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七剑

七剑,Seven Swords

主演:甄子丹,黎明,杨采妮,张静初,孙红雷,金素妍,陆毅,戴立吾,刘家良,王敏德,白彪,周群达,马精武,胡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韩国语言:汉语普通话,韩语,粤语年份:2005

《七剑》剧照

七剑 剧照 NO.1七剑 剧照 NO.2七剑 剧照 NO.3七剑 剧照 NO.4七剑 剧照 NO.5七剑 剧照 NO.6七剑 剧照 NO.13七剑 剧照 NO.14七剑 剧照 NO.15七剑 剧照 NO.16七剑 剧照 NO.17七剑 剧照 NO.18七剑 剧照 NO.19七剑 剧照 NO.20

《七剑》剧情介绍

七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满清军队在风火连城(孙红雷饰)的率领下逼近武庄,欲将关内隐藏的反抗力量斩尽杀绝,而武庄更是围剿的重点。武庄表面上住了一批庄稼人,实则是反清组织天地会分舵人马,全庄上下整备应敌,但却力量有限。 危险逼进,路见不平的侠医傅青主(刘家良饰)为了解武庄之危,带了两位武庄青年武元英(杨采妮饰)和韩志邦(陆毅饰)上天山求助。擅于铸剑的世外高人晦明大师住在万里冰封的天山上,他珍藏七把剑中珍品。座下有大弟子楚昭南(甄子丹饰),二弟子杨云聪(黎明饰),三弟子辛龙子(戴立吾饰)以及四弟子穆郎(周群达饰),晦明大师认为武元英和韩志邦也是可塑之材,加上傅青主本人,把毕生修为炼成的七把宝剑分赠七人,是为“七剑下天山”的武林传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招恶老板羽毛蔚蓝海岸N°10鬼庙麻木不仁第一季女访客海豚爱上猫水神娃潜艇总动员4:章鱼奇遇记恶魔大头大头,下雨不愁破碎魔卡行动攻壳机动队:崛起2黄昏时分的朋友武痴超级强盗FPS刀尖迈向未来的倒数10秒鎏金的声音铁板少女小茜哈瓦那三日危情鸟类人间西线兵魂纸相机月光照耀如常隐市奇闻录2女工

《七剑》长篇影评

 1 ) 元气淋漓,沛然莫之能御

《七剑》上映之后,毁誉参半,媒体上多的是给徐克挖骨取髓的文字,民间的力量却彰显出给老怪平反的趋势。

我自己是在《七剑》首映当天就去捧场了的,买的是场外的黄牛票,价格与正常票价一样,估计是电影院当成福利发给员工的,拿来小赚一笔。

由此想到中国国情,又想到《七剑》试片会徐克是否水土不服忘了给可爱的无冕之王们封红包,导致今日媒体上四面楚歌的境地,谁知道呢。

  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虽不能说高潮频频,但我自己至少是看得入神,中途没上过厕所,倒是看了几次时间,那是瘾头太大,生怕太早结束。

完场后电影字幕打出,身边人纷纷离席,我坚持待到银幕黑屏才动身,算是一个小小的致敬。

走出影院,心里一是想看看4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二是开始期待续集--后者对我可不容易,我也赞赏周星驰的《功夫》,但我认为《功夫》拍续集是焚琴煮鹤的想法。

《七剑》第二部出来,没的说的,照样上影院支持先。

  近几年的华语电影,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的,大概也只能数出这么一部。

电影好就好在元气淋漓,不在细枝末节下精巧功夫,却在整体上达到了高境界。

徐克以前的电影,或飘逸难测,或诡秘迷离,或潇洒不羁,总之算是婉约一派,纵然豪迈,骨子里也是伤心和避世的。

而这次来了个大开大阖,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真正拍出了香港电影难得一见的史诗气质。

七剑出场,歼灭风火连城一个分队的场景,算是整部电影最华彩的一段,一个个高手露出压箱底的功夫,看得人眼花缭乱,血直往脑门里冲,隐隐有出冷汗的感觉--这是看到好片子最直观的感受。

  历史上的侠是什么样子的?

以往的武侠消费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概念:白衣飘飘、鲜衣怒马,持笛仗剑,游荡江湖--这与大众青春期的想象趣味不谋而合。

但在《七剑》里,我们看到原来侠客也要吃喝拉撒,要种田,要保住谷物的;原来侠客也可以穿的破破烂烂,宛如刚下完田的农夫;原来侠客在谈情说爱之余也有生理需求,时不时抱在一块“嘿咻嘿咻”;原来侠客可以幼稚冲动,可以闭上眼睛才敢杀人,可以冷酷莫测不留情面--徐克还原的,很可能是历史上真正的“侠”的形象,这是一次不计后果的创新。

而这次徐克出位后招惹的酷评,再次证明了挑战大众趣味的后果。

  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一方面看来,是写实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林安儿的剪辑刻意不按常理出牌,动作组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都是要与影片本身的意境相配。

甄子丹本人的功夫称得上矫若游龙,在这部电影里却让人看得模糊,因为徐克不想让武戏抢去太多风头--否则他拍的就是功夫片,不是武侠片了。

然而甄毕竟是有功底的人,举手投足间都有高手的法度在,配合其飞扬的长发,凌厉的眼神,孤独的气质,使楚昭南成为这部电影里最为光彩照人的角色。

  徐克的野心,是打造一部沟通天人的史诗电影,对于以往的武侠类型片模式既是颠覆,也是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游离于剧情主线之外的闪光点:七侠看日出,那样的阳光明媚,这是同生共死的默契宣言;老马来福对主人的依依不舍,折射出的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无奈选择;口音的南腔北调,说明了这些人物来自五湖四海,更显大气;甚至是几场激情戏,看似突兀,也是有意味在里面的:侠客精神的激情彭湃、昂扬不屈,往往也伴随着性的觉醒而到来。

这也许是我的过度诠释,但我相信,《七剑》的丰富多义性,可能不是看了一遍就能完全明了的。

  当然,电影本身绝非完美,首先剧本上就存在问题。

结构、剪辑都有杂乱无章之处,比如这样阳刚的电影,情情爱爱的东西没必要插得太多,有关张静初的戏几乎可以完全删去的。

也许徐克是怕电影如果只有几场大战会在剧情上显得单薄,考虑到满汉全席也不能少了味精,于是硬生生拉长了山洞除内奸的一场戏,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演员的表演也有过火之处,如果除去那几次奸笑,孙红雷的表演是过得去的,可惜孙先生可能是肥皂剧演得太多,老喜欢给人物加点佐料,看起来变态一点意外一点深刻一点,于是憋着嗓子装奸诈,实在为难他了。

张静初也显得太骄气,从目前她出演的《孔雀》和《七剑》来看,此女是个性需求较强烈的豪放女,这样的女孩如果机遇好,在中国影坛上是可以畅通无阻的。

《七剑》中楚昭南和绿珠的身份被设计成韩国人,也是徐克考虑到商业后果作出的妥协,否则到处皆可安家,何必跨国?

