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说结尾很憋屈的感觉,而我个人感觉却截然相反,结尾就像是最精妙的一笔,它带给我一种很讽刺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集的标题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出现,就加深了这种讽刺感,“重生”,在结尾落下帷幕,没有人得到救赎,真相仍然被掩埋在地底,本应得到惩戒的人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些被罪恶包裹而吞噬的人活成了这样子,被虚无假面上所覆盖的“重生”,实则没有人得到重生,大家又陷入了更深入的泥潭和地狱之中,蛮现实的。
然后剧整体而言,开头很吸引人,抛出了一个关于更生人该如何生活融入社会,遇见偏见的话题,大家的角色塑造的也很好,看了就上头的感觉,再往后中间几集讲的就是那种比较纯粹的剧情了解了,中规中矩,对我而言,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我不是很注重剧情向,更倾向于对人性思考方向),不过演技还是一流,尤其是一些细节环环相扣,比如看到王杰和怡安交往,会很自然地感觉到洪怡安身上是有李晓君的影子的,剧情很合理,包括唐娟这个角色,蛮出彩的,她那里关于爱情和金钱的认知变化,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看到中间那里,其实我已经没什么特别大兴趣了,但是又想着看完,没想到下半场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第一个就是李晓君哥哥那边,他和父亲的那个长对话,引起了我突然的很大的共情,就很难过,后面王翔被绑,和李晓君的父亲那一场,随着他拿铲刀一下下打的时候,我是自己心也跟着颤的后面还有一些,等等,就让我觉得这部剧发力点是在后面。
还有一个,就是我本来以为王翔会被打死的,没想到,画面一转,他还活着,李父最终没有下死手,不过他把自己的私愤发泄出来,那个场景(看过的都懂)真的侮辱性极大,没有走正当程序,被自己的仇恨蒙蔽双眼,而王翔也同样不是什么善良的哥哥,帮弟弟顶罪,我更倾向于是他从小树立的一个要照顾弟弟的观念,他看到李晓君死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李晓君怎么了,打救护车,而是给王杰处理这件事情。
当时画面一转,看到王杰没死,感觉就是一种戛然而止的味道,但是后来又很绝,就是我开头说的那样。
这部剧每个人物塑造地都立体化,都有我们每个人复杂性的体现。
看完后心理落差比较大,还是蛮失望的吧,一开始我是抱着《与恶》的高度来看的,结果直到结局我也没明了这部剧到底想要表明什么。
本剧开了一个很不错的头:当更生人的身份暴露后,媒体风口从“英雄哥”到“杀人犯”的急剧变化直接引出了本剧的核心问题——在社会偏见的重压下,刑满释放的更生人是否还有机会再次被社会接纳,就像王翔说的那句话——“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以后,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为了激化冲突,本剧区分了两个阵营:总是被怀疑但事实无罪的更生人组(王翔)和看似无害实则犯下罪过的表面好人组(王杰、 洪怡安、 陈芷玲、 李春生等),矛盾也由这两个阵营的互动逐渐凸显,可是他对人物处理的方式我真的不喜欢,比如闺蜜芷玲家境贫寒的设定来的就莫名其妙,后续剧情发展的主要围绕的就是这一点展开的,可是在之前压根没有提到过好嘛,还有我特别喜欢的大小姐潘天爱,貌似她在后半部剧说的话就只有采访时的三秒钟?
这种需要的设定随时添加,前期大力渲染的角色说不要就不要了的做法我实在不敢恭维,情节倒是完整了也合理的,可是人物给人的印象缺大打折扣,还是说一切人物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凸显王翔?
另一个更大的槽点就是全剧的主旨,全剧探讨的是“更生人”的生存问题,那让我们看看作为更生人群体代表的王翔给出的回答:在家门被人贴满“杀人犯”的时候选择不报警,在身份被曝光后选择了辞职,在被李春生绑架、殴打险些死亡后仍然选择替他掩盖罪行???
拜托,你是按照法律程序出狱的,你已经服过罪了(更别说压根就没罪),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到正常人的权利,那你希望我们观众从你身上看到什么,一昧的忍让、妥协和退缩?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生人也能有happy ending,但请你先将自己卑微到土里?
