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琳恩·拉姆塞
主演:萨曼莎·莫顿,凯瑟琳·麦克德莫特,Linda McGuir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02
简介: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详细 >
3.5 學校電影syllabus裡有 很Scottish 看完之後只想聽AM的新專輯。女主對一切的疏離讓人心裡空空的 幹什麼都內心毫無波動 包括分屍。很bi的我看兩位女主一起洗澡在出租上靠在一起睡覺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親上。我也是屬於女主一類的人吧 無牽無掛 說走就走 不辭而別。
飞行体验 大特写 浅景深 手持运动 几乎只能看到逼近的片面 幽灵 迷幻 眩晕 真空 要奔向自由 但一切都似是幻影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在虚无的现实中感知自身的真实从而获得脚踏实地的瞬间 暂时平静的时刻 / 两天后第二次看 even better
对尸体和小说的处理非常任性,故事不太被重视,全靠lynne ramsay美丽的镜头和动听的原声来推情绪,alright
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将镜头色调音乐等各方面的影像语言都运用得极其娴熟而完备的电影,然而就是没看明白到底想说个啥。
女主角异常冷酷、对任何人和事都无所谓,同时又让人无从考证原因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但整个故事的走向——伴侣自杀、获得意外之财、公路旅行什么的,总感觉太像迷茫文青想象中会出现的人生了。导致整部电影酷但空虚。
迷乱的私人影像,很舒服的观影体验,不过思想内核还是旧的。
非常厉害,看完林恩拉姆塞才会对电影界女性导演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有个更直观的体会。她简直就是最会拍psychoanalysis的导演,处女作能拍成这样只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了。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影像表现力,从个人经历本身出发的现实主义,但其中的隐喻和解构却很随意。拍得明明是时刻保持着冷漠姿态迎接人生的女主角,但绵密的特写视觉聚焦又显得异常intimate, 用亲密镜头拍距离感和空虚感反而挺奇妙的。超市里的向上仰拍,对带上取下耳机的音乐处理,以及反复出现的腐烂虫尸,不断模糊着她的想象和真实填充的世界。哎,杀死那个写小说的人。
Lynne Ramsay构图天才,跳出英格兰为背景的故事框架,炙热的西班牙也依旧有主角鲜明的冷味,偏离道德色彩的practical notion
音乐的串联/吃东西/风格化
第一次看这样的英国电影
三星半,半颗星给结尾的clubbing升格镜头➕dedicated to the one I love. 主题确实很不知所以然…如果不是臆想,不能理解女主的选择。But that’s probably not for me to judge, cuz we all have freedom to choose. PS,苏格兰口音真的要了老命了,感谢BBC的字幕🙃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
拉姆塞电影的主角总是在面对创伤
不知所谓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FilmandExistentialism#
无字幕版本。试着去听懂,然而因为浓重苏格兰口音的关系并做不到太多,但不得不说彻底放弃理解台词之后反而更能沉浸进故事的氛围里了。现在想想,完全陌生的语言体验更加剧了公路电影那种疏离尴尬的隔阂感。人是世上的大昆虫。就算想要逃离,又能漂泊多久呢?//原著作者,苏格兰作家Alan Warner也是一个在华文世界丝毫没有信息的人。我前几天在goodreads上搜书就经常发现这种有些作家海外很火,但在华文世界完全是黑洞的状况。不整点儿外语不行朋友们!
