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变性人渴望变成《普通女人》的悲伤故事。
跨性别者玛莲娜,是一位年轻的餐厅服务员,她与奥兰多相爱,奥兰多比她大20岁,拥有一家纺织公司。
在庆祝玛莲娜生日的夜晚,奥兰多计划与她一起去伊瓜苏瀑布旅行,但是票遗失在洗浴中心。
当晚奥兰多身体不适,不慎从楼梯摔下,送往医院,仍不治身亡。
突如其来的噩耗,奥兰多的前妻和儿子对玛莲娜非常不友善,怀疑奥兰多的死因,指控她从医院逃跑,叫女侦探前来调查她是否与奥兰多的死亡有关,迫使她接受男性医生做身体检查,当玛丽娜极为不情愿的抬起大腿时,两双有色眼镜不回避,赤裸裸的偷窥。
玛莲娜返还奥兰多的车给他前妻,遭到无情的谩骂,甚至禁止她参加葬礼,奥兰多的儿子威胁玛莲娜搬离与奥兰多同居的公寓,偷走狗,还伙同两个人对玛莲娜暴力相向,用胶带堵住她的嘴。
作为一个女变性者,她极度渴望拥有一个普通女人的生活,喜欢唱歌,在酒吧做歌手,伴侣死后,遭受着非议和不堪对待,也要前去参加男人的葬礼,为了拿到洗浴中心的票,甚至装扮成自己不喜欢的男性。
玛丽娜平常都依靠捶打沙球发泄郁闷,当然所有苦闷都需要有一个出口,最后反抗那一个警告,她跳上了威胁她的男人家人的汽车上,用尽全力的跺脚,向他们宣泄自己的愤怒。
接着,镜头转向温情,奥兰多的灵魂指引玛丽娜找到了焚化炉,让她能够在爱人焚化前做最后的道别。
影片有一个玛丽娜独自迎风行走的场景,她必须以45°倾泻的身躯才能勉强站立,这种镜头语言抒写主人公唯有以超出常人很多的抵抗力,才足以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境。
玛丽娜的扮演者智利演员丹妮拉·维加,真实身份也是第一位变性人,她的脸偏男性化,影片中偶尔有一些角度,让玛丽娜的骨架偏大的男性特征很明显,这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生动的演绎了一个女人的温暖和坚强。
A fantastic woman
略带悬疑的剧情片 和In the fade相似的是女主一开始就失去了爱人 可是剧情接着就陡然转向了 代替同情与安慰, 玛丽娜遭受的只有警官医生的非议,以及爱人家人们无耻甚至粗暴的对待…她为了往生的爱人选择了隐忍,可是社会得不公正缺更加变本加厉…男女共存的本质让女主把女新角色刻画的很细致的同时又能在最后被羞辱到极限爆发的时候很有张力 让我忍不住在看完之前就拿手机开始搜女主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确实很多读音挺像的
《普通女人》:你值得被爱吗?
刘强爱电影《普通女人》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它可抖的包袱太多,就算关于女主人公身份的那个最大包袱被你提前知道,仍然不会影响它成为你心中的杰作。
尽管如此,我再再再次建议你先去看电影,再来看观后感,杜绝一切可能的剧透(包括但不限于百度百科、豆瓣简介、公众号文章等),才能实现百分百的审美——对每一部电影来说都是如此。
刚说的那个最大包袱对我有多震撼呢?
我不得不暂停播放,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平复了几分钟心情。
你花同样的时间看完电影,却错失这样的人生体验,多可惜啊!
爱,是分主客体的,就算自恋,也是自己的一部分爱着自己的另一部分。
一般的爱情片,讲述的是主人公们相爱时候的故事,换句话说,是爱情的主体部分。
《普通女人》有这样的内容吗?
