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剧本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
因为剧本需要一个主角作为故事的内核。
而主角不管怎样都是活着的,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剧情的逻辑。
巴瑞是个杀手,一个杀手,还想当练习两年半的偶像练习生。
“大家好我是参军两年半的巴瑞。
我会射击、搏斗、绞杀、毁尸灭迹。
特别是射击,手枪、步枪、狙击枪,我出手,除非是那几个核心角色,否则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爱你们哟!
”单挑跆拳道两年冠军的那个简直了。
不愧是杀手,一击就是准确命中气管。
然后是单对单黑人女警。
能在背后用枪指着的情况下,从树上拔枪回击,然后毁尸灭迹,回家陪老婆睡觉。
本片战斗力天花板:巴瑞。
编剧让他一个人单挑一个帮派都再简单不过。
本片颜值担当
本片这些演员的演技真的没话说。
能把不会演戏的演员,演的这么的逼真,而且还能同样剧情演一个逼真的版本。
演一个从不会演戏到会演戏的演员。
这大概是演戏的难度天花板了,
成名于 SNL 的 Bill Hader联手 HBO 推出了自导自编自演、横跨剧情和喜剧两大电视类别的《巴瑞》。
剧情设置和《这个杀手将有难》类似,但整体调性和 Bill 的表演风格,又有着浓重的 Martin McDonagh 的影子。
究竟 Martin McDonagh 对 Bill Hader 的影响有多深,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答案;但《巴瑞》真的很难不让人想到前者的《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神经病》,所以我想先说说这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英国导演。
杀手没有假期 (2008)8.12008 / 英国 美国 / 剧情 喜剧 犯罪 / 马丁·麦克唐纳 / 科林·法瑞尔 布莱丹·格里森大部分观众对 Martin McDonagh 的认识可能是从新近贡献了奥斯卡最佳女主和最佳男配的《三块广告牌》开始,但这部好莱坞色彩浓重、竞奖意图过于明显的作品,并不完全是那个将暴力和幽默完美结合的 Martin 的最好作品。
从来没有人可以像 Martin这样如此认真、积极地将爱尔兰口音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元素融入到拍摄当中,似乎这种让人怀疑自己英语能力的口音天然就和爱尔兰少年特有的 OFF 属性联结在一起。
他们那种生活思考重点永远不在普通人理解的正常域值之内所带来的反差萌,被 Martin 打造和包装得异常地可爱。
关于爱尔兰的逗逼属性,一部《少年犯》【又名《爱尔兰社会摇》】可以让你了解一个大概。
杀手是 Martin 最喜爱的一种角色设定。
他甚至为整个电影历史创造了一个新的杀手形象:智障型杀手。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总有一个或两个这样的角色,有些是主角有些是配角,有些正常一点,有些很变态,但好像无论怎么样的设定,在Martin的镜头之下,这些迥异的杀手好像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好好操持自己的专业。
大概对 Martin 来说,这种看似残暴的职业在揉入正常人生活之后,所带来的反差本身就自带相当程度的幽默。
普通人智障最多也就是生活不便朋友侧目,杀手犯了傻,可是分分钟是脑浆崩裂的事情。
《杀手没有假期》里,科林叔扮演的新人杀手在比利时古城 Bruges 忏悔之余还谈了个恋爱,在《七个神经病》里,Sam Rockwell 扮演的蒙面杀手,其实都是为了帮身为编剧的好友(又是科林叔)多制造一点写作素材而已。
七个神经病 (2012)7.72012 / 英国 美国 / 喜剧 犯罪 / 马丁·麦克唐纳 / 科林·法瑞尔 山姆·洛克威尔在前面说这么多关于 Martin 的电影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大家可以以一个更开放和包容的眼光和角度来看评判《巴瑞》这部潜力、亮点和缺点都过于明显的作品。
将这种杀手不务正业、甚至有少少智障和中二的题材拍得成功和极具特色,我相信《巴瑞》是有这个潜力的。
前驻伊军人、现合约杀手 Barry Berkman 生活并不好过,别以为他会有着类似 007 那样奉旨杀人之余还能泡妞的光鲜生活。
即使是稀有如杀手的这个行业,也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而 Barry 很明显就属于三等更偏下的那个阶层,只能在一个小城镇里接些零星小活、还时不时借接活的借口在那些 fancy 的酒店里多住几天。