如果这就是这部剧给出的最优解,对不起我不认。
这部剧可以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王翔顶替弟弟罪行的行为、王杰的渣男养成、以及雯青、 唐娟的爱情观,只是故事没有讲好,可惜了这个题材,我在看结局的时候还脑补过王杰看到怡安杀唐娟后王杰接下“噬罪者”的担子,给怡安顶罪的情节,那样整部剧的悲剧色彩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只可惜一直到最后,你弟弟还是你弟弟。
不过,单就题材而讲,本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12年之久爱情默契没变,12年之久李晓君他爸他哥还在幻想她在,妹妹衣服还能完好无损拿给止玲穿,12年之久没向妈妈透露哥哥是顶替的。
最狠的还是平时那个最蔫儿的,烟灰缸砸一下算了,还能不停地往死里砸,一尸两命,口怕,王杰杀人还只是失手闷死。
王翔人物塑造的太高大全了吧,他弟杀人才高中,不是会判的更少吗。
伟大到没有一点点自私的男主。
很好看的电视剧,总结起来:前十二集看的很紧张舒服刺激,最后一集恶心到了。
故事讲的很牵强,一些人物的感情转变很突兀。
他们明明还有故事,可就是这么遗憾地结束了。
一角色分析王杰:自己杀人,哥哥背锅。
社会闯荡,人在成长。
销售业绩不错,也在学会顾家和担当。
可最后还是拖着和唐娟的感情不清不楚,也没有真正给怡安一个心灵安稳后方,导致怡安走向极端。
说到底:他还是没有成长——没有说出自己的案底,没有替洪怡安处理后事(背锅),也没有交代向唐家道歉,只是审讯室沉默,在车里为人过生日。
王翔:全局最善良的角色,背锅侠。
王翔出狱以后,明明会以为一切会重新开始,可是周围的人还是对他充满怀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别人关注他,他就逃离。
李晓君爸爸开车撞他,打他,他能理解:他们家欠人家一条命,不能反抗,要保持负罪感。
多次和弟弟提到忘记过去,经常劝着阿标,要重新开始。
可是他自己没有完全做到。
队长:局里看着很负责,不轻易相信证词,很聪明,常年关注王翔。
王翔身边有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
可是最大的漏洞就是:他们一直看着的王翔身心很健康,情绪很稳定,待人接物都很得体。
当年即便是发现李晓君的尸体和血迹,就判定王翔杀人(虽然可以判定,但杀人理由不充分)。
这和队长角色塑造前后矛盾的。
二不合理之处1,小爱和家庭差距悬殊,两人能上同一所私立学校,存疑。
两人能够成为朋友,存疑。
2,唐娟死后,家人没有一点反应提到,剧情为了省片长可以不拍,但这里面涉及到小爱,潘奶奶对李晓君真相和王翔印象的改观,可以没有拍出来。
3,这部剧应该看作群像戏,其他角色都蛮丰富的,可也有很多戏份的宋克帆和李晓君哥哥妥妥成为推进故事的工具人。
4,洪怡安前面有些胆小(起初害怕和杀人犯哥哥独处,见面)傻呆(王杰多次出差借口都安心接受,在王杰口袋搜出验孕棒也能被忽悠过去)善良隐忍(去帮王妈妈做家务,王杰输出自己错事不离不弃)最后被激怒拿起烟灰缸杀人,可以理解是激情行凶(她本来是去谈判的,让唐离开王杰),可是镜头给她的时候,她面对唐倒下惊慌失措(这很合理),可是镜头接着就是她拿着烟灰缸对唐持续输出?????
当然这个如果需强行解释:病名为爱。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她和王杰是相爱的。
但这还不够。
5,沈雯青竟然可以轻易相信王翔一家所谓的犯罪是因为她?
沈雯青对李晓君和王翔走的很近吃醋,而且她也提议王翔和李晓君保持距离。
那么王翔的“威胁杀人”怎么会因为她呢???
还有她竟然为此感到自责,还问王翔恨不恨她????
6,陈芷玲玩失踪也太过火了。
不想回家可以理解,害怕面对妈妈也可以理解,但是妈妈和爸爸都不联系(手机坏了,不是问题)一下,电视也在报道失踪,居然可以心安理得到那种地步。。。。。
三结尾真正的猎手会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怀疑王翔说谎,但从未怀疑过王翔说谎动机。
好像王翔通过他们眼中的证据,说出来他们想要的,就是真相。
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不得不要表扬一下国产神剧《毛骗》的故事:在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眼中,真相=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
所以想要隐藏真相,就要适当露出“马脚”:把自己当作鱼饵,聪明的“愿者”自然会上钩。
送给所有想要当生活的编剧的人。
#豆狸推荐# 噬罪者 | 犯罪/人性/社会/中国台湾「罪 不因刑满而消失 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扼制恶行的法律被某些人打上特定标签「出狱之后好好做人」受害者 施暴者 社会偏见 歧视 谁又能给他们这个机会「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拷问的 是每一个人心的阴暗面推荐指数:⭐⭐⭐⭐️赖孟杰执导庄凯勋、夏于乔、曹晏豪主演
上半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豆子心中封神。
通过剧情的现实抛出的一个个关于人性的拷问,直击灵魂。
《与恶》之后,台剧又推出了一部相似题材的《噬罪者》。
如果说《与恶》是从旁观的多角度还原整个罪案中每个人的"受害"身份。
人人都置身其中却拼命想抽身事外。
那《噬罪者》就是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节奏——让犯罪的人来讲话。
除了罪犯,每个人都不是主角,可到最后都是逃不开的被卷入事件中心。
豆瓣评分8.1,台剧又来赚人眼泪!