还有川井宪次配的音乐,客观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可算锦上添花,但与剧情画面的感觉还是不够“贴”,终究是少了霑叔那样的神来之笔。

  然小疵不掩大醇。

徐克在这部电影里做的一切,统而言之皆是为了一股不散的“侠气”。

得其意而忘其形,电影剧情纵然有荒谬错漏之处,徐克捕捉到的武侠之“神”,依然值得每个喜欢武侠电影的观众心存感激。

考虑到如今的国产电影看似繁花似锦,其实面对着难破的困境,我们对于一部有诚意、有想法的电影,所持的也不应该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讥嘲态度,而是耐心、理解和支持。

因此,话说得再多,不如走到影院里面看看片子,给它的票房做一点微末的贡献,我想,这也许正是徐克目前最需要的肯定吧。

2005·8·1

 2 ) 一部什么都不是的电影

一部电影,我都会很耐心的看完。

因为要评论要赞扬要谩骂,总得站在一个客观和完整的角度。

而且,这也是对一部电影的起码的尊重。

我的确是把《七剑》看完了。

徐克应该属于知名的导演吧。

然而它的确是一部什么都不是的电影。

如果说是一部武打片,即使有甄子丹的加盟,其动作设计完全过于草率,而其他演员的动作只能用迟缓来形容。

甄子丹是我最喜欢的武打明星,但在这片中简直就是浪费。

如果是剧情片,过于简单的剧情,毫无新意的对白,而其中几个倒叙,更是画蛇添足。

如果是爱情片,对不起,没看出来。

如果是科幻片,要么是我想象力太差,要么是电脑特效太差。

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类型定义,我想是非限制级,如果一定要在这个级别上给一个年龄限制,我想是10岁以下。

 3 ) 《七剑》:这些大地上的事情

 文 / 沈嘉柯看的时候看的是电影,看完了眼睛一合,脑袋里想的已经不单单是电影了。

导演是电影的上帝,掌握电影里人与物全部的命运。

我很想去摸到这个上帝的心,但不甚清晰。

这些意思流转如云,却抓不到手掌中。

我试图去这样观看,比如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代入。

从何处来,将到到何处去,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打算?

为了看《七剑》专门做了做功课。

很是看了一些文字资料,这些集中在徐与报刊记者的对话。

他说了很多,大部分都忘记了。

惟有两个字非常清晰:成长。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物沿着自己的命运做好本分,每个演员表演好自己在什么位置的表演,就上佳了。

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电影试图解答,作为群体命运大网络里,每个个体,都是在变化,在成长,从语言到行为,从而故事在发展。

对于武侠来说,太阳底下确实无新事。

衣袂飘扬如雪,不染尘土的武侠,与大地上的黄土浪迹的武侠,是手心手背的两面。

这个就是第一个成长——导演的成长。

他渐渐放弃了一个少年做梦的方式,转变为成年人做梦的方式。

这区别很大,但没有优劣之分。

特技本身是技术工具,但玩出飞天爆炸的,多半是孩童气息,充满了游戏精神,最重视等级与比较,谁的武功含量最高谁是老大。

比如徐克在怕蜀山的时候,我看见有新闻八卦说,他对玄天宗背上的翼羽剑数目,都在画图里孜孜不倦计算着,不承载什么很具体的概念,是比较虚的痴迷。

《七剑》则是成年化的徐克电影,每把武器追求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比如道义、信念与性格。

这种差别,表现出的,是电影的气质。

《七剑》的宏图特别明显,背景没有完全展开,但开端的气象已经很大。

从朝廷要剿灭叛乱力量,带出前朝握权人士在现今的对立。

小切口进去,大故事的线索现出来。

武庄本是平凡村落,但由天地会人士领导了,代表意思就明显了。

电影不打算只谈江湖,而是谈的整个天下的事情,整个大地上的事情。

在风火连城的世界里,他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大背景。

新旧朝代交替,前朝的人有权势的,要么归顺(其实仍然容易被朝廷一灭了之才安心),那么就是朝廷死敌,要么就是走第三路线,成为边缘力量。

他就是边缘力量,他不归顺朝廷,不受官方封册,他有自己独立的小王国,但他维持这个小王国的独立和自己的力量,依靠的是帮朝廷做事。

这种力量在正统王朝成熟以后,经过百年围剿,会渐渐衰退,成为民间的传说与当朝的剿匪功劳。

他的事业是属于他选择的求生之路。

买卖人头获得高额利润,这些利润又是维持个人势力存在的必须。

如果只是抢劫寻常百姓的粮草,那不过是普通盗贼。

但他与朝廷王爷打交道,智谋也不差,还有城堡占据着,这样的人物往往隐藏着野心,但没有适当的春风,也就不会发芽。

若有好风,趁势就大反了。

或者另外一个深层意图,就是坐大被招安。

他的对白很有意思。

不管是发牢骚:“土匪……连女人都抢……”还是“糟蹋粮食”。

都突出的是他的身份意识。

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大匪。

他仍然把自己当成正面人物,是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的朝廷官员后遗表现。

既然有了政治背景,要知道,这等人物的二元对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从朝廷出来,在江湖上讨生活不过是别人的误解,他所做所为,哪里是一般心思能够扣帽子的。

风火连城望着自己的手下自言自语道:“以前都是多么好的孩子啊,现在怎么就成了一群狼?

”,他武功高强,在从前也还是远庖厨的“君子”身份。

他本身也在成长,他要习惯从一个记忆身份到另外一个现实身份的转变。

电影没给他完整的机会,作为反面人物,被消灭了。

其实这样的机会,不光是已经流落匪类的他难得,在往后据说续集里要死掉的七剑成员,也是看各人的造化福分。

因为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归所。

做狼就要抛弃羊的规矩。

世上枭雄,多是如此。

他的种种有点莫名其妙的细节,以及必然覆灭的命运,倒是叫我在他身上想了过多的武侠之外。

七剑则是团队。

但任何一个单独的剑客都没办法承担全部侠义。

既然小说背景有比较好的分散,借用过来也不错。

如果一个全能的侠客拍出来就成为以往泛滥的造神运动。

那不仅没意思,也满足不了徐克的“成长”与“超越”的需要。

江湖恩怨是没有尽头的。

单独的参悟,对于广大的群体,对于大地上庞大的社会政治和不错,毫无意义。

一个隐士的洁身,与天下无关。

通常武侠电影除了虚构鸦片麻醉,也就到此为止。

因为侠义与武术,都不过是工具,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因此这部电影坚定朝着非武侠道路走去。

他们要寻找皇权的解决。

江湖与庙堂,哪里是分界,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但在故事结束之前,他们仍然忠实地履行侠义的职责。

在一个精神导师与组织人的身边,开始履行。

付青主的精神领导意义,是电影里非常薄弱的一环节。

基本上全部是依靠零碎的细节去猜测,不过无妨,剪辑了的电影确实太短,所有人物都有点这个毛病。

最初他救了武元英,我还以为是个高深的隐蔽侠客。

结果,他的身份是前朝刑部官员。

朝代可以更迭,但皇权统治的制度则是不变的中心思想。

虽然与风火连城斗争里,不算太迂腐,他的温柔敦厚士人作风始终不改。

他是里面唯一不需要成长的人物,他的信条和最后的主张,都证明着,他代表着新旧江湖的关口。

所谓的新江湖,也许就是更加现实的现世而已。

如果维护皇权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是不是这些侠义,与传统江湖的概念背离了?