他并没有退役军人常有的PTSD(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来),也没有什么特大的济世救国的愿景,只是一个对生活很迷茫的杀手,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即使如此,他的经纪人 Fuches 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手下的杀手寻找自我的方向是要走上演艺之路。
Seriously...很明显地导演 Bill Hader 并不打算让《巴瑞》走上披着暴力外衣的假暴力真滑稽纯喜剧路线,而是希望在真暴力和真幽默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尝试在电视剧领域开始一种新型的(暴力)喜剧(暴力和搞笑结合度可参考《死侍》),为那些被漫天铺地的生活喜剧麻痹了的观众提供一种捧腹大笑的新的可能性。
那些暴力镜头和逐集递增的死亡人数可以印证这一点,更别说在杀手这条线上不断扩展的新增角色和冲突,比如车臣分子的帮派纷争、警察线、还有第四集自己强行加戏的前战友的光头酒友。
整个剧的笑梗甚至都没有放在Barry的杀手身份和演艺学徒之间的冲突和反差上,单是面部表情控制力为0的Barry置身于一群戏精里面,就已经足够有喜剧效果了。
之所以会认为《巴瑞》有着 Martin 杀手系列(我自己编的)的内核,是因为 Bill Hader 避开了常规的“人生轨迹突变的反差”的套路,而是分别着重强化“智障型杀手”和“毫无天分的表演插班生”这两条线的同时,又能够比较自然地将这两条线整合到一个风格一致的大环境之下。
杀手由主业变成副业并没有让 Barry 更轻松,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神助攻”的经纪人永远都让他在杀人之路忙个不停,这让他的新主业【AKA 演艺事业】,一直停滞不前。
但实际上,一直毫无进展(甚至表演水平常常开倒车)的表演事业,可不能将责任全怪在杀手这个副业上,完全没有演戏天分才是我们呆萌Barry 的最大障碍,这从导师时不时翻上天的白眼大致可以猜出个所以然。
表演班里的同学们为了锻炼自己的演技,将他们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看做是与生死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操办,以期引起自己更“深层次”的情绪波动去达到一个更好的表演水平。
但这些戏精对“生与死”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被顾客反算计追杀、经纪人被磨牙、被逼刺杀线人,这些才是生与死;每天都在经历着这些理应引起情绪波动的 Barry,反而常常在舞台上一脸懵逼,成为整个表演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
这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
这样的风格和剧情走向设定,加之角色不功不过的表演,基本上为《巴瑞》锁定在 8 分线之上。
但如在前面所说的,《巴瑞》的缺点和它的亮点一样明显,按目前几集的质量来说,要上 9 分,Bill Hader 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Bill Hader 对自己这种风格走向,坚持得还不够彻底。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Bill 非常努力地从各个细节去营造这种反差萌,比如 Barry 在阳台接个电话的功夫,室内的经纪人就差点被车臣黑帮打个半死;刺杀短信最后还发了个有 typo 的“谢谢”thanks you……
但戏精本精 Sally 被未来经纪人潜规则未果在车上偷哭的桥段又让人觉得整个剧走的是温情路线,这样的安排与整个剧的调性格格不入,略显突兀。
导演想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反而极有可能让整个剧沦为四不像。
不仅基调上带有浓重的 Martin风格,这种截然双重身份的设定又让人看到《绝命毒师》和《嗜血法医》的影子,更别提Bill 长得真的很像 Michael C. Hall,特别是杀人时很容易让人有 Dexter 来串场的感觉。
在这里额外赞一下 Anthony Carrigan 演的 Noho Hank,完全抓住了暴力喜剧的中二精粹,之前在《哥谭》中已经惊艳登场了一回,这次在《巴瑞》真的是完全把智障型恶霸(打手)演出花来了,真是好一个可爱的变态啊!
