这篇影评,注册的豆瓣。
之前每看一部电影,都要先到豆瓣看看,低于7.0分以下的电影,除了情怀与欲望因素,基本不看。
所以看了很多豆瓣大神的影评,受益匪浅。
这部《黑帮大佬和平梦》,我看了不下5遍,已经超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次数,8.1分有点低,至少9分以上。
不能说《黑》要好于《肖》。
《肖》好像是一部优雅艺术的人生哲学,而《黑》是一部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生活幸福指南。
《黑》更接地气,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承认,我有甘地情怀,但是写影评不是因为甘地情怀,是因为它把甘地情怀拍得这么好看,有意思,有深度。
一部电影,如果能拍得老百姓拍手叫好,拍得评论家啧啧点头,可以成为“神作”,这样的作品太少。
《黑》是难得一见的“神作”,这部电影2006年在印度上映后,掀起了全印度的甘地热,可见当时的影响。
印度首都新德里和恰蒂斯加尔邦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如果中国导演能把自己历史上的孔子、老子、慧能、玄奘、孟子等拍出这样的“神片”,早就把美国“和平演变”了。
这部电影,编剧脑洞逆天了,把这么难懂的伟人思想变成这么有意思的故事,看完老百姓都明白了,说明两点,一是编剧是甘地的铁粉,对甘地的思想真是研究透彻,二是编剧太接地气,对老百姓的胃口拿捏的太准了。
我甚至觉得,编剧也能把剧本写得像《肖》一样充满优雅和艺术,但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把一顿精神大餐包裹上麻辣香锅,才能刺激起观众的胃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一个好的老师与好的编剧一样,要用学生和观众适应的方式给予,让他容易接受并不断成长。
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黑帮》与《三傻》一样是喜剧的外衣,思想的内核,个人以为,这才符合文以载道的精神。
如果一本书、一部电影拍出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仅仅为了娱乐人、愚弄人,就是耍流氓。
《三傻》的思想与中国部分现状有很多共鸣,《黑帮》的思想确是可以贯穿中国古今的。
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基本理解是不用暴力,用仁慈面对你的敌人。
这涉及人类的终极问题,如何面对恶?
现在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以暴制暴,所以监狱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完善,犯人越来越多,警察越来越不够用,中国的协警越来越多,但是问题没有越来越少,犯罪率却逐年上升。
问题出在,以暴制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改变思想才是根本。
影片中的表达是,用你的仁慈和爱,让敌人心软、愧疚,最终悔改。
中国古人的说法是:隐恶扬善。
说恶就是彰显恶;宣扬善就是彰显善,时间长了恶也会向善。
近些年提到的正能量就是善的教育。
但是恶人会改吗?
不会得寸进尺吗?
恶人有羞耻心和良心吗?
对恶人越好不是越受欺负吗?
《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想当大英雄,而不是大混蛋。
面对自己,影片中说,道歉能减少仇恨。
中国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
其中的“反省”就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别逃避和遮掩,只有用于认错和改正,才能得到真正的原谅,才能真正的幸福和有尊严。
近些年,陈大惠的传统文化论坛,曾经的恶人亲自上台讲自己不堪的过去和改正后的幸福,告诉人们恶人不是一开始就恶,恶人也能变好;北京的胡小林董事长讲自己学习《弟子规》反省改过、生活幸福的故事。
饭要一口口吃,电影是把很多东西浓缩在一起,看起来解渴过瘾,但是要真去践行,还得从自己一步步做起,不可冒进,《弟子规》就是不错的反省改过指南。
“鼓吹甘地主义的人不计其数,你是唯一付诸行动的人。
”影片结尾女主角对男主角的一句话,说出了学习的真谛,也道出了当下思想界的问题,说的多,做的人太少,这也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发挥现实作用的根本原因。
电影之外的话,如果在近现代史上来看,甘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是军人、政治家、商人和农民,没有任何官职和社会地位,但是没用一枪一炮解放了全印度(与中国一样是个地域广阔、民族多样的国家)。
这里不再赘述甘地的故事,但是甘地在印度被称为“国父”,印度人心中的地位基本与中国的毛泽东、孔子一样,解放的领袖,精神的领袖。
建议《甘地自传》书籍和《甘地》的电影,更有助于理解这部电影,更有利于学习甘地的思想精神,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真诚与善意。
总之,电影解渴、过瘾,接地气、有生活,怎一个好看了得。
连片中的歌曲都比以往的印度电影歌曲感觉好听。
向能拍出这么高级神作的导演致敬!
迫切希望中国导演能有如此神作问世,哪怕借鉴翻拍都行啊。
被接近五星的评论诱导了,看到40%实在看不下去了。
很多人拿印度商业片可以随意拿政治说事,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这是一个喜剧片。
拿甘地的精神说事并不说明文艺,况且笑料很低端,都是些假大空的东西,一点不能笑出来,反而觉得很可笑。
里边的角色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的亢奋与喜悦,喜剧片不是里边人跟吃了喜鹊屎一样的折腾就是喜剧,印度的主旋律脑残弱智片。
过长的印度歌舞让人崩溃,那音乐扭的快把罐子里的蛇引出来了。
其实看这个片子前对甘地认识的不多,倒是长了见识。
剧中的剧情还是有些老套的,音乐倒是我喜欢的类型。
非暴力对抗这个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印度,这个国家,跟中国比,在我眼里就是个笑话;然而中国电影,跟印度电影比就是个笑话。
我们可能会说印度电影就是帅哥美女,唱唱跳跳,一个1小时能讲完的故事能讲3个小时,还带中场休息。
然而当你认真地看过印度电影时,你会对印度电影大有改观。
歌舞虽然使电影更拖沓了,但是起码让我们看完心情愉悦了吧?