有,但仅仅只占了前二十分钟不到的篇幅,奥兰杜突然去世后,剩下的两个小时,影片描摹的全是玛莲娜和奥兰杜他俩爱情的延长线。
说“延长线”是因为奥兰杜死后,表面上看,他俩爱情的其中一方消逝了,可实际上这份爱情并没有消逝,玛莲娜依然深深爱着奥兰杜。
奥兰杜刚刚死去,玛莲娜对他永不消逝的爱意就表现了出来——害怕自己的身份“抹黑”奥兰杜的名声,将奥兰杜送往医院的玛莲娜颇有自知之明偷偷离开。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奥兰杜的前妻和儿子,因为自私自利的目的,对玛莲娜进行愈演愈烈地驱赶与迫害,丝毫不顾及她是奥兰杜的爱人。
这些其实都在考验玛莲娜对奥兰杜的爱情,她完全可以忘掉奥兰杜,开始自己的生活,可她做不到,她思念着奥兰杜,思念着奥兰杜给予她的爱,只有在奥兰杜眼中,她才是那个风姿绰约的女王,而不是这个花花世界的“普通异类”。
有失必有得,奥兰杜家人的种种虚伪、庸俗与不堪,让玛莲娜认识到奥兰杜背负与阻挡着多大的压力与她交往,他将自己的悲苦默默吞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无怨无悔地爱着玛莲娜。
我们此时才能品味出,临终前去医院的路上,奥兰杜让玛莲娜开车开快些,其中透出了奥兰杜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对玛莲娜的不舍。
玛莲娜站在这份被诅咒爱情一波三折的延长线上,才终于真真切切地看清了这份爱情的伟大,奥兰杜的伟大。
无怨无悔的爱,不见得能换来无怨无悔的爱。
奥兰杜是幸运的,他换来了玛莲娜无怨无悔的爱。
当玛莲娜打开奥兰杜的储物柜,看见那两张奥兰杜买的要和她一起去看大瀑布的飞机票时,她彻底下定了决心,无论会招致奥兰杜家人怎样的羞辱,她必须去参加奥兰杜的葬礼,不能让奥兰杜就这么孤独地离开。
奥兰杜已经向玛莲娜证明,他是值得玛莲娜无怨无悔去爱的人,现在轮到玛莲娜向奥兰杜证明,她是值得奥兰杜无怨无悔去爱的人。
结局就不剧透,反正让我哭了个稀里哗啦。
好好找个真正值得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去爱吧!
非常漂亮的电影语言冲突展现的方式比我想象得要剧烈许多 我以为大家都是那种暗中膈应人的做法 可能是西班牙人比我想象得要直白许多。
)很喜欢女主去桑拿室看到空旷的储物柜的剧情,就是,她为了进入男桑拿室,必须鼓起勇气再从成为“男人”去找爱人的最后一点念想,但实际上并无法改变爱人死去的现实,她不得不继续自己的生活。
真是戳得不行。
还有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对女主展现敌意的场景/人都是相对“年轻”“现代”“超前”的,而她获得温暖的人/地方都是相对“古旧”的,这个对比还真是一有点讽刺。
以及 女主 真的 很美啊
看到电影中断才意识到玛莲娜的特殊身份,也是看着看着才发现玛莲娜的高贵和痴情,礼貌用语“谢谢”永远挂在嘴边,即使面对恶毒的辱骂也忍着坦然面对,爱侣的猝死带给她的猝不及防,直到焚尸前镜头才给了眼泪。
爱侣死后,她常常出现故人的幻觉,在车上,在车库,在家里,在殡仪馆,其中最奇特的莫过于在幻影的指引下她找到了爱侣,我总感觉这个场景具有象征意义和普遍共鸣,正如自己常有的梦境里总会出现那个10岁的妹妹。
电影的结尾,她寻回了那条狗,偏见还在,但生活也要继续。
看完《幻想中的女人》(Una Mujer Fantástica,2017)后,我认为塞巴斯蒂安-莱利奥试图通过借助艺术手法和具象符号讲述一个最传统的故事,来刻画一个平凡而神奇的变性人,她的内心挣扎,以及她在智利社会的地位。
玛丽娜在整个故事中面临着三层压力。
首先,是她焦虑地需要寻求他人的保证来加强她的自我认同;第二层是与她的爱人奥兰多的前家庭疏远的压力;最后一层无疑是对他人的恐惧和变性恐惧的压力,伴随着智利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各种敌对情绪。
在个人层面上,玛丽娜有充分的自我认同,她的女性身份被自己认可和吸收,但当她遇到外部世界时却经常受到威胁。
玛丽亚是有节制的,冷静的,她的行为和言语是有尊严的优雅的,几乎是一种情感策略,帮助她面对她收到的敌意,希望能保持她的自我认同。
医生对玛丽娜的性行为和名字表示怀疑和困惑的态度,这与奥兰多的死亡没有任何关系。
当玛丽娜因恐慌症发作而逃跑时,这种怀疑进一步升级了。