(下文涉及高能剧透,介意的小伙伴可直接拉到最后留言点赞,然后保留此篇,豆子等你看剧回来再来玩
---关于噬罪者---说回剧本身,主线倒也简单。
"高知男杀害花季少女"这次不是标题党的噱头,是悲剧的开端。
第一集开篇,杀人犯王翔假释出狱。
入狱的原因凶残直接,十二年前还是大学生的他杀害了一个高中生少女晓君。
毁尸沉塘,充满罪恶。
但是这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悬疑。
当时前途无量的王翔为何要杀人?当初经手他案子的警察的这句评价---“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结果,他就是凶手。
”
是否真的是有隐情?豆子先替大家按下这些疑问不表,镜头重新切回12年后出狱的王翔。
有着杀人犯这样沉重案底的人,出狱之后当然也是受到重重限制。
搬家是要申请的,每一个月都要准时回警局打卡报告。
实打实是一个被罪恶吞噬见不得光的人。
出来之后呢,外面世界对王翔也是另一个牢笼。
母亲只敢对街坊说"这是自己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儿子"。
真相闭口不谈。
弟弟的女朋友怕他杀人犯的身份,能躲开就躲开。
拥有着高学历,找工作却是四处碰壁。
这些都是王翔逃不开的惩处。
后来终于在弟弟的帮助下,王翔找到了一份给大户人家小姐小爱当司机的工作。
日常上下学接送。
表面恢复了"正常人"样子的王翔也开始了似乎是"正常"的生活。
小爱骄傲的大小姐个性在他的沉默少言面前收敛了很多。
甚至还因为王翔替她收养了奶奶不让她在家养的小鸟,王翔火速被小爱从司机升级为好朋友。
他的一些隐藏才华技也在和小爱的日常相处中展露出来。
生活好像是看到了新生的苗头。
但,平静很快被打破。
一个雨夜,王翔载着小爱回家的路上,目睹了一场车祸。
他毫不犹豫的下车救人。
可是事后本该是"目击者"的笔录,在他以往的罪恶面前,变成了"嫌疑犯"的审讯。
世俗的枷锁太沉重,王翔暂时挣脱不开。
好在剧情没有在制造冤假错案上撒狗血。
但现实拐个弯,换了一种更狗血的方式问候王翔。
小爱把王翔救人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一下子他成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哥"。
《与恶》里面,每集开头都是信息爆炸的留言。
所有人都在舆论的围观下压抑着生活。
而这次,又是舆论把王翔推到了一个高位。
人们好奇心的驱动下,很快曝光了王翔所有想刻意隐瞒的故事。
反转来的猝不及防。
人们开始正常以一个"杀人犯"的眼光审视他。
小爱一家开始怀疑起王翔的"老实",丢钱第一时间找他质问。
家门口被人贴满了"杀人犯"的字条。
甚至"英雄哥"高调的正义名声还引来了林晓君爸爸的愤怒。
他决定对王翔复仇。
以恶制恶,恨意宣泄在罪恶的行动里。
噬罪者,既是犯下大过需要自吞恶果的王翔,也是一直被仇恨,偏见吞噬的围观者吧。
-注意:以下是超高能剧透,介意请迅速下拉!!!!
-可其实,王翔没有处理掉小爱的小鸟。
王翔没有偷钱。
王翔没有做绑架小爱朋友的事。
这个理由只让他被林晓君爸爸绑架看起来有了一个"正义"的理由。
甚至王翔也根本没有杀人。
弟弟向王翔女朋友雯青解释的时候说"他一直是你熟悉的那个王翔"。
好悲伤的一句话。
看,恶让思维都变得缺失。
恶不自觉,泯灭了思维之下的公平。
《噬罪者》试图让我们从一个罪犯最直白的经历说清整个事件的全貌,有罪的人也应该得到一个立场,每一个声音都不应该被偏见忽略。
故事的重点不是王翔反转的杀人案件,而是他作为罪犯服罪之后该有的一点公平。
"罪,若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爱与放下---《噬罪者》没有想洗白王翔过去的错误。
在剧里一直想说更多的,是他的放下。
王翔这种犯罪者刑满释放,开始重新人生的人群,剧里叫他们"更生人"。
自力更生,开始新生。
王翔离开小爱家后,在同样是更生人的龙哥开的保洁公司努力工作。
他还教别人读书。
也会一遍遍告诉身边人也告诉自己"自己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这是他对过去的放下。
其实这部剧的导演陈兴余也是一个更生人。
原来是黑帮老大的他出狱之后成为了台湾更生协会会长,还创办了清洁公司。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劝更多人放下偏见,给更生人一个被原谅的机会。
过程是艰难的。
在剧里,就还有很多的人被现实和过去痛苦纠缠着,放不下。
在王翔杀人犯的过去曝光后,小爱家对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只有小爱任性的想要跟奶奶说留下他。
她站出来为王翔说话的理由最简单也最真实。
"我看的出来他对我很好啊"。
固化的成见是把隐形的锋利刀,漠视和拒绝经常刺痛着一些在愈合的伤口。
对恶意放不下,是不是也在阻碍着一些温暖的进入呢?
还有王翔弟弟的"劈腿"爱情故事。
弟弟王杰有个温柔的女朋友怡安。
但他还在劈腿着小爱的后妈潘太太。
规定的玩乐楚河汉界,架不住潘太太爱上王杰的反转。
而且她还大胆的和怡安成了姐妹,当起了别人的"爱情军师"。
爱情的执念让三人最后谁也放不下。
劈腿事情曝光后,王杰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两边逃避。
潘太太因为怀孕,索性摊牌不肯退。
而被彻底欺骗的怡安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最老实的女孩子拿起了最邪恶的武器。
她把潘太太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一起杀了。
走不出错误迷宫的他们,互相撕扯着陷入了深渊。
人性复杂,放不下的人太痛苦了,执念和恶念其实离得很近。
还有最后林晓君爸爸选择绑架王翔复仇。
作为父亲的痛苦让他对女儿的死放不下。
可是暴力真的能将一切的悲伤消解吗?还是只让恶循环了下去,更多人被罪恶吞噬迷失了呢?
