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年,佐杜洛夫斯基为自己的《沙丘》筹备了一支超级队伍,达利、Mick Jagger、Orson Welles、Dan O'Bannon、Pink Floyd等名字赫然在列。
虽然他的雄心最终在资本面前悲壮地败下阵来,《沙丘》巨大的魂魄依旧笼罩着我们,从《星战》到《普罗米修斯》,我们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巨作改编电影《沙丘》有消息了:与你们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正在商谈主演,他将在片中饰演主角——年轻的贵族保罗·亚崔迪。
已在最后谈判阶段。
由传奇影业出品,导演是拍出过《银翼杀手2049》、《边境杀手》、《降临》等片的维伦纽瓦,曾凭借《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艾瑞克·罗斯将为它执笔,“甜茶”担任主演,预计之后还会有重量级的演员加入。
这部《沙丘》还未开拍,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其上映后的盛况。
此片改编自小说《沙丘》,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的作品,于1966年获得了雨果奖和首届星云奖。
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比肩,被称为“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科幻文学中的《魔戒》”。
小说是一部庞杂宏大的空间史诗,聚焦在阿拉吉斯星球上,它是一个沙漠星球,出产一种香料、混合物。
这种可以引起强烈幻觉的药物是整个宇宙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这使得沙丘变成一个非凡的战略要地,就像银河系里的阿富汗。
保罗·阿崔迪是年轻的贵族,被逐出家门,然后带领阿拉吉斯的土著人佛曼人重夺星球,摆脱邪恶的殖民者哈空能人的控制。
1984年大卫·林奇版本《沙丘》中的保罗·亚崔迪光看这个介绍,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科幻外壳下的“王子复仇记”吗?
看着还挺老套的。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习惯用情节概括去判断一部作品的可读性和好坏,那你可能因此错过许多好东西。
情节概括是用来答高考语文题用的。
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还真不在三言两语能概括出来的情节上——他他事无巨细地构建出了一个“第二世界”,包括沙丘独特的生态系统、语言、宗教、文化、风俗、阶层等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充满巧思,一旦你真的沉浸在书中,展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此前从未感知过的世界。
赫伯特还汪洋恣肆地生造出一些专有名词,有一大部分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对应,比如沙虫、啸刃刀、沙丘骑士、浮空器等。
沙虫,沙丘生物,吞噬一切,最长能达400米事实上,赫伯特是首位在科幻题材中引入环境生态观念的作家,其作品中对“魅力型领袖”如何奴役人民和对政府治理结构的探讨,则暗藏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观。
他对宗教、政治和权力三者关系的探讨,在50年后全球聚焦中东局势的语境下,显现出惊人的先见之明。
而且这可能是一部少见的不存在电脑、机器人或是人工智能的科幻作品,因为按照小说的交代,“在故事发生的几百年前,人类摧毁了所有会思考的机器。
人类相信,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物种取代。
”作者没有拿一般科幻中常用的科技细节做文章,而是着墨于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学性、社会性和人文精神。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浪漫宏大又充满野心的作品。
这么好的本子,怎么会没有导演想拍?