突然间,逃跑象征着一种好奇的行为,可能与奥兰多之死的真相有关,只是因为玛丽娜的性取向模糊不清。
警察来了,侦探找到了她,每个人都在挑剔她的名字,每次玛丽娜都需要强调她的代名词。
这些折磨人的问话让她的心理崩溃,我们可以看到玛丽娜勇敢地选择忍受敌意,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我们也看到她在家里崩溃,寻找发泄口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玛丽娜唯一的目标和愿望是与她的爱人告别。
然而,这个看似唯一合理和应得的愿望却被奥兰多的前家人和机构当局拦截了。
他的儿子布鲁诺住在公寓里,后来和他的恐高症朋友一起暴力骚扰她;他的前妻索尼娅疏远玛丽娜,禁止她参加葬礼,口头上侮辱她是个 "奇美拉"。
警察、侦探Adriana、医生和体检人员,都对Marina行使了他们的权力,Marina没有被玷污,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她只是一个变性女人而无能为力。
面对所有的仇恨,她选择了忍受、消化,并以她温和的态度和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她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她只能靠自己,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在周围的环境中没有主导权。
然而,玛丽娜设法在混乱中生存下来。
她设法找到了内心的力量,她爬上汽车,要求归还她的狗,她两次试图闯入仪式,最终她的爱使她找到了奥兰多。
玛丽娜的神奇之处在于,她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在她的社会中没有特权,她有能力在崩溃后找回自己,治愈自己,继续生活。
这部电影的摄影非常有趣。
吸引我眼球的是《幻想女人》的色彩和灯光。
红色是温暖而深沉的,代表着强烈的爱。
第一部分是用红色调的灯光,玛丽娜和奥兰多在俱乐部相遇,红色围绕着他们;黄色的阴影是贬值的感觉,玛丽娜失去了奥兰多,路灯覆盖着她;蓝色是平静、纯粹、真诚和理性,电影的后面部分大量使用蓝色来象征玛丽娜的选择和行动的温度。
镜子在影片中被频繁使用。
无论是她在街上遇到的大镜子,还是她放在大腿间的小镜子,每次她盯着镜子看时,观众也会被吸引到目光的方向。
在这些盯着镜子的情节中,观众看到玛丽娜进行了一个自我认同的心理过程,这些反射不仅将我们与玛丽娜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她在之前的情节中所经历的事情的空间。
玛丽娜幻觉看到奥兰多的灵魂,她靠在强风中,以及她作为领舞在夜总会自由表演的超现实情节,都是对玛丽娜情感状态的描述和她心理挣扎的体现。
这些艺术方法帮助像我这样的观众与主人公有更多的联系,可以更好地随情节发展而流动。
当你最心爱的人突然死在你面前,尤其是前一刻你们还约定好一同出游,对未来充满甜蜜的憧憬。
你是什么反应?
不能接受,崩溃大哭?
还是心灰意冷,沉浸在往日的美好恋情中,无法走出心理阴霾?
片中的玛丽娜都有。
稍微有一点不同的,她的身份有点特别:她是一名变性人,年轻更比男友小太多。
因此,所有人都怀疑她同男友的感情,男友的亲友直接认定她贪图男方财产,甚至下手谋害男友。
一时之间,男友的前妻、儿子、戴着有色眼镜的警察,挨个儿出现在她的面前:拿走男友的车,将她赶出公寓,威逼她进行身体检查,对她各种精神和肉体的羞辱。
警察征询玛丽娜消息时,镜头采用这样的俯视角度,镜头正反打时,对玛丽娜则处于仰视的角度。
警察威逼玛丽娜接受检查时,镜头如同警察一样冰冷带着挑衅意味,毫无温度打在玛丽娜身体上,浓浓的羞辱感扑面而来。
玛丽娜忍受着一切,只因为男友曾对她的许诺,让她用沉默和顺从来悼念这段感情。
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玛丽娜只不过希望出席男友的追思会。
然而男友的亲友面对玛丽娜的到来,却表现出格外的惊讶和愤怒。
作为前妻,这个女人能出席前夫的追思会;作为最亲密的爱人,这个女人却被剥夺了出现在恋人追思会的权利,何其讽刺。
玛丽娜闯入奥兰多追思会,旁人阻止玛丽娜时说:难道你就不能体谅一下他们的痛苦吗?