最值得期待,我最想看见的七剑下天山,却没看见。

志邦与武元英的接剑,中间省略太多,比较遗憾。

但是我后来这样理解,七剑下天山不是重点,因为七把剑不过是寻找到合适的人就下了。

但手持有宝剑的人,是在变化着,重点是这些人下了天山,融入故事发展,带来的每个人的变化。

杨元骢、楚昭南的身份个性,则是在后面慢慢交代的。

七个人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出发。

而是前后成长的。

楚昭南与高丽女人的爱情,带着境遇性,又带着同渊源的接近。

都是奴,都是受过伤害的对象,但是一个有武力,解放了自己也可以解放别人。

一个则纯粹因为爱情而解放。

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被谁当奴是一样的。

楚昭南的彪悍,充满了叛逆的野性。

杨元骢天地会后裔身份,富有教养的表现,应该使他成为精神领袖。

一旦他有了自我的认知和信念。

那要看后来的故事了。

刘郁芳的转变最得我心,因为最朴素最按照逻辑来。

一个开头纯洁不沾染血气息的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获得江湖的认识。

从不会杀人,到杀了人后,渐渐安定下来,说不要低估了她和孩子们。

我想起了《东方不败》了。

下一代人为了恩怨,是继续走着老路,但对他们当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却是自我的成长,谁也取代不了他们自己的体验。

家乡被毁亲人被屠,经过被追杀的血腥,经过被解救的侠义,无一不是打在心灵上的生生不息的江湖痕迹。

男女老幼,谁也不是局外人。

有恩怨就是江湖。

至于江湖风波的源头,则是截然不同于过往。

《七剑》的故事看了,觉得中上,视觉趣味的把握上其实不算坏。

但主题味道凝聚不散。

这种味道更加多的,像是等待,看这样一群人,如何把这样一个江湖走下去。

对比从前,它打破了我多年的武侠旧印象。

对比英雄那样的弱智主题诠释(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英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历史问题上,做出了弱智的诠释。

),徐克的探索显得“动态”。

导演本身还在成长,电影是系列的,一切有待下文和时间的完善。

那些纯粹做梦一样的侠义情怀,比较淡薄了,更加多的,是武侠的淡去。

仅仅是武侠,根本不足够承载电影要表达的,徐克想表达的。

里面的政治元素、社会元素和人的武侠情怀的成长,可以感觉到沉甸甸的重量。

我确实看出一些人文的主义来。

但还要全部看了后,我才敢做出评价性的判断。

我是这么来判断有没人文主义的,电影能够对每个人做出交代,能够大致看清楚个体在宏伟命运里的成长脉络,能够去想想为什么,是什么导致这个人这样或那样,也就是人文了。

说到最后,我其实反倒觉得电影本身,渗透着一个导演的无奈。

电影叙述与他的主题,有着矛盾。

要容许他的主题叙述清楚完毕,需要一个缓慢的节奏,续集又是商业运做上特别大的考验,据说现在这部票房很好,但愿观众们还会支持下去,一直到他把故事讲完。

以往的武侠电影世界,是现世的简化,趣味的夸张。

而现在追求现实的质量,一个“大师” 的追求,也是我这样看着电影度日的观众的追求。

破旧立新是成长的典型表现。

导演、电影还有观众,都在经历成长。

那些激动过人心的江湖已经远去,新的江湖,又在哪里?

这种微妙的错落感觉,复杂的观看心理,我觉得像是一种阵痛。

从天马行空的娱乐浪漫武侠电影,到一部一部奔着主题行走的电影,一个导演的变化同样是我们社会的切口。

能够带给社会的变化意义同样值得思考。

作为电影评论者,什么时候把一个电影只当电影看,看得爽就叫好,不好就开骂;什么时候多想点电影外的东西,琢磨下导演的心思,也许是另外一门学问。

 4 ) 《电影 - 七剑》

每次有大片上来影评总是恶评如潮。

《七剑》的俗辣自然在文化人的纸笔中一览无余。

我系一大兴者,大片上档岂有不看之理呢?!

总的来说,我觉得《七剑》还不错。

只要是我看不懂的电影我都会觉得“不错,很有思想深度!

”谁会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东西还会顶礼膜拜嘞?

徐克的精妙就是在于让我没看懂楚昭南、绿珠、玉珠、风火连城之间的N角关系。

我觉得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绿珠或者是玉珠到底是不是奸细的问题,应该《七剑》还是满能发掘的更深层一点的。

下面是我网上看到的关于楚昭南的人物分析:甄子丹扮演的楚昭南是电影《七剑》中描写的比较隐晦的一个人物,但是如果细致追究他也是《七剑》之中连结起其他人物的关键人物。

徐克电影虽然名为《七剑》,但主人公却并非7个,梁羽生的原著小说加上前传的主人公其实只有杨云骢和凌未风(也就是周群达扮演的穆朗)两人,楚昭南是小说里担任投奔清军的大反派;然在徐克的电影《七剑》中如果按戏分划分,主人公个数应该是12人:除了七剑外还有风火连城、绿珠、刘郁芳、刘精一、邱东洛。

当然,如果考虑到续集的续集,后七剑之一、在本片中仍然是孩提的张华昭也可算半个主人公。

风火连城在临死时对楚昭南说,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人,早晚你也会走上我这一条路。

这话让许多人费解:为什么风火连城这样评价楚昭南?

推想到前面,或许更迷惑:为什么楚昭南在劫银的时候掉入风火连城的圈套?

他和绿珠、风火连城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徐克说电影要挖掘人性,甄子丹的表情的冷漠有没有表达出徐克为楚昭南勾勒的人性?

