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受不了这一版本的爱玛,啥都在笑,而且是一股脑没区别的傻笑,看得人有点崩溃。
另外搞不懂摄影和导演在干什么,专挑各种可怕的角度拍女主角,爱玛第一个出现的镜头下巴都成鞋拔子了!
太可怕了!
因为没怎么仔细看原著的缘故,所以不知道台词和细节是不是原版书里面的,这一版本比起其他电影版来说是有很多具体细节的,这倒是让我觉得剧情还可以。
其他选角都还不错,哈莉特够漂亮可爱,Churchill也够风流倜傥,招女孩子喜欢那种类型。
奈特利有点太年轻了,不太符合原著,不过好在演技不错,年轻一些的奈特利可看性也会强一些,算是无功无过。
不过这个演员还演过《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爱德华,作为奥斯汀粉来说就有点点让人出戏。
简也还好,再美一点就好了,有点不够优秀,要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迷倒Churchill。
这一版的爱玛有点太无脑,缺乏优雅的气质,书里面的爱玛属于比较傲娇自我,但是还是优雅的。
吸血女王的爱玛还是最好的,当然棋后的爱玛也很讨人喜欢。
看完原著之后过来看的电视剧。
bbc还是很准确的还原了剧中角色,也让我脑海中的人物更加丰满了。
emma 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也会有缺点,也会有失误。
但是有mr.knightly宠爱她,指引她。
最后一集,emma知道了自己的心意,和knightly在一起那里我也超级感动。
我爱emma的天真,热情,直率。
即使她爱给别人牵红线,偶尔吐槽miss bates唠叨,我也还是喜爱她。
mr woodhouse也是好让我感动。
因为妻子死去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太大,所以他对两个女儿更加爱护,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不让孩子外出,不让他们参加舞会,甚至不想他们结婚。
但是emma说,我还是愿意做你的孩子。
因为我比jane,Churchill要幸运,最起码我不用远走他乡,我可以幸福的在hibury度过美好的童年。
emma没看过海,他们的蜜月就去看海。
emma没办法离开父亲去结婚,knightly就搬到emma的家里去住。
很多喜剧的片段,让我暖心,激动。
啊,对,还有第三集参加舞会的片段,也是比我看书想象的还要丰富,热闹。
在Woodhouse宅前的大草坪上,Johnny Lee Miller眯着眼看着对面的黄裙姑娘。
他们已相识十数年,他见证她从幼儿长成少女。
她幼年失恃,她开朗活泼,她独立自主,闲着没事干还当起了红娘乱点鸳鸯谱。
在这时刻,他却有些想笑。
这可真是知根知底,比那Darcy与Lizzy数次短暂的针锋相对要细水流长,比Edward和Eleanor的分离和误会多了相互理解。
Romola Garai双手攥着裙子,声音颤抖着说,we are old friends. 你有什么话,请你好好想想再说。
噢,为什么总是晚了一步,她想。
刚刚真应该躲在树丛里不出去。
却未曾想,JLM在阳光下说出了奥斯汀六部小说里面最美的一句话。
If I loved you less, I might be able to talk about it more. 我想,写到后面,年纪渐长的Jane Austen也变得现实了吧。
巧言令色又怎样,自己想一想Edmund和Fanny以后的日子就觉得故事里的happily after,悬。
2005年瓢泼大雨中,MM一脸深情对着KK说了一长串话,那又如何。
比不上Wickham的那一笑。
还是一句“dearest Emma”好,正符拙嘴笨腮之徒如我的胃口。
他还记得她曾说没看过海。
于是,片子的结尾是两公婆傻乎乎的站在海边,Emma懒理乱飘的金发,一脸傻笑。
观众也心满意足地把电脑合上,不必去担心他们以后的日子。
虽然说P&P的知名度比爱玛高,但2部戏看下来我更喜欢爱玛。
看的都是BBC的版本。
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比较喜欢Mr. Knightly.他不是一个刻板印象式的人物。
他会生气,他会温柔,他又平易近人,而且他还富有。
更重要的是,他有同理心,他会体谅他人,财富给了他良好的修养,他自己又将自身的格局提高了许多。
这样一个完美的男人谁会不喜欢。
爱玛就相对简单肤浅的多了。
好在她善良也愿意改进。
所以Mr. Knightly跟她是非常合适的。
相对于P&P来说,Liz实在是一个太聪明的女人,她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
她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完美。
我非常喜欢她,这样聪明的女人当然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而Mr. Darcy,他虽然抛弃世俗观念追求Liz,但他始终像个木头人一样,给人沉重的感觉。
虽然他有钱,但嫁给他应该大多时候看到的还是他的冰块脸吧。
猩猩再怎样也变不成猴子吧。
不过我相信P&P只想证明一个女人若能像Liz那样聪慧,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的。
爱玛看完了,之前看评论,很多人都说讨厌爱玛,其实有哪个女人不讨厌她呢?
