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第五季第一集食完。
cast可以说是大换血了,所有角色的脸都得重新认,唯一有标志性的可能就是女王了,虽然我其实最习惯的是前几季的青年女王,上一季的那一位也是花了点时间来适应的,这次这位透着一股精明感,所以就更需要时间了(笑唯一可以顺利过渡的只有戴妃了吧,一眼认出,个人特点非常鲜明,这位女演员我之前看过她参演的UNCLE,印象里以前没那么瘦吧,演戴安娜却是瘦骨嶙峋的,是不是为了匹配角色啊(所以戴妃确实是厌食性减肥吗?
查尔斯的演员相对本尊是不是过于帅了啊,老王子急于上位那段有笑到我,不过想想也是,超长待机换谁都受不了吧。
发表了一通感言最后收获首相不置可否的微笑有种蜜汁喜感。
总之这一季的开头还不错,画面质感保持依旧,很期待接下去的剧情。
(看王冠,尤其是第四季开始,越来越无法代入王室视角,而是忍不住从一个局外人出发,仿佛在看一场大型扮家家的游戏,一本正经到好笑的程度)(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只是在当下这个君主制几乎灭绝的时代里看他们还在坚守,就觉得很有趣,到底是属于旧时代的东西)
我们好像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从造物主的视角俯视人生,非黑即白地将一些东西命名为“好”,将另一些东西就命名为“不好”,然后用斩钉截铁的语言和自欺欺人的态度去“战胜”“打败”“忘掉”“不好”,从而想当然的期望“赢得”“好”。
但其实,这种仅适用于战争时做宣传口号式的语言模式和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处理复杂的高贵的细腻的人类情感。
快乐与悲伤、激越与沉郁,甚至失与得、幸与不幸,它们本都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人生的百般经历、千种味道,它们是人生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一体多面。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与各种情感共存,体验它们,接纳它们,并从中找到继续下去的力量。
这是五季以来最冷漠且单薄的女王形象,以至于你甚至不能确定她是一个鲜活的人。
E04里玛格丽特告知女王汤森德的邀请,真诚而有节制地流露一丝丝掩埋多年的感情。
她总是话留一半,无非是期待姐姐的关怀与接纳。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女王official的套话,夹杂着旁敲侧击的说教。
是的,汤森德如今家庭美满,儿孙绕膝。
伊丽莎白所“善意”提点的,玛格丽特并非一无所知。
旧爱时过境迁,即使相见,玛格丽特大概也无意再作争取。
她所需要的,从前是一纸婚书批文,现在是姐姐对她无疾而终的深情的理解与共情。
两样都没有得到。
于国家政事,女王一丝不苟地践行态度中立的无为之治,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逾矩。
这成就了她作为立宪君主的优秀品质,及其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而这恰恰以部分人性为代价。
她立场先行地选择不露声色地表达不赞同,因为从中嗅到了违反道德的危险气息,就把妹妹的倾诉扼杀在核心话题的外围(即使是现在,也不要和有妇之夫再生风波)。
女王也许明白自己应该说出一句“那个时代不允许你和汤森德,我也很遗憾”,但她就是不把台阶递出去。
所以当玛格丽特向她发火,她的眼睛晃过几滴泪光,憋着一口颇为委屈的气:“不允许你们结婚的是作为女王的我,不是作为姐姐的我!
”这种煽情没有任何信服力。
第五季的伊丽莎白,在应付任何亲人时都采用这个万能策略:永远不去介入对方的故事与内心,绝不尝试共情。
即使你是她的胞妹,也不要妄想可以从她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她所能够提供的只是冷静,甚至冷漠得不近人情的道德与理性判断。
作为君主,女王理应如当初王太后所说的“做这一体制的唯一核心”。
但作为一个人,这一季的女王要求妹妹看到她的无奈,谴责戴安娜不理解她的忙碌……她永远向别人索取无条件的理解与宽宥,却从不反馈某些应有的温柔。
也许编剧认为女王年过六旬,其观念与性格已经不需要成长发展,也不需要她重复展示对曾经的艰难决定的纠心。
她已经是一个掌权年久,自蕴威严的大家长了,也越来越像一部程式化的冷漠机器,掏空了为人的真心,对谁都能准备好一套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规避真正参与他人的生活。
于是妹妹怒目而对,丈夫另觅知己,这样的孤家寡人我不觉得有多可悲。
E08那集,戴安娜反问女王自己多次求见而不得,忍无可忍才接受采访控诉王室。
女王仍面不改色,正襟危坐,用惯常的话术将责任回抛:“也许我们家在别人眼里显得很冷漠,但对我们来说,冷漠的近义词其实是忙碌。
”或许“冷漠”于她们家确是一个褒义词。
这种苍白的说辞像是告诉世人,在其根深蒂固的自私与虚伪面前,冷漠简直不值一提。
既然君主的美德是无所作为,谁又真正需要一个君主?