在情节设置和角色塑造上都可以往极端方向再推一把,把这种暴力与智障的冲突结合得更纯粹一些,别被生活喜剧的调性拉回到所谓“正常”的水平。
当然了,这都必须在严谨的叙事逻辑下进行,没有一种成功的夸张和疯狂是建于毫无逻辑的脚本逻辑之上的。
这也是大部分国内所谓喜剧的最大误区,只看到了那些成功喜剧外衣上的天马行空,但却没有办法识别出这些张扬表演和剧情下的严谨脚本结构和逻辑关系。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全能侦探社》,在那些浮夸得不行的角色设定和表演、中二得不要不要的二次元交叉剧情、层出不穷的神奇武器背后,更令人惊奇和佩服的是,编剧那缜密和扎实的说故事功力。
这个剧是基于小说改编,有着原著小说的故事框架加持,但要把原著里那些脑洞大开的情节改编成电视剧,这也不是简单的一块蛋糕啊
全能侦探社 第二季 (2017)8.92017 / 美国 英国 / 喜剧 科幻 / 道格拉斯·麦金农 迈克尔·帕特里克·詹恩 马克斯·兰迪斯 迪恩·帕里索 / 塞缪尔·巴奈特 伊利亚·伍德
看到最后一集,有爽到的感觉,巨不喜欢那两个演技浮夸的黑帮,看到这两人终于挂了感觉不能更舒适,可惜的是黑人女警探挂了,在我看来黑人女经警查是巴里外演技第二好的演员。
这个剧一半的剧情是讲关于表演的,经常有戏中戏,但是从表演老师到神经质的第都情绪崩溃,让人吃不清的女主角之外,都是演技浮夸到另人难忘的。
我是听了表演老师的播客开始看这个电剧的,果然这个角色与他无敌自恋的自信的,有点名气但不是大红大紫的个人身份相附合,永远都是那么浮夸。
永远只会大声说出台词,用夸张到位的表演在压住场子。
大约不说台词,他们就根本不会表演了。
情绪不崩溃就没有戏剧了。
所以女主角和表演老师的问题都是戏太满,戏太过了。
这一众浮夸的配角表演终于把主角的演技给衬托了出来,在这些浮夸而无趣的浮躁的假温情的戏剧背后,是巴里内敛,沉静,他好似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表情,突现出什么是演技。
因为巴里的表演而看完全剧,因为过根结底,我还是对沉默寡言,丧气满满的角色感兴趣。
本文已发表于 “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处处。
《巴里》在中国的关注度很低,豆瓣上的评价人数不足2000人,这跟其他获奖剧集,比如《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王冠》和《西部世界》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更别提像《权力的游戏》这样的全球镇店IP。
HBO对这部剧寄予厚望,在美国的东西海岸,经常能见到《巴里》的大幅户外广告。
而我只觉得这部黑色喜剧,十分特别,值得专书一篇,予以安利。
今年暑期笔者在纽约上编剧课程,其中一门课是“半小时喜剧”(Half hour comedy)。
课程要求是选择一部符合要求的半小时喜剧,给最新的一季写一集剧本。
同班的一位印度同学选了《巴里》,为了给他的故事线和剧本写notes,我才开始追看《巴里》。
我只想说,由Bill Hader(就是获奖的那位)自编自导自演的《巴里》,跟以前看过的所有半小时喜剧都不一样,另类的几乎可以单独开设一个奖项类别。
特别之一:立意主人公Barry是一个前海军陆战队员,退役后当起了雇佣杀手。
他对自己靠杀人赚钱的生活很不满意,在一次前往洛杉矶“工作”的过程中,机缘巧合登上了一个表演训练班的舞台,从此决定加入在洛杉矶追梦的演员大军,以求通过演艺事业彻底远离杀人的行当。
杀手转行当演员,这种跳跃本身就具备了足够的戏剧效果,就是万万没想到Bill Hader能把这种戏剧效果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创意,我给十分。
特别之二:剧情推进连续化半小时喜剧通常以喜剧效果吸引观众,不追求故事本身的连续性,这是和时长近一小时的连续剧最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这类半小时喜剧,观众不需要从头至尾有顺序的看,而是随便挑出一集,也能欢快看下去。
比如《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这类剧集,即使上一季你忘记追,这一季也可以接着看,观众关注的是每一集的“笑料”,而不是最终的结局。
但如果换成是《权力的游戏》或者《西部世界》就不行了,别说跳过一整季,就是跳开两三集,整个故事线就跟不上了。
《巴里》在这一点上,更像是连续剧,而非传统的半小时喜剧。
它抛开了喜剧惯用的结构,在剧情推进上非常迅速,每一集的结尾并不是回归这一集的主线,而是留下下一集的悬念。