真的拍出来了的主要有两部,一部是1984年在美国上映的大卫·林奇版。
女主角也就是后来《银翼杀手》的女主角Sean Young、男主角则是林奇的老伙伴,《双峰》、《蓝丝绒》等片的男主角Kyle MacLachlan、演员还包括Sting、Patrick Stewart等一众欧美知名影星。
配乐阵容包括Toto和Brian Eno,投入了四亿成本。
但很不幸地是,它扑街了,只收回了3亿成本,口碑也很一般。
林奇版《沙丘》剧照,依稀还是有他的风格在里面的由于种种原因,林奇没有获得影片的最终剪辑权,影片至少有三个版本被释出。
在有的版本中,导演中大卫·林奇的名字被用Alan Smithee——一个西方导演惯用于表示对失去影片掌控权表示抗议的假名,替代了。
大卫·林奇认为这部《沙丘》是“自己拍过的最垃圾的片子”。
2003年葛·艾坦尼斯又拍了《沙丘》的番外篇《沙丘之子》,由“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但口碑票房也差强人意。
相比于这两部拍出来的,还有一部没拍出来的反而影响更为深远。
那就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在后来很多牛逼的科幻片,比如《星战》、《异形》、《银翼杀手》里,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喜欢Cult片的朋友应该对佐杜洛夫斯基这个名字不会陌生,生于1929,智利裔法国籍剧作家。
老爷子这个人就比较传奇了,从1948年起,他的身份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导演、制片人、电影和戏剧演员、编剧、音乐人、作曲家、比较宗教哲学家、木偶戏演员、哑剧演员、精神学家、心理分析学家、画家、雕塑家等等。
但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的带有强烈实验性的先锋电影。
他电影中有强烈冲击力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神秘主义元素与宗教讨论以及大量隐喻一直备受邪典片影迷的推崇。
去年北影节还放映了他的自传性影片《现实之舞》。
《现实之舞》1968年,他执导首部长片《凡多与丽丝》,该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演出时引发骚乱,最终被禁。
佐杜也由此奠定了他影片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1970年,他执导了迷幻西部片(Acid Western)《鼹鼠(EL Topo)》,在约翰·列侬的帮助下得以在美国影院上映,也是公认的午夜电影及Cult 片鼻祖。
《凡多与丽丝》,1968
《鼹鼠》,19701973年在约翰·列侬的投资支持下,他执导了《圣山(The Holy Mountain)》,这一是部探讨西方神秘主义的超现实电影。
此片预算150万美元,是当时墨西哥预算最高的影片。
在《圣山》取得成功后,佐杜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圣山》,19731974年12月,《圣山》的制作人,也是他的好友米歇尔·西多克从巴黎打电话给他说:“《圣山》很成功,想合作一部新片,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都出钱。
你想拍什么?
”佐杜说:“《沙丘》。
”于是他们去找好莱坞买了版权,然后开始组建队伍。
他以每分钟10万美元的价格来请达利饰演宇宙最乖戾邪恶的霸主——沙丹皇帝,没错,就是那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他去巴黎找达利的时候,达利设了个局,在十二个人的围坐下,达利跟他说:“在我小时候和毕加索在沙滩玩耍的时候,发现过一块钟,你在你的一生中有发现过吗?
”佐杜想,如果我说有的话,就会显得自己虚荣又滑稽,如果说没有的话,又太像一个poor guy了,于是他说:“我没有发现过,但我曾经丢失过很多。
”这使他获得了继续与达利谈判的机会。
演员还包括Mick Jagger、Andy Warho最好的男演员Udo Kier、Orson Welles以及佐杜的儿子等。
达利可能是想故意显摆一下自己的名作——《记忆的永恒》吧美术师是后来设计了异形的HRGiger。
他们本来想找Trumbull,也就是后来《2001:太空漫游》的特技师,佐杜回忆说“当时他说话非常虚荣且自以为是,而且在和我们谈话时接了整整40个电话。
他是个非常好的技师,但不是个能与之进行精神交流的人。
”于是拒绝了与他的合作。
转而选择了“落后于技术”的特效师——Dan O'Bannon,用一张报纸形的特制大麻征服了他。
艺术指导是Chris Foss。
如果你是《异形》的铁粉,对Dan O'Bannon、HRGiger这些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后来成为了《异形》的主创人员。
配乐则选择了Pink Floyd和Magma。
当时Pink Floyd正在Abbey Roud录音室给《Dark Side of the Moon》混音,佐杜一行人去找他们的时候,摇滚明星们正吃着汉堡,对佐杜的计划显得心不在焉。
于是佐杜怒了,说:“你们不知道我要给你们的,是给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电影配乐的机会,而你们却在这里吃他妈的麦当劳?
为什么?!