P.S.这季家长里短太多,翻来覆去地讲查戴婚变。
最有意义的话题的难道不应该是政府拒绝为修复温莎城堡拨款,女王为顺民心开始纳税吗?
牵涉到可能动摇君主制的内容似乎被刻意回避了。
If we cannot admit the errors in the past, what consolations can it be for the future?这是一篇2022.11月底就要写的文章。
在看到第五季分集的标题时,我最好奇的被女王称作Annus Horribilis的一年会被怎样演绎。
那一年是1997年戴安娜去世前女王最不顺的一年,所有累积的矛盾和意外接踵而至地爆发。
首先是嫌隙已久的Charles和Diana不可避免的分居,Anne公主离婚和宫廷侍卫再婚,Sarah王妃接二连三爆出丑闻继而和Andrew王子离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年底的温莎城堡大火。
桩桩件件,哪怕是全世界最享声誉的女性,也毫无招架之力。
但Peter Morgan并未把这些事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而是以玛格列特公主和Peter Townsend 50年后的重逢作为主线。
这一集非常精彩,就像其他剧迷说的,每一季以公主为主导的戏都相当出彩。
在宣布不与公主结婚后的50年,Townsend在电台中听到公主的音乐节目,其中的一些选曲勾起了两人间的回忆。
Townsend给公主寄去半个世纪后的信,公主似小女生样娇羞喜悦,手忙脚乱地准备阔别已久的重逢。
会面和回忆都是美好的。
搜到Peter真人的照片,既有军人的英姿飒爽,又有英伦绅士的翩翩风度。
温莎城堡大火后,女王黯然地在电视前看政府和民众关于 这次火灾损失不愿意由公众来承担修缮费用的报道,接下来玛格丽公主和女王的对手戏,更或是公主的独角戏,很是过瘾。
一场意外的火灾,玛格丽特用阿加莎小说推导嫌疑人的方式比拟这次事件,戏谑Diana,Andrew都有可能是纵火者,包括她自己。
面对公主关于否定她与Townsend婚事,Anne公主能离婚再婚而她却不能的质问,女王毫无招架反驳之力。
Lesley的表演一气呵成,这场戏反复看了很多遍,次次都能让我为公主悲伤,难过,惋惜。
女王要去伦敦市政厅午餐宴前和王太后的争执也很有意思。
让我想起第一季里,刚刚继位的女王在伦敦雾霾时咨询玛丽王后是否真的相信君权神授的说法。
如果说玛丽王后那次的解答给予年轻的伊丽莎白君主制的神性,那么与母亲的这次冲突,则是几十年亲眼见证君主制衰退后的质疑和反思。
关于英王室的一些纪录片里提到,在BBC发表那个声泪俱下,不与Townsend结婚的声明后,玛格丽特公主关系最紧张的不是女王,而是她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
让公主为婚姻放弃头衔和王室丰厚的津贴还不是最不舍,最艰难的;而是两姐妹从小就被母亲灌输的对退位的大伯爱德华八世的怨恨,以及身为基督徒永不能弃的教义,玛格丽特没法成为母亲说的那种背信弃义的人。
后来就是,母女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同住在Clearance House,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都不做任何交流。
所以,伊丽莎白王太后和玛丽王后一样,君权神授的理念和信仰已经凝固在血液中。
女王的“罪己诏”无非就是承认了君主也是凡人,而加冕和繁复的王室礼仪加持的神性,神秘和遥不可及都会被打破幻灭,这都是王太后不能相信也不允许的。
当然,这一幕以及女王这次的演讲稿都是戏剧化艺术化处理,作为君主,女王是绝不可能在公开场合流露自己的情感。
但在剧中这样的处理,让女王变得更有血有肉,也让姐妹和解成为可能。
第五季在开播前就争议不断,先是英国本土,Judy Dench等演员就要求NETFLIX在每集开头加上“纯属虚构”的声明,本季中出场的时任首相John Major 本尊提出抗议,表示从来没有剧中和查尔斯 王储一起商议逼女王退位的一幕。