不断变化和升级的人物矛盾,让《巴里》成为一部需要连续看的喜剧,跳过任意一集,都会影响对故事的理解。
另外,剧集杀起角色来,也是毫不手软。
第一季仅仅八集的篇幅,已经死了三个主要角色,这样的戏剧化安排,即便是在连续剧中也不多见。
更不要忘了,《巴里》作为半小时喜剧的时长可是要远远小于连续剧的。
特别之三:笑不出的喜剧之前我尝试把《巴里》推荐给一位好友,但好友听完我对剧集的大体描述后坚决不追,原因是觉得《巴里》过于黑暗。
这的确是一部有着浓重黑色幽默的剧集,不建议只求图个乐或者喜欢合家欢类型的观众观看。
在纽约上课的时候,教授说喜剧的效果不见得是来自搞笑的人物或者台词,每条故事线在每一幕故事中的多次转折,才是营造喜剧效果的关键。
《巴里》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做的到位,才能够把这么一个近乎残酷的故事,拍成能够拿下艾美奖的喜剧类剧集。
总体来说,主角Barry有两个身份:杀手和演员。
剧集围绕着他的两重身份,制造了两条不断创造故事转折的矛盾。
其一,Barry痛恨自己的杀手身份,想尽办法要脱离杀手的生活,但为了向演员培训班的同僚们掩盖这个身份,他被逼无奈,要不断杀人;其二,Barry在演员培训班里进阶缓慢,演戏常常不得要领,可每次帮助他取得演技突破的,恰恰就是他极力掩饰的杀手身份。
这两重矛盾制造出的情节转折,是观众意想不到的,这便使《巴里》全剧带着离奇风格的喜剧效果。
身为观众,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在现实残酷中被戳中笑点的体验,但等你真的想笑的时候,剧中的下一幕又立刻让你压下了这样的念头。
特别之四:画风迥异的配角由于主角Barry的双重身份,自然有两拨配角在Barry的生活中进进出出。
一拨是买凶杀人的黑帮;一拨是浮夸且情绪泛滥的演员。
两拨人轮番给Barry的身份转换之路出着各种难题,然而,整季看下来,竟是这两拨画风迥异的配角承担了大部分搁在明处的笑点。
比如获得本届艾美奖喜剧类剧集最佳男配角的亨利·温克勒,他在剧中扮演的是Barry在演员培训班的启蒙导师Cousineau。
这是一个情绪外露、略有些神经质的角色,待Barry亦师亦友,他对FBI女探员的疯狂追求是剧中少有的温情时刻。
从个人角度看,我更喜欢黑帮系的配角。
操着一口浓重俄国口音的车臣黑帮,从上至下的几个人设都各具特色,他们和玻利维亚黑帮争夺生意地盘的几场戏,可以说是整部剧在情节设置和黑色笑料上的绝对高潮。
秉着不过度剧透的原则,这篇评论就到此为止了。
追剧这么多年,其实很高兴看到美剧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希望《巴里》这部另类的黑色喜剧,也能在你的追剧清单上填一份多样性。
呵呵呵,这是一个个字母在拼黑泽明(提问记者的无知。。。
),这个段子写得好,剧集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我也以为要结束了,不过后面还有十几分钟电视剧嘛 6分,这和不幸冒险一样也是一部闷骚冷幽默的剧集,8集240分钟,闷骚指的就是其代入极慢,看第一集的时候会产生河北零套是不是选片质量下降了的疑问,不过从第二集开始,整体剧情水准就开始低开高走了,直至结尾。
所以请耐心看完第一集或者浏览完第一集然后往后面看。
【分数范围5-6分】
首先要承认,这部剧剑走偏锋。
巴里,职业杀手,厌倦了现在的工作,转而想当演员,典型的黑色幽默片。
然而黑色幽默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太黑色则压抑,会成为严肃正剧。
太幽默又会导致癫狂,成为无厘头闹剧。
昆汀的《低俗小说》,诺亚.霍利的《冰血暴》,黑色幽默的代表作,骨子里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神经质的感觉。
没错,神经质。
好的黑色幽默,都要有恰到好处的神经质。
可是剧集过半,主角除了突然想改行从杀手变成演员外,其他行为都表现得太过正常。
唯一有点神经质的,居然是作为反派势力的黑帮,他们会像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偷拍手段,也会被洗脑,上一秒还穷凶极恶地想弄死别人,下一秒又坐在一起吃大餐,成为本剧唯一的笑点担当。
黑色幽默学不来,正像结巴,学不会别人的侃侃而谈。
《巴里》有一个好的起始创意,可惜具体制作出来显得太正经,是编剧和导演的天赋不够,有点可惜。
而作为HBO的剧集,《巴里》的制作水准显得更加尴尬,更别提同时段更新的还有《硅谷》第五季和《西部世界》第二季。
文章属于红颜秀影原创,禁止抄袭!