目的也就达到了。
好了好了,我在这里不是想说关于印度电影歌舞的事,也不想举出类似《三傻大闹宝莱坞》、《芭萨提的颜色》、《摔跤吧爸爸》之类的电影来说印度电影的好,咱们就事论事是,来讲讲这部电影的好处。
乍一看这电影,你会觉得就是一部轻松的无厘头喜剧片嘛,黑帮大佬居然去学习甘地,去和平地解决问题,但是当真正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会有惊人的发现的。
一部搞笑的电影居然能深刻地反映出甘地的思想,不得不令人五体投地。
在这里我不想剧透,不想告诉你它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虽然仍然有说教部分,但我想它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将这部分嵌入到剧情的发展中,甚至使这种思想以一种戏谑的或者是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不是好莱坞的惯用伎俩吗?
印度电影看来是真正地学到了好莱坞的精髓。
印度电影已经与好莱坞接轨,而我们则是十万八千里。
究其原因,你得去问问中国的某个局,他们并不是负主要责任而是负全部责任!!!
我发现印度电影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反映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
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 、《我滴个神啊》 。
三傻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其实中国的教育也有一样的问题。
然而,我却难以找到一部像三傻这样反映教育问题,同时口碑不错的中国电影。
《我的个神啊》就更厉害了,把矛头直指印度的宗教问题。
要知道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不行能亵渎神灵,像印度教里的婆罗神。
但这部电影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喜剧的方式,深刻的反映印度积弊已久的神棍害人不浅的问题。
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就引发社会的极大争议,甚至很多激进的极端宗教主义分子扬言要惩罚导演,打砸电影院,很多地方都禁止放映!
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人的勇敢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当然这也和印度这个国家的体制政策有关,标榜自己是民主国家的印度对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电影审查的限制还是比较宽容的,相对中国来说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会获得更多自由权利。
当然中国电影人应该负起更多唤醒社会的责任,不论社会环境多么限恶都应该自信、顽强、坚定不移的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有中国特点的电影之路!
兄弟情,爱情,亲情,大爱小爱在这部电影里面都被完美呈现,幽默诙谐里面透着深深的感动。
每个人都有羞耻心,关键是我们要做到哪一步才能够激发他的羞耻心,有的一次就够了,有的要做很久~!这就要看做的人能够坚持好久!~
实在太理想化了,但是很有喜剧效果,结局也很不错。主题是重建信仰,不得不说现代社会信仰缺失,虽然信仰有利有弊,但不得不说有时候有信仰还是好的
有笑有泪 。 自从看了三个白痴就彻底对印度歌舞片刮目相看。 比中国大片强太多了。 看看人家的说理 再看看前段时间中国的《孔子》 说教。同是主旋律片就差了几条街。
没想到 印度片 这么好看~+1星 女猪脚 实在好看
轻松的喜剧,不乏说教成分.但是甘地那套在中国社会肯定行不通.
真是一部有爱的电影啊,满好玩的,风格就和宁浩类似吧,不过很积极,不错。话说我还满喜欢里面的电路佬,真是太有情有意了,对姆纳好的没话说了。印度人就爱歌舞剧,但是我是觉得歌太长了点,看的有点失去耐心。
又是一边剧情一边印度歌舞= =
黑老大谈恋爱的电影,没什么意思,真的黑老大想要一个女人还会这么墨迹?直接上去抢不就好了,这还是印度,你细品。还有甘地,都当黑老大了还会管这些?
印度版李金斗之甘地精神在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若干。
誠實的生活就是對得起生活。
特别好看,寓教于乐,感动又好笑,故事动人又格外有力量,可以指引人前进。
作为曾经的甘地粉,看的时候还是很感慨,历史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纯真,甘地坚持到最后的非暴力究竟对错几分,印巴分治的坎终究跳不过,他再怎么非暴力依然会深深伤害一些人,最后让自己丧门。最后的彩蛋笑死了。
可视作一部缅怀甘地的影片, 视角比较独特,嬉笑、严肃相交融的节奏, 歌舞很应景。 两个女主很漂亮。黑道大哥为爱逆转的励志感人故事。
宣传甘地的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思想。好剧本,故事线索丰富,每一处伏笔都得到很好的回应。其一,非暴力要回老年养老院;其二,诚实的品质,为穆纳赢的爱情,使新人婚姻美满。穿插很多旁支线索,非常有意思。爱情歌舞片,热闹感人。喜欢女主角广播时的那句good morning, Mumbai,太有感染力了。
我觉得挺无聊的
借黑帮大佬扮教授追女主播的设定宣讲甘地主义,激发公民美德的励志电影。“雪姑七友”和电台热线展现社会问题,古惑仔从良拉喜感和亲和力,最后爱情、喜剧和社会批判三条线圆满合一,皆大欢喜。最爱无脑老大和愚忠小弟半醉半醒的各种对手戏,可爱爆棚。
哈哈,其实我对印度电影讲着讲着就开始唱歌跳舞表示毫无心理障碍,就当再看一遍新白娘子传奇好了。。。(欢乐归欢乐,创意归创意,印度电影的剧本和台词水平确实仍旧停留在电视剧的水平)
诶哟诶哟喂 我了个去的 我真的好讨厌印度电影!
印度片就是这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