好笑的是,得知奥兰多的死讯,他的亲友们第一反应是赶紧拿车拿房拿狗,当一切到手后才心平气和坐下来筹备追思会。
而作为奥兰多生前最亲近的玛丽娜,原本应该是最痛苦的一个人,却被挡在门外。
片中出现了几次玛丽娜在凌空打拳,想打倒的生活的困境,那些对她的刁难和折磨。
这些发泄性的挥拳场景,每每发生在她感到无力痛苦时,烘托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愤怒。
而玛丽娜忍受着旁人因这段恋情带给她的羞辱,只因为她始终相信,她是一个被爱着的人。
即便是爱人骤然离去,但他对她的爱始终不减,远处的瀑布下,原本就应该站着她们两个人。
然而在顾客的提示下,她还是想求证恋人最后的遗物钥匙代表着什么。
他还爱我吗?
在餐厅说好一起去伊瓜苏瀑布,他却先一步离开了,那他是真心想同自己去吗?
像所有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她最关心的,还是对方有没有真的爱过她。
或许恋人离世后短时间内她经历的这些,让她也开始同其他人一样,怀疑这段感情,对方究竟有没有真的爱过她。
那些许诺和甜言蜜语,到底是不是谎言。
她在洗车时想起他,在打开保险箱想到他,如梦似幻中仿佛看到他再次出现,相拥、相吻,一如往日。
究竟有没有那份机票真的那么重要吗?
玛丽娜在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论如何她的感情是真的,她的那些美好回忆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就像她最后看着恋人的遗体,流下的告别之泪。
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只有不舍和惜别。
如果说对方没有那么爱你,这是你需要放弃自己的理由吗?
显然不是。
作为一个人,在困境中我们不过是不断寻找着自我,寻求爱与被爱,最后再带着爱意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歌声嘹亮的玛丽娜,用她的音乐让观众一起回到那个颇具象征性的逆风场景中。
无论风暴如何如刀般刮到她身上,依然不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
《普通女人》延续了导演之前出色的镜头和色彩,克制而细腻,在光影中呈现一个独立、坚强的人物形象。
尽管披着变性人的外衣,但影片骨子里还是讲述一个女人渴望爱情,寻觅爱情的故事,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性形象,因此译作“普通女人”(当然,它还有个别名《A Fantastic Woman》)。
影片虽是LBGT题材,但在内容上却没有着重强调玛丽娜的变性过程或者她同恋人相遇的故事,导演的镜头下更没有猎奇和围观,叙事上也不同于其他大红的LBGT影片故事那么戏剧化,像去年另一部大热的《人生密密缝》一样,讲述的是变性人经历变性后的日常生活。
而且用变性人来演绎变性人,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选择。
《普通女人》的焦点仅仅是对准玛丽娜这样一个骤然失去恋人的普通女人。
除却变性人的外衣噱头,不过是平淡生活的苦与甜。
影片开始,奥兰多的一个信封找不到了,应该是放置的去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票据。
来到酒吧,找到了驻场的歌手玛莲娜,玛莲娜是个变性女人,和比她大20岁的男人奥兰多相爱,奥兰多在中国餐厅为玛莲娜庆祝生日,并且相约十天后去尼加拉瓜大瀑布。
两个人回到奥兰多的公寓,一场爱的游戏过后,睡梦中,奥兰多发病,并在玛莲娜回房间去东西时,跌落楼梯,头破血流。
送往医院后,奥兰多脑出血死亡。
无助的玛莲娜脑子一片空白,奔走街头,却被警察、奥兰多的家人怀疑是逃跑。
随后,麻烦接踵而来。
奥兰多的家庭对她冷眼相待。
儿子用钥匙打开门,直接闯入,质问父亲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歧视她的性别和生理,要求玛莲娜尽快搬走,“给我个确切日期,不然我就把你撵出去。
”。
前妻来电,要她归还车辆,并在见面后出言不逊:“我觉得你和奥兰多的行为很变态。
我不知道你算是男人还是女人。
”让她不要参加葬礼;道德风化与未成年保护科的科特斯警官找到白天在餐馆工作的玛莲娜,质疑玛莲娜和奥兰多的关系。
科特斯强迫玛莲娜做检查,否则就进一步调查奥兰多的死因。
医生让玛莲娜脱光上衣,下衣,做出肢体动作,脱下衣时,医生让科特斯回避,科特斯表示拒绝,从目光的视角判断,科特斯看了玛莲娜的下体。
玛莲娜倍感屈辱。
布鲁诺再次偷偷来到玛丽娜的家里,并偷走了小迪,整理了房间的物品,把玛莲娜的行李箱扔在门外。