每到新的一年,红颜秀就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昨天仿佛我们还在庆祝2018年的降临,欢度春节,然而今天转眼一看已经四月中旬,2018年我们竟然度过了三分之一。
时间流逝的飞快无疑会让我们感到一丝丝伤感和凄凉,去年四月在你身边陪伴你的人,如今在何方呢?
不过不用伤心,红颜秀会一直陪伴在大家身旁,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时间易逝给我恩带来的不仅仅是伤感,还有惊喜——这个月最大的重头戏,美剧界的枪把子“HBO”今年最大的头牌美剧《西部世界》第二季即将在四月下旬回归荧幕。
大家是不是对今年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呢?
今年截至目前,FX已经推出了一部质量可以叫板电影《金钱世界》的精致美剧《信任》,网飞也奉送了imbd评分高达9.2的《黑金高墙》,并且诞生了一部与女神达达里奥合作的爱情喜剧电影《重返初遇之夜》,老大哥HBO“小黄台”却迟迟没有动静......
就像去年“鸡贼”的HBO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热映之际,吊足观众胃口的播出了《西部世界》第二季的预告片。
HBO终于在头牌大剧《西部世界》第二季回归之前发力,贡献了一部中二杀手逐梦演艺圈的黑色幽默“闷骚剧”——《巴瑞》。
目前《巴瑞》第一季已经收获了豆瓣8.3分、imbd8.1分的高分评价。
《巴瑞》讲述了一个相当矛盾的故事,既接地气又有一种超现实感。
美军陆战军人巴里退役后,到最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竟然是杀人,
于是,他退役后的工作仅是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当杀手,而且收入微薄,当他前往洛杉矶执行刺杀任务,却意外参与了一门表演课程,很快地和表演伙伴们打成一片。
巴里在洛杉矶的剧场里,找到一群满怀希望、善良热情的人们,让他想要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但之前背负的罪行却不愿意轻易放过他,巴里能否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两个世界中找到平衡呢?
其实HBO的这部《巴里》是一部格局很小的喜剧,故事围绕一个叫巴里的中年杀手展开,这明明是一个社会中的边缘人物,冷血杀手接到的活计是刺杀上级指派的坏人。
他没有感情寄托、没有家庭、没有丰厚的收入,甚至居住地点也要经常更换。
就连和周围的邻居交谈两句、吃一顿饭都会被上级严厉斥责,因为他的工作要求只有两条:与世隔绝、冷酷无情。
在这位巴里身上,红颜秀仿佛看到了AMC著名神剧《绝命毒师》中老白的影子。
男人到中年焦虑麻木,查出自己患上了自己的绝症,只想为家人留下最后一笔资金,却不被他心心念念的家人所理解。
妻子爱慕崇拜自己的上司,鄙视自己的无才和贫穷,甚至在怀孕期间自暴自弃的抽起了香烟;处在青春期的瘸腿儿子不愿意与自己交流,崇拜的是自己多次打败的、在缉毒所工作的连襟。
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制毒是为了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所谓能带给人们归属感的家庭、家人们,也并不理解老白心中的苦闷、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日复一日生活的麻木。
《绝命毒师》是在一个平凡人身上,一个几乎没有希望的中年身上设置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节点,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阴沉悲观、艰辛的现实主义,我们看到的是无以伦比的深刻和感同身受。
而《巴里》中的男主角却不同,一个年少时怀抱着满腔热血、家仇国恨的男孩参加了英勇的海军陆战队。
归来后的他,并没有满载荣誉和花环,面对的却是一个血淋淋的中年生活。
没有家庭、没有朋友、没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物。
但他却也面对着人类在发展阶段终会面对的问题,青年迷茫、中年焦虑、老年怕死。
于是这个人物非常奇特的融入了现实中中年人的困境,和剧集里人物奇妙的境遇。
这个杀手有些木讷,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连表情都调节不好,但他却误闯了一个学戏剧的班级,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他甚至感到了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冷淡的开头,你还以为这是海军陆战队退役后的冷酷杀手的自传史,当你满怀期待准备好血腥爆头的刺激时,你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看似光鲜、特立独行的工作其实都在无形中给他们的灵魂安上了不自由的枷锁。
选择逐梦演艺圈的男主角,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少年不自由、青年人前路迷茫、中年人焦虑不安、老年人害怕生老病死,我们每个人都被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枷锁束缚着。
而幻想中世界交叉进入过于现实的生活中时,却意外的给我们带来了曙光。
一群人激动地在酒吧里说,要不我们排练《搏击俱乐部》里布拉德皮特的那一段吧;我们试一试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吧?