已成定局的罪不值得洗白与掩盖,但在发酵的恶更应该阻止与扼杀。
或许放下很难,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公平的法律与基本的良知。
《噬罪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罪恶。
他在小心的发声着一份艰难的正义。
他在试探着我们的包容。
一个罪犯过去的错不应该忘记,但他们改好之后我们也是否可以给予一个原谅和让他们放下的机会呢?
社会需要这样深刻的回溯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是在一次罪恶之后,尽可能减少下一次悲剧的最好的预防。
不希望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性,也渴求不以最拒绝的姿态漠视重生。
台剧这几年也是不少惊喜,总能看到一些想看的题材,比如最近抽空看完的《噬罪者》,虽然太懒了,但还是简单写下剧情吧,以便有一天又忘记看过的内容了。
大学时期,曾经做过类似的选题策划,就是与“更生人”有关的,当时想的设定就是一位坐了多年牢出狱的人,重新适应已经改变的一切,面对世俗的偏见、开启新人生的故事。
(但很可惜,拖延症患者迟迟没动笔)。
直到最近看了这部台剧,觉得还是挺欣慰的。
“更生人”其实就是刑满释放人士的统称,剧中的王翔就是这样一位“更生人”。
他之前因为“故意杀人罪”被捕,坐了12年牢,终于出狱重返社会。
从表面上来看他终于获得了久违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自由却离他还有一段距离。
家人为了摆脱之前那件事的影响,搬了好几次家,向别人介绍也并不敢提王翔的过去,而是说他是从大陆工作了很久才回来的。
由于有前科即使有着研究生的学历很多公司仍然没有录用王翔,无奈之下弟弟只好托情人唐娟帮忙。
隐瞒了有前科的事情,王翔成功的在唐娟婆婆家当上了司机,每天接送唐娟的继女小爱上下学。
小爱的奶奶不准小爱养鸟,让王翔“处理”掉那只鸟,王翔把它带回了家,细心喂养。
鸟如其人,其实在笼子里一样也是不自由。
但其实王翔是自愿把自己困在笼子里的。
为了保守那个秘密,他早就把自由交出去了。
(后面会说到)小爱霸道蛮横,王翔也不卑不亢,两人由一开始的互相对对方不顺眼慢慢的也能和平共处了。
有一次开车途中有人遇到了车祸,王翔下车热心救人的一幕被小爱拍下来放到了网上,网民们大赞他是“英雄哥”。
但这却是灾难的开始,有人扒出了王翔是10几年前高中女生命案的杀人犯。
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比如唐娟的婆婆,之前认为王翔老实可靠,非常信任他,但是看到了电视上的新闻,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
有次家里不见了3万块,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怀疑起了王翔,问他有没有看见装着3万块的信封。
他也时常受到警察的“特别关照”:比如定期到访家中;当王翔碰巧出现在了发生车祸的现场热心救人也被怀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从小爱家辞职了,来到了龙哥开的清洁公司,遇到了同是更生人的阿标。
阿标的结局未免有过于极端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龙哥的抽屉不小心少了2万块,而抽屉的钥匙却被发现在阿标的挎包里。
阿标百口莫辩,觉得龙哥不相信自己。
后来冲动之下跑去超市抢劫结果却被当场被毙。
结果后来证实这5万块都是小爱的同学祉玲偷了给她爸爸的。
但是在之前有前科的王翔和阿标都被当成了最大嫌疑人。
这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实际上王翔也一点也不像杀人犯,他为人处世温和有礼貌,对人对小动物都有爱心,他的人生如果没有遇到那件意外本来会有很好的未来,研究生学历的他在大学做助教,有相爱的女友。
他不像个杀人犯,事实上杀人凶手其实也并不是王翔,而是他的弟弟王杰。
为了保护弟弟,他承认了罪名,保守了这个秘密。
也承担了所有世俗的偏见与恶意。
弟弟意外杀死了自己最爱的女孩,这个设定不免让人想起了《牯岭街杀人事件》。
哥哥入狱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王杰也没让母亲失望,他工作很努力,是公司出色的业务代表。
甚至为了业绩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和有妇之夫唐娟暗地里私会。
实际上他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洪怡安,两人甚至要谈婚论嫁了。
但是如果不是被王翔发现警告他,王杰似乎也没有要收敛的意思。
当洪怡安知道王杰出轨对象是唐娟后,伤心哭泣,王杰还向她道歉,不会再让她伤心,结果却怡安发现两人还有联系。
对于像王杰这样的人来说,也许出轨并不需要什么原因,跟爱不爱也没有什么关系。
很讽刺,10几年前王杰杀了人,没有受到应该受的惩罚,但心中难免也有裂缝,10几年后有人因为他杀了人,他依旧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这一次也许也逃不过内心的制裁。
所以才会对警察说要他们抓了自己吧。
对于剧情方面感觉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比如弟弟这10几年的心路历程其实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哥哥与弟弟的情感冲突;结局王杰女友冲动杀了王杰的情人唐娟也有些过激……看到这部也想起了东野圭吾的《信》中哥哥为弟弟做出的牺牲,这牺牲值不值得呢,也许只有故事中的人才有答案吧。
会接触到这部剧,是因为搜庄凯勋的电视剧搜到的,这位仁兄,虽然只看过他的一部麻醉风暴2,还是配角,不过至今仍然念念不忘,想说看看他还有什么好剧,就搜到这部与「我们与恶的距离」常常同时搬出来对比评论的剧——噬罪者。
其实这两部剧要表达的思想有交叉之处,但又并不相同,一部是站在法律、道德等伦理角度的大方向去评判善恶,剧中台词“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
你有标准答案吗?