事实上,《七剑》最了解楚昭南的就是风火连城,徐克在电影中用大量细节交待了这一点。

傅青主多次说,千万不要小瞧风火连城这个人物,足见其对这个最大反派实为商人的重视,这是因为风火连城除了武艺高强外,智谋也超群。

当七剑袭击风火连城的巢穴时,楚昭南掠夺了绿珠(其实金素妍演绎的人物并不是段绿珠),风火连城说了许多搞笑的话,经典如“连女人都抢”,“土匪”。

他骂的是傅青主为首自称为侠客的七剑,因为七剑也会掠夺女人,楚昭南掠走了绿珠,这是土匪才会有的举动——这是第一次用细节交待楚昭南的性格,初现欲望;刘郁芳中毒,六剑围来关怀,而楚昭南却只关心绿珠,无视刘郁芳,是为自私,此为二;绿珠告诉楚昭南——也只能告诉楚昭南,因为只有他懂朝鲜语——风火连城的军饷藏在大佛头里,风火连城于是将计就计设下圈套——这里就显现他的智慧——他料到七剑肯定会劫走军饷,于是暗渡陈仓埋下了包括多门大炮在内的重兵,但是熟料楚昭南人性却是自私,图一人独占军饷而和绿珠单刀赴会,结果正中风火连城的的圈套,被捕,此为三;绿珠被送往报信之前,楚昭南和风火连城为争夺绿珠大战,此时楚昭南用汉语问绿珠,其中的怀疑,此为四;杨云骢大战风火连城,楚昭南闪过影子,给杨云骢要剑发誓自己夺回,其中高傲,是为五。

这五点足以让风火连城这个非普通勇夫的人理解楚昭南。

楚昭南爱财,自私,多疑,高傲同时武艺高强,这正是风火连城的性格;也是基于此,风火联想到自己,判断楚昭南在以后投靠清庭是必然的,这中间他的性格正是按照徐克直言的“人性”而嬗变的。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自我之中慢慢显现的,他的冷酷的神秘和落寞的矗立事实上是掩饰变化的外罩。

看了上面的分析的人最好再去重新看一遍《七剑》!

别在那边不懂装懂,连个所以然都没看出来就大骂徐克拍的是烂片!

就算他们看不懂上面人物深层的思想转变之类的,我向陆毅演的这个志邦他们还是看的懂的吧?

就算没闻出楚昭南转变的嗅觉能力,至少陆毅很搞笑还是看的出来的吧?

全篇最搞笑的一段就是志邦对武元英(杨采妮演的)说,你有没有发现下了天山一切都变了?

武元英不解的否认之后,志邦说:我发现我不应该是一个养马的(他在武庄原先的职业),我应该是个剑客!

我看了当场笑翻,本来这个角色如果换个人来演,只要不是太OVER,一定可以演的象楚昭南的转变一样震撼人心。

可惜被陆毅说的着实成了搞笑!

但这个毕竟也不是徐克可以控制的。

而且《七剑》至少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

比方说陆毅把马全部放走的那一幕,那匹来福在山上迟迟不肯走,那个感动啊~~没看过片子,或者是压根没这个水平看的人是不会懂的!

难道就没人看出来来福可以的个最佳男配角吗!

真是的!

《七剑》至少比《史密斯行动(还是史密斯夫妇?

)》好看多了!

象《青蛇》和《新龙门客栈》这样的可以面对所有层次的剧本毕竟不多见。

有人拿《七剑》和前2部电影相提并论着实有点不识时务,何况《青蛇》是那个年代的香港影片的突破和崛起,我们可以从电影里面看到徐克的朝气和对香港电影的憧憬和舍我其谁的气度!

~《七剑》的小众化不是由于影片本身的问题。

按照徐克现在的年龄和阅历还有他对电影的理解,已经和我们这样的普通群众略微有点脱节,但是这不妨碍他大师的气度。

没好好预习过《七剑》,看了之后也不知道用脑袋好好复习一下的,连股市都看不懂的人有什么资格大叫《七剑》是部烂片?

唯一对《七剑》有点不满的就是,里面的女性角色,除了武元英,其他都好象台词很烂,那个演绿珠的韩国人(金素妍)尤其。

台词烂了只能用粗重的呼吸声来弥补的下场就是有沦为情欲片的嫌疑,但是却有至于自慰的程度。

太不伦不类的,难道这个是徐克表现女人只是江湖男子的战利品?

可能这样说起来有点道理。

但是,毕竟对女性也太不尊重了点。

总的来说《七剑》不错。

虽然没多大的激越的闪烁,但是可以看出有点年纪的徐克的回眸,比起王家卫的《2046》来,可是不知道要迷人多少了呢!

~2005/8/2011:21:31

 5 ) 徐克真的是才尽了

徐克真的是才尽了?

希望答案是否定的,但若以《七剑》视之,叫人不能不心生老大的疑窦。

  此前的《蜀山》,已经乏善可陈,但至少还剩下眩目的特技,不时令我们的视觉惊艳,也佩服于徐克的奇想;可到了《七剑》,从故事到画面,几乎都是贫弱而平庸的。

当曾经给我们带来过很多观影之乐的徐克,也沦为浪费观者时间的垃圾制造者,真的有一点悲凉自心头暗生。

  《七剑》在很多的场面上,都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和突破。

西北边塞风光,曾是《新龙门客栈》的背景,而《七剑》中的亲王率军将至一段,极像《新龙门客栈》中的曹公公尾随而来,只是骑射手换成了炮队。

《七剑》的影像会让人联想起徐克的旧作《刀》,甚至是另一部更加糟糕的何平的《天地英雄》,平心而论,《七剑》的冷兵器时代攻守场景,有时还不如《天地英雄》。

甄子丹和孙红雷的一段狭巷打斗,黄飞鸿与纳兰提督早已演绎过了,其精彩程度远胜于今。

  《七剑》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意味着生命中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徐克的《七剑》事实上仅仅是借用了小说的人物名字和大略背景,情节基本与小说无干,但也真是差得可以。

既然如此,还不如忠于原著,何必效仿央视玷污金庸呢?

徐克在《笑傲江湖》中同样对原著做出了再创作,但原著中对权力迷狂的批判、对隐逸精神的向往仍旧蕴含。

比较而言,《七剑》不仅没有了原著的家国大义的精神境界,故事也实在是过于单薄,除了正派下山击败反派之外,毫无新意可言,徐克个人以往的巧思和讽喻统统不见,剩下一点故作深沉的人生啊、江湖啊等等感慨,苍白可笑。

情节中刻意安排的内奸桥段全无悬念,早早就可以被猜出谜底,很难相信这样的作品会出自一个曾经很会讲故事的导演之手。

  和吴宇森相比,徐克的一个特点是他擅长在现代于古典题材之间的灵活游走,而当他演绎古典题材时,能够传神地展示出一种浓郁的中国特质。

尽管他对历史的描摹不像胡金铨那样要求精细,有时过于天马行空而有失严谨,但对于中国古典的那种独特氛围的渲染,他的《倩女幽魂》和《黄飞鸿》系列都有上佳表现。

而在《七剑》这里,一切都荡然无存。

不得不提及《七剑》的演员选择问题,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文化素养的关系,大陆演员中很少有具备中国古典气质的合格者。

抛开文化比较的宏论,所谓古典气质,最重要的是有一种和现世的距离感,不能过于当代市井化,这也是大陆版本的古装戏常常不如港台同类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剑》则不论是大陆还是海外演员的选择上,都找了些最缺少古典气质的人,而反派诸人尤甚。

孙红雷的表演,和《天地英雄》中的王学圻一样,满口京腔,言行充满现代派式的夸张。

虽然有人认为王的这种表演精彩,但我并不苟同,不过是过火的“演”而已,更令影片整体上失真。

关于孙红雷的选择,就和《天地英雄》中的姜文、王学圻一样,是影片的败笔,也是导演的失误。

大陆演员的加盟,或许有内地票房的因素,但归根结底,影片的质量才是保证。

  徐克是香港商业导演中少有的具有历史感的人物,在古典题材作品中,他常常有不动声色的借古讽今,深沉精到的思索追问。

《黄飞鸿》系列的前三部堪称徐克此类作品的经典,完全配得上它的英文名字《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而当他刻意隐去影片的历史背景,想要叙述一个超时空理念的时候,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到了《七剑》,还更加等而下。

