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曲
Coda,恋恋琴声(台),礼物,The Gift
导演:克洛德·拉隆达
主演: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凯蒂·霍尔姆斯,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Don Anderson,阿卜杜勒·阿尤拉,Letitia Brookes,Drew Davis,Nicholas Haze,比特·马蒂,Patrick Ryan,Silvana Sanchez,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9
简介:凯蒂扮演的音乐评论家,是一位老钢琴家(帕特里克饰)的精神支柱。在她不幸离世后,钢琴家来到瑞士,完成了精神的救赎。详细 >
镜头从郁郁葱葱的山川平移到溪流,溪流的波光也被捕捉了好些片刻,又从溪流往回拉,是横在野径一旁的巨石,覆盖的青苔一半干黄一半墨湿,却不会厌倦,你知道,尼采的名字在锡尔斯的巨石四围逡巡。电影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感受力,认为感受力也是天份之一,对“经验”不吝赞美,对“表现”不以为意。缺乏感受力的一个人,风景只是徒然从眼帘中掠过的色块,而寒风是徒然的刺骨,古典乐的声响则是一个颤音对一个琵音的逼迫,休止符的留白不是情绪的恍神而是技能的退化,以及,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允许出差错,而“巴托比症候群”只会让迟钝的神经嗤之以鼻。音乐不是绝望而是庆祝,所以亡妻身故之后长达两年的疗愈,枯木又二度逢春的关键还是舒曼、巴赫、贝多芬,以及关键中的关键,女记者芳心暗许。音乐与爱交汇而来,感性的抽象是抚慰老灵魂的安可。
万磁王主演的,演技不错,很有气场,好剧情,可以慢慢看看。
Hi,各位圣诞快乐啊 让人柔软的片子尴尬的是:钢琴曲是真的有催眠的效果?
意识流电影 不一定会有很多人接受 但懂的一定会产生共鸣 电影中的配乐绝
什么daddy issue电影
完成得挺好的,看得很舒服很享受。 不需要很花哨宏大 ,风景和音乐足够美,语言都变得苍白
可以看做国外(或异性)版的伯牙与子期+瑞士风光(高山流水)片,节奏很舒缓,七分可打。
老爷子演技没话说,女主略僵硬
在深夜的飞机上看的电影,意外的还可以,安静祥和,画面、音乐、摄影都很不错,叙述风格很喜欢。
钢琴家的噩梦是演奏时钢琴丢失了琴键。X教授退休后开始弹钢琴为生,老婆死后他就没法再演奏了。电影没有说他老婆的事,但不用说也知道万磁王的死对他是不小的打击。后来他认识一个可爱的妹子,生活有了动力,又能好好演奏了。但妹子也出车祸死了,电影关于这一段拍得莫名其妙,正常人哪会被阳光照一下眼睛就撞车死了呢?所以我推测电影里出现的耀眼光芒是万磁王的灵魂之怒。虽然妹子是无辜的,但万磁王又怎么忍心伤害X教授呢?最后X教授躲入深山,怀揣着对万磁王的爱度过了余生。音乐和风景还可以,妹子死那段逻辑比较硬,随便看看。
还行
从电影里总能看到些自己,音乐很神奇,也很神秘。
风光旖旎。
应该是想拍一个唯美的片子。但是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很多故事设定奇奇怪怪的,女主的感情也投入的奇奇怪怪。可能非北美人士理解不了吧
音乐可以抚慰人心。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觉得世界上最懂我的灵魂伴侣,是我的钢琴。因为只有它最明白我的感受,并且能如实的表达出来。
不愿意像庸人一样接受现成的道路,也没有做超人的勇气,过去与未来都是令人绝望的深渊(时间本来就来自于人的忧愁),只有那些来自哲学音乐文学的欢愉才是真实——绝对命令是,让那些力量自己缠斗去,我必须投入到当下的感受中。问题当然还是存在,家里电钢琴的琴键松松垮垮,外面的钢琴基本都走音,书也看不懂,又能如何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又是一部关于锡尔斯玛丽亚的电影。施坦威琴行挂的名人照片好像有Diana Krall,大概她也算著名客户?穿插倒叙令人困惑,甚至会让人以为女专栏作家就是钢琴家亡妻的幻觉,有些隐喻过于机械(比如参观尼采故居→摸马),但不至于像影评人评价的这么糟糕
片子本身足够赏心悦目(耳),各方面都令人联想起《年轻气盛》。本片导演从各方面(包括音乐品位)跟索伦蒂诺比,都犹如《年轻气盛》里Fred之于斯特拉文斯基。
确实是终曲
静心。选的曲子都很不错,收了几首。