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有夠變態的故事,不過阿莫多瓦式華麗又俗爛的性愛與暴力瘋狂,讓整部片充滿異樣濃厚的感情力量。
其中對於色相與親情的矛盾執迷,讓這很奇情的超現實故事有了某種理直氣壯的邏輯。
感覺視覺上有很多很物慾的元素,開場被囚禁在房間的神秘女子,透過監視器被人觀看,那些早餐的細節 ,後來男主角實驗室的種種器材,和後來手術準備的細節。
人類透過科學和醫學企圖重現再造生命與真實,這些器材和儀式彷彿是人類慾望的延伸與中介。
只是這些努力在電影中只達到外皮的程度,男主角的妻子因失去了外皮而自殺,後來女兒則是因被強暴而發瘋最後也死去。
男主角後來透過醫學重製的只是妻子的外貌、身體和性器官,只是包在外皮之下的人心也能有同樣的轉變嗎?
電影似乎把內在的部份省略過去,所以最後改造不能成功也是理所當然。
其實被改造的人還是有著劇烈的轉變,只是這轉變要怎麼才能讓觀眾覺得合理?
電影透過時序調換的安排,先累積觀眾對神秘女子的好奇心和巨大懸念,再透過大段的倒敘揭露女子的真實身份,中間省略的大段轉變細節自然會讓觀眾自行連結。
當然還是不太夠的,比如一個男人要如何身心完全都變成女人,光靠看電視或吃藥會有多少作用呢?
不過這大概不是電影的重點,當改造完成,新生的女子已經成為一種符號。
有趣的是故事本身似乎是要對抗這種人被外表符號化的概念,女子透過瑜珈的修行來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被侵入,當男主角對他從恨意已經全然轉變成愛意,陷入自我創造的假像之中,女子至此才能執行她的復仇與逃脫。
最後持槍對峙的場面看似老套,但女子對他符號的反叛與堅定讓子彈有如利刃刺穿了一切色相。
不過自然故事有著另一套脈絡,借用牛醫生文章的分析,裏面三位不同母親的角色造成了各自的結局。
第一位母親是女管家,她分別生了兩個各自瘋狂互不知情又互相仇恨的兄弟,她無力阻止兩人的瘋狂,最後只能以死亡做結。
第二位母親是男主角死去的妻子,他對婚姻的背叛和對失去外表痛苦,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毀了女兒的未來。
而年輕男子的母親則是相對正面的形像,也是男子成為女子後幾乎是唯一讓他活下去尋求回歸的所在。
阿莫多瓦很會寫這種大塊的慾望和情感的流向,很多細節點到為止可能也就夠了,所以最後鏡頭結束在母親與兒子相認的那一刻嘎然而止。
一點有趣的是,最後男子揭露身份的戲是靠著一件舊時的女裝,向相熟的女同志店員告白。
離家之前男子還半開玩笑地向女同志好友示好,但失縱六年回家之後他自己成為了女人,這是否開啟另一種慾望的可能?
雖然這有點想太多了。
這電影中的人物大多就是靠這種慾望和情感宿命的形像而存在,不也是另外一種符號?