也有王室观察员认为这是对刚继位,刚刚累积了一些威望的查理三世是沉重的打击。
豆瓣上的批评声也居多,认为第五季的服化道不如之前精良,演员让人出戏,还有观点认为编剧在为查尔斯洗白。
诚然,第五季从剧情,架构和叙事来说确实不如前四季,尤其是被封神的第一二季,至今我仍会时不时重温,偶尔也当作做杂务时的白噪音。
从真实历史上分析,虽然伊丽莎白二世在继位时,大英帝国已不复往日,但余威仍在。
那些现在已纷纷独立的海外殖民地,仍奉女王为首,组成英联邦。
帝国余晖犹在,体面尚存,还有一些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
可进入80年代后期,英王室如同中年男人,疲惫不堪,力不从心。
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在战后也是江河日下,女王在位时的15任首相,没有几位是做完任期善终的。
英国民众此时也进入是否还需要女王,王室的争论中。
这段时期就是灰暗,晦涩和危机四伏的,拍出来的故事自然比不过,乔治六世去世,女王加冕和肯尼迪夫妇访问来得有趣。
此外,我不认为这部剧在给查尔斯洗白。
看剧之前,搜到一段主创的视频访问,以及几篇BBC的文字访问。
几个角色尤其是戴安娜的扮演者Debicki说,如果剧本不是对戴安娜和查尔斯双方都是公正的话,她是不会出演的。
看完后我同意她说的,编剧给双方解释的机会,相对是公平的。
戴安娜很擅长利用媒体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这不是贬义,这是她在王室那种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单枪匹马地求生的方式。
同样,毕竟她太年轻,太缺乏安全感,反过来成为媒体的猎物,最终被吞噬。
查尔斯真的有大众说的那么不堪么?
也未必,公众对他的反感多半源于他与戴安娜,卡米拉的三角关系。
可他对于环境保护,濒临物种的保护,弱势团体的援助等的公益贡献却常常被忽略。
他的Prince Foundation帮助很多有才华的青年得以施展的机会,他和卡米拉年出席公务的数量仅次于女王和菲利普亲王。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造神毁神。
坦白说,我对卡米拉最好奇,被喷这么多年也没有见到她在媒体或公开为自己辩解。
能陪伴查尔斯这种没有安全感,需要被肯定和Spotlight的人,是富有人格魅力和笃定见解的。
她具有王室需要的那种,Never explain, Never complain的品格,从这点上,她比戴安娜更适合宫廷的角色。
80年代后王室的危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王室成员的“作”,作为遥远的观众,我也很不理解养尊处优的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不如意呢?
同样,从第四集中我也得出一些个人看法。
像女王,被教义,王室责任架到神的位置,一举一动必须保持中立,成为典范。
或许对于一个经历二战,见证爱德华八世退位危机的过来人来说,容易接受。
可对于其他的王室成员,尤其是随着时代发展,价值观变化一起成长的女王子女来说,成为个人比尊为敬仰的神更为重要。
07年第一次看电影《女王》时,我很不能理解女王为何这么不待见戴安娜,死者为大,为什么不能同民众一起悲伤。
经过十几年社交媒体的冲刷,看多了也曾做过在公共平台上宣泄的情绪以得到共鸣或彰显的事,愈发对一切具有表演性质的表达充满审慎,也更凸显女王那种克制,隐忍,情绪不外露的可贵。
写到结尾的时,已经是2022.12.31,也听了新国王今年的圣诞致辞,接受了女王时代结束的事实。
同样,新年的一年,我也要用王太后在女王伦敦市政厅做1992年那次演讲前,提醒她谨言慎行的那三个问题来警示自己。
“Does it need saying?Does it need saying now?Does it need saying by me?”