”拷问人心,而这部剧是完全以一个小人物的出狱生活带出它想告诉我们的,“我以为一切都会一笔勾销,但不是这样。
”“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这是出自《甘地语录》的一句话,译作“恨罪恶,爱罪人”,这也是这部剧的英文译名。
为什么要爱罪人?
人之所以会成为罪人,是因为罪恶有了生存的土壤,我们和罪恶生活在同一片土壤,怎么可能不变成罪人?
与其不加思索的惩罚他,不如去思考怎样把渗入土壤的毒素清除。
否则,除了这一个罪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罪人。
由于涉嫌杀害未成年少女,王翔被关了十二年,出来后,物是人非,因为怕影响到家人(为防止罪恶再次发生,刑满释放人员需要定时向观护人报道,并且警务人员要时常去居住地探视),他没有留在家里的早餐店工作,经弟弟介绍成为了一户有钱人家的专车司机,而阴差阳错的见义勇为,曝光了他的入狱事件,走投无路,他投靠了监狱中认识的做正当生意的龙哥。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会慢慢淡出脑海,可生活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呢?
同在龙哥的公司工作的更生人阿标,因为被怀疑盗窃,干脆破罐破摔,故意在商超抢劫,就为了能再被关回监狱。
为什么?
外面的路,真是太难走了。
一个人被判定有罪后,之后发生的任何坏事嫌疑最大的依然是他,即使他是清白的。
这就是首因效应,犯了错的就永远是罪人,任何人都能俯视他、批判他。
人性如此,无法避免。
王翔也没有逃脱。
因为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失踪,他又理所当然成为嫌疑人。
然而那名所谓的失踪少女,只是因为跟家里人怄气,自己躲起来了而已。
那此时王翔在哪里?
我们可以猜一下。
他被十二年前的受害人父亲囚禁起来,打着正义的旗号,发泄自己的私愤,以为这样自己能好过一点,但那件事每想起一次,心就被刺痛一次,伤口永远都不会愈合。
但王翔还是对他说,“对不起”、“动手吧”。
“对不起”,是剧中我听到最多的词。
但谁是谁的罪人?
谁要同谁道歉?
结局还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乖巧懂事的怡安,最终杀了男友的外遇,一尸两命。
她拿着烟灰缸一下一下砸下去的时候,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笔下的人物。
人变成罪人,该是咽了多少不公正,才能从受害人变成施暴者。
我想小杰一生也不会释然,他的哥哥和女友都是因为自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杀人凶手”,这个污点,在这个社会,是很难洗清的吧。
而晓君的父亲,可能会勉强放下复仇的欲望,但是这个心结,怕是永远也解不开。
漩涡中,没有人能逃掉这一切。
无论道歉或原谅的有多诚恳,自己能不能放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说庄凯勋,看这部剧前,我脑海中他是飞扬跋扈的万大器,甚至看到噬罪者的海报时,对他的造型感到突兀,但剧终后,之前万大器的形象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隐忍深沉的王翔。
这个社会还有多少“王翔”呢,我不知道。
但,希望我们不会变成罪恶的推手。
若说今年华语最惊喜的剧集,当然非《我们与恶的距离》莫属。
取材自真实事件的它,并没有一味为某个群体高声呐喊,反而围绕着“无差别杀人事件”、“精神病患”,从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的角度,阐述了每个人和恶的距离。
不负众望,在第54届台湾电视金钟奖,剧集入围了包含电视电影奖、女主角、女配角、新进演员与导演奖等在内14项大奖。
贾静雯(宋乔安)、吴慷仁(王赦)分别入围视后、视帝;温升豪(刘昭国)、林哲熹 (应思聪)、洪勝德(廖纽世)入围男配角;曾沛慈(应思悦)入围女配角。
在此之后,缔造了这部神剧的台湾公视又推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这就是今天小栗子想和大家安利的《噬罪者》
剧集一共13集,每集50分钟。
目前豆瓣8.2,仅514人标记。
没有像《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大爆,真的可惜了。
剧集讲述的是「更生人」的故事。
所谓更生人,是出狱后受刑人的称谓。
意思是说:希望他们都能更新自己的生活。
犯人出狱时,都会得到一个“出去后好好做人”的叮嘱。
但庄凯勋饰演的王翔告诉我们,一切没那么简单。
高智商犯罪者他亲手杀了弟弟暗恋的女生没犯案之前,王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同时担任助教的工作。
文质彬彬的他教学很有一套,因此在学生间人气很高。
他的爱慕者很多,其中就包括弟弟的同班同学,李晓君。
但他只把她当作妹妹看待。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有一个感情稳定的女朋友——沈雯青,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情商高、学历好,还有一个美丽且家境富裕的女朋友,怎么看他都是人生赢家,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万万没想到,他却因感情纠纷,杀了李晓君。