美貌、财富、招人喜欢的性格以及嫁了一个比MR达西还迷人的金龟婿,如果屌丝女们不嫉妒讨厌她那才怪。
奥斯汀似乎很喜欢讽刺那些身份低下又喜欢做白日梦攀附富贵的穷姑娘,比如这个片子中的哈瑞斯,理智与情感中爱德华的前女友,然后借着一个倒霉的不讨喜的角色之手狠狠给她们一记耳光,把她们打回现实世界,门第、阶层是婚姻中一个永远跨不过的坎,古来如此。
其实还是蛮喜欢爱玛,比起总是有主见善洞察的伊丽莎白,她或许有些傻大姐,但是她单纯、善良、嘻嘻哈哈地乐观,超越她的阶级属性不是她的任务,所以她不过是个被娇宠惯了的天真烂漫的富家女而已。
当一个男人讲原则的时候,是最帅的。
他不会被心爱的女人迷住双眼,不会因为她的美貌而丧失理智,不会因为他爱她就纵容他的一切。
他包容但不纵容。
他看到艾玛让哈里特放弃自己的真爱的时候,他愤怒地指责了艾玛;当艾玛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别人谈情说爱,取笑穷人的时候,他吼道:品行卑劣!
艾玛!
很少有男人能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如此直白的指出其错误。
这六个字估计是我最喜欢的台词了。
“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爱玛
简奥斯汀这个有毒的女人,就是这么矛盾,一个终身未婚的女人,总是能够写出这么深入人心的爱情喜剧。
不管是对各个人物的内心描写,还是人物之间的冲突,剧情的发展,情节的细微处理,令人叹服。
BBC出品的迷你剧,让人在一场风光大片中谈情说爱,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故事会。
爱玛,一个伶牙俐齿的姑娘,喜欢当红娘,乱牵线又自以为是,经过了各种错误和奈特利的激烈吵架提醒经过之后,终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爱玛对贝茨小姐的评价。
贝茨,是海伯里穷困潦倒的老姑娘,侄女简从小被送走,带着不会说话的老母亲生活,生活唯一的兴奋点是收到简的信并与他人分享。
爱玛一开始讨厌贝茨小姐的唠叨,讨厌贝茨每次对简的夸赞,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贝茨些微的蔑视。
爱玛与闺蜜哈莉特的对话充分体现了艾玛对贝茨的蔑视:哈莉特: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不结婚,你如此天生丽质。
爱玛:我连结婚的打算都没有,届时许多优秀的男子会找上门,就算如此,我也不为所动。
哈莉特:女人有这种想法真是太奇怪了。
爱玛:若我深陷爱河,也许想法就不同了,可惜我始终芳心未动。
婚姻根本就不适合我,而且我觉得我可能永远不会结婚。
既然情愫未到,我又何必改变现在的状态呢?