除去乱伦和SM式的性暴力表达,阿尔莫多瓦可能是当代导演中跟厄休拉•勒古恩趣味最相近的一位了,对于社会学意义上的性-性别探讨,始终贯穿在阿尔莫多瓦的创作历程中,当然,少年时代被神父性侵害的经历和同性恋的性取向,也给阿尔莫多瓦的作品烙上了深刻的个人印记——纵观阿尔莫多瓦的导演生涯,各种关于性和乱伦关系和的炽热展现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
所以,太多似曾相识的主题了,《斗牛士》中的窥阴癖,《捆着我,绑着我》中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基卡》中的狂暴强奸,被一勺烩在了《吾栖之肤》中。
阿尔莫多瓦确实有才思枯竭的嫌疑,囚禁、变性、同性恋,以及处处闪现的乱伦阴云,几乎全是他自处女作就恋恋不舍的素材。
当然,也有一些区隔,譬如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变性是“父亲-母亲”给后代造成的伦理困境;到了《吾栖之肤》中,变性则是强势父权对“儿子-女儿”的变态威压。
文森特变成“薇拉”,是由于罗伯特医生精心策划的变性手术,不过,作为一个被软禁和“饲养”的囚徒,薇拉在被别人强奸后对罗伯特的情欲似乎也空前旺盛起来。
而在这一段变态的主奴关系中,罗伯特之于薇拉首先是一个“父亲”:罗伯特看薇拉时,那个画框式的构图充满了油画意味,罗伯特“造”出了薇拉,就像弗兰肯斯坦造出了“亚当”,在这个意义上,罗伯特就是薇拉之父,于是,当薇拉赤裸裸的表达着“她”对罗伯特的情欲时,个中的乱伦意味不言而喻(另一段乱伦戏份则主要通过罗伯特的兄弟展现出来,这位逆子绑住母亲让她亲眼看着自己强奸了薇拉)。
罗伯特是为了给被文森特强奸的女儿复仇,不过实情是文森特根本没有行强奸之事,反倒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把父亲当成了强奸犯(又是乱伦的罪孽),可怜的“文森特-薇拉”便成了罗伯特的牺牲品:一开始,罗伯特囚禁、变性文森特是为了复仇,到最后,薇拉射杀罗伯特母子,是越狱,也是复仇。
影片的戏眼当在了文森特到薇拉这一性别身份的转换上,阿尔莫多瓦成功的铺陈出了一段被强迫的变性人的心路历程。
从痛不欲生到快感享受,“文森特-薇拉”貌似越来越接受“她”的女性身份,片尾,薇拉回到家中,看到昔日自己爱慕的同性恋女孩,居然呈现出某种反讽式的大团圆意味——变成女人的薇拉,反倒跟这位拉拉美女有了交往的可能。
性别身份是人类社会得以运转的基本前提之一,阿尔莫多瓦一直尝试在电影中僭越这一分界线,这无疑跟勒古恩的代表作《黑暗的左手》有着相通的旨趣。
在勒古恩的笔下,一个雌雄同体、“发情期”才随机分化性别的外星社会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一外星社会其实就是勒古恩对人类两性关系深入思考的文学表达。
“文森特-薇拉”就像《黑暗的左手》中雌雄莫辩的冬星人,拷问着人类社会既有的两性成见。
勒古恩用道家思想来命名自己的著作(“光明是黑暗的左手”),而这也正是阴阳两性和谐统一的至善境界。
可惜,人不能走出自己的皮肤,即使换肤、变性,人的有限性,还是囚禁在自己的皮囊之下。
何时才能有那只穿越黑暗的左手?
(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1月16日第3期)
之前听同学讲这个剧情就很想看,一看果然是阿莫多瓦拍的。
老瓦驾轻就熟的犯罪与畸恋题材加上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这个老戏骨的演绎,不能不精彩。
豆瓣的几个评论也很到位,有人说: “无疑是个悲剧。
男人对于权力、占有、情欲和复仇都无法克制,因而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这些情绪更为夸张和强烈,片中的几位男性角色分别为这几种情绪所主导,因此悲剧最终的出现不可避免。
”看到快结局的地方我也差点以为变女人后的文森特(薇拉)要跟医生好了,甚至希望他那样,这大概说明我还是在以女性的心理来思考问题吧。
女人被男人塑造成女人。
男人也可以被男人塑造成女人吗?
比较好奇的是变性以后的文森特的心理性别。
回家以后他看似可以和克里斯提那在一起了,但克里斯蒂娜是个T还是个P呐?