负责当年这起命案的警官都说:当年抓到他之前,我们也以为他跟案子没有关系,任何人的嫌疑都比他大。
结果,他就是凶手。
虽然他一直说自己只是不小心杀害了她,并非预谋杀人。
但留在现场的血迹,还有他把女孩丢进池塘毁尸灭迹的痕迹,这些铁证一一把他送进了大牢。
十二年后,王翔假释出狱。
除了不可以酗酒、不可以挑衅、不可以对受害人家庭进行骚扰。
每月都要到法治教育中心报到一次,随时接受警察的协助监督外,他终于获得了身体上的自由。
但入社会后一系列的事情告诉他,这不过是从一个小监牢走向更大的牢狱而已。
他被法律原谅了,但在社会这个大牢笼里,他的刑罚是无期。
处处被歧视善恶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被歧视的感觉,几乎如影随形。
刚回家时,恰逢阿姨准备拉下卷门,她的意思是说想让王翔从后门进来,不要被街坊四邻看到。
妈妈拒绝了这个提议。
发现王翔没有跨过火盆就进门时,阿姨低声埋怨着:怎么没有等过完火炉再进来啦,这样会把晦气带进来的。
刚回到家,他天天在早餐店帮忙。
从客人口中,王翔才知道妈妈这些年一直撒谎自己在大陆工作,最近刚回来。
原来在发生那件事后,母亲便连夜搬家。
连续换了好几个地方,都因“儿子是杀人犯”的事情被曝光不得不离开。
为了生计,为了不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过活,她只好掩埋、虚构了儿子的这段经历。
有意思的是,即使儿子是杀人犯,是更生人。
但她仍时常叮嘱王翔,不要跟那种人(蹲过监狱的人)在一起。
弟弟女朋友每次见到他,不自觉产生的害怕情绪,以及越来越少到他家的行为,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早餐店阿姨们向警察无意间的抱怨,也不断地提醒他自己曾是个杀人犯的事情。
但日子还得过下去。
之后去找工作,因为这段经历,本是高材生的他沦落到工地搬砖的地步。
(这里并没有歧视搬砖这份工作)妈妈一直想让王翔有份正经靠谱的工作,于是通过弟弟的介绍,他去到一家富商家庭当司机。
面试时,他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前科。
尽管他并不同意这样做。
但用弟弟的话说,有些事隐瞒更好。
有了这个工作经历,也有利于他之后更好的跳槽嘛。
进入青春期的小爱是一个被宠坏的姑娘。
脾气暴躁的她总是对王翔呼来喝去,言语行为间很不礼貌。
但一来二去,她发现王翔除了人有点冷之外,其实人还不错。
奶奶让他扔掉的小鸟,他养育得很好,还会每天给她发照片。
买吉他差点被坑时,也是他即使跳出来制止,并依照她的情况选了一把很适合初学者的。
就连奶奶有时候都会对她说,不要老欺负王翔,他是个好人。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见义勇为事情之后。
某次雨夜开车时,他救了一对出车祸的母子。
尽管是做了好人好事,但他仍被叫到刑讯室做笔录。
原因很简单:车后座坐了两位高中女生。
用当年那位警察,如今是刑侦队长的人的话来说:有的人,本性是不会变的。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
没想到小爱把他的义举拍下来,并标注“如果他不是英雄,那么谁还是?
”上传到了网络。
一夜之间,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哥”,人们都好奇帽子下面,他的真面貌。
但很快,他的真实情况就被调查得一清二楚。
上一秒还是英雄哥的他,下一秒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杀人犯。
阿姨劝他搬走,
原先对他印象很好的奶奶,开始怀疑他会对小爱不利。
三万块钱找不到后,她直接质问王翔有没有看到这笔钱。
同样是见义勇为,发生在普通人和受刑人身上,民众态度却有了天壤之别。
借用小爱的话说,“他是不是好人,凭什么是你们决定?
”
也因这个事件,王翔前女友——沈雯青,
被害者李晓君的父亲——李春生,
监狱里他认识的大哥——龙哥,
也正式上线。
偏在这个风口浪尖,小爱的同学又突然离奇失踪。
警方下意识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他,并认为他是恼羞成怒之下决定报复.....一系列的事情,再次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用王翔的话说:我以为我自由了但并没有在里面不自由的是我的身体出来之后 不自由的是我的心
细节处处细腻“噬罪者”不止一个人不得不说,剧集中好多情节处理得太细腻了。
比如他从监狱返回家时,过马路不小心撞了个人。
道歉还没说出口,路人一边低头摆弄着手机,一边向他摆摆手匆匆而过。
他朝四周看了一下,低头玩手机的人比比皆是。
事实上,那场戏本来是一场问路戏。
但拍到一半被导演喊卡了,因为刚出狱的人,其实并不会直接那样与人接触。
刚回到家,不习惯睡床的他天天躺在地板上。
这是因为坐牢没有床,大家都要睡地板的缘故。
在和弟弟女友第一次见面时,他也低着头,和对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兄弟俩不同的娱乐方式上。
临近饭点,弟弟王杰一直手机不离手地聊天,而哥哥则是用笔玩着报纸上的数独游戏。
小爱打来的视频聊天,也被他关掉摄像头。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他刚开始并没意识到摄像头的存在,直到被提醒才用胶带粘住镜头。
联系到他电机系出身,不得不让人感慨......