具象黑暗的现实世界让人痛苦不堪,偶尔浸入幻想中的世界,以表演的方式去体现光影世界自己所向往的另外一种人生,竟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们短暂的脱离现实、获取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这样的荒诞不经其实是将虚妄的人们,将希望和美感投射在艺术作品、幻想世界的一种放大化。
神奇的人物设定,和充满想象力的剧情走向,都使得这部格局并不大的小剧有滋有味。
其中的喜剧笑点情节设置,没有了那种喜剧看了第一集就好久不会改变固有模式的迟滞观感,相反却让人感觉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
被妻子批评不敢出声的黑帮老大;期待着在被巴里送回家后能有着一段浪漫邂逅,呆滞的巴里却表示:“我现在并没有想这些”便就此别过;在玻璃门外激动地和女主角打电话的巴里,玻璃门里自己的杀手同伴正在被主顾暴揍。
巴里兴致勃勃的说出了自己想要成为演员的愿望,结果同伴来了一句“你不可以成为演员,难道你下次出去杀人的时候,要别人看着你说:这不是那个拍广告的家伙吗?
”如此有理有据的道理,竟然难以不让人信服,就连怀揣着演艺梦的巴里也傻乎乎的点了点头。
丰富又有趣的人物设定,并不铺陈过大的小巧格局,每集30分钟内的时间调度,以及整部剧带给我们滑稽冷幽默的调性,都使得这部黑色幽默喜剧《巴里》观起来轻松观完又能让人思考一些与现实生活接轨的东西。
FX的迷你剧《冰血暴》其实也是一部剧情慢热、有荒诞主义哲学内核的精致剧集。
而这部《巴里》也一改HBO“黄暴毒”、斥巨资的路线,采取的是这样的小巧慢热的路线。
但这并不能阻碍红颜秀对《巴里》后续高潮的期待,不在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灭亡!
- END -往期文章回顾《狂暴巨兽》浪贱的尼根,童话的结局,过瘾大于好看!
俊男本是女儿身,20年前的奥斯卡LGBT电影真的很虐!
上半年最棒的恐怖片,艾米莉·布朗特:别出声,活下去!
长泽雅美,欺诈女神,一本正经来搞笑的“表情包”!
身体出轨与精神出轨,究竟哪个更难接受呢!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良之路很难啊,这个社会讲规则,人情只是大规则之外的东西。
星爷曾经说过: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猪肉佬何尝不想成为伟大的舞蹈家;酱爆老师,也从来没有放弃成为一个伟大作曲家的理想;
少林功夫真的可以踢足球,而且很有搞头。
梦想是一件奢侈品,但毕竟还是有人找到了。
比如说这个男人——《巴里》Barry(2018)
巴里是个退伍老兵。
他的肉体从中东战场回到了美国;但战争的创痕,却把他的灵魂留在了那里。
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巴里,重返社会后每天都浑浑噩噩。
他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整晚睡不着觉,焦虑、惶恐、抑郁。
多亏他的叔叔,帮了他一把,给了他一个人生目标;安排了一份适配度极高的工作——杀手。
巴里在战场上擅长的事,在这里同样适用。
而且叔叔告诉巴里,他杀的都是坏人、渣滓,他们理应得到惩罚。
对巴里来说,这确实是一份得心应手的工作,而且薪水还不错。
但是时间久了,杀人也变成了枯燥的机械式重复;那种抑郁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是凭借着职业素养,他依然把每次任务都执行得干净利落。
只有一次,他面对猎物犹豫了。
没想到这一犹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叔叔不满足在小镇上刺杀街头小恶棍,他们想赚大钱。
于是他们来到阳光灿烂的大城市洛杉矶。
在叔叔的中介安排下,Barry开始和车臣黑帮客户商谈任务。
黑帮本来做的就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为什么还要买凶杀人呢?
因为这次的事件很尴尬,不能张扬。
黑老大被绿了。
他发现妻子和健身教练经常一起“做头发”;透过针孔摄像头,手下拍到了实锤。
怒不可遏的黑老大,想让巴里干掉那个奸夫。
巴里接下刺杀奸夫的任务后,就一路尾随健身教练,打探他的行踪。
但他却误入了奸夫参与的演员培训班。
就是这里,为巴里的人生,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表演导师充满激情与剑走偏锋的授课方式,让巴里听得入迷。
正在围观的巴里,却被奸夫稀里糊涂地叫上舞台,搭档了一次对手戏。
巴里完全在状况之外,但是奸夫的表现十分精彩。
他们的表演,还是赢得了满堂喝彩。
站在舞台中央,迎接着来自舞台下发自真心的热烈掌声;巴里在那一瞬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他下定决心,逐梦演艺圈圈圈圈!