我衣食无忧,生活充实,我不相信在哈特菲尔德有哪位主妇能比我现在过得还幸福。
但当个老姑娘就像贝茨小姐那样,那确实可怕。
如果我沦落成贝茨小姐那样愚钝不堪,四处唠叨鸡毛蒜皮的琐事八卦,那我明天就去结婚。
但是不用担心,因为我会成为一位富有的老姑娘,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奈特利下棋失神,细节处理妙极了
爱玛的精彩言论,与亦舒的不谋而合:我要有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我要有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简奥斯汀巧妙地塑造了贝茨这个穷困潦倒的老姑娘,大概真的是同情的。
通过爱玛之口,说出了女人结婚与否的不同生活状态:如贝茨般一生遇不到真爱终身未婚又生活穷困潦倒、如爱玛年轻时般不执着于爱情思想独立的精神富有。
你要么有钱,要么有爱,物质和爱情,总要有一个,人生才不至于穷困潦倒到让人蔑视。
当然,爱玛心理的转变是在出去旅游之后。
爱玛提议去旅游,一群人围坐一起,没有人说话,于是弗兰克提议,每人说三件愚蠢的事,贝茨马上精神抖擞,爱玛立刻开玩笑:你可以说,但是前提是你不能超过三。
于是场面陷入了尴尬,大家都觉得爱玛说话过分了,印证了那句话:最大的玩笑背后都隐藏着内心的真实。
艾玛向贝茨道歉奈特利说:随着时间的越长,她过得越穷困潦倒,你应该同情她,而不是蔑视她。
从这里开始,爱玛才真正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知错能改,最后提着食物去找贝茨小姐,说:我父亲,我,奈特利,都会是你的朋友。
最后,因为爱玛错误的乱牵红线终于真相大白后,爱玛终于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一直为别人牵红线,而忽略了自己心中的爱意。
终于与奈特利表明心迹,终成眷属。
呼应了开头爱玛的一番言论:你要么成为一位富有的老姑娘才有更多的信心和能力不顾一切,要么就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真爱,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你就只是一穷困潦倒的老姑娘!
Emma是我看的第二本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里面伊丽莎白不同,Emma更自我,有一点天真和自以为是,是让人羡慕的没烦恼女孩,当然我觉得她也有傲慢不尊重人的一面,她乱点鸳鸯谱给人添了不少麻烦,剧版的Emma不是那么明艳漂亮,但是看起来英气智慧,是多年以后仍会让人想起来的脸。
不得不说奥斯汀的小说太适合拍剧了,诙谐的对白可以直接用作影视剧的台词,生动又生活,也满足了很多少女关于美好爱情、霸道总裁的幻想。
没读过austin的这本书,不过鉴于BBC的改编一直很尊重原著,所以我觉得还是很能体现原作精神的。
在这不想对austin的作品做太多评论,只是想点出几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细节。
一个关于principle:Knight自己有个从不跳舞的principle,但是却看不惯“伪绅士”的做法,好心的邀请了harriet;之后,为了自己心爱的emma,也抛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so-called-principle。
在我看来,关键不是抛弃了怎样的原则,而是敢于为了爱、为了kindness,抛弃自己曾经坚持的东西,这样的做法不是很感人吗?
这一细节无疑为knightly的绅士形象增添不少色彩。
另一个关于认错:在box hill旅行时,emma由于一时糊涂和frank一起嘲笑了大家,尤其是mrs beats。
当她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立刻感到忏悔,之后的一系列行动也表明她内心的痛苦。
可见无论何时,人们都是崇尚大家传统以来一直坚持的道义和规则,一直向往着真善美。
这也是书中表达的主题之一吧。
我承认前面三集给我看的要弃剧,但最后一集也太甜了吧。
对不起简奥斯汀,我把你的书全当作言情小说看了,嘤,都是欧式小甜文。
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恍然大悟的爱情过分稀有了,大家都开门见山态度明确,才显得Emma和Knightley如此令人羡慕。
我的天我也太爱这种青梅竹马恍然大悟了吧,多少人葬送在不知爱情为何物上,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是多么珍贵。
严格意义上,这部“电视剧”(想要把它称作是电影,但是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确实难熬哇)讲的是Emma的个人成长史,从她的家庭背景,到性格成因,自信快乐简简单单的人物设定,一群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没有恨哈哈哈哈大团圆结局!