应该是T吧…… 不过被改造过的文森特,应该攻受兼备了……
2011年西班牙惊悚剧情片,讲述了一个外科医生罗伯特利用皮肤移植手术,给强奸犯变性,从而为女儿复仇的惊悚兼奇幻的故事。
故事的线索连贯,条理清晰,非常易懂,该有的悬念设置都十分出色,只可惜结局弱。
不容剧透的电影,你们也不要去搜简介,体会阿莫多瓦独有的性与暴力的震撼:换皮、变性,对妻女的爱让一个男人如此疯狂;折磨、忍受,对母亲的爱让另一个男人如此坚强。
扭曲医生拿起复仇的手术刀,变性整容雕琢出亡妻的赝品;失踪少年换了美貌的女皮囊,变性换肤磨不灭本真的灵魂。
忽男忽女的缠绕,跨越性别的畸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悲剧中挣扎。
诡异的剧情,随着倒叙回忆,慢慢揭开真相,爱,可以满溢成幸福,也可泛滥成灾难。
先看的原著,从原著评论已知改编不合理,连先看电影的都知道改编的不合理,何况我这种先看原著的。
她选择逃走这一改编倒是正常的,变态电影其实也讲究正确性,毕竟电影面对的人群更多,而且樊尚母亲虽然养出了个人渣儿子,但找儿子的时候确实很可怜。
但其他改编不对:男主女儿是个纯洁善良的女孩,单纯好骗,居然给改成嗑药女(虽然欧美年轻人嗑药的很多),搞受害人有罪论,这是最缺德的改编; alex这个角色消失也不对,因为原著樊尚其实是为了粗鲁野蛮的好友alex才强奸的,凭樊尚自己的才貌完全可以诱奸一大批美女,这也是原著看到alex后把枪递给樊尚的原因(男主死了就没人照顾他女儿了,他不只是“自杀”,也是感情冲动之下放弃了女儿)。
; 原著男主逼迫樊尚卖淫,电影改成男主亲自强暴他,后来演变成和奸,更不合适,男主厌恶害了他女儿的人,怎么会自己上。
至于加一个整容成男主前妻的设定,多余倒并非不合适。
盗版网址倒是比较好搜出来,不过可惜没有双语字幕,西语我听力完全不行
(芷宁写于2011年12月26日)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又在阿莫多瓦的影片里绑架人了,20年前他绑了个暗恋的女人,20年后他绑架了仇恨的男人。
比之当年《捆着我绑着我》里的那个鲁莽率直的小伙,《吾栖之肤(La piel que habito)》中身为业界翘楚的整形医生的绑架则来得更为诡异,也更为凶残,当然结局也不会像前者那样如意。
阿莫多瓦的这部新片让很多人期盼了很久,该片虽然有着微科幻微惊悚的外包装,其内核却是他始终热衷的话题,如人的欲望、暴力、背叛以及两性的争斗与挣扎,该片的主要构成元素也是他过往影片中的常见,如奇情、畸恋、罪孽、沉沦等等,只是这一次,他在精神层面上走得稍远一些,主题涉及了极端非人环境下灵魂的存真问题,即自我的不可磨灭性。
该片在再现形式上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主义色彩,特别在舞美和服装上。
不过,以往阿莫多瓦的镜头运用多趋于大胆奔放,其中暗含着崇尚自由的随性气息,而这一次,却显得有点阴抑滞闷,即便它的色彩也是浓郁多姿的。
而片中所用配乐,不论钢琴小提琴还是电子音乐,甚至童声都带着一丝诡异迷离的气息,仿佛是触发影片惊悚感的唯一好帮手。
客观地说,阿莫多瓦再次用一个异乎寻常的故事强调了他的部分创作理念,只是这次的故事的确有点惊世骇俗,但也不算出人意料,敏感的观众很快会发现其中的关联:影片伊始不久,有镜头表现薇拉将撕碎的布料拼接在布偶上,而在中段的回忆中,女装店里的文森特也有一个拼缝布料的镜头,这其中的关联仿佛是影片的一个扣。
而医生的住宅墙上悬挂着多幅路易丝·布尔乔亚的作品,这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注释——这位女画家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双性的共生共存。
该片有意思的地方不是这个口味偏重的故事,而是故事中的人及他们的心路。
罗伯特·莱杰德医生之所以成为“弗兰肯斯坦”式的人物,和他的家庭身份密不可分,作为丈夫父亲,他爱妻子和女儿,不幸的是,这两位前后脚都跳楼了,前者还是在出轨、私奔、被烧得面目全非之后,还非摔死在彼时年幼的女儿眼前……于是医生醉心于本职研究,攻克业界难题,如果没有那“超凡脱俗”的事件,这将是一则献身医学的白衣赞歌。
在目睹自己的“作品”遭蹂躏的那一刻,罗伯特被激起了当年未能保护女儿的情愫,他本能地冲进去举枪的刹那,内心是恍惚的,“作品”此时的神情暗示起了关键作用。
而在杀死扎卡的那一刻,他爱上了他的“作品”,仿佛杀死异母兄弟扎克的行为已将扎克与亡妻曾经的龌龊都带走了,他的“作品”只是一个长得像亡妻的人,而他是她的再造之父,她的一切,都是他给她的,她就像她“说”的那样,是属于他的。
感情中先陷进去的那一方,总是最可悲的,“作品”不是芭比,是有灵魂的,知道自己是谁,有时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不是总发生的。
影片在6年前的女服装店里还设有一个扣,女店员克里斯蒂娜告诉追求者文森特,她不喜欢男人。
6年后,当文森特勇敢地站在克里斯蒂娜面前时,不知他当初在囚禁时不论怎样最终都接受现实的原因,是否有克里斯蒂娜的份在内。
另,一直认为阿莫多瓦影片中最美的变性人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的罗拉,活在众人传说中的她(他)一出场真是惊艳,举止优雅,雌雄莫辨,美得张扬又克制,就连掏手帕拭泪的动作都充满了魅惑。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1665879_d.html
姐鄙夷中国的各种官方译名已经有些年头——尤其这个“四字纠结症”让人甚为纠结。
不过这次的译名好,dirty又得体,相比于原片名来说,姐倒是更乐意延引这个。
阿尔莫多瓦(以下简称阿尔,嗯,看《钢炼》的同学忍住不要笑!