到了女王的晚年期又换演员了,但我还挺期待戴安娜的。
回头看王室这5季拍下来,几个重要女人串起了王室的整个故事基调,我仍然偏爱长剧评写女人,尤其是在几个女人影响下的曾经辉煌的帝国。
女王、玛格丽特公主、戴妃,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命运和对于生活的处理方式,她们的行为、理念和传奇经历,塑造了跨越几个年代的历史。
玛格丽特公主的故事来到第五季终于给出了一个结尾,这一整集看上去都叠加着厚厚的历史味道。
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公主盛装出席了那个宴会,略带诧异但还是欣然收下Peter还回来的信件,回到家拿出自己的那部分信件,像个旁观者一样一封一封地阅读,读完了她一整个破烂壮阔的爱情人生。
年少时期的爱情总让人流连忘返吧,二十出头爱上的人,成熟风趣有魅力,即便分隔两地,两人连通信都透露着活生生的气息。
从释放出感情到最后无奈放弃,这几年应该是公主最像正常人的一段时间。
她盛装出席,应该也并不为追求什么,大概也只是想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这里用看信的情节非常棒,想知道结局的人最终往后退了一步站在了旁观者的角度,点上烟,像翻开一本小说一样,一点点品自己的爱情故事,这个镜头下,无论是什么年纪的人我觉得都能感受到这份厚重感。
女王在这一季中我感觉唯一一次表露出人的部分,是年终总结上她的那份歉意。
时代的变迁在第五季第一集就已经很露骨地表现出来,那艘游轮的退役预示了王室最终的下坡路,民主制度下的王室最多只能算是民众的一个精神寄托,王室的庄严也最终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女王很清楚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她现在就仅仅实在勉强维持这个体面。
这导致这一季中女王更加想这个系统产生的物品了,感情越来越少,但对系统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我个人感觉是演员对这个时期的女王的理解还是到位的。
打五分的原因完全在于第九集-31号夫妻,这场长达十几年的情感纠葛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一集非常妙的是用了好多对问题夫妻来进行旁白,来表达婚姻生活的细枝末节。
不爱的原因有很多,生活琐事、性格不合、观念背离,原因有很多,但本质就是错配。
查尔斯和戴安娜经过经年累月的互相怨恨,两个人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也一直磨到女王同意离婚。
王室这部剧写婚姻,其实是在用爱情和这个制度进行对比,王室这个制度下,不被允许的爱情如何对婚姻和个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在玛格丽特公主上应验了一次,又在查尔斯身上应验了一次。
整整10集篇幅,写到王储和戴妃的生活时,全是怨恨没有情感,所以在第九集成功离婚后,查尔斯来到戴安娜的住所,心情复杂地打算道个别,两个人心平气和地聊天,也有这个意愿推心置腹敞开来说,但到最后,查尔斯心有怨念指责戴安娜说他不适合做国王,戴安娜则逼问你当初为什么要跟我结婚,两个人都胡戳对方痛点,一点不留情面。
这样的对话真的很精准,查尔斯最大的痛点在于他的努力不被看见,少年青年时期常年在女王光环下生活,婚后又在戴妃光环下生活,他最忌讳的应该就是被指责能力不够且性格软弱,而戴安娜怨恨的是她所有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事错付,她的感情被狠狠打击,她最希望得到查尔斯的情感回馈但惟有这个东西是王储不能给的,所以她痛恨一开始的错误,在这最后的争吵中,她只想亲口听查尔斯承认自己的软弱,但软弱是查尔斯最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东西。
所以你看,这俩人就是百分百完全不匹配,互相都在互戳痛点的婚姻,哪里能好得起来呢。
这千斤重的王冠哪。
第一二季的女王基本以国事为主,第四五季,讲的就全是家事了,果然一地鸡毛。
黛安娜太孤独了,总是被查尔斯否定,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这种被生命中重要他人——自己老公的极度排斥让她精神上非常痛苦,所以她暴食。
我很佩服戴安娜的是,她努力重塑自我的过程,虽然每一次她的人格都被查尔斯击成碎片,但每一次她都努力地把掉落一地的人格碎片再重组起来,暴食是重组的努力,对媒体镜头的倾诉是重组的努力,参加公众活动得到大众认可是重组人格的努力,跟其他男人谈恋爱也是重拾信心的努力。
