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过这么触动我的青春电影了。。
美国的青春电影都以无厘头搞怪和性喜剧居多。。
喜欢这部喜剧,搞笑中又把爱情自然的表现出来。
超喜欢这部影片,个人认为AB的这部电影是拍的最好的,女扮男装装的很像,特别是当她去模仿男生的那部分很搞笑觉得她拍的片子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喜欢
很青春,很热血,很美式,很夏天,完美符合我对真正青春的刻板印象。
清纯的校园关系,善解人意的校长,只有美式校园的活力没有美式校园的霸凌,完美的像梦里一样,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电影还是《美人鱼》。
前半段节奏简直完美,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镜头语言还是剪辑节奏还是叙事逻辑,标准的美式校园青春商业片的套路。
到了中期节奏开始乱套,并且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恶俗的三女争一男的烂俗套路里,其中前女友这个角色简直太典了,脸谱化的难缠疯女人,看得我浑身难受。
虽然结尾导演再次强调了girls can be anything,冷酷的教练撕掉写着“女人不能进足球队”的手册,回怼“我们足球队可没有性别歧视”确实很过瘾,但力度完全不足以推翻前文的塑造。
好在结尾女主那最后一脚的希区柯克式变焦和画外音的塑造真的惊艳到我了。
薇奥拉为参与男性话语定义的运动不得不掩藏身体(短发、鬓角、改变走路姿势和吐痰),另一方面女性语言被迫禁止,与男室友打招呼的过程刻意压低嗓音,和男生讨论情感话题、碰到狼蛛时不禁流露的女性表达方式,要么被视为怪胎要么自己立即沉默。
但暂时隐藏的第二性因为触碰最敏感的性征而最终爆发:在和男生划拳进行身体碰撞一幕,薇奥拉难忍胸部疼痛,教练要求球员赤膊训练中薇奥拉急着找各种借口推脱,最终她为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女性身份去暴露胸部,用点球的方式证明女性先天性的弱点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弥补,揭破男性的话语和身体权力。
不够淑女的薇奥拉拒穿礼服长裙,吃饭动作夸张还和纠缠哥哥的女性在厕所胡打一架,缺乏外界的价值认可,易装后因为熟知女性的心理获得奥丽维娅的青睐,让室友刮目相看,由此反映出心灵上的交流能够超越性别的价值定义。
最后,影视作品里能不能不要再出现配平文学了(笑)
其实我之前是看过很多遍的。
但是这次我就觉得很不对劲——刻板人物和雌竞心理令人作呕,强加女性平权显得突兀至极首先,我们忽略掉塞巴斯蒂安和维奥拉之间的长相差异,我们默认他们长的一模一样无法分辨。
忽略掉人物之间的关系啥的,问题真的很多。
一、赢得男性尊重靠泡妞多?
维奥拉在变身后被人认为是怪胎,于是她的好朋友们就设计了“身边美女如云但我始终留情不沾痕”戏码。
😅我真的是大写的问号且不说现实会不会有这种方式,但是主角本体作为一个女性。
她丝毫不认为方式是将女性放在不好的位置的,反而非常享受的想用侮辱女性来证明自己的“男性尊严”的方式。
口中谈到女性的时候满口荤话。
虽然后面用男主的话来说了,但是犹如隔靴搔痒。
男主只是说,你为什么总是说到肉体?
我想谈点其他以外的东西。
二、女性只有雌竞?
维奥拉在前期显得是如此的温柔且体贴,但是奥利维亚利用杜克后,她马上如泼妇上身,看奥利维亚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
OMG?
girls help girls!
不说什么让你们帮助对方,但作为女性请有基本的理智。
男人不是唯一!
作为朋友之间相处你们都没有感受到一点女性友谊?
为了一个傻乎乎的只会运动的笨男人在那里翻脸雌竞,有意思吗!
简直侮辱女性之间的友谊情感。
看到后面我越来越不理解,维奥拉和奥利维亚明明就可以成为best friend,但维奥拉的人设让我觉得,她根本不配合奥利维亚做朋友。
三、毫无魅力的男性角色男主,叫什么来着的,突然把他的名字忘掉了。
他除了会踢球,好像没有什么闪光点了。
电影没有展示出来,我也没感觉到,整如奥利维亚说的,杜克看起来就是个傻男。
我还以为他是配角!
四、没有体育精神!
😅男足球队对战,女主到后面直接把比赛抛之脑后,在足球场上“坦白”。
你在这里大出主角风头,让认真比赛的人怎么想?
还有,这是男足球队比赛,不是混合足球比赛。
凭什么让伊利亚特出现女球员在那里踢?
主角从头到尾只想证明自己能踢,而不是女性群体能踢。
伊利亚特学校也只是给主角开了一扇金大门,并没有对女性球员开大门。
所以一切台词都显得不痛不痒,最后也只是主角的主角男球队恋爱了。
乱七八糟写了一通,我也没什么文采。
总之,本来可以有更尊重女性和女性球员的写法,非要把人物性格乱七八糟。
是挺搞笑的,搞笑的让人无语且想对写出这个本子的人竖中指!