严肃活泼有没有)也红了好些年,姐不大在意这些虚名凑热闹的故事,他说来说去总是一样的方式同样的事体,姐对这种方式和这个事体都没有共鸣,三段论总结——姐对阿尔无感。
不过抱着“有看无类”的影迷精神,再加上帅哥美女的吸引,不知不觉竟也看了不少。
本片是“班德拉斯应尤在只是朱颜改”。
这片是我在戛纳的遗珠之一,摄像和老编从首映回来之后就嚷嚷说“女主角比Cruz漂亮”,姐和同去的女生围观了红毯视频之后确定了——这俩真直男也!
人类号称是高级动物毕竟动物是真的高级是自称的,个别部分还有待进化。
比如直男的审美观就还停留“繁殖后代”这样粗俗的动机上,他们美女必然有一副好生养的身材外加一张大众型好看却没有个性的脸以便能多快好省地在后代身上体现出自己的基因特点。
反观直女眼中的帅哥……现时代倒是没有太追求块大毛多之类的,毕竟块大毛多这种基因扔21世纪唯一的好处就是冬天能自来暖吧,嗯。
所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直男的审美眼光还停留在猩猩一样的水平线上,你们也就难怪我们逛街的时候只信任同性和基友的眼光而把你们当苦力了(摊手ing)Elena Anaya是美女不错,但就是那种身材好生养大众路线没个性的美女,跟Cruz的风情万种不是一个审美路线上的。
阿尔倒也不是老了老了基节不保(P.Cruz也算是gay icon之一了吧),毕竟这个角色的设定对身量和骨架大小是有些特别要求的。
就这么着,阿尔还不忘在电影里致敬一下,Vera向上门找事儿的医生自我介绍说“我叫Vera Cruz”的时候电影院里的观众用一阵窃笑表示“我们收到!
嗯,心照,心照”。
这个故事改编自Mygale(我知道这部小说的中文译名叫《狼蛛》,但那是不对的,正确的译名应该是“蜢蜘”,至于区别的话,请google这两种动物)。
姐近来杂事多心事重私事烦,匆匆翻了一下(改天放上链接,有兴趣懂法语的同学可以下载来看)没时间细读,还好这部电影不算是“文学改编”类,原作顶多就算个代理孕母,反正这孕母也不算世人皆知的明星闺秀(甚至连畅销小说都算不得吧),也用不着太追溯纠缠。
这个故事有两个改编的切入点,姐比较心水的是“自我意识”这个角度,也即是从V的角度。
伊的遭遇可以说是满足了最书面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条件,唯一的不同是伊所日夜悬心的倒不是生命危险——事实上伊几度想要自我了结,而是“自我”的被灭亡。
就像医生在电影开始的讲座上说的“人的自我认定来自于其面孔”。
那么当一个人被安上另一张面孔,另一种性别,另一个身份,是不是伊的心伊的精神伊的灵魂,也会像套在那件塑形紧身衣之下的肌肉、像那个被各个size的xx道具固定的玫瑰花(不是菊花)一样,最终会屈从会适应会被驯化依照另一个人的意志改变并定型成截然不同的样子。
说到底,“自我”这样东西究竟是否存在,抑或只是他人对我们的认定投射到我们心湖上所成的幻影呢?
(社会意见究竟对我们个性与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这会是姐兴致勃勃想深入一下的敏感点。
个么,就是像开头说的,阿尔和姐之间不来电。
很自然的,他选择了另外一个做文章的point。
虽然有关于“个体对另一个体的干预”这一层仍有所保留——电影中有很多关于“套子”(各位面露yin笑的同学请自重!