玛莲娜的闺蜜夫妻把玛莲娜接到家中暂住。
玛莲娜来到教堂参加追思会,受到前妻索尼娅的呵斥和众人的抵触,布鲁诺开车将她掳走,对她言语上的侮辱,还用胶带缠住她的头和嘴巴,整个脸变形后的特写让人心痛。
玛莲娜来到酒吧,酒醉沉迷,放纵自己,可是过后是更深的空虚。
她开车回家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后视镜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酒吧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影片对玛莲娜对奥兰多的深爱有多处表现。
玛莲娜从餐厅顾客那知道了奥兰多留下的钥匙是三温暖的储物柜的,她从女宾入口进入,偷偷进入男宾部,打开储物柜,可是储物柜内什么都没有,奥兰多说的旅游票据的信封也没有。
暗示玛莲娜没有了任何的依靠,任何的寄托和希望。
玛莲娜在葬礼结束后来到殡仪馆,索尼娅和布鲁诺仍然对玛丽娜辱骂了一番。
玛莲娜找不到葬礼的处所,恍惚间,奥兰多的背影出现,带玛莲娜穿过一个黑暗的通道,在这里,玛莲娜看到了奥兰多,并和她拥吻。
玛莲娜打开一扇门,进入了火化间,在火化炉前,玛莲娜见到了奥兰多,目送奥兰多遗体缓缓进入火化炉。
这的镜头有点迷幻,或许导演为了表现最后的告别,但是虚幻有些突兀。
赤裸上身的玛莲娜注视着放在私处的那面镜子里的自己,“我就是我,与性别无关”,这或许是导演要表达的吧。
玛莲娜开始向过去说再见,积极向上地跑步。
最后,坚强的玛莲娜妆容精致地登上舞台,她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因517,豆瓣推荐上热搜,而想看看与了解,220520完边看边思考中年、老年时期这些问题,以后如果我也有伴侣也避免不了(现在也可以差不多思考故事情节很普通,像是与电影名相呼应第一次看变性人演的电影,倒是与主角的身份一样,也是名变性人玛丽娜,能在困境中,挣扎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阳光就像尼采所说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与世俗作斗争,本就是件艰难的事让我想到自己以后也能这么面对吗这两天也都在不断思考着这问题年轻时不懂事,高调的去宣告着自己的身份丝毫不在意他人、社会的眼光与看法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激进、渴望得到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升现在面对世俗,我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无形中,也去发声、去努力、去奋斗就只想拥有与常人一样的平等、尊重而已而作为性少数群体,希望的只是像平常一样对待即可不用同情、不用怜悯、不该被歧视、不用带着有色眼镜这一天,在我有生之世能看到吗
奥兰多原本计划和女友玛丽娜一起去伊瓜苏瀑布旅行,结果不慎从楼梯摔下,不治身亡。
之后,玛丽娜受到了人们的种种刁难甚至侮辱。
1.道德风化与未成年保护科的科特斯警官质疑玛丽娜和奥兰多的关系:“他有付钱给你吗?
你们俩彼此相爱,而不仅仅是性关系?
他的年纪足以做你的父亲。
他发病前,你们有没有发生关系?
”警官的问题太直白,太露骨,不单单是侵犯隐私,已经是在侮辱人格了。
先不说警官是否有权力问这些问题,即便是有,那这制度也太不人性化了。
失去了爱人,玛丽娜已经非常难过,她不仅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告慰,反而受到二次伤害。
当然,如果站在警官的角度来看,这是工作,是正常程序,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得冷冰冰的,不讲人情。
2.奥兰多的儿子布鲁诺质问父亲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已经把验尸报告给了奥兰多一家。
换言之,布鲁诺选择了不相信,他先入为主地就在心里对玛丽娜定了罪。
不仅如此,布鲁诺对父亲把宠物狗小迪送给玛丽娜的做法有意见,甚至歧视玛丽娜的性别:“我只想弄清楚你是个什么玩意儿。
”布鲁诺说“这不是你的家”,还扬言要把玛丽娜赶走:“给我个确切日期,不然我就把你撵出去。
”3.奥兰多的前妻索尼娅更是出言不逊:“我觉得你和奥兰多的行为很变态。
我不知道你算是男人还是女人。
”索尼娅不允许玛丽娜参加追思会,也不允许她出席葬礼。
甚至,警察也可能是索尼娅派来的。
当玛丽娜问到索尼娅的时候,索尼娅想了一会儿才否认,还补充说道:“不管怎样,请不要怨恨我,我只是在尽我所能保护我爱的人。
”奥兰多是你的爱人,难道不也是玛丽娜的爱人吗?