对于那些不满足于感官刺激和追星崇拜的观众来说,还想在徐克的电影寻找到一点心灵和思想上的感触,但他们将失望得相当彻底。

  徐克的《倩女幽魂之人间道》是一部让人难忘的影片。

国师追杀忠臣,正义之士出手相救,这个情节模式并不新颖,但对于打着宗教旗号的国师的刻画,以及乱世氛围的烘托,流露出潜在的针砭。

《新龙门客栈》的情节类似,更有胡金铨珠玉在前,徐克的发挥主要是增加一些扣人心弦的新鲜桥段,比如小屠子石破天惊般的快刀。

《七剑》还是这样的故事,可既没有《倩女幽魂之人间道》的言外指涉,又不具《新龙门客栈》的全新奇情。

最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剑》的结尾,剑客们的下一个目的是要去京师,“让”皇帝废除禁武令。

我看到此处,想起的是当代大陆农民的一句民谚:“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地区有好人,县里多坏人,区乡是敌人。

”剑客们好像成了上访的农民,要去京师找皇帝讨个公道。

其实,“侠以武犯禁”,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七剑》的结尾应该是为了拍续集而设,我不知道徐克准备给剑客们安排何种使命,但希望他不要失去侠的本来精神,那种桀骜不驯的江湖抗争精神,不管对手是皇帝抑或权奸,可千万不要变成张艺谋式的“英雄”。

 6 ) 关于《七剑》的疯言碎语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61/关于《七剑》的疯言碎语我已经老了。

据说电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

所以当我喜欢上一部恶评如潮的电影,我必然已经偏离了主流,然后悲观地推论自己已经衰老。

几年前主流媒体和网友一致批判《赤裸特工》情节弱智,同时却对程小东的武打设计赞赏有佳。

那是我衰老的开始。

因为我觉得《赤裸特工》的武打场面与剧情一样低劣。

还有,媒体对《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评价大致也是如此。

张艺谋被骂得狗血淋头,掌声都给了程小东。

但我分明还记得看《十面埋伏》的武戏时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于是我又老了几岁。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多年前,我自以为有足够的水平欣赏武戏,看到那些最精彩的武戏时,可能就像色狼遭遇倾城美女——垂涎三尺,心情愉悦,这不但是因为看美女本身能带来很不错的感官享受,更因为自信自己有欣赏美色的能力。

但现在,我被告知,我的审美观已经完全落伍了。

关于武戏不知道专业人士是怎么分析武戏的魅力的,我个人以为武戏的魅力就在于力与美的结合。

所有当年被奉为经典的武戏莫不如此——刘家良、袁和平的功夫尽管相对写实,力度是不用说了,拳拳到肉,但是也赏心悦目;程小东的武打天马行空,虽然经常被形容为“舞蹈般的打斗”,其实完全不失力度,招招到位,只是用的多是兵械,加上动作多为转体,因此显得“浪漫”了些。

西洋的武戏硬邦邦,港片武戏硬中带软,武戏的魅力就在于此。

可惜,近年来的武戏一部分完全硬了起来,其他就完全软掉了。

硬的如曾经的功夫皇帝在美国拍的那些暴力片,仍然是拳拳到肉,只可惜不知怎的当年优雅的身形就变得怪异不堪,连握拳的动作都走了形。

软的如程小东的《赤裸特工》、《英雄》、《十面埋伏》,还有八爷的美国片《卧虎藏龙》、《霹雳娇娃》、《黑客帝国》,曾经“舞蹈般的打斗”完全退化成舞蹈,完全丧失了力度,打架变成了爱抚,暴喝变成了呻吟。

大男人跳舞有什么好看的呢?

我真不觉得《十面埋伏》里那些伴舞的唐兵折臂90°提着把大刀跳盾牌舞哪里赏心悦目。

不过好像除了我之外,大伙儿都挺中意看这个的,每个人都夸好看。

(疯狂钻石@mtime原创) 个人以为想看跳舞的话可以看春节歌舞晚会,舞种够多,够专业。

难道是我口味变了?

可是我现在重温当年的《东方不败》和《新龙门客栈》,还是忍不住为其中的武戏叫好。

看来是我老了,世道真的变了。

武侠片正在消亡,一部分退化成暴力片,另一部分退化成舞蹈片。

可惜的是,这两种片子已经分别由好莱坞和宝莱坞发扬光大了,咱们拍起来总有点不伦不类的味道。

还好,《七剑》出鞘,把武侠片的武戏又拉回到正道上来了。

招式不夸张,但动作变化丰富。

刘家良师傅的武打设计并没有固执地坚持完全写实的风格,《七剑》的武戏在写实风格与浪漫风格之间取得出色的平衡(所以我也怀疑另一位武指熊欣欣的功劳可能更大,怎么看都更像是熊欣欣设计的风格)。

其中更有不少神来之笔。

例如付青主与最后一个出手的十二门将的对阵,短短半分钟的镜头,精彩纷呈,眼花缭乱。

那唯一一位不化妆的门将竟使出用两把弯刀挑着一把剑攻击的打法,害我激动了好几天,印象中这种招式之前只在《东方不败》里由扶桑浪人使出来过。

不过最难能可贵的是,《七剑》的武戏为武侠片重新找回了力度。

仅此一点就让我看得直呼过瘾。

这几年来,每次看武戏都觉得是在忍受暧昧的调情,这让我在看武侠片时总有点聚众看A片的尴尬。

还好,这回不用这样了。

武打就应该像《七剑》这样,既保持优雅,又要使点力!!

总之《七剑》的武戏一改近几年的疲软,软硬度适中,口感极佳。

关于“恶评如潮”和“恶评如潮”的文戏如果要在徐克以前的作品中找到一部风格与《七剑》类似的作品,那么最接近的就是《刀》。

我在《刀》的蛮荒里看见了华丽。

我在《七剑》的蛮荒里看见了武侠精神的回归。

什么是真正的武侠精神?

是维护强权以换取没有尊严的和平,还是人的心里卧虎藏龙?

我觉得真正的武侠精神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用暴力无偿维护人道主义,冠冕堂皇一点的说法是“行侠仗义”。

从这点来说,《七剑》也在把武侠电影从不着边际的立意中拉回到我所以为的正轨。

尽管没有荡气回肠,也没有缠绵悱恻。

但是,徐克认认真真地讲了一个有关武侠精神的故事。

4小时的完整版被裁成2个半小时(况且大陆的版还必定是被电影局的领导们阉过的“公公”版)。

这样的版本无疑细节上有不少漏洞,情节也不够连贯,有些伏笔还没了下文,但影片的情节在整体上仍是完整的,细节也足够丰富。

仅此一点,《七剑》的文戏就不应该被全盘否定。

现在中国还有多少电影是在认认真真地讲故事?