”然后他们就停下来和他说话了,之后的一切都非常顺利。
并且佐杜最终想拍一部14个小时的片子。
《沙丘》图稿这个阵容和时长,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然而,钱不够了,他们还差500万美金。
在去好莱坞筹集资金的时候却处处碰壁,迪斯尼因为这部片子太过超前和怪异而拒绝了他,佐杜洛夫斯基没能实现他疯狂的计划。
后来弗兰克·赫伯特的女儿后来把拍摄权给了大卫·林奇,这让佐杜洛夫斯基痛苦不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完成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特别是林奇这样的大导演。
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卫·林奇版《沙丘》,幸好,林奇拍砸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最终没能拍出来,但是在许多后来的科幻电影之中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
比如《星战》中的剑斗场面、主角在沙漠的成长背景设定、与Luke在“千年隼”上练剑的可以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球形机器人、《终结者》中对面部进行识别分析的电脑。
从设定和情节等受它影响的还有《飞侠哥顿》、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超时空接触》乃至于《银翼杀手》、《异形》、《普罗米修斯》等。
后来好莱坞也开始使用佐杜的团队——这让他本人也很吃惊。
《沙丘》和《飞侠哥顿》
《沙丘》和《普罗米修斯》
《沙丘》和《夺宝奇兵》似乎兜兜转转了一圈,历史最终印证了佐杜的超前眼光与构想,他所期待的电影制作乃至于好莱坞观念的转变,在几十年之间慢慢发生了。
希望对于对于佐杜洛夫斯基来说,这不会太晚,毕竟倾注了如此多的激情的作品最终没能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这会像梦魇一样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但正如他所说的:“《沙丘》就像一个梦一样,一个改变世界的梦。
”虽然没人真正地看过《沙丘》,但你总能听到它在你耳边的
看完只觉得老爷子很有活力,对沙丘这部电影很有想法。
如果拍出来的话绝对是现象级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而且他好会拉团队,找到的HR吉格、丹欧班农、摩比斯(莫比乌斯)福斯还有几位创作者都是艺术家,有实力又很有想法。
最先找的摩比斯太强了,简直是用漫画画完了一整部电影。
很有张力和想象力,而且分镜好好看。
(光看纪录片里放的一点就觉得了)更别说吉格和欧班农了,这俩后来和雷德利斯科特合作的异形开创了宇宙深空恐怖的先河(是不是哦,印象中是)。
感觉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很迷幻,有点银翼杀手那种氤氲雾气,暗夜暧昧的氛围,生物外形的飞船就很特别。
找达利出演也是没谁了,达利真的很符合老爷子邀演的那个角色,很高傲自满。
老爷子和塞杜深谙谈判技巧,笑暴富了。
尤其是在跟达利谈片酬的时候,达利要一个小时十万美金,这边塞杜就问老爷子达利总共出现多久,答曰三到五分钟吧,于是塞杜转头就忽悠达利一分钟十万美金。
这达利还不得开心坏了,欣然出演。
还有达利问佐杜洛夫斯基你有没有在沙滩里找到过时钟的时候,老爷子回答我没找到过,但我丢失了很多。
达利be like:好家伙,过关了!
跟pink floyd 见面也好好笑,见到乐队的时候他们正在吃汉堡,佐杜洛夫斯基等不急就朝他们大吼,你们正要参与一部改变历史的电影!
把对方吓住,于是双方开始了“友好的会谈”。
纪录片里佐杜洛夫斯基自己用的词是insult,仔细想想确实挺吓人的though。
也许这部电影真的拍出来的话会扑,会回不了本,也许会成为划时代的作品。
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能有这样一部纪录片讲述佐杜洛夫斯基当时筹备电影和找电影制片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的。
纪录片里老爷子说(大意)电影制片被资本支配,使得自己,或许还有其他的一些导演无法实现梦想。
还掏出口袋里的钱大骂一通,可电影公司还有剧组人员都是要吃饭的,如果票房扑得很惨,谁来为普通打工人的梦想甚至是生活负责呢。
所以也可以理解电影制片厂的态度吧。
这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我不会投资。
好想变成富婆然后投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因为我还蛮喜欢他的风格的。
看过圣血,cult味超明显。
我也喜欢陀螺拍的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地狱男爵,也喜欢皮埃尔拍的童梦失魂夜(异形四明显也是同样的色调风格,不过不太喜欢剧本)。
差点忘记提佐杜洛夫斯基的折磨儿子趣事,给儿子定下了演男主(应该是),于是找来老师折磨儿子两年。
据纪录片里的这位老师的话,他每周七天,每天四小时训练小佐,整整两年,结果电影流产了。
就,很好笑但是又有点惨。
圣血的男主也是佐杜洛夫斯基的儿子(好几个都演了),圣血还蛮好看的,反转也很有趣。
比起男主我更喜欢哑女,她好可爱。