)的特写。
Vera身上的那件塑形服,医生的手套,tiger的行头,Robert女儿的外套,等等的,但是戏份吃重在Robert身上的话,主要的力气就是放在勾勒“复仇”这一面了,要往深里讲的话,也是有挺多叨叨的,毕竟Robert的“仇”根本算不到Vincent身上,他却因为自觉被亏待了就把人家抓来为所欲为,这种心态扭曲要上纲上线的话也是可以跟社会现行的司法制度(人类究竟有没有权力审判同类神马的)和医疗科研的伦理争议(转基因什么的)塞到一起亲热亲热的。
不过呢,姐从来没把阿尔想得那么凝重过,尤其本片跟他以前的电影相比,姐还觉得娱乐性那跟吃了蓝色小药丸一样的精神啊!
所以决定用猎奇的眼光当故事片来看便好。
阿尔重构了故事的顺序,虽然说此片给自己贴的标签上所说的“惊悚”姐是半分也没觉得,但是那个侦探片里用的trick还是让人很enjoy了半部影片——关于Vera的来历。
而且这一段阿尔也处理得深得姐心。
flash back起始于Robert和Vera同床共枕的那一睡,Robert回忆他的part。
按理Vera就该回忆伊的part,可是闪回去观众见到的却是Vincent,一个很具欺骗性的第三方POV镜头,仿佛是第三者隔着街在观察Vincent,V站在人形模型后面细心地为它着裙戴上佩饰,然后镜头才跟承他回到店内,仍然是局外人的角度看女店员开玩笑叫他自己去穿那条他有意送她的连衣裙。
此时会意的观众已经洞悉了trick,自有一种与阿尔暗欢的作弊欢乐,又不免往后一路为V将要面对的命运难过,而尚未会意的观众在诡计揭破之后再回想起此番与V的初见,那个始终只有旁观者眼光的回忆回程,亦难免心酸,可以说是一part两吃,各不落空(不过姐还是要吐槽,如果要故弄这个玄虚的话,Robert的主观镜头要不要给得这么明显啊特么的)。
班帅跟阿尔也算影坛的铁组合之一。
应该说他的演法配阿尔就像麻婆豆腐要花椒来配一样,本来是恰到好处的。
只是演医生就有点没说服力(门槛不会被患者踏破么)。
Elena的演技就真要雕琢了,虽然在故事的发展中Vera的戏份不比Robert,但正因如此那种“转变”的层次才需要更加用心去处理。
从刚刚手术完到反抗Robert到主动勾引Robert到最后自由的过程,总要有个从人到妖到人妖的变化吧,不然别说Robert凭神马信你,我作为观众也感到难受啊——你特么的抹脖子的时候做这个表情前面又拿刀又寻衅的装男人的功夫就处是白费了!
应该说除了最后Robert的180度大转性有些太快(作为一个anti-control freak,姐怀疑一个control freak会毫不留后手的拱手让出所有主导权)让人在高潮来到前就已经料知结局故此不大气爽之外,结构还是很漂亮的,而且故事的重口味刚好就落进姐的那一杯茶里。
阿尔这次的美术设定中又增加了“材质对比”这一项,不再一味的用浓烈的颜色来轰炸视觉,让姐整个看得非常欢乐。
这部以法国作家特里-荣盖的小说《狼蛛》为蓝本改编的影片《吾栖之肤》,除了与小说的成人化和极端主题颇为契合外,早已脱离了原著既有的故事情节,在保留了“一个医生的暴力和仇杀”的大框架下,基本围绕科学、欲望、情感来讲述剧情。
多线叙事的方式和舒缓的基凋使得整个故事悬疑有余,惊悚不足,正如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所说是一部“没有尖叫与惊吓的恐怖片”。
故事的背景设置与2012年,巧合的是,我看此片恰逢2012新年伊始,而且此片中所涉及的科学问题也是我们经常耳闻目睹的具有争议性的课题,如变性手术、人体转基因,科学与伦理的界限等。
所以,看片时难免夹带一些诸如情绪此类的私货。
象所有关于科学的大讨论的结果一样,本片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科学的两面性。
科学本身永远是好的,它的两面性即好与坏的分别取决于它的实施者,就像人类发现了吗啡是为了止痛麻醉用一样,熟料却有人以此获利,使毒品成了文明社会的一大毒瘤。