3.5 我应该把她更有名的两部看了。。。这部在视听处理上非常有趣,歌也很好听。但在叙事上显然是更冒险激进的实验。有点像前段时间看的迈克李新片hard truths那种有意不交代人物动因背景前史而直接展示生活切片来挑战/测试观众的共情力的实验。区别是这里的人物甚至没有多dramatic的暴露内心的行为语言表现。甚至可以把它同一系列女性视角coming of age/寻找自我/突破困局的影片对照,阿诺德的一系列“挣脱”电影,天涯沦落女,旺达,甚至上周看的绿光,包括伪装一个stolen identity也是甜蜜的东方里的主角行为。但终究仍是一个浸入式sensual体验先行而不是侧重thematic exploration的影像。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3.5 學校電影syllabus裡有 很Scottish 看完之後只想聽AM的新專輯。女主對一切的疏離讓人心裡空空的 幹什麼都內心毫無波動 包括分屍。很bi的我看兩位女主一起洗澡在出租上靠在一起睡覺總覺得下一秒就要親上。我也是屬於女主一類的人吧 無牽無掛 說走就走 不辭而別。
飞行体验 大特写 浅景深 手持运动 几乎只能看到逼近的片面 幽灵 迷幻 眩晕 真空 要奔向自由 但一切都似是幻影
8.4 从头至尾都在借助各种无处安放的意识流拍法来展现卡拉迷茫混乱的精神状态。英国部分清冷凛冽,剪辑凌厉,特写如麻,后半部转换为公路片后的西班牙部分化为浓烈的暖色,画面馥郁炽热但不灼人。
在虚无的现实中感知自身的真实从而获得脚踏实地的瞬间 暂时平静的时刻 / 两天后第二次看 even better
对尸体和小说的处理非常任性,故事不太被重视,全靠lynne ramsay美丽的镜头和动听的原声来推情绪,alright
难得看到这样一部将镜头色调音乐等各方面的影像语言都运用得极其娴熟而完备的电影,然而就是没看明白到底想说个啥。
女主角异常冷酷、对任何人和事都无所谓,同时又让人无从考证原因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但整个故事的走向——伴侣自杀、获得意外之财、公路旅行什么的,总感觉太像迷茫文青想象中会出现的人生了。导致整部电影酷但空虚。
迷乱的私人影像,很舒服的观影体验,不过思想内核还是旧的。
非常厉害,看完林恩拉姆塞才会对电影界女性导演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有个更直观的体会。她简直就是最会拍psychoanalysis的导演,处女作能拍成这样只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了。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影像表现力,从个人经历本身出发的现实主义,但其中的隐喻和解构却很随意。拍得明明是时刻保持着冷漠姿态迎接人生的女主角,但绵密的特写视觉聚焦又显得异常intimate, 用亲密镜头拍距离感和空虚感反而挺奇妙的。超市里的向上仰拍,对带上取下耳机的音乐处理,以及反复出现的腐烂虫尸,不断模糊着她的想象和真实填充的世界。哎,杀死那个写小说的人。
Lynne Ramsay构图天才,跳出英格兰为背景的故事框架,炙热的西班牙也依旧有主角鲜明的冷味,偏离道德色彩的practical notion
音乐的串联/吃东西/风格化
第一次看这样的英国电影
三星半,半颗星给结尾的clubbing升格镜头➕dedicated to the one I love. 主题确实很不知所以然…如果不是臆想,不能理解女主的选择。But that’s probably not for me to judge, cuz we all have freedom to choose. PS,苏格兰口音真的要了老命了,感谢BBC的字幕🙃
苏格兰潮湿阴冷,西班牙艳阳高照,贯穿一致的是镜头前不变的饱和、对比双高的浓烈色调,以及每一帧极具设计感的画面构图。从《捕鼠者》到这一部,拉姆塞至少证明了哪怕走出了苏格兰的comfort zone,她也同样有强大的影像表达力,可以将抖动焦躁而艺术感强烈的画面与人物细腻内心勾连。走进西班牙野外的她,家乡所伴随的沉暗、忧郁、萧瑟一瞬间变成了古怪、猎奇、冒险的心理解放,而莫顿为这个角色带来了一种冷漠面孔下的乖张心理诠释。随着莫顿和拉姆塞的视角,不光是跟角色一起身处于这个类公路电影的旅程,也是作者对人物之外、周遭事物的旁观和轻轻触摸,既是Morvern也是拉姆塞的情绪的排列。Lanny与Morvern二人的真诚友谊。无关乎于电影叙事或解读后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拉姆塞惊人而全然不自知的影像才华,将雕琢和抒情融合并行。
拉姆塞电影的主角总是在面对创伤
不知所谓
非常像早期的新浪潮
#FilmandExistentialism#
无字幕版本。试着去听懂,然而因为浓重苏格兰口音的关系并做不到太多,但不得不说彻底放弃理解台词之后反而更能沉浸进故事的氛围里了。现在想想,完全陌生的语言体验更加剧了公路电影那种疏离尴尬的隔阂感。人是世上的大昆虫。就算想要逃离,又能漂泊多久呢?//原著作者,苏格兰作家Alan Warner也是一个在华文世界丝毫没有信息的人。我前几天在goodreads上搜书就经常发现这种有些作家海外很火,但在华文世界完全是黑洞的状况。不整点儿外语不行朋友们!
3.5 我应该把她更有名的两部看了。。。这部在视听处理上非常有趣,歌也很好听。但在叙事上显然是更冒险激进的实验。有点像前段时间看的迈克李新片hard truths那种有意不交代人物动因背景前史而直接展示生活切片来挑战/测试观众的共情力的实验。区别是这里的人物甚至没有多dramatic的暴露内心的行为语言表现。甚至可以把它同一系列女性视角coming of age/寻找自我/突破困局的影片对照,阿诺德的一系列“挣脱”电影,天涯沦落女,旺达,甚至上周看的绿光,包括伪装一个stolen identity也是甜蜜的东方里的主角行为。但终究仍是一个浸入式sensual体验先行而不是侧重thematic exploration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