难道非得像《英雄》、《十面埋伏》那样故弄玄虚、胡言乱语,或者像《可可西里》那样空洞无物假装艺术片才能被人接受?

本来这十几年来武侠电影的情节没有什么像样的突破,被批评一下也没什么。

不过细想一下,这十几年来大陆观众的观影习惯到是变了很多。

这其中有个道理很简单:花钱买东西,东西越贵,对它的期望值也就越高。

十几年前大家看到的最好的电影几乎都是盗版的录像带或vcd,算一下成本的话,租碟一两块钱,买碟也就十块钱。

花钱看电影的平均成本比吃顿饭还低。

现在看《七剑》的成本,拿上海来说是60-120,成本已经提高了6到120倍左右。

胡乱计算一下的话,今天的电影至少要比十年前好看几倍或几十倍,才能满足这高得已经变态的期望值。

这还不算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少得多的电影产量,十年前分摊在n部电影上的期望值如今都集中在一部电影上。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哪部电影能堪如此重负?

电影院向观众漫天要价的结果就是,观众过高的期待感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到满足,于是只好通过向电影本身泄愤来弥补这份失落的满足感。

我在这一波如潮的恶评里就看到了很多观众满足的快感。

我想,十年前我们不会对一部片子里部分不合理的细节如此专牛角尖,抓住把柄不放,人人诛之而后快。

十年前的低观影成本让我们有一份非常平和的观影心态,满眼看到的都是影片的优点,看烂片也有无穷乐趣。

而今天,影片稍有不尽如人意,宰了导演的心都有。

这怪不得我们,谁叫电影票这么贵、电影又这么少呢?

变态的电影市场、变态的票价造就了变态的观众。

如今电影院里坐着的不是观众,而是一群恶狼。

羊再肥,也很难填饱它们的肚子。

所以我想,如果票价便宜一点,让咱老百姓不皱眉头地每个月去电影院坐一两回,那《七剑》也许就不会被“恶评如潮”了。

所以我也推想,等过个一两个星期,《七剑》的dvd上市,平均的观影成本大大降低之后,对《七剑》评论也会宽容很多。

有时候看电影是对观影者心境的投射,我总觉得对《七剑》的过分贬低只能部分反映电影本身的缺陷,而更多的反映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电影体制出了问题。

不知怎么,我们对电影、对很多事情都不再宽容了。

说来说去,我的意思竟然是:对《七剑》恶评如潮的现象应该归因于电影体制和电影市场的变态。

继续推论的话,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表面上的罪魁祸首是应该是那些扼杀中国电影很久了的电影局领导。

照这个思路想下去,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更厉害的人物导致了《七剑》的恶评,这样的结论似乎很荒谬,而且我也不敢分析下去了。

越扯越远,就此打住。

关于反角最后回过头来说说看《七剑》时不满意的一点,那就是——反角太弱。

风火连城够酷、够狠、够变态,够可爱,够幽默,连名字都很拉风,可惜就是不够厉害。

想当年东风不败、曹公公等反角何等威风,那些正面人物遇上他们无一不是伤亡惨重,最后走了狗屎运才打赢的。

所以我之前一直以为《七剑》的大决战是七剑群殴风火连城,付出点代价之后艰难取胜。

可风火连城这不争气的,和楚昭南一人单挑就被干掉了(虽然打得极其精彩),而且七剑中功夫排在前几位的似乎都有实力与他独力抗衡。

若早知烽火连城这么菜,留下一剑保护村民,其他人也足够对付他了。

那样也不会害得郁芳妹妹神经错乱了。

(疯狂钻石@mtime原创)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很不带劲的人物设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徐克太自信。

照剧情提示和原著来看,楚昭南是要变成最强的反派的,为了突出楚昭南,就不能把风火连城弄得过强了。

可惜楚昭南作为反派的强大在续集中才能体现出来,我期待的鲜血淋漓的大决战也许在续集里才能看到。

徐克太自信了,他大概觉得第一集不用拍得太过瘾也能抓住观众,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待续集。

我的确是迫不及待了,不知道别人怎样。

仅以此文自娱,不喜欢《七剑》的朋友就将此文当作一个老头的无病呻吟吧。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61/

 7 ) 七剑,徐克的广告大片

徐克四年磨一剑的新作终于高调面市,算是华人知名导演武侠命题作文的又一位交卷者。

01年李安率先交卷《卧虎藏龙》获得评卷老师高分,02年张艺谋《英雄》交卷赚得盆满钵满,03年何平《天地英雄》发片,04年张艺谋尝到甜头后再拍《十面埋伏》,05年徐克推出《七剑》。

相对李安、张艺谋的半路出家,徐克是吃武侠片这碗饭的,《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都是新武侠中的经典作品,所以交卷虽晚但人们期望很高。

可能是之前几位同学在商业上太成功了,徐同学潜心琢磨、励精图治,开始规划一段类似“星战”系列的电影传奇,预计共分为六部,在筹拍第一部的时候就开始规划之后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编排,涉及包括清史四大疑案之一的顺治出家,杨云骢的身世,夹杂着纳兰容若、董小婉这样传奇历史人物的离奇故事。

不同于《卧虎藏龙》水墨画般的清新隽永,《英雄》风光片一般的明媚鲜艳,《七剑》整体色调沉郁、厚重、朴实,基本体现了徐同学重现500年前侠客生活原貌的意图,可见是认真做过功课的。

但是跟张同学一样,徐有时间亲自设计莫问、日月、舍神、竞星、由龙、青干和天瀑七把剑的外形和来历,却没有精力把整个故事讲好。

故事结构松散,人物塑造乏力,看完之后没有让人映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有一个群像在哪里,但形象模糊,就像是拍照片时中心不突出、对焦不准。

片中孙红雷“土匪,连女人都抢,禽兽不如”的对白赢得了观众笑声,孙的表演很到位,喜剧效果也不错,单独拿出来是个不错的段子,但恰恰破坏了导演苦心培育的影片气氛,典型的以词害意。

一方面有了1200万美金,想尝试好莱坞史诗大片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抛不开惯用的港式搞笑手法,在庄严大气和轻松诙谐间左右失度。

另外陆毅放走那匹老马而后面对群山呼喊一段表现也有失矫情,而且手法幼稚。

梁羽生的原作《七剑下天山》写得不错,徐同学按照Motorola品牌重铸的手法截断成《七剑》,只强调兵器而人没了。

这样便于推出同题材网络游戏和其他衍生产品。

《First Knight》式的片头场面是为了欧美市场,武庄保卫战中黑泽明式的打斗场面是为了日本市场,楚昭南说韩语,并凭空造出个绿珠由美女”主播“金素妍扮演是为了韩国市场。