总结:可能《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就这样活在脑海和回忆里是它最好的存在方式。
一开始我不知道本片是纪录片,本来在期待一场平行宇宙异世界的遨游,结果进来后发现这么多人物介绍和采访,有一点失落,但本着广涉猎的想法,我继续看了下去。
一点一点的,我了解到这是在讲述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漫画家莫比乌斯、画家达利、pink floyd,相比起公众认可度或者专业度,佐导更相信直觉与相吸的灵魂。
现在看过去,他们都是不羁且自由的艺术家,做出格的作品,有自己的脾气。
虽然说非常大程度上,这部纪录片里他们吹嘘的成分占多,关于一切伟大的设想、《沙丘》对世界的影响,但是我的确被感动到了。
佐导眼中,电影不是赚钱的利器,他想拍的不是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而是存在于他梦中的场景。
一个有感受的生命、会悦动的知觉、能自我抒发的表达,一个纯粹的极乐园。
"Movies have heart",他说。
这部没有拍成的电影不只领先时代30年。
它领先时代100年。
即使到了今天,也领先时代至少50年。
“创造自己的灵魂”,“让没有服用LSD的人有用了的感觉”,“打开青年一代的心智”,这是Jodorowsky的出发点。
坚定的“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的信念在一开始就有所立足,随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在这信念的鼓舞下逐步卷入,理想和现实一步步互相强化。
他带领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走向了他们自己都不可预知的领域。
听他讲述莫比乌斯、克里斯福斯、吉格尔等人的创作过程,让人跟着一起嗨起来。
从这一点出发,产生的是一颗宗教的火种。
Jodorowsky的《沙丘》中的疯狂,或者说蛊惑人心的力量,具有改变世界的潜质。
我想,这也是温丁雷弗恩说的“好莱坞的人害怕这部电影”的地方。
大制片厂对于这样在灵性领域走得很远的电影,会在骨子里感到恐惧。
他们可以接受的,是卡梅隆这样开辟技术领域新天地的电影;能去的最远的地方,是《2001太空奥德赛》这样从技术和理性进行探索的电影;对更注重艺术和灵性探索的《沙丘》,他们的态度只有敬而远之。
此外,Jodorowsky不像另两位导演那样,经过好莱坞制片厂的认证,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Jodorowsky的《沙丘》,正如人物所说和片中呈现,是众多电影的视觉、灵感来源。
只需温丁雷弗恩所说“十亿黑色空间碎片”中的一片,就足够一部后来电影享用。
跟常见的探讨意识、宇宙等概念的作品(例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和《超体》等)相比,Jodorowsky的《沙丘》在于它从意识出发,从每个人的潜能出发,从信念出发,让意识从一个人身上延展更多更多人直到激发整个星球的意识,再把它带给全宇宙。
它跟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完全不在一个位面上。
这种基于意识位面的启发,跟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价值观,何尝不是追求真正自由而无以言表的嬉皮运动的切实体现呢?
想想那些问世的嬉皮作品,没有被拍成电影的《沙丘》,是真正的嬉皮之王。
失望于今年《沙丘》对沙虫的拍摄,我打算看一看这部著名的影史奇迹:1974年,著名cult片(笑)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拍摄这部恢宏的科幻史诗,那时候最著名的科幻莫过于《2001太空漫游》,而《星球大战》尚在1977年。
他为了拍摄招兵买马,各种偶遇和话术,幸运和命中注定,请到了吉格尔、滚石乐队主唱、平克.弗洛伊德、奥尔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导演)甚至大名鼎鼎的达利。
这部片子完成了大部分纸上的部分以及选角,但是最终没有人投资,导致破产。
其思想、分镜、造型影响了大量日后的科幻电影,尤其是著名的《异形》系列。
2013年拍摄的这部记录片即是对佐杜洛夫斯基以及相关制片人的采访。
但我在看到1/4之时就放弃把这部作品当作简单的纪录片了。
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把它当作虚构电影,讲述一个导演想要拍摄旷世奇作最后失败的故事呢?
在这样的故事里,今昔对比,分镜草稿与现实对比,当时的失意和如今的重振对比,再加上佐爷那股压都压不住的兴奋和有趣,实在是精彩至极。
我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迷影自指涉电影、电影套电影以及电影史诗——如果这部片子不局限于记录就好了,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像拍《灾难艺术家》那样致敬这部电影。
我一定要推荐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它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毫无虚构的现实的浪漫主义,而且是太空浪漫:纪录片风格,一个老人讲述当年想要制造自己的宇宙、星球的故事,为此他费劲千辛万苦,那么激动人心的创作故事,那么美妙绝伦的机智对决,他寻找到能为其效劳的“Worrior”,甚至让自己12岁的儿子练了两年剑,为了让他成为主角,成为帝国的救世主!