上高中的时候听同学推荐过,但毕竟是转述,所以有些情节方面可能会有些理解的差别,所以当时不太想看。
最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于是就看了,感觉还可以。
就是觉得女主男装也蛮不错。
男主真是帅啊。
就这些吧,也没有其它想说的了。
哦对了,就是最后他们比赛的时候我以为女主会有很多很出彩的表现,没想到只是最后射门而已。
谁说女子不如男,让你见识一下阿曼达的疯狂,就没见过女扮男装这么像的。
如果不是从开头看的话,应该很难辨认出来。
出乎意料之外這套片很好笑,差不多沒有冷場,想不到一班後生仔個個演得生鬼有趣,故事雖然非常老土,但勝在沒有婆婆媽媽。
女主角雖然不算美女,但反串男孩子的樣子和動作惹笑抵死,影院裡看戲時一班大男人笑得比我還要大聲,相信他們好有共鳴。
有時看看這種不用大腦的電影都十分不錯!
1.外国的电影把运动拍的很好,张扬青春的朝气,而且这些青春电影往往很出色。
相反,国内的青春电影却少有这样的题材,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小美好”,也少有《七月与安生》这样的青春伤痛。
这和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审美有关。
2.女扮男的设置。
正如男主最后和女主说的:“如果你没有办成男生,我也不会把和兄弟说的话和你说,我们也不会这么清楚地认识彼此。
”当然,现实生活中,女扮男的几率少之又少,不过我们也许可以放下芥蒂,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
3.女扮男装也是其中的一个看点,人们往往会好奇之后发现的事情,是会发生“梁祝”这样的爱情故事,还是其他?
但是如果这些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那就不免落入俗套,不合大众的口味了。
4.美的标准。
中国以瘦为美,以优雅为美。
但是国外以个性为美。
影评中妹妹热爱足球,哥哥热爱音乐,但是家庭一开始要求女孩儿成为一个在舞会中穿晚礼服的优雅女子,男孩儿也许才是在足球场上激情“搏杀”的吧。
但是,当维欧拉成功之后,父母为之喝彩,对啊,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样子,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5.对梦想的扼杀。
是教育?
可恶的女子学校取消了女子球队。
是家庭?
做父母口中的完美子女。
是社会?
还是自己?
如题。
做自己,有时候真的太累。
但却很动人,就像电影最后那女孩一个胜利的微笑般沁人心脾。
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比较容易被接受。
但有时候就是觉得没那么爽而已。
每次打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都会打开视频网站,然后看这个电影,似乎总能给我力量。
电影中女扮男装潜入另一学校的桥段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不是什么新鲜桥段,但这总能给人一种遐想,电影中对女主扮双胞胎哥哥,找朋友帮忙装扮并且怕穿帮的紧张等等,比别的影视剧倒是多了分合理性。
对于女扮男装而言,每每看到这样个情形,总会不知觉得去想象自己,似乎这样的办法去了解异性很奏效,了解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而且很刺激,似乎有点跑题,但我认为这样一个方式是很容易让人心动去看这个电影的。
片中女主和哥哥性格迥异,喜欢的东西截然不同,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能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拼命。
想到女扮男装再打败前男友球队来证明自己,显然很疯狂,哥哥为了喜欢的音乐梦想,伦敦说去就去也很疯狂。
看着十几岁的孩子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这样的义无反顾,奔三的我真是无地自容啊。
也正是每每看这部电影,总会提醒自己别忘了自己想要去实现的东东。
片中的感情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小清新啊。
要不是女主性别的转换,不会了解到男主除了足球踢得好,而且还是个如此心思细密有想法之人,如果只是女生的身份接近,可能只会觉得这个人是个长得还不错的结巴,两人更没有机会走到一起。
女主哥哥和奥利维亚之间的内容虽然可以用跑龙套来形容,但看到奥利维亚对女主哥哥的歌词的欣赏,还是挺打动我的。
就是那种人与人之间对内在的欣赏。
小黑和牙套女那一对也很有爱的说,哈哈有时在想,中国怎么没有这种可以穿礼服,美美的成人礼PARTY,还有帅气的黑骑士。
这太奢侈了,现在的孩子只要想高考意外的事情就是不正经,谈恋爱更不用说了,只能看看电影来YY一下了。
话说片中演员还是很养眼的,尤其是男主那结实的肩膀,哈哈,有YY啦,女主也是很有个性的,在看《女孩要什么》的时候觉得,更是有个性。
有时也会想,为什么一个奔三的人那么爱看十几岁孩子的故事,说部清楚,也许这不仅仅只属于十几岁吧。
CT,AB还不错~
喜剧片,花木兰呀?女孩能在男生宿舍待过两星期,太厉害了。为了足球痴迷。
男主角怎么长的好像米勒
不好看 人也不好看
爱~
无趣的笑料充斥,男不俊女不美,看一半直接删掉!
典型的美国青春喜剧
感觉一般啊。经不起推敲,拉着看完的
球队教练撕掉联盟手册说的那句在我这里没有性别歧视简直帅爆了
一个个都眼瞎?
棒
长得都丑点。。。
看在tatum的面子上……
美版偷偷爱上你
呵呵
类型剧
谁说女子不如男,替兄踢球
将爱情线与足球梦想紧密交织,既有性别错位带来的校园喜剧效果,也着重表现了维欧拉对足球的热爱与坚持,片中兄妹俩先后脱裤子掀上衣自证身份且铁证如山的两个片段,挺好玩的。童星出身的Amanda Bynes,在脸未膨大、误入歧途之前还蛮可爱的,女装确实比男装好看太多,也可惜了她后来的发展了。Channing Tatum帅得更加轻松一些
三星肥皂电影,图个开心,没逻辑
男生都长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