每一项安排都有深意,这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商业片。

就像一部华丽的广告片,拍得不错,但多少有点让人搞不清它要宣传的产品是什么了。

《三联》说因为对时代的感怀,徐克在《七剑》里再次垂怜乱世儿女情,也有人评论《七剑》让武侠片回到了正确的道路。

嘿嘿,我想起片中杨云骢对小朋友说的”好话要藏在心里,不要拍马屁“。

 8 ) 对《七剑》的总体印象

l 为了给整个故事作铺垫,开始部分演绎的太血腥,很多镜头被我人为放过了,不敢看;l 徐克就是徐克,能让七个人都成为主角且脉络清晰不容易,武侠片在国际上也就指望靠他出头了;l 看完《七剑》,觉得《**埋伏》简直是垃圾;l 尽管影片有瑕疵,有逻辑关系上的欠缺,但我个人认为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个人认为和《新龙门客栈》有一比。

当然啦,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已经先入为主了。

l 据说后面还有六部《七剑》,只是担心导演如何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徐克风格。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属影评,如果说还有价值,那么目的就是为了给未看过的人提供一个创造《七剑》票房的理由。

 9 ) 不合理的几处设定

1、朝廷的禁武令勉强说得过去,但因为要禁武就要把练武之人全部赶尽杀绝,甚至滥杀无辜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2、虽然是冷兵器时代,但仅凭七个剑客就想和军队对抗还是有点缺乏说服力。

而且就算是再好的剑,拿在武功低劣的人手里照样是废铁,而武功低劣的人要想发挥宝剑的威力也必须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把剑交给前来求救的两个新手的情节设定实在是过于扯淡,老怪以为是在拍神怪片么,只要主角拿到神兵就立马能爆发小宇宙。

3、百来号人的队伍居然让七个外人轻而易举的,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耍得团团转,这些人是干什么吃的。

4、全片所有cp的感情设定都很别扭:杨采妮抛弃前男友陆毅,转托黎明的怀抱;张静初移情别恋,放下未婚夫陆毅,爱上甄子丹;甄子丹莫名其妙爱上了孙红雷的高丽女人。

什么狗鸡巴设定,所有的感情变化屁都没交代,敢情是赶上发春季,我操。

5、故事整整讲了两个半钟头,然而从头到尾也没有正儿八经的介绍一下这七把牛逼的剑,七个剑客的存在感也很薄弱,没有一个饱满的角色,既然这样,干嘛要将片名定为七剑,这不是忽悠人吗?

6、风火连城也太傻逼了吧,一开始一大帮子人就被区区七个人耍得团团转不说,出城攻击怎么着也要留几个人守城不是(虽然也没用),还有最后的死,本来已经两剑在握,情节却突然出现逆转,剑自己吸来了炮弹,那为嘛大师兄拿得时候又没事呢,难道是握的姿势不对,再说了,区区几个炮弹对他这种高手再怎么说不也是一菜一碟么,最后还有,,大师兄随手一抛把剑插入墙中,你他妈居然拔不出来,卧槽,这么弱你当什么土匪头子,干脆趁早自裁算了。

 10 ) 不論是視覺還是結構都不太能對準焦點

久違了的老怪徐克歷三年光景終於把《七劍》帶下山,其勢頭之強教人引頸以待,然而最後結果卻是讓人嘆惜。

嘆惜之情並非出於影片失敗,徙費了我一只戲票;卻是為徐克差一步便可成就武俠經典的功虧一簣而悲嘆。

事實上,電影在各個視覺層面的表現堪稱無懈可擊。

其中包括整體氣氛的凝造、單打獨鬥的設計、群戰場面的調度甚至畫面分鏡構圖都盡顯徐克過人的武俠片美學。

電影的整體氣氛灰暗沉鬱,這除了靠偏灰偏素的色調運用外,演員服裝、道具甚至主要場景都完全貫徹著這種調子。

另外,不可不提的還有電影超水準的配樂,這除了於大戰時表現著戰雲密佈的磅礡氣勢外,對於渲染全片灰暗沉鬱的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素。

然而,就在各個技術層面都認真緊密的體現著完整統一的沉鬱基調時,夾雜粗鄙口語甚至英文(記憶所及是「我check過啦」)的廣東話配音版本一舉剎了泰半的氣氛。

接著是打正武俠旗號的武打劍鬥設計。

這環節由兼演七劍之一莫問劍傳青主的劉家良主理。

其武術的設計風格有別於觀眾近年都看得有點膩的袁式慢鏡唯美武打,卻是比較寫實地以快打快,令人目不暇給的複雜過招。

這一來切合了影片樸實的基調,不耍花拳繡腿也不攪誇張的多角度慢鏡頭重播,二來也重現著久違了的舊式武俠片武打風格,在這不太懂懷舊的一代反倒是一個新鮮的設置。

筆者最深刻的一場要數由龍劍楚昭南與風火連城的一場終幕大戰,二人游鬥於高牆窄巷間,相對全片其他武打場面顯得尢其別致,也同時展現了港式武打專挑在獨木椿、高樓邊緣或半天吊的危樓等等特別環境中對打的風格。

只是,好看不等於耐看。

令人眼花撩亂的複雜過招在一百五十多分鐘的影片中高密度呈現,再好看也怕會膩,尢其是武打場面的鏡頭非常短,剪接運動頻繁得令人追看吃力,甚至在刀劍的來往間未必攪得懂誰在刺與被刺。

此外,電影的核心-七把各具屬性的劍在戰鬥期間可不太能分別突顯出各自的特色和其應用。

除了楊采尼的「飛瀑劍」著墨得清晰一點外,其他六劍均顯得有形無神,這確使電影不免愧對了《七劍下天山》的名號了。

至於群戰的場面調度和分鏡構圖相信無需筆者多說,觀眾都有目共睹。

在這一環節,老怪和他的攝影師所呈獻的成品確有與荷李活A級大製作較勁的功力。

想不到此片還原基本步,捨棄電腦特技卻仍可使全用真人上演的《七劍》拍出如荷李活以虛擬的千軍萬馬所構建出的懾人氣派。

我想這得歸功於徐克和他的攝影師揚棄了荷李活大堆頭製作偏愛展示大場面的廣角鏡改以「七劍」焦點打鬥的跟攝,伴以超一流的配樂和畫面構圖,共同凝造出一種張力用以代替甚至超越「單純以壯觀視覺展示氣勢」的荷李活風格。

總體來說,《七劍》的美學自成一格。

片中度身訂造的服裝、道具和場景等巧妙地配合著外在自然環境,使整個電影的美學調子寫實地體現著中國山水靈秀之美。

這跟單純地大耍媚俗色彩的《英雄》與《十面埋伏》自是更能突顯我國文化恆古以來的美學觀。

而到了最後,筆者不得不指出《七劍》在視覺層面大成功背後,令其功虧一簣的致命傷-劇本-究竟有何失誤。

首先,本片改編自《七劍下天山》,徐克更把電影名字修訂為《七劍》,這不期然使人聯想到這部影片將是七把寶劍的故事。

而可惜一百五十多分鐘的電影交出的效果卻是令存心看這七把劍的故事的觀眾幾近進退失據。

其終究的原因在於改編情節的取捨失衡。

電影花了很多的篇幅寫武莊內的人物關係、寫七劍各人的情感糾葛、寫其他支節的續集伏線如華昭、王敏德飾的王爺等。

這些沒錯是原著精彩的支線情節,可對於《七劍》這電影的核心價值卻並不如其在小說般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筆者看得最不爽的便是楚昭南與綠珠的感情線和武莊內奸的一段。