画出今日都无比超前的飞船、形象,还有疯狂皇帝达利,一分钟要10万美金!
全部同意,通通想办法,老爷子讲的振振有词,满脸微笑,所有人都仿佛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样,没有表演,没有恢宏壮丽的特效,只有图片、分镜草稿衔接还有陷入理想乡的人们。
37年的时光,巨大的流产,传奇的经历,他们的理想已经庞大到把整个宇宙纳入地球人的视野,他们的脑海里一定已经有了无数史诗般的旅程和梦想;而现实中佐老爷子已经有20多年没拍摄电影,其他人则大放异彩,靠着《沙丘》的创意开启了大科幻时代。
我们始终知道这部作品的失败,甚至知道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完全不重要,作品结尾处佐杜洛夫斯基被逼着去看大卫.林奇的《沙丘》,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不再绝望,因为它拍的糟透了!
”这泯然一笑不是更让人感到那种绝对现实主义的科幻的浪漫主义吗?
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维伦纽瓦那略显无味的《沙丘》,怀旧之情便更加明显。
画面是简单的采访,但我们却仿佛被来自未来的技术包围,作品的时间线是错综的,是一群想要去往未来的人(如果在今日,他们的创意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他们料想的未来怀念过去对今日的料想,并继续期待着更久远的未来的故事;作品的文本是多重的,采访镜头,采访拍摄分镜稿的镜头,1974年的历史资料,以及些许分镜稿实际做出的画面,这使得空间也有了多重性,再加上经历的传奇本身,以及我们最终也未知的《沙丘》故事(我xx了原著!
),更使得虚构非虚构的界限消融,片中洋溢的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克制到冷漠的镜头之对比,更是回味无穷。
《沙丘》结尾,保罗死了但每个人都成了保罗,他的意识为所有人共享,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这个意义上,或许真的是“open the mind”的伟大吧!
佐老爷子最后说:我可以死,他们可以拍我的影片。
这当然部分实现了。
据说好莱坞当时想让雷德利.斯科特接手《沙丘》,而斯科特后来拍了《银翼杀手》,今日的《沙丘》是维伦纽瓦,正是《银翼杀手2049》的拍摄者。
更多的也不用列举。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但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去掉这层书名号,或者再给它打上一层书名号。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给自己创造灵魂。
对我而言 电影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工业。
它在寻找人类的灵魂,像绘画 文学和诗歌一样,电影对我而言就是这样。
我想拍一部电影,一看的时候就像吃了迷幻药。
迷幻得就像磕药一样 但又不是幻觉,我不想让大家磕药 而想制造出磕药的效果,这部片会改变大众的观念。
我对《沙丘》的野心是很大的,所以我想创造预言,我想打造预言,改变全世界所有年轻人的思想。
对我而言 《沙丘》就像是神一样,是艺术和电影之神。
对我而言不只是制作特效,而且是更深层的艺术,我想打造出神圣、自由和观点新颖的电影。
解放思想,因为当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坐牢,我的自我意识和智力受到了束缚,我想挣开来。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世界上公认最早的科幻电影是梅里埃于1902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直到1927年弗里茨·朗的《大都会》给默片时代的科幻片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这部德国影片也是直到当时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
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给大制作的科幻片带来的沉重的打击,投资人制片厂不会再给科幻片那么多的制作经费,一些制作成本较低的科幻加动作融合的影片赢得了片场和市场的青睐,最著名的就是007系列。
二战全世界沉浸在冷战氛,这也给科幻小说作家带来了无限的创作题材,对核武器的恐惧、空间军备竞赛、变异怪物等等主题开始出现在科幻电影中。
1960年代末,斯坦利·库布里克指导拍摄了科幻片的里程碑作品,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
这部影片在视觉效果,尤其在重现太空环境上的表现极为惊人,而且本片也有这史诗般宏大的主题。
斯皮尔伯格称《2001太空漫游》是“the big bang of science-fiction”。
而且由于本片的成功,让后来者能够申请到更多的制作经费(《2001太空漫游》的预算是1200万美元)。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筹拍的。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智利裔墨西哥籍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和制片人。
父亲是俄国人,母亲是阿根廷人。
佐杜洛夫斯基的成名作是1970年的《鼹鼠》和1973年的《圣山》,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两部影片都是不折不扣的邪典片。
这两部影片的预算分别是100万美元和75万美元。
由于这两部影片的成功,当时佐杜洛夫斯基的主要制作人觉得可以让佐杜洛夫斯基拍一部更大制作的影片,而佐杜洛夫斯基被问到想拍什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沙丘》!