还有一个很值得说的点是,剧集中的龙哥其实是有原型的,他正是很有名的更生人——陈兴余。
19岁时他就加入黑道,并因手段残忍惹上两条命案。
一次是出狱后帮别人协调股票纠纷,一言不合就往对方脑袋开了一枪。
后来又伪造信用卡盜刷5、6千万元,最后被小弟背叛,一气之下打死小弟,被判无期徒刑,关了整整32年。
出狱后,陈兴余因为妻子的深情守候,再加上错过女儿的成长过程,不想再错过孙女的童年陪伴时光,遂想脱离黑道,回归社会。
在其身份不被社会接纳的情形下,自主创业开办了清洁公司,终于成为浪子回头的楷模,并接纳了很多更生人,帮他们重返社会。
而以上所说的被歧视、不适应社会, 都是导致更生人再度犯案的原因。
就像剧集中的阿标。
出来后想重新生活,但一没学历,二来有前科的他在求职路上频频碰壁。
好不容易被龙哥收留,也准备考个技师证,但却被警察怀疑偷钱,加上很难适应社会从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借着打劫便利店的由头准备回去坐牢。
比起现在的社会,还是牢房生活更让他感觉自在。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出狱前他已经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
然而出狱后的他,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没有朋友,没有金钱,在超市工作不如意,在图书馆办张借书证也很难。
相比在监狱受到尊重的生活,出狱后的老布找不到任何存在感、成就感。
绝望之下,他在房间里留下“老布来此一游”,上吊自杀了。
除了关注「更生人」这一群体,让观众思考一个已经为自己的罪过买单的犯人,是否拥有重新做人的权利外,它并没有让王翔成为替罪羊。
换句话说,他其实没有杀李晓君。
但却成为那个经历罪与罚审判的人。
而当你看完《噬罪者》就会发现,所谓“噬罪者”,它不仅是指王翔替罪的行为、为自己恶行买单的人、在伤痛中饱受折磨的受害者家庭,也指每个被欲望吞噬掉的人。
至于王翔是替谁顶罪?
为什么顶罪?
和前女友偶遇后是否复合?
最后他的罪名洗刷了吗?
他真的绑架了小爱的同学吗?
一系列的疑问我就不剧透了,自己去剧中看吧。
故事绝对精彩,不容错过
最近放假在看台剧,一口气追完了该剧,并对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噬罪者,噬者,吞也。
在我最初的理解噬=吃,噬罪者即等于吃下罪则的人。
之后查了字典,发现噬≠吃,而是吞,吞和吃因咀嚼之分,确实大有不同,噬罪者等同于吞罪者,对于在当时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王翔来说,这件事情由于突然,也来不及分析利弊,只能一口吞下,当一个噬罪者。
本剧剧情并不复杂,属于一眼就知道故事梗概的剧,当年的真相在男主刚出狱,弟弟的表现中就不难看出。
兄弟二人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弟弟王杰对于哥哥王翔来说,并不仅仅是兄弟的角色,更是“视为己出”。
从小到大给予弟弟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哥哥,在亲眼看见弟弟杀人那惊慌失措的神态后,做出代替弟弟入狱的决定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在保护弟弟和与心爱的人过好一生相比,弟弟要重要的多,王翔不仅保护了弟弟,而且为了给女友离开的动力,更是在认罪时把杀人动机抛向了女友,让需要有发泄口的母亲恨她,从而断绝来往,也自私地希望女友能够在离开他之后得到幸福。
王翔出狱之后,带有杀人犯的标签回到家中,好像除了妈妈、弟弟不嫌弃他杀人犯的身份外,其他人无一不嫌弃。
妈妈对于当年的事情也是了如指掌,对于王翔的所作所为也是默认态度。
在接受他新的身份的同时,也有想要补偿的意味。
弟弟对于哥哥的态度非常复杂,有爱有恨有敬有怕,爱自然就是兄弟之爱,从小被哥哥照顾,哪怕内心有嫉妒也是深爱着哥哥的;恨哥哥过于优秀,事事都比自己强,就像是父母嘴里隔壁家的孩子,一种自私的体现;敬跟爱差不多,敬重哥哥可以在狱中独守秘密12年;怕哥哥哪天真的忍不住说出当年的故事。
可以说哥哥就是弟弟眼中的偶像,自己也希望像哥哥一样优秀,哪怕是保守秘密方面。
而且弟弟一直没有和交往已久的女友提起过自己有过哥哥的事实,直到哥哥出狱。
当王翔做司机时,老太太对其实放心的,不让王翔自比为下人,很满意他和小爱的关系,邀请他进屋喝茶,配她聊天,甚至让王翔去调查年轻媳妇是否有外遇。
当王翔身份曝光的时,老太太不仅仅极力反对王翔继续工作,更不让他进屋一步,丢了钱也第一个怀疑他,并且在之后警察去潘家调查的时候,老太太还是诬陷王翔偷钱,仿佛之前热情得体的潘奶奶拿错了剧本。