但叔叔的一盆冷水,立刻泼了过来。
你可是个杀手啊喂!
你的工作性质是高冷神秘范,怎么可以抛头露面啊!
你清醒一点!
蚂蚁竞走了十年了!
你以为这是《演员的诞生》的舞台嘛!
要是你拿枪指着对方,却被认出来你是那个拍炸鸡广告的,尴不尴尬!
对于巴里来说这不是问题,大不了干完这票,就金盆洗手。
(仿佛立下了什么不得了的flag。
)一时心软的巴里,没有干掉跟自己对戏的奸夫;但这一切,却被车臣黑帮看在眼里。
于是他们亲自解决掉奸夫之后,又把枪口瞄准了巴里。
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巴里,一记反杀,就干净利落地解决掉车臣黑帮的人。
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他陷入更大的漩涡中。
一边想保住性命,一边想让阳光照进自己的生活。
巴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个故事,来自HBO最新推出的美剧。
这次没有大尺度,没有黄暴污,HBO用诙谐的黑色幽默,再次带来一部神剧。
只更了三集,但它的豆瓣评分8.4,IMDB评分8.1;口碑相当不错。
男主角巴里的扮演者是比尔·哈德尔。
2005年,喜剧天赋出众的他被《周六夜现场》节目组发掘。
作为美国最成功的脱口秀节目,SNL给了比尔很大展示才能和自我的空间。
他塑造的城市联络员Stefon,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观众的爱称,“史小芳”。
新闻版块的赛金花和他,也组成了一对有爱的CP。
而这部《巴里》,不仅是他导演的处女作,更是他全权自编自导自演。
在喜剧的外衣下,《巴里》的内核依然是悲剧性的。
除了巴里这个角色之外,这部剧还展现了许多怀揣演员梦想的小人物。
表演课的学员们拉着巴里来到酒吧,畅谈着各自的人生理想。
他们大多一边做着兼职,一边在表演班受训,四处试训。
逐梦好莱坞的场景,我们在《爱乐之城》中也看到过。
但《巴里》的喜剧表达,让这种辛酸看上去更加苦涩。
在热门美剧中扮演过角色的人,被大家纷纷称赞;但实际上,他演的是一个死尸而已。
他接下来的目标,是演一个活人。
而更为悲剧的,是主角巴里的人设。
巴里擅长杀人,但这种生活方式令他痛苦。
他想要进入表演的世界,但他却并不擅长表演。
长时间的情感压抑,让他变得麻木迟钝。
他无法像别人一样,在内心感同身受,然后做出自然的情感反应。
听闻奸夫的死讯,表演班的同学们或惊讶、或惶恐、或悲伤,但都是真实的反应。
只有巴里是为了配合场景,而模仿他人的表情。
如同导演在采访中所说,这部剧探讨的核心是;“你最擅长的东西正在逐渐毁掉你,而你真正热爱的东西你又不擅长。
”对于每个有梦想的人来说,这句话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你所有的热爱都被瞬间否定;你所有一厢情愿的坚持都瞬间化为幻影,不复存在。
尽管前路未知,但巴里依然决心改变着一切。
因为他没有选择。
回头是无涯的痛苦;继续向前,反而还有变好的可能。
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曾经的冷面杀手在舞台上也能笑靥如花;成为最璀璨的那颗星。
很久没追新剧,想着睡前看一集,结果一口气看完7集,然后开始忧伤,看完下一集就要再等一年了。
很奇特的一部剧,现实的情绪、荒诞的剧情、幽默的细节,符合HBO惯有的黑色底调,但又与过往看过的各种片子有所不同。
在相似点上让我想到了《冰血暴》《绝命毒师》《硅谷》还有一部有些老的电影《老大靠边站》,但在主人公的塑造上又有所突破。
本质上Barry性格敏感、内向、遵循传统价值又想要取悦所有人,但偏偏这样一个人掌握了强悍的杀人技能。
退伍后被老爹不靠谱的朋友拉入伙成了杀手,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心中却还保持着某种底线,我杀的都是坏人。
直到洛杉矶的一趟工作,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表演班,近距离接触目标人物,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女孩,为什么说是女孩,不是女人,因为这时的Barry心理层面上的确像是个孩子,从军队到杀手生涯永远在接受安排,未曾想过自己想要什么,也未曾做过什么决定,很难把他看成一个成熟的个体。