于是,这位天生的艺术家开始他豪迈的旷世奇作《沙丘》的前期制作。
他找来了法国漫画家Jean 'Moebius' Giraud,瑞士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及设计师H.R. Giger和美国视效艺术家、编剧Dan O'Bannon。
他们更著名的身份是作为原班人马,参与了后来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的制作,给后世带来的黑暗恐怖又充满想象力的异形形象。
佐杜洛夫斯基请Moebius给自己画了厚厚一沓《沙丘》的分镜头脚本,据说Moebius的笔法快速又充满想象力。
后来佐杜洛夫斯基在找投资方的时候,也一直带着这本分镜头四处寻觅,所以在好莱坞至今还流传着这本脚本的副本。
说不定哪位资深的制作人现在还在细细品味手头的这本艺术品。
Moebius的脚本
Moebius创作的形象导演请Giger设计了飞船的形象。
据Giger说,佐杜洛夫斯基的工作方式就是说服他们加入团队以后,便无条件地信任他们,任团队成员肆意发挥。
而Giger设计出的前所未有的飞船形象,让佐杜洛夫斯基拍案叫绝。
其中有一款也演化出了后来的《异形》。
飞船1
飞船2
飞船3
H.R. Giger的飞船和后来的《异形》有趣的是,佐杜洛夫斯基不仅请来了这三位大神级别的幕后团队,还为影片找来了两位大牌演员,奥森·威尔士和萨尔瓦多·达利。
导演为他们分配了两个有趣又意外符合形象的角色。
奥森·威尔士
萨尔瓦多·达利可惜的是,一边佐杜洛夫斯基兴致勃勃地筹备他的旷世奇作,另一边其愿景也吓退了好莱坞的制作人。
据佐杜洛夫斯基本人说他要制作的这部艺术品,可以长达10多个小时。
他希望这部作品可以观影者一种吃了迷幻剂的感觉。
好莱坞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他们不做。
佐杜洛夫斯基四处碰壁,最终也没找到一个有魄力、愿花钱、肯赏识他的投资人。
好莱坞最终交给大卫·林奇来拍摄这部电影,制作经费也达到了惊人的4000万美元,但是最终这部电影还是没有收回成本,对影片的评价也是一落千丈。
《沙丘》虽没有拍成,但是给后来者以无尽的创作源泉。
除了之前提到的《异形》以外,卢卡斯也承认《星球大战》的创作受到《沙丘》的故事版的影响;《超时空接触》中开场在外太空拍摄地球的分镜也是参照了《沙丘》的分镜头脚本;雷德利·斯科特在拍摄《银翼杀手》的时候也请到了幕后的Dan O'Bannon和Moebius。
附录:提到的影片
月球旅行记 (1902)9.21902 / 法国 / 喜剧 动作 科幻 短片 奇幻 冒险 / 乔治·梅里爱 / 弗朗索瓦·拉勒芒 朱勒-尤金·乐可利
大都会 (1927)9.11927 / 德国 / 剧情 科幻 / 弗里茨·朗 / 阿弗莱德·阿贝尔 古斯塔夫·佛力施
2001太空漫游 (1968)8.91968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凯尔·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
鼹鼠 (1971)8.21971 / 墨西哥 / 西部 奇幻 冒险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
圣山 (1973)8.71973 / 墨西哥 / 奇幻 冒险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霍拉西奥·萨利纳斯
异形 (1979)8.31979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恐怖 / 雷德利·斯科特 / 西格妮·韦弗 汤姆·斯凯里特
超时空接触 (1997)8.41997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悬疑 惊悚 / 罗伯特·泽米吉斯 / 朱迪·福斯特 吉娜·马隆
银翼杀手 (1982)8.61982 / 美国 / 科幻 惊悚 / 雷德利·斯科特 / 哈里森·福特 鲁格·豪尔
沙丘 (1984)6.01984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大卫·林奇 / Francesca Annis Leonardo Cimino
真没想到无意中看的片子对我会有这么大影响,到现在还依然在冲击中。
回顾过去包括现在,我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结果论者。
虽然也认同过程、感受的重要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看重最后的结果,总觉得如果达不到目的,过程如何,感受如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因此也总是因害怕达不到预期而担忧,距离预期哪怕有一点点偏差也会烦恼。
直到今天看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这是一个多么理想主义的人,如此愿意为了一个想象而倾其所有甚至甘愿献身的人。
在准备的那样充分,决心那样坚定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可那又怎样呢?