人类的私欲永远无法揣摩,片中的医生可以说医术高明,为了医学钻研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但这些付出的前提首先在伦理和法律的束缚下才具有毫无争议的合法性,否则就是私欲横行后导致道德伦理底线的崩溃。
影片有着极强的表现主义风格,无论是形式化十足的拍摄场景,还是做工考究的美工道具,都透着一股文艺片的细腻与精致,再加上阿莫多瓦驾轻就熟的多线叙事方式,使整个故事看起来节奏张弛有度,有条不紊。
喜欢文艺片的观众可以一看,冲着暴力惊悚噱头去体验的朋友估计要失望了,所谓的重口味,不过是与其他影片选择性的比较罢了。
片中的男主由“拉丁情人”安东尼-班德拉斯担纲,不苟言笑的表情和时而温柔时而暴戾的眼神,把一个爱到深处难以自拔的偏执科学狂人演绎的尚不失水准。
其实,安东尼-班德拉斯对于此类题材的解读早已不陌生,之前他在《原罪》中的表现较之此片更为饱满立体,似乎他就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代言人,此类角色就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
先哲有言:“科学是美好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事业”。
她的美好之处在于为人类不止一次的打开了上帝之窗,看到新路,新风景,是每每使人类置死地而后生的无敌法宝。
然而科学的发展却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或先天条件不足,或后天条律规定等等。
但不管是哪一种,科学的脚步总会以她固有的持久的方式向前迈进,而人类所要思考的是,在科学遭遇人性、伦理时,如何给人性糟糕的一面,比如私欲、野心的野马套上缰绳,才是关键。
我对阿莫多瓦是有感情的,可能因为他的电影画面都很像画作,他的每部电影都对室内装潢的发展有显著的借鉴……不过黄博学一直给我说,他觉得阿莫多瓦就是西班牙的张艺谋,当然只是开玩笑的指所处地位。
张艺谋那拿几块破红蓝布破树叶子甩来甩去的镜头画面……。
《吾栖之肤》,比起他别的作品,是阿莫多瓦最直白的表述,正是因为直白,将所有的事件一并摔在镜头前面,因此呈现出最残忍的状态。
影片时间顺序的作用是准确的,这种分段的时间模式被很多影片当成噱头或者故弄玄虚的表面模式,而吾栖之肤里面的运用和内容的结合,则是准确的典范。
现在进行时的情欲,过去时的复仇,过去时的性别转换历程,过去时的爱恋建立信任,现在时的触发点导致不可逆转的结果。
这里面一处重要的分割点处于罗伯特与薇拉协商延迟做爱时间而躺在床上的时候,罗伯特面对的薇拉已经不再有文森特的影子,这是一种接受,而在情感接受的表达时分割影片的整体时间结构,接下来的讲述则变得意义重大。
复仇,变性,亡妻,这三元素在寻常影片中的处理一般是将其状态平衡,而阿莫多瓦则寻求一种即将失衡的状态。
观者处于晃晃悠悠即将坠落和获得重生之间,结果无论是坠落或是重生都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安慰。
这三个元素交织在一起,残忍的内心就展现出来,而这里面文森特对罗伯特女儿的强奸,实质是并无所得。
这就给罗伯特的一切行为又多灌上了不公正的头衔,这种不公正中透露着权利的强压,对亡妻思念的私欲。
母亲(仆人)这个人物曾在影片前半段就对罗伯特强调他这种整形过于相似于他的亡妻,这种行为会带来灾难。
灾难不是死亡,是不死的欲望。
只有欲望才能致使人残忍。
如果和《老男孩》的赤裸复仇比较,《吾栖之肤》的强权甚至会压过内心变态带来的伤害,演化成炼狱。
对于烧伤患者来说,拯救他们的生命远远不够。
他们需要一张脸,哪怕是僵尸的脸。
一张有特征的脸,让他们可以动起来。
你如何能确定连我自己都不确定的感觉?