)让身为观众的我幸福感爆棚。
微微的酸涩也仅限于微微而已,所幸大家都明白心有所属且互不冲突,才显得之前的行为没那么可恶。
就像是积木放在了本该属于它的位置,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正确且幸福的归宿,我已经被这种幸福感拿住了,说不出批评人的话来。
不行我还是要批评一下,哼,这么完美的结局就是给观众嫉妒的。
Frank Churchill太过分了哼,这肯定会是个渣男。
可是剧里里面没有人恨他!
都原谅他!
而且还有对简的深情人设!
作者也太疼他了!
虽然从结果看他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可是过程就是渣男行为,不接受任何解释啊啊啊啊,这部剧必须得有一个坏蛋!
当所有的生活都是人际交往,年轻自信阳光作为名片肯定是个好的选择,心心念念但又遥不可及的才是梦想吧。
看了四分之三才知道男主角是哪位
改编后的叙事,不太简奥斯汀,相反有点迪士尼童话故事的氛围。
女主角太差了。
呼..从头到尾妳都在笑......
这是一个冒充学霸结果穿帮了的故事
故事太美好,音乐一响我就要哭
最讨人厌的女主没有之一!!!简•奥斯丁晚期写的东西怎么这副德行。。。我甚至后悔看着它8.4的评分点开。。。。
现实中应该会是Emma恍悟却错过了Knightley而孤独终老吧~不过那也就不会是简奥斯汀的风格啦 p.s.Fran演得好可爱~
男女主不美颜,三集弃……
去年看的时候还没注意,这分明是教导我们要想舒坦地当大龄剩女,必须资产富足衣食无忧啊。。。
JLM真的没什么上下级感觉,于是就比较像福尔摩斯关心花生/Kitty一样关心艾玛,于是就没有叔侄乱伦感,完全竹马系,棒极了。这版还花了不少时间展开两人的心路历程,感情发展比电影/电视电影要丰富好多。Romola怎么每个西皮都那么优秀!
改编过于modern & liberal,不太忠实原著,很多对白场景全是编剧想当然,但可以看出细节处对Knightley表白给足了铺垫。这一版的表演全靠Romola Garai和JLM顶着了,Michael Gambon也好得没话说。Romola的Emma非常有生气,但有点活泼过头,JLM的Mr Knightley倒是最好的之一,很欣赏。其他演员太呆了(Mr Elton演得挺好的,这本书里最难演出名堂的角色是Jane Fairfax)。97年的版本整体比这个好,除了Mark Strong的奈特利先生有点暴躁...
萝玛拉和米勒演绎了最现代的一版Emma和Knightly。其实英国人一张嘴就是古典无限了,无需刻意努力。想去英国啊,想给BBC打工,不知道这辈子还可能不... ...
好看,喜欢这种风格的
一次撸完后唯独对里面的。。。男装念念不忘,各种细节美(居然没拿最佳服装设计奖)。。。Rupert Evans不错→→
给两星是因为爱玛不论长相还是表情都太现代了,以及无法不让我想起我那长着张差不多的脸、表情也相似的大大咧咧的小姨。。。。。
三部里确实以此部最脱离原著氛围……很多经典台词都找不到了,相对的,妹子更奔放无脑了……不过重点其实是男主居然是李米勒啊23333333333333基本演绎法里那么American的汉子,在这里俨然一个英伦绅士……演员的自我修养~
看了两集看不下去了。。实在太讨厌这版女主了演的像个荡妇一点也不可爱 哪天想起来再来补吧。。。
看第四集前本来是想给四星的。 M.K.和Emma的对手戏精华全在争吵段落,结尾时完全没有火花。
问题就是不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