沙丘是没有成真,可如果没有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做超越时代的领路人,如今如雷贯耳的许多经典科幻电影可能都只是平行时空的泡影吧。
打开这部电影,有沙丘的影子;打开那部电影,也有沙丘的影子。
那么,能说沙丘没有成真么?
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想象力的缺乏。
过去的我,死死盯着我能想象出的唯一结果自我纠结,可今夜过去后,我希望自己最好会时常想起佐杜洛夫斯基,得失了都是yes,当一个行为发生后,产生何种影响何种结果,如何可能是唯一的? 如何可能被全部预见到? 说句恶俗的话吧,尽力而为,接受结果,反正这看到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
像沙丘那厚厚的几大本手稿一样,虽然没有成为那部佐杜洛夫斯基理想中的电影,但其中的无数细节,成为了科幻电影的奠基石,成就了无数他认心中理想的电影,这又何尝不算是梦想成真呢?
看完了就觉得,佐爷的DUNE没拍出来,很正常啊。
的确佐爷的想象超越了所处的时代,很天才,然而好莱坞制片公司也不是如同片中所描述的那种扼杀了天才的邪恶资本吧。
无论任何时候,再有担当的人和公司也不可能决定说拍一部可能是15小时也可能是20小时的巨制。
还有,我并不完全肯定佐爷明白DUNE的精髓,首先在决定拍DUNE的时候他还没读过书,他的storyboard里有把莱托的四肢都截掉只剩躯干的折磨场面,结尾时有强大的宗教概念,另外,佐爷最后喊着要rape DUNE,很令人不适。
DUNE确实很残酷,然而这种残酷是优雅强大的。
这部片里还暗戳戳指出,佐爷找到的明星阵容,后来被好莱坞盗用,就觉得有点过了。
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啊,像H.R. Giger这样的人,碰见Ridley Scott, 创造出不朽的异形,就是宿命,和有没有这个没拍成的DUNE没有必然关系。
最后就是说,性格决定命运是没错的,佐爷被人记住的片子基本都是小众的Cult。
然后,只有维伦纽瓦这样的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导演,才配得上DUNE。
看Jodorowsky‘s Dune看哭了,确实是Jodo说的,这部电影、甚至现在我看到的它的残影,都是an opening of the mind. 片子结尾他说, (This work) was ambitious, but not too. Was ambitious.“可以有雄心壮志,但也不要过多”——这肯定是翻译错了,他不是这样不彻底的人。
我觉得他是想说他的构想没有像好莱坞制片厂觉得的那么ambitious那么难实现,一切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敢和他一起open your mind. 我知道看这部片子的每一个人都会被他充沛的表达力、创造力、感染力、行动力吸引,他有这样的一种charisma,他能让人相信并全身心投入到这样一个改变电影业乃至全人类的想象的cause里。
他说他rape了Frank Herbert,改编成了这样的结尾:当Paul被杀,他的意识进入了每一个人, 而当the whole humanity get enlightened, Arrakis星球也苏醒过来, covers itself with vegetation. Forests, sea, green dune… Dune 变成一个有意识的星球,一个和Paul同意识的星球,因而成为了a Messiah of the planets, 最后它在银河中穿行,为其他行星带去光明(both literally and figuratively),直到最终离开了银河系。
看他们风格迥异的手稿,听他们讲如何造出这么artistic这么灵性的创作,我开始和他们一起share那一种可能,和那一种惋惜:This system make of us slaves, without dignity, without depth…Movies have heart(Jodo,他模仿心跳发出低沉的“Boom!
Boom!
Boom!
”的声音), have mind (他双手用力地从前额向两边撕扯,就像思维在延展), have power, have ambition. 他的想法超前了几十年,几代人,最后不被接受,当然失望,失望到最初不敢看大卫林奇接手完成的版本,但Jodorowsky说,他对一切都会说yes, 拍Dune?