你不是我儿子,我不过是生了你。
小时候他们玩的就是自相残杀,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假戏真做。
他们的父亲完全不同,但是两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疯子。
如果你相信我,对我们三个都容易得多。
看的时候我竟然希望会像捆着我绑着我一样最终修成正果,这么想实在太自私了,有一种痛苦不是日子久了就可以磨灭掉的,尤其是天天面对着镜中的另一张脸,仇恨无法被掩盖吧,获得了自由,失去的都不止是自己了。阿莫多瓦呀,不看就五星了,看了十星都不够啊,五个字,绝对都好看。
一部重口味的复仇片,故事很离奇,骨子里却很抒情。多线叙事、美术、配乐和奇情基恋已经被阿莫多瓦玩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让人意外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有股好莱坞四五十年代惊悚类型片的味道。抛开花哨的装置艺术和畸情,第一次看完阿莫多瓦的电影之后感到空洞。★★★☆
阿莫多瓦的个人素质早就限定了其作品的元素,尽管从不投我所好倒也不再厚非。但是作为名导你难道就不觉得依旧情节幼稚的片子在结尾处更是过轻了么?还是你早就料到,即便这么久没看你的电影,也仍旧确信你始终是个二流导演?
传说中的重口味,私生子、乱伦、强奸、复仇、囚禁、变性、斯德哥尔摩、蕾丝边。。。统统都变成了小清新,文艺范,这才叫真爱啊!
七上八下的伪文艺片。阿莫多瓦的平庸之作。
你以为是给皮腔机换皮腔吧
期望值高了点,挺正常一个故事,书业又专攻,外科大夫可不就这几招嘛
比个人预期的要好。阿莫多瓦的叙事功力太赞了,如此重口味的离奇故事让人观影时充满了邪恶的兴奋感,特别是在包袱揭晓后我瞬间就High了...在阿莫多瓦所有作品中这一部颇具“娱乐性”,而就像有影评人说的,它是那种你或许不会爱上,但一定会力荐给身边朋友看的电影。
是阿莫多瓦的大师作品,并非所谓的“重口味小清新奇葩片”,它并无多大尺度,真正残忍的是其剧情和情感本身。最近不少微博帖子为了求转发很无耻地直接剧透,读完剧透之后再看这片等于已经完全被毁了,影片的魅力就在整个后半段你渐渐明白谜底的过程。这些为了火不择手段的微博大户实在无耻。
至于把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拍得这么晦涩难看么?
片子整体一般 结尾还满奇妙 果然么 他到底还是男人的内心 三观不正如我 还以为他真就会从此安安分分跟了班德拉斯呢
想写个短评又丝毫不能剧透真是太难了,故事和主角本身很变态,但却被拍得很有意思,层层揭露真相感觉还真不错啊⋯⋯时间节点很多,已算是非常易懂了,颜色一如既往地艳丽。回头想想这故事真是太离奇了,但这就是电影嘛~女主很美的
硬是要改变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是要遭殃的。哎。。重口味电影果然不是我的菜。。
虽然影片一如既往的畸情偏执、欲望先行,但我依然没有看到主题迭新的阿莫多瓦。《回归》是阿莫多瓦的大成之作,也是首部全无新创的作品,创作的乏力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改观,本片不仅仅照搬了《基卡》入室强暴的设置,就连主旨也来自《基卡》庞大纷繁的信息系统,不过是某一侧枝的放大修剪罢了。【7↑】
直接泼狗血得了,难怪一直不是我的菜
看前面觉得是在翻拍无脸之眼,中间又加谜一样的双眼,最后果然还是一贯的阿莫多瓦性别认同话题,讲了一个“这是你前男友吗?”的冷笑话。如此大容量的情节放在两个小时还是有些操之过急,女仆线稍嫌豆腐渣。提香、液晶屏、手写墙。那辆白色宝马开了六年,囧。♫Between the bars
一眼就能认出的阿莫多瓦式电影,同性与变性、虐恋和色彩。另类版《捆着我、绑着我》以及青少年抵制毒品指定教育视频。整部电影充满了杂乱的情欲流动,各种爱与性纠缠成一种诡异的乱麻。然而阿莫多瓦简练的叙事,加上优雅的配乐和干净的镜头下,这样的畸恋显得美丽而富于张力。今年欧洲电影十佳之一
没看完...
纵然你能改变人的外貌,可是如何去改变内心和记忆呢?最后医生还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尽管她像你那已经死去的妻子。到头来,不管你多么完美可你还是那个文森特,小店里买衣服的男生。ps这是个悲情故事,两败俱伤。pps最后那个像克鲁兹的致敬太搞了,安东尼老了老了还是很有锐气的,这变态戏份加分
很有想象力的剧本,可惜拍出来效果挺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