你的爱人你就要得到,别人就该和爱人天各一方?
4.科特斯强迫玛丽娜做检查,否则就进一步调查奥兰多的死因。
医生让玛丽娜脱光衣服,并让科特斯回避,科特斯表示拒绝,还偷看了玛丽娜的身体。
5.布鲁诺偷偷来到玛丽娜的家里,并偷走了小迪。
6.对于玛丽娜私自参加追思会的行为,布鲁诺开车将她掳走,对她言语上的侮辱,还用胶带缠住她的嘴巴。
7.即便是玛丽娜在葬礼结束后才来到殡仪馆,索尼娅和布鲁诺仍然对玛丽娜辱骂了一番。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口天空”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很难做到。
然而,面对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玛丽娜选择趴在卫生间哽咽,
选择通过打空气排忧解闷,
选择把头埋在衣柜里,
选择向老师寻求精神支持,选择去酒吧释放压力,选择自己承担一切痛苦而不反抗。
她有时像男人,她很坚强,她在冷嘲热讽、闲言碎语中能保持理智。
她有时又像女人,她会哭泣,会难过,会承受不住压力。
玛丽娜受到了不应有的折磨和摧残,她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一直选择隐忍,她没有无理取闹,没有为自己辩护,更没有以暴制暴。
反倒是索尼娅和布鲁诺得寸进尺,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
玛丽娜终于忍无可忍,她爬到对方的车上疯狂踩踏,这也是他们自找的。
我们不知道索尼娅和布鲁诺为什么如此仇恨玛丽娜,可能是因为玛丽娜是第三者,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玛丽娜是变性人。
电影让我想到了《相爱相亲》和《驴得水》。
《相爱相亲》中,岳慧英和父亲的原配夫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如布鲁诺对玛丽娜恶言相向。
《驴得水》中,张一曼睡了铜匠,事后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正如玛丽娜的一系列痛苦遭遇。
张一曼确实睡了有妇之夫,可是铜匠也出轨了啊。
凭什么受到侮辱的是张一曼,而不是铜匠?
同样的道理,玛丽娜确实睡了有妇之夫,可是奥兰多也出轨了啊。
凭什么受到侮辱的是玛丽娜,而不是奥兰多?
索尼娅和布鲁诺对玛丽娜百般刁难,为什么不去指责奥兰多?
恐怕是因为玛丽娜的变性人身份吧。
人们好不容易逐渐开始接纳同性恋,却又开始对变性人下手了。
难道,变性人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难道,变性人就低人一等吗?
玛丽娜即便被辱骂,即便被拒绝参加追思会和葬礼,即便被医生脱光衣服拍照,即便被布鲁诺贴上胶带,也绝不屈服,绝不退缩,绝不明哲保身,绝不掩饰自己对奥兰多的爱。
这难道不能说明她对奥兰多是真爱吗?
她开车回家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后视镜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酒吧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殡仪馆看见死去的奥兰多……这不是她对爱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证明吗?
她假扮成男人试图拿到储物柜里的东西,她面对挫折和打击逆风前行……
这一系列行为都说明她不比普通人差,她百折不挠,她无所畏惧,她对奥兰多的爱情矢志不渝。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比之前不吭声、丈夫死后才站出来的索尼娅勇敢多了。
正如尼采所说:凡是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在兼具勇敢、顽强等一系列品质的同时,玛丽娜又和普通人别无两样。
布鲁诺曾问道:“我想弄清楚你是个什么玩意儿?
”玛丽娜说:“我和你是一样的。
”没错,她和我们是同类,只是一种盛庄灵魂的容器,只不过这个容器恰好有男女之别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A Fantastic Woman》被译为《普通女人》。
玛丽娜是一个普通女人,是一个普通人。
她不比我们高贵,也不比我们低劣。
她不该被歧视,更不需要同情。
玛丽娜绞尽脑汁想找到奥兰多的信封,她即便是假扮成男人来到浴室也一无所获,面对她的是空荡荡的储物柜。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时候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正如她再怎么努力,也没能正式出席爱人的追思会和葬礼;她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死去的爱人。
故事的最后,也许,她会独自前往伊瓜苏瀑布吧。
但她感觉好难过,因为她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