可惜查尔斯伤害她太深,黛安娜要走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查尔斯非常缺乏对他人共情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人性的缺失,在查尔斯的背后,是王室家族(豪门)人性的缺失,太冷漠。
也许,系统就是没有感情的。
这一场斗争,是冷漠的系统与有血有肉的生命之间的斗争,是对王子公主童话的破灭,是对王室幻想的破灭。
继续王冠中,我现在的计划是看完王冠就去补继承之战,这次横扫金球奖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王冠里饰演戴妃的德比齐这次也拿了个最佳女配,我看了三集,很好地接受了她这版戴安娜,形象上真的非常非常搭,性格嘛,我也不是她生活圈子里的人,真不好说,但就目前来说确实是符合了我根据各种官方或小道报道里勾勒出来的性格。
一个倔强执着又鲜活可爱的忧郁女性。
话说回王冠,S5看到第三集穆穆,是难得从外界视角切过去看王室的一集,意外地非常有趣。
年轻时怀着雄心壮志想要改变世界的穆罕默德,一生都在奋斗,直至老年他早已成为了超级富豪,看似高傲的骨子里还是带着年少时的自卑情结。
曾经叫嚷着不把西方文化当回事的那个年轻人,心里始终觉得对方的贵族礼仪高人一等,于是找到了侍奉过退位国王的老侍从,从礼节到文化一言一行处处学习模仿英国王室风范,为了能够接近女王,他买下了百货公司,甚至还花了巨资修缮温莎公爵的旧宅用以讨好女王,以期能够融入这个所谓上流的高级的世界,却自始至终换不来对方一个正眼。
我本以为他是一个势利自私傲慢阴沉的商人,后来才发现其实这个人本性不坏。
从头至尾,对于老侍从都没有任何的责怪,即便遭遇了如此尴尬的对待,他也并没有迁怒,而是带着哈哈掩饰了被无视的不快。
他甚至还将老侍从当作了一个朋友,照顾对方直到安息,为他流下真挚的泪水。
这样一个前后反差,更衬得英王室或者说是女王的冷血冷漠,她的不近人情高高在上。
但我很喜欢这一集的结局,最后马赛上戴安娜的出现宛若一束温暖的阳光,那么明亮那么鲜活,叫人安心。
所以又何苦去改变自己来迎合这些所谓的高级社会呢,倒不如当初那个说着要改变世界野心勃勃的穆穆来得朝气蓬勃呢。
不知道是不是王冠的时间线越来越接近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了,看这些王室越发觉得垂垂老矣,顽固又无趣,保守又刻板,老实说有什么必要去捧着这些人呢。
总之,穆穆这一集我很喜欢,看着能够代入,虽然我自己与这位大富豪也差了十万八千里,完全不是一个阶层的,但又有何妨,活一世,不为他人喜而移性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坦荡与自由。
第五季是真无聊啊。
(对这部电视剧我一直很欣赏的一点算是它的文学氛围吧,以一人为中心,无关国世变换又处处关乎国世变换。
本身整个系列的大氛围都是有点沉郁的下坡路,看这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浮沉又挣扎,冲突或放弃,还能嚼出些人性的味道。
甚至有些集数是我后来反复看了又看,还能会心一笑或是被感动的。
但是这个第五季吧……这一季也不能说是没用用一些手法吧……比如那个明显得明显的皇家游艇的明喻(对都已经不能算是隐喻了),季初上役季末退役,这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但除此之外呢,一整季,这一对夫妻小情小爱的纠结与怨恨真的是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本身在上一季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了,这一季居然还能够占据整整一季,而且故事讲得还没有上一季要有趣。
虽然我能够理解这对夫妻确实贡献了当时报纸上的很多头条,但是这个进度要用一整季去讲也太慢了点,而且人物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长与发展,最后给自己依旧下了一个上一季季末就下了的结论。
说实话最后几集看得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开了循环。
有些剧集中确实也详细地描写了边缘或是相关人士的剧情,但与前几季相比,对于这些人物的描写有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吗,能够通过这些人一撇当时的社会或是生活吗。
不能,因为这些人物全部都是为了讲述这对夫妻的故事而存在的。
实在是看得人太累了。