Yes!
不拍了?
Yes!
我只好更敬仰他。
没拍成,但他和整个团队的想象已经通过发散出去的画稿渗透进了其他的人制片者的脑海里。
这么美、这么大胆的东西是忘不掉的吧,所以有了其他许多电影的借鉴。
片子里举的这些电影大部分我都看过,Star Wars(这个没看完)、夺宝奇兵、终结者、异形、银翼杀手、黑客帝国……影评人说,This is a movie that never got made, but it has its fingerprints in so many movies that came afterwards. 他说Jodorowsky的Dune像一颗行星,和地球near miss,但又还是成功地将这些神奇的孢子播种在了地球上。
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联结感,我的过去,我看过去这些片子这些镜头这些视觉效果时的震撼和想象,和Jodorowsky的儿子为演Paul学习的空手道,以及最后未完成的Dune产生的连锁反应,一切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像这两个时空在两条平行线上延展时一瞬间的相触,这一瞬间我的感动难以言述。
看过去年的Dune的友友们都有视觉的人物形象了吧,强烈推荐大家再去看看Jodo版的画稿。
致敬~
从纪录片来看,揭开了左导的一个梦,但一直重复组建团队的牛逼不如从沙丘这部伟大作品本身来窥探;从佐导来看,疯狂与自大是先驱者的dna,但是如此伟大的一个梦想,始终也不兑现,至今只有满腹的外归因。幸好之后江山辈出,站在巨人的肩膀,带我们真正见证伟大。
Too good to be true. 光是想到阵容都会颤抖。映后talk导演讲Jodorowsky和Michel Seydoux,J以为Dune没做成Michel会怪自己,导演进到Michel的办公室迎面墙上两幅Dune原画,进到会议室又两幅。导演说I couldn&#39;t imagine a man hated another while he actually lives with him. 确实,以及这必定是真爱
大家动不动“最”的,感觉中二得很可爱。看过的佐杜片和本片差不多保守。一种感觉是持续地漫溢的疯狂是另一种持续的保守,就像总想搞个大新闻吸引眼球的表现欲一样,重要的是是否真正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反叛。另一个感觉是喜欢凑名人当演员是什么癖好,有点像喜欢报一些菜名搞一些排名凑一些big names,彰显自己能够获取资源进入了名流圈的特权。无论如何,当然还是有一点期待这部没被拍出来的片子的。
能看到当年用心的不受束缚的大制作电影的漫长精细的进展过程,能看到对沙丘的图像构思的优美绘画。但是对于沙丘这部作品,对于这个导演,其实并没太多精美与打动人心的叙说之处。
不好评价,看得有点懵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疯狂的艺术家们。。。|【シゲ部】上半期映画ランキング 第5位
看完感觉还好没让他拍。
难道眼睛都瞎了?看过他拍的电影吧?真不觉得那是很恶心的东西?
这阵容真是豪华到夸张,有这样一部纪录片拍出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美好到無力接受。
看到佐杜要让自己儿子当主角时我已经开始皱眉头了,再看到为了请达利开出10万美元一小时(后来加码到10万元一分钟)的片酬,还有为了请已经过气的大胖子奥逊威尔斯专门聘请他喜欢的厨子的时候我已经可以下定论了:这部片子就算能开拍也必定出事,上一个无限跪舔过气的坏脾气明星的电影叫《拦截人魔岛》,这片子烂到后来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讲述幕后的各种破事。全片都是各种吹逼煽动,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就是不肯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构想靠不靠谱,就是不肯提当年好莱坞最初找的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反正就这片子里佐杜的神经表现,我要是投资人我也不给他钱
最後都拍唔成,但佢地吹水吹到天花龍凰,會唔會言過其實,雷聲大雨點少.....而大約2022年左右Denis Villeneuve拍的DUNE會係點? 好過Alejandro Jodorowsky/david lynch?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
《沙丘》超长预告宣传片……等会,没拍出来你BB俩小时干毛啊!!
煞笔
老而不失天真,老而不减风骨,看到老爷子说到激动处,拿着一把零钱出来猛喷好莱坞,不免心有戚戚焉。钱,固然能让人完成梦想,但梦想,决不能向金钱低头!
【3】有一种真拍出来也会很难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