愚以為前者的描繪著墨甚多卻依舊語意不詳,拖慢進度之餘又不能緊扣七柄劍的主題,應略得略;後者雖說關係到各人將躲入山洞的後續劇情,唯筆者綜觀全片始終認為這段龜縮駝鳥的劇情最沉淡無趣,況且中間的關鍵角色,也就是那內奸的前置著墨不深,攪出一個內奸是誰的懸迷根本無助推高本片的武俠奇情,因此愚以為大刀闊斧整段抽起以增整體流暢感反是聰明一著。

其實說到底,筆者一如多數觀眾般認為電影對於《七劍》的不同屬性以至七位劍客的背景性格和各自的劍技,這些電影的核心價值的刻劃是太少了。

徐克這著算計寧取較次要卻具通俗娛樂性的感情線與內奸懸迷而捨棄連串較難以影象表達卻是重心所在的七劍刻劃無疑使電影的格局和劇情的「量」增大,但此種浮光掠影式的涉獵則使電影的整體內涵下調一個檔次,難成經典。

總的來說,《七劍》在視覺層面的超水準演出證明徐克這次史詩式武俠巨製的嘗試已成功達國際一級水準,無奈在顧此失彼的情況下,一部經典武俠小說的內涵被犧牲了。

雖說有傳這次只是《七劍》的第一集,未完整的劇情該是無可厚非,只是鋪排歸鋪排,電影的重心-七劍-終究不能被偏離,而不幸地這次的《七劍》確令人不太能對準焦點。

《七剑》短评

呃,我只能说,那七把剑还不错,最喜欢那把天瀑

2分钟前
  • dy
  • 还行

为了甄叔又重新看了一遍,现在回顾发现比其他大片精彩多了,七剑开创了许多现在的大片运用的元素,在当时却有些超前了,本来想给五颗星,可是甄叔的角色是个棒子让我很不爽!凭什么大师兄是棒子?!

3分钟前
  • 欢喜。
  • 推荐

杨采妮的造型很耐看

7分钟前
  • 祖小贤
  • 还行

徐克的武侠作品在这部走写实风格,画面和打斗都在水准之上,剧情方面依旧薄弱,人物的张力不够。对服饰和装备的细节的处理,还是很棒的。另外,摄影也非常好看。

12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推荐

结构太乱,主次不分,观影过程极为不爽。

16分钟前
  • 乐天
  • 较差

看了两遍。动作和剪辑还是十分有看头的。不过其他的嘛,根本提不起来。

19分钟前
  • 还行

真是想打三星,为了徐老怪还是补一颗。150分钟确实太长太长了,可是即便这么长,好多地方还是处理的很潦草,有点可惜了梁羽生老爷子的原作。

24分钟前
  • 张迟
  • 推荐

电视剧版的我猜可能会更好看,虽然电影版的也不错。

29分钟前
  • xiaonanhappy
  • 还行

没看过原作,不好做评价

30分钟前
  • 夸克逐日
  • 还行

【87】1、看得出来都有在认真演,一些情节确实老套,虽然是武侠,那个女剑手为什么非要依偎在男剑手胸里?感觉那个什么杨采妮就是外刚内柔,最后还是想着找个男人靠着2、豆瓣6.0,这边7.几,猫眼的人就是没看过什么好电影3、就那个杨采妮的哥哥,就是上山去找救兵的那个男的,感觉他不太配七剑之一。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没有特效,还是差了点意思,冷兵器感觉还是还是差了点,打得眼花缭乱有什么用,都看不清哪方是哪方4、最搞笑的是那个杨采妮的那个剑,剑柄有3个按钮,还是伸缩的,真无语,这种设定简直掉价,直接让我感觉那剑就是个垃圾。最开始她的剑还是心随意动,不用了直接凭空消失,回归剑鞘,结果给我来一个按钮机关,真无语5、那个朝鲜还是韩国的女人,挺美6、查个内奸一直没查出来,真菜。而且最开……

32分钟前
  • 紫邪
  • 推荐

打戏出色。文戏无趣。画面极美。剧本极烂。想象一下20年前的港片,把孙红雷换成吴镇宇,把陆毅换成张国荣,把张静初换成王祖贤,把甄子丹换成梁家辉,把黎明换成梁朝伟,把穆郎换成吕颂贤,把辛龙子换成张耀扬。噢,那又是一部经典。可以入选教科书以下章节:《浅谈合拍片的不可行性》。

34分钟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推荐

太装逼了...装过火了...

38分钟前
  • ❀。斑
  • 较差

我了个去,一直喜欢徐克的老派功夫片,但看了前半快吐了。这么糟糕的服化道、幼稚的运镜、瞎扯的剧情,是打着徐克旗号的富二代玩票片吗

41分钟前
  • 1号游客
  • 很差

看的加长版,徐克电影一直很帅,这部片子很有漫画感,赞!

44分钟前
  • PP桑
  • 推荐

徐老怪的这片不难看,甚至是好看的,会让人想去了解人物背景的,原著估计更出彩

48分钟前
  • hakaru
  • 推荐

一些人不喜欢这部电影 不知为何我却对她情有独钟 无论镜头、录音、剪辑、后期配音、配乐、字母、服装造型、场记道具等等都很不错 真的很喜欢 无聊时断网时总会翻出来再看

53分钟前
  • 青草伴汝
  • 力荐

和原著七剑下天山完全没关系,除了开场的陨石有点意思,通篇就是劣质版的七武士。……本片是资本运作的产物,在张艺谋《英雄》成功之后,紧接着操作,两岸三地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剧本烂的要死,偏偏要模仿《指环王》拍三部曲,结果观众完全不买账,票房惨败。续集流产。……公映版本是153分钟,据说仍然删减了90分钟,如果不删减,估计8000万票房也没有。可见徐克不仅仅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了,没有一雪前耻,之前的《蜀山》其实远比本片好看,票房只有2000万。……不过在2011年徐克终于一雪前耻,凭借第一部3D武侠片《龙门飞甲》,创造了高票房,口碑就无所谓了。……本片的难看程度,笑场之多,武打的难看,人设的诡异,剧情的稀巴烂,堪称绝响。

58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很差

本来可以给三星 可是这个导演 这个阵容 太过失望了~

59分钟前
  • Tatoo
  • 较差

武戏、造型、场景、动作设计,包括7把剑的设计,创意十足,看得出徐克还是很有90年代武侠的想象的。可惜文戏太弱,想追逐深度,剧本沦为平庸的江湖情仇。

1小时前
  • 巴喆
  • 还行

武打设计很棒,尤其是最后决战,很有新意,加一颗星,画面很漂亮,很精致,加一颗星。剩下的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剧情太烂,太多莫名其妙,太多不合情理。唉……

1小时前
  • bentmoo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