更何况这对夫妻的事情就算不通过这部电视剧也是在各种渠道被人津津乐道,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个大概了。
有些历史场面如果事先不知道,剧集的表现又不足以让人觉得那是个高潮;而一旦事先知道,看的时候又因为剧集的表现太过平平而让人觉得无聊。
说白了,就是想讲的故事没讲好。
对于知道知道这部分历史的人,我真的觉得不去浪费这十个小时,直接把这一整季拿掉也不会对后面的故事理解产生问题。
希望下一季能重回前几季的水准吧。
---一口气写的,没有梳理和校对。
仅作为一个个人思考的存档处。
刚入坑。
本身觉得这种戏会拍成古董鸡汤,看海伦的《女王》感受很深,倾向过于浅显,布莱尔和皇权的关系一直麻麻地,怎么会蹦出来发自内心的心疼女王,他支持给王室扣分还差不多,扣分大了,会出来挽回,他是用皇室博弈,而不是拥王派。
但看王冠很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的时长给了编剧发挥空间。
虽然还是有很多细节为了突兀而突兀,比如撒切尔夫妇抵达女王狩猎的王宫,着装之类的冲突,实际肯定不会那么明显。
我们自己的大使有过同类经历,仆人确实会直接打开行李箱整理,但不会让两个人必须分房睡,说如果你们大使夫妇吵架,那么还有另外一间。
又比如穿衣都会有口头的提醒。
首相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但整体的观感是非常好的。
感觉欧洲剧处理感性的部分是克制和解放平衡和发挥得最好的。
美剧有很精彩的感情,但更像是哪几种模板。
牛顿和小镇做题家的区别。
不过美剧由于制作更成熟,人力更雄厚,所以情节设计是一骑绝尘,产量高,坏片率相对低一点。
先说一下我认为女性幸福的【一种 】 规则。
这个不是绝对的,但需要提出,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剥离一个人的出身来看待她的一生。
这个出身不完全是阶级的。
撒切尔肯定不如戴安娜的阶级高。
但她确实得到了幸福。
可是无论她的传记还是纪录片,她绝对是一个不雌竞、不在意外表(相对女王)的存在。
她的形象非常老土,直到参加竞选,才请来专门的顾问。
一口气追到第四集,连夜写评论。
从第一季追到第五季,《王冠》系列一直是心目中剧集“优等生”的角色,前四季一直都是水准之上,彷佛在看一个优等生的答卷,卷面分和得分点都无可指摘的那种舒服,严谨工整的剧情结构和历史厚重感相得益彰。
初代演员的第一二季自然最出彩,传奇人物历史抓马通通备齐,国王去世一集真的是电影级的徐徐铺陈;第三四季进入平稳期,抓马少了,但开始挖掘王室成员的向内探索,菲利普与宇航员一集上升到神学与哲学的高度。
本来第五季乍看预告还是很激动的,温莎失火,子女离异,hk回归,历史的抓马又来啦,写得好就是日不落帝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宿命感。
但是这一季编剧似乎断崖式地迷失了以往多角度论述作文命题的把控力,90年代这么多的王室抓马,这么多可以讨论暗示王室辉煌不再的切入点,结果编剧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搞得像一篇跑题的议论文,第二集戴妃录音和菲利普和*教子妻子的友谊也不知是什么奇妙的互文作用,第三集的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倒也不是不能写非王室成员的故事,可是你连王室成员本身的故事都还没刻画清楚,就开始各种回忆杀兼介绍戴妃男友。
其实第四季女王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孩子的自我求证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四个长大成人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而女王已经错失了可能补救的机会,延续到九十年代对于女王而言应该是外忧内患集体爆发,无论是其个人,家庭,还是王室体制都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节,失去光环的过程吧。
仿佛主创也感受到了下滑的危机,本剧多处开始走情怀回忆杀路线,开篇Claire Foy,第二季的温莎公爵夫妇,以及玛格丽特和初恋的重聚。
总觉得有点遗憾,毕竟《王冠》不应该是一部需要写“求解”来赚基础分的剧集。
戴安娜的笔墨太重了,令人腻烦。3.5星。
你变了
新女王给我的感觉是古灵精怪甚至是滑稽,哈利波特的影响太深了。还有就是英国演员好少,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看到第五集,这一季的质量是真的差!