在这期间王翔并没有做任何错事,甚至还因为救人成为了媒体人嘴里所谓的“英雄哥”,只是一个杀人犯的身份让他遭受了天差地别的对待。
这还是跟他有过接触的人,当时可能除了小爱、唐娟、陈芷玲外再无外人会信他。
直到再次遇见狱中的好友龙哥,王翔才能再次得到正当工作的机会,也是因为这份工作,他将要直面李晓君的父亲,剧中最不会原谅他的两个人之一。
花季少女李晓君之死打击了这个原本和睦的四口之家,也让李母抑郁而终,让李父再也回不到从前慈祥的状态,让李兄心中也埋藏下愤怒的种子,一起凶杀案让两个家庭覆灭。
王翔出狱对于社会来说是刑满释放,对于我们观众的上帝视角来说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是对于王翔和李父来说,可能只是刑满,罪还没有消失。
之前剧情的交代可能是说更生人想要重新融入社会中有多么的不容易,而李父的出现则提醒我们罪并不会因为你的服刑而消失。
像社会上的江歌案一样,难道刘鑫没有被判犯罪,在道德的法庭上她也是无罪的吗?
不然。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李父,可能也一样不会原谅王翔,会不会像李父那么激烈的去报复我也不清楚,毕竟很难感同身受。
与另一款大火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角度不同,《与恶》讲述的是被害人家庭和凶手家庭之间的矛盾,并非是和凶手本身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看过噬罪者之后,我对于发生在王翔一切非常矛盾,一方面杀人犯的身份不可原谅;另一方面他只是 whipping boy,这一切本不应该他来承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一句轻飘飘的话并不能消灭犯过的罪恶。
还不错 不过台剧中间那个穿插 真的傻爆了 还有这更新的速度简直弱智
节奏嘛 致郁剧都会偏慢吧 结局有人会觉得烂尾 可我觉得现实一些倒比较好 王杰这种人怎么可能真在警察局承认呢 剧中受到伤害的 只有晓君和晓君爸爸是无辜的 其他每个人都有罪 更生人的处境困难 可真能做的 只有不让自己有成为更生人的机会吧
还真不喜欢这种烂好人型!
节奏让人抓狂。。。实在看不下去
无巧不成书,结局真的无语,小杰该疯吧?!
弟弟是叠了多少buff才活到现在
有一个很好的立意,但套了一个很烂的故事框,努力温馨,导致搞了一个很扯的结尾
槽点太多了。很怀疑打高分的是不是没看几集(前面至少5集其实还可以)。编剧居然能写出这种每一个出场人物都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剧也挺厉害。只看到10集20几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佩服那些看完整部剧的。
动辄40-70集的大陆连续剧,就没这剧靠谱的。
节奏慢了点,结局有点牵强。庄凯勋不错。
得知男人出轨要分手 得知男人出轨+杀人 要原谅??
开局视角真不错,但这分值是不是虚高得厉害?都是看了前两集就来打的分吧。关注“更生人”没问题,展现他们的困境也得当。但最最可惜的是,剧集采用了现代的概念,整体思维却仍停留在旧时代,人物几乎统统双商堪忧,一直撑到了最后,也没有看到一个拎得清的人,是为了展现我们都是脆弱的人类吗?大概主要的锅还是得编剧来背,人为地设定了人物冲突框架,又没办法往里填充丰满的血肉,就只好她说啥就是啥。小女孩们都是父爱缺乏症吧,前后十年,都围着一个老实巴交、不苟言笑的大龄男抛洒少女情怀。女朋友难忘旧爱,连去打工,都会让人怀疑老板娘跟他有暧昧,太逗了,简直是杰克苏光环呢。看到有评论说他无私,不,替弟弟掩盖罪行不叫无私,知道弟弟劈腿还帮忙瞒着女友,也不叫。从烧校服和抛尸,还有警察所述一开始没有想到是他来看,哥哥这种,也叫坏。
内心正义会缺席。
用了前面那么多集更生人社会矛盾酝酿情绪,用现实、真相、谎言、媒体结了一个天大的死疙瘩,最后把这前面那结好的死疙瘩和酝酿的情绪往旁边一丢,开始灌鸡汤——原谅啊、释怀啊…????耍猴呢?
有的人就是会比较有责任心、更加包容,有的人似乎天生自私自利,谁认识谁倒霉。非常真实的一部剧,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令人直面人性的好与坏。
会不会有点太浅薄了。
老妈是极品,弟弟是极品,弟弟交往的人也极品。。
烂中烂,一星我都嫌多。什么垃圾弟弟。
看了大半弃了,庄凯勋非常贴合,很喜欢剧的立意,一个正直友好责任感过强的人却过不好一生。但是女性角色全部是工具人!
最无辜的是弟弟女友 ……什么烂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