一个男孩找到梦想,总是因为一个女孩。
在这里他开始怀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要杀的可能不是什么坏人,第一次看到目标人物的父亲失声痛哭的样子。
到了最新的第7集,终于明确的,在自己的意志驱使下,突破了那条底线,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杀了战友,不只是战友,还是刚刚救了自己一命的人,是Barry梦想生活的模板,典型意义上的好人,帮助退伍军人融入社会,待人谦和,好丈夫,好父亲。
剧中表现了Barry濒临崩溃的情绪,但当演技受到女神的肯定后,独自站在舞台上,脸上露出了茫然又仿佛若有所悟的神情。
您是想台上情绪全靠台下杀人来补给吗,不知道下一集是什么走向。
对于他会杀死战友是出乎我意料的,没想到会让主人公走到这个境地,在老白任由杰西卡琼斯死去时,就预料到老白难有善终,在看到Barry开枪时,也袭来了同样的感觉,很难想象如何让这样的主人公有一个happy ending。
也很想知道大家对这段剧情的看法。
shit shit shit bill hader kills it from all dimensions 一旦手上沾上了血 就再也洗不掉了 虽然是喜剧 甚至很多地方都是SNL传统无厘头冷幽默 但怎么可以看得人这么难受啊
女主【人设】凭一己之力拉低全剧观感
怎么讲,比起同是脱口秀演员出身的luisCk出品的百年酒馆略有失灵性,有点类似同是舞台剧转型导演的马丁麦克唐纳作品但还是差点意思。这类偏实验性质剧集在观感上有点拧巴,因为观众可能还没习惯这是剧还是戏片中提到众多话剧或者重视剧本的电影,算是一部迷影剧集吧
有种传统犯罪喜剧电影被强行改成剧集的错觉,搞笑部分还是有些SNL,削弱了应有的黑色氛围。Bill Hader塑造的Barry本身是个有意思的角色,可惜剧作上随意的地方太多,比Killing Eve明显差出一截。
ptsd还真是从事不义战争后军人精崩的借口,不是只杀坏人的吗?却先杀救命恩人再弑警。“小芳”这个角色让人爱不起来。
比lalaland好看太多了!Barry太可爱了并且杀人干净利落,Talor也特别可爱!战斗力爆表!可惜被自己蠢死了哎哎哎还想着他能一直做Barry背后的男人呢!
前边看得索然无味 最后两集时想就弃了吧 如果主角圣母的话——居然没有 枪开得可溜了 但是内心纠结戏也太多了 特无聊特长气 谁还愿意看杀手自我良心谴责啊 我想看大坏蛋开心地干坏事
虽然但是……这剧真不咋滴,拍的挺没意思的 ,这一季好不容易看完,没兴趣再往下看了
有意思的剧。
[B-]
好看到停不下来。杀人and演戏这种相提并论的方式,简直是游走在钢丝上,不停在人性阴暗处和喜剧之间切换,真的好难
表演其实是一种psychological therapy,譬如谈话疗法、舞蹈或绘画疗法。 祝愿主人公在找到真我的路上越走越顺。
逻辑比较严密啊,最后反转还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但是表演没有我想象的好,有点像杀手版49旅社
get不到。很奇怪明明snl不難get小芳的段子。可能還是男人太多看著煩。
第一季结尾不喜欢!最喜欢barry帮战友打枪赢big rat那块哈哈
Bill Hader给全剧注入了灵魂,而一众实力配角使得该剧焕发光芒;Barry以第一季证明了看似俗套的设定却能玩出让人惊讶的效果,而幽默的外显底下却能够感受到角色的立体度以及剧情设置的巧妙;拥有左右观众情绪的R级喜剧才是喜剧中的真正强者。
倦怠社畜的中年危机常见,杀手做演员梦绝无仅有。选题超赞!荒诞喜剧搭黑帮犯罪,双重人生互拖后腿。Bill Hader不但主演,还和Alec Berg一起担当编剧导演制片,保证发挥到位。许多人倒在了主角实现心中追求的路上,这一点来说和《嗜血法医》难兄难弟——他们走到哪别人就死到哪。
光头好可爱。女主少出现点镜头吧。
没吸引力的片子
不错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