第三集、第九集拍得特别有意思~
1:2/10,2:6/10,3:2/10,4:5/10,5:3/10,6:6/10,7:7/10,8:6/10,9:6/10,10:2/10,综合:4.5/10,皮特摩根呀,收了查尔斯一个勋章,新一季疯狂洗白查尔斯,怎么查尔斯就成了自由、真爱、敢于变革的象征了?我只能祝新一任国王还能守住英国的土地。
Peter Morgan似乎找到了一条对照比喻的公式,但也太浅白太硬来了。mike leigh看到自己御用的中下阶级角色女演员演皇室姐妹会作何感想呢:)
质量断崖式下跌,每集之间没啥联系不说,内容像流水账一样平淡无味,运镜也很死板,不是在人物说台词的时候怼脸拍,就是在车辆行驶的时候俯拍…没看的不用看了,每集将近一个小时有点浪费时间
这一季回归到了皇室这个小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命题去解决,而女王都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体系。一个正在艰难前行的体系,破与立、新与旧,在一件件家庭事件中,在时代的变化中暗流涌动。
不一样的查尔斯和寻求关注的黛安娜
与其说第一部是在看世界史,这一部就像在看家务事。
看得好生气!每看一集都要缓几天。。查尔斯真的太讨厌了!是不是因为他给钱了,强行洗白有点用力过猛了!看完只想说,女王经历那么多闹心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乳房结节。。以及那么闹心居然还能活那么久,真的太厉害了!
这个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给查尔斯的选角与本尊相比过于英俊了……查尔斯本人看了都得边哭边说“55555这是我梦想中的长相。”
随着没落的开始,这剧的质量也在下降。摊上查这样的人、冷暴力、煤气灯、开排打压,戴安娜实惨。戴以为这遭遇是王室特有,实际上是女性普遍境遇的一份。查尔斯不应寻求王位,他不合适,王权的奥义是:克己,而他毫无,或许这点伊丽莎白心里多少有数。他活了五十多,还没有任何智慧与洞悉,反而急切于亮底,被一位首相打量。如果能得戴的助力,英王室或许还是能续多一口气的..戴像是某种关窍考验,但他们偏偏粉碎了金星,多少有种宿命感。
制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步入到这个年代,没有一战和二战的风云突变,没有动荡感和拓荒感的加持,故事本身也只能聚焦于王室八卦。
本来就觉得剧情乏善可陈,然后被小组婚姻伦理的对错“激辩”劝退,对上世纪没有滤镜的本人并不想看这类长篇演绎。(五集弃)
年代越近,恐怖谷效应越强。因此这一季的选角,彻底表明这只是一部肥皂剧而已。剧情嘲讽BBC为效益而消费王室八卦的时候,奈飞也是在一边抽自己的脸一边数着钞票啊。
如果豆瓣评论没有一条是“好烦,看女王就像看乌姆里奇一样,感觉好讨厌”,我吃屎。剥离那个角色,艾美达依旧是一个实力派演员,以及别再提乌姆里奇了!
从第二集来看真是相当家长里短。顺便一提,艾美达老师真的一脸精明,眼睛太吊了完全不适合演女王啊,演技再好也没用,会见首相那一段毫无贵气可言,太凶狠了。
555foy和kirby都来客串了都好美好爱你们//还是最爱Margret的故事,第四集lesley这段可以直接拿个最佳女配吧,太强了...真的越来越烦Charles和Diana这条线,想多看女王和Margret🍷//srds第八集依然震撼到鸡皮疙瘩起一身激情落泪,高妹演得真好555
戏虐的EMOTION 感觉是最差的一届女王和戴妃扮演 别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